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七年級語文教案【新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95W

七年級語文教案【新版多篇】

七年級人教版語文教案 篇一

《世説新語》

知識目標

1、閲讀淺顯的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如“俄而、欣然、擬、未若”等;

2、背誦兩篇短文。

能力目標

1、結合註釋,運用工具書,疏通文句,理解文意(重點)

2、;發揮想象,學習用比喻的修辭方法描寫事物。(難點)

情感目標:學習古人的智慧,培養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第一課時:《詠雪》

學習目標:

1、朗讀文言文,瞭解文言大意,積累常用的文言詞語。

2、討論分析文中的兩個比喻句,學習摹景狀物的手法。

3、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徵。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雪花是嚴寒的冬天,仁慈的上帝送給我們的禮物,它是那樣的純潔、輕盈,你能拿什麼比擬它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詠雪》,你和文中的兩位才子比試比試如何呢?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分類積累,疏通文意

1、自讀課文,根據文意讀準節奏。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2、讀懂課文,理解重點詞句。

(1)重點字詞解釋:

①內集:家庭聚會②兒女:子侄輩③俄而:不久,一會兒。

④欣然:高興的樣子。⑤未若:不如,比不上。⑥講論文義:講解詩文。

(2)重點句子翻譯:

①白雪紛紛何所似

翻譯: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麼呢?

②撒鹽空中差可擬

翻譯: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

③未若柳絮因風起

翻譯: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的漫天飛舞。

3、學生用現代漢語複述故事。

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把家人聚會在一起,跟子侄輩的人談詩論文。忽然間,雪下得緊了,太傅高興地説:“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麼呢?”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説:“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兒道韞説:“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太傅高興得笑了起來。道韞是太傅大哥謝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教學備註】

學法指導

文言文朗讀停頓的“兩個原則”:

1、結構原則:即不要把一個詞或一個短語斷開,要保持詞和短語的完整性。

2、意義原則:即根據語意停頓,把一句話分成幾個意羣,不要改變原句的意思。

教學提示

本文篇幅不長,疏通不難,可以在串講中明確重點文言字詞,加深記憶。

目標導學二:理解內容,體會寫法

1、文章開頭一句“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這句話在全文中有什麼作用?

涵蓋事件時間、地點、人物及主體事件等豐富的內容。正因為“寒雪日”“俄而雪驟”,才能引出“詠雪。

2、“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氛圍?

營造了一種融洽、歡快、輕鬆的家庭氛圍。

3、“詠雪”的過程中,文章特別記載了兩個人的詠,即用“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紛”,你對其中哪一個更欣賞?為什麼?

“柳絮因風起”更好,因為柳絮比鹽更像雪。給人以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意藴強,有美感,這是“撒鹽空中”所缺乏的。“撒鹽空中”比喻了雪的顏色。

4、文章結尾交待了謝道韞的身份,有什麼用意?

謝太傅對兩人的答案未做評定,只是“大笑樂”而已,十分耐人尋味。作者也沒有表態,卻在最後補充了道韞的身份,這是一個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讚賞道韞的才氣。

‖教學提示‖

通過質疑,讓學生感受謝家的濃厚的雅緻氛圍,體會作者精巧的構思。討論交流解決難點。

?目標導學三:運用比喻,想象寫作

1、説説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雪?舉出幾句詠雪的名句。

“鵝毛”、“蒲公英的孩子”等。

詠雪的名句有: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台。——李白《北風行》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韓愈

2、學生嘗試運用比喻,想像寫作:英語中有26個字母,從這些大寫字母中任選幾個,發揮想象,仿寫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進取。

B是兩個聯結的心,是友誼。

C是未滿的月牙兒,是缺憾

學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師生共點評!

