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區文化和旅遊調研報告多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1W

區文化和旅遊調研報告多篇

區文化和旅遊調研報告篇1

根據區委、區政府關於打造全區文化旅遊產業的會議要求,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結合本鄉實際,緊扣調研內容,立即組織相關人員開展文化旅遊產業調研活動。

一、樂居鄉發展文化旅遊產業的優勢

一是產業優勢。蘋果、水稻田園風光獨具特色,為發展農業休閒觀光旅遊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二是基礎設施優勢。全鄉水利化程度高,三面光溝渠縱橫交錯,抗旱水窖遍佈地塊,為發展農村文化旅遊業創造了條件,提供了保障;

三是區位優勢。昭大公路貫穿南北,漁洞水庫專用線途徑樂居、上街兩個村,灑漁河煙柳與樂居、上街兩個村遙遙相望。區位優勢十分突出,容易進入過往遊客的視線;

四是幹部優勢。有兩支好的幹部隊伍,一支是靠得住、有本事、能幹事的村級幹部隊伍,一支是作風硬、吃得苦、能力強的鄉級幹部隊伍,為宣傳樂居和服務遊客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持;

五是羣眾優勢。廣大純樸、勤勞、善良的樂居人民,為發展文化旅遊產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

二、樂居文化旅遊產業的定位

根據樂居現狀以及歷史文化發展特點,認為樂居的文化旅遊產業可定位於:

一是發展休閒觀光農業旅遊。休閒觀光農業旅遊集農業產銷、農產品加工、農業旅遊服務等三種產業於一體,順應了人們嚮往自然、崇尚自然、親近自然的心理需求,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1、發展種植業觀光旅遊。可以依託科技示範園,組織青少年開展“農村科技夏令營”活動,普及農村科技文化知識;可以結合昭大公路沿線引導羣眾發展庭院果園種植,根據節令適時開展春季賞美景、夏秋季摘果子活動,推動農村旅遊經濟,帶動農村文化產業的發展。

2、發展水面養殖業觀光旅遊。可以充分利用周家口子水庫、桃樹井水庫從事水產養殖,還可以在水庫周圍添置一些必要的設施,方便遊客垂釣和打撈;還可以設置餐廳,讓遊客自己品嚐勞動成果,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是發展地方民俗風情體驗旅遊。樂居人文歷史悠久,文化底藴深厚,非常迎合城市人到農村的體驗需求。

1、民俗民風旅遊。一年一度的新觀音廟會,四面八方的男女老少都會自發聚集到這

個地方。老的燒香拜佛,年輕的唱歌嬉戲、自娛自樂。這些民俗民風帶有明顯地方特色,有着深厚的傳統文化背景,對遊客具有強烈的吸引力。

2、農村節慶旅遊。進一步挖掘、整合本地農村節慶風俗,以農村老年協會為載體,不斷豐富羣眾文藝生活,體現獨特的地方文化特色,打造獨具魅力的地方文化品牌。

3、農村飲食文化旅遊。品嚐風味餐飲是旅遊不可缺少的內容,具有農家地方特色的食文化應該成為吸引遊客的旅遊資源。農村之“食”關鍵在於“土”和“特”,樂居的野菜、豆乾、臘肉遠近聞名,對過往遊客具有強烈的誘惑力。

三是發展生態旅遊業。以樂居大河土地整理項目為契機,順河綠化,打造“樂居煙柳”風姿,使之與綠油油的稻田相依為伴,真正構成一幅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風光美景,以吸引更多的遊客前來觀光旅遊。

三、發展文化旅遊業的建議:

1、要在政策上給與積極扶持。發展農村文化旅遊是一個全新的領域,需要各級政府、部門相互協調、全力投入。首先,要在區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會同區直有關部門,制定出台鼓勵農村文化旅遊的扶持政策,在資金投入、道路通訊等方面向農村文化旅遊項目傾斜。同時,要組織專門人員幫助挖掘有較深文化內涵的旅遊文化資源。

2、要加大對農村文化旅遊基礎設施的投入。實施相關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合理開發旅遊資源,強化文化旅遊功能。

3、注重抓好農村文化旅遊品的開發。一是要篩選出能顯示地方特色、文化底藴深厚的文化旅遊品。二是要在保留其古色古裝的基礎上,按照旅遊品的要求對一些民間藝術品或古建築物要進行重新設計、包裝。三是要加強農村文化旅遊產業的包裝宣傳和市場開發工作,充分激發消費潛力。

4、要注重文化旅遊隊伍的培養。要充分發揮鄉文化站的職能作用,千方百計吸引旅遊管理人才,努力造就一支素質高的農村旅遊從業人員隊伍,為推進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保障和智力支持。

區文化和旅遊調研報告篇2

近年來,xx區委、區政府注重法治文化建設在普法工作各個環節的滲透,走出了一條有特色、重實效、重基層的法治文化建設新路,把法治文化建設作為和諧金山建設的有力助推器,全面推進法治縣區建設,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周密部署,紮實開展創建活動

xx區委、區政府一直以來對法治文化建設高度重視,把法制宣傳教育與和諧金山、平安金山建設等工作有機結合。20xx年初制定印發了《xx區開展法治縣區創建活動實施方案》,對法治縣區創建活動進行了周密部署,通過開展創建活動,大力弘揚法治文化,全面推進xx區法治文化建設。

(二)以點帶面,做好基層法治文化建設

加強指導協調,以奮鬥街道、新建社區、育林社區作為創建工作試點,加強聯繫指導,積極探索提xx縣區、街道法治化建設水平的途徑和方法。同時,全面開展民主法治社區、法治示範學校、依法治理示範單位、誠信守法企業等創建活動,以點帶面,推進全區法治化建設。20xx年6月舉辦“弘揚法治精神,共建和諧金山”法律廣場活動。借《城市居委會組織法》頒佈實施20週年的東風,xx區依法治區辦、區民政局等單位及學術機構聯合開展了有獎徵文、專題培訓、居民論壇、《居委會組織法》專題討論會、社區文化節等一系列促進基層法治文化建設的活動。

