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省文化與旅遊產業發展調研報告(精選多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3.09W

第一篇:省文化與旅遊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省文化與旅遊產業發展調研報告(精選多篇)

文章標題:省文化與旅遊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文化產業一般是指從事文化產品生產和提供文化服務的經營性行業。由於文化產業明顯地涵蓋文化產品生產、流通和服務三大領域,該產業的統計預測工作也就具有複雜性和高難度。清晰定義文化產業所涉及的行業內容有利於研究分析和政府決策。文化產業發展至今,已形成一個(推薦打開範文網:)巨大的“產業羣”,包括文化產品製造業、文化產品流通業和文化服務業。其中文化產品製造業根據現行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主要包括書報刊印刷業、記錄媒介的複製、文教體育用品製造業、廣播電視設備製造業、工藝美術製造業等。文化產品批發零售業主要包括文具用品批發業、工藝美術品批發業、圖書報刊批發業、音像製品及電子出版物批發、文化體育用品零售業、圖書報刊零售業等。文化服務業指專門從事文化工作的服務部門,主要包括互聯網信息服務、廣播電視傳輸服務、廣告業、旅行社、旅遊酒店、遊覽景區管理、攝影擴印服務、新聞出版業、廣播電視電影和音像業、動漫業、文化藝術業、體育、娛樂業等。

湖南的文化與旅遊產業在全國處於第一軍團的地位。與排在前5位的廣東、北京、山東、上海、浙江相比,存在明顯差距,但發展趨勢良好,潛力巨大。在中部6省中綜合發展水平排第1,旅遊收入排第2。2014年,文化與旅遊產業總產值可望達到1239億元(文化產業增加值預計325億元),比2014年約增長20。在宏觀經濟環境向好的情況下,預計2014年,文化與旅遊產業的增長在15—20左右,文化產業增加值可望達到375億元,旅遊總收入將達到664億元。文化與旅遊的進一步發展需解決目前存在的4個問題:即政企不分、激勵政策不完善,競爭激烈、利潤下降,民族地方特色淡薄、地區發展失衡,以及國際競爭力低下等問題。

一、湖南省文化與旅遊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一)湖南省文化與旅遊產業發展的主要特點

1、產值與規模

2014年,湖南文化與旅遊產業(以下簡稱大文化)總產值為1037.87億元,文化產業增加值271.08億元,旅遊總收入453.57億元,其中旅遊外匯收入3.9億美元。2014年末全省擁有藝術表演團體93個、文化館125個、博物館和紀念館72個、公共圖書館120個,省內廣播電台11座,中、短波發射台和轉播台25座;廣播人口覆蓋率為82.47,省內電視台15座;電視人口覆蓋率為92.42;2014年文化產業從業人員82.81萬人,佔全部從業人數的2.2。2014年上半年累計旅遊總收入260.7億元,文化產業增加值156.8億元。產業發展突出特點是:①多數企業產值規模偏小。2014年,產值過5000萬元的文化企業基本集中在長沙,而長沙市產值過5000萬元的28家,過億元的12家,過10億元的2家。②集團化快速擴張的要求明顯。目前,湖南已初步形成了出版、廣播影視、報業等八大文化產業集團。其中,省級出版、報業、廣電、電影四家集團的總資產超過150億元,佔法人單位資產總數的32.1。

2、結構與速度

2014年,大文化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7.71,預計2014年底,這一比重將在10以上。大文化產業2014年的內部結構出現明顯變化,支柱行業中,旅遊產值佔產業的比重43.7,新聞出版產業12.92,廣播影視集團1.93,文化娛樂29.3,動漫畫1.90;文化產品生產和銷售4.56。

“十五”期間,湖南文化產業加大了投資力度,累計投資額約300億元人民幣;2014年大文化產業增加值163.86億元(其中旅遊約75.23億元),“十五”期間年均遞增速度為22.9(剔除旅遊後為17.3),與“九五”期間年均增速12相比,2014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5,呈顯加速度增長態勢。

3、優勢行業特點

進入21世紀,大文化產業成為湖南的第1大優勢產業,到“十一五”末,其產值比重將佔湖南gdp的15。文化產業中,優勢突出的行業有五:新聞出版業、廣播電視電影業、報業、文化娛樂業、動漫畫。

新聞出版總量指標全國排前8位,效益指標全國排第5位,湖南出版集團連續4年入圍中國最大企業500強,併成為全國重要的出版基地;廣播電視電影業在國內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金鷹節、《快樂中國》、《超級女聲》等品牌等在國內具有極強的輻射力;《體壇週報》的發行和廣告均佔據了全國體育類報刊50以上的市場份額,成為全國綜合實力最強、發行量最大的體育類報紙;文化娛樂業則在歌廳、ktv、酒吧、演藝吧、温泉沐浴等有超速的發展,僅省會長沙就擁有大小歌廳、酒吧、演藝吧等演藝場所4000多家,每天吸引40萬人,每年經濟收入達20多億元。動漫畫更是領先中國,擁有國內第一個卡通原創馳名商標"藍貓",以及"虹貓"、"山貓"等一系列原創卡通形象,擁有動畫研發、製作、出版、發行、教育和傳媒機構共18

第二篇:省文化與旅遊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文章標題:省文化與旅遊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文化產業一般是指從事文化產品生產和提供文化服務的經營性行業。由於文化產業明顯地涵蓋文化產品生產、流通和服務三大領域,該產業的統計預測也就具有複雜性和高難度。清晰定義文化產業所涉及的行業內容有利於研究分析和政府決策。文化產業發展至今,已形成一個巨大的“產業羣”,包括文化產品製造業、文化產品流通業和文化服務業。其中文化產品製造業根據現行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主要包括書報刊印刷業、記錄媒介的複製、文教體育用品製造業、廣播電視設備製造業、工藝美術製造業等。文化產品批發零售業主要包括文具用品批發業、工藝美術品批發業、圖書報刊批發業、音像製品及電子出版物批發、文化體育用品零售業、圖書報刊零售業等。文化服務業指專門從事文化的服務部門,主要包括互聯網信息服務、廣播電視傳輸服務、廣告業、旅行社、旅遊酒店、遊覽景區管理、攝影擴印服務、新聞出版業、廣播電視電影和音像業、動漫業、文化藝術業、體育、娛樂業等。

湖南的文化與旅遊產業在全國處於第一軍團的地位。與排在前5位的廣東、北京、山東、上海、浙江相比,存在明顯差距,但發展趨勢良好,潛力巨大。在中部6省中綜合發展水平排第1,旅遊收入排第2。2014年,文化與旅遊產業總產值可望達到1239億元(文化產業增加值預計325億元),比2014年約增長20。在宏觀經濟環境向好的情況下,預計2014年,文化與旅遊產業的增長在15—20左右,文化產業增加值可望達到375億元,旅遊總收入將達到664億元。文化與旅遊的進一步發展需解決目前存在的4個問題:即政企不分、激勵政策不完善,競爭激烈、利潤下降,民族地方特色淡薄、地區發展失衡,以及國際競爭力低下等問題。

一、湖南省文化與旅遊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一)湖南省文化與旅遊產業發展的主要特點

