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語文七年級上冊教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5.69K

語文七年級上冊教案(多篇)

國中一年級語文教案 篇一

《金色花》

一、教學目標

① 知識與技能: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表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鑑賞詩歌的能力。

② 過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 道德、情感、價值觀: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二、教學重點

反覆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三、課時安排:兩課時

四、課前準備

學生:解決生字詞;熟讀課文;以媽媽,我想説愛您為題,寫一段話,準備在班裏交流。閲讀冰心表現母愛的詩篇。查閲有關冰心的資料。

教師:查閲有關泰戈爾的資料,多媒體輔助教學。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

《金色花》

《金色花》的篇幅短小,意藴豐富。寫的是一個假想,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髮想像??一個神奇的兒童與他母親捉迷藏,以兒童特有的方式表現對母親的感情,構成一幅兒童嬉戲的畫面,表現了家庭之愛和人類天性的美好與聖潔。在教學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在體味詩歌感情基調上,控制好語速、節奏和重音,提高朗讀質量。在反覆朗讀中加深對詩歌的理解,提高感悟詩的能力。還要注意引導學生體會聯想和想像在詩歌中的作用。

二、教學設計

1、導入

母親是孕育萬物的源泉,是推動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動力。母愛是人類情感中最崇高、最美好的。現在請同學設想向母親表達愛意的方式,然後以媽媽,我想説愛您為題,説一段話。(學生略思考後,2?3名同學回答)同學們説的很好,都向母親傾訴了自己深深的依戀之情。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表達母子之間親密感情的散文詩??《金色花》。《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詩人、作家泰戈爾,他一生創作豐富,詩集有《新月集》、《飛鳥集》等,長篇小説有叫、沙子》、《沉船》等。曾獲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印度是一個以佛教為國教的國度,在泰戈爾的散文詩裏可以處處感到富有宗教意義的愛?尚、最純潔的愛。

檢查生字詞(可用大屏幕投影)

2、朗讀課文

教師範讀課文(播放音樂配音),學生仿讀。(教師的朗讀一定要有示範作用,在朗讀中把學生帶入詩歌的意境。)

(過渡)同學們仿讀得很好,自己讀一讀試試。

學生自由朗讀,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以一個調皮的孩子的口吻來讀。

3、教師指導朗讀:注意重音、語速、節奏、感情(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舒緩、温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讀處理方法不同。如果學生讀不好,教師要一句一句地教。)

例:你到哪裏去了,你這壞孩子?媽媽不見了孩子,多麼着急,一旦見了,又驚又喜,自然嗔怪孩子。這句應讀出媽媽驚喜的語氣。

例:我不告訴你,媽媽。孩子撒起嬌來了,為自己能給媽媽做些好事而高興,還要對媽媽保密,讓她莫名其妙。這句應讀出孩子撒嬌、調皮的語氣。

感知課文內容

4、[教師導學]

這首散文詩,讓我們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愛。在這首表現母子情深的散文詩中,作者為我們展現出一幅兒童嬉戲的畫面,中心人物是我,我想像變成一朵金色花,在一天的時間裏與媽媽三次嬉戲。為什麼我那麼快樂,那麼天真,那麼活潑,那麼可愛?(學生回答:因為孩子沐浴着母愛。)他是怎樣回報母愛的呢?

5、[合作探究]

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究,提出共性問題。

① 我通過什麼方式來表達對媽媽的愛?怎樣表現的?

② 我為什麼想像自己變成一朵金色花?那金黃的色彩又象徵什麼?

③ 我變成金色花為什麼不願讓媽媽知道?

④ 我和媽媽各是什麼性格?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參與交流

6、體驗反思

(過渡)母愛就在我們身邊,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時時刻刻地滋潤着我們。學習這首詩,你從中感悟到什麼?請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

(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談感受,教師給予評價和鼓勵。)

(過渡)詩人以其新奇而美妙的想像,為我們講述了一個母子情深的故事,現在請同學們再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生朗讀課文

7、作業

背誦課文,準備朗誦比賽。

8、小結

《金色花》是一首很美的散文詩,是一幅耐人尋味的圖畫。教師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多讀,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文中由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生髮想像,讓學生感受到想像的新奇而美妙,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既發展學生的個性,又發展合作精神,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二

學習目標:

1、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童年的“苦”與“樂”。

2、品讀課文,掌握生動描寫的方法、體會飽含感情的語言。

3、聯繫生活,認識過去的童年,瞭解時代的變遷,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生活,憧憬美好的明天。

