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離騷獲獎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37W

離騷獲獎教案(精品多篇)

必修二《離騷》優秀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瞭解屈原生平,理解詩人熱愛祖國、憂國憂民的高尚品質,從而培養學生愛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2、反覆誦讀,抓住關鍵詞語,疏通詩句,培養學生初步鑑賞、評價古詩文的能力。

3、通過鑑賞重要語句,讓學生理解並感受詩中作者的愛國憂民情感及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

【教學重點】

1、瞭解屈原生平及《楚辭》的一般特點

2、鑑賞重要語句,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教學難點】

1、關鍵詞語的疏通理解。

2、欣賞詩中的比喻手法,瞭解《離騷》的浪漫主義特色。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一)創設情景、激情導入

使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觀看影片《屈原》的幾組鏡頭:

屈原被越王放逐,形容枯槁,行吟澤畔,抱石沉江,並配以主題歌曲。

提問 你們知道屏幕上這位歷經坎坷,依然忠君愛國的詩人是誰嗎?(學生答:屈原)端午節時

民間有一個習俗:吃粽子、賽龍舟(放出粽子,賽龍舟圖畫)就是為了紀念屈原的。

(二)自主 合作 探究

1、關於作者及《離騷》

讓學生結合課文註釋及有關工具書介紹屈原,教師予以補充,多媒體出示有關屈原的鏡頭及生平簡介。

屈原,戰國末期楚國人,傑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名平,字原。丹陽(今湖北秭歸)人。他出身於楚國

貴族,與懷王同祖。屈原學識淵博,對天文、地理、禮樂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亂興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辭令。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聖君賢相的政治,認為只有聖君賢相才能把國家治理好 ,有強烈的憂國憂民、忠君致治的思想。他曾任左徒,輔佐懷王,參與議論國事及應對賓客,起草憲令及變法,對外參加合縱派與秦鬥爭,兩度出使齊國。因受小人陷害,他兩次被流放,最後投汨羅江而死,以明忠貞愛國之懷。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代表作《離騷》

本文選自《楚辭》。(投影)

“楚辭”是戰國時期興起於楚國的一種詩歌樣式,是以屈原以及宋玉的作品為主體的詩歌總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離騷》,因此後人又把“楚辭”的體裁稱為“騷體”。《離騷》與《詩經》在文學史上並稱“風騷”,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兩大源頭,對後世有着深遠的影響。

那麼“離騷”是什麼意思呢?離通“罹”,遭遇;騷:憂愁。 “離騷”即作者遭遇憂愁而寫成的詩句。全詩372句,是屈原的思想結晶,是他政治失敗後用血和淚寫成的一篇扣人心絃的抒發憂國之思的作品。

2 。整體感知

(1)誦讀課文

①、放錄音或教師範讀

第一遍:要求學生注意聽準字音及句子的節奏。第二遍:讓學生輕聲跟讀。第三遍:讓學生大聲朗讀。

②、指名學生朗讀,其他同學指正讀音及節奏。

③、教師總結騷體詩的誦讀節奏。一般三四個節拍,隨文切分。

④、集體朗讀,要求讀出語氣。

提示:“兮”字,語氣助詞,讀時應拉長語氣,齊讀時感受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疏通詩句,初步感知。

(要求學生默讀課文並藉助課文註釋及工具書,邊讀邊歸納,教師巡視作必要點撥,解答學生的疑問。)

(3)質疑釋疑

(要求學生四人一組,把不理解的地方寫到紙上,並由一名代表提出,教師可讓其他學生一起討論,如若較難,則由教師分析。)

①、重要詞語(投影)

苗裔(yì):後代子孫 孟陬(zōu):正月 揆(ku í )揣度 扈(hù)被、披

辟芷(zhǐ):香草名,即白芷 汨(yù):水急流貌 搴(qiān):攀、折 阰(pí):山坡、嶺上

騏驥(qíjì)駿馬 申椒(jiāo) 申地產的椒 蕙茝(chǎi)香草名

昌被(pī):穿衣而不繫帶的樣子,比喻狂亂不羈 憚(dān):害怕 捷徑:比喻政治上的邪道

踵(zhǒng):腳後跟 荃(quán):香草名,喻楚懷王 謇謇(jiǎn):忠貞的樣子

羌(qiāng)楚辭中所特有的語氣詞 靈脩:神明、有遠見的人,喻楚懷王

②、通假字

肇錫餘以嘉名:錫通“賜” 賜給

來吾道夫先路也:道(dǎo)通“導”嚮導

指九天以為正兮:正 通“證”