教學提示

讓學生積累詠雪名句,豐富語言積累。

教學提示

此題意在鍛鍊學生的想象能力,學生説的答案有可能五花八門,教師要多加鼓勵,培養孩子的興趣。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篇二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朗讀課文,理解文章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

2、過程與方法:找出文中的直接讚美鄧稼先的語句,探究在記敍基礎上議論、抒情的特點。

3、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鄧稼先熱愛祖國、默默奉獻的優秀品質。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整體把握文章內容,把握鄧稼先的思想品格忽然奉獻精神。

2、難點:本文的語言特色。

三、學生情況分析:

七年級兩個班,整體素質良好,學生誠實,有愛心,對待學習積極,刻苦。但大部分學生由於種種原因,學習成績滯後。

四、課時安排:2課時

第1課時

一、課前三分鐘

二、導入新課

二十世紀,中華民族經歷着偉大而深刻的變遷。偉大的時代造就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科學家…他們對國家民族的貢獻是一般人無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卻不為人所知。這些鮮為人知的傑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偉大的。“兩彈元勛”鄧稼先就是這樣一位高尚的,偉大的人物。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回憶性散文《鄧稼先》。

三、檢查生字、生詞預習效果

鄧稼jià先元勛xūn至死不懈xiè鞠jū躬盡瘁cuì

選聘pìn無垠yín殷紅yān

可歌可泣:值得歌頌讚美,使人感動的流淚。形容事蹟英勇悲壯,非常感人。歌:歌頌,讚歎;泣:流淚。元勛:立大功的人。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兢兢業業,不辭辛勞,直到死了為止。形容辛勤地貢獻自己的一切。鞠躬:彎着身子,表示恭敬謹慎。盡瘁:竭盡勞苦;瘁:辛勞。已:止。

當之無愧:當得起某種稱號或榮譽,沒有愧色。當:承當,承受;無愧:不慚愧。

家喻户曉: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瞭解;曉:知道。

截然不同:斷然不一樣,形容毫無共同之處。截然:分明地,顯然地。

馬革裹屍:用馬皮包裹屍體。指英勇作戰,死於沙場。

層出不窮:接連不斷地出現。層:重迭,重複;窮:窮盡。

2、瞭解作者:“兩彈”指氫彈和原子彈。

四、整體感悟

本文共有六部分,且每一部分均設有小標題。

第一部分,展示背景。通過列舉1898年西方列強對中國的瓜分情況,讓讀者管窺百年中國的屈辱歷史。然而~個世紀後,中國人站起來了,就在這新中國剛剛誕生的早晨,新中國帶着從黑夜走出的迷們,披着朝陽的霞光,迎來了從海外歸來的一位對祖**親有拳拳之心的兒子——鄧稼先。

第二部分,簡述鄧稼先的生平。寫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經歷,特別是對中國核武器設計研究所做出的巨大貢獻。

第三部分,寫了鄧稼先與奧本海默的比較,以凸現鄧稼先的人品。奧本海默是一位出類拔草、鋒芒畢露,在美國家喻户曉的原子彈工程領導人。鄧稼先是一位能力超羣、忠厚朴實,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因此,作者説,鄧稼先是最有中國農民的樸實氣質的人,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最有奉獻精神的兒子。

第四部分,通過寫鄧稼先的誠懇周到及領導中國原子彈工程所創造出來的成就,激起了作者複雜的情感,作者為民族而自豪,為稼先而驕傲。

第五部分,高度讚揚了鄧稼先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的堅定、執著與勇敢。通過回顧學生時代課本中的《弔古戰場文》,描繪了沙漠戈壁的荒涼與悽惋,同時也指出了從事這項偉大工作需具備超凡的直覺判斷、嚴謹的邏輯思維、果敢的膽識、堅定的信心,以及在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又令常人難以想像,且常常伴有生命危險。

第六部分,是一首唱給鄧稼先的讚歌和輓歌,同時也是一首唱給祖國的頌歌和戀歌。

五、小結:(文中的對比、排比等修辭方法和細節描寫等,並爭先發言。)

①本文在語言運用上頗具特色。排比的運用,節奏感鮮明,增強了語言氣勢;對比的運用,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長短句的結合,又使文氣活躍,抒情味濃厚,感染力強。

②這是一篇回憶性散文。作者採用“橫式結構法”,巧立主題式的小標題,運用“板塊”並列的結構,將鄧稼先的生平事蹟和傑出貢獻放在廣闊的社會文化背景中,從多角度多側面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優秀品質,使人物形象顯得悲壯而豪邁,偉大而崇高,讀來令人仰止。

第2課時

一。導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楊振寧先生的回憶性散文《鄧稼先》

二、閲讀分析課文:

(一)默讀第一部分。説説為什麼要概述中國一百多年的屈辱歷史?

