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七年級語文教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1W

七年級語文教案(多篇)

國中七年級語文教案 篇一

《看雲識天氣》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理解恰當的比喻對説明事物特徵的作用。

2、複習分類説明的方法。

3、進一步學習和鞏固有關説明順序的知識。

(二)能力目標

培養觀察能力和積累語言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1、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和科學精神。

2、體會諺語這種語言的形式美。

二、重點•難點

重點:打比喻、分類別的説明方法。

難點:

1、比喻、擬人、排比、對比、引用等大量修辭方法的運用及作用。

2、課文的主體部分,即怎樣看雲識天氣這部分,由於雲層、光彩的種類繁多,變化複雜,學生一時難於分辨,所以這一部分也是本次教學的一個難點。

三、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進行説的比賽,其中還可以培養觀察能力。

2、聽音樂,描述可能出現的畫面。

3、分小組討論,進行製表。

4、蒐集有關識別天氣的諺語,班上交流,並建立一個小天氣預報站。

四、教學步驟

導入新課

先放一段音樂,請同學們描述一下畫面:陰雲密佈,狂風大作,大雨點砸在盆上叮噹響,人們四下奔跑的聲音,雞鴨亂叫聲。從這段描述中,我們看到的是暴雨來臨時的場面,由什麼的變化引起了雨的到來?對,是雲、風的到來引起的,所以説,雲的變化就能暗示天氣變化。(訓練學生聽、説的能力和想像力)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講述雲和天氣關係的課文——《看雲識天氣》。

(一)明確目標

1、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

2、理清如何看雲識天氣。

3、打比喻、分類別的説明方法。

(二)整體感知

本文是一篇事理説明文,具體、生動地介紹了雲的形態、變化及雲上的光彩現象同天氣的關係,説明了怎樣看雲識天氣。

(三)教學過程

1、複習提問

(1)從題目上看,這是説明什麼的文章?

説明雲和天氣關係的文章。

(2)從題目上看,你還能讀出什麼來?

體裁説明文,説明順序:邏輯順序

2、讀課文,第1段老師範讀,第2段全班女生齊讀,第3、4兩段分別由兩名女同學朗讀,第5段、第6段分別由兩名男生朗讀,第7段全班男生齊讀。

3、劃分段落,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雲就像是天上的“招牌”,從而説明為什麼可以看雲識天氣。

第二部分(第2-6段):具體介紹雲的形態變化,雲上的光彩現象同天氣的關係,從而説明怎樣看雲識天氣。

第三部分(第7段):説明看雲識天氣的意義和侷限性。

4、這樣分段,體現了什麼説明順序?邏輯順序(由現象到本質)。

5、閲讀第1段,回答下面各題。

(1)這段的結構是怎樣的?(總分總)

(2)如何分層?

第一句是第一層,最後一句是第三層,中間是第二層。

(3)第一段中哪些內容照應“姿態萬千”,哪些內容照應“變化無常”?

“有的像羽毛,輕輕地飄在空中;有的像魚鱗,一片片整整齊齊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羣,來來去去;有的像一張大棉絮,滿滿地蓋住了天空;還有的像峯巒,像河川,像雄獅,像奔馬……”這些內容與“姿態萬千”相照應。

“它們有時把天空點綴得很美麗,有時又把天空籠罩得很陰森。剛才還是白雲朵朵,陽光燦爛;一霎間卻又是烏雲密佈,大雨傾盆”這些內容與“變化無常”相照應。

6、分組討論製表,把同學們分成三個組,第一組閲讀第3段,討論並製出晴天雲彩簡表;第二組閲讀第4、5段,討論並製出雨雪冰雹雲層變化簡表;第三組閲讀第6段,討論並製出雲彩識天氣簡表

7、同學交流如何看雲識天氣。

8、由多媒體演示雲和天氣的變化,並伴隨音樂,同學們看着畫面進行復述。

9、再速讀課文,回答下列問題。

(1)“捲雲、卷積雲、積雲、高積雲是天氣晴朗的象徵;卷層雲、高層雲、雨層雲,積雨雲,這些雲低而厚密,是陰雨風雪的預兆,”這是什麼説明方法?説明方法是分類別。

(2)“有的像羽毛,輕輕地飄在空中;有的像魚鱗,一片片整整齊齊地排列着……”這是什麼説明方法?

説明方法是打比方。

10、本文的説明方法是分類別、打比方,在文中找出例子來。

運用打比方的説明方法的句子有:

(l)有的像羊羣,來來去去;有的像一張大棉絮,滿滿地蓋住了天空;還有的像峯巒,像河川,像雄獅,像奔馬……

(2)雲就像是天氣的“招牌”。

(3)捲雲絲絲縷縷地飄浮着,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如果捲雲成羣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風吹過水麪引起的粼波。

(4)還有一種像棉花團似的白雲,叫積雲。

(5)遠遠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羣。

(6)隔着雲着太陽和月亮,就像隔了一層毛玻璃,朦朧不清。

分類別:光彩有暈、華、虹、霞。

(四)總結、擴展

這篇課文緊扣題目進行説明,層次十分清晰:首先説明春雲可以識天氣。因為雲和天氣變化的關係十分密切,雲是天氣變化的“招牌”。再説怎樣看雲識天氣。這是全文的重點,寫得詳細、縝密,從高層雲依次説到低層雲,從象徵晴朗天氣的雲,依次説到帶來暴風雨的雲,又從雲的形態特點和天氣變化的關係,再説到雲的光彩和天氣變化的關係。在説明中,從現象入手,進而觸及事物的本質。雲的形態和光彩是現象;雲和天氣變化的關係,就是本質。雲的種類很多,但説明層次不亂,先説什麼,再説什麼,後説什麼,有助於把“春雲識天氣”的事理説清楚。最後畫龍點睛,説明看雲識天氣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擬題訓練,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閲讀課文的最後一部分,即最後一段分組擬題,互作答案。

