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心理學的論文精品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33W

心理學的論文精品多篇

心理學論文 篇一

摘要:

積極心理學是關涉人們“幸福”的研究。積極心理學力主心理學應該而且必須轉換為研究人類優點的新型科學。積極心理學是一種全新的理念和行動,其目的是研究人類積極品質,關注人類生存與發展,實現人文關懷與科學精神的統一。

關鍵詞:

積極心理學;概念框架;主觀幸福感;自我決定理論

作為心理學的範式轉換,積極心理學博得了人們的好評,也取得了許多新成果。本文選擇該領域的核心研究進展做簡要述評。

一、積極心理學的出現

毫無疑問,積極心理學的源頭起自哲學。因為哲學的終極問題是追問人的意義,而絕大多數哲學家的答案是“美好生活”(good life)。哲學的道理和通路太顯深奧,並不能使人人有“悟”。作為研究人的心理問題的心理學義不容辭地承擔了這個重任。許多傳統心理學,對人類積極經驗的理解都有貢獻。特別是人本心理學更是主要研究人類的積極精神。人本大師羅傑斯、馬斯洛等都問過相同的問題:“什麼是好生活?”“什麼時候是個體最好的時間?”等。1958年,嘉合妲寫了一本在當時頗具爭議的書《積極心理健康的當代概念》,開啟了對心理幸福感的研究。

十年後,卡羅瑞福(Carol Ryff)和他的同事們發展了幸福感的心理成分。他們辨認出交互的6個點,其中大部分與嘉合妲提出的概念重合。但是他們的貢獻在於方法論上,他們提出了自我報告法使後來的研究者能科學地探究這個領域。隨後,越來越多的心理學研究發現,開發與培養人性的優點,促進人的健康成長等等,成為當代心理學知識新的增長點與興奮點,在這種思想與觀念影響下,積極心理學思潮終於在新世紀伊始爆發出來。在《美國心理學家》雜誌發表的《積極心理學導論》,既是對前期積極心理學發展的總結,同時又吹響了積極心理學進軍的號角。從此,揭開心理學從消極心理學模式向積極心理學模式轉折的歷史序幕,宣告一個新的時代――積極心理學時代的來臨。

二、積極心理學的基本理論框架

積極心理學體系中首當其衝的是Diener所引導的主觀幸福感領域的研究。主觀幸福感是試圖理解人們如何評價其生活狀況心理學的研究領域。其是人們根據內化了的社會標準對自己生活質量的肯定性的評估,並由此而產生的積極性情感佔優勢心理狀態。主要有三個組成部分:生活滿意,高水平的正性情感和低水平的負性情感。另外一個積極心理學研究領域是自我決定理論。自我決定理論涉及人的三個基本需要,能力需要,關係需要,自主需要,這些需要滿足導致人們幸福感和社會發展,支持自主、能力與關係的社會能夠促進個人發展。三種基本的心理需要(自主,能力和關係)的滿足會促進人的發展,因此被視為人本質的生活目標。積極心理學的其他研究思路有認知方向研究。認知理論包括選擇模型、保護水平,目標理論、社會比較和應對方式理論,這些均涉及主觀的認知心理過程。有關的認知研究發現人們對常規和非常規的事件兩者的反應導致不同的幸福感水平。因此,理解人的認知差異具有重大理論與實踐意義,這種研究途徑為實施積極的心理調控與干預提供了一個有效的方向和可行的策略。

三、積極心理學的發展態勢

積極心理學與其説是一個完善的心理科學體系,倒不如説是一個有待開拓的處女地。要完善積極心理學思想,建構積極心理學體系,發展積極心理學技術,促進積極心理學應用,還有很長一段路程要走。首先,拓展積極心理學研究領域。第一個研究方向是以主觀幸福感為核心的積極心理體驗。Daniel Kahneman指出,目前體驗的快樂水平是積極心理學的基本建構基礎。包括主觀幸福感,適宜的體驗,樂觀主義,快樂等等,正如Diener (2000)所言:雖然人們已經對幸福的產生與發展過程有了相當的瞭解,但幸福主題本身仍然存在眾多值得研究的地方。特別在我國,幸福感研究剛剛起步,這方面更有待開拓;第二個方向是塑造積極的人格品質,這是積極心理學的基礎,積極心理學要培養和造就健康人格,個體的人格優勢會滲透着人的整個生活空間,產生長期的影響;第三個方向應該注意到人的體驗、人的積極品質與社會背景的聯繫性,必須把人的素質和行為納入整個社會生態系統考察。其次,發展積極心理學研究技術。

現代積極心理學則是以科學的實證研究為基礎的研究體系,它強調與崇尚人文精神與科學技術的統一。同時,它也強調對消極心理學的揚棄,而不是全盤否定。積極心理學與消極心理學有着很深的歷史聯繫,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説,積極心理學是在消極心理學體系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此,它有義務和責任繼承和發展消極心理學幾十年來發展起來的分類標準,標準化測量工具,嚴密的實驗設計技術,以及卓有成效的心理干預技術,並服務服積極心理學的研究目的。同時,積極心理學在過去幾十年中,也積累與創造了眾多的研究工具與干預技術,為積極心理學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後盾。因此,必須重視人文精神與科學實證的統一,技術繼承與發展創新的統一,從而建構富有價值和效率的積極心理學體系,從而更有效地服務於人類與社會。第三,促進人類生存與發展。積極心理學的本質與目標就是尋求人類的人文關懷和終級關懷。在這裏,心理學不再是一個冷冰冰的技術領域,而是一個富有激情同時又理性嚴謹的新型學科,所表達的是對人類命運的深切關注。