文章開頭列舉中國一百年前的歷史對於表現人物的作用:通過鮮明的對比,突出“今天”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創造的偉大成就,從而把鄧稼先的貢獻放在一個廣闊的社會背景之中——中國之所以不再任人宰割是因為我們有了強大的國力,而由鄧稼先領導的核武器研究的成功,無疑是這之中最閃亮的一筆,突出了鄧稼先的貢獻之大。

(二)默讀第三部分。説説為什麼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着寫,並説説鄧稼先的性格特點。

作者將美國和中國原子彈設計的領導人奧本海默與鄧稼先作對比的目的:他們是從兩個不同文化背景中成長起來的科學家,作者的意圖顯然不是要褒貶某人,而是通過對比,使鄧稼先的氣質和品格呼之欲出。

(三)默讀第四部分。説説你對“事後我連想自己為什麼會有那樣大的感情震盪…我始終想不清楚”這句話的理解。

樸實的語言中藴含着作者的深情,如:“事後我追想自己為什麼會有那樣大的感情動盪,是為了民族而自豪?還是為了稼先而感到驕傲?——我始終想不清楚”這一句作者運用兩個表選擇關係的設問句,充分表達了自己內心深處引起的感情震盪,它含蓄地告訴讀者,作者既為中華民族感到自豪,更為稼先領導國內學者和技術人員獨立地設計出中國的原子彈而感到驕傲,語言簡練,藴含豐富。(還有其他的句子,請同學們在書中找一找,並體會體會。)

(四)朗讀第五部分(“我不能走”)。

(1)朗讀《弔古戰場文》的原文和譯文。譯文如下:廣大呀,廣大呀!空曠的沙漠無邊無際,遼闊的荒漠不見人煙。河水象飄帶一樣彎曲流動。羣山像犬牙一樣交錯在一起。幽暗啊悲慘淒涼,明風悲號,天日昏黃。飛返折斷,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凍的早晨,各種飛身無處可棲,在天上亂竄,許多怪獸爭鬥激烈,失羣狂奔。亭長告訴我説:“這猶是古戰場啊!常常有失敗的一方全軍都夜沒在這裏,時常能聽到鬼哭的聲音,每逢天陰的時候,就會聽得更加清楚。”

(2)理解“粗估’參數的時候……又要有穩健的判斷”這組排比句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説説在戈壁灘上搞核武器試驗有哪些困難。

(4)體會《中國男兒歌》的壯美。

第五部分(“我不能走”)。這一部分集中寫了鄧稼先之所以成為“兩彈元勛”,是由於有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創造才能、堅強的意志、堅定的信念,以及甘為科學事業獻身的精神,同時這一部分語言的含金量也最大,有古詩文引用、有排比的運用、有環境描寫、有人物的生動事例,也有對鄧稼先的心理探求。

(五)朗讀第六部分。體會第2~5節的排比所抒發的強烈的感情。

二、總結課文

(一)、深刻體會作者深沉的愛國主義感情。

本文既不同於一般的記敍文,也不同於一般的人物評傳,而是以民族文化為背景,以民族情結,私人友愛為基調,用平實質樸的語言敍寫了一個淳樸謙遜的科學工作者的奮鬥歷程。同時文中還插入了幼兒讀本、詩歌電報書信等內容,抒發了對鄧稼先的讚頌之情。本文作為一篇回憶性散文,可以説形式是自由的,而主題是集中的,那就是有了中華文化,就能孕育像鄧稼先這樣的優秀兒女,也正是因為有了鄧稼先一類的傑出人物,我們的民族才能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二)寫作特色

