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幼兒教育方面的論文【新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11W

幼兒教育方面的論文【新版多篇】

幼兒教育方面的論文 篇一

摘要:隨着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學前教育也越來越受社會的廣泛關注。學前教育時期對人的智力與創造力的發展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對幼兒進行多方面的培養,不僅要提供科學的課程設置,還需要為幼兒提供更加豐富多彩的功能性環境。功能性環境貼近生活,更源於生活。本文主要以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作為理論基礎,針對我國幼兒園對幼兒教育環境創設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探討能夠更好地利用環境來提高幼兒教育質量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蒙台梭利;功能性環境;幼兒教育

一、蒙台梭利的理論基礎

1、兒童觀

人們如何看待兒童,將會決定如何教育兒童、撫養兒童,以及社會如何對兒童的需求做出反映。尊重兒童是蒙台梭利所有教育原理建立的基石。蒙台梭利説過:然而,事實卻是,我們並沒有尊重兒童,我們沒有充分考慮他們的特殊需求,而是強迫他們按照我們的意願做事、學習,要求他們是順從的、舉止端莊的。但是我們清楚的知道他們的模仿本能是如此的強烈,他們在任何情況下都會模仿我們。所以,我們要用我們期待的行為去對待他們。早期教育的基礎是以兒童為中心,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要尊重他們的思想與做事方法。經過長時間的實踐與探索,蒙台梭利教育體系不僅論述了兒童教育的特性,還使其成為指導兒童教育的兒童觀。這個兒童觀不僅包含了蒙台梭利自身學科的知識,還包含了心理學、哲學、社會學等經典理論。主要體現在:兒童的獨立自主、兒童的吸收能力、兒童敏感期、階段性學習幾個方面。

2、兒童的敏感期

蒙台梭利認為,兒童發展過程中存在敏感期。在這個期間內,兒童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也更容易學習某種特殊技能。敏感期是指:動物在其幼年時期所具有的一種特殊感受性,它是一種稍縱即逝的過程,而且只能有限的獲得一種特殊的品質。一旦這種品質或特徵被獲得,這種特殊的感受性就會消失。每種品質或特徵的敏感階段均有所不同,幼兒教師需要根據幼兒的不同年齡特徵,設置不同的教育環境,使幼兒順利通過各個敏感期。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後,兒童的心智水平便上升到另一個新的層面。幼兒教師還要具備觀察兒童的能力,這樣的話可以準備最佳的有利環境,辨別敏感期,並將不適合的行為轉換為有意義的任務。

3、課程與教學

課程設計與教學的實施是教學的重要環節,在蒙台梭利教育體系中,根據幼兒各方面的特點,進行了系統性的研究。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以兒童為主體的教育方法,也是專門針對幼兒所設計的教育方法,主要的思想是充分尊重兒童,將兒童當做完整的人。在瞭解、理解的基礎上,探析兒童自身的需求,與中國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十分不同,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教育形式非常靈活,不侷限教育場所、教學時間、教學內容等一切以兒童的真實需求為主,真正做到兒童想要什麼就教什麼。蒙台梭利教育體系的課程是由日常生活、感官、教學、語言、歷史地理、文化科學、藝術表現七個領域的內容組成的實踐活動,從不同方面培養幼兒的能力,使其綜合發展。

二、功能性環境的設置與應用

兒童在他們自己的教育和發展過程中是積極的參與者。這意味着我們必須將兒童放在首要位置,在環境與課程設置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兒童的感受與其接受能力。教室、室外花園、操場、圖書館、起居室、儲藏室是蒙台梭利教育體系強調的學校所應具備的最基本設施;學校的環境必須是足夠安全有序的;學校的環境建構必須體現出與外界環境的聯繫等。蒙台梭利教育法環境中強調功能性,無論何時,都使用真實的物品,而不是玩具的仿製品。在這樣的教室中,主要的目的是讓兒童做好面對真實生活的準備。特殊教育也側重功能性技能的養成。在功能性環境創設中,幼兒教師應處於重要位置,教師是幼兒人生開始的導師,作為幼兒教育環境的構建者,在環境中的構建應為幼兒提供足夠有吸引力的環境,以激發幼兒對知識學習的興趣,並且應該具備一定的能力為幼兒傳授知識。

三、功能性環境對我國幼兒園環境創設的啟示

1、對幼兒園環境創設要精心

兒童是他們自己學習的原動力,教師主要通過提供一系列的材料、制定計劃、認真仔細地觀察每一個兒童。教室的佈置要鼓勵幼兒的參與,在此過程中,使幼兒獲得有意義的、有教育性的經歷。教師主要的工作就是精心計劃每一次佈置活動的設計,學習材料和有關設備的安排要適合兒童的每日學習活動,讓兒童自己尋找佈置環境的材料,通過尋找與製作的過程,幼兒能親身感受環境創設的樂趣所在,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環境創設的形式要多樣化,將實踐環節巧妙地融入到環境創設中。不僅僅侷限於做小海報,做手工,畫圖畫。還可以通過其他方式進行指導,比如:小手塗鴉,製作教具等。充分將生活元素與幼兒園環境創設相結合。全方面多元化培養幼兒。

2、樹立幼兒教師的主導地位

在幼兒園環境創設過程中,要時刻以幼兒為中心,但幼兒教師對自己的角色定位一定要清晰,幼兒教師應樹立相對的主導地位,起到引導、觀察以及評價的作用。首先幼兒教師要對蒙台梭利教育法有充分的認識,而不是對這種教育法下某一個即成模式的模仿。要在充分的理解基礎上,運用已有的知識,來引導幼兒按照既定的計劃進行環境創設。蒙台梭利教育法對於教師能力具有較高的要求,一般沒有經驗、個人素質不高的教師是很難將蒙台梭利教育法真正的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的。這需要幼兒教師對兒童有較高水平的把控能力。所以,想要樹立幼兒教師的主導地位,幼兒教師的個人素質也是其中的重要內容。

3、應注重實踐與環境創設的有機結合

幼兒教育的環境創設要貼近生活,並且源於生活。幼兒的學習環境一定是準備充分的,在準備充分的環境中,兒童能夠接觸到按照一定規律組織的材料,並開展有條不紊的活動,幼兒教師也能更好地指導。經過充分準備的環境有助於開展基本的生活實踐活動,如規規矩矩地從一個地方走到另一個地方;手持物品;自己照顧自己的技能等等。通過對環境的創設,結合各種實踐活動,讓幼兒學習知識,獨立自主,發展智力。此外,幼兒教師要確保為兒童提供有條理的學習材料,能夠訓練兒童的感覺、知覺,以及確保這些學習材料能為所有的兒童提供合適的經歷。

參考文獻:

[1]趙燕香。蒙台梭利教育模式對幼兒社會適應能力的影響研究[D]。山西師範大學。2014(4)

[2]霍力巖。試論蒙台説理的兒童觀[J]。比較教育研究。2000(11)