結尾總結全文、點題,同時説明了看雲識天氣的侷限性。

(五)佈置作業

在課外,練習看雲識天氣。試着根據天空中的雲彩形狀,判斷一下當天或第二天的天氣情況,把結果寫在教室後牆的黑板上。

七年級人教版語文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快速閲讀,理清故事情節,體會“偉大的悲劇”的深刻含義。

2、品味文中意味深長的語句,把握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體味探險悲劇中所包含的人類精神。鑑賞作品中撼人心魄的悲壯美,激發探索自然奧祕的興趣,培養團結協作、勇於犧牲的精神。

教學重點:通過品讀,體會關鍵語句,來認識人類挑戰自身,實現生命價值的偉大。

過程與方法:快速默讀,重點朗讀,品味文中的細節;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展示南極地圖圖片及南極風光圖,引入探險故事,導入課題。

二、簡單認識作者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奧地利小説家、傳記作家。茨威格的主要成就在於傳記文學,代表作有《三位大師》《羅曼·羅蘭》《同精靈的鬥爭》等。

三、初步感知全文

1、讀一讀,寫一寫

2、用簡潔的語言介紹這個故事,注意點明時間、人物、地點、事件。

3、理清故事情節

奔向南極點→帶信返程→一個個犧牲

(充滿希望) (沮喪) (悲壯)

四、細讀研討

1、你認為“悲劇”之所以“悲”,體現在斯科特一行南極之行的哪幾個方面?從文中哪些文字可以看出?

失敗之悲、作證之悲、死亡之悲、世人之悲

2、斯科特和他的探險隊員們表現出人類怎樣的優秀品質?具體表現在課文的哪些地方?

(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可指導學生充分開展討論,各抒己見。)

誠信,有令人敬佩的紳士風度。

堅毅,執著,為事業而獻身的英雄氣概。

強烈的集體主義精神。為了保護同伴勇於獻出自己的生命。

無私的愛。在生命的最後一息心中惦記的始終是別人:朋友、同伴、妻小,還有他的祖國和人民。

3、題目為《偉大的悲劇》,既然是“悲劇”,那又為何“偉大”?這是否矛盾?根據以上認識,談談你是的理解。用“悲在xxxx,而xxxx偉大”的句式表述。

悲在失敗,而冒險精神偉大;

悲在為勝利者作證,而誠信的紳士風度偉大:

悲在生命的毀滅,而團結無私、獻身科學的精神偉大:

悲在世人悼念,而人們從中獲得精神鼓舞偉大。

4、找出作者對整個事件的評價,這話表達的是什麼意思?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斯科特雖然失敗了,但他的心靈經受了考驗,變得無比高尚。

5、斯科特一行探險的意義何在?

認識自然,挑戰人類自我,實現生命的價值,給後人以精神的鼓舞。

五、拓展延伸

聯繫實際,説説你所知道的“偉大的悲劇式”的人物或事件,這些人或事對你有什麼啟示?

1、成功的英雄

2、失敗的英雄

3、小結:英雄之所以稱之為英雄,並不在於我們頌讚的語言,而在於他們始終以高度的事業心、自尊心和鍥而不捨地對神奇而美妙的宇宙進行探索的責任感,去實踐真正的生活以至獻出生命,我們所能盡力做到的就是記住他們的名字!——里根《真正的英雄》

六、佈置作業

1、學習本文後,聯繫自己學習中、生活中的情況,回憶一個事件,用文字的形式寫出自己的經歷和感慨,體現真情實感和思想深度,字數不限。

2、閲讀推薦書目:

《魯賓遜漂流記》——笛福《英》

《老人與海》——海明威《美》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案 篇三

《秋天的懷念》

一、教材分析:

《秋天的懷念》是部編教材新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所選的文章以親情為主題,以不同的生活為背景,抒發了同樣感人至深的親情。學習本單元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得到多方面的教益。

作為敍事性散文作品,《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能夠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秋天的懷念》選自《史鐵生作品集》,這是一篇飽含深情的懷念母親的散文,作者通過回憶自己癱瘓時,身患絕症的母親忍受着病體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呵護他、照顧他的事情,歌頌了偉大而無私的母愛,表達了對母親的懷念之情。

二、學情分析:

這節課的教學對象是剛升入國中的七年級學生,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思維活躍,樂於探究,尤其是對新事物的好奇心比較重,他們樂於發言,課堂上能與老師保持良好的互動,與同學積極合作、共同學習。但是也存在情緒不穩、浮躁等問題。鑑於他們的生活經驗所限,對於特殊境遇下如何體會深沉無私的母愛會有所困難。可能會遇到:理解問題、分析問題不夠深刻,語言表達不夠準確等問題。這都需要教師從不同層面給予合適的引導。

三、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課在教材中所處的地位,及七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已有知識及存在的問題,我確定了下列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知識與能力: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把握文章主旨。

過程與方法:通過母親的“好好兒活”,分析母親的形象,理解母愛的內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由我是怎樣“好好兒活”的,聯繫學生生活體驗,引發我們應該怎樣“好好兒活”的思考。

教學重點:通過對母親的語言神態等描寫的品味,分析母親的形象,理解母愛的內涵。

教學難點:由我是怎樣“好好兒活”的,聯繫學生生活體驗,引發我們應該怎樣“好好兒活”的思考。

四、教法學法

(一)教法的運用:根據文章內容和學生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以下四種方法進行教學,以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1、閲讀感知法:遵循閲讀的整體性原則,引導學生反覆閲讀文本,整體感知文章內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

2、問題引導法:用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讀文本,引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3、啟發式教學:以啟發、點撥的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同時利用小組合作,促進生生間、師生間的互動。

(二)學法的滲透:教是為了不教,本節課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滲透學法。

1、品評賞析法:學習過程中,對文中精彩的語句、段落進行品評、賞析、積累。

2、討論交流法:通過問題的引導,讓學生討論交流,培養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促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3、小組合作法:隨着自主、合作、探究成為語文學習的新方式,小組合作學習成為了一種新的學習組織形式。通過小組合作,學生能夠交流學習體會,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五、教學設計