1、樸實無華、平白流暢的語言風格,結合長短變化的句式安排,使文章藴含了深厚的情感,極富表現力和感染力。

2、作者採用“橫式結構法”,巧立主題式的小標題多角度多側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優秀品質,六個部分各有各的重點,同時又連成一個整體。

(三)中心:

作者把鄧稼先這一人物置於廣闊的社會背景和歷史背景中,抓住他忠厚平實,誠真坦白的性格特點,回憶了他為中國的“兩彈”事業所做出的貢獻。讚頌了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奉獻精神,並挖掘出這種性格和精神產生的根源: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的積澱。

三、課後練習部分解答

練習三:文章將鄧稼先與奧本海默作對比,旨在更生動形象地表現出鄧稼先的人格魅力,同時也為了説明鄧稼先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性格和品質,與他所生長的社會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從而進一步説明了鄧稼先將個人生命奉獻給祖國的必然性。

四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完成課後研討與練習一

板書設計:

鄧稼先

1、百年屈辱與“站起來了”——創設背景

2、兩彈元勛——總述生平事蹟鞠躬盡瘁

3、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忠厚朴實死而後已

4、民族感情?友情?——嚴謹求實(記敍、議論)

5、我不能走——默默奉獻(抒情)

6、永恆的驕傲——無比讚頌

教學反思:

鄧稼先,我國的“兩彈元勛”,“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這是一個“大寫的人”!我們做人就是要做這樣的人!以這個主題,讓學生在自主閲讀中隨作者飽含深情的筆觸,來感悟這位不平凡的科學家。也試着讓學生了解一些武器的知識。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案通用 篇三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運用數據、比較等方法來説明事物特徵的方法。

2、經歷學習過程,獲得學習體驗,培養語感。

3、認識自然,熱愛自然。

教學過程

預備鈴兩分鐘:《種太陽》歌曲播放

同學瞭解歌詞,跟着學唱。

一、散文欣賞引出

1、出現巴金的《海上日出》片段,師朗誦。

2、這段話給你怎樣的感受?帶着這種感受美美地讀讀?

二、初讀文,感知《太陽》的語言

1、讀題,這是一篇説明文。

2、實話實説,這篇文章給你什麼樣的感受?(硬邦邦,硬生生)

三、再讀文,進一步瞭解文章內容

1、課文寫了些什麼,每一自然段用一個詞或一個短句概括。

2、2~8自然段分別讓同學板書段的概括。

3、師生討論:

根據自然段的意思,歸併意義段。

4、交流板書內容,小結:課文介紹了太陽的特點和她與人類的關係。

四、細讀1~3節,品味語言特點

1、説明文的語言也有自身的魅力。(笑臉圖貼上)哪些地方值得誇一誇?

2、交流,邊讓同學板書。

(數字、舉例等等)

3、自讀,把特點表示出來:

6000度,你感覺怎樣?你想到了什麼?把你的這種感覺讀出來。

4、同桌互讀互評,假如你的同桌讀得好,鼓鼓掌。

5、師生合作讀。談感受:説明文的語言給你的感受。

五、讀4~8節,感受密切關係

1、(獎勵大家到陽光底下去走走。)看錄象。

2、讀課文,讀到哪些地方你聯想到了生活中的某些鏡頭或學過的知識,就在這句話旁邊打五角星。

3、用“太陽雖然離俺們很遠,但是他跟俺們的關係非常密切”開頭説話。

4、小結。

(你們都在用舉例的方法。)

5、引讀第8小結。

6、對大家,對太陽説句話,寫在課文後面,交流:

生:啊,太陽,你給了俺們生命,給了俺們世界。

生:太陽,您是大地的母親,是萬物生長的源泉。

生:太陽,你給予俺們……

生:太陽,謝謝您……

生:人類呀,俺們要破譯太陽的密碼……

師:剛才俺們用感恩的心,發燙的文字來讚揚太陽,現在俺們一起來欣賞。

六、拓展閲讀

1、歌曲《心中的太陽》

2、艾青的《給太陽》。師生配樂朗誦。

3、小結:

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學習,心理充溢了陽光,最後讓俺們帶者陽光般的笑臉和大家送別,帶着陽光般的心情走向未來。