1、產值與規模

2014年,湖南文化與旅遊產業(以下簡稱大文化)總產值為1037.87億元,文化產業增加值271.08億元,旅遊總收入453.57億元,其中旅遊外匯收入3.9億美元。2014年末全省擁有藝術表演團體93個、文化館125個、博物館和紀念館72個、公共圖書館120個,省內廣播電台11座,中、短波發射台和轉播台25座;廣播人口覆蓋率為82.47,省內電視台15座;電視人口覆蓋率為92.42;2014年文化產業從業人員82.81萬人,佔全部從業人數的2.2。2014年上半年累計旅遊總收入260.7億元,文化產業增加值156.8億元。產業發展突出特點是:①多數企業產值規模偏小。2014年,產值過5000萬元的文化企業基本集中在長沙,而長沙市產值過5000萬元的28家,過億元的12家,過10億元的2家。②集團化快速擴張的要求明顯。目前,湖南已初步形成了出版、廣播影視、報業等八大文化產業集團。其中,省級出版、報業、廣電、電影四家集團的總資產超過150億元,佔法人單位資產總數的32.1。

2、結構與速度

2014年,大文化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7.71,預計2014年底,這一比重將在10以上。大文化產業2014年的內部結構出現明顯變化,支柱行業中,旅遊產值佔產業的比重43.7,新聞出版產業12.92,廣播影視集團1.93,文化娛樂29.3,動漫畫1.90;文化產品生產和銷售4.56。

“十五”期間,湖南文化產業加大了投資力度,累計投資額約300億元人民幣;2014年大文化產業增加值163.86億元(其中旅遊約75.23億元),“十五”期間年均遞增速度為22.9(剔除旅遊後為17.3),與“九五”期間年均增速12相比,2014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5,呈顯加速度增長態勢。

3、優勢行業特點

進入21世紀,大文化產業成為湖南的第1大優勢產業,到“十一五”末,其產值比重將佔湖南gdp的15。文化產業中,優勢突出的行業有五:新聞出版業、廣播電視電影業、報業、文化娛樂業、動漫畫。

新聞出版總量指標全國排前8位,效益指標全國排第5位,湖南出版集團連續4年入圍中國最大企業500強,併成為全國重要的出版基地;廣播電視電影業在國內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金鷹節、《快樂中國》、《超級女聲》等品牌等在國內具有極強的輻射力;《體壇週報》的發行和廣告均佔據了全國體育類報刊50以上的市場份額,成為全國綜合實力最強、發行量最大的體育類報紙;文化娛樂業則在歌廳、ktv、酒吧、演藝吧、温泉沐浴等有超速的發展,僅省會長沙就擁有大小歌廳、酒吧、演藝吧等演藝場所4000多家,每天吸引40萬人,每年經濟收入達20多億元。動漫畫更是領先中國,擁有國內第一個卡通原創馳名商標"藍貓",以及"虹貓"、"山貓"等一系列原創卡通形象,擁有動畫研發、製作、出版、發行、教育和傳媒機構共18

家,2014年產動畫片2.5萬分鍾,年產值20多億元,佔中國動漫畫產值的60。

4、體制、環境與地位

體制:產業與事業並重並存、計劃體制向市場體制轉型的初級階段。文化產業是市場經濟的產物,也是計劃經濟時代的文化事業發展變化的產物。湖南的文化體制改革起步早,行動快,收效大。局部看,少數大型文化企業集團已徹底離開事業母體併成功的發展為國內知名品牌;全局看,文化經營性企業從事業單位剝離的不夠徹底,2014年湖南文化事業財政支出與文化產業投資大體相等,約20億元。處於一種文化產業和事業體制並重並存狀態,文化體制和機制改革尚未走出初級階段。

環境:面臨國際同業的急劇競爭態勢,產業制度和發展政策處於探索期。“十五”期間,國家先後出台《關於文化體制改革中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製為企業的若干税收政策問題的通知》和《關於文化體制改革試點中支持文化產業發展若干税收政策問題的通知》,《文化部關於支持和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湖南出台了《關於加快文化產業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湖南省文化產業發展規劃(2014—2014)》等一系列文件,成為湖南文化產業發展的強大政策推動力。面對wto後國際同業進入湖南,一些探索性的制度、政策的推動力正在減弱,雖然出現個別企業和品牌競爭力增強,但湖南文化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尚未形成,產業的進一步發展面臨國際國內激烈競爭環境的大考驗。

地位:文化產業綜合實力仍處於第一軍團的地位,但有下滑的趨勢。2014年,湖南文化產業以增加值(不含旅遊)排位,居國內第9位,前8:廣東、北京、山東、浙江、上海、江蘇、福建、河南(339億),2014年的增加值排序是江蘇、山東、廣東、浙江、北京、湖南、上海,增加值後退3位;以佔gdp的比重排國內7位,前6為:廣東、北京、上海、浙江、天津、福建。2014年湖南旅遊收入達到421.2億元,旅遊收入全國第12位,中部6省第3位。

(二)文化與旅遊發展問題及深層原因

1、競爭激烈,利潤率下降問題

文化產業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激烈競爭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朝陽產業”,被日本經濟學家和國內部分人士戲稱為“21世紀的最後一塊暴利蛋糕。”自2014年底,文化部出台向非公有制經濟敞開文化經營大門的政策意見後,湖南的文化產業在國際、國內眾多的競爭對手的全面夾擊下,快速增長的同時利潤率明顯下降。例如,2014年,湖南新聞出版行業總收入134.02億元,實現利潤10.2億元,收入比2014年增長67.13%,利潤只增長26.24%;湖南電廣傳媒集團主營收入18.14億元,實現利潤4.39億元,收入比2014年增長了87.4,利潤只增長60,利潤率下降明顯。文化產業利潤下降的直接原因是雙向的,即多元競爭引發的產品(服務)價格明顯下跌和經營成本(尤其是人力成本)的大幅提高。

2、民族地方特色淡薄(結構失調),地區發展失衡問題

文化的競爭是思想創造力的競爭,也是民族特質的競爭。在動慢畫行業中,世界3大品牌“米老鼠”、“阿童木”、“藍貓”的巨大成功,既充分證明“創意”就是競爭力,又深刻印證“民族文化”為底料的文化產品才具備國際競爭力。湖南的文化支柱產業中,具有本國民族特色的產品比例偏低,兜售外國西方文化的比重居高不下。特別是旅遊景點和休閒產品中,文化含量低,自然資源成分高。因此,文化的民族價值和旅遊的文化價值,在結構上普遍失調,大文化內部產值結構偏重與旅遊、娛樂和新聞出版,文化產業的供給與市場的需求在城鄉之間出現巨大反差。文化和旅遊產業在省內地區間發展不平衡。2014年,長沙市文化和旅遊增加值達到242.85億元,佔當地gdp的16,全省文化增加值48.78;張家界市文化和旅遊增加值41.57億,佔當地gdp的37.6,全省文化增加值8.35;郴州市文化和旅遊增加值38.75億,佔當地gdp的8.1,全省文化增加值7.18。以上3市的文化和旅遊增加值合計佔湖南總量的64.31。其他11個地州市共享餘下的35.69。