[3]王潔,郭雨欣。蒙台梭利課程與瑞吉歐課程中環境設置的比較[J]。湖南第一師範學報。2008(12)

幼兒教育方面的論文 篇二

摘要:環境是幼兒自我表現的舞台,也是信息與經驗交流的窗口,更是幼兒盡情想象與創造的天地;環境的創設直接關係到教育課程的設計、實施、發展和幼兒主體性等發麪的發展。從而對幼兒的知識、情感、意志、行為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促進幼兒健康和諧發展,讓幼兒關注生活,學會生活,適應生活,快樂生活。

關鍵詞:幼兒教育;環境創設;作用

幼兒園作為幼兒生活學習的重要場所,應為幼兒提供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生活和舒適學習的環境條件,滿足他們德智體美勞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身心健康和學習成長的經驗。幼兒園環境對幼兒生活學習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因此,良好的環境創設對於幼兒認知發展和情感發展,促進幼兒的自主性和個性的發展,培養幼兒的社會性等方面都具有不可低估的教育作用。

1、讓幼兒及其作品融入環境創設

相信很多幼兒園的環境一般都是由教師為幼兒提供佈置,幼兒處於被動地位,無法參與到以自己為主的環境佈置中去,其結果就會影響了幼兒的思維和創造的發揮。為了讓幼兒獲得新知識經驗,鍛鍊雙手技能,又可以使幼兒對自己親自動手,動腦佈置的環境產生一種親切感和滿足感。從而更加愛護珍惜自己生活學習的環境,又可以使幼兒的成就感得到鼓勵和滿足,更激發幼兒充分與環境的相互作用。為此,根據幼兒每次活動的作品類()型,我會提前設計出不同風格的版面。當幼兒的作品完成後,我會指導幼兒自己動手把已貼上標誌的作品粘貼在合適的位置,當全部的作品張貼完成後,就會形成一幅別具風格的作品版面。如:中班作品“國慶日”主題環境,我先用紙板繪畫出新加坡地圖,意為我們共同的快樂家園。

簡述新加坡建國曆史,現在不同領域的成就,和幼兒們熱烈討論怎麼裝扮這幅地圖,決定通過畫畫和剪貼的方式以分工合作方式來完成,幼兒們把自己畫剪的各種族人,自己紙摺的飛機,自己製作的小房子,還有自己給老師的畫像等等,都處理好粘貼到地圖上,當整個創設完成的時候,幼兒們高興極了。這種把幼兒的作品組合起來進行環境佈置的形式,會使每個幼兒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體驗到合作的樂趣。更重要的是對國家有了更深的瞭解,熱愛自己的祖國了。幼兒通過動手,動腦在親手參與環境佈置的教育過程中,獲得了新的知識經驗,也得到了能力上的培養。而幼兒對自己佈置的環境也有一種特殊的鐘愛和親切感,體驗到合作的快樂。當家長接送幼兒時,幼兒會很興奮地把這幅地圖告訴爸爸媽媽,介紹這是自己的作品,那是某某的作品……家長看到幼兒的點滴進步會感到無比自豪。這樣創設環境無意中成為家園聯繫橋樑。

2、環境創設引導幼兒有環保意識

在班級各區域的環境創設中,都要有幼兒提供的材料與作品,這是他們參與班級環境創設的一個重要途徑,也是具有十分重要的良好效果的教育過程,培養他們從小就有變廢為寶的觀念,不浪費任何資源的環保意識。在中班各區域環境創設過程中,都有幼兒從家裏手機帶來的各種瓶、盒、罐、吸管等廢舊材料。在教師的啟發幫助下,幼兒們可以用紙盒做成房子,用瓶子做成各色各樣的玩具娃娃。這些玩具的材料取自幼兒身邊的資源(大多是廢舊材料),目的就是教育幼兒學會勤儉節約,學會珍惜和利用資源;也讓幼兒學會了創造,通過自己的創造力讓廢舊材料發揮更大的利用價值。

用這些作品來裝扮班級的各區域,幼兒們在積極投入,參與的過程中,既發揮了他們的想象能力、創造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環保意識。當幼兒們看到這些沒有用廢舊材料變成了可愛的玩具,裝扮了美麗的活動區域,可是很開心的。在活動中通過觀察、操作,使幼兒瞭解廢舊材料的利用價值,激發幼兒創作慾望及活動興趣。

3、環境創設要有良好的精神環境

在擁有豐富物質環境的基礎上,建立一個良好的精神環境是幼兒園環境創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園內幼兒與教師之間,幼兒與幼兒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教師與家長之間,所建立起的種種情感,表達情感的方式、語言、行為、習慣等形成園風的氛圍,直接影響着幼兒們的成長,對幼兒的成長具有重要作用。幼兒園教師把每週的課程安排告知家長,把最新的最好的教育幼兒的信息傳達給家長,例如:班級開設英文班、美工班、舞蹈班等,第一時間與家長溝通。園方還給每位幼兒配備一個小本子,上面記錄每天幼兒在學校的信息,讓家長及時瞭解幼兒在學校的情況,還可以增進家長對幼兒園教學動態瞭解,對園方教學的開展起到輔助作用。創設良好精神環境是教師的言行和教育態度,這些表現又是幼兒們的注意焦點,關係到幼兒在學校的生活與學習,為此教師應該發揮精神環境的教育功能,加強對幼兒心靈,好形象教育,引導幼兒個性健康發展。

這些圍繞教育目標創設的環境,不僅使幼兒獲得有關知識,愛護環境的良好習慣,而且還增強了幼兒間的交往,增進了情感的交流。環境是幼兒自我表現的舞台,也是信息與經驗交流的窗口,更是幼兒盡情想象與創造的天地;環境的創設直接關係到教育課程的設計、實施、發展和幼兒主體性等發麪的發展。他們每天都能在這樣的環境里根據自己的興趣、能力主動尋找他們需要的東西和想做的事情,能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發揮並有機會展現自己的才能。從而對幼兒的知識、情感、意志、行為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促進幼兒健康和諧發展,讓幼兒關注生活,學會生活,適應生活,快樂生活。

幼兒教育方面的論文 篇三

摘要:加強早期兒童教育,為每一個兒童創造受到高質量的學前教育的機會,正成為世界各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們也要放眼未來,從新世紀國際社會政治經濟的新格局和我國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高度思考學前教育的發展問題,以使我國的學前教育真正從教育舞台的邊緣走向中心。

關鍵詞:學前教育 幼兒教育 教育方法

幼兒教育是指對三週歲以上學齡前兒童實施的保育和教育。它是我國學制中的第一階段,是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在黨和各級的關懷下,我國學前教育事業如雨後春筍般地蓬勃發展,取得了令人可喜的長足進步。

