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全域旅遊調查研究報告——發展壯旅遊業、建設旅遊大縣的措施研究

欄目: 可行性研究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35W

旬邑全域旅遊調查研究報告

全域旅遊調查研究報告——發展壯旅遊業、建設旅遊大縣的措施研究
全域旅遊調查研究報告——發展壯旅遊業、建設旅遊大縣的措施研究

發展壯大旬邑旅遊業、建設旅遊大縣的措施研究

導言:全域旅遊是把一個行政區作為一個旅遊景區,是旅遊產業的全景化、全覆蓋,是資源優化、空間有序、產品豐富、產業發達的科學的系統旅遊。要求全社會參與,全民參與旅遊業,通過消除城鄉二元結構,實現城鄉一體化,全面推動產業建設和經濟提升,讓各行業積極融入其中,各部門齊抓共管,全體居民共同參與,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為前來旅遊的遊客提供全過程、全時空的體驗產品,從而全面地滿足遊客的全方位體驗需求。

近年來,旬邑縣旅遊工作在省市文物旅遊部門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導下,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立足於“旅遊興縣”戰略,立足旅遊發展實際,堅持“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工作思路,以創建旅遊示範村、省級旅遊示範縣為載體,以建設關中最美縣、打造渭北旅遊休閒度假勝地為目標,大力整合旅遊資源,優化配置旅遊要素,奮力開拓旅遊市場,形成了“紅色經典遊、綠色生態遊、鄉村民俗遊”三大旅遊品牌,有力推動了旅遊產業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目前,全縣已建成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2個(馬欄革命舊址、石門山國家森林公園),國家AAA級旅遊景區2個(古豳文化博覽園、馬家堡關中特委舊址)。馬欄鎮被授予“全省文化旅遊名鎮”、“陝西省旅遊特色名鎮”稱號,唐家村被授予“陝西省鄉村旅遊示範村”稱號。

一、旅遊資源概況

“屏山南聳拱文台,汃水西流環玉帶”,旅遊資源的稟賦和品質是一個區域旅遊發展的基石,旬邑縣擁有一批量質俱優的旅遊資源。全縣旅遊資源覆蓋面廣,成熟優質景區相對集中,既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藴,又有秀麗多邊的自然風光,共同構成了特色鮮明、內涵豐富的旅遊資源系統。傳統意義上旬邑縣旅遊資源大體上可概括為“紅、古、綠、俗”四類。

(一)紅色旅遊資源:旬邑縣是紅色的土地,馬欄曾是紅色土地上最亮的一點,在革命戰爭年代,旬邑是陝甘寧邊區的南大門、關中分區和陝北公學所在地,在這裏留下了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老一輩革命家的足跡。而馬欄曾是陝甘邊根據地為中心的西北革命根據地的核心地帶,現在的馬欄革命舊址已經成為全國一百個紅色景點景區之一,國家5A級旅遊景區。

(二)文物旅遊資源:旬邑縣歷史悠久,是古國故里,周人先祖在此開疆立國,境內文物古蹟眾多。泰塔建於北宋嘉估年間,距今已有九百多年曆史,為七層八角襆閣式,塔身精巧玲瓏,被譽為中國的比薩斜塔,現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家民俗博物館原為唐氏地主私宅,建於明末清初,融北方四合院和蘇杭園林藝術為一體,外觀宏大建造精美,是渭北高原的漢族民居瑰寶。

(三)綠色旅遊資源:旬邑縣生態資源持色鮮明。全縣現有林地總面積163.7萬畝,森林覆蓋率達52.5%,居關中各縣之首,是全國生態文明先進縣、全國綠化模範縣、省級生態園林城市,境內石門山國家森林公園層台聳翠、四季景色分明,林茂草豐,景緻優美,生物多樣性特徵明顯,被譽為渭北高原上的“西雙版納”。

(四)民俗旅遊資源:旬邑縣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人文素養深厚、民風純樸,民俗文化豐富多彩,文明禮儀之鄉的傳統民風和豐富多樣的特色民俗使旬邑旅遊開發有深厚的羣眾基礎。彩色剪紙、面花、布藝、石雕等民間藝術系列,反映了當地人民的生產和生活狀況。嗩吶、廟會、打格、十三花宴等民間傳統活動體現了旬邑自成體系的文化特色和民俗傳統。