在對教材和學生分析的基礎上,依據“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基本原則,本節課主要設計了以下六個教學環節: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配樂朗誦《我與地壇》片段,引導學生體會兒子對母親的愛,進入主題,這篇書寫着母親對兒子愛的《秋天的懷念》。呈現片段:

那時的我,作為她的兒子,還太年輕,還來不及為母親着想,我被命運擊昏了頭,一心以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個,不知道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她有一個長到二十歲上忽然截癱了的兒子,這是她的兒子;她情願截癱的是自己而不是兒子,可這事無法代替;她想,只要兒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確信一個人不能僅僅是活着,兒子得有一條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這條路呢,沒有誰能保證她的兒子終於能找到——而這樣的母親,註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親。

設計意圖:聯繫本單元的內容,喚起學生曾有的情感體驗,通過朗讀,為下文的學習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好情感鋪墊。

(二)速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在課前預習的前提下閲讀文章,篩選信息,整體把握文章內容。

本環節設計的主要問題是:

1、作者在秋天懷念的是誰?

2、為什麼會在秋天懷念?

要求:邊讀邊在文中劃出相關的語段,瞭解文章的情節。

設計意圖: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自主閲讀,主動學習,做到“先學後教、以學定教。”同時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蒐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簡潔準確表達的能力。

(三)品讀課文,分析形象

通過熟讀、品讀文章,理解文章所藴含的情感,以深入理解文章,解讀人物。

本環節設計的主要問題是:

1、母親是怎樣“好好兒活”的,分析母親的形象。

2、母親是怎樣教導我要“好好兒活”的,理解母愛的內涵。

要求:品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母親動作,語言和神態的詞句,用不同的符號標出,並圈出重點詞,仔細品味母親“好好兒活”的含義,然後小組一起交流學習成果。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熟讀、品讀文章,體會作者的情感,教師補充背景,增進學生對寫作背景的瞭解,進而討論交流、分析鑑賞文中母親的形象,母愛的內涵,增強學生語言的感悟能力,以達到深入理解文章的目的。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積累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和分析方法,感悟博大深沉的母愛,突出教學的重點問題。

(四)再讀課文,引發思考

在分析完人物形象的基礎上,教師補充文章的寫作背景知識,讓學生再讀文章,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進而引發思考。

本環節設計的主要問題是:

1、我是怎樣“好好兒活”的?

2、我們應該怎樣“好好兒活”?

要求:在文中找出相關語句、段落,帶着感情誦讀,思考。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朗讀中加深理解“好好兒活”的含義,把握文中“我”是怎樣“好好兒活”的?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結合學生自身的生活體驗,思考當下我們應該怎樣做到“好好兒活”,從而突破教學的難點問題。

(五)重讀課文,知識拓展

通過學生再讀文章,瞭解文章在敍述方式上的特點,從而拓展知識。

本環節設計的問題是:

1、瞭解敍述方法——“插敍”

2、文中插敍的內容和作用

要求:朗讀課文,從文中找出插敍的內容,思考其作用。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敍事性散文常用的敍述方式,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在日常寫作中掌握插敍這種方法技巧。

(六)佈置作業,讀寫結合

1、閲讀史鐵生的名篇《我與地壇》。

2、學了這篇文章,你對母愛有什麼新的認識?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你對母愛的理解。(200字左右

七年級人教版語文教案 篇四

學習目標:

1、掌握課文中出現的基本字詞、文學常識

2、理清故事情節,學會講述童話故事

3、掌握本文的寫作手法,總結童話的寫作特點

3、分析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的性格特點

5、聯繫現實生活,體驗反思,培養敢説真話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點:

1、聯想和想像的寫作手法

2、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點

3、培養敢説真話的良好品質。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情況(課文中出現的生字詞):

二、接觸新課,走近作者

1、寫出你知道的童話故事,説説看童話有什麼特點?

2、寫出你知道的本文作者的相關情況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複述課文故事

1、本文講述一個什麼故事?把本故事壓縮在150字以內

3、故事中寫了哪些人物?各有什麼性格特點?

四、研究課文,理解內容

1、剛才我們分析了人物的性格特點,那麼試試可不可以用一個字來概括所有人物的性格特點

2、在光天化日,眾目睽睽之下,騙子行騙為什麼一路綠燈?

五、拓展延伸,提升能力

朗讀課文,體會其中的情節發展,騙子在安徒生的筆下他們最終沒有落入法網,實在耐人尋味。運用你的想象力續寫文章《遊 行大典之後》。

七年級人教版語文教案 篇五

《世説新語》

知識目標

1、閲讀淺顯的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如“俄而、欣然、擬、未若”等;

2、背誦兩篇短文。

能力目標

1、結合註釋,運用工具書,疏通文句,理解文意(重點)

2、;發揮想象,學習用比喻的修辭方法描寫事物。(難點)

情感目標:學習古人的智慧,培養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第一課時:《詠雪》

學習目標:

1、朗讀文言文,瞭解文言大意,積累常用的文言詞語。

2、討論分析文中的兩個比喻句,學習摹景狀物的手法。

3、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徵。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雪花是嚴寒的冬天,仁慈的上帝送給我們的禮物,它是那樣的純潔、輕盈,你能拿什麼比擬它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詠雪》,你和文中的兩位才子比試比試如何呢?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分類積累,疏通文意

1、自讀課文,根據文意讀準節奏。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2、讀懂課文,理解重點詞句。

(1)重點字詞解釋:

①內集:家庭聚會②兒女:子侄輩③俄而:不久,一會兒。

④欣然:高興的樣子。⑤未若:不如,比不上。⑥講論文義:講解詩文。

(2)重點句子翻譯:

①白雪紛紛何所似

翻譯: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麼呢?