一、打好性格基礎,努力提高情商

情商高可以使智力平平的幼兒最終創造輝煌的人生,情商低也可以使智力超常的幼兒變成一個平庸的人,性格基礎是早期生活奠定的,最初幾年的生活習慣、父母態度、家庭氣氛,以後都會慢慢形成幼兒的性格特點,每一個習慣在其養成的前期特別重要,因此,每件事一開頭就堅持按要求做,不該做的事一開頭就堅決不做,從不遷就,慢慢習慣就會養成。幼兒期兒童意志行為還很差,不能較長時間控制自己,幼兒行動的目的性也較差,行動缺乏明確目標,往往與直接興趣或需要、個人願望相聯繫。例如:做好事為了得到一朵小紅花或是為了得到教師表揚。因此,要培養幼兒是先有目的,努力實現目標,自覺服從於一定的目的,併為實現目標而克服困難的良好意志品質。

二、從小培養良好的習慣

習慣伴隨人的一生,影響人的生活方式和個人成長的道路。所謂習慣,是指不斷重複或練習而養成的固定化的行為方式。習慣的最大特點是自動化,人們一旦養成良好的習慣,其學習、生活和工作的效率便會提高。研究表明,3~12歲是年輕一代養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期。然而,家長總是以孩子小為藉口,縱容孩子的一切,致使孩子在飲食方面養成偏食、挑食的壞習慣,有的甚至追在孩子後面跑着餵飯,生怕孩子餓着,或是一味滿足孩子的胃口,一日三餐都是孩子喜歡吃的飯菜,這樣只能造成營養失衡;合理、科學的搭配才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前提保障。除此之外,家長應該在習慣養成的關鍵期陪伴在孩子左右,讓他們感受到父母的關愛;説起孩子的學習成績,不能不關注他們學習習慣的養成和學習能力的提高,而學習能力是由感覺動作、聽知覺和視知覺三大功能決定的。好習慣的養成需要以下幾個條件:①從小培養;②從小事抓起;③不能有例外;④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和制定規範併合理運用強化機制;⑤注意實踐和行為指導。借用英國的一句諺語:行動養成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説的就是,要養成好習慣,貴在行動。總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會使孩子受益終生。

三、營造良好環境,培養幼兒的責任心

責任心是一個人應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基本條件,是一個人能力發展的動力。責任心如此重要,那麼應該如何培養幼兒的責任心呢?

一方面,學校和家庭共同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在學校裏,教師是幼兒的領路人,應做到真心與他們做朋友,善於傾聽,啟發他們熱愛生活和社會,關愛家人和朋友,引導他們逐漸養成自尊、自信、民主、和諧的處世習慣,從而產生對家人、對朋友、對社會的責任感。

另一方而,鍛鍊承擔責任的能力。每一種能力的鍛鍊都應該來自於實踐,因此,給予幼兒適當的承擔責任的機會。我們可以佈置一些他們力所能及的小作業,如分發玩具、收交作品、整理書桌等,或者通過遊戲、故事中的角色表演等,讓孩子逐漸懂得:在這個世界上,自己一方面要享受別人對自己的養護、教育和幫助,另一方面負有許多對他人和社會的責任,一個不盡社會責任的人是一個對人類無益的人,而一個不會做事、無能為力的人是不受大家歡迎的。要鼓勵孩子從小融入集體,有主人翁意識和集體觀念,作為集體中的一員,要盡到自己應盡的責任,也就是讓孩子看到自己生活的意義,看到自己的行為能為他人帶來影響,從而生出自豪感和責任心。

四、在教學中重視幼兒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發展

在我國,大多數人對“健康”的認識都比較片面,認為幼兒的身體健康就是健康,而忽視幼兒的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能力。這種對“健康”認識的偏差,使我們忽視了幼兒的非智力教育,妨礙了幼兒的心理健康成長。

健康的身體是兒童心理健康的生理基礎。要想使兒童的心理得到健全發展,首先要使兒童有健康的軀體,這些就需要我們的保護和鍛鍊。比如規律的飲食和睡眠,適當的勞動和遊戲,這些都是兒童生理健康的保證。

身體健康了,還要注重幼兒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幼兒,智力發育正常、積極向上、情感豐富、性格開朗而又有自控能力、同別人友好相處、適應集體生活等。要想使幼兒的心理健康,教師要多站在幼兒角度,瞭解他們內心的需要,為幼兒營造出一個能夠相互接納、信任、尊重、和諧的生活氛圍,並與他們建立平等的、亦師亦友的關係。因此,老師要放手讓幼兒獨立完成一些簡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讓他們能夠充分表現自己,並尊重他們的意見,讓他們在實踐中感受到自己的能力,看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增強自信心,形成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

五、通過數學教學培養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

幼兒數學教育的目的是使幼兒經過數學學習,感受到生活中的數量關係和數學的重要性,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

幼兒數學學習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親自操作。通過學生的親自動手操作和實踐,得出的相關結論在幼兒的腦海裏會留下深刻印象,然後教師給予及時的補充和説明,知識便會紮實牢固地被幼兒接收。數學規律的總結和歸納,可以使孩子養成良好的複習和整理習慣,從而提高小朋友的邏輯思維能力。

總之,幼兒教育寄託着億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關係民族素質和國家的未來,應當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和重視。我們期待着幼教事業迎來一個嶄新的明天。

參考文獻:

[1]李季湄、面向新世紀的世界幼兒教育[J]。學前教育研究,1999.

[2]楊麗珠,吳文菊、幼兒社會性發展與教育[M]。遼寧:遼寧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

[3]潘日文,侯桂蘭、幼兒教育心理學[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6.

幼兒教育方面的論文 篇四

摘要:

幼兒教育是什麼?幼兒應如何正確接受教育?幼兒接受與不接受教育區別又如 何?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其實不然。在當今科技發達的今天,幼兒的教育起着承前啟後的重要階段,不僅是家長,作為從事幼教工作的老師們更應該引起重視。因此,幼兒教育的重視與否關係到幼兒今後的健康成長,尤其是學習方面的。

關鍵詞:

幼兒教育 重要性

孩子從出生到長大成人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社會化的過程,社會性發展水平越高,他(她)的社會適應性就越強。對幼兒進行社會性教育,不僅是幼兒個人生存發展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當今世界正經歷着面向21世紀的挑戰,人的現代化是國家現代化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研究人的社會化已成為具有國際意義的課題,幼兒的社會性發展已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

一、什麼是幼兒教育

幼兒教育主要指的是對3~6歲年齡階段的幼兒所實施的教育,幼兒教育是學前教育或説早期教育的後半階段,前面與o~3歲的嬰兒教育銜接,後面與初等教育銜接,是一個人教育與發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階段。“重要”指的是它是一個人發展的奠基時期,許多重要能力、個性品質在這個時期形成基本特點;“特殊”指的是這個階段是兒童身心發展從最初的不定型到基本定型,轉而可以開始按社會需求來學習並獲得發展的過渡時期。