3、機制改革,政策完善問題

文化產業發展的體制機制仍沒有完全改革到位的突出表現在:公益性文化單位和準公益性文化單位兩大塊。公益性文化單位,如公共圖書館、博物館、羣藝館、科技館等,因獲得政府的全額投入和工資福利保障,內部機制改革動力缺失;準公益性文化單位,如表演團體、藝術院校和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等,產業化經營效益苦樂不一,終因部分獲得政府財政投入和補貼支持,缺少市場危機感,體制創新進展緩慢;總的原因是改革有3怕,“想改不敢改”。一怕政治風險,文化是意識形態,觸及黨的喉舌陣地;二怕經濟風險,文化單位是國有資產,擔心資產流失;三怕社會風險,人員安置不好易觸犯眾怒。不過,“十五”期間的系列文化產業政策不夠完善的問題正在引起部分省市的重視。2014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就轉發了10部門《關於推動我國動漫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南京市迅速作出反映,8月10日召開的全市加快文化產業發展會議,推出“1 4”一攬子文化產業發展新政策文件。湖南急需出台有關保持領先地位的一系列新政策文件。

4、速度快,國際競爭力低的問題

“十五”改革的重大成果之一,就是文化產業發展速度普遍超過gdp的增長速度。2014年湖南文化產業增長速度比gdp快了近1倍,形成文化產業在gdp中的“蛋糕”不斷擴大的良好趨勢。我們對這種趨勢不宜過分樂觀,因為無論國家和各省市文化產業的國際競爭力都普遍低下。從大文化產業佔gdp的比重看,2014湖南才7.71,2014中國平均2.13;同等口徑美國和英國在2014年前就分別達到12和10,意大利高達25,日本18。從業人員佔全部人員的比重看,2014年美國4.8,英國7.7,中國1.7;提高湖南大文化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已經成為重大而緊迫的課題。

5、深層原因

目前,中國與文化相關的服務產業的發展水平相對發達國家明顯偏低,一段時期內還不能滿足人民羣眾已經形成的巨大消費需求,這就在客觀上為外國文化產業提供了覬覦的市場空間。據保守估計,目前這個我國文化產業無法填補的空間至少在5000億元人民幣以上。另一方面,文化產業在中國正在經歷着由傳統模式向市場經濟下的商業模式轉軌,不可避免地存在着3大深層矛盾:

一是文化產業組織集約化程度不高與過大市場需求之間的矛盾。資源分散和集約化程度低的問題重點表現在公益性和經營性文化單位。用於文化建設的財政資源分散在成千上萬的重複建設、效益低下的單位,既不能滿足人民羣眾的精神文化需要,又造成了資源的閒置和浪費。

二是文化產業發展的先進性要求與文化原創能力不足之間的矛盾。在經濟學的壟斷競爭理論中,保持產品差異被認為是維持產品在市場上的壟斷力量的關鍵。文化產品的差異首先是來自價值觀及表達手段的獨特性;文化差異也是我們在國際競爭中可以依賴的比較優勢。一方面由於戰爭和人為的破壞,不僅使文化遺產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而且貽誤了發展機遇;另一方面,由於目前還沒有一個較為系統的政策方針,人才相對缺乏,造成了旅遊和文化產品的相對滯後。

三是文化產業傳統的資源配置機制與市場化要求之間的尖鋭矛盾。近年來,湖南文化產業的體制改革開始進入“快車道”,成功地組建廣電、報刊、出版等8個集團公司,實現了“強強聯合”和“資產重組”。但是,如何將結構調整與體制轉型結合起來,解決資源配置機制混亂,仍然在摸索之中。條塊分割和行業壁壘與市場化要求之間的矛盾仍然是困擾文化產業發展的一個重大難題。

二、湖南省文化與旅遊產業發展趨勢

(一)發展指數

科學發展觀強調以人為本,和諧發展。文化和旅遊的發展既是人類文明和生活方式進步的重要標誌,也是和諧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衡量產業發展的標準不是經濟指標的增長,而是全面滿足人們羣眾物質和精神需要的程度。依此,產業發展指數可由多方面的綜合指數的構成。文化產業和其他經濟產業不同,具有更強的政治功能和社會功能,其發展指數應兼顧政治發展和社會發展指標。

文化產業的發展綜合指數計算方法有二:時間序列法和目標參照法。時間序列法一般是將各項指標的當年數值除以上一年數值得到該單項指數xi;目標參照法,首先要根據國民全面小康計劃的要求,設定各項指標的目標值。然後將各項指標的當年數值除以目標值得到該單項指數xi。在計算湖南文化產業的發展綜合指數時,我們篩選瞭如下7個指標:人均文化產業增加值指數(x1)、人均旅遊收入指數(x2)、電視人口覆蓋率指數(x3)、城鎮人均文化產品和服務消費額指數(x4)、農村人均文化娛樂和教育服務消費指數(x5)、農村恩格爾係數(x6)、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指數(x7)。本文的發展綜合指數就是上述7項指標的加權值。即:

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指數=0.15x1 0.15x2 0.2x3 0.16x4 0.14x5 0.1x6 0.1x7

按照以上的兩種計算方法,得出了湖南2014年的文化及旅遊發展綜合指數分別是1.0818和0.615。也就是説,從時間序列看,2014年湖南文化與旅遊產業發展總體上比2014年改善8.18,從全面小康目標的差距看,2014年湖南文化與旅遊產業發展綜合結果距小康目標有(1-0.615)的距離,即相差38.5。

06年湖南的旅遊收入中文化價值比重偏低,多數旅遊產品和服務的文化含量不足、品位不高,特色文化旅遊品牌不多,影響了湖南旅遊發展後勁和文化旅遊前景。

中部地區的河南和江西,旅遊發展就明顯帶有文化互動的特性,特別是2014年河南的旅遊總收入和增長速度分別達到800.2億元和26.4,總收入是湖南的1倍。同期江西旅遊旅遊收入增長速度32.9,比湖南多10.8。江西“十一五”旅遊規劃把整合井岡山“革命搖籃”的歷史文化資源為重點,提出紅色旅遊強省戰略,使2014年紅色旅遊綜合收入達到300億,佔旅遊總收入的40。湖南能與井岡山紅色旅遊發展抗衡的只有張家界生態旅遊。“十一五”期間,整合湘西民族文化和生態資源與一體,促進張家界旅遊品牌國際名牌化,將是湖南旅遊與文化互動融合發展的重大工程,建議加快湖南本土文化與生態旅遊、鄉村旅遊的綜合研究開發,加快建設湘江生態經濟帶文化旅遊項目和省內其他高品位的文化旅遊鏈。用文化旅遊帶動湖南休閒產業、休閒經濟的生動化。作者單位:湖南省社會科學院

參考文獻:

1、馬勇,《實現文化大省到文化強省跨越若干問題的思考》,湖南統計網,2014年6月3日

2、劉鳴泰,《湖南出版產業發展狀況與發展思路》,中國出版網,2014年5月12日

3、孫安民,《北京文化產業現狀與發展對策》,北京日報,2014年2月8日a4版

4、佚名,《雲南民族文化和娛樂產業發展對策》,雲南網,2014年5月21日

5、劉新榮,《湘西土家族,苗族服務文化的生態屬性》,船山學刊,2014/2期,第147-148頁

6、劉新榮,《論少數民族文化創新與湘西旅遊核心競爭力》,企業技術開發,2014/11期,第87-89頁

《省文化與旅遊產業發展調研報告(第3頁)》來源於網,歡迎閲讀省文化與旅遊產業發展調研報告(第3頁)。hzq

家,2014年產動畫片2.5萬分鍾,年產值20多億元,佔中國動漫畫產值的60。

4、體制、環境與地位

體制:產業與事業並重並存、計劃體制向市場體制轉型的初級階段。文化產業是市場經濟的產物,也是計劃經濟時代的文化事業發展變化的產物。湖南的文化體制改革起步早,行動快,收效大。局部看,少數大型文化企業集團已徹底離開事業母體併成功的發展為國內知名品牌;全局看,文化經營性企業從事業單位剝離的不夠徹底,2014年湖南文化事業財政支出與文化產業投資大體相等,約20億元。處於一種文化產業和事業體制並重並存狀態,文化體制和機制改革尚未走出初級階段。

環境:面臨國際同業的急劇競爭態勢,產業制度和發展政策處於探索期。“十五”期間,國家先後出台《關於文化體制改革中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製為企業的若干税收政策問題的通知》和《關於文化體制改革試點中支持文化產業發展若干税收政策問題的通知》,《文化部關於支持和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湖南出台了《關於加快文化產業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湖南省文化產業發展規劃(2014—2014)》等一系列文件,成為湖南文化產業發展的強大政策推動力。面對wto後國際同業進入湖南,一些探索性的制度、政策的推動力正在減弱,雖然出現個別企業和品牌競爭力增強,但湖南文化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尚未形成,產業的進一步發展面臨國際國內激烈競爭環境的大考驗。

地位:文化產業綜合實力仍處於第一軍團的地位,但有下滑的趨勢。2014年,湖南文化產業以增加值(不含旅遊)排位,居國內第9位,前8:廣東、北京、山東、浙江、上海、江蘇、福建、河南(339億),2014年的增加值排序是江蘇、山東、廣東、浙江、北京、湖南、上海,增加值後退3位;以佔gdp的比重排國內7位,前6為:廣東、北京、上海、浙江、天津、福建。2014年湖南旅遊收入達到421.2億元,旅遊收入全國第12位,中部6省第3位。

(二)文化與旅遊發展問題及深層原因

1、競爭激烈,利潤率下降問題

文化產業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激烈競爭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朝陽產業”,被日本經濟學家和國內部分人士戲稱為“21世紀的最後一塊暴利蛋糕。”自2014年底,文化部出台向非公有制經濟敞開文化經營大門的政策意見後,湖南的文化產業在國際、國內眾多的競爭對手的全面夾擊下,快速增長的同時利潤率明顯下降。例如,2014年,湖南新聞出版行業總收入134.02億元,實現利潤10.2億元,收入比2014年增長67.13%,利潤只增長26.24%;湖南電廣傳媒集團主營收入18.14億元,實現利潤4.39億元,收入比2014年增長了87.4,利潤只增長60,利潤率下降明顯。文化產業利潤下降的直接原因是雙向的,即多元競爭引發的產品(服務)價格明顯下跌和經營成本(尤其是人力成本)的大幅提高。

2、民族地方特色淡薄(結構失調),地區發展失衡問題

文化的競爭是思想創造力的競爭,也是民族特質的競爭。在動慢畫行業中,世界3大品牌“米老鼠”、“阿童木”、“藍貓”的巨大成功,既充分證明“創意”就是競爭力,又深刻印證“民族文化”為底料的文化產品才具備國際競爭力。湖南的文化支柱產業中,具有本國民族特色的產品比例偏低,兜售外國西方文化的比重居高不下。特別是旅遊景點和休閒產品中,文化含量低,自然資源成分高。因此,文化的民族價值和旅遊的文化價值,在結構上普遍失調,大文化內部產值結構偏重與旅遊、娛樂和新聞出版,文化產業的供給與市場的需求在城鄉之間出現巨大反差。文化和旅遊產業在省內地區間發展不平衡。2014年,長沙市文化和旅遊增加值達到242.85億元,佔當地gdp的16,全省文化增加值48.78;張家界市文化和旅遊增加值41.57億,佔當地gdp的37.6,全省文化增加值8.35;郴州市文化和旅遊增加值38.75億,佔當地gdp的8.1,全省文化增加值7.18。以上3市的文化和旅遊增加值合計佔湖南總量的64.31。其他11個地州市共享餘下的35.69。

3、機制改革,政策完善問題

文化產業發展的體制機制仍沒有完全改革到位的突出表現在:公益性文化單位和準公益性文化單位兩大塊。公益性文化單位,如公共圖書館、博物館、羣藝館、科技館等,因獲得政府的全額投入和工資福利保障,內部機制改革動力缺失;準公益性文化單位,如表演團體、藝術院校和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等,產業化經營效益苦樂不一,終因部分獲得政府財政投入和補貼支持,缺少市場危機感,體制創新進展緩慢;總的原因是改革有3怕,“想改不敢改”。一怕政治風險,文化是意識形態,觸及黨的喉舌陣地;二怕經濟風險,文化單位是國有資產,擔心資產流失;三怕社會風險,人員安置不好易觸犯眾怒。不過,“十五”期間的系列文化產業政策不夠完善的問題正在引起部分省市的重視。2014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就轉發了10部門《關於推動我國動漫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南京市迅速作出反映,8月10日召開的全市加快文化產業發展會議,推出“1 4”一攬子文化產業發展新政策文件。湖南急需出台有關保持領先地位的一系列新政策文件。

4、速度快,國際競爭力低的問題

“十五”改革的重大成果之一,就是文化產業發展速度普遍超過gdp的增長速度。2014年湖南文化產業增長速度比gdp快了近1倍,形成文化產業在gdp中的“蛋糕”不斷擴大的良好趨勢。我們對這種趨勢不宜過分樂觀,因為無論國家和各省市文化產業的國際競爭力都普遍低下。從大文化產業佔gdp的比重看,2014湖南才7.71,2014中國平均2.13;同等口徑美國和英國在2014年前就分別達到12和10,意大利高達25,日本18。從業人員佔全部人員的比重看,2014年美國4.8,英國7.7,中國1.7;提高湖南大文化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已經成為重大而緊迫的課題。

5、深層原因

目前,中國與文化相關的服務產業的發展水平相對發達國家明顯偏低,一段時期內還不能滿足人民羣眾已經形成的巨大消費需求,這就在客觀上為外國文化產業提供了覬覦的市場空間。據保守估計,目前這個我國文化產業無法填補的空間至少在5000億元人民幣以上。另一方面,文化產業在中國正在經歷着由傳統模式向市場經濟下的商業模式轉軌,不可避免地存在着3大深層矛盾:

一是文化產業組織集約化程度不高與過大市場需求之間的矛盾。資源分散和集約化程度低的問題重點表現在公益性和經營性文化單位。用於文化建設的財政資源分散在成千上萬的重複建設、效益低下的單位,既不能滿足人民羣眾的精神文化需要,又造成了資源的閒置和浪費。

二是文化產業發展的先進性要求與文化原創能力不足之間的矛盾。在經濟學的壟斷競爭理論中,保持產品差異被認為是維持產品在市場上的壟斷力量的關鍵。文化產品的差異首先是來自價值觀及表達手段的獨特性;文化差異也是我們在國際競爭中可以依賴的比較優勢。一方面由於戰爭和人為的破壞,不僅使文化遺產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而且貽誤了發展機遇;另一方面,由於目前還沒有一個較為系統的政策方針,人才相對缺乏,造成了旅遊和文化產品的相對滯後。

三是文化產業傳統的資源配置機制與市場化要求之間的尖鋭矛盾。近年來,湖南文化產業的體制改革開始進入“快車道”,成功地組建廣電、報刊、出版等8個集團公司,實現了“強強聯合”和“資產重組”。但是,如何將結構調整與體制轉型結合起來,解決資源配置機制混亂,仍然在摸索之中。條塊分割和行業壁壘與市場化要求之間的矛盾仍然是困擾文化產業發展的一個重大難題。

二、湖南省文化與旅遊產業發展趨勢

(一)發展指數

科學發展觀強調以人為本,和諧發展。文化和旅遊的發展既是人類文明和生活方式進步的重要標誌,也是和諧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衡量產業發展的標準不是經濟指標的增長,而是全面滿足人們羣眾物質和精神需要的程度。依此,產業發展指數可由多方面的綜合指數的構成。文化產業和其他經濟產業不同,具有更強的政治功能和社會功能,其發展指數應兼顧政治發展和社會發展指標。

文化產業的發展綜合指數計算方法有二:時間序列法和目標參照法。時間序列法一般是將各項指標的當年數值除以上一年數值得到該單項指數xi;目標參照法,首先要根據國民全面小康計劃的要求,設定各項指標的目標值。然後將各項指標的當年數值除以目標值得到該單項指數xi。在計算湖南文化產業的發展綜合指數時,我們篩選瞭如下7個指標:人均文化產業增加值指數(x1)、人均旅遊收入指數(x2)、電視人口覆蓋率指數(x3)、城鎮人均文化產品和服務消費額指數(x4)、農村人均文化娛樂和教育服務消費指數(x5)、農村恩格爾係數(x6)、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指數(x7)。本文的發展綜合指數就是上述7項指標的加權值。即:

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指數=0.15x1 0.15x2 0.2x3 0.16x4 0.14x5 0.1x6 0.1x7

按照以上的兩種計算方法,得出了湖南2014年的文化及旅遊發展綜合指數分別是1.0818和0.615。也就是説,從時間序列看,2014年湖南文化與旅遊產業發展總體上比2014年改善8.18,從全面小康目標的差距看,2014年湖南文化與旅遊產業發展綜合結果距小康目標有(1-0.615)的距離,即相差38.5。

表15-12014、2014年湖南文化及旅遊發展綜合指數

指標項 時間序列目標參照

2014年2014年2014年

x11.2341.19390.671

x21.1841.18380.674

x31.003910.924

x41.0751.0420.526

x51.11091.120.35

x61.03851.01960.769

x70.99050.99690.968

發展綜合指數1.094041.081830.615

數據來源:依湖南省統計局2014—2014年的統計數據計算得出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文化與旅遊產業綜合發展比2014年略有放慢,根據預測,文化及其相關產業增加值速度比上年減慢4,城鎮人均文化消費增長放慢3.5。同時農村人均文化娛樂教育消費水平目標差距很遠,達到65。

(二)發展趨勢

1、2014發展趨勢判斷

2014年第三季度,湖南文化與旅遊產業的主力集團企業比上年同同期增產約19以上,全省文化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長約20以上,因此,初步判斷全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將達到325億元。2014年將會持續這一良好的趨勢。理由如下:

一是國家宏觀政策調控將繼續傾向與擴大內需,構建和完善文化公共服務體系,國內和湖南居民的有效文化消費需求將得到明顯釋放,加上文化產業的利潤仍然可觀,將會刺激文化產業新一輪增長。

二是湖南的新農村建設將取得初步成效,農民增收能力有所增強,人均文化娛樂和教育支出比例在明顯增加。同時,自2014年底,中央發佈《進一步發展農村文化的意見》以來,湖南整個農村文化發展的體制環境應該有了一定的改善,長沙、株洲、湘潭等文化中心地區在農村文化事業投入穩步增加,將帶動農村文化市場的升温。

三是隨着國家文化局、廣電總局對國產動畫片保護政策的細化,國產動畫片全面進入黃金時段,湖南動慢業的國內領先優勢將進一步發揮,加之金鷹卡通產業科技園等重大文化工程項目的相繼建成,將帶動來年相關文化產業鏈的良性快速增長。

2、2014年文化與旅遊產業增長預測

時間序列預測結果:“十五”期間,湖南文化產業增加值年遞增速度達到17.3,“十一五”計劃遞增速度為15,2014年的實際增長達到19。我們用時間序列預測2014年湖南文化產業增加值的增長速度為17.6,即文化產業增加值將達到382.46億元人民幣。而過去6年裏,旅遊總收入的平均增長速度高於文化產業增加值的速度,達到21.5。隨着休閒理念普及和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大副提高,大眾旅遊將進入高峯期。我們用時間序列預測2014年湖南旅遊總收入的增長速度為20,即旅遊總收入將達到664.03億元人民幣以上。

比重法預測結果:根據湖南省統計局和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十五”期間,文化產業的增長速度明顯快於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湖南文化產業增加值佔當地gdp的比重平均增速15。依據“

第三篇:旅遊產業發展的調研報告

旅遊產業發展的調研報告

——以周陵為例 旅遊業是產業關聯度高,就業安置空間大,資源消耗少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有着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場潛力,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國人民生活總體上已達到小康水平,經濟結構發生巨大變化,擴大消費對於保持經濟又快又好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隨着旅遊消費比重的不斷提高,旅遊業正在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因此充分發揮旅遊產業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通過旅遊產業來興辦富民,提高其知名度和影響力,打造屬於周陵的旅遊名片是經濟發展的強大助力。

一、 周陵辦旅遊產業發展現狀 周陵辦歷史文化積澱豐富,“文王演八卦,武王平天下”的歷史故事在民間廣為傳頌,周文化“篤仁、敬老、慈少、禮賢下者”的風尚,在周陵甚為盛行。轄區內文物旅遊資源豐富,周、秦、漢、唐等8個朝代文物遺蹟遍佈全鎮,有古墓葬、古遺址120餘處,素有“天然歷史博物館”和“東方金字塔羣”的美稱。

周陵辦旅遊產業雖然有長足的發展但依然存在着許多問題:

1、缺乏統一的整體發展規劃,發展戰略模糊;

2、景區孤立分散、集聚性差;

3、景區配套設施建設不足,發展相對滯後;

