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關於推行聯動服務職工模式的探索和思考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54W

近年來,××總工會深入貫徹落實黨的羣團工作會議精神,在市總工會的堅強領導下,通過大力推行“聯動服務職工模式”,整合了服務職工的各類資源,打造了全域服務職工體系,豐富了工會組織服務職工的思路、路徑和舉措,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亟待解決。

關於推行聯動服務職工模式的探索和思考

一、推行“聯動服務職工模式”,構建服務職工新格局的實踐

××總工會成立了“聯動服務職工模式”領導小組,建立了專項彙報和定期通報制度,將“聯動服務職工模式”納入全會重點工作考核體系,並加大經費投入。出台了《關於在全縣工會系統組織開展“服務基層365,關愛職工零距離”活動的實施意見》(莒會發〔2016〕2號)、《關於認真做好睏難職工基本情況調查摸底及解困脱困建檔立卡工作的通知》(莒會發〔2016〕21號)和《關於在全縣工會組織中開展“掛點幫服企業(重點工程項目)、精準幫服職工”“雙幫雙服”競賽活動的實施方案》(莒會發〔2017〕4號)等文件,制定了“聯動服務協調協作機制”、“法律援助重大案件集體討論制度”等,對“聯動服務職工模式”進行了探索和實踐,明確責任分工,構建了網格化、網絡化全域服務體系,形成了縱橫交錯、點面結合的工作格局。

(一)建立聯動服務機制,橫向增強服務職工的工作力量

一是部門聯動。①與縣財政局、民政局等建立服務合作共幫協調協作機制。縣工會在“春送培訓、夏送清涼、金秋助學、冬送温暖”四季歌以及日常的臨時性救助中,與相關部門共同籌集資金,幫扶救助符合條件的困難職工,確保救助對象全覆蓋、無遺漏。②與縣人社局建立勞動爭議調解協調協作機制,縣工會接到職工關於勞動爭議的訴求後,先行進行協商處理,協商未果,介紹其到縣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委員會辦,由其按照法律程序進行調解、仲裁,縣工會協助做好相關工作。③與縣司法局建立職工法律援助協調協作機制,縣工會接到職工的法律援助申請後,值班律師現場提供法律法規政策的解答。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由縣司法局指派律師和法律援助工作者提供法律援助。④與縣人社局建立就業服務協調協作機制,與縣人社局共享招聘信息,縣工會接到下崗失業職工再就業的求助後,根據招聘信息向職工進行崗位推薦,符合技能培訓條件的為其提供免費技能培訓和創業扶持;對其他失業人員介紹到縣就業辦,提供進一步就業指導和服務。⑤與縣住建局建立住房保障協調協作機制。縣工會接到職工的公共租賃住房困難證明申請後,對其困難情況進行核實,符合條件的開具特困證明,並幫助其聯繫住建局,落實住房租賃補貼。⑥與縣人社局建立大病醫療協調協作機制。縣工會接到職工的大病救助申請後,與縣衞計局協調落實其大病統籌保險,並按照其困難情況,給予臨時性大病救助。

二是社會服務聯動。社會服務主要指由職工服務類社會組織以及由勞模、職工志願者服務隊提供的服務。社會組織指如心理諮詢、法律服務等社會機構。工會作為服務項目發起人、策劃人、指導人和監督人,通過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由其提出具體執行方案並落實執行措施。目前,縣工會已經與5家社會組織確定了合作協議,建立了有378人組成的職工志願者總隊、38支分隊,有37對勞模與困難職工結對子,組織服務項目涉及心理輔導、電器維修、家庭教育、衞生保健、技能提升、就業創業等,受益職工達萬人。

三是服務項目聯動。縣總工會建立了縣職工服務中心,配備了信訪接待崗位、幫扶救助崗位、權益維護崗位、工友創業崗位、勞動爭議調解崗位、綜合服務崗位六大窗口,開設了心理諮詢室、職工培訓基地,新建了用地面積近5000平方米的職工文體活動中心,服務內容涉及職業介紹、技能培訓、困難救助、法律援助、勞動爭議調解、心理諮詢、文體娛樂等。同時以縣職工服務中心為龍頭,在全縣建立了20家鄉鎮街道職工服務站、經濟開發區職工服務站、13家社區職工服務站和3家企業職工服務點,形成了縣、鄉鎮街道、社區、企業四級服務網絡,實行“一網受理、協同辦理”,各職工服務站因權限不足或不能完全辦結的事項,統一轉交縣職工服務中心辦理,實現一網受理、分級辦結。縣工會根據職工的需求,定製幫扶項目、幫扶措施,提供項目化服務,為職工提供訂單式、一條龍的服務。目前,已為126名困難職工子女不僅圓了大學夢,還解決了就業難問題。為30名職工不僅提供了法律援助,還給與心理輔導,幫助其走出困境。為159名職工提供了幫扶救助的同時,還進行了技能培訓,幫助其介紹工作崗位。受理了各職工服務站服務事項500餘件。

(二)構建全域服務體系,縱向擴大服務職工的覆蓋面

一是實行“雙向直通”機制。要求各鄉鎮街道總工會、縣直各委局工會的工會幹部聯繫所轄區域(委局)基層工會幹部,各基層工會工會委員會各委員要聯繫3—5名職工代表,每名職工代表要至少聯繫3—5名職工。聯絡員要通過走訪、個別交流、調查瞭解等方式,注意收集職工反映和呼聲,填寫在《職工代表聯繫卡》上。隨時向工會彙報,並隨時向職工反饋處理情況。目前,全縣共有5630名聯絡員與22400名職工建立了直接聯繫,收集職工意見建議8500餘條,幫助解決難題6700餘件次。