積極心理學崛起,不僅僅是尋求與發展心理學的理論,而且是更加關注人類社會的發展,不僅僅是個人的幸福,而且也是更廣泛的人類福祉,是更廣泛意義上的社會發展研究的一部分。因此,積極心理學,其理念、其行動,勢將會對現代心理學產生積極的影響,從而使現代心理科學更加面向社會、面向未來、面向應用,並卓有成效的開闢人類通向光明,造就幸福的陽光大道。

參考文獻:

[1]Johoda ent Concepts of Positive Mental Health〔M〕。New Yok :Basis Books.1958

[2]Diener ective Well - being〔J〕。Psychology Bulletin.1984,95(3):542-575

[3]Diener ective Well -being:the Science of Happiness and a Proposal for National Index〔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55 :34- 43

心理學論文 篇二

【摘要】

筆者對設計心理學課程進行了研究,根據我國當前工業設計現狀,論述了設計心理學教學現狀,提出了與此對應的改革策略,希望有利於推動設計心理學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關鍵詞】

工業設計;設計心理學;改革;新探討

隨着社會的高速發展,人們不再只關注產品的使用功能,而重視產品能夠帶給人的心理與精神感受。當前產品設計要求做到“以人為本”,表明產品設計要與人的生理與心理特點相適應。設計心理學就是在充分研究消費者心理的基礎上,為消費者設計真正需求的產品,達到顧客的滿意。

1.設計心理學的重要性

工業設計就是利用現代化手段為用户提供設計服務的過程,設計心理學就是利用心理學知識,將人們的需求體現在產品設計中的一門學科,其中包括人們的設計心理,以及用户在使用產品中的心理反應,再推動設計的創新,最終使產品設計與用户心理相適應。工業設計力求達到消費者生理與心理的雙重滿意,要求關注消費者的需求,實現為人民服務的效果。

2.設計心理學課程教學現狀

2.1不重視

主要有下面這些表現:第一,設計學院沒有重視此門課程的設置,雖然設計心理學是工業設計專業的一門必修課,但學時設置過少,導致設計心理學教學收不到應有的效果。第二,授課教師沒有認識到設計心理學課程的重要性,很多教師認為此門課程需要講解過多內容,教學過程中會遇到大量的困難,因此在實際教學中缺乏工作熱情。第三,很多學生認為設計心理學課程對自己以後的學習工作沒有幫助,過於強調實用性課程的學習,在電腦製圖方面投入大量的精力與時間,導致設計心理學處於非常尷尬的境地。

2.2授課方式陳舊

很多教師在實際授課過程中一味應用灌輸式講解法,由於學習內容缺乏吸引力,因此會嚴重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雖然有的年輕教師應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但不能合理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播放演示文件的速度過快,很多學生還沒有理解就已進入下一部分的學習,收不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2.3不能聯繫實際活動

學習設計心理學是為了提高自己的實際設計能力,如果在實際設計工作中不能有效應用設計心理學知識,那麼學習這些知識就是徒勞的。當前設計心理學的學習與實際設計相分離,很多學生參加設計工作後不能合理應用心理學知識,只是依據自己的想象開展設計活動,將用户的需求置於不顧,設計工作徒勞無功。

3.改革設計心理學課程的意義

3.1引起人們重視

要求設計學院、教師、學生都要意識到設計心理學課程的重要性,只有掌握豐富的設計心理學知識才能在實際設計工作中游刃有餘,才能滿足用户的心理與生理雙重需求,真正樹立“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

3.2提高教師素質

第一,教師要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第二,教師要善於幫助學生靈活應用所學知識,應用學生樂於接受的授課方式。第三,教師間要取長補短、相互學習,不斷提高教學技能。

3.3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

當前課程教學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與動手能力,學會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主要應該做好下面這些工作: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當堂理論知識,研究理論知識包涵的意義;支持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於實際生活當中;重視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引導學生在深入思考用户需求的前提下設計出用户滿意的產品。

4.改革設計心理學課程教學的措施

(1)設計學院要增加設計心理學的授課學時,積極宣傳學習設計心理學的意義,引起教師與學生的高度重視。只有學校重視設計心理學的教學工作才能引起學生的普遍關注。

(2)聘用高素質教師。要求教師牢固掌握設計心理學知識,深入理解此門課程的詳細內容,在實際授課中才能做到深入淺出的講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設計能力。

(3)理論與實際相聯繫。要求教師在講解中多講解真實案例,如教材中涉及的“門的開關設計”,重視體現人的心理變化過程,人在實施“推”與“拉”的動作時,只依靠門帶給人的視覺感受就能潛意識地做出上述動作。可以就此類問題鼓勵學生積極探索,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支持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於實踐當中。

5、總結

總之,筆者從事設計心理學教學工作多年,上面指出了設計心理學教學中存在的不利因素,並提出了對應的改革措施。要明確設計心理學在設計中的核心地位,指導學生切實掌握豐富的設計心理學知識,才能及時感受到客户的需求,為客户設計出滿意的產品。

參考文獻:

[1]吳曉莉,周豐,何潤楚。“設計心理學”課程內容設置的幾點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4(33):49-50.