二、旬邑旅遊資源特徵分析

(一)自然旅遊資源特色顯著:子午嶺是黃土高原面積最大,植被最好的水源涵養林和綠色屏障,域內河流眾多,水域面積較大,相比於周邊黃土高原地區,旬邑生態優勢凸顯,具有發展生態旅遊的先天優勢。

(二)文化旅遊資源多元:古豳國文化、紅色歷史文化、民俗文化、農耕文化在此聚集凸顯出深厚的文化底藴。旬邑縣歷史悠久,周人先祖在此開眼立國,境內文物古蹟眾多有趙家洞石窟、泰塔、秦直道等歷史遺存:在近代革命戰爭年代,留下了馬欄革命舊址陝北公學舊址、紅二十六軍舊址等眾多的紅色歷史遺蹟。

(三)旅遊資源等級高,唯一性突出:秦直道被譽為中國最高的高速公路,是世界最早最長、最寬的歷史大道:黃河古象出土了世界上保存最完整、亞洲發現最大的大象、犀牛化石:唐家大院是我國目前最大、保存完好的地主莊園。趙家洞石窟羣綿延百里,為周人穴居之地,是中國最早的城市錐形。

(四)旅遊資源分佈廣泛且相對集中:旅遊資源雖散佈全境,卻又相對集中在東部與北部地區,尤其是北部的馬欄鎮和職田鎮集中了大部分的紅色歷史遺蹟,形成深厚的紅色文化旅遊區,而生態資源大部集中在東部山地地區,石門山國家森林公園佔據了區域大部。

(五)旅遊資源組合優良,具備多樣利用方式:旬邑各種旅遊資源組合優良,生態與人文資源、有形與無形資源相互依存,且資源特色明顯,具有觀光、休閒等多種旅遊方式。如文物古蹟類資源有泰塔、文廟、唐家大院、馬欄革命舊址,民俗活動有傳統廟會、醉美旬邑旅遊節、太極拳比賽、傳統婚喪嫁娶、元宵民間社火等。

三、旬邑縣旅遊資源開發取得的成就

(一)景區建設初具規模

目前,經過多年建設,全縣景區建設初具規模,已基本形成了以錦繡山城、石門山、馬欄革命舊址為主要景點的旅遊格局。具體包含有以錦繡山城為中心,涵蓋古象犀牛化石館、泰塔、文廟、庫淑蘭剪紙藝術展覽館等景點在內的古豳文化遊景區;以石門山為焦點,包括柏齡寺水庫、姜塬湖等景點的綠色生態遊景區;以馬欄革命舊址為主體,包括陝北公學舊址、二十六軍軍部舊址、關中特區陽坡頭舊址、烈士陵園在內的紅色經典遊景區;以新農村為依託,包括萬畝果園、萬畝草場、特色農家樂在內的鄉村風光遊景區。在景區質量建設中也取得了較大成就,其中馬欄革命舊址、石門山國家森林公園已經建設成為國家 4A 級旅遊景區。古豳文化博覽園、馬家堡關中特區舊址已建成為 3A 級旅遊景區。

(二)產業地位快速提升

近年來,旬邑縣高度重視旅遊業的發展,以建設關中最美縣為目標,制定了一系列加快旅遊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旅遊業地位快速提升。到目前為止,旬邑縣整合開發旅遊景點 21 個,發展鄉村農家樂接待户 26 户,建成大中小飯店、旅店 180 多家,開發傳統民俗文化娛樂項目 20 個,組建了旬邑縣旅遊集團公司。在 2005 年至 2015 年十年間,遊客接待量和旅遊綜合收入從年 8 萬人(次)、4500 多萬元急劇增長到 362.7 萬人次、33 億元,年均增長率分別高達 115%

和 137%,旅遊業在地區國民經濟中的比例也從 1%急速增長到 31%,旅遊業作為縣域經濟主導產業的地位逐步形成。旬邑更是憑藉着豐富的旅遊資源和良好的旅遊形象在 2009 年被評選為“陝西省旅遊強縣”和“中國魅力文化休閒旅遊度假勝地”。

年份

接待遊客總數

(萬人)

旅遊年收入

(萬元)

