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中語文《離騷》課文原文及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63W

高中語文《離騷》課文原文及教案精品多篇

高中語文《離騷》課文教案 篇一

教學目的:

1、理解本詩運用大量比喻、象徵手法的作用。

2、把握屈原在追求與現實的矛盾中執着自修美德的強烈願望。

3、背誦這兩節詩。

教學重點:比喻、象徵手法所揭示的意藴、作用。

教學難點:相對古奧的文字背後所藴含的思想情感把握及評價。

教時:三課時

教學方法:誦讀、質疑和點撥

教學過程:

1、結合教材(明)陳洪綬所繪《屈子行吟圖》,由學生介紹屈原主要身世、經歷和思想。

明確:屈原,最偉大的愛國詩人之一,“信而見疑,忠而被謗”。“離騷”:離愁;遭憂;楚地的古樂曲名。

2、結合註釋,默讀,梳理字詞基礎知識,注意通假、古今異義、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在本詩中的運用:

修姱 鞿羈 蹇 蕙纕 攬茝 謠諑 偭規矩 忳鬱邑 侘傺 溘死 鷙鳥 攘垢 蘭皋 芰荷 岌岌

偭規矩而改錯

忳鬱邑餘侘傺兮

何方圓圜之能周兮

······(通假)

怨靈脩之浩蕩兮

固世俗之工巧兮

競周容以為度

······(古今異義)

伏清白以死直兮

屈心而抑志兮

回朕車以復路兮

······(詞類活用)

不吾知其亦已兮

既替餘以蕙纕兮,有神之翼攬茝

高餘冠之岌岌兮,長餘佩之陸離

······(特殊句式)

3、本詩有不少直抒胸臆、表白心志的句子,如“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請把他們找出來,再以它們為線索,看看屈原通過這些直接抒情的句子表達了什麼樣的思想情感。(理解本文顯性的思想感情))

明確:課文裏節選的這一部分,特別是直接抒情的句子,展示了屈原理想追求和殘酷現實之間的矛盾,表達了詩人即使在惡劣的環境中,也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決不改變自己的高尚情操。

4、比喻、象徵手法的大量運用:

找出本詩中有關比喻和象徵的句子,運用數據統計看看到底有多少個比喻。象徵句:

略微提及比喻和象徵的區別:比喻有本體、喻體之分,比喻的喻體為虛,象徵物為實際的事物。(但不拘泥和糾纏於此。)

引導學生逐一理解比喻句的意藴和作用:

既替餘以蕙纕兮,有神之翼攬茝:比喻詩人高尚的德行。

眾女嫉餘蛾眉兮,謠諑謂餘以善*:許多小人;高尚德行。(比喻)

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比喻準則、準則。

鷙鳥之不羣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比喻君子不能與小人同流合污。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比喻詩人要保持芳潔與美好的品質。

象徵:步餘馬於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忽反顧以遊目兮,將往觀乎四荒。(象徵理想境界。)

體會這些比喻和象徵的作用:具有更強烈的形象感染力;比興象徵傳統的繼承;與直抒胸臆的句子構成迴環往復的旋律,反映荊楚民族自由浪漫精神和悲怨鬱結之情;文人高雅的貴族氣韻。(比較與《詩經》當中比興手法的不同。)

5、誦讀課文之後,進行情境對話:

屈原“步餘馬於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假若屈原在長着蘭草的水邊高地、長着椒樹的山岡遇到了穿越而來的東晉大詩人陶淵明、北宋大詞人蘇軾,他們之間將展開一場怎樣的對話?