[2]黃國敏。關於工業設計心理學的教學研究與探討[J]。藝術科技,2012(5):198-198

心理學論文 篇三

隨着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人們對自身的身體情況逐漸重視起來,對心理學的關注度也不斷提升,高校作為人才的塑造基地,應加強對學生人格心智的鍛鍊,採取正確合理的方式加強高校學生的心理學教育。

一、高校加強心理學教育的必要性

1、有利於培養高素質人才

當今時代各國之間激烈的市場競爭,其本質是人才的競爭,而教育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將對其提出更高的要求。對此,各國紛紛制定出各種教育改革措施,不僅要求其能夠培養出綜合性的專業人才,同時還要求其培養的人才能夠世界通用,能夠符合新時期的社會需求,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和較強的實踐能力,敢於競爭,善於合作,這些品質都與良好的心理素質息息相關。目前,隨着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生活節奏加快,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減少,致使人們普遍感到較大的生活壓力,容易引發各種心理疾病。大學生處於人生的青春期,身體和心理還處於不斷髮育的過程中,當面對社會各方面壓力時,將會影響到其三觀的形成,因此,高校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學教育十分必要。

2、有利於開展學生工作

加強心理學教育力度,有利於開展學生工作,從而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但是目前高校中從事心理健康方面的專業人員十分短缺,因此。高校的心理健康諮詢問題普遍由思想政治工作者來替代。這樣做一方面能夠利用工作者自身的生活經驗,對大學生在生活或者學習中遇到的就業、戀愛等方面的問題進行引導和開解,另一方面還能夠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有利於及時發現和解決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1]。

二、高校心理學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心理學作為高校中的一門新學科,近年來發展迅速,在我國各大高校中普遍開展。雖然發展勢頭在不斷上升,但由於我國對此學科的涉及較晚,因此,在教學經驗、整體教學水平方面都略顯不足,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1、對心理學教育的認識不同

高校中開展的心理學課程主要包括心理教學、心理監測以及心理諮詢等內容。目前,我國各高校中存在對心理學教育認識程度不同的問題,尤其是在心理監測和諮詢方面,由於是在課後進行,因此對其的重視程度較少。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部分高校單純的偏向於對基礎知識和就業問題的教育,而忽視了成功案例的應用以及心理學教育。還有部分高校為了應對檢查而開設了心理學課程,但其本質只是流於形式,並沒有將心理學的精髓真正的貫徹落實到學生當中,使心理學課程作用難以得到有效發揮。

2、教學方式落後守舊

心理學作為一門新型課程,在教學中注重的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但是,目前部分高校在進行心理學教學時,只是單純的重視理論知識的講解,忽視了實踐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教師講授的心理學內容更新緩慢,且缺乏吸引力,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採用以往傳統的教學方式,説教式教學使得學生始終處於被動學習的地位,不能夠實現與教師的交流互動。此外,部分學校沒有充分意識到心理學的重要性,將其設置成選修學科,要求教師能夠完成教學任務,學生獲得相應學分即可,因此,在教師和學生心中對此學科的重視程度較差,教學效果必然不夠明顯。

3、部分學生對心理學具有牴觸情緒

由於學生所處的家庭背景、個人經歷等各不相同,因此,在對心理學的感性認識方面也具有較大的差別。部分學生自身存在一種心理暗示,認為只有具有心理問題的學生才應該學習心理學。雖然部分學校開設了心理學課程,並且設立了心理諮詢室等,但是很少有學生原意主動進行學習和諮詢。此外,部分學生對心理學具有較強的牴觸情緒,害怕被同學歧視,不能夠直面自己的心理問題,這將不利於心理學的有效開展,同時也使學生自身的心理問題得不到良好的預防和解決。

三、加強高校心理學教育的途徑分析

目前,各大高校中已經陸續的開展了心理學教育課程,但是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將不可避免的遇到較多問題。對於這些問題,學校應從不同角度進行解決,使教師和學生都能夠深刻清楚的認識到心理學教育的意義。高校要想有效加強心理學教育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根據學生的需求,提升心理學教育的實效性

心理學教育應以滿足大學生的心理需求,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為評價標準,看其是否能夠對大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有效的預防和解決。科學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應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規律相符合,並且注重大學生的生活、情感以及工作等多個方面的需求。心理學具有較強的實驗性和實用性,能夠讓學生通過系統的教育,學到更多心理學知識,並且能夠對心理學的原理進行靈活的運用,進行自我減壓、自我調節,從而保障自身的身心健康。此外,學校還應針對學生的心理情況建立健康檔案,從而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進行全面瞭解。

2、促進教師的教學形式

部分高校中仍然延用以往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心理學教育,存在教學形式單一、落後的問題,在新時期背景下,應加強對教學形式的改革創新,打破以往傳統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具體的教學中,應從大學生心理健康特點出發,尊重學生心理健康發展規律,根據學生不同的興趣特徵開展有針對性的心理課程,從而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性都得到較大的提升。同時,應轉變以往單一化的教學方式,積極引入案例分析、錄像、小組討論等多種教學形式到課堂中,實現多元化教學。此外,教師還可以打破地域限制,將學生帶離課堂,到校外進行心理學課程的講解,組織學生進行一些社會活動,使學生能夠貼近社會,進而瞭解社會。