學習重點、難點:

體會作者對柳葉的特殊感情,學習生動的描寫方法。

一、情景導入

柳是春的使者,美的化身,對於柳,人們吟詩、作畫,總是感歎它的多情、讚賞它的多姿。然而有一個人卻總忍不住要摘一片下來嚼一嚼。這是為什麼呢?今天,我們隨着當代作家宋學孟回望童年,感受柳葉兒那苦中帶澀的滋味。

二、出示學習目標:

三、誘思探究

(一)識記字詞:

嚼( jiáo )柳葉、捋( luō )柳葉、逞( chěng )能、颼( sōu )颼、噌( cēng )噌、兀( wù )地、吃光了一茬( chá )、攥( zu

àn )住、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大聲朗讀課文,思考:

用一句話簡要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三)、研讀課文,把握主旨

本單元都是回憶童年趣事的。8歲的我的樂趣表現在哪些方面?找出有關語段感受“我”的快樂。學生讀上樹爬高的語段,搶柳葉,吃柳葉的語段。

過渡語:搶柳葉兒吃,這本來是一件極苦的事,但童年的“我”卻感到無窮的樂趣。

討論:童年的“我”為什麼會感到“最樂”?

(四)、回顧歷史,感悟真情

11959年到1961年的三年大饑荒,中國非正常死亡人數高達4060萬!在“三年困難時期”,全國廣大人民因食物缺乏、營養不良,相當普遍地發生浮腫病,不少農村因飢餓死亡增加,據統計,1960年全國總人口減少1000多萬。

思考:本文抒發了作者對柳葉兒怎樣的感情?讀了本文,你認為我們應該怎樣對待生活?

(五)、品味語言:

童年的故事令人難忘,兒童的可愛躍然紙上;清晨的鄉村充滿詩情畫意,初升的太陽讓人浮想聯翩。詩意的表達會激發人的想象,優美的語言離不開生動的描寫。請你找出富有感染力的語句,體會描寫的作用。

人物描寫的句子:

從小就喜歡上樹爬高來逞能。誰説這樹太高,沒人能爬上去,我就兩腳一甩,鞋飛出去,猴一樣“噌噌”地一直爬到最高點,爬到時底下人越是不讓上、越是嚷着危險的那根枝上去,抱住樹枝,嘩嘩地搖,搖得我自己的身子隨着樹枝彈過來,擺過去,搖得底下人一個勁地喊叫,一片驚慌,才得意洋洋地溜下樹來。

我走過去仰頭看看,一下甩脱了鞋。腳丫子猛地踩到冰涼的硬地上,超牙齒都咯嘣嘣響。我趕緊把褲帶勒緊,手上吐口唾沫,抱住樹幹,緩一緩勁,便颼颼地爬上去。

做這樣的飯,全家便只允許我一個放開了吃。於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圓溜溜的,薄薄的一層肚皮幾乎撐得透明。

景物描寫的句子:

天矇矇亮,眼睛還沒有睜開,早春的空氣裏是一片濕潤潤的清涼。我和三叔一高一、一前一後,踩着村邊的小道,一直走到村南那飄着一團淡淡晨霧的小河邊。河水緩緩地流着,平靜得連一個泡沫都沒有,只有遠處的小石橋下,偶爾傳來一兩聲“嘩啦嘩啦”的水響。

太陽出來了,老遠老遠淡青色的天邊上,兀地跳出半輪鮮紅,那紅光便立刻遠遠地罩過來,像要把人化了進去。我看痴了,三叔便仰頭問我:你看什麼?”我説:“一個大櫻桃,鮮紅鮮紅,全是肉做的。”

學生賞析交流。

四、歸納梳理:

描寫的方法及作用

人物描寫:動作描寫 刻畫人物性格和心理

環境描寫:自然景物描寫

襯托人物的感情和心境,為人物活動提供相應的場所和環境背景

渲染環境氣氛,從而烘托人物性格,推動情節向前發展

賞析的方法

描寫的方法+內容+描寫的作用

五、課堂訓練:

運用描寫的筆法寫過一個片段,可以寫一個人物,寫出它的一系列活動;也可以寫一瞬間美景。50字左右。

六,結束語:

作者以生動的描寫表達苦澀的情感,閲讀《挖薺菜》,進一步感受那苦難的歲月。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歷經苦難歲月的人們千方百計得以活命,以樂觀的態度創造了生命的奇蹟。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需要用心去珍惜。冬去春來,柳樹又發芽了,在暖和的陽光下舒展着新葉,希望流水枝繁葉茂,欣欣向榮,讓祖國大地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生機。

語文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學習童話生動、形象的語言。

2、過程與方法:複述、朗讀中訓練合作探究能力;認真觀察思考生活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小溪流自強不息,永不停息的精神,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的思想。

教學重點

學習童話生動形象的語言;認真觀察思考生活能力

教學難點

童話中藴含的人生的哲理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交流資料導入

教師板書《小溪流的歌》,師生共同交流蒐集到的有關資料,作者背景及相關內容,展示預習結果。

二、自由讀文,整體感知

“小溪流是一首什麼樣的歌?”

學生自由讀文,找出小溪流成長的四個階段。(小溪流→小河→大江→大海)

三、細讀課文,合作探究

1、多媒體出示。

2、問題思考:小溪流在奔流中力量有什麼變化?

小溪流是怎樣成長起來的?每個階段成長的特點是怎樣的?

小溪流一路上遇到過哪些阻礙?從他們的對話中可以看出他們具有什麼品質?

小溪流具有什麼品質?

3、學生自由讀文,分組討論,推選代表發言

預設:

1、小溪流在奔流中力量變化:快活 旺盛 強壯 巨大

2、小溪流各階段成長的情況:從文中找出能體現小溪流、小河、大江、大海特徵的詞各一個(培養合作探究能力)

3、小溪流一路上到過枯樹樁、枯黃的草、烏鴉、泥沙、沉船等。

4、得出結論:我們每個也應該像小溪流那樣,要有遠大理想,樂觀向上、努力奮鬥,才能獲得成功。

四、賞析、品讀課文

你最喜歡文中哪個段落?試作賞析和品讀。

出示:音樂,小溪流成長動畫

學生有感情朗讀自己最喜歡的段落,然後組內討論,班級交流

五、感情昇華,感悟道理

1、小溪流究竟唱的是一首什麼歌?

學生各抒己見

總結:小溪流是一首堅定、樂觀、進取、永不停息的歌。

2、小溪流的歌給你什麼啟示?

交流:學習小溪流的精神,不斷學習,用知識豐富自己,充實自己。生命不息,學習不止。

五、拓展延伸

自然界中許多事物都能給我們啟示。由小溪流的歌你聯想到什麼事物也會唱歌?唱出的是一首什麼歌?學生分組討論,並交流所感,拓展思路。

發揮我們豐富的想象力,用我們的生花妙筆“唱”出生命的一首首動聽的歌吧!

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四

【教學設計A】

創意説明:語文課須重視朗讀,詩歌更應在朗讀中領悟。這個教案以讀帶講,以講帶析。學生朗讀,教師指點,氣氛越來越醇濃,使讀者神思飛越,沉浸在神話般的意境之中。朗讀,還可以在讀中馳騁想象,創造出美妙的意境。

教學步驟:

一、導入

二、明確目標:

詩歌,是詩也是歌。詩歌的朗讀,如同吟唱歌曲,尤須細心揣摩。今天,我們要在訓練讀的基礎上,學習這首詩。

三、誦讀:

一讀,要讀準字音,做到字正腔圓。(難字略)

二讀,要讀準節奏,注意輕重、快慢。

三讀,讀出意象,即畫面。

a.農家豐收圖;

b.霜晨歸漁圖;

c.少女思戀圖。

四讀,注意詩歌所創設的氛圍,讀出感情。

a.鬆弛,閒靜;

b.寧靜、悠遠;

c.清靜、柔美。

全詩應讀出清柔、舒緩的感覺。

五讀,讀出自己的感受、見解,這種朗讀是一種個性化朗讀。

以“_____________用(寫)得美,美在_____________”的句式,對自己感受最深的詞語或句子加以品析。以下可供參考:

1.“棲息在農家”“遊戲在漁船上”“夢寐在牧羊女的眼裏”中“棲息”“遊戲”“夢寐”三個詞用得美:

棲息:用擬人的手法,將虛無的東西(秋天)視象化了,創造出鬆弛、閒靜的氛圍。

遊戲:虛實相生,在作者眼裏,秋天就是如此清逸、閒適。

夢寐:少女朦朧的感情深藏在心中,仍在夢中回憶。

2.“飽食過稻香的鐮刀”。

飽食:擬人手法,寫豐收之景,下文“肥碩”亦寫豐收之景。

3.“收起青鯿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既寫豐收,又寫景,一箭雙鵰。

4.“溪水因枯涸見石更清洌了”,矛盾之美,體現清遠的境界。

六背讀。

【教學設計B】

創意説明:葉聖陶先生説過,“教材,不過是個例子”。在這堂課上,不僅要把這個例子讀透,還要達到舉一反三。學生在課堂上不僅積累了優美的語言,還積累了學習詩歌的方法。

教學步驟:

一、範讀、跟讀、朗讀等,利用多種形式朗讀詩歌,直至背下來。

二、討論交流。

1.你最喜歡哪句詩?為什麼?

2.你不懂的詩句是哪些?

3.你讀出了哪幾幅畫面?

4.你認為本詩營造了一種什麼氛圍?

三、引讀:美國狄金森的《秋景》。

1.你讀出了幾幅畫面?

2.交流你已領悟到的美點。例:漿果的面頰多麼豐滿(寫出豐收之景)。

3.兩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麼共同之處?(都表達了對秋天的熱愛與讚美之情)

4.你更喜歡哪一首?為什麼?

【教學設計C】

創意説明:瞭解詩歌,賞析詩歌,創作詩歌,本教案按照這個思路設計。青春年少,是如詩如畫的年齡,在課堂上教一點寫法,用詩人的眼光觀察生活,必定會使學生神采飛揚。生活,本就是一首詩啊!

教學步驟:

一、朗讀,力求讀得有韻味。

二、向同學介紹這首詩。

1.本詩描寫的是誰的生活?農家、漁人、牧羊女?

2.本詩描繪了哪幾幅生活的畫面?農家在山中伐木,在竹間背瓜果。漁人搖舟捕魚。牧羊女思戀牛背上的笛聲。

3.本詩抒發的感情:對秋天的喜愛與讚美。

4.景物的特點:露珠、幽谷、冷霧、白霜、草野、溪水等,描繪出一種清涼、冷寂、朦朧的氣氛。

5.人物:農家、漁人、牧羊女,都遠離城市的喧囂,營造出一種既來自人世又遠離塵俗的氛圍。

以上每個環節,都必須有充分的朗讀。

三、結合本詩,交流詩的特點。

1.詩,語言優美,用詞生動。

2.詩,用環境描寫表達作者感情。

3.節奏感強,琅琅上口。(不限於以上幾點)

四、在作者筆下

秋天是一個收穫的季節,不是熱鬧與喧譁,而是一種寧靜與閒適。你眼裏的秋天是什麼樣子?用詩的語言表達出來。

五、作品交流、評議。

【資料整合平台】

1.《秋天》的相關背景

《秋天》是何其芳的早期詩作,系作者30年代初在北京大學求學期間所作。他的早期詩歌受到法國象徵主義的影響,屬於現代派詩作。現代派詩歌在藝術上的突出特點是反對直接抒情和直接陳述,其內心世界決不和盤托出,而是運用暗示和隱喻展現心境,以客觀象徵主觀,或只是描繪一個面貌,而不道出確切的含義。《秋天》這首詩收入何其芳的第一部詩集《預言》。這部詩集大多數作品寫得朦朧晦澀,如《預言》一詩通篇都是象徵。但《秋天》則寫得較為明快,不像同期創作的其他作品難以理解,但第三節中少女的朦朧戀情寫得十分微妙,對於七年級的學生來説是不易領悟的。嚴格説來,《秋天》並不太適宜這一年齡段的學生閲讀,教學時可根據具體情況酌情處理。

2. 秋(節選) 杜運燮

經歷過春天萌芽的破土,

幼葉成長中的扭曲和受傷,

這些枝條在烈日下也狂熱過,

差點在雨中迷失方向

現在,平易的天空沒有浮雲,

山川明淨,視野格外寬遠,

智慧、感情都成熟的季節啊,

河水也像是來自更深處的源泉。

街樹也用紅顏色暗示點什麼,

自行車的車輪閃射着朝氣;

塔吊的長臂在高空指向遠方;