〖板書〗

太陽

(同學的板書)

國中七年級語文教案 篇四

《秋天的懷念》

一、教學目標

主要目標:

學會本課生字生詞,朗讀課文能做到文通字順,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能用表格對比梳理文章內容,體會“我”的感情變化。

能正確分析文章中的動詞,形容詞使用的效果,提高鑑賞文章的能力。

同時目標:

能分角色表演,體味不同的人物心理

能體味出文中傳達出的深深的母愛和對待生命的態度,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二、教學內容

1、形聲字的形旁表示意義,聲旁表示讀音,根據字形,學會分析字的讀音和含義,如文中的“憔悴”“癱瘓”。

2、線索是貫穿全文可以使文章渾然一體,結構完整的,明含或暗含在文章的對象。找出文章中的線索可以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應學會如何找線索,分析線索。如本文的線索“看花”。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讀題解題,披情入文。

簡介寫作背景,指導學生朗讀課題,突出對母親的懷念之情。

(二)快速讀文,初步感知。

學生自讀課文,達到文通字順。

(三)揣摩字詞,走近人物。

1、學習生字“癱”與“瘓”,由字至詞,將“癱瘓”與史鐵生內心的痛苦聯繫起來。

2、學習生字“憔”與“悴”,由字至詞,將“憔悴”與母親內心的痛苦聯繫起來。

3、“憔悴”的母親面對“癱瘓”的兒子,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麼?請學生在瀏覽課文的基礎上概括。

(四)藉助表格,理清文路。

師生共同完成如下表格:

第一次 第二次

母親的話 “聽説北海的花兒都開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我”的情況 暴怒無常

那天我又獨自坐在屋裏,看着窗外的樹葉“唰唰啦啦”地飄落。

母親的表現 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着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看着我。 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

“我”的表現 “不,我不去!” “什麼時候?”

母親的表現 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説:“咱娘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喜出望外

(五)研讀文本,感受形象。

1、結合表格捕捉人物形象:看到了怎樣的兒子,怎樣的母親?

2、研讀課文第一自然段,通過“暴怒無常”“砸”“摔”“捶”等體會史鐵生的痛苦與絕望;指導朗讀,體會史鐵生的內心。

3、研讀關於母親的描寫,從“躲”“忍”“擋”等細節描寫體會母愛的無私與深沉;指導朗讀,進一步感受母親的平凡、堅強、寬容和無私。

(六)昇華情感,感悟人生。

1、母親為什麼如此急切地想帶兒子去看菊花?引發學生對“好好兒活”的思考。

2、“好好兒活”是怎樣的活?結合課文最後兩個自然段深刻領悟。

3、引進“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傑出成就獎組委會”為史鐵生撰寫的頒獎詞,深化對“好好兒活”的理解。

第二課時

(一)朗讀全文,內化情感。

1、結合課文內容體會文中四個省略號所表達的意思,並試着説一説省略的內容。

2、如果你是課文中的“我”,你會有什麼感受?請你帶着這種感受朗讀課文。

(二)隨文練筆,加深感悟。

結合課後問題:你想對文中的母親、“我”和妹妹説點什麼?引導學生同人物對話,並寫下來。

(三)背誦語段,豐富積累。

1、按照課後要求背誦課文的最後兩個自然段。

2、學生可在此基礎上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背誦。

(四)拓展延伸,推薦閲讀。

1、引進史鐵生懷念母親的有關文摘。

母親生前沒給我留下過什麼雋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誨,只是在她去世之後,她艱難的命運,堅忍的意志和毫不張揚的愛,隨光陰流轉,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鮮明深刻。

有一年,十月的風又翻動起安詳的落葉,我在園中讀書,聽見兩個散步的老人説:“沒想到這園子有這麼大。”我放下書,想,這麼大一座園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兒子,母親走過了多少焦灼的路。多年來我頭一次意識到,這園中不單是處處都有過我的車轍,有過我的車轍的地方也都有過母親的腳印。