3、加強心理學教師隊伍建設

目前,高校開展的心理學教育中存在專業教師人才嚴重缺失的問題,對此,高校一方面應加大經費的投入,聘請眾多接受過專業心理學訓練以及擁有較高素質的教師人才投入到心理學教育當中,從而保障學校心理學教學水平和體系的完整和健全。另一方面,學校應加強心理學實驗設施的建設,針對基礎設施不足等問題進行積極的解決,並且派遣學校的教師到校外進行交流和實踐,從而總結從大量的實踐經驗投入到教學當中。此外,對國際的心理學動態也應加強關注力度,促進國際各校之間對心理學研究方面的交流和借鑑。

4、構建心理健康教育輔導網絡

高校應積極構建校內心理健康教育輔導網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組,使其在網絡中以建立心靈驛站的方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並且根據學生的需要成立三級心理健康預防組織。第一級是由校內心理健康小組以及心理教育中心構成。第二級是由具有專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經驗的教師組成的心靈驛站、心理諮詢室等。第三級是在學生中成立的心理社團,由每個班級中的心理委員擔任,對學校的心理部門負責,從而保證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防治。

5、教師加強與學生間的溝通和交流

高校學生由於其心理和生理方面都處於發展階段,需要得到教師充分的尊重、理解和關愛。許多高校學生中存在的問題都不是偶然的,而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因此對學生存在問題的解決也需要時間,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是單純的依靠斥責、處分等就能夠徹底解決的。因此,教師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應多一份傾聽,少一份指責,給學生充分的理解和情感支持,讓學生能夠得到教師的肯定,在肯定中體驗自尊和榮譽,從而實現其個性的完善。此外,學校還應多為學生提供體驗成功的機會和平台,讓學生們能夠充分體驗成功的樂趣,例如舉辦演講大賽、創意大賽、詩詞大賽等,讓學生的才華和技能都能夠得以充分發揮。同時,學校還應堅持以人為本,根據學生的特長和實際情況,培養其綜合素質,實施多元化的培養方式,從課堂參與到集體活動,提升學生的組織策劃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實踐動手能力,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幫助學生走出心理陰影,實現自我價值,重拾樂觀與自信。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要想有效的提升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則首先需要積極開展心理學教育課程,在教學中,教師應不斷創新教學方式方法,有針對性的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同時,還應加強與學生間的溝通和交流,瞭解國際心理學研究現狀,並且將提升教育的有效措施應用到本校的心理學教育當中,從而使高校學生能夠得到健康的心理髮展。

心理學論文 篇四

1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對媒體從業者的引導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是我國高校教育心理學的一門課程,近年來這一學科逐漸得到行業的認可,並且用於工作中的心理指導,思想政治教育對於學校管理,企業員工情緒疏通都具有積極的意義。媒體工作壓力大,心理疾病在所難免,思想政治心理學的應用對於媒體從業人員來説具有積極的影響。在任何一個工作中,心理健康都是非常重要的,其將影響工作者的水平。不健康的心理會為其帶來消極情緒,從而產生心理疾病。實踐證明,在緊張、無序的工作中,工作者更容易產生消極情緒。我國媒體工作者處於多行業的壓力之下,除了關注社會以外,媒體也受到來自社會的廣泛關注,對於媒體思想的核心存在揣測、猜疑和評頭論足行為。教育心理學對於媒體工作的思想、心理以及行為發展的變化規律則是行業研究的主要問題,需要為工作者創造良好的環境,正確的評價媒體並應用媒體,減少工作人員的壓力。

2媒體工作者所在的心理問題

在很多觀念中,新聞意味着道德,尤其是評論性新聞。因此,人們往往對媒體工作者寄予眾望。而事實上,媒體工作者也是普通人,他們所報道的無非是真實事件,是對這個社會的客觀評價加上部分主觀的自我評價。而社會的關注方向存在問題使得媒體工作者面臨着職業困惑。隨着現代新聞領域的競爭增加,報道創新、經濟創收等多重指標的考核以及需要承擔作為公眾人物的壓力,媒體工作者面臨着更大的壓力,主要表現為:首先:媒體創新年代,工作者會有被掏空的感覺,自身專業知識的更新速度與觀念和潮流轉變相比顯得相形見絀。而其知識更新還取決於其觀念、學習能力等多個方面,這使得媒體工作者隨時面臨社會的淘汰。媒體工作者辛苦工作但薪資待遇往往不高,這打消了一部分人的工作熱情,使人際關係惡化,甚至一些人會由此而產生獨來獨往甚至輕生的行為。其次:多方面原因造成媒體工作者心理困境。媒體工作者的心理問題主要來自於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客觀方面是指其壓力大,容易產生緊張等心理。而主觀上,則表現為現代媒體工作者的自我平衡能力,要學會控制自身的情感。總之,媒體從業人員面臨較大的心理壓力,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引導媒體工作者嘗試心理學教育,以促進其樂觀從業。