4、發展觀念落後、宣傳不到位、知名度不足;

5、經營粗放、管理落後;

6、景區缺乏競爭力;

7、旅遊專業人才缺乏;景區的建設打造和管理方面,缺少專業性人才,旅遊系統的管理執法隊伍還需進一步壯大。

8、旅遊開發起步晚,差距大;周陵辦旅遊產業的發展起步較晚,與全市先進縣區相比,還有一定距離,對全辦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也不明顯。

9、景區建設速度相對緩慢;由於旅遊開發建設及經營管理工作在周陵尚屬新生事物,在景區的建設推進速度上還不夠快。

10、旅遊宣傳經費不足。與其他兄弟縣區相比,政府納入預算的旅遊宣傳和管理經費還有差距;重點景區還沒能融合到全市乃至全省的大旅遊市場中,有待於進一步建立健全市場宣傳營銷機制。

二、對加快周陵辦旅遊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1、統一規劃、形成規模。旅遊產業的規劃立足於旅遊市場發展趨勢,將旅遊資源開發定位,強化旅遊大產業觀念,

將旅遊業作為周陵辦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來抓。要科學制定旅遊產業發展規劃,充分利用周陵的歷史文化背景,依託轄區內的帝陵和遺址等資源,大力發展現代旅遊觀光業和歷史文化產業,科學定位、整體打造主題特色鮮明的發展戰略。

作為關中—天水經濟區和大西安現代化新區的核心地,西鹹國際化大都市“三城共建”(秦漢新城、空港新城和北塬新城)主戰場的周陵充分發揮區位、資源和文化優勢,繼續着力打造以大石頭關中民俗旅遊度假第一村以及陶園居、田園居、丫丫花卉都市農業示範園區為主的現代旅遊觀光業;充分利用周陵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藴,利用已有兩千多年的“追文悼武”周陵公祭活動的影響擴大周文化及周陵的影響,發展歷史文化產業。

2、加大投資、立體發展。要加大投資力度,修建高質量的旅遊公路和完善景區交通提示設施,提高景區的通達性和集聚性;要開發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旅遊商品,打造一批星級農家樂等,不斷增強食宿等方面的接待能力,提高服務質量,為遊客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加快通訊、停車場、環保公廁、旅遊標識、購物市場等景區配套服務建設,提高綜合競爭能力;繼續深入推進旅遊強鄉鎮、旅遊特色村和工農業旅遊示範點的創建工作,充分利用各級政府對新農村建設的政策和資金扶持,依託農村的自然山水、特色產業、古村古居等資源,形成一批新農村旅遊小村鎮,全面提升旅遊服

務接待水平。

要發展旅遊工藝品和文化產品深度挖掘旅遊文化資源,延伸旅遊產業鏈條,、開發農家樂旅遊和自然原生態體驗項目,完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提供餐飲、休閒、健身、娛樂等方面的多元服務,有效發揮旅遊產業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輻射作用。以旅遊業的壯大帶動配套設施建設及第三產業的發展,打造具有周陵特色的旅遊產業鏈,力爭實現產業結構多元化發展。

3、打造品牌、注重宣傳。要充分利用網絡、平面、電視等媒體加強宣傳和發佈旅遊信息,採用時尚並能體現地區旅遊特色的宣傳口號,與區上打造歷史文化名城的思路有機結合、融為一體。依託“周陵”這個特有的文化遺產,秉承歷史文明遺風,進一步提升周陵的軟實力和知名度,打造屬於自己的獨具特色的歷史人文名片,整體策劃包裝旅遊品牌,形成品牌效應,進一步彰顯特色,豐富品味內涵。通過參加國內外旅遊宣傳促銷活動,精心策劃營銷方案,組織幾個大型宣傳促銷活動,運用大手筆,形成大手筆,吸引大客源,產生大效益。加強與省內外知名景區、旅行社合作推介力度,廣而告之,逐步增加周陵旅遊吸引力,不斷提升周陵旅遊知名度和美譽度。

4、傾斜政策、優化環境。要制定落實促進旅遊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各相關部門加大扶持力度,高起點、大手筆

策劃一批文物旅遊項目,積極開發旅遊產品,建設精品旅遊路線,同時配合區文物旅遊局、秦漢新城加快帝陵探祕公園項目運作,力爭取得突破性進展。開通綠色通道,優化招商引資環境,吸引有實力高水平的旅遊管理公司入駐我辦打,造精品旅遊景區。

5、保護資源、修編規劃。切實保護有限的旅遊資源,嚴格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加大旅遊稀缺資源的保護力度,堅持旅遊資源保護與開發並重,在保護中開發,在保護中發展,實現旅遊資源的永續利用,確保周陵辦旅遊業實現可持續發展。高質量、高起點修編旅遊規劃。精心編制周陵辦鄉村旅遊產業規劃和特色景區控制性詳規,嚴格規劃管理,增強規劃的權威性和嚴肅性,切實研究和解決旅遊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儘快完善相配套的旅遊產業體系,努力形成文化促動、效益拉動、營銷推動的區域旅遊發展新格局。

6、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向上爭取支持,多渠道,全方位爭取政策性項目資金,保障重點旅遊項目順利實施;制定具體的優惠政策,大力吸引和鼓勵民間資本、社會資本參與旅遊項目的開發和景區景點的建設,用市場手段整合旅遊資源;繼續走市場化運作的路子,走出去,請進來,使招商引資工作在景點打造、星級酒店建設和旅遊商品開發中實現更大的突破。

第四篇:旅遊產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為促進我縣旅遊產業快速發展,xx月xx日,縣政協經濟委員會組織部分委員,採取實地考察、聽取彙報、座談討論等方式,對我縣旅遊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旅遊產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縣上下緊緊圍繞“山水休閒勝地”的目標定位,堅持“政府主導,市場運作,企業主體,社會參與”的發展模式,大力發展生態休閒旅遊,全縣旅遊業呈現出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態勢。

1、旅遊基礎設施初具規模。目前,我縣已建成了aa級景區皖東烈士陵園和aaaa級景區白鷺島生態旅遊區等2個旅遊景點,打造了林橋苗木花卉生態園、景華農業生態園、金斗農業生態園等3個農業生態園。通往各主要景區、景點的路網基本建成,景區內的水、電、路、通訊、網絡等基礎設施齊全,功能配套,能夠基本滿足遊客對旅遊基礎設施的要求,促進了旅遊資源優勢向旅遊經濟優勢的轉化。

2、旅遊服務體系日趨完善。目前,我縣已入駐了旅行社4家;發展了星級旅遊飯店1家、星級農家樂8家、星級旅遊餐館3家、旅遊定點餐館3家;培育了旅遊商品定點生產企業6家;興建了一批旅遊娛樂和購物場所,形成了功能較為齊全的旅遊服務體系,具備了一定的旅遊接待能力。

3、旅遊拉動作用逐漸增強。據統計,我縣共接待國內外遊客129.6萬人次,同比增長32%;實現旅遊收入2.7億元,同比增長33%。旅遊業的發展帶動了我縣餐飲、住宿、商貿、交通、娛樂、通信、種植和養殖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推動了城鄉的統籌發展。