──摘自史鐵生《我與地壇》

我有一個悽苦的夢……在夢裏,我絕望地哭喊,心裏怨她:“我理解你地失望,我理解你的離開,但你總要捎個信兒來呀,你不知道,我們會牽掛你,不知道我們是多麼想念你嗎?”但就連這樣的話也無從説給她,只知道她在很遠的地方,並不知道她在哪兒。這個夢一再走進我的黑夜,驅之不去。

──摘自史鐵生《有關廟的回憶》

我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裏,閉上眼睛,想,上帝為什麼早早地召母親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聽見了回答:“她心裏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她回去了。”睜開眼睛,看見風正從樹林裏穿過。

──摘自史鐵生《合歡樹》

2、推薦閲讀史鐵生相關作品。

(1)閲讀《我與地壇》《合歡樹》《有關廟的回憶》,進一步體會史鐵生對母親的懷念。

(2)閲讀《病隙碎筆》《命若琴絃》《我的遙遠的清平灣》,進一步體會史鐵生對人生的思考。

部編版七年級語文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感知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藴涵的人生哲理。

2、學習文章的寫作特色,揣摩生動的細節描寫。

3、教給學生客觀公正、寬容仁愛、關愛弱小的待人處事的原則和方法。

【重點難點】

1、揣摩生動的細節描寫,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2、理解文章藴涵的人生哲理。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播放《動物世界》中弱肉強食的畫面,學生看後交流感受,教師藉機導入新課。

(《動物世界》是大多數學生喜愛的節目,通過它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引起學生對弱小者的同情、憐愛,為下面的學習創設良好的情感氛圍)

2、瞭解作者的有關信息。播放《動物世界》中弱肉強食的畫面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快速默讀全文,思考以下問題:

(1)本文主要講了一個什麼故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

(2)文中表達了怎樣的情感?朗讀時應如何處理?

(學生讀後,思考交流,然後教師簡單提問。對於情感的把握要求不要過高,關鍵是指導學生在朗讀時應如何處理感情基調,如對貓的喜愛、惋惜、厭惡以及自己的悔恨之情等)

2、學生朗讀課文,圈點勾畫對貓的生動描寫,體會作者的情感。

3、指名學生讀課文,師生評議。

(這是朗讀指導的延續,為節約時間,可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語段進行朗讀,讀後通過評議,讓學生更加明確如何讀出情感,讀出韻味)

三、細讀課文,合作探究

1、進行分組合作學習:四人一小組,自己設計表格,為三隻小貓做簡歷。

(此環節主要是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自己設計表格,四人合作完成,既訓練了學生信息篩選的能力、合作學習的意識,又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2、交流合作學習成果:利用實物投影投放學生設計的表格及其所填內容。師生評議表格的設計是否科學、全面,所填內容是否準確。通過比較、分析,教師強調作者對三隻小貓的不同情感以及作者描寫的重點。

(這既是成果的展示,又是學習的延伸和交流)

3、主題探究:本文通過養貓的經歷想表達一個怎樣的主旨?

(鼓勵學生大膽陳述自己的理想,教師不可統一答案,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只要學生的理解言之有理就應給予肯定)

四、課堂小結

古語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者以真摯的感情描寫了養貓帶來的生活情趣。文章的主題,也正是通過“我”一系列複雜感情變化的細節描寫來不斷昇華的。

【板書設計】

感情基調:喜愛、惋惜、厭惡、悔恨

設計表格:為三隻小貓做簡歷

第一隻第二隻第三隻性格

“我們”的態度

【教學反思】

在教學這篇文章時,以研究性閲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

┃教學過程設計┃第二課時

一、複習回顧

複習回顧上節課所學的內容,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二、精讀課文,賞析語言

本文語言樸實無華,描寫栩栩如生,引導學生朗讀課文,圈點勾畫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和生動的細節描寫並進行賞析。過程如下:

(1)自主閲讀、賞析。

(2)相互交流、借鑑。

(3)集體交流、評議。

(在賞析、評議過程中,對於精彩之處,教師要引導學生反覆朗讀,在讀中品味,在品析中朗讀)

三、重點研讀,深入理解

熟讀有關第三隻貓的部分,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以下問題:

(1)第三隻貓有着怎樣的遭遇?“我”根據什麼判定鳥是被這隻貓咬死的?