3積極引導媒體工作者健康樂觀從業

專業的媒體從業人員不但要具有超強的專業水平,極高的媒體思維,還要保持一顆積極的心態。從業人員的思想政治面貌和心理健康是評價其專業性的基本特徵。我們從具體的指導上對其進行分析如下:

3.1實施心理幫助計劃,有目的性的降低從業人員壓力

媒體作為公眾平台,應堅持管理者與員工並存的原則,在這一基礎下給予員工更多的機會和更大的信任,才能激發其工作熱情,使其在工作中始終保持積極樂觀狀態。針對我國目前媒體行業管理現狀,管理者應從自身出發,對媒體工作者進行心理啟發,尤其是針對典型心理問題。組織媒體人員參加公益健康活動,緩解其工作壓力。另外,還可以在傳媒內部建立心理輔導小組或者企業培訓制度,對員工的心理健康負責,時刻關注其在公眾面前的表現,但將重點從關注事件的報道結果轉向關注報道者本身上來,使媒體工作者能夠切實感覺到被重視。

3.2激發媒體工作者自我實現動力

職業道德的體現也是媒體工作者不可或缺的工作內容之一,媒體工作者要善於講真話,敢講真話,但在這個過程中,制度問題是影響媒體工作者自我表現行為的最重要因素。要從根本上提高我國媒體工作者的職業道德,制度改革也是必行的一步。著名媒體人白巖鬆説:“即便是中國人有那個閒心躺在蘋果樹下,並有幸被蘋果砸到的話,他們的第一反應也是把它吃了”這裏體現了兩個問題,第一:白巖鬆是一個敢於説實話的媒體人,但是不是每個媒體人都能做到這一點,值得思考。問題二:中國傳統思想影響了我們多年,使得思維禁錮明顯,社會對於媒體人寄予太大的希望,而忽略了媒體人自身的能力,素質等問題。要從根本上改變這一問題,需要相關部門注重媒體職業前景的發展,給與員工必要的獎勵和懲罰制度,發揮教育心理學的積極作用,根據員工的心理特點,讓他們在輕鬆愉悦的環境中實現全面的自我提高。媒體管理者可以通過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來激發從業人員的創造力和積極性。建立長效的培訓機制,對我國的媒體人實施教育培訓,重視其思維的轉變、道德素質的提高以及心理問題的改善。

4結語

教育心理學是教育學相關專業必修課程之一,在媒體工作中的思想指導中具有積極意義。媒體工作者面臨來自社會、政府、單位等多方面壓力常出現精神崩潰等心理問題,而開展思想政治心理學教育後,能夠端正其態度,使其明確媒體從業的基本原則,並且能夠樂觀的面對工作和生活。

參考文獻:

[1]王淙一。試析教育心理學在媒體工作者樂觀工作中的應用[J]。家教世界,2013(22)。

[2]丁寧。如何運用教育心理學原理引導媒體工作者積極樂觀從業[J]。新聞傳播,2012(06)。

心理學論文 篇五

一、色彩與心理的物理性

在外界沒有光線的黑暗環境中,人們無法通過眼睛去感受絢麗世界的五彩斑斕,因此,色彩可以被認為是眼睛對接收到外界光所做出的反應,這種反應將在大腦中產生某些感覺,並最終影響到觀測人的心理活動,色彩的心理物理性就是對心理活動與外界物理色彩之間的關係進行研究,色彩心理物理性可以直接理解為是色彩的物理性質,只有掌握它的規律才能更加透徹地研究色彩心理。通常而言,色彩視覺有三種特性,人們可以從定量和定性的角度對色彩進行分析。首先,任何色彩都具有色調,作為色彩的主要特徵,它是指在視覺上產生的色彩差別,例如光譜上不同波長、不同頻率的光,在外在表現時就可以表現成紅、黃、藍等多種多樣的色調(或色相),色相的種類很多,對色彩較為敏感的專業的人士可辨認上百種,通過相近、相鄰色調的使用可以表現事物的柔和、統一和協調,通過對不同色調的對比(例如補色的對比)可以表達強烈的視覺衝擊或暈眩,刺激人們心理反應;其次,色彩的明度(或被稱為光度),指的是人眼對物體表面色彩的明暗程度的感覺,通過研究表明,色彩強弱主要有光波的振幅控制,通常能量越大的光波,其振幅也就越大,因此,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白色明度最高,黑色則明度最低,明度對觀測者的心理有較大影響,明亮的色彩給人的心理刺激大,使人易興奮;暗的色彩給人的心理刺激性小,使人安靜,有寂寞感;最後,純度(或色彩飽和度)代表了顏色的純淨程度,從研究角度而言,純度決定於色彩波長的單一程度,即波長越單純,色光越鮮亮,純度越高,從感性的角度而言,飽和度高的色彩容易調動人的情緒,飽和度低的色彩則對人情緒的影響或波動較小。除了上述色彩視覺三特性外,色彩還通過混色、色彩面積、暖冷色等多種空間和外在表現形式對人的心理造成影響,人們通過外界物質的色彩去感知、聯想,人們在研究色彩的同時也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色彩理論,例如有楊格-赫爾姆霍茲的三色説、黑林的四色説等,如今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認為光在視網膜感受器階段是一種三色機制,而如果這種已經被編碼的視覺信息在向大腦皮層視覺區的傳導時,其通路又會變成亮度信號、紅-綠信號及黃-藍信號的四色機制,這種將三色説和四色説相統一的看法也就是顏色的階段説。