③、同類活用

名 餘曰正則兮。名詞用作動詞 命名

字 餘田靈均。名詞用作動詞 給人取表字

④特殊句式

恐年歲之不吾與: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應為“不與吾” 全句譯為,只怕年歲不等待我。

(4)理解課文各部分內容:

第一節:敍述自己的家世出身和名字美好的意義。

第二節:敍述自己積極進修,鍛鍊品質和才能,決心輔助楚王進行改革,使國家富強起來。

第三節:闡明自己的政治觀點與立場,表達了這種觀點不為楚王採納的痛苦心情。

(5)主旨把握

課文節選部分表達了屈原什麼樣的思想感情。(學生討論。教師作適當點撥)

[明確] 節選部分,詩人自述身世、品質、政治理想以及自己的忠誠不為君王理解的苦悶之情,表現了屈原堅持“美政”、至死不悔的高尚節操, 抒發了詩人憂國憂民、獻身理想的愛國情感。

第 二 課 時

一、研讀探究

(1)在你的想像中,屈原有怎樣的外貌,怎樣的風度?(可先讓學生髮揮自己的想像,用自己的語言概括,然後再用課文中的詩句來説)

[明確] “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尋道夫先路也”, 詩人身披香草用以表明自己高潔的品質,詩歌從第一句“帝高陽之苗裔兮”開始,詩人使用大量筆墨,從多方面描述自我的美好而崇高的人格。他自豪地説明他是楚王同姓之臣,既指出自己有高貴的身份,又表示自己對楚國的興亡有義不容辭的責任。他記敍自己降生在一個祥瑞的時辰(寅年寅月寅日〕被卦兆賜命以美好的名字,又強調自己稟賦卓異不凡。在此基礎上,詩人進一步敍述自己及時修身,培養高尚的品德,鍛煉出眾的才幹,迫切地希望獻身君國,令楚國振興,使楚王成為“三後”和“堯舜” 一樣的聖明君主。總之,詩人自我的形象,代表着美好和正義的一方,作者相信他的理想和三張,能夠把楚國引向康莊大道。

(2)《離騷》中作者常以“香草”“美人”來比喻自己、賢士和君王,並表達政治理想,這是《離騷》的一大藝術特色,這種方法也叫“移情法”即不直接説出自己想説的話,而是把它寄寓於某一物 上,也就是“移情於物”,這種方法在古典詩詞中廣泛運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時代,借用“移情”,可言難言之語 ,可抒難抒之情。

例: “顛狂柳絮隨風舞,輕薄桃花逐小流”,(出示投影)唐朝杜甫這兩句詩借用對柳絮與桃花的描寫,表達作者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及自己的政治抱負不能實現的痛苦和愁悶。

請找出相關詩句,説説詩人是怎樣運用這些比喻來表達政治理想的。(學生小組討論。教師作適當點撥〕

[明確]“美人之遲暮” 一句中“ 美人” 喻指楚懷王“固眾芳人之所在”一句中“眾芳”喻指羣賢,用“椒、桂、蕙、茝”四種植物喻羣賢,用香草“荃”喻楚懷王等等,文中用“香草美人”表明對君王的忠誠,對古代君王舉用羣賢的敬佩以及表白自己的高潔情操,希望君王能夠拋棄穢政,不要聽信小人讒言,像古代賢明君主那樣,以社稷為重,舉用羣賢,瞭解自己的憂國憂民的良苦用心。

(3)文中除了使用比喻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政治理想,還使用了什麼手法?請舉例説明。

[明確] 還使用對比手法。如:古代遇明君王舉用羣賢“遵道而得路”與昏庸君王狂亂不羈“路幽昧以險隘”形成對比,以此告誡楚王要任人唯賢:“黨人”貪圖個人享樂與自己為國為民不惜身遭災禍形成對此,表達自己九死不悔,獻身理想的愛國情感。

二、品讀鑑賞

(1)你對《離騷》的語言有什麼感受?