旅遊收入佔GDP

比重



2006

4

2000

1.4%


2007

5

3000

1.6%


2008

5

3000

1.06%


2009

5.5

3600

1.03%


2010

6.5

4500

0.91%


2011

10

6200

0.98%


2012

30.3

11200

1.30%


2013

40.2

15800

1.5%


2014

352

320000

27.9%


2015

362.7

330000

31.7%


2016

330

300600

28.2%


2017

410

356000

29.2%


注:數據來源於旬邑縣經濟統計公報

(三)配套服務設施趨於完備。旬邑縣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對縣域的基礎設施進行了大力的建設。近年來陸續建成了 211 國道至唐家民居和縣城至石門山森林公園的旅遊路,開工建設了馬欄至照金、土橋至照金旅遊公路,將縣域內重點景區景點連接起來,形成境內旅遊環線,提高全縣旅遊業發展水平。同時加強旅遊服務設施建設,修建了石門山森林公園會議接待中心;依託唐家民居、石門山森林公園等重點旅遊景區,建成了唐家、小塔、石門等 30 多個,農家樂接待村,發展了 126 個農家樂旅遊接待户。在縣城建成了縣城郵政賓館、王子酒店等旅遊飯店以及全都超市、美樂多購物廣場、翠屏市場等大中型商場,極大地方便了遊客飲食、住宿、出行、娛樂和購物。

(四)旅遊知名度逐漸提高。旬邑縣積極採用“走出去、請進來”等多種推廣方式,不斷加大旅遊營銷宣傳,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其中多次組織旅遊宣傳小分隊,在主要客源城市進行旅遊推介會;並聯合多家新聞媒體,對旬邑進行宣傳報道,其中有八一電影製片廠《習仲勛在馬欄》編創組、九州文化《汪鋒傳》攝製組、央視科教節目《家鄉記憶》攝製組和《尋訪》欄目組來旬拍攝、陝西著名藝術家來旬採風,有力提升了旬邑的知名度。並開通旬邑旅遊網、微博微信平台,全方位、多層次宣傳推介,吸引了一大批都市遊客來旬邑休閒度假。利用區域優勢積極開展旅遊專題活動,至今已多次成功舉辦了“醉美旬邑·春韻花海”旅遊節、陝西汽車越野拉力賽、“紅色之旅”自行車拉力賽、第二屆金秋“賞紅葉、摘蘋果、觀高橋、訪馬欄”旅遊節等系列活動,在豐富旅遊文化的同時也提升旬邑旅遊知名度和影響力。

四、旬邑發展全域旅遊的可行性分析

(一)政府的強力主導為全域旅遊提供了政策支持

自 2007 年以來,發展旅遊成為了旬邑政府工作的重點,從“縣域經濟跨越發展的動力產業、生態文化建設的載體產業、改善民生統籌城鄉的和諧產業”的角度來定位旅遊業,制定了與縣域經濟協同發展的戰略,旅遊成為縣域社會經濟發展的引領產業和重點扶持產業。在 2009 年旬邑縣提出“強力突破文化旅遊產業”的思路和“大幹三年,創建省級旅遊強縣”的要求,制定了《旬邑縣旅遊業發展五年規劃》和《旬邑農家樂管理辦法》等。2011 年確立了“十二五”期間創建關中最美縣的縣域目標和“放大品牌效應,建設文化旅遊名縣”的工作思路,提出堅持紅色文化、綠色生態、石化能源三大開發步驟。2014 年成立了由縣政府主要領導多部門組成的旬邑縣旅遊工作領導小組,協調全縣域的旅遊發展工作。旬邑旅遊的發展始終按照有步驟的政府主導來進行,旅遊政策在旬邑旅遊發展過程中起到了非常強的保障和引導作用。

(二)優良的生態環境為全域旅遊構建提供環境支持

旬邑縣是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工程試點縣、全國生態文明先進縣、全國綠化模範縣和省級生態園林城市,近年來旬邑縣在縣域發展中堅持環保保護優先,堅持發展速度與質量、效益、結構相統一,與資源、生態、環境相協調,提出了“生態立縣”的發展戰略。全縣範圍內積極實施綠化造林,全力打造“美麗旬邑”。目前縣域森林面積達到 139.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 51.4%;空氣質量優良級天數達到了 336 天,年均降水量達到 630毫米,日照時數達 2313.3 小時/年,各項環境指標均居於陝西省各縣市前列。經過多年治理,旬邑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全社會節能減排、美化城鄉環境的能力的不斷增強,林業、水利、文物、國土等部門對自然資源、文化資源、生態環境的保護等,都為將為全域旅遊構建更加優美的生態環境和自然人文景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豐富多樣的旅遊資源為全域旅遊提供資源基礎

