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中政治教師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13W

高中政治教師教案【精品多篇】

2021高中政治教案 篇一

神奇的貨幣

教學目的:

重點;理解貨幣的產生與本質;基本職能;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難點:理解紙幣發行規律及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匯率

教法:

教具:

一、考點導航

1、瞭解商品的含義及基本屬性

2、理解貨幣的產生與本質

3、理解貨幣的基本職能

4、瞭解紙幣的含義,理解紙幣發行規律及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

5、瞭解信用卡的含義、功能及優點

6、瞭解外匯與匯率

7、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二、知識網絡(板書設計):

商品的含義、基本屬性貨幣的本質貨幣的產生、含義貨幣的本質價值尺度

揭開貨幣的貨幣的基本職能貯藏手段

神祕面紗其他職能支付手段

世界貨幣

紙幣的含義

神奇的貨幣紙幣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

紙幣與金屬貨幣相比的優點

信用卡的含義

使用信用卡的優點

轉帳支票

信用工具和支票支票的種類外匯現金支票

外匯的含義

外匯匯率(匯價)

人民幣幣值穩定的含義及意義

三、考點疏理

1、商品的含義及基本屬性

(1)商品的含義。商品是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

①構成商品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勞動產品;二是用於交換。

②不同的商品能夠進行交換,是因為它們都是勞動產品,生產它們都耗費了人的體力和

腦力,即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③商品交換實質上是商品生產者之間的勞動交換。

(2)商品的使用價值與價值的關係

①統一:任何商品都是價值和使用價值的統一體。使用價值是商品價值的物質承擔者,價值是商品的本質屬性。

②對立:任何人都不能同時擁有商品的兩個基本屬性。商品生產者和購買者,對於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不可兼得。商品生產者要想實現商品的價值,必須把使用價值讓渡給購買者,而購買者為了得到使用價值。也必須支付相應的價值給生產者,當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分離時,意味着交換的實現。

2、貨幣的產生、含義與本質

(1)貨幣的含義。貨幣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的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

(2)貨幣的產生。偶然的物物交換——擴大的物物交換——一般等價物———般等價物固定在金銀上——貨幣產生。(注:偶然的物物交換不是等價交換)

(3)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

(4)對待貨幣的正確態度。在一定意義上,貨幣是財富的象徵。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貨幣關係,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各種經營活動,都離不開貨幣。對於金錢,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通過合乎道德與法律的正當途徑掙錢,把錢用到有利於國家社會、有利於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於全面發展自己、實現人生價值的地方。

【注意】

(1)貨幣與商品的關係:貨幣也是一種商品,但與其他商品不同,貨幣是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換的商品。

(2)貨幣與一般等價物的關係:一般説來,要求作為貨幣的商品具有以下四個特徵:價值比較大用較少的物品能進行較大的交換;易於分割,分割之後不會減少價值,又給交換帶來方便;便於保存,不會因為保存時間的長短而使價值發生變化;便於攜帶,以便在較大的範圍內進行交易。但商品交換關係很發達時,金銀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就成為貨幣。所以馬克思説:“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

3、貨幣的基本職能

(1)價值尺度

①含義:是貨幣作為表現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價值大小的職能。

②原因之所以貨幣能充當價值尺度職能,是因為貨幣本身是商品,有價值;貨幣執行價值尺度職能時只需要觀念上的貨幣,並不需要現實的貨幣。

③價格與價值的關係。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價值是價格的基礎。一般情況下,商品價格的高低與商品本身價值的大小成正比。

(2)流通手段

①含義:是貨幣充當商品交換媒介的職能。貨幣執行流通手段職能時,必須用現實的貨幣,不能用觀念上的貨幣。

②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是受一定規律支配的,它主要由商品的價格總額和貨幣的流通速度所決定。

③流通手段與商品流通的關係:第一,區別:流通手段與商品流通是兩種不同的概念。流通手段是貨幣的一種基本職能,而商品流通則是商品交換的一種形式。第二,聯繫:流通手段和商品流通又是不可分割的,正是由於有了貨幣,才有了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流通,而貨幣在這個流通過程中的作用,就是流通手段。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交換,叫做商品流通。這也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流通手段強調的是貨幣在商品交換中的作用,而商品流通強調的是商品如何進行交換。有人説,流通手段強調的只是一個“點”,而商品流通則強調一條“線”。

(3)貨幣的其他職能

①貯藏手段。退出流通領域,作為財富被保存起來,必須是足值的貨幣。

②支付手段。是隨賒賬買賣出現的是買賣交割的延期或不同步。

③世界貨幣。指貨幣越出國內市場,在世界市場上充當一般等價物的職能。一般來説,只有貴金屬才能充當世界貨幣,現在某些紙幣也具有了這個職能。

【注意】

理解價值尺度職能,建議緊扣“衡量”、“表現”、“執行”。

4、紙幣的含義、發行規律,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

(1)金屬貨幣。金屬貨幣最初是以金銀條塊的形式流通。紙幣代替金屬貨幣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2)紙幣