[明確] ①汲取散文的筆法,行文靈活多變。句式以六言為主、加上對偶修辭,使整首詩整齊而節奏鮮 明。

②大量用“兮”字,不僅加強了生活色彩,而且使詩歌的調子迴盪頓挫,婉轉動人。

(2)齊讀全文,找出文中能體現屈原高貴品質的詩句,並摘抄。

“豈餘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指九天以為正兮,夫維靈脩之故也”——忠君報國,雖死不悔。

“餘固知謇謇之為患兮,忍而不能捨也”——堅持真理,永不言棄。

這些感天動地的詩句,令我們感受到詩人高貴的品質,寧死不屈的精神。正如司馬遷所贊:“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而從此,一種永世不曾泯滅的信念——對真理的信仰和對理想的追求,一種千古不變的情愫——對祖國的熱愛和對鄉土的依戀,深探注入到中華文化中來,成為我們民族文化的光輝傳統。

(3)分析特色:

象徵手法的運用

芳草香木:象徵高尚的品德

佩帶香草:表明屈原追求美好的事物,品格高潔

美人芳草:比喻賢臣

對比手法的運用

堯、舜:“耿介”——桀、紂:“猖披”

吾:“恐年歲之不與”——黨人:“偷樂”

靈活的詩歌體式

“騷體詩”:將“兮”放在單句的末尾,兩句一韻。

三、探究閲讀

(1) 《離騷》塑造了一個怎樣的主人公形象?

【明確】《離騷》塑造了一個純潔高大的主人公形象,由於理想的崇高、人格的純潔、感情的強烈,這個形象就遠遠地超出於流俗和現實之上。全詩始終貫穿着詩人以理想改造現實的頑強鬥爭精神,當殘酷的現實終於使理想破滅時,他表示了以身殉理想的堅強意志。詩人以花草冠佩象徵品德,富有優美的理想,把主人公品格刻畫得異常崇高。

(2)(多媒體課件播放屈原行吟澤畔、抱石投江的鏡頭)面對屈原抱石沉江,你贊成這一舉動嗎? (可在班內展開辯論,只要學生言之成理即可〕

不贊同:屈原雖遭楚王放逐但楚國人民並沒有拋棄他,他自感面君無望,心中的理想無法實現,便抱石沉江,這其實是文人心理脆弱的表現。他應堅強地活下來,活着便有希望。

可以理解:作為那個時代的文人,即便他出身貴族,他和君王仍是附庸和主人的關係,他的理想只有在君王賞識並支持下才能實現,他的高潔的節操只有君王幫他力排眾議時才能保持,當君王不賞識他,不支持他,他便失去了支撐他的柱石,若不想改節,不想改變自己,那麼,他只有走這一條路。我想屈原走向這條不歸路是無奈的,並不是他真心所願。

(3)學習這篇文章,你有哪些啟發?(言之有理即可)

觀點:①一個人即使身處逆境,也要為崇高遠大的理想而奮鬥,決不能動搖和悔改。

②人生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長的,但為了追求真理,應不屈不撓,勇往直前。

③在污濁的環境中,應保持自己的高潔品質。要熱愛祖國。

(4) 屈原的偉大人格和愛國精神為後人所傳頌。課後蒐集有關屈原的對聯、詩歌或評論,寫一篇評價屈原的文章。(請學生上網或到圖書館查閲資料)

四、佈置作業:

完成課後練習

離騷獲獎教案 篇二

知識目標

1、瞭解《離騷》是《詩經》以後的一次詩體大解放,是“楚辭”體的代表作品。

2、通過學習《離騷》,瞭解文學作品中常用的“移情法”。如屈原借詩中的的“香草”“美人”表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及情懷。

3、學會吟誦古詩詞,注意節拍、重音。

4、瞭解以屈原作品為代表的積極浪漫主義和創作手法:豐富的想象,形象的描述。

能力目標

1、培養通過把握詩文形象,深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2、掌握文言實詞、虛詞,培養學生閲讀古詩文的能力。