在創建活動中,xx區統籌安排,抓好落實,着力推動“法律六進”各項任務的落實。特別在“法律進社區”活動中,要求各地要着力抓好社區的“四個一”建設,即“每個街道社區(居委會)設一個法制宣傳專欄;每個月上一堂法制課;每個街道社區(居委會)配一套法律圖書;每個街道社區(居委會)建立一支法制宣傳教育志願者隊伍。

(三)創新形式,全方位推進普法宣傳

一是創新普法形式,利用電視、報紙、徵文等形式全方位普法。改變以往侷限於擺攤設點式的普法形式,利用xx區的網、報、台等媒介開展多層面、立體式法制宣傳教育。面向全區開展了法制動漫作品徵文比賽活動,進一步擴大了我區普法工作的影響力,促進了轄區羣眾學法守法的自覺性。二是結合重大節日,全方位推進普法宣傳,學法意識深入人心。針對特定的節日,結合各單位實際深入開展普法活動,將普法融入羣眾的日常生活中。春節期間,在轄區全面開展對返鄉人員和留守人員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重點針對交通安全、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安全生產法等進行宣傳,提高外來務工人員的風險防範和維權意識;“3.8”維權周,提高婦女兒童的維權意識;“3.15”期間,開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宣傳,使廣大消費者知法、懂法;以人民調解宣傳月為契機,大力宣傳人民調解非訟、經濟、便捷的糾紛解決模式,鼓勵居民在生活中遇到矛盾糾紛時首選人民調解的方式解決問題;在“6.26”禁毒宣傳日聯合區禁毒辦開展禁毒宣傳教育,動員全民參與禁毒宣;“12.4”全國普法宣傳日前後,組織系列廣場普法、文藝普法、社區普法等活動,在全區上下營造濃厚的學法、用法氛圍。

(四)多方參與,普法聯動機制成效明顯

充分發揮區委、區政府統一領導下依法治區辦的宏觀指導職能和部門的主體作用,建立普法部門聯動機制,共同承擔宣講任務,共同履行宣教職責,合力推進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加強組織協調作用,統籌整合各類有效資源。

二、存在問題

1、有的部門對法治文化建設不夠重視,認為法治文化建設是軟性任務,很多東西看不見、摸不着,見效慢,不如抓經濟發展、城市建設那麼容易出政績。

2、法治文化建設的機制體制不夠完善,在管理和實際開展工作上缺少有效的規範。

3、各部門溝通協調還有待進一步加強。為做好法制宣傳教育工作,雖成立依法治區領導小組辦公室,有的具體工作往往由區司法局或依法治區辦孤軍作戰,工作開展起來存在很多困難,沒有形成應有的規模和效應。

三、有關建議

(一)強化法治文化的創新性。

創新是推進法治文化建設的動力源泉。法治文化建設面臨新形勢新要求,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不斷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第一,要加強法治文化理論研究。

要通過舉辦“法制大講堂”等形式,加強法治文化理論研究;鼓勵引導支持法治文藝創作,努力為廣大羣眾提供豐富的法治文化產品。通過開展融知識性、趣味性、藝術性和娛樂性於一體的法律知識競賽、法制文藝演唱會、法制攝影和書法、美術展覽、動漫展覽等活動,讓廣大幹部羣眾受到潛移默化的法制教育。

第二,要構築法治文化人才高地。

加強人才隊伍的建設,努力培育出一批在法治文化事業各方面有號召力的領頭人和一大批專家、學者、能工巧匠。要加強基層法治文化骨幹的專業輔導,積極為人才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建立和完善優秀法治文化人才脱穎而出的激勵機制,將成果突出的優秀人才納入“六五”普法表彰獎勵範圍。

第三,要創新法治文化的表現形式。

推進法治文化建設必須以人們可以接受的方式進行,要適應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多采用接近大眾、羣眾喜聞樂見的法治文化表現形式。應更多地依託現代通信手段和網絡等各種媒介,通過公益廣告、手機短信、普法網站,運用圖片、文藝節目、法制短信、法制動漫等多種形式開展工作,增強法治文化的滲透力。

(二)強化法治文化的實踐性。

法治文化建設同法治實踐相結合才有生命力。既不能離開經濟發展空談法治文化建設,更不能用法治文化建設干擾和阻礙經濟發展。要支持和引導法治文化建設朝着促進依法行政、服務大局等方向發展,努力推動經濟社會的法治化,形成崇尚法治的社會氛圍和文化導向。我們的法治文化建設一定要堅持服務經濟發展,服務社會和諧,服務百姓民生。要通過法治文化建設,最大限度地調動全區人民致力於科學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轉化為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巨大力量。

(三)建立和完善法治文化建設的長效機制。

法治文化建設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其公益性、羣眾性、社會化、經常化的特點,決定了我們的工作需要不斷加強合作、交流與溝通,通過部門配合、分工協作、擴大交流,不斷提高普法工作的質量和效率。應着力把經過實踐檢驗的成功做法上升為制度,健全領導責任、市場運作、表彰激勵等機制,以機制創新推進法治文化建設。

區文化和旅遊調研報告篇3

文化旅遊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根據區委、區政府關於打造全區文化旅遊產業的會議要求,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結合本鄉實際,緊扣調研內容,立即組織相關人員開展文化旅遊產業調研活動。

一、樂居鄉發展文化旅遊產業的優勢

一是產業優勢。蘋果、水稻田園風光獨具特色,為發展農業休閒觀光旅遊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二是基礎設施優勢。全鄉水利化程度高,三面光溝渠縱橫交錯,抗旱水窖遍佈地塊,為發展農村文化旅遊業創造了條件,提供了保障;

三是區位優勢。昭大公路貫穿南北,漁洞水庫專用線途徑樂居、上街兩個村,灑漁河煙柳與樂居、上街兩個村遙遙相望。區位優勢十分突出,容易進入過往遊客的視線;