二、幼兒教育的重要性

幼兒時期對於一個人未來的發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大腦的發育與年齡的增加呈反比,很顯然,人生的頭幾年,是進行快速學習的好時機。孩子幼年期,就像一塊橡膠泥,你把他捻成方的,他就是方的,你把他捻成圓的他就是圓的。可見培養幼兒養成好的習慣那就得從小做起、從點滴做起。而且,幼兒比較聽話,好訓練,培養各種習慣最容易見效。然而,我們有些父母以為孩子還小,不忍心管,或者認為“樹大自然直”,大一點才管吧。等到大了,卻由於從小沒管好,壞習慣已經養成了,想管也管不了。因此,就得抓住幼兒教育,對孩子進行良好習慣的培養,為孩子日後的生活習慣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早期大腦發育的最佳時期,要豐富孩子的生活環境,不要等到孩子該上學了才考慮這個問題,那時學習的關鍵期早就過了。正所謂:“3歲看到老。”孩子需要從小就儲存知識信息,構建學習的潛能。未來的學習是建立在早期學習基礎之上的。現在的許多家庭非常注重對幼兒的教育。為此,他們從胎教開始讓幼兒傾聽優美的音樂或母親為胎兒朗誦文學作品。甚至有的母親在懷孕前一年就開始閲讀關於幼兒的早教方面的書,因為他們覺得這些書有助於幼兒日後的教育。早期教育對幼兒以後的學習有着很好的幫助,它可以使幼兒較好的理解和掌握自己所學的各種知識,讓幼兒培養自己閲讀的習慣,並從閲讀中領悟各種道理。幼兒在幼兒園裏也可以接受很好的教育,通過在幼兒園裏幼兒教師的指導,幼兒可以更好地學習並通過與幼兒園裏許多幼兒的交流,去培養幼兒的人際關係和社會的適應能力。從而使幼兒更好的適應這個世界和自己所處的環境。

三、幼兒教育既包括家庭教育,也包括幼兒園學校教育

現今,有不少父母過早與孩子缺乏親子交往,孩子的家庭教育的不到很好的保證,使孩子出現不愛交流、不愛學習、不愛思考的習慣,這些都會讓孩子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而幼兒園的孩子又多,教師有時照應不過來,忽視了幼兒的個性心理的發展,容易使小孩形成對學習不感興趣甚至孤僻的性格。這樣,幼兒教育就存在很大的危機,不僅不利於幼兒的健康成長,而且使幼兒形成不愛學習的壞習慣。因此,不管是家長還是教師,都應該對幼兒教育予以重視,不僅對幼兒今後的學習有非常大的幫助,而且對我國國民的文化素質有一個質的提高。

四、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幼兒的思維多以具體形象為主,因此,教師或家長在引導幼兒學習時應讓幼兒慢慢由被動變為主動、積極、創造性的學習。在幼兒教育中應注意以下問題:

1、創設愉快寬鬆的心理環境,保持並不斷髮展幼兒的好奇心。皮亞傑曾説過,“兒童就是科學家”。這句話的意思是,兒童天生對這個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他們渴望探索和了解這個世界。而事實上,幼兒也正是通過自己的探索活動獲得了對世界的瞭解和認識。在幼兒學習科學活動中,教師首先為幼兒創設寬鬆愉快的心理環境,保護幼兒的好奇心。當幼兒的回答與教師的預想結果不同時,我們要尊重並努力尋求幼兒的真實認識及其來源,支持和鼓勵幼兒的探索活動。

2、尊重幼兒的好奇心,激發幼兒對學習的興趣。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説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動力,幼兒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去探索,並在學習時產生愉快的情感體驗,教師要積極培養幼兒對周圍事物的認知興趣以及愛護自然保護環境的積極情感和態度。幼兒愛思考,有着無數個疑問,教師要給予幼兒適當的刺激,使幼兒思維活躍起來。如,月亮為什麼有時圓圓有時彎彎?秋天樹葉為什麼會落下來?為什麼種子會發芽?汽車的輪胎為什麼是圓的?等等一系列幼兒身邊所能接觸到的現象,是幼兒通過向科學海洋的航船,興趣是航程的嚮導。

3、隨機教育是不可缺少的科學探索方法。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一些偶發事件,教師要抓住機會,對幼兒進行科學的引導,從而尋求問題的答案,幫助幼兒發現其中藴含的科學道理。比如,在一次户外活動時,幼兒發現許多蜻蜒都飛的很低,“為什麼會有這麼多蜻蜓?它們為什麼飛的這麼低呢?”這些幼兒非常感興趣,於是我引導幼兒討論這些問題,幫助幼兒理解蜻蜒低飛和天氣的關係。

4、抓住時代發展的脈搏,擴展科學教育內容。讓我們的幼兒不斷的接受到大量的信息,因此在內容的選擇上符合幼兒的認識發展水平,貼近幼兒的生活,關注和尊重幼兒當前的興趣和需求,順應孩子發展的需要,適當安排體現時代特徵和現代科技有關內容,讓幼兒初步認識現代科技。知道科技是不斷髮展的,它會給人們帶來更多的方便。以擴展幼兒的視野滿足幼兒探索科學奧祕的慾望。如“神奇的電腦”“能幹的機器人”……

總之,幼兒教育越來越被社會所重視,家長所關注,作為一名學前教育工作者,要在幼兒教育工作上不斷探索、創新!幼兒期是個體社會化發展的重要時期。兒童在這段時間的經歷和體驗,以及在此基礎上的社會性發展狀況,將影響其一生。因此,必須高度重視幼兒教育。

幼兒教育方面的論文 篇五

摘 要:幼兒教育學是學前教育專業的重要課程之一,課程中所涉及到的不少內容都對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有着重要作用。本文認為幼兒教育學這門課程的教學存在着缺乏實踐性、教師容易把握教育對象的規律的特點,因此,結合這一特點,本文認為,通過促進教材與培養目標相協調、開展案例教學法、建設校內外實訓基地、課後佈置實踐性特點的作業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性。

關鍵詞:幼兒教育學;教學過程;學生;實踐能力;探討

幼兒教育學是學前教育專業的重要課程之一,課程中所涉及到的不少內容都對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根據教學內容和課程特點,採取相關措施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是教育工作者必須面對的重要問題,當然也對加強和改進教學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戰。

一、幼兒教育學基礎教學的特點

1、缺乏實踐性

《幼兒教育學基礎》一書是幼教專業的基礎課程,內容涉及較為廣泛,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幼兒教育概論和基礎知識、幼兒園教育中的各種要素和幼兒園教育的相關實施路徑,通過遞進的方式把這三個方面巧妙的結合在一起,構成了幼兒教育學的主要內容。從這三個方面的內容來看,主要以理論知識介紹、教育教學方法為主,而較少的涉及到實踐性的內容,因此,在幼兒教育學教學中,該門課程教學呈現出缺乏實踐性的特點。

2、教師容易把握教育對象的規律

《幼兒教育學基礎》一書的教育對象是中職生,該書根據中職生的特點,對幼兒、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學等都進行了一定規律的概括。因此,在幼兒教學基礎這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教材總結出來的規律合理的開展教學活動,降低了教學中的難度。因此,呈現出了容易把握教育對象規律這一特點。