旅遊資源稟賦為旅遊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內容豐富且品質較高的的旅遊資源是旅遊產業發展的先決條件和天然優勢。旬邑縣擁有眾多獨特的自然旅遊資源和多元並存的文化旅遊資源,而且還擁有優勢獨特的產業資源,使得旬邑縣發展旅遊產業擁有較大的發展空間與巨大的發展潛力。目前全縣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個、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 個、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1 個,除此之外還有諸多歷史古蹟,以及多處境內自然旅遊景點。全縣旅遊資源覆蓋面廣,丰度較高,地域組合狀況良好,成熟優質景區相對集中,既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藴,又有秀麗多邊的自然風光,共同構成了特色鮮明、內涵豐富的旅遊資源系統,對人們具有一定吸引力,能夠引起人們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具有很高的開發價值,為全域旅遊奠定了資源基礎。

(四)優勢特色的產業為全域旅遊提供產業融合基礎

經過多年發展,旬邑縣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旬邑成為重要的農產品生產、能源化工、食品醫藥基地。在農業生產上,形成了菜、果、藥、養殖為特色的產業結構,主要農作物有糧、油、果、藥、草、煙等,是享譽全國的綠色蘋果生產基地、關中牧草種籽基地、陝西省中藥材規範化種植基地、陝西省百萬頭生豬生產大縣之一。工業經濟是縣域的主導經濟,基本形成以煤炭採掘、油氣開發、醫藥化工、食品加工、建築建材、機械修造為主的六大支柱產業,形成了太村產業園區、旬東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太村農產品加工工業園區三大工業園區。這些多樣化的產業沒有與旅遊發展相沖突,能夠通過把握資源、產品、市場、技術等因素與旅遊進行深度融合,能為旅遊產業創造更高的附加值,同時提升產業的整體競爭力。

(五)旅遊開發取得的成就為全域旅遊提供經驗基礎

近年來,旬邑縣大力實施“旅遊興縣”戰略,在省、市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導下,堅持把旅遊業作為“興縣富民”的三大產業之一來培育,堅持“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發展模式,依照“規劃引領、項目帶動”的思路,加快了旅遊資源的開發步伐,實現了旬邑旅遊業跨越式發展。繼 2005 年旬邑縣馬欄革命舊址被列入全國 100 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後,2008 年旬邑又獲得了“省級旅遊強縣”的稱號,2011 中國旅遊品牌(上海)峯會上被評為“中國魅力文化休閒旅遊度假勝地”,同年被文化部評定為 2011—2013 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2016 年馬欄鎮、太村鎮和唐家村分別列入省級文化旅遊名鎮和鄉村旅遊示範村,旬邑旅遊業發展水平和成績位居咸陽市縣區前列,一系列的旅遊發展成就為全域旅遊開發奠定了堅實經驗基礎。

五、旅遊開發的空間區劃

全域旅遊視角下將整個城市空間作為旅遊產業發展的有力載體,由景區為重心的點線空間格局,轉向以旅遊目的地為重心的板塊發展格局。板塊發展格局則能將原本位於“點”“線”之外的發展要素都接納進來,成為旅遊產業發展的有力資源,這將擴大旅遊產業的關聯程度和發展空間,推動旅遊業在資源利用、產品開發、產業收益等方面實現全線突破,促進城市的旅遊化有力生長。按照地域分異規律理論關於旅遊資源的開發應突出地方特色和區位論關於旅遊資源開發和旅遊產業佈局的要求,結合旬邑縣旅遊資源的分佈和旅遊資源的類型,旬邑縣旅遊資源應分為四大發展板塊,由四個特級旅遊資源單體引領,分別為以馬欄革命舊址為核心的紅色文化旅遊休閒區、以古豳文化博覽園為核心的古豳國農耕文化體驗區、以石門山國家森林公園為核心的生態休閒旅遊度假區和以唐家民俗博物館為核心的民俗文化旅遊體驗區。在相應的板塊打造相關旅遊產業聚集區,來引領各區域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四大旅遊發展板塊與各鎮區協同發展,通過交通、水系、綠道串聯多極旅遊目的地,增強各級旅遊網絡輻射效應,實現旅遊全域網絡構建,旅遊全域覆蓋的空間發展新格局。