四是幹部優勢。有兩支好的幹部隊伍,一支是靠得住、有本事、能幹事的村級幹部隊伍,一支是作風硬、吃得苦、能力強的鄉級幹部隊伍,為宣傳樂居和服務遊客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持;

五是羣眾優勢。廣大純樸、勤勞、善良的樂居人民,為發展文化旅遊產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

二、樂居文化旅遊產業的定位

根據樂居現狀以及歷史文化發展特點,認為樂居的文化旅遊產業可定位於:

一是發展休閒觀光農業旅遊。休閒觀光農業旅遊集農業產銷、農產品加工、農業旅遊服務等三種產業於一體,順應了人們嚮往自然、崇尚自然、親近自然的心理需求,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1、發展種植業觀光旅遊。可以依託科技示範園,組織青少年開展“農村科技夏令營”活動,普及農村科技文化知識;可以結合昭大公路沿線引導羣眾發展庭院果園種植,根據節令適時開展春季賞美景、夏秋季摘果子活動,推動農村旅遊經濟,帶動農村文化產業的發展。

2、發展水面養殖業觀光旅遊。可以充分利用周家口子水庫、桃樹井水庫從事水產養殖,還可以在水庫周圍添置一些必要的設施,方便遊客垂釣和打撈;還可以設置餐廳,讓遊客自己品嚐勞動成果,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是發展地方民俗風情體驗旅遊。樂居人文歷史悠久,文化底藴深厚,非常迎合城市人到農村的體驗需求。

1、民俗民風旅遊。一年一度的新觀音廟會,四面八方的男女老少都會自發聚集到這個地方。老的燒香拜佛,年輕的唱歌嬉戲、自娛自樂。這些民俗民風帶有明顯地方特色,有着深厚的傳統文化背景,對遊客具有強烈的吸引力。

2、農村節慶旅遊。進一步挖掘、整合本地農村節慶風俗,以農村老年協會為載體,不斷豐富羣眾文藝生活,體現獨特的地方文化特色,打造獨具魅力的地方文化品牌。

3、農村飲食文化旅遊。品嚐風味餐飲是旅遊不可缺少的內容,具有農家地方特色的食文化應該成為吸引遊客的旅遊資源。農村之“食”關鍵在於“土”和“特”,樂居的野菜、豆乾、臘肉遠近聞名,對過往遊客具有強烈的誘惑力。

三是發展生態旅遊業。以樂居大河土地整理項目為契機,順河綠化,打造“樂居煙柳”風姿,使之與綠油油的稻田相依為伴,真正構成一幅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風光美景,以吸引更多的遊客前來觀光旅遊。

三、發展文化旅遊業的建議:

1、要在政策上給與積極扶持。發展農村文化旅遊是一個全新的領域,需要各級政府、部門相互協調、全力投入。首先,要在區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會同區直有關部門,制定出台鼓勵農村文化旅遊的扶持政策,在資金投入、道路通訊等方面向農村文化旅遊項目傾斜。同時,要組織專門人員幫助挖掘有較深文化內涵的旅遊文化資源。

2、要加大對農村文化旅遊基礎設施的投入。實施相關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合理開發旅遊資源,強化文化旅遊功能。

3、注重抓好農村文化旅遊品的開發。一是要篩選出能顯示地方特色、文化底藴深厚的文化旅遊品。二是要在保留其古色古裝的基礎上,按照旅遊品的要求對一些民間藝術品或古建築物要進行重新設計、包裝。三是要加強農村文化旅遊產業的包裝宣傳和市場開發工作,充分激發消費潛力。

4、要注重文化旅遊隊伍的培養。要充分發揮鄉文化站的職能作用,千方百計吸引旅遊管理人才,努力造就一支素質高的農村旅遊從業人員隊伍,為推進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保障和智力支持。

來自

區文化和旅遊調研報告篇4

旅遊業被喻為無煙的xx產業,是當今世界發展最迅猛的產業之一。近年來,在我國旅遊文化產業蒸蒸日上的大背景下,湘西xx苗族旅遊文化產業來勢很好。據統計,2013年接待遊客24.28萬人次,直接旅遊收入5338萬元,佔全縣旅遊總收入的40%以上,在帶動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方面起到了特殊作用。

湘西xx苗族旅遊文化產業的發展,一方面給當地帶來了經濟發展,也引發了社會對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關注和保護;另一方面,由於基礎設施不完善,急功近利,管理缺位和保護不力等原因,也帶來了環境被破壞,文化被誤解、歪曲等負面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凸顯了湘西xx苗族傳統文化在立法方面的缺失和執法方面存在的不足。因此,加快xx苗族文化旅遊的立法步伐,尤顯迫切。本文就此方面進行一些有益的探討,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旅遊開發對xx苗族傳統文化旅遊資源來説是一把雙刃劍,既有積極影響,也有消極影響。開發過程其實就是保護過程,要在發掘、整理和提煉xx苗族、風俗習慣、歷史掌故、神話傳説,民間藝術,舞蹈戲曲,音樂美術,民間技藝,服飾飲食,接待禮儀等苗族傳統文化旅遊資源的同時,注重保護。當前,xx旅遊文化資源開發與保護過程面臨突出的法制問題。

一是商業化趨重,苗族文化“失真”問題;

二是文化同化使其原生態環境開始面臨的破壞。

(一)當前xx苗族文化旅遊資源法制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立法方面不到位,甚至缺位問題,應引起高度重視。湘西作為湖南省旅遊大州,雖然依據《xx》和《民族區域自治法》、《旅遊法》制定了一些地方性法規,單行條例和規範性文件,成績有目共睹,但問題也不容小覷。當前,就xx區苗族文化旅遊立法工作事前調研不夠,法規和規範性文件缺乏針對性,未突出地方特色,有的如《xx風景名勝區保護條例》尚未出台,雖有規劃,未有保護條例,法制缺位。有的立法內容過於原則性,缺乏有效規範,實踐中缺乏操作性,為旅遊資源管理帶來諸多不便。同樣立法中重視旅遊文化資源法律保護,對xx區苗族文化旅遊資源缺乏關注。