二、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方法

1、把教材與學生培養目標相統一

《幼兒教育學》是一門缺乏實踐性的課程,教師把教材與學生的培養目標巧妙地統一起來,可以使學生意識到實踐在提高教學能力中的作用,同時也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該門課程的積極性和實踐性。中職生的培養目標涉及到人際關係的培養、崗位勝任的能力等。因此,在幼兒教育學的教學中,可以把教材中的知識充分結合學生的培養目標來開展教學活動,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比如在講授“幼兒德育”這一內容時,教師不但要講授到幼兒德育的培養方法,如多參加勞動,增進與勞動人們的感情,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等。教師還可以把這些方法正確地應用到對中職生的德育培養中去,讓學生在接受幼兒德育教育方法的同時也提高自己的道德認識。這種教學方法就達到了教材授課與學生培養目標相一致的目標,最終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起到重大的推動作用。

2、開展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就是把學生身邊的人和事系統整編出來,用生動的案例模擬教學過程,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性調動起來的教學模式。在案例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自主去嘗試扮演各個角色,因此,案例教學法對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開展《幼兒教育學》這門課的教學過程中,案例教學法可以按照以下步驟有條理地進行:

一是系統整編教學案例。在幼兒教育學教學中所涉及到的案例都需要教師進行系統的整編,比如可以把《幼兒教育學》中出現的案例進行收集,還可以把日常生活中的案例進行整理等。

二是對案例進行分析。教師根據收集到的案例,給予學生講解,在講解《幼兒教育學》中出現的案例時,可以先讓學生通過教材瞭解案例,引導學生正確思維,分析解決,學生在解決案例的過程中,要正確的運用教材中所學到的基礎知識。教師要起到主導作用,讓學生充分闡述自己的觀點。

三是對案例進行總結和回顧。總結和回顧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主要內容。教師不但要總結案例,而且還要及時進行分析,找出問題的差異性。在總結和回顧的過程中,教師要以鼓勵的態度對學生的答案進行總結,不要傷害到學生的自尊心。通過對案例的總結和回顧,不但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加深基礎理論知識,而且能夠有效地指導知識的深化,對於提高學生的實踐性有重要的作用。

3、建設校內外實訓基地

校內外實訓是開展學生實踐能力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理論教學讓學生感到枯燥無味,而實訓教學卻充滿生機活力。對此,學校和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這一需求,建設好校內外實訓基地。

一是建立校內實訓基地。可以把校園內的空教室改幼兒園仿真實訓室,以學生自身為對象,一般情況下,可以採取輪流模擬教師,其他學生模擬幼兒的方式進行。比如,在開展“幼兒遊戲”這一環節的教學時,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模擬成幼兒去開展各種活動的遊戲,也可以讓模仿能力較強的學生去充分想象幼兒的特點去模仿他們在遊戲過程中的各種表現、表情等。通過這種模仿幼兒的遊戲教學,學生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幼兒的情感,體會到理論知識轉化成實踐內容的重要性,而更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是建立校外實訓基地。校外實訓基地的建立,一般是以本校附近的幼兒園或者是與本校關係較為密切的幼兒園為主,這類幼兒園可以為學生提高實踐能力提供實戰性場所。對此,學校和教師要廣泛聯繫建立學生的實訓基地,另一方面教師也要指導學生在幼兒園實際教學過程中切實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比如,在開展“幼兒園課程”內容的教學時,先讓學生了解幼兒的實際情況,然後再根據幼兒的整體情況、個體差異等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最終確定選定幼兒教育的相關內容。

4、課後佈置具有實踐性的作業

課後作業也是教學的重要環節,在每一小節的課程教學完成之後,教師要有針對性地佈置一些具有實踐性的作業,以便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一是要佈置探究性的作業。探究性的作業有助於學生自主去探究問題,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學生收集各方面的資料,對問題進行積極思考。比如,在講授幼兒園與家庭、社區合作一部分內容時,可以佈置一些學生家訪的課後作業,讓學生在獲取調查信息後進行探索總結。通過這種形式的鍛鍊,學生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利用所學知識去提高探究意識、開動腦筋去思考問題,用所學理論知識去分析現實問題,因此,這樣有利於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二是要佈置實踐性的作業。比如,在對幼兒園教學環境這一部分講授完畢後,先讓學生去調查當前幼兒園環境中的問題及不足等現狀,再讓學生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教師再給予必要的指導,這樣,學生的思維能力就會得到有效的提升。再如,可以佈置學生一些合作型的作業,把全班分成若干個小組,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其中去,針對教學中教師留下的問題採取集體討論的方式予以總結、探索,這種方式也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實踐性。

三、結論

總之,在幼兒教育學這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和學生雙方面都切實努力。教師方面要善於嘗試新的教學方法,開展多種實踐性的教學模式;學生也要高度重視自己實踐能力的培養,在教師的指導下,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不斷髮展自己,提升自己的實踐能力,努力促使自己成為合格的、優秀的幼兒教師。

參考文獻:

[1] 姚妹女。基於幼兒教育學的幼兒園户內兒童遊樂設施的設計研究[D]。 湖北工業大學。2011.

[2] 朱智紅。幼兒教育學教材評價研究[D]。蘇州大學。2008.

[3] 喬 麗。幼兒教師品格整合教育信念及其建構的個案研究[D]。浙江師範大學。2011.

幼兒教育方面的論文 篇六

摘要:現如今,多元文化理念被各個國家及民族認同,幼兒教育事業在多元文化背景中應與時俱進地創新教學思想,特別是少數民族幼兒教育,更應在多元文化背景中做好教育教學工作。本文首先進行一一介紹,然後分析了教育活動開展的有效措施,希望本文探究能為少數民族幼兒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鑑。

關鍵詞:多元文化;少數民族;幼兒教育

一、前言

隨着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多元文化應運而生,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着少數民族幼兒教育模式,以及同等級院校間的合作關係。在多元文化的作用下,少數民族同漢族間的關係不斷增進,少數民族幼兒教育活動能夠持續推進,由此可見,本文探究這一論題具有教育意義和現實意義,這也是幼兒教育工作持續推進的必然要求。

二、重要意義

我國民族教育工作要想持續推進,應在尊重基本國情的基礎上有序開展幼兒教育工作。我國屬於多民族國家,各民族間互相影響、互相促進,要想真正實現民族團結、各民族利益增加這一目標,應在多元文化背景中做好少數民族幼兒教育工作,由於幼兒教育屬於基礎性教育,少數民族幼兒教師在某種程度上擔負着優秀人才培養的重要職責。如果少數民族同漢族保持一定距離,各民族間穩定性較差,那麼我國的長治久安在短時間內不會實現,與此同時,還會限制我國的持續發展,少數民族幼兒教育工作的開展進程也會減緩。從中能夠看出,這一教育工作與我國發展戰略制定、發展目標實現存在直接聯繫,只有與時俱進地更新教育理念,適時開展多元文化教育工作,才能為少數民族培養大量優秀人才,此外,能夠實現民族文化傳播這一基本目標。只有不同民族文化持包容的發展態度才能彰顯多元文化的教育價值。