明確:

屈原:求索真理,矢志不渝;忠貞於國,知其不可而為之。

陶淵明:全身保生,質性自然,獨善其身,超然世外。

蘇軾:曠達自適,順逆泰然,自得其樂,隨遇而安。

6、批判性思維培養:

“眾女嫉餘之蛾眉兮,謠諑謂餘以善*”中,屈原自擬為女性,以許多女人嫉妒自己秀美的峨眉,因而毀謗自己好做*蕩之事,來比喻自己與羣小之間的尖鋭衝突。你如何看待屈原這種“擬女性”的寫法

明確:

屈原的“擬女性”的寫法是值得肯定的,他用“擬女性”的寫法使感情的表達更加形象,使情感的抒發更加真實和自然。使人們更易接受和理解。而且“擬女性”的寫法對後世影響深遠,如唐代的不少“閨怨詩”就是男性作者借女性的身份進行創作的,他們以女性的口吻或身份來抒發相思、幽怨之情,使感情更加真切可感,意藴深遠。

屈原的“擬女性”的寫法是封建思想下的產物,是消極的。他的以“男女”對應“剛柔”的觀點,是一種封建的哲學思想,其發展到後來就是男尊女卑的封建性別觀念。並且屈原的“擬女性”的寫法將夫妻關係等同於君臣關係,強化了君主的權力,臣子在“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的思想影響下無條件地臣服於君主,使君主關係固化乃至僵化。

7、學生質疑:

8、整本書閲讀:推薦讀整本《離騷》,共373句,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

9、拓展活動:湖南汨羅擬於2019年端午節前,開展面向全球華人文化圈的屈子祠徵聯大賽,請從屈原忠貞於國、以身殉國、堅持真理、正道直行、文采風流、澤被楚地等角度來撰寫一幅褒揚、憑弔和感懷的對聯。

10、教學反思

疏通式朗讀和理解性朗讀更需要加強。要找準契合點點燃學生學習《離騷》的熱情,如比較閲讀。

高中語文《離騷》課文賞析 篇二

宋代史學家、詞人宋祁説:“《離騷》這部作品為詞賦之祖,後人為之,如至方不能加矩,至圓不能過規。”這就是説,《離騷》這部作品不僅開闢了一個廣闊的文學領域,而且是中國詩賦方面永遠不可企及的典範。

《離騷》這部作品作於楚懷王二十四、五年(前305、前304)詩人屈原被放漢北後的兩三年中。漢北其地即漢水在郢都以東折而東流一段的北面,現今天門、應城、京山、雲夢縣地,即漢北雲夢。懷王十六年詩人屈原因草擬憲令、主張變法和主張聯齊抗秦,被內外反對力量合夥陷害,而去左徒之職。後來楚國接連在丹陽、藍田大敗於秦,才將詩人屈原招回朝廷,任命其出使齊國。至懷王二十四年秦楚合婚,二十五年秦楚盟於黃棘,秦歸還楚國上庸之地,詩人屈原被放漢北。

漢北其地西北距楚故都鄢郢(今宜城)不遠。《離騷》這部作品當是詩人屈原到鄢郢拜謁了先王之廟及公卿祠堂後所寫。詩開頭追述楚之遠祖及屈氏太祖,末尾言“臨睨舊鄉”而不忍離去,中間又寫到靈氛占卜、巫咸降神等情節,都和這個特定的創作環境有關。

《離騷》這部作品是一首充滿激情的政治抒情詩,是一首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藝術傑作。詩中的一些片斷情節反映着當時的歷史事實(如“初既與餘成言兮。後悔遁而有他這個人。……傷靈脩之數化”即指懷王在政治外交上和對詩人屈原態度上的幾次反覆)。但表現上完全採用了浪漫主義的方法:不僅運用了神話、傳説材料,也大量運用了比興手法,以花草、禽鳥寄託情意,“以情為裏,以物為表,抑鬱沉怨”(劉師培《論文雜記》)。而詩人採用的比喻象徵中對喻體的調遣,又基於傳統文化的底藴,因而總給人以言有盡而意無窮之感。