二是執法方面也面臨缺位與不到位的問題。xx景區管理委員會作為管理機構一直沒有成立,管理存在缺位。行業協會作為自律組織也沒有成立,行業管理規定落實不夠,缺乏標準化。

(二)發展xx旅遊文化產業的法律對策。

一是xx苗族文化旅遊資源法律保障應堅持四個原則。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xx苗族文化資源是不可再生資源,在制定景區規劃時加大對資源的法律保障,實現可持續性;堅持預防為主原則,xx景區獨特的景觀與周圍自然環境渾然一體,一旦破壞,後世修補無濟於事;實際可操性原則,結合xx景區實際制定,本地區實施辦法,與法規政策、法律、《條例》相銜接,解決法律實際過程中的區域差別問題;堅持公眾參與原則,民族文化植根民間,開發與保護必須建立民間主動參與上。

二是加強對xx區旅遊文化資源調研,使立法具有民族特色。加強就xx景區旅遊文化資源開展資源調研,使立法具有民族特色。加強就xx景區旅遊文化資源開展立法調研,制定立法規劃,加緊出台xx非物質文化、xx景區,苗族特色建築等方面的法規,及時有效地保護文化旅遊資源。地方性法規一定要具有區域色彩和苗族特色,在立法中加以規範。

三是通過立法實現xx景區所有權、管理權與經營權的分離。xx景區旅遊文化資源所有權屬國家、管理權在政府部門,經營權屬開發商和經營商,但是xx苗族文化屬於本地區所有、集體所有的部分產權,建立通過收購或其他方式解決,屬於個人的產權建設採取變通試解決。鑑於過往政出多門,“管理多頭、管理混亂、都在管理、都不管理”的局面,建議在xx景區設置統一權限的管理機構,負責日常事務管理,依據地方實際,採取獨創性的管理模式。

四是通過立法解決xx區村、鎮共享發展收益機制。在立法中明確xx苗族地區對發展方式的選擇權和參與權,尊重民族習慣,保護民族文化,促進xx景區民族文化活動中的村鎮參與,羣眾參與,賦予羣眾在規劃和決策中的發言權和收益權。在立法中明確規定,xx苗族地區村、鎮參與,羣眾參與利益分配機制和補償機制,有利於苗族文化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五是加強對xx景區旅遊文化資源的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規範旅遊文化開發與保護行為。

區文化和旅遊調研報告篇5

一、星子縣旅遊概況

星子縣地處江西北部,東與都昌縣隔湖相望,南毗永修縣,西臨九江、德安,北接九江市廬山區。東西寬35公里,南北長52公里。介於東經115°48′--116°10′,北緯29°8′--29°36′之間,總面積894平方公里。

星子縣集名山、名湖、名泉、名人於一身,湖光山色,相映生輝;自然文化,相得益彰。整個廬山南面都在縣境內,歷來有“匡廬奇秀甲天下,廬山之美在山南”之説,移步換景,美不勝收。江西五大水系贛江、撫河、饒河、信河、修河都在縣境南部歸宗東流入鄱陽湖,後注入長江,古稱“江湖之會”。這裏還是世界濕地重點保護區、著名珍禽候鳥棲息地,每到冬季萬鶴雲集,蔚為壯觀。

名山大湖靈氣的浸潤,讓星子成為一塊文化芳香的土地。歷史上被吸引到星子的鴻儒大師更是不計其數,他們在這裏留下了故跡芳蹤,留下了詩文和傳奇:周瑜的“點將台”,董奉的“杏林”,王羲之的“鵝池”,陶淵明的“醉石”,陸修靜的“簡寂觀”,李白的“疑是銀河落九天”,陸羽品評的“天下第一泉”,周敦頤開鑿的“愛蓮池”,蘇東坡譽為廬山二絕的“漱玉亭”和“三峽橋”,朱熹重修的“白鹿洞書院”和朱熹倡修的“紫陽堤”,許文龍的《五百羅漢圖》等等,還有白居易、米芾、黃庭堅、徐霞客、李夢陽、康有為、李四光······都留下了名篇佳作和行蹤故跡。

得天獨厚的山水風光,豐富厚重的文化底藴,形成了不可多得的旅遊資源優勢。星子縣委、縣政府確立“旅遊興縣”戰略,已經建成温泉度假旅遊休閒中心、秀峯、觀音橋、太乙村、桃花源、鄱陽湖候鳥觀賞區等八大景區、80多處景點、400多個景觀、景物,有兩個四a級景區,一家美國假日酒店,眾多星級賓館。星子縣已成為江西省重要旅遊目的地,特別是温泉更成為遠近聞名的休閒旅遊中心。

二、如何打造星子縣綠色旅遊網絡

1、旅遊網絡現狀

為了瞭解星子縣綠色旅遊網絡的現狀,我們走訪了星子縣旅遊局。找到了旅遊局辦公室主任,他為我們詳細的介紹了星子縣的旅遊產業現狀。

歷年來,星子縣一直就非常重視旅遊業的發展,從“大辦旅遊”到“旅遊興縣”,從“旅遊興縣”到“構建百里休閒旅遊”走廊,旅遊發展思路更寬,措施更具體。20xx年,星子縣委在總體工作思路中把旅遊確定為全縣“一箇中心,三個重點”之一,旅遊的發展在全縣工作中佔據了三分之一的地位。經過近五年的發展,星子縣旅遊的發生了巨大變化,取得了明顯成效。20xx年共接待遊客128.6萬人次,其中境外遊客1.4萬人次,實現歷史性突破。旅遊綜合收入9億元,外匯收入367萬美元,旅遊業產生税收126.8萬元,佔財政收入的9.8%今年1---5月份,全縣共接待國內遊客199.3萬人次,同比增長32.1%,接待入境遊客1.72萬人次,同比增長33.3%,門票收入13452.8萬元,同比增長30.4%。