三、有效措施

(一)堅持教育公平原則

首先,教師應為幼兒提供平等的教育機會,組織幼兒活動的過程中,全面考慮幼兒的身心特點,確保幼兒在教育活動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即教師應用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然後,教師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以此放鬆幼兒緊張的學習心理,這對幼兒全面發展具有鋪墊性作用。最後,教師針對幼兒制定全面的評價體系,針對幼兒在校表現、課堂表現客觀評價,最終實現公平教育目標。

(二)合理設置多元文化課程

為了在幼兒教學中體現多元文化思想,應將少數民族優秀內容巧妙融入多元課程,進而學生能夠通過少數民族知識感受不同地區的文化魅力,這對幼兒認知完善、情感表達具有促進作用。課程融合的過程中,應以地區文化教育現狀、我國教育水平為基礎,主動借鑑發達國家先進的幼兒教育思想以及豐富的教育經驗。從中能夠看出,民族幼兒教育要想順利完成人才培養任務,不僅要開發課程資源,而且還要整合民族文化,這對幼兒課程開發具有資源支持的重要作用,有利於增強幼兒的國家認同感、拓展幼兒視野。除此之外,幼師還應在整合課程資源的過程中,將幼兒課程以趣味化的形式呈現,進而幼兒接受課程知識的過程中能夠強化探索能力,將文化傳承任務具體落實,在此期間,幼兒的多元文化意識也會循序漸進地培養。

(三)完善評價機制

由於本文這一教育活動不同於其他階段的教育,前者具有教育特殊性。主要是因為教育對象———幼兒具有年齡小、認知不完善等特點,再加上幼兒教育屬於奠基性教育,這一階段的教育對後續教育在質量方面有直接影響。為了縮小我國與發達國家在這一方面的差距,為了大大提升少數民族幼兒教育質量,應對其配備高水平的教師資源,同時,完善評價機制。實際評價的過程中,客觀實施教師評價能夠促使教師意識到自我存在的不足,進而教師能夠彌補不足、提升教學能力;客觀實施幼兒評價能夠調動幼兒學習熱情,開發幼兒的學習潛能。除此之外,針對性實施校本課程、多元文化課程、幼兒活動、校園建設、校園安全、辦學條件、幼兒生理、基礎設施等方面的評價,這種多元化評價體系的構建是對以往傳統評價體系的創新,應用完善的評價機制有利於幼兒全面發展,大大提升幼師的教學水平。

(四)加強東西方文化融合

為了構建富有中國特色的幼兒教育機制,應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堅持開放性教育理念,即在傳承我國優秀幼教經驗的基礎上,積極主動地吸收發達國家幼教經驗,這不僅能夠迎合當前幼教需要,而且能夠實現文化融合的良好效果。除此之外,還應處理好文化間的關係,由於漢族文化同少數民族文化間存在差異,因此實施少數民族幼兒教育時,應在瞭解幼兒學習現狀、興趣愛好、身心特點的基礎上合理設置課程、遊戲等內容,同時,還應引導幼兒正視民族傳統文化,針對性開發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併為幼兒提供文化交流的機會,確保幼兒在體驗優秀文化的過程中增強民族榮譽感以及文化歸屬感,在此期間,幼兒能夠養成傳承民族文化的良好習慣,幼兒在未來的發展中能夠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對於優秀的西方文化積極借鑑,並且幼兒還能正確處理東西方文化間的關係,促進東西方文化共同發展,促進漢族文化和少數民族文化全面繁榮。

四、結論

綜上所述,在多元文化背景中,通過堅持教育公平原則、合理設置多元文化課程、完善評價機制、加強東西方文化融合等措施發展少數民族幼兒教育,這不僅能夠拓展民族幼兒教育的發展空間,而且還能傳播優秀的民族文化。這對我國少數民族幼兒教育持續發展、教育教學事業持續進步具有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石麗霞.將少數民族文化融入幼兒教育中的嘗試[J].兒童與健康,2016(05):26-27.

[2]趙元猛.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少數民族幼兒教育[N].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6,35(02):68-71.

幼兒教育方面的論文 篇七

摘要:在不同社會體制和社會發展程度的差異下,幼兒數學教學方法不同。結合中國實際國情,借鑑國外幼兒教育的特色與經驗來改進國內幼兒教育現狀,對於推動當前國內幼兒教育界素質教育水平提升有着重要的影響力。本文在通過對外國發達國家幼兒園數學教學調查調研的基礎上,對國內外幼兒園數學教學的區別進行了對比分析,借鑑國外幼兒數學教學領域先進經驗和特色,提出了幼兒園數學教學注重貼近自然和生活,家長參與到幼兒園教育互動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數學思維的國內幼兒園數學教學改革的思路。

關鍵詞:國外;國內;幼兒;數學;改革

導言:幼兒數學教育改革,要利用國際化的視野參考國外幼兒教育的特色與經驗。在幼兒教育領域,國別之間的差異較大。筆者認為,在不同社會體制和社會發展程度的差異下,結合中國實際國情借鑑國外幼兒教育的特色與經驗來改進國內幼兒教育現狀,對於推動當前國內幼兒教育界素質教育水平提升有着重要的影響力。

一、幼兒園數學教學注重貼近自然和生活

日本和美國的幼兒園建設和教育理念和國內不同,國內在建設幼兒園時普遍追求高檔、豪華、現代化的硬件設施,電教化的教室,塑膠操場,時尚的各種遊樂設施設備以及各類生活及教學用具。而國外發達國家恰恰相反,追求的是簡單、貼近自然和生活。國外發達國家幼兒園往往是原始的沙地,簡陋的活動設施,綠色的田地樹木,孩子們在這樣的環境中奔跑、嬉鬧、成長。

從教育理念上分析,在幼兒教育領域遠離“高大上”,迴歸自然、親近自然,更符合國家教育導向。我國著名的幼兒教育專家陳鶴琴先生曾説過:大自然是我們最好的老師,大自然充滿了活教材,大自然是我們的教科書,我們要張開眼睛去仔細看看,要伸出雙手去縝密的研究。國家《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也明確指出:幼兒園應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區的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的生活和學習空間。

大自然以其天然、有趣、豐富的變化,在不同的季節向孩子們獻上不同的禮物,並讓這些奇妙的禮物來引導孩子養成善於發現,敢於探索的習慣。通過領導兒童栽培植物、澆水除草、收貨種子的活動過程,以及飼養小動物的過程,培養孩子們善於觀察的意識,將基礎的數學知識運用在與大自然親近的活動過程中,寓教於樂,能夠更好的培養孩子們的數學思維以及瞭解大自然、熱愛大自然,並且獲得勞動、勤奮、配合等精神感悟。