②撒鹽空中差可擬

翻譯: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

③未若柳絮因風起

翻譯: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的漫天飛舞。

3、學生用現代漢語複述故事。

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把家人聚會在一起,跟子侄輩的人談詩論文。忽然間,雪下得緊了,太傅高興地説:“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麼呢?”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説:“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兒道韞説:“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太傅高興得笑了起來。道韞是太傅大哥謝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教學備註】

學法指導

文言文朗讀停頓的“兩個原則”:

1、結構原則:即不要把一個詞或一個短語斷開,要保持詞和短語的完整性。

2、意義原則:即根據語意停頓,把一句話分成幾個意羣,不要改變原句的意思。

教學提示

本文篇幅不長,疏通不難,可以在串講中明確重點文言字詞,加深記憶。

目標導學二:理解內容,體會寫法

1、文章開頭一句“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這句話在全文中有什麼作用?

涵蓋事件時間、地點、人物及主體事件等豐富的內容。正因為“寒雪日”“俄而雪驟”,才能引出“詠雪。

2、“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氛圍?

營造了一種融洽、歡快、輕鬆的家庭氛圍。

3、“詠雪”的過程中,文章特別記載了兩個人的詠,即用“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紛”,你對其中哪一個更欣賞?為什麼?

“柳絮因風起”更好,因為柳絮比鹽更像雪。給人以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意藴強,有美感,這是“撒鹽空中”所缺乏的。“撒鹽空中”比喻了雪的顏色。

4、文章結尾交待了謝道韞的身份,有什麼用意?

謝太傅對兩人的答案未做評定,只是“大笑樂”而已,十分耐人尋味。作者也沒有表態,卻在最後補充了道韞的身份,這是一個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讚賞道韞的才氣。

‖教學提示‖

通過質疑,讓學生感受謝家的濃厚的雅緻氛圍,體會作者精巧的構思。討論交流解決難點。

?目標導學三:運用比喻,想象寫作

1、説説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雪?舉出幾句詠雪的名句。

“鵝毛”、“蒲公英的孩子”等。

詠雪的名句有: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台。——李白《北風行》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韓愈

2、學生嘗試運用比喻,想像寫作:英語中有26個字母,從這些大寫字母中任選幾個,發揮想象,仿寫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進取。

B是兩個聯結的心,是友誼。

C是未滿的月牙兒,是缺憾

學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師生共點評!

教學提示

讓學生積累詠雪名句,豐富語言積累。

教學提示

此題意在鍛鍊學生的想象能力,學生説的答案有可能五花八門,教師要多加鼓勵,培養孩子的興趣。

國中七年級語文教案 篇六

《人生寓言》

學習目標

1、在朗讀中加深理解,提高朗讀水平。

2、揣摩《白兔和月亮》語言的精美和《落難的王子》構思的奇妙。

3、學習從寓言的關鍵情節切入,探究並簡要概括寓意,培養髮散思維的能力。

4、體會寓意,培養對財富和不幸的審美心態和堅韌意志。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瞭解寓言的特點。2.感受優美的語言,學習精美的表達。

難點:體會寓言的寓意,感悟文中的人生道理。

學習過程

一、基礎知識

1、瞭解寓言的基本常識

寓言是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給人以生活的啟示。寓言故事一般是簡短的,比喻性的,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擬人化的動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題多是藉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奧的道理從簡單的故事中體現出來,具有鮮明的哲理性和諷刺性。寓言在創作常常運用誇張和擬人等表現手法。

寓言早在我國春秋戰國時代就已經盛行。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傳下來。外國寓言作品,的有古代希臘的《伊索寓言》,法國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國的《克雷洛夫寓言》等。

2、給加點的字注音、解釋劃線的詞語。

嬉戲()風韻()厄()運泯滅()

險象迭()生稟告()心曠神怡()

審美:得失之患:

二、理解探究

1、學習《白兔和月亮》思考白兔得到月亮前與得到月亮後賞月時心態有什麼不同?注意找關鍵詞

2、《白兔和月亮》這則寓言主題詞是“得失之患”,在情節發展中有兩處轉折,請學生加以概括。白兔從她前後不同的情感體驗中悟出一個什麼道理?

3、學習《落難的王子》思考:王子落難前性格怎樣?王子落難後性格怎樣?從那句話中可以看出?王子的性格為什麼會發生上述變化?這種變化説明了什麼?

4、《白兔和月亮》、《落難的王子》這兩則寓言的寓意是什麼?

三、合作釋疑

1、比較閲讀《白兔和月亮》和《落難的王子》探討寫法。兩篇課文在表現主題、安排情節、表現手法、語言運用等方面,有什麼異同?

2、深入研讀課文《白兔和月亮》,從課文中摘錄認為優美的語句加以體會。

3、讀《落難的王子》研討寓言情節構思的巧妙。

四、課內精讀

閲讀《白兔和月亮》思考下列問題:

(1)從文中找出運用了比喻、擬人修辭方法的句子各一個。

比喻:

擬人:

(2)第四段中的“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賞月”與第一段的哪些語句相照應?

(3)白兔在得到月亮以後,為什麼會有得失之患?

(4)為什麼不編成“白兔和青草”的故事,或“天空和月亮”的故事?