①紙幣的產生與演變。貨幣出現以後,推動了商品生產與商品交換的發展。在這個過程中,金屬貨幣最初是以金銀條塊的形式流通的;而後出現了具有一定形狀、重量、成色與面額價值的鑄幣;後來有產生了作為價值符號的紙幣;隨着信息技術的發展,出現了用電子計算機進行儲存、轉賬、購買、支付的“電子貨幣”。即:金屬貨幣——鑄幣——紙幣——信用貨幣——電子貨幣。

②紙幣的含義。紙幣是國家發行的、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紙幣本身沒有價值,它只是代替金屬貨幣執行流通手段的職能。紙幣的優點有:第一,紙幣印刷成本比金屬貨幣鑄造成本低得多;第二,紙幣避免了鑄幣在流通中的磨損,可以防止貴金屬的無形流失;第三,紙幣比金屬貨幣更容易保管、攜帶和運輸。

③紙幣的發行與流通。紙幣是由國家發行的,國家有權發行紙幣,但不能任意發行紙幣。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數量為限度,如果不相符,則可能出現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的經濟現象,勢必會影響人們的經濟生活和社會經濟秩序。

④紙幣代替金屬貨幣以後,人們通常把流通中的紙幣稱之為貨幣。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在現實經濟生活中,人們接觸到的貨幣,主要是紙幣,因此,掌握有關紙幣的知識,才能更好地參與經濟生活。

【注意】

(1)紙幣的發行量客觀上是有一定的規定。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為限度,否則就會發生通貨膨脹或者通貨緊縮。

(2)共性:它們都是由於社會總需求與社會總供給不平衡造成(實質與原因);都會影響正常的經濟生活與經濟秩序(危害與影響);都需要國家的宏觀調控,保持經濟總量平衡與結構優化(對策)。

(3)其實,它們的不同點也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認識:

(1)結算方式:現金結算和轉賬結算。前者是用紙幣來完成經濟往來的收付行為,後者是雙方通過銀行轉帳來完成經濟往來的收付行為。

(2)經濟往來中常用的信用工具

①信用卡

含義:信用卡是具有消費、轉賬結算、存取現金、信用貸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電子支付卡。

作用:集存款、取款、消費、結算、查詢為一體,能減少現金的使用,簡化收款手續,方便購物消費,增強消費安全,給持卡人帶來諸多便利。

②支票

含義: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憑證,是出票人委託銀行等金融機構見票時無條件支付一定金額給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收據。

種類:轉賬支票和現金支票。

【注意】

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等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相繼發行牡丹卡、金穗卡、長城卡、龍卡。

6、外匯與匯率

(1)外匯

①外匯的含義及其特徵。外匯是指以外幣表示的用於國際間結算的支付手段。外匯是一種以外幣表示的金融資產,既可用於國際支付,還能兑換成其他形式的外幣資產。

②外匯與外幣。外幣與外匯是兩個既相聯繫,又有區別的範疇。首先,外匯包括外幣,但外匯不等於就是外幣,外匯中還包括外幣有價證券、外幣支付憑證、其它外匯資金等內容;其次,外匯包括外幣,但外幣並非都是外匯。通常情況下,只有可以自由兑換的外幣才是外匯。

(2)匯率

①匯率又稱匯價,是兩種貨幣之間的兑換比率。它是在使用外匯時必須與本國貨幣折算而產生的。若一定單位的外幣摺合的本幣數額多於前期,則説明外幣幣值上升或本幣幣值下跌,叫做外匯匯率上升;反之,如果要用比原來較少的本幣即能兑換到同一數額的外幣,這説明外幣幣值下跌或本幣幣值上升,叫做外匯匯率下跌,即外幣的價值與匯率的漲跌成正比。我國採用100單位的外幣兑換多少人民幣這種直接標價法形成人民幣外匯牌價。

②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有:外匯供給與需求、經濟增長率、利率水平、國家對於貨幣政策的干預、市場預期、外匯投機活動等。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本國貨幣與外幣相比發生貶值與升值的變動。匯率變動的影響,包括升值和貶值的影響。

7、保持人民幣幣值基本穩定:含義:保持人民幣幣值基本穩定,即對內保持物價總水平穩定,對外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意義:對於人民生活安定、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對世界金融的穩定、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注意】

(1)外匯執行的是貨幣的支付手段職能。

(2)執行支付手段職能的貨幣一般不是本國貨幣,而是外國貨幣即外匯,對中國而言,美元、歐元、英鎊、日元都是外匯。(首先,外匯包含外幣,但外匯不等於就是外幣,外匯中還包括其他內容,外匯的主要內容是外幣支付憑證。其次,外匯包括外幣,但外幣並非都是外匯。通常情況下,只有可以自由兑換的外幣才是外匯,因為外匯的實質是國際支付手段,如果某種貨幣不能自由兑換,它就不能成為國際支付手段。)