旅遊資源主題

旅遊資源亞類

代表性旅遊資源

生態資源

山地生態源

石門山國家森林公園、翠屏山公園、馬欄山、鳳凰山生態公園、螞蟻溝生態示範園

水域景觀資源

馬欄河國家濕地公園、汃河水利風景區、柏齡寺水利風景區、蒼兒溝水庫、姜塬湖、胡家水庫

氣候、生物資源

萬畝草場、馬欄林場、石門林場、馬欄農場、十里桃花川、渭北涼都秦直道及一號兵站遺址、秦石窟遺址、古象化石出土遺址、安仁瓷窯遺址

遺址遺蹟

故城遺蹟、悟空洞遺蹟、馬家河石窟、官家洞石窟、趙家洞石窟、黑牛窩石窟、寺佛溝石窟、北門城遺址

文化資源

文化建築

泰塔、文廟、唐家大院、百靈寺、石門寺、柏嶺寺、大相寺、原底寺、丈八寺、侯君集墓、大象犀牛化石館、民間藝術博物館、庫淑蘭剪紙紀念館

紅色文化

馬欄革命舊址、馬家堡革命舊址、陝北公學舊址、關中分區舊址、邊區第二師範舊址、稍峪溝烈士陵園、旬邑革命烈士陵園、紅29軍部舊址、旬邑縣革命暴動紀念館、陽坡頭紅色影視城、崔景嶽烈士故居、馬欄七孔橋

非物質文化遺產

彩貼剪紙、嗩吶、咪子戲、御面製作、蕎麪、民間執事説唱、十三花宴、石雕、打格、石門爺傳説、布藝、刺繡、蘆蓆

產業資源

能源產業

中達燕家河煤礦、虎豪黑溝煤礦、中達旬東煤業公司、八達留石村煤業公司、華電風力發電廠

工業園區

旬東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土橋農副產品加工園區、太村能化工業園區、石門山現代農業產業園、大秦農業觀光園

特色農業

土橋特種養殖觀光園、唐家矮化蘋果示範園、台灣農業觀光示範園、中草藥種植示範基地、底廟現代農業園區、後掌底塬子農業園區

社會資源

社會環境

唐家村民俗體驗、西頭村櫻桃採摘、富村剪紙體驗、馬家堡影視基地、車村果鄉體驗、鎮頭村新村模範、馬欄回村民風、馬欄村農家體驗

節事活動

石門鎮扶蘇廟會、馬家河石窟寺廟會、姜嫄聖母廟會、千佛洞廟會、文廟會、馬欄汽車越野賽、馬欄自行車邀請賽、醉美旬邑旅遊節、太極拳比賽、傳統婚喪嫁娶、元宵民間社火

旅遊商品

餄 餎 、蕎麪、御面、暖鍋、十三花、五穀豐登

庫淑蘭剪紙、王興科民俗彩墨畫、萬政銀石佛畫像

馬欄蘋果、甜瓜、底廟大葱、五穀雜糧、石門土雞蛋

人文設施

亞洲第一墩、書香公園、縣體育場館、文化館、圖書館、時代廣場、旬邑劇院、商業水街

(一)紅色文化旅遊開發板塊

整個紅色旅遊開發板塊行政範圍上以馬欄鎮和職田鎮為主,呈東西狹長狀,地形以山地和塬地為主,主要的旅遊資源為馬家堡關中特區舊址、關中分區舊址、陝北公學舊址、陽坡頭影視城、馬欄革命舊址、邊區第二師範舊址、紅二十九軍軍部舊址等,本區的旅遊中心為國家 4A 級旅遊景區和全國 100 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的馬欄革命舊址,主要旅遊產品為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觀光遊覽等。該板塊作為陝甘寧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但由於該區域距離延安革命根據地較近,始終處於紅色延安形象遮蔽下,紅色旅遊發展始終處於競爭劣勢狀態。旬邑縣紅色旅遊發展要作好紅色旅遊資源點的普查工作,深挖紅色旅遊資源內涵,整合出拳頭產品,高標準建設馬欄紅色小鎮,把馬欄從現有 4A 級旅遊景區創建成 5A級景區,使之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旅遊產品,此外發揮自身輻射帶動作用,積極帶動馬家堡關中特區舊址、看春宮陝北公學舊址、陽坡頭紅色影視城等周邊景點開發,構建“一心多極”的紅色旅遊發展格局;另外要創新旅遊業態,積極培育紅色旅遊演藝、軍事文化體驗、軍事體育拓展訓練等新型紅色旅遊項目;加快文化產業發展,打造省級紅色文化產業示範園,推動區域紅色旅遊產業相關要素的有效集聚;促進紅色旅遊業與觀光旅遊、民俗旅遊、休閒度假等旅遊業態的結合,最終形成以紅色旅遊為主題、產品內容多樣的複合型旅遊發展板塊;同時要加強區域旅遊協作,積極融入到陝甘邊紅色旅遊聯盟,實現信息共享、品牌共築、協同發展的大旅遊格局。