秋陽在上面掃描豐收的信息。

使用建議:這首詩取景的範圍較何其芳的《秋天》寬廣,抓住了眾多景物的特徵,從視覺、聽覺、觸覺等方面進行描寫。注意在朗讀中體會,不須深究。

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五

一、教學目標

1、體會作者對夏天的熱愛和對勞動者的讚美之情。

2、瞭解文章由總寫到分寫(具體描繪)的思路。

3、掌握本文語言的獨特魅力,體會句子的深刻含義。

二、教學重點

體會前兩首詩中所藴含的情感。

三、教學難點

體會詩歌想象豐富、構思精巧、語言凝練等特點。

四、授課方法

自主預習閲讀感知討論歸納練習鞏固。

五、學法指導

瞭解詩歌的一般常識。

六、教學過程

【亮標明學】

齊讀本課學習目標。

【預習導學】

【合作互學】

(一)理清結構層次,概括各部分意思。

第1小節,總寫。

第2—3小節,寫夏天的;第4小節寫夏天的。

第5小節,表達。

(二)深入探討課文。

1、請你説説,從作家的描繪中,你看到一個怎樣的夏天?

比如:我從那“芊芊細草長成了一片密密的厚發,林帶上的淡淡綠煙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長牆”看到一個熱烈的夏天,植物蓬勃生長。

2、文中巧妙地運用了對比。請你説説,作者用夏天作物生長與春天裏的作物生長情況比較目的何在?又用“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與“苦澀的汗水”進行對比有何作用?

3、第4段中“你看田間那些揮鐮的農民,彎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麥子上場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一句裏連用四個“快”字,在表達上是否重複?請作簡要分析。

4、農民在夏季收割時非常辛苦,要早起晚睡,可他們半夜醒來為什麼要去“聽聽窗紙,看看窗外”?

【釋疑助學】

1、高駢的《山亭夏日》與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2、本文的作者僅僅是讚美夏天嗎?

(三)總結全文

1、文章抓住了夏天熱烈、緊張、急促的特點,描繪了夏天金黃色的大地上,暑氣蒸騰、麥浪翻滾、萬物蓬勃生長的景象,表達了他對夏天的和對辛勤勞作的農民的,也體現了他對的嚮往。

2、文章善於抓住寫景,善於運用、的方法使事物的特徵更加鮮明。

教學反思

教學《夏》這一課的時候,我由高駢的《山亭夏日》導入後,讓學生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對夏的感情態度,找出直接表達這一感情的語句;找出直接揭示夏的特徵的語句。學生在誦讀後,探討這兩個問題,很快就抓住了文章的感情基調和描寫對象的對徵,收到了提綱挈領之效。

在研讀第二節時,我讓學生自讀課文第二節劃出描寫的景物,並區分哪些是夏季的景物,哪些不是夏季的景物,是哪個季節的景物,説説為什麼寫另一個季節的景物。學生很快抓住了用對比描寫手法突出夏季熱烈的寫法,很輕鬆的化解難點。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再讀課文,圈出能體現熱烈氣氛的動詞,難度小,而且能進一步熟悉文本。然後,挑選自己特別喜歡的語句反覆誦讀,試從修辭、人的感覺角度、用詞等角度體會文句的準確生動,學生興趣盎然,既輕鬆,又有實效。有不少學生的發言很新穎,如有學生説以前讀的比喻都是把某一個事物比作另一個事物,“好像爐子上的一鍋水在逐漸泛泡、冒氣而終於沸騰一樣”這個比喻卻用水由冷到沸騰的過程來比喻由春到夏的過程,非常貼切,而且“沸騰”還突出了夏“熱烈”的特徵,這正是這一節的主要意思。説得多好!

在教學第三節時,我注意引導學生理解“收穫之已有而希望還未盡”“生命交替”。通過仔細賞析第五、第六兩句話,通過抓住“麥子剛剛割過”體會“收穫之已有”;通過品讀寫棉苗、高粱、玉米和瓜秧的句子,和“已不是在春風微雨中細滋慢長,而是在暑氣的蒸騰下,蓬蓬勃發,向秋的終點作着最後的衝刺”理解“生命交替的旺季”,避免抽象的講解。

另外,我在教學過程中,我還注意引導學生理解“黃金季節”中的“黃金”,“向秋的終點作着最後的衝刺”的“衝刺”,體會“炎熱”與“熱烈”的區別,培養學生的語感,學習體會詞語的語境意義的解題技巧,既有助於學生能力的提高,又適應考試的要求。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六

【導學目標】

1、理解和運用“響晴、温晴、設若、貯蓄、秀氣、空靈、澄清、清亮”等詞語。

2、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的作用,品味文中優美的語言,積累文中優美的語句。

3、培養學生自讀寫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4、體會作者對濟南、對祖國河山真摯的思想感情。