(2)假如這件事發生在養第二隻貓的時候,“我”會怎樣想?又會怎樣做?

(3)為什麼“我”對於第三隻貓的死,比以前兩隻貓的亡失“更難過得多”?

(4)第二隻貓丟失後,作者寫道:“自此,我家好久不養貓。”第三隻貓死後,作者寫道:“自此,我家永不養貓。”這兩句話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麼不同?學生討論交流後明確。

四、體驗反思,感悟內涵

1、學習完本文,你有何感受?

(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如可從“我”和貓的角度分別來談)

2、你有過類似於作者的經歷嗎?當時你的感受又是怎樣的呢?怎樣才能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呢?

(主要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經歷、體驗進一步理解課文)

五、佈置作業

假如養第二隻貓時也養了鳥,鳥也被咬死了,“我”將怎樣想?怎樣做?請寫成200字左右的片段作文。

【板書設計】

語言:樸實無華,栩栩如生

第三隻貓:遭遇、“我”的悔恨

【教學反思】

《貓》是鄭振鐸小説的名篇,作者用樸實的言辭將三次養貓的故事娓娓道來,意境深遠、含蓄、沉鬱。其文筆樸素精美,感情深沉真摯,有很高的人文價值。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熱愛生活、善於觀察生活、積累生活的習慣,教給學生客觀公正、寬容仁愛、關愛弱小的待人處事的原則和方法是課堂教學的旨意所在。教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是基礎,品味文章深情是重點,激發學生超越作品的感悟是難點,這也正是文學作品教學的重要價值所在。

國中七年級語文教案 篇六

《秋天的懷念》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課文內容,把握母親藝術形象,感悟作者意圖。

2、訓練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培養學生有感情的讀好課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感受母博大、寬厚的母愛和兒子對於母親的思念懺悔、自責。

2、體會磨難對於人生的意義,學習在磨難中成長堅強的品質。

●教學重難點 品味賞析細節描寫;探尋作者寫作意旨

●教學方法 誦讀法、品析法、精段閲讀法、資料助讀法

●課時安排:2~3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熱不熱?(熱),是不是很想快點到秋天,那樣就涼快了?

我們都知道秋天是迷人的,天高雲淡,大雁南歸,楓葉似火,碩果累累,秋天的美別具一格,秋天的美實實在在,秋天的許多事物都會引起我們無限的遐想,也會讓我們產生某種情懷,同學們你喜歡秋天的什麼景物?

的作家史鐵生最喜歡秋天的菊,更對秋天產生了懷念之情,那今天讓我們共同欣賞課文《秋天的懷念》。(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 文,整體感知

1、作者簡介:

史鐵生 雙腿癱瘓 又患腎病並發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維持生命。自稱是“職業是生病,業餘在寫作”。因突發腦溢血逝世。根據其生前遺願,他的脊椎、大腦將捐給醫學研究;年他的肝臟將捐給需要的患者。他的 寫作與 他的生命完全連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寫作之夜”,史鐵生用殘缺的身體,説出了最為健全而豐滿的思想。

3、誦讀課文,初析文章

讓學生細讀一遍課文,體會文章情感。

本文的感情基調是什麼?

明確:深沉、略帶傷感、“我”:不耐煩、暴躁,母親:央求、親切

在理解作者情感的基礎上,讓同學們帶着以下問題品味課文

(1)你覺得“我”是一個什麼脾氣的人?(性情暴躁、脾氣暴怒)

(2)從文中哪些語句可以感受到“我”的暴躁?為什那麼暴躁, 是天生的嗎?誰一直陪伴着我?