(二)生態休閒旅遊開發板塊

整個生態旅遊板塊呈現組團狀,行政範圍以清塬鎮大部、馬欄鎮和城關鎮東部為主,地形以山地為主,此處山脈是子午嶺南段餘脈,區域內森林覆蓋率高達 95%以上,其獨特的地質、地貌、氣候、植被與河流、水文山脈等條件,構成了黃土高原南部極為罕見的自然景觀。該板塊內主要旅遊資源為石門山國家森林公園、蒼兒溝水庫、秦直道文化苑、柏齡寺水利風景區等旅遊資源,其中石門山森林公園為該板塊的核心資源,面積達165 平方公里,公園內層巒疊嶂,林草豐茂,有 300 多種植物,120 多種中草藥和 50 多種珍禽異獸,被譽為黃土高原上的綠色明珠。在該板塊的開發定位中要以滿足關中城市客羣的避暑度假需求為前提,依託石門山、三水河濕地公園、姜塬湖、柏齡寺水利風景區等山水生態資源,優美的田園風光,及東部石門山高海拔地理地勢、涼爽的氣候條件和高富氧離子含量,緊扣“避暑度假”核心主題,構建集山水觀光、度假養生、科考教育、户外運動等功能於一體的山地生態休閒避暑度假目的地,將其打造成為“北方的莫干山”。在整個板塊內要依據自然差異和資源稟賦分別打造石門關休閒度假區、瓦房川運動康體休閒區、桃花川生態養生體驗區、趙家洞-柏齡寺田園山居度假區四大主題功能區,在各功能區內要打造附符合主題的旅遊項目,要完善建身步道、汽車宿營地、露營區、旅遊休憩點、旅遊廁所、自行車租賃點等配套服務設施;開展農家樂、鄉間民宿等鄉村旅遊形態,實現旅遊富民。利用毗鄰照金旅遊景區的地理區位,通過耀旬公路的鏈接,實現區域旅遊聯動。

(三)農耕文化旅遊開發板塊

農耕文化旅遊開發板塊位於三水河以東,石門山以西的河谷地帶,由城關、丈八寺、土橋等鄉鎮構成。板塊內文物古蹟眾多,有泰塔、文廟、安仁瓷窯遺址、侯君集墓、革命烈士陵園等旅遊資源,其中古豳文化博覽園景區為核心的旅遊吸引物,涵蓋了古象犀牛化石展廳、明文廟、北宋泰塔、庫淑蘭剪紙紀念館、民間手工藝品展覽以及定期為遊客舉行嗩吶等民俗風情演義及民間藝術展演的宣傳文化中心等景點,被譽為旬邑會客廳。在古豳國農耕文化開發板塊中,依託旬邑縣農耕歷史悠久、文物古蹟集中的優勢,積極打造古豳文化休閒旅遊區。要充分挖掘古豳國文化內涵和周文化遺韻,繼續進行文化旅遊資源整合,積極將古豳國文化元素融入版塊內旅遊景區建設、城市景觀改造、旅遊活動開展、旅遊新村建設、旅遊商品開發中來。在繼續高標準做強古豳文化博覽園的縣域文化符號的同時,進一步打造泰塔古豳文化風貌區、安仁瓷窯遺址公園、趙家洞崖居先周文化景區,恢復古豳國曆史文化節點。在節點周邊打造農耕文化體驗園、農耕博物館、農民創業孵化園、農產品作坊街、蔬果採摘園等農業旅遊項目,進一步展現古豳國農業歷史文化、農耕技術文化、地域農業文化,打造豳原—豳國—豳風文化名片,形成集文化休閒、遺產旅遊、農業觀光、瓜果採摘、科普教育、休閒度假、餐飲娛樂、農耕體驗於一體的古豳農耕文化休閒旅遊產品。