五、拓展延伸

閲讀《塞翁失馬》讀過這兩段文字,你有什麼感想?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敵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直譯譯文:

靠近邊塞居住的人中,有位擅長推測吉凶掌握術數的人。他的馬無緣無故逃跑到胡人住地。人們都(為此)來寬慰他。那老人卻説:“這怎麼就不會是一種福氣呢?”過了幾個月,那匹失馬帶着胡人的良馬回來了。人們都前來祝賀他。那老人又説:“這怎麼就不能是一種災禍呢?”老人家中有很多好馬,他的兒子愛好騎馬,結果從馬上掉下來摔斷大腿。人們都前來慰問他。那老人説:“這怎麼就不能變為一件福事呢?”過了一年,胡人大舉入侵邊塞,健壯男子都拿起武器去作戰。邊塞附近的人,死亡的佔了十分之九。這個人惟獨因為腿瘸的緣故免於征戰,父子倆一同保全了性命。

參考答案:

一、基礎知識略

二、理解探究

1、“無憂無慮”“心曠神怡”“各具風韻”“閒適”“牢牢盯着”“緊張不安”“心痛如割”“險象迭生”“得失之患”

2、這則寓言有兩處轉折。諸神宣佈月亮歸屬於白兔,是一個轉折。此前,白兔是心曠神怡地賞月;此後,卻緊張不安心痛如割。最後白兔請求諸神撤銷決定,是又一個轉折。前一個轉折,前後構成鮮明的對比;後一個轉折,給人留下一個啟迪。

白兔從她前後不同的情感體驗中悟出一個道理:擁有巨大的財富並非好事,反而使她生出無窮的得失之患,令她緊張不安,失去了生活的樂趣。所以,她請求諸神撤銷那個“慷慨的決定”,主動放棄了對月亮的所有權。

3、學習《落難的王子》思考:

脆弱堅強起來

原因:一是他經歷了厄運,二是他沒有被厄運所嚇倒,挺了過來。)

厄運能使人的性格變得堅強起來。

4、《白兔和月亮》的寓意是:擁有與自己能力不相稱的巨大利益會勾起無窮的得失之患。

《落難的王子》的寓意是:厄運能使脆弱的人變得堅強起來。

:三、合作釋疑

1、(1)在主題上,兩篇寓言都是寫人生態度的。但角度不同,《白兔和月亮》寫人在獲利之後的心境;《落難的王子》寫人在受難後的狀態。

(2)在情節上,都表現了大起大落,而《白兔和月亮》寫“好事”可以變為壞事;《落難的王子》寫“壞事”可以變好事。(“好”與“壞”都是相對的,決定於當事者的思想觀念。)

(3)在表現手法上,都採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而寓言的特徵就是用比喻,以小見大地説明一個深刻的道理。但《白兔和月亮》的寓言成分更濃些,而《落難的王子》寫得更像是事實。

(4)在表達方式上,兩篇寓言都以敍事為主(這是敍事作品的主要特徵)。而《白兔和月亮》在敍事的基礎上,多有對人物的心理描寫,且多議論;《落難的王子》則重在敍事。

2、如:用詞精當的語句“有一隻白兔獨具審美的慧心”“在她的眼裏,月的陰晴圓缺無不各具風韻”,“從前的閒適心情一掃而光了,腦中只繃着一個念頭”。對稱的語句“或是無憂無慮地嬉戲,或是心曠神怡地賞月”“烏雲蔽月,她便緊張不安,惟恐寶藏丟失;滿月缺損,他便心痛如割,彷彿遭了搶劫”。

3、讀《落難的王子》研討寓言情節構思的巧妙。

(1)這則寓言要説的意思是,厄運能使脆弱的人變得堅強起來。為此作者擬定了一個王子的形象,請問文中是怎樣極寫他的脆弱的?

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是一個極端脆弱的人:“每當左右向他稟告天災人禍的消息,他就流着眼淚歎息道:‘天哪,太可怕了!這事落到我頭上,我可受不了!’”通過王子對別人災難的歎息極寫他的脆弱。

(2)落難王子的厄運,如國破家亡、又當奴隸,又成殘廢,行乞度日極為兇險,作者意在用落難王子之口,説出厄運使人堅強的道理。

(3)寓言構思奇妙,用第一人稱,“我”是落難王子的同時代人,親眼見過王子,還有一段對話,似乎不是寓言故事,而是親身見聞,增強故事的可信度和説服力。

(4)“天哪,太可怕了”在文中反覆三遍,第一次出自王子之口,第二次出自“我”之口,第三次是在“我”耳邊響起,重複半截,略去半截,耐人尋味。厄運一旦落到自己頭上怎麼辦?有王子的經歷在前,這樣的故事又好像是在不斷重複,對人很有啟發。

四、課內精讀

閲讀《白兔和月亮》思考下列問題:

(1)略

(2)明確:每天夜晚,她都來到林中草地,或是無憂無慮地嬉戲,或是心曠神怡地賞月。

(3)明確:用原句回答,見課文第四段。

(4)明確:因為白兔擁有青草,天空擁有月亮都不是非分之財,而白兔雖有賞月之才,但是她是如此渺小,實在不配擁有月亮,所以會如此緊張不安。雖是諸神的賞賜,也是非分之財,擁有非分之財,必然勾起無窮的得失之患。這樣才能表現寓意。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案 篇七

一、教學目標

1.感受漢語之美之奇之瑰麗。

2.明確閲讀的重要性與個性化寫作的必要性。

二、德育目標

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的感情。

三、學習重點

感受語文之美,明確學習方法及要點。

四、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熱愛語文學科,激發他們的興趣。

五、課時設計

一課時

教學流程設計

(一)#教案# 導語

同學們好!以後就由我和大家一起學習語文。如果同學們在學習上有什麼疑難問題,或者在生活中有什麼困惑,我都願意和同學們交流、探討,我希望能成為同學們的良師益友。今天是新學期的第一課。我主要是和同學們一起來探討什麼是語文,怎樣學習語文。

雖説這已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但我覺得這確實有探討的必要性。因為,國小階段的語文學習是以識記為主,以字詞的積累為主,而現在,我們同學由國小生成為中學生了,由兒童變成少年了,我們就要去領略祖國語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去感悟《離騷》漢賦的氣勢如虹、唐詩宋詞的凝鍊雋永、諸子散文的詞彩句麗;去探討那栩栩如生、生動形象的四大名著。