二、色彩心理因素與藝術設計

1、色彩的聯想

色彩雖然通過觀察者的視覺而被接收,但是觀察者對視覺的接收可以引起全方位的感知過程,這就包括思維、記憶和推測,在這個過程中,色彩的基本特性、冷暖以及色彩空間表現形式等都會通過對人心理的影響達到色彩的藝術設計效果。正如前面所述,色彩聯想也是全方位的,包括色彩的冷暖聯想,色彩的強弱聯想,色彩的輕重聯想,色彩的華麗與樸素聯想,色彩的輕快和憂鬱聯想,色彩的興奮與沉靜聯繫等等。通過對不同羣體的色彩聯想進行調查和分析,可以對產品設計和標誌設計都有參考價值。較為普遍的色彩聯想通常是普天之下所有人的一致印象,例如紅色容易讓人聯想到温暖、熱烈或一些刺激的事物,藍色則會讓人聯想到水、沉默或者一些冷靜的場合,這是人們接收大自然潛移默化的心理作用所產生的結果。人們運用藝術的想象,才能表現和創造出不曾存在的事物,聯想的結果不是各自概念的綜合,而是一連串新觀念和新情緒的變化,因此,設計師要充分利用色彩聯想的力量,引導觀賞者的聯想,使之產生共鳴,達到審美與促銷的目的。

2、色彩的象徵

色彩的象徵是指某一地區或某一民族的人們經過長期的文化、教育、風俗等多方面影響所形成的對色彩的觀點或特定含義,因此,與色彩的聯想相比,色彩的象徵更具有相對的共通性、穩定性與延續性。由此可見,色彩在人們的生活中可以作為一種社會的意識形態符號,具有標誌和傳播的多種功用。由於不同時代具有不同的時代氣息,因此色彩的象徵也是不斷變化的,例如,綠色在我國古代被認為是一種雜色,綠衣常用來比喻成地位低賤,古人一旦犯罪,就被罰裹綠色頭巾,然而,隨着人們文化程度的不斷提高,社會文化氛圍的不斷深化,綠色更多被用來作為森林的顏色,象徵着自然、平衡、正常、綠化、環保與生長,無論在世界的哪個角落,綠色都與植物有關,而又成為春季萬物復甦、青春、清新、繁育和希望的象徵,因此,中國郵政也將綠色作為識別色。由於紫色在早期的獲取成本非常高,必須通過動物的分泌物來進行加工和印染,因此,紫色具有一定神祕感,同時也象徵着高貴和莊重,在古羅馬時期,高級教士、行政長官和軍事領袖常穿着紫衣,希臘時代,只有國王可着紫色服裝。如今,仍有許多女性更加青睞於紫色,這是色彩的心理感性因素所造成的,女性對紫色的心理作用,導致紫色成為一種女性的代表色,在男士的日常生活用品中難以出現。

3、色彩情感的藝術設計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藝術設計中的色彩應用需要充分考慮色彩的心理情感因素,從年齡角度而言,幼年兒童更加傾向於純色和暖色調,隨着年齡的增長,混色和冷色調應該更多的使用在表現成人的藝術作品中;從性格角度而言,感情豐富、直率外向的人大都喜歡純度較高的暖色,因此,我們也可以將人的性格分為暖色型與冷色型;從教育程度的角度考慮,教育程度高的人喜歡淡雅的色彩以沖淡接收到的過多信息,偏愛雅緻。除此之外,性別、地區等因素也是色彩藝術設計需要考慮的範疇,色彩心理學與藝術設計緊密聯繫能夠更加準確和突出的表現藝術張力。

三、結束語

如今,色彩的研究更多的偏重於其藝術性,這涉及包括生理、設計、美學、藝術等在內的多個學科,本文從色彩心理學和藝術表現的角度對色彩的應用進行了初步分析,較為全面地看待和認識色彩心理學,總結色彩心理的規律,對色彩心理學理論與藝術設計實踐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心理學論文 篇六

1.行為心理學的主要觀點和理念

行為心理主義作為心理學的主要流派之一,對其的主要觀點進行闡述大致是從一下幾個方面得以體現:

第一,從行為心理主義來看,人的行為是受到外界的不同刺激影響而產生的,這其中既包括來自實體的刺激即來自於物理、化學、生物的刺激,也包括了來自虛體的刺激,即情感、思想、觀念的刺激,這些刺激共同影響着人們的行為體現,因此人的行為不是由單一的某一種刺激的影響產生的,而是在多種多樣不同的刺激作用下,所形成發出的。

第二,在行為主義心理學的觀點中認為,行為的產生是需要長期持續影響的,因此在這裏突出體現了強化的概念,這也是被這一學派認為的實現行為體現的關鍵所在,其具體體現在人們對於某一目標或者想法進行實踐的過程中,會不斷的產生不同的行為進行目的的達到,在這個過程中就會有不斷的強化產生,進而將行為得以體現,在這裏,應當意識到對於強化來説,其分類可以分為兩種,即正強化與負強化,正強化指的是通過某一反應的產生通過刺激來實現對某一行為的強化,實現某一行為的產生;負強化指的是通過某一反應行為的產生,來刺激行為的避免,進而消除該行為的產生可能。