德育目標

通過學習《離騷》,理解詩人熱愛祖國、憂國憂民的情懷,培養學生愛國憂民的思想感情,並學習詩人不與惡勢力同流合污,執著追求理想的高尚節操。

教學重點

1、通過鑑賞《離騷》的優美詩句,學習屈原追求美政、憂國憂民的高尚品德。

2、品味、鑑賞詩歌的比興藝術手法,藝術價值。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對詩作中疑難的字、詞及表達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2、有感情、有節奏地誦讀並背誦課文。

教學方法

1、運用講讀法、逐節誦讀、講講背背,指點難字讀音、難字詞義。

2、運用討論法,讓學生理解詩中作者的愛國憂民感情及他為追求理想而九死未悔的精神。

3、通過比較閲讀法,延展課堂內容,開闊學生的視野,充實對作品的理解。

教具準備

錄音機教學磁帶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瞭解屈原的《離騷》及他的政治理想。

2、瞭解《離騷》在詩歌形式上的革新及“楚辭”體。

3、學習詩歌的1-7節,解決其中的疑難字、詞,能夠熟讀並基本背誦下來。

教學過程

一、導語:

毛澤東在《沁園春雪》中感歎古代帝王們武功有餘而文治不足。(“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我們知道,“風”是指《詩經》中的《國風》,“騷”即《楚辭》中的《離騷》。《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楚辭》是我國第一部文人創作的詩歌,《詩經》《楚辭》分別開創了我國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詩風,“風騷”也因此成為文學的代名詞。古代帝王們需補充一點“風騷”,作為新世紀接班人的我們更應注重自身的文學修養。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離騷》,以求在文學的殿堂裏接受美的薰陶。()

二、解題

1、簡介“楚辭”

“楚辭”這一名稱最早見於西漢前期,上戰國時期興起於楚國的一種詩歌樣式。它淵源於中國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謠,汲取民間文學特別是楚聲歌曲的新形式,把《詩經》三百篇特別是“雅”、“頌”中的古板的四言方塊詩改為參差不齊,長短不拘的騷體詩,建立一種詩歌的新體裁,標誌着我國文學史的詩歌的新發展,是《詩經》以後的一次詩體大解放。主要作者有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人。主要的作品有屈原的《離騷》《九歌》《天問》,宋玉的《九辨》等。

2、屈原及《離騷》

屈原,名平,字原。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者,上個世紀中,曾被推舉為世界文化名人。

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偉大詩人屈原,生活在時代大動盪,社會大變革的戰國中期。當時,新興地主階級與奴隸主貴族集團的殘餘勢力,在宗國內部和宗國之間進行着內外交錯的複雜鬥爭。據《史記屈原列傳》記載,屈原“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入則與王圖義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付諸侯。王甚任之。”還曾“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原力主革新政治,舉賢授能,除殘去穢,勵精圖治。這就突破了貴族階級的侷限,而適應了新興階級的政治要求。楚國貴族集團中的頑固派不斷打擊和排擠屈原,使他一生為之奮鬥呼號的政治理想不能得到實現。他就用詩歌傾吐自己的憂愁幽思、纏綿悱惻的情緒。

《離騷》是屈原一生尋求愛國真理併為之奮鬥不息的一個縮影,是我國古典文學中最長的一首政治抒情詩,是“可與日月爭光”的一篇浪漫主義傑作,是詩人的一篇主要代表作品,也是“楚辭”體的重要代表作品,人們往往以此來統稱屈原的全部詩作,它在我國文學史是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人們常將“風”“騷”並稱,用“風”來概括《詩經》,用“騷”來概括《楚辭》。

《離騷》的主題表現了詩人為實現祖國富強的崇高目標所作的熱烈追求和不屈的鬥爭。“離”——憂愁,“離騷”即作者遭遇憂愁而寫成的詩句。全詩373句是屈原的思想結晶,是他政治失敗後用血和淚寫成的一篇扣人心絃的抒發憂國之思的。作品,本課便是選於其中的20-32節。

三、誦讀課文

1、放錄音:

第一遍,要求學生注意聽準字音及句子的節奏。

第二遍,讓學生輕聲跟讀。

第三遍,讓學生大聲朗讀。

2、指名學生朗讀,指正生字的讀音及句子的節奏。

3、教師總結騷體詩的誦讀節奏:

騷體詩一般是三四個節拍,隨文切分。如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餘/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

4、請同學們集體讀一遍課文,要讀出語氣。

四、整體把握課文

1、要求學生藉助課下的註解,疏通課文的句子,注意生字、生詞及常用字、詞的特殊用法。

2、要求學生以四人為一小組,討論課文內容,梳理課文思路。

明確:1-7節作者自述受屈遭貶的原因,表示不願同流合污。

8-13節表現了作者追求美政,九死未悔的高尚節操,抒發憂國憂民,獻身理想的愛國感情。

五、重、難點解決過程學習1-7節

1、要求學生集體朗讀這一部分。

2、提問:第一節中,詩人“太息”“掩涕”,為什麼?這一節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明確:詩人是因為“哀民生之多艱”,即同情人民生活艱難。這兩句承上,形象地概括了詩人憂國憂民的博大情懷,給我們塑造了一位“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詩人形象。“餘雖好修姱以羈鞿兮,謇朝誶夕替”兩句啟下。

3、提問:屈原一生“好修姱以鞿羈鞿兮”,卻為什麼“謇朝誶而夕替”?有哪三個原因?

明確:小人投機(“眾女”“謠諑”);君王“不察”,自己不願同流合污。

4、屈原怎麼對待這種不公平的待遇?(用詩句回答)屈原是什麼態度?表現了他什麼樣的感情?

明確:“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寧溘死以流亡兮,餘不忍為此態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世之所厚”。表現了屈原實施“美政”,振興楚國的政治理想和愛國熱情,以及修身潔行的高尚節操和嫉惡如仇的鬥爭精神,並對楚國的腐敗政治和黑暗勢力做了無情的揭露和斥責

離騷獲獎教案 篇三

一、【積累音義篇】

將方框內字詞的意義寫在其下面,需要注意拼音的寫在其上面

《離騷》(節選)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攝提貞於孟陬兮,唯庚寅吾以降。皇覽揆餘初度兮,肇錫餘以嘉名:名餘曰正則兮,字餘曰靈均。

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汨餘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

昔三後之純粹兮,固眾芳之所在。雜申椒與菌桂兮,豈維紉夫蕙茝!彼堯、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紂之昌披兮,夫唯捷徑以窘步。惟黨人之偷樂兮,路幽昧以險隘。豈餘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忽奔走以先後兮,及前王之踵武。荃不察餘之中情兮,反信讒以齌怒。餘固知謇謇之為患兮,忍而不能捨也。指九天以為正兮,夫唯靈脩之故也。曰黃昏以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初既與餘成言兮,後悔遁而有他。餘既不難夫離別兮,傷靈脩之數化。

二【討論手法篇】

屈原的“楚辭”為中國古代詩賦創作確立了以“香草美人”為中心的意象體系,請各組集體找出課文中所有寫“香草”“美人”的詩句,並分析其含義及作用。

1、寫香草的句子:

意義其作用:

2、寫美人的句子:

意義及作用:

三【拓展對比篇】

通過學習《靜女》《氓》和《離騷》(節選),你發現《詩經》和“楚辭”有哪些不同(至少三個方面)?

1、()不同:

2、()不同:

3、()不同:

4、()不同:

5、()不同:

6、()不同:

四、【拓展欣賞篇】背誦全詩涉江屈原

餘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雲之崔嵬。被明月兮佩寶璐。世溷濁而莫餘知兮,吾方高馳而不顧。駕青虯兮驂白螭,吾與重華遊兮瑤之圃。登崑崙兮食玉英,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齊光。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餘濟乎江湘。乘鄂渚而反顧兮,欸秋冬之緒風。步餘馬兮山皋,邸余車兮方林。乘舲船余上沅兮,齊吳榜以擊汰。船容與而不進兮,淹回水而疑滯。朝發枉陼兮,夕宿辰陽。苟餘心之端直兮,雖僻遠其何傷?

入漵浦餘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猿狖之所居;山峻高而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紛其無垠兮,雲霏霏其承宇。哀吾生之無樂兮,幽獨處乎山中。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

亂曰:鸞鳥鳳皇,日以遠兮。燕雀烏鵲,巢堂壇兮。露申辛夷,死林薄兮。腥臊並御,芳不得薄兮。

陰陽易位,時不當兮。懷信佗傺,忽乎吾將行兮!