由於詩人無比的憂憤和難以壓抑的激情,整首詩如大河之奔流,浩浩蕩蕩,不見端緒。但是,細心玩味,無論詩情意境的設想,還是外部結構,都體現了詩人不凡的藝術匠心。

從構思上説,詩中寫了兩個世界:現實世界和由天界、神靈、往古人物以及人格化了的日、月、風、雷、鸞風、鳥雀所組成的超現實世界。這超現實的虛幻世界是對現實世界表現上的一個補充。在人間見不到君王,到了天界也同樣見不到天帝;在人間是“眾皆競進以貪婪”,找不到同志,到天上求女也同樣一事無成。這同《聊齋志異》中《席方平》篇寫陰間的作用有些相似。只是《席方平》中主人公是經過由人到鬼的變化才到另一個世界,而《離騷》這部作品中則是自由來往於天地之間。這種構思更適宜於表現抒情詩瞬息變化的激情。詩人設想的天界是在高空和傳説中的神山崑崙之上,這是與從原始社會開始形成的一般意識和原型神話相一致的,所以顯得十分自然,比起後世文學作品中通過死、夢、成仙到另一個世界的處理辦法更具有神話的色彩,而沒有宗教迷信的味道。詩人所展現的背景是廣闊的,雄偉的,瑰麗的。其意境之美、之壯、之悲,是前無古人的。特別地,詩人用了龍馬的形象,作為由人間到天界,由天界到人間的工具。《尚書中候》佚文中説,帝堯繼位,“龍馬銜甲”。中國古代傳説中的動物龍的原型之一即是神化的駿馬。《周禮》中説“馬八尺以上為龍”,《呂氏春秋》説“馬之美者,青龍之匹,遺風之乘”。在人間為馬,一升空即為龍。本來只是地面與高空之分,而由於神駿變化所起的暗示作用,則高空便成了天界。詩人藉助自己由人間到天上,由天上到人間的情節變化,形成了這首長詩內部結構上的大開大闔。詩中所寫片斷的情節只是作為情感的載體,用以外化思想的鬥爭與情緒變化。然而這些情節卻十分有效地避免了長篇抒情詩易流於空泛的弊病。

《離騷》這部作品為我們塑造了一個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首先,他這個人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徵。“高餘冠之岌岌兮,長餘佩之陸離。”“長顑頷亦何傷。”很多詩人屈原的畫像即使不寫上“詩人屈原”二字,人們也可以一眼認出是詩人屈原,就是因為都依據了詩中這種具有特徵性的描寫。其次,他這個人具有鮮明的思想性格。第一,他這個人是一位進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張法治(“循繩墨而不頗”),主張舉賢授能。第二,他這個人主張美政,重視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皇天無私阿兮,覽民德焉錯輔”),反對統治者的荒*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陳辭一段可見)。第三,他這個人追求真理,堅強不屈(“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餘心之可懲”)。這個形象,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兩千多年來給了無數仁人志士以品格與行為的示範,也給了他這個人們以力量。

《離騷》這部作品的語言是相當美的。首先,大量運用了比喻象徵的手法。如以採摘香草喻加強自身修養,佩帶香草喻保持修潔等。但詩人的表現手段卻比一般的比喻高明得多。如“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餘情其信芳。”第四句中的“芳”自然由“芰荷”、“芙蓉”而來,是照應前二句的,但它又是用來形容“情”的。所以雖然沒有用“如”、“似”、“若”之類字眼,也未加説明,卻喻意自明。其次,運用了不少香花、香草的名稱來象徵性地表現政治的、思想意識方面的比較抽象的概念,不僅使作品含蓄,長於韻味,而且從直覺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自詩人屈原以來,“香草美人”就已經成為了高潔人格的象徵。(有柳宗元的“驚風亂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牆。”)

再次,整首詩以四句為一節,每節中又由兩個用“兮”字連接的若連若斷的上下句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韻,使整首詩一直在迴環往復的旋律中進行,具有很強的節奏感。最後,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如“夕歸次於窮石兮,朝濯發乎洧盤”;“蘇糞壤以充幃兮,謂申椒其不芳”;“惟茲佩之可貴兮,委厥美而歷茲”等,將“兮”字去掉,對偶之工與唐宋律詩對仗無異。

高中語文《離騷》課文原文 篇三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餘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

既替餘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

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怨靈脩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

眾女嫉餘之蛾眉兮,謠諑謂餘以善*。

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

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

忳鬱邑餘侘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

寧溘死以流亡兮,餘不忍為 此態也。

鷙鳥之不羣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

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

步餘馬於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

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餘情其信芳。

高餘冠之岌岌兮,長餘佩之陸離。

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

忽反顧以遊目兮,將往觀乎四荒。

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

民生各有所樂兮,餘獨好修以為常。

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餘心之可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