二、家長參與到幼兒園教育互動中

傳遞正確的教育理念,不僅僅是教師的責任,家長們也要更新教育觀念,走出“數學就是認識數字、加減乘除”的誤區,形狀、空間、時間、排列、組合……這些概念,在生活中都有生動的體現。生活中處處是數學。家長可以和幼兒一起在日常生活和周圍的環境中尋找數字,幫孩子得到具體而豐富的知識;家長還可以幫孩子將這些數字拍成照片,探究這些數字在不同地方所代表的不同意義。

國外幼兒園更注重幼兒園和家庭之間的聯繫,讓家長參與到幼兒園的教育活動環節中。例如:國外幼兒園定期會組織家長與孩子的互動式活動,比如家長和孩子一起採蘑菇,捕捉昆蟲等,將基本的數學知識融入到互動活動中。

在國內,幼兒園則是讓孩子們乖乖的坐在板凳上,跟着老師一起學查數、學加減乘除和口訣,很少有家長參與到幼兒園的教育中,沒有構成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的合力。雖然幼兒園也組織一些活動,但是通常是在幼兒園的組織下孩子們向家長彙報式、宣傳式的表演,沒有從培養孩子素質能力的教育角度作為根本出發點,很有形式主義的味道,缺乏教育意義。

三、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數學思維

在中國數學教育的背景下,人們普遍使用乘法表運算已經成為一種本能,因此在幼兒教育數學教學中重點則是九九乘法表。相比之下,國外則沒有類似的運算口訣,孩子們都是掰着手指頭“苦苦”運算。事實説明,國外沒有九九乘法表,孩子們也能運算,也沒有不識數。雖然九九乘法表給國內孩子們運算帶來了輕鬆和便捷,但是這種數學教育思想的傳統更多的傳授給孩子們的是經驗、規律和定理,限制了孩子們的想象力和洞察力,從這個角度來看抹殺了孩子們自己發現規律、創新的思維。國外人才培養成果多,國內人才培養髮明創造少,高分低能的現象較重,究其原因,幼兒園數學教育就有一定的責任。

孩子要在生活中學習,讓孩子強記數字、機械訓練違背了幼兒思維發展的規律。孩子需要利用生活中的素材,親自體驗自然的、有趣的數學知識,積累豐富的感性經驗。而這需要家長拋棄一些陳舊的、應試的思維方式,學習和發現數學的魅力,並用適合孩子的方式,打開他們的思維之門。

結束語:國內很多人對國內幼兒園教育詬病不已,更多的家長已經或者願望將自己的孩子送到國外幼兒園接受良好的教育。筆者通過調查調研發現,國內幼兒園教育和國外簡直天壤之別。國內幼兒教育界要實事求是的面對客觀存在的不足和缺點,積極學習借鑑發達國家幼兒教育特色和經驗,對現行幼兒教學體系進行改革,逐漸縮短與國外發達國家幼兒教育水平的差距。

參考文獻:

[1]袁愛玲;中美幼兒科學教育課程的差異性比較[J];比較教育研究;2001年01期

[2]林泳海;中國幼兒數學教育課程的反思與構建[J];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幼兒教育方面的論文 篇八

【摘要】“古有孔夫子,今有陶行知。”陶行知先生的幼兒教育理念中,倡導得最多也是最為基本的就是“愛的教育”。教師對學生的愛,簡稱為師愛,是師德的核心。幼兒園的孩子像剛出土的嫩苗,需要“園丁”的呵護和培養。幼兒園教師肩上所肩負的這份使命感和責任感以及教育背後的神聖意義更不由言説。要做到師愛,就要了解孩子的需要、平等對待每個孩子、給孩子足夠的耐心和鼓勵,給孩子一片自由自在成長的天空,讓孩子在快樂中成長。

關鍵詞】師愛;幼兒;快樂

“愛滿天下”是陶行知先生畢生追求的教育真滴。曾經聽過一位蘇州名教師的講座,她説:“教師是一個不平凡的職業,如果你不熱愛自己職業,我勸你乘早離開!”我想,她在説這句話的同時,在內心也同樣充滿着對自己學生的責任感以及對教師這份職業的強烈的使命感。

一、在教育實踐中,尋找師愛的真諦

作為幼兒園教師的我們,面對的孩子們正處在一個對社會、同伴、他人啟蒙的階段,幼兒園教師對孩子們的關愛、話語都將影響着孩子的認知和內心。在從教的這些年裏,我也感受到了許多彎下腰,真正接近孩子後,我給孩子帶來的温暖、快樂!

1、給孩子暖心的愛。陶行知先生的人生格言是:“為了孩子,甘為駱駝,於人有益,牛馬也做。”陶行知先生偉大的人生格言也在激勵着幼教工作者,貢獻自己的青春和時間,為孩子獻出滿滿的愛。在幼教工作中,在面對最純淨的孩子們時,這樣的偉大的愛,也能變成一種相互的愛。離園的時候到了,孩子們陸續被各自的家長接走。但是我發現家長們領着孩子並沒有急於離開,而是在幫孩子整理身上的衣物。我反思着離園前,我為什麼不提前幫孩子整理呢?於是,每次離園前,我都會抽一點時間,從頭到腳看看孩子,幫助他們整理好衣褲。家長來接孩子時,看看沒有什麼可整理的,露出歡喜的表情,那一刻有一股暖暖的愛在心中流淌。

2、給孩子平等的愛。我們班初入園就能不哭鬧,適應幼兒園的日常作息,十分乖巧,這使老師對他的關注少於那些總是哭鬧、情緒不安的孩子。這天,早晨來園時,皓皓奶奶告訴我,皓皓説,老師是不是不喜歡他?他舉手了,可是老師卻叫其他小朋友回答問題。自此之後,我便對皓皓多了一些關注,不僅請他上課時回答問題,還表揚他坐得神氣。晚上回家後,我收到了皓皓媽媽給我發來的一條短信:老師,皓皓回家説,今天是他上幼兒園來最高興的一天,謝謝老師的關心和照顧。讀到了這條短信,我的心裏也淌過一絲暖流。其實,我只是做了我應該做的事情,但是,老師的一個小小的舉動卻換來了孩子極大的快樂。我們應該更平等地關注每個孩子,多給他們一些愛和鼓勵,讓他們更快樂的成長!