我們有着五千年燦爛的中華文化,學習語文豐富的內涵,他能使你滿腹詩書,出口成章;他能使你洞察歷史,志存高遠;他能使你心靈純潔,感情豐富;他能使你聰明智慧,善思善辯;他更能使你文思泉湧,筆下生輝。

(二)何為語文

1、問大家一個應該非常簡單的問題:

什麼是語文?(自由回答)組織討論。

2、小結

①語:語言。語言是最基礎的社會現象,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利用它來交流思想,表達感情。現代語言學要求每個人至少掌握一種語言。進入新世紀,要求更高,升學就業,考工晉級還要考英語。

中國的語言是漢語,我們國小階段的語文課就是漢語的基礎,國中的語文課在國小的基礎上加以拓寬延伸,就遠的方面而言,學好語文是為了國家的發展,民族的振興;就近的方面而言,學好語文是為了自己的生存。學習語文的重要性後面再具體講。

②文:文字(文學)。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是人們交際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條件。古代的人最早以結繩記事,後來逐漸有了六書造字法。我們中國的文字是獨特的方塊文字,每一個字都是音、形、義的結合體。學好漢字自然不用多説,寫好漢字更顯得十分的重要。漢字的書寫非常講究,書法就是一門歷史悠久的藝術。

③語文學科:我們今天要學的語文,除了説話寫字(語基及其運用)以外,還包括現代文的閲讀理解、文言文的閲讀理解、寫作等內容。以及聽、説、讀、寫這些基本能力的訓練。

④語文的性質:語文學習必須與生活密切聯繫。語文是交際工具,它反映生活並服務於生活。語文的使用範圍十分廣泛,它可以深入到整個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只要有人活動的地方就需要語文。古人有一句話叫做“處處留心皆學問”(蘇軾審雞頭案的故事),我們也可以説是“處處留心皆語文”(張大千與梅蘭芳的君子小人故事)。

3、剛才的回答我們似乎是在力求科學。我們能不能改變一個風格,回答得儘可能詩意一些,這樣,我們以“語文是……”的形式在練習本上儘可能地多地寫一些話,給大家三分鐘時間,然而小組內交流,請把大家認為精彩的話作上記號,待會兒請一個同學組織一下代表小組發言。

①獨立書寫,小組交流;

②各組奉獻,前面已經被人講過的就不必再説(發言者自己先報姓名。老師遇到十分精彩的,要問這個創作者的姓名,要求課後交上來)。

4、出示袁衞星的有關語文一段話,請大家儘快記誦。

①大聲地朗讀。

語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潔的漢宮秋月;是珠落玉盤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門,是但求一字的數莖須;是莊子的逍遙雲遊,是孔子的顛沛流離;是魏王的老驥之志,是諸葛的錦囊妙計;是君子好逑的《詩經》,是魂兮歸來的《楚辭》;是執過羊鞭的《兵法》,是受過宮刑的《史記》;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夢中淚;是千古絕唱的詩詞曲賦,是功垂青史的《四庫全書》……(袁衞星)

②提問:你知道其中的哪些典故?哪幾本書?

③除此之外,你還知道哪些典故?讀過哪些本書?

④背誦,默寫。

(三)如何學好語文

1.你聽説過什麼辦法?你認為哪些比較可行?(自由發言,小組討論,請另一人發言。也要先報姓名。)

2.老師總結:課堂內外須做到“六要四多”

課內:

①要認真預習、聽課、作業、複習

②要積極思考並努力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③要養成記好筆記的習慣

④要把字寫得工整美觀,筆劃清楚,萬不可潦草

⑤要把話説得清楚、明白、響亮⑥要把作文寫得新穎、生動、流暢

課外:

①多閲讀文章、報刊、文學作品

②多寫日記、週記、心得體會

③多看有益的影視節目

④多上網蒐集資料信息

(四)語文學習的具體要求

1、做好課文的預習:

①讀課文一遍,利用註釋或工具書讀準字音,在作業本上抄注音、註解一遍,詞語三遍。作業本距離左邊1釐米處劃一豎線。第一行寫課題,第一行第一列寫日期,第二行開始寫內容,要寫題目,題號統一寫在第一列。次日交。

②再讀課文,試着瞭解作者寫了哪些內容,然後明晰作者的思路是什麼,文章的主要觀點是什麼,最後總結出文章的寫作技巧是什麼,語言運用特點是什麼;文章值得借鑑的是什麼,讀後受到的啟發有哪些,文章有什麼不足及需要商榷的地方。如果是名家名篇,還需要查找資料瞭解作者情況及文章誕生的背景等。書上留下讀過的痕跡。

③三讀課文,試着用有聲的語言表達出作品的意境和思想情緒。特別是抒情性強的作品,如詩歌、抒情散文等,吟誦得好,就學好了一大半。

2、有目的的認真聽好課,做好筆記。爭取課堂多發言,積極參加討論(四人小組,組長)。注意要收放自如。有疑問的地方先做好記號,等合適的時機再問。

3、整理思路和筆記,寫寫學習心得。按時的、保質保量完成作業。書上課後有作業的,也做在練習本上,要求同上。每篇課文上好後準備好聽寫,聽寫內容包括字詞以及一些重要的問題。作業優良計,聽寫100分計。有錯誤,及時訂正,每個寫三遍。不合格的重做重聽。

(五)其他事項:

1.課前演講,寫好稿子在方格稿紙上,提前一天給老師看,內容可關於語文的各方面。時間3-5分鐘。其他同學點評。10分計。

2.隨堂作文,45分鐘完成。寫在作文本上,第一頁寫目錄。100分計。

3.做個隨筆集,給它取個名字,自己也可以取個筆名,配點畫。每週隨筆兩篇,思想健康,內容自定,形式不限,字數最少300字。5分計。

4.做個摘抄集。每週兩次,如果是短文章,全抄,寫明作者及出處;如果是書籍中的語段,至少500字。抄完後就你所摘錄的這段寫感想。感想至少也是100字。5分計。

5.剪報本,貼好後,註明報紙名稱、版面和日期。寫點評,一個點評至少100字。半個學期交一次,一個學期交兩次。優良計。

6.課外讀本自己看,選取內容自己上。加分。

7.詞語手冊自己看,抽查,扣分。

8.作業本在預習時自己做,上完課做完作業。一個單元交一次。平時抽查,扣分。

9.每人每週練習三篇鋼筆字。

10.積累。每週背誦兩首古詩詞。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案 篇八

《華南虎》

教學目標:

1.有情誦讀,聯繫背景,整體感知詩歌內容,基本把握詩歌主旨。

2.抓住關鍵,品味語言,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3.研讀賞析,形象探究,感受詩歌中濃厚的象徵意義。

4.通過詩歌學習,鼓勵學生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獨立,鄙棄世俗、勇於抗爭,特別在充滿誘惑的現代社會中不屈服、不迷失。

教學重點、難點:

1.反覆誦讀,感悟詩歌所藴含的思想感情。

2.結合體驗,理解詩歌形象化的語言及其象徵意義。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設計:

一、看猛虎圖片,激趣引讀

1.圖片出示:教師出示老虎圖片,學生感受老虎風采。

①看了圖片後你有什麼感受呢?(獸中之王)

②誰能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華南虎呢?

虎氏家族本有八個亞種:東北虎、(西伯利亞虎)、華南虎、孟加拉虎、南亞虎、蘇門虎、爪哇虎、裏海虎、巴釐虎。本世紀三十年代,巴釐虎率先滅絕;六十年代,裏海虎也絕種;七十年代,最後一隻爪哇虎又在地球上消失了。不到五十年,先後三個虎種和這個世界告別。

1949年時,華南虎有4000只,八十年代初剩下150至200只,現在有關專家預測,20只左右。1973年5月,國務院在《野生動物資源保護條例》(草案)中,把華南虎列為三級保護動物;1977農林部又頒佈文件,將其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1979年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目前,華南虎被國際上列為世界最瀕危和第一需要保護的物種。 50年代末東北虎就與大熊貓、金絲猴、長臂猿一道被列入保護範圍,而當時華南虎卻被列為“害蟲”。50年代,僅一個福建省,解放軍和民兵捕殺的華南虎有案可查的便達530餘隻。並出了無數打虎“英雄”。 目前尚存的其它四種虎還有:孟加拉虎:大多生活在印度,也有一些穿過了尼泊爾、孟加拉、不丹等。估計野生的孟加拉虎的數量大約為3159至4715只; 蘇門答臘虎:僅生活在蘇門答臘,棲息的範圍從平原森林到高山。現存的它們,大約有400至500只。蘇門答臘虎是所有種類的老虎中最小的一種;東北虎估計野生還有360至406只。東北

虎是8個亞種中體型最大的一種。東北虎的桔黃色要比其它種的虎淡一些,它的條紋不是黑色而是棕色,條紋的間隔比較寬。它的胸部與腹部都為白色,其頸部環有一圈非常厚實的白色毛;東南亞(印支虎)分佈在泰國的中部,在中國南部、柬埔寨、老撾、越南和馬來西亞半島也一樣能發現印支虎。估計還有1227至1785只野生的印支虎。還有大約60只生活在亞洲和美洲的動物園中。它比起孟加拉虎來更小而且毛色更暗一些,條紋既短又窄。印支虎的食物是野豬、野鹿和野牛。在理想的棲息地中,一般是每100平方公里可有4至5只成虎。

( 《北京晚報》 )

華南虎是現代虎的八個亞種之一,為中國特有,所以又稱中國虎。原分佈於華南、華中、華東、西南等廣大地區。體型較小,尾較細短;毛較短;毛色較深;身上有黑色條紋,寬而密集,體側常出現上下兩紋相接連成的菱形紋;毛皮幅大豔麗;性格兇猛,動作敏捷。華南虎有非常重要的科學價值。然而今日,華南虎的分佈範圍日益縮小,存活數目極少,野外數量不過20只左右。目前,華南虎已被國際上列為世界最瀕危和第一需要保護的物種。

2.激趣引讀:

師:老虎歷來被人們稱為“獸中之王”,它的形象已成為古今中外文人描繪抒寫的對象。虎,以它的威猛和高貴一直震撼着人們的心靈。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華南虎的內心世界,讓我們具體感受一隻被囚老虎的震撼力吧。

二、檢查預習情況。(生難字詞)

三、詩歌朗誦,整體感知

1.詩歌誦讀:

①教師有感情地範讀課文。

②學生比讀(可配背景音樂)、評讀詩歌,注重情感,注重感知。 教師朗讀指導:詩歌一定要放聲朗讀,而朗讀不僅要正確流利,關鍵還要有感情,這樣才能和詩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鳴,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啟示。

2.整體感知:

①詩歌誦讀後,你對華南虎有怎樣的感受呢?

②你能用簡潔的一句話評價一下華南虎嗎?

可用如下句式:華南虎是一隻 老虎

(威嚴、高傲、嚮往自由、蔑視世俗、威武不屈、勇於抗爭,維護着自己的尊嚴)

四、研讀賞析,合作探究

請學生找出值得品析的句子談談自己的理解或質疑。

①華南虎的心靈為什麼會感覺“屈辱”? 討論明確:感到“屈辱”有兩層含義:淺層意思是為自己的尊嚴被踐踏、自由被剝奪而感到“屈辱”;深層意思是為生活在這個自由被剝奪、人格被侮辱的世界而感到“屈辱”。

②“還是想用尾巴鞭打那些可憐而可笑的觀眾?”觀眾為什麼是“可憐而可笑的”? 觀眾用“砸”、“呵斥”、“勸誘”等方式來對待華南虎,而且不知道自己踐踏華南虎的尊嚴是無恥的,在高貴的華南虎面前他們顯得多麼卑微和可笑;卑微的觀眾害怕華南虎,隔着兩道鐵柵欄仍感到“膽怯”,豈不顯得可憐?