第三,在行為主義心理學中,認為有效的觀察是實現學習的重要條件,是一個人產生反應進而發展成為行為的先決,對於觀察本身而言也分為直接觀察與間接觀察,其作用與成效也是不同的;

第四,在行為主義心理學中認為,人們的行為產生不僅僅是受到的外界的影響產生,同時也會個人的內在因素影響,二者共同作用產生行為的發展。

2.行為心理學對提升企業人力效率方面的經濟分析

2.1在對企業員工進行培訓中的行為主義心理學的運用

企業的運營發展過程中,員工是推動其不斷髮展的基礎力量,因此,員工的專業素質與專業技能決定了企業的發展成效如何,所以對於員工的不斷培養是企業想要實現自身發展的前提條件。企業對於員工的培養方式是受企業自身情況限制而多種多樣的。但從行為主義心理學來説,無論是怎樣的企業在開展對員工培訓的前期都需要對員工的基本條件進行了解,結合實際情況設立發展的目標,同時,明確相關的開展模式,如專業知識講座、技能培訓班創立、實踐性的訓練等,從而使得員工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環境。

2.2通過行為主義心理學來實現對企業員工的激勵

在企業的文化建設中,對於員工的有效激勵能夠實現企業文化的形成與良好工作環境的建設,同時,對於員工的有效激勵能夠提高員工對企業歸屬感實現員工的工作效率的提高與工作技能的發展。在行為主義心理學理論中,認為員工是否擁有對工作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決定了其是否能夠實現自身與企業共同發展的關鍵。對於員工的激勵其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既包括物質激勵,即通過運用工資福利的提高來滿足員工的物質需求,只有使得員工的生活質量進行了提升,才能夠使得企業員工能夠有着更高的發展需求,實現其工作熱情的提高。

目前,不同的企業對於福利制度來實現對員工激勵的模式與方法受其自身發展狀況影響各不相同,但大多數企業都能認識到通過這種激勵的方式能夠實現企業員工對自身企業發展的推動,因此在對這樣的激勵制度進行制定的過程中,注重於對未來發展的規劃,提供給員工一個良好的發展藍圖,但卻難以滿足員工當前的實際需求,無法產生強有力的激勵效果。這就使得企業在對這項制度進行建立與完善的過程中,一方面需要對員工的發展進行長遠的規劃,另一方面也需要對員工目前的工作熱情進行有效地激勵發展,完善福利分配製度,無論是老員工還是新員工都能滿足其工作的需求與報酬的肯定,同時也要建立並完善重大事故的應急措施,解決員工工作的後顧之憂。

2.3通過行為主義心理學來提高企業的凝聚力

企業的凝聚力程度決定了企業在解決問題,開展任務時的能力與效率,也是實現企業能夠取得長久發展的重要保障。想要提高企業的凝聚力,需要對企業文化進行建立與發展。從行為主義心理學來看,對於企業文化的建設與完善,能夠實現企業凝聚力的增強。其開展方式主要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其一,對良好舒適工作環境的建設,在行為主義心理學中認為一個舒適良好的工作環境能夠使得工作人員的情緒穩定,工作效率提高,心情舒暢的同時對其的認可度上升後對其的依賴性就會增強進而實現對企業的認同感與維護感。

其二,為員工的發展制定長遠的發展計劃,結合每個員工的不同需求,對其職業生涯的發展模式進行明確。在這裏,企業需要做到,一方面,對於員工個人才華的肯定以及保障制度的建立完善,通過資金、福利等方式來實現員工的有效發展;另一方面,給予員工個性化地輔導與指揮,進而使得其對於職業生涯的規劃更為符合自身要求與條件。

其三,提升企業的外在形象。一個良好的外在形象能夠使得員工的自信心與工作熱情加大,能夠使得員工對於企業發展的前景保持肯定的態度,使得員工將自身的發展與企業的發展緊密相連,充滿激情地參與到工作中去,將自身作為企業的一份子,增強凝聚力與企業榮譽感,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去,進而實現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心理學論文 篇七

摘要:

色彩一直是人類生活中的一部分。在人類發展的初期,人類就意識到色彩具有的特殊魅力,那個時候已經開始使用色彩對生活進行裝飾。七色光譜(1666年牛頓發現七色光譜)的發現,使人類對色彩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人們逐漸意識到色彩對人們心理的影響,尼古拉斯?金?達莎比亞正是提出色彩心理學的觀點。本文以“色彩心理學在藝術設計中的應用”為核心,主要的內容有:色彩心理學在藝術設計中運用的核心、每種色彩代表的意義、色彩心理學的實際應用。

關鍵詞:

色彩心理藝術設計應用

一、研究目的

目前,人們對色彩心理學的研究越來越重視。不同的色彩對人們的感官有着不同作用,色彩影響這人們的思想、情感、意識等諸多方面。由於文化背景等原因,不同的國家對顏色的'解讀也各不相同,例如,紅色在我國代表的喜慶、歡快,在節日和舉行重大活動的時候,多采用紅色進行裝點,在西方紅色代表着血腥和殺戮,所以西方人在結婚的時候,幾乎不會使用紅色。藝術設計抓住了色彩的特點,巧妙運用了色彩對人類心理影響的作用。現在,色彩心理學在藝術設計中被廣泛運用。