二、我縣旅遊產業發展的主要做法

我縣旅遊業發展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較快,主要得益於縣委、政府採取的多項措施,積累了許多有益經驗

一是堅持政府主導。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旅遊產業發展,組建了來安縣旅遊業攻堅指揮部,加強對全縣旅遊業的宏觀管理、指導和協調,為培育和發展來安旅遊產業提供了組織保障。對投資萬元以上的重點旅遊項目實行“五個一”的工作機制;堅持每週一調度、每月一督查的制度,及時研究解決旅遊項目推進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為旅遊項目建設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是堅持規劃先行。結合我縣實際,重金聘請專家高標準編制了《旅遊發展總體規劃》,推出了十大旅遊精品項目,為培育和發展旅遊產業提供了科學指導,為“五色兩核三帶四區”旅遊發展佈局的實施,提供了科學的建設依據。

三是堅持項目推動。通過加大旅遊項目的招商和幫辦力度,推動和促進了一批重大旅遊項目的成功落地和順利實施,帶動全縣旅遊產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據統計,,我縣規劃實施的旅遊項目多達35個,其中續建項目12個,新建項目23個。目前,黃大圩濕地公園、龍窩寺森林公園、蓮花湖旅遊開發等5個項目正在籌建當中。

四是堅持品牌帶動。根據xx獨特的資源優勢,堅持打造“xx”旅遊品牌。充分利用報紙、電視、網絡等新聞媒體,以生態休閒旅遊為主題,常年在《xx日報》、《xx晚報》和xx電視台對我縣xxxx生態旅遊度假村進行宣傳,使xxxx的遊客每年都保持遞增16%以上。多次在xx、xx、xx、xx、xx等地舉辦旅遊推介會,有效地推動和激活了客源市場,使來安的知名度不斷提升、吸引力進一步增強。今年x月成功舉辦的中國“第x屆xxxx生態文化旅遊節”,充分展現了“xxxx,xx”的新形象,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與好評。

五是堅持資金投入。近年來,縣政府投資xxx萬元實施了xx烈士陵園改造工程,對陵園廣場、紀念館等基礎設施進行改建,豐富了景點內涵,提高了服務檔次。縣交通、民宗、文體、水利等部門政府性投資xxxx萬元,用於改善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引導社會資本投資x億元開發了一批鄉村旅遊、休閒旅遊、城市快捷酒店等多元化旅遊新產業。今年以來,縣財政還先後撥付旅遊業發展專項資金總計xxx萬元,用於獎勵和開展旅遊景區創建和農家樂創建、第x屆xxxx生態文化旅遊節。

三、我縣旅遊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通過近幾年來的努力,我縣旅遊產業有了長足的發展,但與周邊發達地區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

1、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有待加強。目前,通往部分景區、景點的道路大多等級低,尚處於路窄彎多不平坦的狀況,車輛進出不便,存在潛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2、旅遊產業要素制約依然存在。在項目引進和推進中,因土地指標緊缺,導致一些重大旅遊項目建設艱難;因資金和相關手續辦理等原因,致使部分項目進展緩慢,嚴重製約着旅遊業健康快速發展。

3、旅遊資源與文化融合有待挖掘。部分旅遊景區項目內容過於單調,停留在觀光層次,對文化內涵挖掘不夠,文化含量明顯不足;以歷史人物、歷史古蹟、歷史遺蹟等一批具有深厚文化底藴的人文景觀特色沒有得到很好的挖掘,對人文歷史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不夠。

4、旅遊產業化整體水平有待提高。旅遊產業鏈尚未形成,滿足不同類型、不同規模遊客需求的接待能力較差;旅遊商品研發深度不夠,旅遊商品市場不成規模。

5、旅遊行政執法開展困難。我縣還沒有成立旅遊執法和監管機構,旅遊行政執法、旅遊服務質量監督檢查、旅遊投訴案件處理等工作無法開展。

四、推進我縣旅遊產業發展的意見與建議

豐富獨特的旅遊資源,快速增長的經濟總量,為我縣旅遊業發展積蓄了後勁;省政府去年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加快發展旅遊業的實施意見》,更為我縣旅遊業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政策機遇。我們一定要抓住這些有利時機,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實現旅遊產業的快速發展。

1、進一步提高認識,充分認識發展旅遊產業的重要意義。縣政府要把旅遊產業提升到支柱產業的重要位置來抓,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細化各項措施,確保旅遊產業實現科學發展;要強化旅遊部門的職責,使旅遊管理部門在旅遊資源的保護、利用、開發和管理中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推進各項工作全面落實;要建立健全旅遊產業發展工作協調聯動機制和激勵機制,嚴格考核兑現,實行重獎重罰,充分發揮各地各部門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強力推進旅遊產業發展,真正形成部門聯動、齊抓共建、合力發展的良好局面。

2、進一步解放思想,切實優化旅遊產業發展投融資環境。認真研究制定税收、土地、產業扶持等方面的優惠政策,以最優惠的政策,最優越的條件,吸引有實力的客商到我縣投資開發旅遊產業。強化主體意識,用產業化的思維和市場化的運作手段,大膽引進民間資本、社會資本參與旅遊產業發展,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

3、進一步加強規劃,統籌謀劃好旅遊產業的持續發展。

堅持先規劃後建設原則,根據《來安縣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制定旅遊項目專項規劃,對各類景點、服務設施進行科學佈局;積極探索旅遊項目與農業項目捆綁,緩解土地指標壓力的新形式,切實加強對旅遊項目規劃、建設的深層次管理。堅持開發和保護並重,對各景區實行分級管理、分級開發、分級保護,避免生態資源遭到破壞。切實保護生態環境,實行旅遊資源分段分批開發,避免一哄而上、低效開發、浪費資源,確保資源與環境的永續利用。

4、進一步加大投入,切實增加旅遊產業政策性投入。通過加強旅遊項目編制上報工作,積極爭取國家、省市更多的旅遊項目資金;緊緊圍繞重點景區、田園風光線路,加緊編制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發展項目,積極爭取各級項目資金,確保鄉村旅遊基礎設施得到根本改善;縣財政每年都要列支旅遊發展專項資金,並根據財力增長情況逐年增加,以充分發揮政府主導產業建設的積極作用。林業、農業、交通、發改、水利、建設等部門要把天然林保護、農業綜合開發、鄉村公路、農村能源、水利建設等專項資金的安排使用與發展旅遊業結合起來,有效整合建設資金,切實推進旅遊產品的開發建設。

5、進一步突出重點,切實提升旅遊產業發展的層次。完善xxxx生態旅遊區和xx烈士陵園接待設施和遊樂功能,整合旅遊資源,實現綠色旅遊與紅色旅遊有機緊密結合。督促指導白鷺島大酒店、金太陽大酒店和來城新區大酒店等高星級旅遊飯店加快建設和申報評星工作,提升我縣旅遊接待檔次。加快舞彩國際生態旅遊項目推進步伐,打造“休閒度假的高端產品”。要注重加強與周邊地區的旅遊區域合作,形成旅遊精品線路。此外,還應採取集中培訓、委託培養、外出參觀等多種形式,加強旅遊從業人員的業務培訓,提升服務技能和水平。