2、旅遊項目建設時旅遊發展的根本

年初,星子縣旅遊局對東林大佛、廬湖島、旅遊大廈、楊家港、歸宗項目、簡寂觀等每個項目都做好項目跟蹤服務,做好協調調度工作。縣旅遊局還重點做好鄱陽湖國際生態經濟區中心客運港項目建設,前期工作正在有序的開展。該項目的詳細性規劃方案初稿已出台。星子縣旅遊局還加大了旅遊項目招商力度。創新思路,拓寬旅遊發展新方向。

3、旅遊宣傳力度不斷加強

通過舉辦和參加各項有聲有色的活動,有效地促進了星子縣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今年4月1日,由九江市人民政府主辦,星子縣人民政府承辦、星子縣旅遊局等單位協辦的“親近田園,感悟山水”九江鄉村旅遊月活動在三石生態園舉辦,多家旅行社總經理、飯店總經理、車友代表、新聞媒體都參加了這次活動。成功舉辦了“魅力星子—第二屆全國網絡媒體江西遊啟動儀式暨風采活動”來自全國46家中央網絡媒體重點新聞網絡站及知名商業網絡媒體記者聚集星子,對星子各旅遊景區景點開展了風采活動.通過這次活動大力提升了星子旅遊強縣的優勢姿態.

4、以創品牌特色為目標

星子縣政府不斷優化旅遊企業服務質量,引導旅遊企業加大硬件設施投入,進一步提升企業競爭力。強化品牌意識,樹立星子旅遊形象。充分利用星子縣得天獨厚的資源區位,交通優勢。努力打造以天沐、龍灣、。陽光、天地温泉等旅遊度假區為代表的現代休閒旅遊產業。

藉助各類旅交會、推薦平台,充分展示星子縣特有的文化魅力和旅遊資源,進一步打響“中國最具魅力的旅遊大縣”、“江西旅遊強縣”、“中國最具潛力的旅遊大縣”等品牌。繼續舉辦温泉旅遊節活動。

5、以旅遊安全綜合治理為重點

星子縣旅遊局為了落實旅遊安全的原則,全面預防安全事故的發生,和各旅遊企業簽訂了安全生產責任狀。清明節期間,要高度重視秀峯、桃花源、觀音橋等林區的防火安全工作,針對今年雨水較多的現狀,還要預防景區發生山體滑坡等情況。加強對安全工作的指導,加大旅遊安全生產檢查力度。

三、如何打造文化旅遊網絡

1、文化旅遊的概念

通過旅遊實現感知、瞭解、體察人類文化具體內容之目的的行為過程。泛指以鑑賞異國異地傳統文化、追尋文化名人遺蹤或參加當地舉辦的各種文化活動為目的的旅遊。尋求文化享受已成為當前旅遊者的一種風尚。這就是文化旅遊的定義,有了這個定義我們就能深刻的體會到文化旅遊的內涵,就能夠制定出有針對性的方案來。那麼接下來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對星子縣的文化旅遊的現狀進行客觀的定位和評估。

2、星子縣發展文化旅遊的優勢和不足

優勢:前面説到的星子縣概況裏已經提到了星子縣的文化方面的旅遊優勢。總結出來就是歷史文化底藴深厚——被稱為“真儒過化”,自然景觀優美——被稱為“百里畫廊”其它的我就不再提了。

不足:一是文化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由於星子縣經濟實力不強,財政收支僅維持低水平的平衡,導致文化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嚴重不足。因而使文化旅遊產品的更新換代、設施的配套完善、旅遊客源的宣傳招睞都相對滯後,只能維持低效益的動轉、緩速度的增長。二是文化旅遊品牌尚未樹立。一直以來,星子縣發展旅遊都是打山南文化品牌,但沒有具體化,未通過看得見、摸得着的文化旅遊載體來體現,遊客對山南文化印象模糊。而作為山南文化,其內容非常豐富,如名人文化,田園詩鼻祖陶淵明、理學家朱熹、周敦頤;宗教文化,五大叢林名播海內外;山水文化,文人騷客在星子寄情山水,留下大量詩文畫,還有正在興起的温泉文化等等。三是文化旅遊配套產品開發是軟肋。星子縣文化旅遊產品資源豐富,發展前途廣闊,但沒有一個產品做大做強。

3、發展文化旅遊的對策與措施

整合資源,增強化星子文化旅遊整體合力。

根據星子旅遊發展現狀,要突出廬山温泉—泉文化、廬山山南風景文化、鄱陽湖生態文化,通過引導、培育、發展,逐步形成組成山南旅遊文化三大體系,共塑温泉—廬山山南—鄱陽湖星子概念。其次要加大文化旅遊產品開發力度。通過對民俗風情、民俗文化進行有效挖掘、開發,向廣大旅客展示星子人民古樸的民俗風情。

拓寬投資渠道,激發星子文化旅遊發展活力。

鑑於星子縣目前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限制,要大力發展文化旅遊必需走自力更生和利用外資一起上的路子。積極爭取國家資金,逐步加大財政投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形成多元化投資機制。積極利用國外、省外資金開發文化旅遊客源,投資文化旅遊設施建設。

加強協調配合,構建星子文化旅遊共建局面。

文化旅遊是一個綜合性經濟產業,涉及眾多行業和部門,縣委、縣政府要把文化旅遊為作重要工作來抓,旗幟鮮明地突出文化旅遊業的發展地位,要強化政府的主導作用,形成強有力的組織領導和工作推進機制,協調相關部門統一行動。轉變文化旅遊管理部門職能,變微觀管理為宏觀管理,着力於規範企業行為和市場秩序,協調內外各方關係,為企業服務。開展文化旅遊資源普查工作,進行系統科學的規劃,並監督實施情況。

做好後勤保障,構建和諧投資環境

旅遊人力資源是星子縣旅遊業發展的重要保障。星子縣旅遊人力資源的開發,必須適應當前旅遊業發展的需要,形成較為完備的旅遊人力資源體系。精心培育人才並有效使用,爭取旅遊人力資源的政策支持,深化改革,形成人才成長的競爭機制。造就一支高素質隊伍,為文化旅遊產業發展規劃實施提供保障。