(四)民俗文化旅遊開發板塊

民俗文化旅遊資源開發板塊位於縣域西部,三水河以西的黃土塬地區,主要由鄭家、張洪、原底、太村等鎮組成。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是該板塊最具特色的旅遊資源,主要的資源點有西頭新村景區、富村剪紙體驗、太村唐家大院等,也包含覆蓋全域的飲食民俗、建築民俗、民間土特產、民間禮樂、民間音樂、民間工藝等。在黃土民俗文化開發板塊中,充分依託唐家大院文化景區和百年西頭畫裏農莊景區,發揮南宮村—背擎,張家村—高蹺,楊家村—舞獅子,富村—剪紙等民俗文化聚集優勢,將該板塊打造為關中最具特色的民俗風情體驗區。在版塊內注重民俗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把新農村建設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化的載體,利用泛博物館、文化旅遊演繹、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傳承、民俗活動、文化節慶、巡演等文化手法,對旬邑特有的民俗文化進行全方位演繹,吸引遊客體驗旬邑鄉土生活和民俗文化。同時要充分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建立鄉村藝術博物館和藝術村,把彩貼剪紙、彩墨畫、石刻像、根雕等文化元素轉化為旬邑特有的旅遊產品。在此板塊每個特色村形成集住宿、餐飲、娛樂、休閒等民俗體驗於一體的黃土文化風情體驗旅遊產品,打造鄉村旅遊產業聚集區。

六、旅遊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基礎配套設施相對滯後。特別是紅色旅遊熱潮到來時,現有的配套服務設施無法滿足遊客“吃、住、行、遊、購、娛”方面的要求。縣城和一些景點都沒有停放旅遊大巴的停車場、沒有滿足300人以上大團隊住宿的賓館、景區內飯店、旅遊購物商店稀少,致使旅遊高峯期吃飯難、住宿難、停車難。

(二)資源整合力度不夠。馬欄自然風光優美、山水秀麗、氣候涼爽,在景區建設上只注重了紅色景點建設,缺少對周邊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沿途的唐家民俗文化旅遊景區建設尚未啟動;鄉村旅遊開發滯後,紅色景點不能很好地與自然資源、風土人情相結合,不能更大的發揮紅色旅遊對整個旅遊業的拉動作用。

(三)景區景點管理力量薄弱。一是景區管理機構不健全,石門山景區沒有景區管理的專門機構,目前景區的旅遊工作由石門林場兼管;馬家堡紅色旅遊景區也沒有景區管理機構,景區管理由文體局派人臨時負責。二是各景區景點都存在管理人員和工作人員缺少的問題,隨着景區景點規模的不斷擴展,景區日常管理顯得顧前不顧後,無法跟進,有些景點在日常管理上鞭長莫及,無人值守。

(四)旅遊專業人才缺乏。人才始終是支撐旅遊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但是,目前我縣各景區景點都沒有高層次的旅遊管理人才。具有專業素養的從業人員也非常緊缺。石門山國家級森林公園會議接待中心的管理人員和工作人員都是臨時聘用的,流動性極強。即將投入使用的馬欄革命傳統教育培訓中心也面臨着專業管理人員十分緊缺的難題。

(五)旅遊招商引資亟待加強。近年來雖然通過招商引資開發建設一些旅遊景點,但是力度不大,景區景點建設主要依靠政府投資,由於政府尚未出台旅遊業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社會力量投資旅遊業的積極性不高,僅靠政府投資,難以快速做大做強旅遊產業,唐家民俗文化旅遊村建設、趙家洞景區開發目前都由於資金緊缺尚未啟動。

(六)旅遊市場監管不到位。隨着旅遊業不斷髮展,旅遊市場不斷繁榮,一些從業人員受利益驅使,出現私抬物價、以次充好等欺客宰客現象,擾亂了旅遊市場正常秩序,損壞了我縣旅遊想象,不利於旅遊市場的健康發展。

七、旅遊業發展的意見建議

(一)進一步加快景區後續項目建設進度。一是加快在建項目進度。今年年底前完成陽坡頭關中特區舊址修復建設和轉角紅26軍軍部舊址的前期建設任務。完成看花宮陝北公學舊址陳列布展任務。二是加大旅遊資源整合力度。儘快編制馬欄西河坡風景區開發建設規劃,開發建設馬欄西河坡風景區、加快唐家民俗文化旅遊景區規劃建設,加強鄉村旅遊基礎設施建設,使紅色遊、生態遊、民俗文化遊、鄉村遊有機結合,互相拉動,實現旅遊業的快速發展。三是加大投入力度,着力解決資金瓶頸問題。採取財政增加投入、向上級爭取資金和招商引資等方式,千方百計籌措資金。通過政策引導,鼓勵各類資金投資開發經營旅遊產業,多渠道增加旅遊投入。