【導學重點】

引導學生把握閲讀寫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別是比喻和擬人手法的運用。

【導學難點】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發。

【學習課時】兩課時

【課前預習】

第一課時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濟( )南 鑲( ) 水藻 ( ) 貯( )蓄

髮髻( ) 澄( )清 着( )落 看( )護

2、釋義:

響晴:

設若:

秀氣:

貯蓄:

澄清:

空靈:

3、走近作者:

老舍(1899~1966),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出生於北京一個城市貧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開始用白話創作。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中文講師,並進行文學創作。1929年離英回國,先後任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教授。1946年赴美講學。1949年應召回國。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終年67歲。老舍一生著作豐富,長篇小説《駱駝祥子》和話劇《龍鬚溝》《茶館》是其代表作。以描寫城市人民生活著稱,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語,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鮮明的地方色彩和濃厚的生活情趣。

4、解題

《濟南的冬天》是1931年春天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所寫的一篇情辭並茂的寫景散文。題目明確交待了描寫的地方和時令。

關於濟南的山和水:解説:

在濟南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歷山,傳説帝舜耕稼於此,又名舜耕山。隋開皇間因巖石鐫佛,遍佈山崖,遂稱千佛山。層巒疊翠,形成濟南的天然屏障。它們確實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峯也只有海拔285米。

濟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稱,所謂“家家聽泉,户户插柳”。大致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龍潭四大泉羣。趵突泉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平地湧出,噴湧如沸,隆冬季節依然水霧繚繞,四周的亭台樓閣都罩上一層輕紗,宛若仙境。除泉水而外,還有大明湖也是出名的,清人劉鳳誥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詠湖名句。

【自主學習】

1、聽錄音,體味流暢朗讀中的語氣、語調傳達出的文章內容與風采。依閲讀提示,思考:

(1)濟南冬天的特點是什麼?

(2)課文是從什麼角度,用什麼手法來表現這一特點的?

(3)文中老舍先生採用中國山水畫“以大觀小”的構圖取景方法,請分析作者抓住哪些富有特徵的景物來展示濟南冬天的, 請用簡潔的語言加以概括。

【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研讀精彩語段,學習景物描寫方法。

1、齊聲誦讀第3語段,思考:

(1)全段的中心句是:

(2)全段的層次劃分是:

(3)全段寫“小雪”之美妙,主要通過其他的景物來進行烘托,這些景物是:

(4)文中的動詞用得好,如:

(5)文中的色彩詞用得好,如:

(6)文中是怎樣化靜為動的呢?

(7)主要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

2、歸結本段的寫景特色。

歸納:作者從色彩和變化兩個角度描寫了山上的矮鬆、黃草和薄雪等景色。“看護婦”是對雪後矮鬆秀美形態的比喻,借矮鬆寫出雪的形態。“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肌膚”,這是雪色和草色相間的美景引人產生的聯想。“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用擬人描繪了雪色嬌美的情態。寫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間順序,有層次地把各個細部雪的光、色、態展現出來,讓讀者感受到的不僅是雪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韻。畫面色彩的鮮明悦目來自映襯的妙筆:矮鬆的青黑映襯一髻兒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襯藍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兒白,映襯一道兒暗黃;以微黃的斜陽,映襯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3、感情朗讀第3語段。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

讓學生讀一讀自己的課外練筆,感受一下自己家鄉冬天的特點,看誰寫得好。

二、揣摩優美語句,品析寫景技巧

巧,領悟思想感情

1、默讀全文,畫出文中給人以美感的比喻句和擬人句,分析好在哪裏。

2、比較下列三組句子,你認為哪一句好,為什麼?

(1)甲: 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它們安靜不動地低 聲 説:“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

乙: 這一圈小山圍着濟南,使濟南在冬天也特別暖和。

(2)甲: 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乙: 快日落時,陽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點粉色。

(3)甲: 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 還 要在水裏照個影兒呢!

乙: 天兒越晴,水藻越綠,水也不結冰,垂柳的長枝倒映在水中。

3、本文語言樸實清新,娓娓道來,情懇辭切,除體現在比喻、擬人手法的運用,同時在遣詞造句上還非常講究,值得仔細玩味。

思考:(1)“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去掉“聲”字可以嗎?為什麼?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卧着點雪”這裏為什麼用“卧”字?和文章什麼地方相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