旅遊安全,是旅遊者順利完成整個旅遊活動歷程的重要保障,是旅遊業順利發展的前提條件;旅遊安全體系是否完善,將直接影響旅遊業的發展進程。山林植被資源較為豐富,做好森林防火安全工作極為重要。各級政府部門、各旅遊企業應加強對當地居民及遊客的防火意識教育,在林區及各種禁止用火地帶設置明顯的禁火標誌,嚴防火災的發生。

科技保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旅遊業是信息密集型和信息依託性產業,也是跨地域合作和跨空間運作的典型產業。信息載量巨大,實時暢達,廣域連通的互聯網絡信息手段在旅遊業中能發揮突出的作用,必將引導旅遊產業產生深刻的變革,推動着現代旅遊業的發展。

加強與其它地區的合作也是發展星子縣文化旅遊的有效手段。

四、總結

四五天的調研時間一晃就過了,在這期間我們小組成員去了星子縣旅遊局瞭解有關情況、去了各個景區景點實地考察、走訪了相關部門並且獲得了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的對贛北星子縣的綠色文化旅遊網絡進行了調研,並取得了許多相關信息,深入瞭解了星子縣綠色文化旅遊的現狀和未來的發展方向以及所取得的進步。

我們可以深切的體會到星子縣綠色文化旅遊網絡在星子縣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為契機,通過制定的各項措施的有效落實,全縣的綠色文化旅遊網絡正在逐步的趨於成熟,全縣旅遊事業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

五、致謝

在完成這篇調研報告的過程中,我們得到了來自各方面的有力支持。

在此我要向各位給予我們支持的單位和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區文化和旅遊調研報告篇6

根據縣委學習實踐領導小組安排,我局針對我縣文化旅遊產業開展了深入細緻的調研,形成了如下調研報告。

一、xx文化旅遊資源情況

xx是全國僅有的兩個以xx族為主體民族的自治縣之一,以其良好的生態環境、獨特的地質條件、深厚的歷史文化、古樸的民族風情,形成了眾多的文化旅遊資源,素有“黔蜀門屏、銀杉之鄉、xx故土、儺戲王國”之美譽。地處黔北渝南,與本省的正安、務川和重慶市的南川、武隆、彭水五縣(區、市)接壤,為黔東北入渝入川通道,歷史上經濟文化與川渝地區交往甚密,現在更是成為黔北地區面向成渝經濟走廊的“橋頭堡”。

1、自然旅遊資源豐富

xx屬亞熱帶高原濕潤季風氣候,年均氣温 16℃ ,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熱同季,與重慶低濕酷熱天氣形成強烈反差,是發展休閒度假旅遊和鄉村旅遊的最佳勝地。作為“銀杉之鄉”,我縣擁有以大沙河自然保護區為代表的原生態植被,境內有高等植物3000多種,其中屬國家一、二類保護珍稀植物16種,有被稱為“植物中的熊貓”的銀杉,“中國鴿子樹”珙桐,抗癌新秀紅豆杉,我國特有的“孑遺植物”銀杏、香果樹等。主要自然旅遊資源有:舊城一線天、仙女洞、仙米洞、黃泥洞、洋渡小山峽、淞江漂流、芙蓉江十里峽、三江河風光、白灘峽谷風光、三合口温泉、紅關埡森林公園、大沙河自然保護區、磨盤山風景區等。

2、文化旅遊資源奇特

xx族是貴州高原開荒闢草的最古老的土著民族,是雄極一時的古夜郎文明的締造者。全縣xx族人口占全國xx族人口的1/3,民族民間文化底藴深厚。我縣儺戲歷史悠久,被學術界、藝術界譽為“中國古文化的活化石”;儺技“煞鏵”、“上刀梯”堪稱一絕,被譽為民族民間文化的“瑰寶”;xx族居室、服飾、飲食、喪葬儀式等生活習俗獨具特色;高台舞獅、打篾雞蛋等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融健身、娛樂為一體,技藝高超;文物古蹟眾多,有省、縣兩級文物保護單位22處;三幺台、哭嫁歌、打篾雞蛋、高台舞獅、儺戲已成功申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xxxx族儺戲被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主要人文旅遊資源有:插旗山古寺院、城關萬天宮、石橋觀音閣、明真安州古城垣、天子墳、鏵耳山崖棺、青球巖巖墓、縣民族展覽館、“夢幻天城”、大磏三源民族文化新村、洛龍大塘xx民族文化村等。

3、旅遊商品各具特色

特色食品灰豆腐果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是xxxx族人的主要菜餚;xx茶葉“xx銀芽”曾榮獲第五屆“中茶杯”名優茶評比特等獎,獲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議活動指定用茶;鮮軼牛肉乾品質良好,風味獨特,是xx有名的風味小吃;中藥材洛黨、天麻、玄蔘、金銀花等更是供不應求,遠銷海內外;儺戲面具做工精細,堪稱精美的藝術品;此外有雕刻、繪畫、書法等文學作品和刺繡、編織等手工藝品。

二、xx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現狀

我縣堅持生態優先、保護第一的原則,把發展旅遊業作為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來抓。遵發〔20xx〕2號文件下發後,我縣及時召開會議學習傳達,結合實際研究部署,細化措施狠抓落實,工作成效較為明顯。20xx年,全縣共接待國內遊客22.15萬人,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86億元。主要做法及成效如下:

1、加強領導,健全機構。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旅遊業發展,把打造精品旅遊線做強做優旅遊業作為實施“面向重慶長江、發展縣域經濟”戰略的重大舉措。明確縣政協主席主抓旅遊產業發展工作,並及時組建機構專抓旅遊產業。20xx年將縣旅遊事業局從縣環境保護局劃出,單列為專管全縣旅遊工作的正科級事業單位;20xx年成立了縣旅遊發展委員會和縣xx文化產業開發研究會。