(3)通過閲讀課文我們知道母親愛什麼?那文章中提到的作者 幾次秋天看菊花?(3次,母親,我)

(4)作者前後生活態度有什麼改變?(用文中語句回答)是誰促進了作者生活態度有了那麼大的轉變,以至於直接影響了作者的人生觀?(母親)

4、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作者情感。

(第二課時)

三:再讀課文,揣摩細節 (理解人物,把握情感)

(對文本細節的剖析這一部分,要讓學生讀出其中的情味。這些細節應該是滲透着愧疚、追悔、懷念的。品析與朗讀、表 演相結合。)

第一次賞花(精析第一節)

首先,師邊有感情的朗讀第一節,邊逐句分析人物性格。

其次,找 出重點分析

1、一組對比性的動詞:(動作)

“我”:突然砸碎 猛地摔向 狠命捶打 喊着

母親:躲出去 聽我的動靜 進來 撲過來 抓住 忍住哭

明確:母親忍受着我暴躁的脾氣,忍受着兒子癱瘓對自己的打擊,把痛苦埋藏在心裏,堅定的鼓勵兒子。

2、一組重疊詞:(動作、神態)

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聽我的 動靜;又悄悄地進來;眼圈紅紅的;

明確:刻畫了細膩深沉的母愛,她讓“我”盡情地發泄心中的苦痛,又強忍着內心的悲傷。突出母親的謹慎小心和慈愛細心。對兒子的體諒、包容和理解,無私的關愛呵護兒子。

第二次賞花

1、母親為什麼“擋”在窗前?

明確:不想讓多愁善感的“我”看到落葉凋零的蕭條

景象,而產生傷感痛苦,甚至是絕望的心情,從而失去對生活的信心。

2、分角色朗讀體會 “我”和母親不同的態度和心情。

我:“什麼時候?好吧 ,就明天。 哎呀,煩不煩?幾步路,有什麼好準備的!”

母親:“憔悴的臉上 央求般 高興得一會坐下,一會站起 笑了 坐在我身邊 絮絮叨叨 ”

我:漫不經心、馬虎應付、無所謂

母親:喜出望外、興奮投入、高興得不知所措

對比強烈、鮮明,要在讀中反覆體會,在體會中品讀人物,要讀出當時人物的心境、態度、情感;

對學生朗讀進行評價、指導;可分角色朗讀。

3、如何理解“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明確:母親像做錯事的孩子,小心翼翼,生怕刺激了我。

結合兩次賞花體味情感

(1) 我對母親情感的變化

一組否定含義的詞:

“不,我不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就再也沒有回來”“我沒想到她已經病成那樣”;“也絕沒有想到那竟是永遠的訣別”

明確:自己從沒有考慮過母親的感受,從未為母親着想,對母愛的渾然不覺,母親的去世激起了“我”對生命的感悟,對自己少不更事的追悔,對母親深切的懷念。

(2)。母親一組飽含深情的話語:(語言)

A、“咱娘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

B、“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還未成年的女兒……”

明確:母親本要和我相依為命,共度難關的,臨別人世時母親對孩子是多麼不捨、牽掛和惦記。

第三次賞花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我懂得了母親沒有説完的話”。

明確:盛開的菊花猶如堅強勇敢地活過來的“我”,豔麗的色彩是對“我”成功人生的描繪,我最終懂得了母親“好好兒活”的真正含義,而菊花卻成 為了我懷念母親永遠的寄託。

四:領悟主題,感悟人生

這是一篇飽含深情的懷念母親的散文,作者通過回憶自己癱瘓時,懷着博大無私之愛的母親是怎樣地痛心與忍辱負重地照顧自己,來表達對母親的深深愧疚和懷念之情。史鐵生筆下對親 情的回憶與感悟,讓人感覺親切而意味深長。

思考:文章題目為什麼叫“秋天的懷念”,作者懷念的是什麼?

明確:懷念母親對兒子博大無私的愛;懷念母親堅毅的性格;以勇敢面對人生的決心,以告慰母親在天之靈。

板書設計

人物形象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雙腿癱瘓 暴怒 漫不經心 重面生活

“我” 暴怒無常 發火 馬虎應付 好好兒活

性格暴躁 “ 我可活什麼勁!” 無所謂

體貼細膩 勸阻 喜出望外

母親 執着堅毅 忍住哭聲 不知所措 臨終牽掛

“好好兒活” 興奮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