二、色彩心理學在藝術設計中的關鍵核心

藝術設計涉及的範圍非常廣泛。繪畫、平面設計、建築、雕塑、室內裝修等方面都是藝術設計的範疇,色彩心理學在藝術設計中的運用,不是平白無故的添加。藝術設計中色彩的添加應該注意以下兩點。首先,創造性思維。任何藝術設計都不離開人們的創造性思維,它是藝術設計的關鍵,色彩在藝術設計中的使用同樣離不開創造性思維的支持,它可以保證藝術設計的原創性。第二,保持一致性。色彩在藝術設計中的使用,必須要與設計的作品保持一致性。保持色彩與使用場所的氛圍相匹配。例如,在幼兒園的設計中,要多一下粉色、紫色、這樣可以把幼兒園烘托出童話般的氛圍,如果使用黑色或者白色來裝飾幼兒園的話,就會缺乏生氣。很多醫院在室內設計的時候,都會採用白色來裝點,這樣會使醫院從整體上看起來顯得格外的整潔肅靜,如果用其他顏色,就會顯得比較突兀。所以在藝術設計中色彩的使用,必須與使用的場所保持一致。

三、色彩對人們心理的作用

1、色彩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會產生不同的產生聯想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對色彩的觀察,很大程度上來自心理因素的,通過顏色的觀察,人們在心理會形成一種:心理顏色觀察感。在人們心理聯想的作用下,色彩還可以使人在視覺上產生出相應的錯覺,雖然在不同文化的背景下,人們對也色彩有着不同的解讀,但是色彩會使人產生的聯想是共同的。並且,在不同的年紀對顏色也會產生不同的聯想。例如,年輕人看到白色,心理第一個感覺就是乾淨、純潔。而老人看到白色,就會聯想的死亡,內心就會感覺到消沉。粉色對兒童來説以為的童趣、天真。而年輕人看到粉色就會感覺到温暖、浪漫。粉色對於老人來説就是喜慶。

2、各種顏色的象徵意義

紅色。紅色代表了奔放與熱情,紅色是一個充滿能量的色彩。我國體育健兒在國際賽場上的運動服裝,多為紅色,紅色給人一種陽光、自信的感覺。此外紅色還象徵着性感,在娛樂圈的活動中,紅色是明星們常用的顏色。橙色。橙色代表了包容、健康、親切。橙色給人一種坦率、開朗的感覺。橙色屬於暖色調,可以使人感到心理的温暖。黃色。黃色代表了聰明天真的特性。兒童玩具多采用黃色。此外,黃色可以刺激人們的中樞神經系統,和其他顏色相比黃色可以更加被人們注意。黃色在生活中也被廣泛運用。例如,交警在執行公務的時候,外面通常會穿一件黃色的簡易馬甲,環衞工人的工作服也採用黃色,這些都是為了能夠方便引起路人的注意。綠色。綠色代表了清新、活力。綠色是頑強生命力的體現。綠色也是自由和平的象徵,例如,綠色橄欖代表了和平友好。藍色。藍色屬於冷色調,具有靈性和知性的特點。據調查發現,幾乎沒有人討厭藍色、藍色象徵着獨立、希望、誠實、但是藍色也會對人們的心理帶來憂鬱感。黑色。黑色是低調、權威、高壓的象徵。在藝術設計中運用到黑色,能夠烘托出嚴肅、莊重的氛圍,如在辦公室的設計上,很多設計師都會採用黑色對辦公室進行裝飾,這樣會顯得辦公室顯得典雅、整潔、莊重。此外,各國政要也大多以黑色西裝出現的公共場合,這也是為了維護自己權威、莊重的形象。紫色。紫色代表了浪漫、高貴、優雅,同時還帶有一絲神祕感。在服裝設計上,運用到紫色最多。例如,晚禮服的設計大多采用紫色,NBA湖人隊的客場球衣也為紫色,可以彰顯球隊高貴的氣質。但是和藍色一樣,紫色也能讓人產生憂鬱感。

四、結束語

藝術設計中顏色的應用佔據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色彩不僅可以給予我們感官上的衝擊,還可以影響我們的心理變化。在電影海報設計方面,對色彩使用要求的比較嚴格,色彩的使用取決於電影題材,喜劇電影多采用紅色、黃色、橙色等暖色調,這樣可以使觀眾感受到祥和歡快的氣氛,歷史劇多采用褐色、黑色為主色調,這也可以彰顯時代感。人文題材的電影多采用白色、黑色,這樣為了突出人文主義的簡約。電腦網頁的設計,對顏色的使用把控的也比較嚴格,新聞版塊色彩運用比較簡明,娛樂版塊多采用明亮的色調。此外,在對節日的裝點,人們大多采用紅色、粉色等暖色調,來烘托節日氛圍。由於色彩對人們潛移默化的影響力,它在生活中被應用到各個方面。

參考文獻:

[1]況敏。從色彩心理學角度解讀商品色彩營銷[J]。美術教育研究,2012

[2]張文靜。性格心理在藝術設計色彩中的應用研究[D]。齊齊哈爾大學,2013

[3]吳偉晶。色彩心理學在景觀設計空間中的運用[J]。居業,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