二、在教育反思後,發現師愛的意義

1959年11月20日聯合國通過了《聯合國兒童權利宣言》,指出:“兒童有被尊重、熱愛和理解的權利。”從尊重人權到尊重兒童的權利,是人類社會的一大飛躍。只有真正尊重了兒童,給兒童他們需要的愛,才是符合兒童正常發展,形成積極健康的個性和人格的基礎;才能產生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井然有序的條件;才能真正贏得家長的信任和支持;才能獲得職業幸福感的愉悦。

1、給孩子足夠的愛,促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指南》中指出:“幼兒在成人的關愛下獲得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可以使幼兒情緒安定和愉快,也是幫助幼兒建立起與他人之間良好關係的基礎。”對於新入園的小班孩子,只有我們給了孩子足夠的愛以後,他們才會感受到幼兒園的美好,把幼兒園當做自己的第二個家,把老師當做自己的媽媽和同伴。對於中班的孩子來説,只有我們給了孩子足夠的愛以後,他們才能建立起對幼兒園秩序、規則的認同感,有信心與同伴之間友好相處,得到社會認同感和正確的自我價值觀。對於大班的孩子來説,只有我們給了孩子足夠的愛以後,才能滿足他們的自我表現欲,使孩子自然而然地擁有學習的動力,為他們向着更高更廣闊的天空飛翔而壯實臂膀。

2、給孩子足夠的愛,使幼兒快樂學習。傳統的中國式學習和教育是以規矩和方圓定教育,將學習的方式統一在一條道路上,讓所有的受教育者沿着同一條道路前行。在這樣的教育方式下,學者的個性、特點、特長都被限制,使得受教育者都變成了同一版本的翻版,學習的道路也尤為艱辛,失去了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3、給孩子足夠的愛,讓幼兒快樂度過成長關鍵期。秩序的關鍵期、情感的關鍵期、空間、時間的關鍵期,孩子成長的關鍵期在幼兒時期有很多,這些關鍵期如何得以順利度過?這都依賴於家長和教育者的愛和自由。只有用愛為孩子關鍵期的成長奠定夯實的墊腳石,孩子的未來才能向着健康、陽光的方向發展,我們今後的社會才能更文明、更進步!

三、在教育生涯中,堅持走師愛的道路

陶行知先生説:“我們深信如果全國教師對於兒童教育都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決心,必能為我們民族創造一個偉大的新生命。”我國教育家夏丐尊説:“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了愛,孩子便無法成長,沒有了愛,教師的工作便失去了意義。其實,從教的這些年裏,能給我心裏留下暖意的事情遠遠不止以上的三件。我相信,只要我堅持着自己對孩子的愛意,對孩子的關愛,對幼兒教師這份職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今後的教育教學過程中,還會有源源不斷的暖流流過我和孩子的心田,孩子自由成長的天空也一定會更明亮、廣闊!

參考文獻:

[1]翟理紅。學前兒童遊戲教程[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9.

[2]王春燕。幼兒園課程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9.

[3]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

[4]愛滿天下的陶行知[M]。羣言出版社,2000.10.

[5]李生蘭。學前教育學[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8.

幼兒教育方面的論文 篇九

關鍵詞:多學科視野;幼兒園教育;“國小化”現象

隨着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革新,幼兒教育也得到了快速發展,但是目前我國幼兒教育出現了“國小化”問題,這給我國教育發展帶來了一些不利影響。糾正目前幼兒園教學逐漸向“國小化”傾斜的現狀,已成為當前我國學前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點工作內容之一。幼兒園教育呈現“國小化”是與兒童身心發展不相適應的,而且也會對家長產生誤導,最終對幼兒健康發展帶來不良影響,因此,要對幼兒教育中的“國小化”現象進行糾正,使幼兒實現健康發展。

一、導致幼兒園教育“國小化”的原因分析

1、社會學分析

我國幼兒教育長期處於優質資源短缺的狀態。多數家長期望將幼兒送入優質幼兒園接受教育,家長雖然反對幼兒教育逐漸“國小化”,但是在較大的競爭壓力下,甚至還為幼兒私自報班,未對孩子的興趣加以充分考慮。此外,部分家長沒有對科學的幼兒教育加以充分理解支持。多數幼兒園與教師均是根據教育教學規律對幼兒成長加以引導,在教育過程中最大限度地尊重幼兒自身的特點與規律,但是家長對於這種做法存在誤解。

2、心理學分析

家長普遍存在不能使孩子輸在起步線上,學好各學科的知識與本領,健康和快樂地成長以及進入期望的國小學習等觀念。家長雖然有着美好的期望,但是又要面對現實。日益加劇的社會競爭環境對家長認識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周圍人的孩子學習什麼,家長就讓自己的孩子也學。在正規的幼兒教育之外,家長還要為孩子報各種各樣興趣班。而幼兒教師由於受到教學評價以及幼兒升學考試等方面的壓力,心理上也存在諸多的困擾。

3、現象學分析

現象學主要是將平時日常生活當作重點研究對象,認為所有的現象具有一定的因果關聯。幼兒教育呈現“國小化”,説明其存在有着必要性與合理性,是一種特定時期的產物。我國長期採用應試教育,教師與家長僅僅重視學生的學科知識與學習成績,一旦這種重視逐漸由中小教育擴展至幼兒教育中,必然會使幼兒教育出現“國小化”。因此,從現象學角度分析,幼兒教育呈現“國小化”是從必然失範逐漸轉變為自然失範。

二、解決幼兒園教育“國小化”的途徑

1、轉變教育觀念

教育觀念的轉變是推動教育改革最為重要的前提條件。對於幼兒教育而言,教師首先要充分認識到幼兒教育所要達到的目標,並非使幼兒掌握一定的知識技能,而是要確保幼兒在健康成長的前提下,使其可以在幼兒園實現心智方面的有效啟蒙。此外,還要利用多種媒體對幼兒教育的獨特性與重要性進行宣傳,使家長科學認識幼兒教育,改變以往追求多學、早學以及快學等與幼兒成長規律不適應的觀念。

2、完善教育制度

對目前幼兒教育存在的不良現象進行改善,最為直接且有效的方法便是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使不良風氣得到最大限度的遏制。幼兒教育是最為重要的啟蒙階段,要尊重幼兒的人格,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將教育內容和幼兒身心特點緊密結合起來,以遊戲作為主要的教育形式實現寓教於樂,這樣才能保證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目前我國現有的法律法規對此雖有所涉及,但實際效果並不顯著。因此,今後應該注重對幼兒教師的培訓,從而有效地改變幼兒園存在的“國小化”現象。

3、銜接教育內容

幼兒教育通過各領域的相互融合與滲透,培養幼兒的技能、情感、知識、態度與能力等。雖然和國小教學內容並不完全對應,但是卻有着一定的聯繫。幼兒教育可以為國小學習打下堅實的知情意行基礎,因此,幼兒階段並不需要這多國小的知識教育,只需將幼兒階段應學的內容完成即可。總之,幼兒教育出現“國小化”現象在我國已經較為普遍,它是與教育規律相違背的。應該從教育觀念、教學制度以及教學內容等方面入手逐步地改變。要通過家長、教師以及社會各界人士不懈地努力,逐漸完善幼兒教育,實現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推進我國幼兒教育事業的改革與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力。關於多學科視野下幼兒園教育“國小化”現象的透視研究[J]。求知導刊,2016,8(8):48.

[2]陳納。幼兒園教育“隱性國小化”的特點、危害及成因分析[J]。湖北第二師範學院學報,2013,5(5):90-93.

[3]陳娜。幼兒教育“國小化”傾向的文化透視[J]。重慶第二師範學院學報,2015,5(5):149-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