2、摸清家底,科學規劃。我縣與重慶工商大學簽訂了旅遊開發總體規劃合作協議,利用科研院校的智力資源、技術設備搞好資源普查,制定開發規劃。目前,我縣已完成了全縣旅遊資源普查,完成了全縣旅遊發展總規編制初稿,編制了“夢幻天城”、冷水台和紅關埡森林公園等景區詳規,正在着手進行xx民族村寨、新農村建設“百里示範長廊”、大沙河、華山林場、磨盤山、淞江温泉、雙河仙米洞等景區的規劃論證工作。

3、加大投入,夯實基礎。20xx年以來,我縣投入240萬元擴建了縣尹珍文化廣場,投入40多萬元成立了縣民族展覽館,向省民宗局爭取150萬元建設“三源村xx民族風情一條街”,新修了“夢幻天城”旅遊景區公路,完成紅關埡森林公園路面改造9.3公里、公園內林區公路建設12公里,啟動了三合口温泉景區公路建設,極大地改善了我縣文化旅遊業基礎設施。同時,抓緊實施綏陽至xx二級公路(xx段)改造工程,積極做好黔北高速公路建設前期工作。

4、優化環境,築巢引鳳。與重慶南川區永溢礦山機械廠簽訂了投資4500萬元“夢幻天城”旅遊景區項目,景區按照國家4a級標準建設,目前該景區完成投資530多萬元;與重慶洪燕物流有限公司簽訂了投資2800萬元三星級賓館建設項目協議;與深圳大山集團達成了投資1.3億元開發大沙河灰磏河流域的旅遊招商項目協議。成立了“夢幻天城”旅遊發展有限公司、xx方山綠色產業開發有限公司、xx三力綠色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和xx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建成了冷水台休閒山莊、上壩青龍泉山莊、洛龍大塘xx文化村等農家樂。成立了xx自治縣中黔儺文化工藝傳承有限公司和xx自治縣xx作坊食品廠,成功開發出儺戲面具和仡家儺酒。另外,我縣還成功開發了灰豆腐果、鮮軼牛肉乾、洛龍大蒜等系列食品,洛龍黨蔘、金銀花、天麻等系列中藥材產品,以及xx銀芽等系列茶葉旅遊商品。

5、區域合作,聯動發展。按照“積極參與、平等協商、共同開發、互利互惠”原則,努力構築跨區域旅遊圈,爭取在國家投入、旅遊信息共享、宣傳促銷等方面取得新突破。20xx年,在重慶南川區舉辦的渝南黔北區域合作經貿洽談會上,我縣與重慶涪陵區、萬盛區、武隆縣、南川區以及本省的正安縣、桐梓縣等七個區、縣共同簽訂了黔北渝南地區生態旅遊共同發展協議書。20xx年,我縣又與重慶萬盛區、南川區、武隆縣、綦江縣以及本省桐梓縣、正安縣共同簽訂了《統一標誌標識、共推旅遊線路,促進渝南黔北生態旅遊快速發展合作實施協議書》,為共同發展和打造旅遊精品線路奠定了堅實基礎。

6、加大宣傳,擴大影響。採取多種形式,加大宣傳力度,全面推介xx的自然風光、人文景觀、民族風情等,努力擴大社會影響。20xx年,我縣成功舉辦了自治縣成立20週年慶祝活動,組團參加了在重慶南川區舉行的渝南黔北生態旅遊推介會;20xx年,我縣開展了“走進夢幻天城”旅遊採風活動,參加了第四屆國際文化博覽會,在《xx報》和《銀杉文藝》開闢了旅遊文化專欄,開發了xx旅遊風光賀年卡系列產品,利用電視、報刊、網絡等新聞媒體以及展覽、文化、體育和經貿活動,宣傳推介以xx族文化為主體的民族民間文化品牌,擴大民族民間文化的影響力。

7、強化管理,完善機制。認真抓好旅遊市場治理整頓,全面排查、治理各類安全事故隱患,建立健全各類安全制度,有效防範和遏制旅遊安全事故的發生。圍繞完成旅遊資源開發、旅遊景區建設、旅遊市場規範、旅遊宣傳促銷等任務,進一步健全和理順旅遊管理體制。

三、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1、資源保護不夠。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加大了對破壞生態環境的打擊力度,對萬天宮、插旗山翠飛閣、明真安州古城垣等文物資源進行了系統的調查瞭解,並制定了保護方案,爭取資金對萬天宮進行了修復。但由於缺少必要的保護措施,不少景點受自然侵蝕嚴重,如明真安州古城垣。

2、基礎條件有限。近年來,我縣大力實施了旅遊基礎設施、配套設施建設,修建改造了一批旅遊道路,大大提高了景區的基礎條件。但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仍然比較滯後,如xx陽溪至武隆卡門公路等級低、路況差、通行能力弱,嚴重製約着我縣旅遊業的發展和與周邊地區的交流合作。

3、專業人才匱乏。旅遊產業是典型的人才密集型產業。我縣旅遊產業的發展目前尚處在起步和培育階段,各種層次的旅遊專業人才十分缺乏,尤其是高素質的市場營銷策劃人員、導遊人員以及專業飯店管理人員缺乏,成為制約我縣旅遊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4、資金投入不足。旅遊產業是一項高投入高產出的產業,從基礎設施建設到景點開發再到旅遊產品包裝宣傳推介,都需要足夠的資金作後盾。近年來,雖然我縣多方爭取資金,不斷加大旅遊基礎設施等投入,但總量上仍顯不足,從而制約了旅遊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截止目前,我縣尚無三星級以上賓館,住宿等服務設施條件差,旅遊接待能力弱。

5、文化品位不高。我縣雖然人文歷史源遠流長,鄉土文化底藴深厚,但對文化的深度挖掘不夠,文化與旅遊的結合度不高,影響了我縣旅遊業發展的品位。如我縣xx族的民族語言、服飾和習俗多已消失,民族特徵恢復難度極大。