(二)進一步加強配套服務體系建設。重點抓好石門山森林公園、馬欄紅色旅遊景區、唐家大院、趙家洞崖居景區建設,不斷完善景區服務功能。全力開發民間剪紙、民間嗩吶兩個民間藝術品牌,開發農林土特產品、地方小吃及石刻、布藝、刺繡、根雕、民俗畫、出土文物仿製品等旅遊商品。建立較為完善的旅遊信息服務體系,完善提高旅遊信息中心、旅遊服務接待中心信息服務水平,加強旅遊信息網站建設。建立現代旅遊綜合服務體系,使旅遊、交通、娛樂、購物、休閒、特色餐飲等設施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不斷提升旅遊產業效益。

(三)重視人才培養,進一步加強旅遊人才隊伍建設。採取各種方式,培訓一批素質較高的管理人才和從業人員。從高校引進旅遊專業畢業生,充實旅遊行政和旅遊規劃及景區建設隊伍,聘請有關專家定期對我縣旅遊工作提出專業指導,整體提升旅遊開發建設和管理水平。

(四)進一步加強旅遊宣傳促銷。把旅遊宣傳促銷工作貫穿到整個旅遊產業發展過程中,切實把宣傳促銷工作與旅遊開發建設結合起來,利用各種途徑,採取印製旅遊宣傳畫冊,在各大中城市召開旅遊新聞發佈會、推介會,在省內外媒體刊登、播放旅遊廣告,邀請知名旅行社來旬考察,舉辦“書畫名家走進紅色馬欄”等活動,大張旗鼓地宣傳“紅色馬欄,人文旬邑”,開展專業的市場銷售和網絡促銷,廣泛宣傳推介,讓更多的人能認識旬邑、瞭解旬邑,打響旅遊品牌,做大做強旅遊產業。另外,加強旅遊區域性合作,儘快融入西安、咸陽旅遊經濟圈,逐步實現資源共享、客源共享、信息共享;與旅行社聯手,廣泛合作,走聯動發展之路,促進旅遊業更快更好地發展。

(五)加大旅遊招商引資力度。建立健全旅遊招商引資機制,成立由主要負責同志掛帥的旅遊招商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領導,統一組織、統一規劃。創新招商引資理念和方式,認真落實招商引資目標管理責任制,全力做好招商項目的協調服務工作。制定更多的旅遊產業優惠政策,利用我縣獨特的旅遊資源,吸引知名大企業以及民間資金參與旅遊開發建設,使旅遊產業成為社會投資的熱點和重點。加強旅遊招商項目的策劃包裝,印製《旬邑縣旅遊投資指南》,製作旬邑旅遊招商引資項目冊、數據庫、課件、光盤等宣傳品,為爭取投資項目、招商引資提供必要的資料保證。加強旅遊招商引資宣傳,營造全社會廣泛參與旅遊招商的強烈氛圍,形成全縣上下大旅遊、大開發、大發展的意識,同心同力,把旅遊產業這塊巨大的市場做強。通過對外招商引資,不斷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六)加大旅遊商品開發力度。在開發農林土特產品、地方小吃及石刻、布藝、刺繡、根雕、民俗畫、出土文物仿製品等傳統旅遊商品的基礎上開發具有旬邑特色、有收藏功能、附加值高的旅遊紀念品,不斷提升特色旅遊商品品位。政府要加大旅遊商品開發扶持力度,制定旅遊商品開發、生產和銷售的優惠政策,鼓勵廣大企業和羣眾積極參與旅遊商品開發。另外,為方便遊客購物,允許在景區景點開設專門的旅遊購物商店。

(七)大力挖掘旅遊產品的文化內涵。文化是旅遊業興旺發達的源泉,旅遊產品的競爭力最終體現為文化的競爭,我們要依託大量豐富的旅遊資源,努力挖掘文化內涵,突出特色,發展具有鮮明地域文化特色的旅遊產品。採取有效措施,大力開發周人崖居文化、秦文化、秦商民俗文化和紅色經典文化資源,打造旅遊精品品牌,不斷培育旬邑旅遊的新亮點,提升旬邑旅遊的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