【註釋】

1、奇服:奇偉的服飾,是用來象徵自己與眾不同的志向品行的。

2、衰:懈怠,衰減。

3、鋏(音夾頰:劍柄,這裏代指劍。長鋏即長劍。陸離:長貌。

4、切雲:當時一種高帽子之名。崔嵬:高聳。

5、被:同“披”,戴着。明月:夜光珠。璐:美玉名。

6、莫餘知:即“莫知餘”,沒有人理解我。

7、方:將要。高馳:遠走高飛。顧:回頭看。

8、虯:無角的`龍。驂:四馬駕車,兩邊的馬稱為驂,這裏指用螭來做驂馬。螭(音痴):一種龍。

9、重華:帝舜的名字。瑤:美玉。圃:花園。“瑤之圃”指神話傳説中天帝所句的盛產美玉的花園。

10、英:花朵。玉英:玉樹之花。

11、夷:當時對周邊落後民族的稱呼,帶有蔑視侮辱的意思。南夷:指屈原流放的楚國南部的土著。

12、旦:清晨。濟:渡過。湘:湘江。

13、乘:登上。鄂渚:地名,在今湖北武昌西。反顧:回頭看。

14、欸(音哀):歎息聲。緒風:餘風。

15、步馬:讓馬徐行。山皋:山岡。

16、邸:同“抵”,抵達,到。方林:地名。

17、舲(音零)船:有窗的小船。上:溯流而上。

18、齊:同時並舉。吳:國名,也有人解為“大”。榜:船槳。汰:水波。

19、容與:緩慢,舒緩。

20、淹:停留。回水:迴旋的水。這句是説船徘徊在迴旋的水流中停滯不前。

21、陼:同“渚”。枉陼:地名,在今湖南常德一帶。

22、辰陽:地名,在今湖南辰溪縣西。

23、苟:如果。端:正。

24、傷:損害。這兩句是説如果我的心是正直,即使流放在偏僻荒遠的地方,對我又有什麼傷害呢?

25、漵浦:漵水之濱。儃佪:徘徊。這兩句是説進入漵浦之後,我徘徊猶豫,不知該去哪兒。

26、如:到,往。

27、杳:幽暗。冥冥:幽昧昏暗。

28、狖(音又):長尾猿。

29、幽晦:幽深陰暗。 30、霰:雪珠。紛:繁多。垠:邊際。這句是説雪下得很大,一望無際。

31、霏霏:雲氣濃重的樣子。承:瀰漫。宇:天空。這句是説陰雲密佈,瀰漫天空。

32、終窮:終生困厄。

33、接輿:春秋時楚國的隱士,佯狂傲世。

34、桑扈:古代的隱士。臝:同“裸”。桑扈用驘體行走來表示自己的憤世嫉俗。

35、以:用。這兩句是説忠臣賢士未必會為世所用。

36、伍子:伍子胥,春秋時吳國賢臣。逢殃:指伍子胥被吳王夫差殺害。

37、比干:商紂王時賢臣,因為直諫,被紂王殺死剖心。菹醢(音租海):古代的酷刑,將人跺成肉醬。

38、皆然:都一樣。

39、董道:堅守正道。豫:猶豫,踟躇。

40、重:重複。昏:闇昧。這句是説必定將終身看不到光明。

41、鸞鳥、鳳凰:都是祥瑞之鳥,比喻賢才。這兩句是説賢者一天天遠離朝廷。

42、燕雀、烏鵲:比喻諂佞小人。

43、堂:殿堂。壇:祭壇。比喻小人擠滿朝廷。

44、露申:一做“露甲”,即瑞香花。辛夷:一種香木,即木蘭。

45、林薄:草木雜生的地方。

46、腥臊:惡臭之物,比喻諂佞之人。御:進用。

47、芳:芳潔之物,比喻忠直君子。薄:靠近。

48、陰陽易位:比喻楚國混亂顛倒的現實。

49、當:合

50、懷信:懷抱忠信。侘傺:惆悵失意。

51、忽:恍惚,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