四、xx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構想

旅遊業是新興產業和朝陽產業,關聯作用強,涉及到“吃、住、行、遊、購、娛”等多個方面。我縣旅遊資源頗具地方特色,具備發展旅遊產業的基礎條件。通過分析旅遊經濟發達地區的成功經驗,結合我縣旅遊業當前所處發展階段,我們認為旅遊業的發展對推進xx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我縣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構想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爭創全國生態xx文化旅遊大縣為目標,着力打造“xx明珠”品牌,儘快與周邊旅遊線路對接,整合山水、鄉村、xx三大資源優勢,抓住景點建設、商品開發、宣傳促銷、服務管理四個重點,推進旅遊發展與環境保護、城鎮建設、脱貧攻堅、結構調整、對外開放五個結合,堅持立足長遠,高點起步,加快形成更加合理的旅遊發展區域格局,力爭用最短的時間把我縣打造成為以神祕xx文化及珍稀植物銀杉為代表的天下旅遊目的地、以神奇自然風光為代表的周邊旅遊必經地和以鄉村旅遊為代表的重慶市民休閒地。

1、近期目標(20xx—20xx年):打基礎、構建框架

以“四在農家”為載體,開發以休閒、度假、娛樂為一體的鄉村文化旅遊。加大對西北三橋華山石林片區、東部芙蓉江梅江峽谷片區的開發力度,將兩片區中的雷家壩、華山、三河口温泉、縣城玉溪河作為本階段文化旅遊開發重點加以突破。藉助本地區豐富的xx族民族文化、民俗風情和豐富的生態資源,以及緊靠重慶主城區客源市場的區位優勢和南川金佛山、武隆仙女山、芙蓉洞空間分佈上形成的“金三角”的有利形態,着力打造“黔北xx東環文化體驗和生態旅遊休閒度假基地”。在黔北高速公路開通前完成開發建設,打好基礎,營造氛圍,並以此帶動xx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

2、中期目標(20xx—2015年):大發展、初見規模

將中部縣城及周邊片區、東北洛龍大塘磨盤山片區、北部大沙河片區作為本階段文化旅遊開發重點區域,擴大文化旅遊開發的覆蓋面,完善基礎設施,形成規模,從而構建起“黔北文化生態旅遊目的地”的總體框架。對於北部大沙河片區,充分利用其優良的原生態自然環境、獨特的原生態系統、獨特的地貌特徵和原始的自然風光,進行小規模、低強度開發。重點在於完善接待服務基礎設施,加強通訊設施、安全監控和安全救護體系建設,將其打造成為國內知名的“驢行天堂”徒步旅遊和科考探祕旅遊基地。

3、遠期目標(2016——2020年):成體系、打造精品

以南部舊城片區和其他區域內的項目作為本階段文化旅遊開發重點,同時進一步完善已開發區域基礎設施,優化產品結構,提升產品質量,最終形成完善的特色文化旅遊產業、特色旅遊產品、旅遊生態環境的旅遊經濟體系。立足精品旅遊線路,強力打造以涪陵烏江畫廊,xx芙蓉江文化長廊、長巖十里峽、大磏夢幻天城石林為代表的自然人文景觀;以武隆仙女山,xx大沙河自然保護區、洛龍磨盤山等為代表的山地及觀光農業景觀;以南川金佛山金佛洞,武隆芙蓉洞、天坑地縫,xx仙女洞、仙米洞等為代表的溶洞景觀;以xx大磏三源、洛龍大塘民俗村等為代表的民族村寨文化體驗旅遊精品,形成南川—涪陵—武隆—xx“一林二江三山”(“一林”就是指大磏夢幻天城石林;“二江”就是指烏江、芙蓉江;“三山”就是指武隆仙女山、南川金佛山、xx磨盤山)旅遊經濟圈。

五、幾點建議

1、解決領導重視問題。領導重視特別是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重視是抓好文化旅遊業的最重要因素,這個問題不解決,要想抓好文化旅遊業等於是一句空話。這麼多年來,我縣文化旅遊業始終處於起步階段,説到底就是這個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因此,建議縣委、縣政府統一認識,召開專門會議解決這個問題。

2、解決思想解放問題。文化旅遊業的發展,首先就要面臨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的問題。要放棄工業發達了才能抓文化旅遊、高速公路通了以後才能抓文化旅遊的傳統觀念,拋開現階段無錢抓文化旅遊、抓文化旅遊短期不能見成效的陳舊教條,真正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切實將文化旅遊業作為我縣支柱產業來抓。

3、解決觀念認識問題。文化旅遊業是一項產業,不是一項單一的工作,它必須要依靠黨政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才能打造成產業發展的支柱。要充分認識發展文化旅遊業對促進第三產業乃至整個縣域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切實樹立大旅遊的理念。要跳出xx看xx,鼓勵並大力支持xx、正安、務川參與黔北渝南地區區域旅遊合作,構築黔北渝南旅遊經濟帶。

4、解決經費投入問題。積極爭取中央轉移支付項目,爭取省、市文化旅遊投入,政府實行項目經費捆綁,財政設立文化旅遊發展專項基金,充分調動各方力量,鼓勵各種經濟成份參與旅遊的開發和建設。建立旅遊發展融資平台,拓展融資渠道,破解資金瓶頸。

5、解決宣傳推介問題。文化旅遊業的發展,宣傳推介至關重要。不宣傳推介,xx缺乏知名度,客商缺乏投資信心。建議採取高端運作模式,專家策劃,通過舉辦大型生態旅遊節、xx文化節等節慶活動,大手筆宣傳推介xx,提高我縣的知名度,形成文化旅遊宣傳的轟動效應和旅遊節慶的綜合效益。吸引和鼓勵外商和有實力的旅遊大集團投資參與我縣文化旅遊開發。

6、解決旅遊人才問題。人才是第一要素,要充實文化旅遊部門的人才隊伍,有針對性地加強旅遊專業人才培養,建立健全旅遊服務規範,不斷提高旅遊業管理人員水平和從業人員素質,以優質、高效的旅遊服務推動我縣旅遊業加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