二是打造“網上職工之家”。加快推進“互聯網+工會”行動,實現網上網下深度融合、優勢互補的工作格局。目前,對縣總工會網站改造升級,加強工會網上辦公平台建設,實現信息資源共享,為廣大職工羣眾提供便捷優質的服務。目前,“××工會”微信公眾號關注人數達1.6萬人。縣工會和各基層工會組織也建立了工會QQ羣或微信羣。只要職工加入QQ羣或微信羣,就可以進行諮詢、求助、投訴和舉報,並得到工會提供的在線答覆和服務。目前,縣工會QQ羣和微信羣已受理涉及勞動合同、加班費、經濟補償和工傷等與職工切身利益相關的各類諮詢、投訴、建議100多人次,處結率超過90%。

三是開展普惠卡服務。通過發放“××工會會員服務卡”,打造普惠全體工會會員的服務平台。縣總工會已與天樂國際影城有限公司、××文心攝影、日照市新世紀商廈有限公司等商户簽訂了合作協議,共同實現會員服務卡功能的不斷擴展,將工會會員服務卡打造成為一個政府、商户、職工三方共贏的服務平台。

(三)打造典型,全面鋪開,以點帶面提升服務職工水平

在全縣工會系統開展了“掛點幫服企業、精準幫服職工”的“聯動服務質效競賽”活動,通過企業和職工滿意度測評和日常工作考評相結合的模式,評選表彰在“聯動服務職工”中做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並對先進經驗進行推廣。掛點幫服企業即在本轄區內選取部分企業作為掛點幫服對象,為企業提供相應的幫扶和服務。目前全縣工會幹部積極落實“雙向直通”機制,1326家企業開展了“工人先鋒號”創建、重點工程勞動競賽、職工技能大賽、“查保促”、“安康杯”等活動;為企業提供政策諮詢、商業信息、人才招引等服務356件;聯合縣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委員會辦公室參與併成功處理了16家企業勞資糾紛案件,保證了企業正常發展。精準幫服職工即以建檔立卡和工會會員服務卡為基礎,根據職工的實際情況,按需施助,分類精準幫扶和服務,開展結對幫扶活動。目前,工會聯合各部門共同籌集資金120餘萬元,培訓近500名職工,慰問5000餘名一線職工,幫扶120餘名困難職工大學生,給380餘名困難職工送去了救助金,為30多名職工提供心理服務;聯合縣司法局為1000餘名職工提供法律、法規和政策諮詢,為100餘名職工提供了免費法律援助;聯合縣住建為175名特困職工辦理了住房租賃補貼;聯合縣衞計局為59名職工落實了大病統籌保險,並給予16名因大病致困職工每人3000元臨時救助金。通過開展“聯動服務質效競賽”活動,在全縣工會系統掀起了“聯動服務職工”的熱潮,最大限度為企業和職工羣眾辦實事、辦好事。

二、“聯動服務職工模式”構建及運行存在的主要問題

××總工會在實踐中積極探索“聯動服務職工模式”,為工會工作的改革創新帶來了新氣象,取得一定成效。但從整體上看,“聯動服務職工模式”還處於起步和探索階段,存在的問題還比較突出,服務範圍和運行水平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一是“聯動服務”的理念還未真正建立。與各部門之間雖然建立了協調協作機制,但仍存在缺乏溝通,缺乏合作的現象。

二是購買社會服務和普惠服務有限。受工會經費、工會幹部能力的限制,在社會服務購買能力上,工會會員服務卡發行數量上和商户的優惠運作上,以及對志願者的號召力上,還存在不少問題。

三是網上工會缺乏行之有效的運行機制。各級工會組織大都開通了微信、qq等,但從內容上,通知公告、新聞信息發佈較多,其他內容較少,互動性有待加強。

三、繼續推進“聯動服務職工模式”思考和建議

一要服務大局,加大投入。進一步加大“聯動服務職工模式”工會經費投入預算,繼續控制一般性行政支出,加強權益維護工作的經費保障,以職工“零門檻”法律援助、職工療休養、困難職工幫扶救助、技能培訓、醫療衞生等實事項目為經費支出重點。

二是選準項目,健全機制。下一步我們將重點研究職工最迫切需要的聯動服務事項,積極探討開展體現職工意願的服務項目。通過互動溝通,與各部門多交流協商,及時解決項目開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同時規範健全困難幫扶、大病救助、技能培訓、心理諮詢等各項制度,嚴格落實。

三要建立體系,評價考核。要培育本領過硬的工會幹部,提高工會幹部在網上工會運行、服務項目設計、志願者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根據工會工作特點,建立起科學客觀的微觀評價指標體系,對具體任務有量化指標。宏觀評價應以“3個是否”為標準,即:是否提高了服務職工的質量;是否實現了廣泛的社會動員;是否創樹了工會的服務品牌。

四要創樹品牌,做成精品。積極宣傳服務項目,讓廣大職工對工會工作認知和接受,讓更多適合對象受惠,讓社會更加關心、關注職工權益,創樹工會職工服務品牌,努力建立起可複製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