(3)外匯主要是用於國際市場上國際間的結算。一般來説,在國內市場不需要支付外匯,只要支付本國貨幣即可。我國的本幣就是人民幣。

(4)下面以本國貨幣貶值為例説明對於經濟的影響。第一,對國內經濟的影響。一方面,出口擴大引起需求拉動物價上升;另一方面,通過提高國內生產成本推動物價上漲,引起通貨膨脹。第二,對國際收支的影響。本幣貶值有利於本國的出口增加、進口減少;外國貨幣的購買力相對提高,貶值國的商品勞務等費用相對便宜,有利於吸引外國遊客,擴大本國旅遊業的發展。第三,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主要工業國的貨幣貶值會影響其他國家的貿易收支,引起國際金融領域的動盪。

(5)理解保持人民幣幣值基本穩定的意義是從國家、人民、世界等三方面歸納。

8、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1)在一定意義上,貨幣是財富的象徵。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由於存在着商品貨幣關係,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各種經濟活動,都離不開貨幣。從起源看,貨幣是商品交換長期發展的產物。從本質上看,它是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從職能上看,它具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兩個基本職能。

(2)貨幣,俗稱金錢。對於金錢,要取之有道。用正當手段賺錢,靠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致富,是受國家法律保護的,是光榮的;對於金錢,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要把錢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用於做最有意義的事。

(3)如何看待金錢,如何獲取金錢,如何使用金錢,體現出不同的金錢觀。正確的金錢觀,指導我們理性地對待金錢,通過合乎道德與法律的正當途徑掙錢,把錢用到有利於國家社會,有利於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於全面發展自己,實現人生價值的地方。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我們的靈魂更純潔,道德更高尚,人生更有意義。

四、典例解析

【例1】(09安徽文綜)某商品生產部門去年的勞動生產率是每小時生產1件商品,價值用貨幣表示為260元。該部門今年的勞動生產率提高了30%。假定甲生產者今年的勞動生產率是每小時生產2件商品,在其他條件不變情況下,甲生產者1小時內創造的價值總量用貨幣表示為

A.364元B.400元C.520元D.776元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商品價值量的理解,考生要明確題中前面所提的“勞動生產率”是社會勞動生產率,而後面甲生產者所提高的“勞動生產率”是個別勞動生產率。這樣考生就可以調動運用教材的知識——社會勞動生產率與商品價值量成反比,可以計算出今年的單位商品價值量為260/1+30%=200(元),而今年的個別勞動生產率提高1倍,單位商品價值量不變,商品數量增加了1倍,這樣在其他條件不變情況下,今年甲生產者1小時內創造的價值總量應該是200-2=400(元)。答案是B

【答案】B

【例2】(09全國文綜I)某小企業2008年生產一件甲種商品的勞動耗費價值8元,產量為10萬件,甲種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價值6元。如果該企業2009年的勞動生產率提高10%,其他條件不變,那麼,該企業2009年甲種商品的銷售收入與2008年相比

A.增加8萬元B.增加6萬元C.減少14萬元D.不變

【解析】本題與前兩年的大學聯考計算題相比較,從計算的角度要簡單一些,但對“商品的勞動耗費價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價值”兩個陌生的概念比較費解。通過讀題,從“某小企業?生產一件甲種商品”必需明白“商品的勞動耗費價值”在本題中是指個別勞動時間而非僅指企業的生產成本,其次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價值”應理解為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該商品的價值。

高中政治教案教學設計 篇二

《矛盾分析法》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你們好!今天我要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4《矛盾分析法是認識事物的根本方法》下面我將從説教材、學情教法及依據、學法及依據、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以及教後反思七個方面進行説課。

一、説教材

1、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矛盾分析法是認識事物的根本方法》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4第三單元第一個框題,唯物辯證法作為世界觀,最根本的就是關於世界的矛盾觀;作為認識規律最基本的,就是矛盾的規律;作為認識方法,最根本的就是矛盾分析法。第三單元矛盾分析法不僅是把握唯物辯證法的“鑰匙”和關鍵,也為學習和理解全書各課內容提供了根本的方法。

2、説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着高二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識記: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含義,培養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

(2)理解:a主次矛盾辯證關係原理

b矛盾主次方面辯證關係原理

c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統一

(3)分析:運用實例説明,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關係原理及方_義、提高全面的、一分為二的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採用知識導入——自主學習——知識梳理等過程與方法,實現生生互動,師生互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堅持用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的認識方法認識事物,正確認識形勢、明確我國目前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道理。