③在華南虎面前,“我”為什麼會感到“羞愧”?

討論明確:“我”作為庸俗大眾中的一員,來“觀賞”老虎。在“不羈的靈魂”面前,感到了自己人格的卑微、心靈的墮落。

④為什麼“我看見了火焰似的斑紋和火焰似的眼睛 ”?

討論明確:這是在表現華南虎對自由的火一般的渴望,歌頌華南虎在逆境中爆發的充滿野性的熾熱生命力。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課引出新課。

二、提供背景,主旨探討

這首詩有沒有什麼更深的含義呢?

——提供背景,主旨探討

1.提供背景:這首詩作於1973年6月,正是“十年**”期間。詩人牛漢正在湖北咸寧文化部幹校勞動改造(“_”中,被關入“牛棚”,從事強制性勞動)。一次,他去桂林,在動物園裏見到了一隻趾爪破碎、鮮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這隻老虎的形象強烈地觸動了詩人的情思,回到幹校後,他就寫下了這首《華南虎》(表現自己獨立的人格和對自由的追求)。

關於作者:我國是個有着悠久歷史傳統的詩歌國度,代有輩出的詩人。但不是所有的詩人都能獲得卓越的成就。只有把自己的命運與時代和民族緊密聯繫在一起,並通過獨特個性深刻感受歷史的脈搏和人民的心聲而又富有才華的詩人,才能在詩歌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記。在跨越20世紀到21世紀的中國詩人中,牛漢同志是命運坎坷、經歷豐富的一位少數民族詩人。他有蒙古族的血統,早年即嚮往革命,1946年他曾因參加學生運動被捕入獄,出獄後又從事黨的地下工作。那時,他即成為當時很有影響的“七月”派詩羣的一員,以自己富於民族和革命激情的反抗侵略、呼喚民主的歌聲,引起廣大讀者的共鳴。新中國成立後,他迅即投身抗美援朝前線,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為保家衞國而戰。但1955年後,不幸在所謂“胡風集團”的冤案中被牽連,受到不應有的對待而被迫中斷寫作。復出後,他迅即放聲歌唱,參與主持大型刊物《中國》,並長期在人民文學出版社擔任編輯,主編《新文學史料》。我國改革開放的新時期他不但與綠原共同編輯“七月”派的20人詩集《白色花》,為這個解放前曾經存在共同志趣的詩羣留下可貴的紀念;他個人更新作頻頻。他的詩集《温泉》曾獲1983—1984年全國優秀新詩獎;他還出版了《海上蝴蝶》、《沉默的懸崖》、《蚯蚓和羽毛》、《牛漢抒情詩選》等多種詩集。他雖年事漸高,卻老而益壯,至今勤奮筆耕不輟,除了詩作,他還有散文集《滹沱河與我》、《螢火集》和評論集《學詩手記》等問世。

由這些,我們能否得到一些提示讓我們加深對詩歌的理解?

(70年代特有的政治環境和作者特有的政治待遇——與華南虎的遭遇何其相似。)

2.主旨探討:

詩歌結尾作者説“我終於明白 ”“我”明白些什麼?(生補充,口頭回答)這裏藴涵着作者怎樣的人生思索?學習本詩有什麼現實意義?

討論明確:

“我”明白了被人類囚禁在籠中的不只是一隻老虎,而且是一個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的生命;

“我”明白了在這個“不羈的靈魂”面前人類的庸俗、猥瑣和無知;

“我”明白了在悲愴和困厄中,人應該超越苦難,拒絕庸俗,保持獨立、健全、高尚的人格,奮然前行。 作者寫這首詩時,處境同樣艱難,華南虎的不羈個性喚起了詩人對精神自由、人格獨立的極度渴望。我們應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獨立,在種種誘惑面前不屈服、不迷失。

這首詩表現中國知識分子不屈服於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在今天,要想在充滿誘惑的社會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獨立的人們,都能從這首詩中得到啟迪。

三、詩歌比較,誦讀提升

1.朗讀英國詩人布萊克《老虎》一詩,概括詩人塑造的老虎形象。

威武而充滿力量,

2.詩歌比較,課文和《老虎》同樣寫老虎,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麼不同?

布萊克一詩主要內容是讚歎老虎的威武和力量;《華南虎》主要是借虎來表達詩人對自由的渴望和對不羈靈魂的讚揚。

3. 在從比較中,你得到怎樣的人生啟示和寫作體會?

自由對一個人來説非常重要,做人,就應該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獨立,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在充滿誘惑的社會中不屈服、不迷失。

借物喻人,用象徵手段來寫作,表達情感。

4.齊讀兩首詩歌,在朗讀中體會。

四、體驗反思, 互動釋疑

1.體驗反思:

①假如你就是那隻被囚在“鐵籠”中的華南虎,當時你會怎樣想呢?

②假如你是觀眾,當你看到“鐵籠”中的華南虎時,你又會怎樣想呢?

③再次誦讀詩歌,體會詩中最能震懾人心、表現主題的詩句。

2.互動釋疑:在預習、美讀課文的過程中,你還有什麼疑問?四人小組提問釋疑,全班交流解決。

五、總結存儲,拓展延伸

1.總結存儲:

這首詩作於一個特殊的年代——“十年**”期間,表現了在特有的政治環境下,中國有良知、正直的知識分子不屈服於壓制,追求光明、自由的思想感情。詩人把這種感情融注在具體的物象——華南虎身上,使華南虎的形象有了象徵意義。而華南虎在困籠中表現出來的獨立個性和追求,深深地感染着啟迪着我們,事實上,這樣一種獨立精神和個性追求也正是我們青少年的追求。

2.拓展延伸:

①課外讀一些抒寫動物的現代小詩。

②以《華南虎的自白》為題,根據詩意展開想像,試着寫一首短詩。

③收集更多的寫虎的成語、詩歌及書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