6、進一步挖掘潛力,拓展豐富旅遊產業發展文化內涵。堅持舉辦xxxx生態文化旅遊節、旅遊項目推介會,充分利用新聞媒體加大對外宣傳力度,展示來安的發展魅力、城市品味,文化底藴。加強旅遊商品的開發,着力培育旅遊商品生產企業、流通企業和專業市場,開發一批具有來安特色、市場前景廣闊的旅遊商品。推進參與式文化旅遊項目,鼓勵開展民風民俗民樂展示,促進旅遊產業與文化產業的有機融合。

7、進一步規範秩序,切實加強對旅遊產業的行政執法。成立專門機構,配齊、配強旅遊行政執法人員,落實執法經費、配備交通工具,為旅遊行政執法提供人員、資金上的保障。健全旅遊市場綜合治理機制,定期會同公安、工商、衞生等部門對旅遊市場進行專項治理整頓。加強對景區(點)的監管力度,完善旅遊安全應急預案,加強旅遊誠信體系建設,淨化旅遊市場。

第五篇:文化旅遊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文化旅遊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專題調研

趙重建

按照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要求,為進一步理清全縣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思路,找準發展難題、採取發展措施,以大景區建設為突破口,重點推進扁都口景區和聖天寺景區建設,促進全縣文化旅遊產業快速發展。根據本職工作,結合實際,緊扣調研內容開展了文化旅遊調研活動。

一、發展文化旅遊產業的現狀

由於我縣基礎設施滯後、旅遊業起步晚,目前正處於開發建設階段,旅遊產生的經濟效益還不明顯。主要表現為:

一是景區規劃完善,實施缺乏恆性。扁都口和聖天寺景區雖然制定了發展規劃,但是發展思路、發展重點和發展定位沒有很好地與實際結合,沒有與全局的發展有效對接,資源整合力度不夠,特色不突出,發展措施空泛,建設資金難於籌措,導致規劃難於實施。

二是投入不足,發展乏力。由於長期以來文化旅遊投資主體單一,多依賴各級財政投入,招商引資力度不大,缺乏政策保障機制,在具體運作中土地、税收、項目審批、融資 1

等方面難以落實,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民間資本進入文化旅遊產業領域。

三是管理體制不順,運行機制不活。由於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尚處於起步階段,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還未實現根本性轉變。各有關部門協調配合還不夠緊密,缺乏對文化旅遊資源進行統一挖掘、整理、研究、開發的專門機構,形成文化事業、文化產業、旅遊業“三張皮”現象。景點開發除靠政府投資和社會投資外,自身缺乏能力進行景點改造和服務功能的完善,缺乏發展活力和競爭力。

四是文化旅遊主導產品不突出。雖然我縣在文化旅遊產品的打造上,主要打造萬畝油菜花田原風光品牌,但文化資源的研究、挖掘和包裝與文化旅遊業的結合度不夠,文化旅遊產業缺乏主導產品,整體形象不鮮明,市場影響力不大,產業效能未能發揮。

五是機構不健全,缺乏專業人才。目前我縣文化產業從創意、策劃,文化產品的生產、包裝和營銷各個環節都缺乏相應的人才,難以適應新形勢下文化旅遊產業發展需要。

二、發展文化旅遊產業的優勢

一是產業優勢。南豐鄉以萬畝油菜花為主的田園風光獨具特色,為發展農業休閒觀光旅遊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二是區位優勢。國道227線貫穿南北,交通和區位優勢

十分突出,容易進入過往遊客的視線;

三是幹部優勢。有兩支好的幹部隊伍,一支是靠得住、有本事、能幹事的鄉村幹部隊伍,一支是作風硬、吃得苦、能力強的文化旅遊幹部隊伍,為宣傳民樂、服務遊客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持;

四是羣眾優勢。廣大純樸、勤勞、善良的民樂人民,為發展文化旅遊產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

三、文化旅遊產業的定位

根據民樂縣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現狀以及歷史文化發展特點,認為全縣文化旅遊產業可定位於:

一是發展休閒觀光農業旅遊。休閒觀光農業旅遊集農業產銷、農產品加工、農業旅遊服務等三種產業於一體,順應了人們嚮往自然、崇尚自然、親近自然的心理需求,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主要發展種植業觀光旅遊。結合227線公路沿線引導羣眾發展油菜種植,根據節令適時開展春季賞美景、體驗農家風情活動,推動農村旅遊經濟,帶動農村文化產業的發展。

二是發展地方民俗風情體驗旅遊。民樂人文歷史悠久,文化底藴深厚,非常迎合城市人到農村的體驗需求。

1、民俗民風旅遊。在聖天寺景區一年一度的新觀音廟會,四面八方的男女老少都會自發聚集到這個地方。老的燒

香拜佛,年輕的唱歌嬉戲、自娛自樂。這些民俗民風帶有明顯地方特色,有着深厚的傳統文化背景,對遊客具有強烈的吸引力。

2、農村節慶旅遊。在扁都口景區進一步挖掘、整合本地農村節慶風俗,以觀賞油菜花田原風光為載體,不斷豐富羣眾文藝生活,體現獨特的地方文化特色,打造獨具魅力的地方文化品牌。

3、農村飲食文化旅遊。品嚐風味餐飲是旅遊不可缺少的內容,具有農家地方特色的食文化應該成為吸引遊客的旅遊資源。農村之“食”關鍵在於“土”和“特”,民樂南豐鄉炒麪莊村的青稞面搓魚子、辣油菜、酸奶子、犛牛肉乾等地方風味特色遠近聞名,對過往遊客具有強烈的誘惑力。

三是發展生態旅遊業。以南豐鄉和山丹馬場為主的油菜花,打造“生態田原休閒”風姿,使之與綠油油的稻田和金黃黃的油菜相依為伴,真正構成一幅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風光美景,以吸引更多的遊客前來觀光旅遊。

四、發展文化旅遊業的建議:

一要在政策上給與積極扶持。發展農村文化旅遊是一個全新的領域,需要各級政府、部門相互協調、全力投入。首先,要在縣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會同縣直有關部門,制定出台鼓勵農村文化旅遊的扶持政策,在資金投入、道路通

訊等方面向農村文化旅遊項目傾斜。同時,要組織專門人員幫助挖掘有較深文化內涵的旅遊文化資源。

二要加大對農村文化旅遊基礎設施的投入。實施相關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合理開發旅遊資源,強化文化旅遊功能。

三要注重抓好農村文化旅遊品的開發。要篩選出能顯示地方特色、文化底藴深厚的文化旅遊品。要在保留其古色古裝的基礎上,按照旅遊品的要求對一些民間藝術品或古建築物要進行重新設計、包裝。要加強農村文化旅遊產業的包裝宣傳和市場開發工作,充分激發消費潛力。

四要注重文化旅遊隊伍的培養。要充分發揮文化旅遊產業發展中心的職能作用,千方百計吸引旅遊管理人才,努力造就一支素質高的農村旅遊從業人員隊伍,為推進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保障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