(2)、學會用“一分為二”的觀點擊看待人和事、看待自己,這既是一個思維方法的學習過程,也是一個道德、覺悟提高的過程。

3、説教學重、難點

根據高二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主次矛盾與矛盾主次方面的辯證關係原理;

重點的依據:只有理解掌握了主次矛盾與矛盾主次方面的辯證關係原理,才能正確認識形勢、明確我國目前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道理;學會用“一分為二”的觀點擊看待人和事、看待自己。

教學難點: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區分

難點的依據:學生對哲學的作用之前有一定的知識儲備,但沒有系統地概括,因此不易理解,學生“對一個複雜事物不只包含一個矛盾”和“矛盾的不平衡性”缺乏理論和實踐上的認識,比較難以理解。

4、説課時安排:1課時

二、説學情

哲學是比較抽象的東西,而高二學生只是容易把握形象思維,卻缺乏一定的辯證思維能力,因此對哲學有關知識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難。如果教師只是採用單一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則會使學生對自己喪失信心,對政治課失去興趣。

三、説教法及依據

我們都知道哲學是一門培養人的理性思維,並能夠加以應用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學習相應的哲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對哲學產生濃厚的興趣,使得應用哲學是學生自覺的行為,這也將對他們將來的人生產生裨益。因此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將作為這堂課的中心任務。

考慮到我校高二年級學生的現狀,我主要採取學生參與活動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的融入課堂,體驗哲學的魅力,從而產生踐行的願望。培養學生將課堂教學和自己的思想和行動結合起來,充分引導學生全面的看待發生在身邊的現象,發展思辯能力,注重學生鍛鍊學生思考生活的能力。

當然教師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本人應該通過課堂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並且要培養學生以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從而達到的教學效果。同時也體現了課改的精神。

基於本框題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利用圖片、幻燈片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輔助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活動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集體討論法:針對課前自主探究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並且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獲得成就感,樹立信心。

四、説學法及依據

學生學習背景分析:學生在國小開始學習成語,瞭解了一些哲學道理。高年級之後懂得用這些道理來闡釋自己的人生感悟。到了國中以後懂得用一些詩句,長篇來體會人生。到了高中之後,有了哲學,應該能借用這一系統的哲理來體驗人生。所以,要做好這個哲學的命題,就是讓學生學了哲學之後能夠自覺地利用哲學智慧來思考人生,經營人生。

學法的指導是體現學生主體性的重要要求。讓學生把握一般哲學道理和哲學的不同,進行相應的知識轉化。充分利用學生的哲學道理積累,讓學生展現自己的思維,從而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課後自我探究法、分析歸納法、合作探究法、課後探究法。

最後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五、説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限度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興趣可採用設疑和創設情景的方式來進行。

1、導入新課:

創設情景:幻燈片《遼瀋戰役》(_攻錦、攻沈問題上的猶豫不決;毛主席攻錦的決心;解放軍攻克錦州,遼瀋戰役的結局),教師可設計以下問題:遼瀋戰役的首攻點選擇在哪裏?攻打錦州對遼瀋戰役和其它戰場乃至對全國戰局有何意義?東北戰場存在哪幾處敵我矛盾?哪個矛盾起決定作用?從哲學上來看,它體現了什麼道理?學生邊看邊結合學過的歷史知識思考,帶着興趣和疑問進入新課學習。

2、新課講授:講議結合,導學相依

“學貴有疑”,精心設計問題,以疑導入,啟發思考,層層誘導,講議結合。

(1)對原理的教學:在學生觀看幻燈片思考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主次矛盾的含義、地位、作用等關係。可在學生閲讀教材的基礎上設置以下問題:主、次矛盾是不是一個矛盾?它們存在的環境是什麼?主、次矛盾的地位和作用分別是怎樣的?什麼是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學生回答後,教師點撥,再請學生指出遼瀋戰役中的主、次矛盾分別是什麼?並從理論上簡要説明為什麼遼瀋戰役的關鍵是錦州戰役?及時加以鞏固。

幻燈片:《遼瀋戰役》(我國在攻打錦州時對長春、瀋陽之敵的包圍,及黑山、大虎山阻擊戰的場景)設疑:在解放錦州的時候,我軍對其它戰場的敵人採取了什麼策略?這説明了什麼哲學道理?指出:主次矛盾的相互聯繫、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的這種關係要求我們在重點抓住主要矛盾的同時,必須注意解決好次要矛盾。

設疑:主次矛盾的地位是不是絕對的,永遠不變的?主次矛盾的相互轉化有哪兩種情形?這裏的一定條件指的是什麼?投影出示圖表(2)(略),學生分析説明兩個圖例分別屬於哪一種“轉化”情況?最後由學生小結原理內容,並齊讀兩遍

通過事例《賭餅破家》説明我們想問題辦事情應該牢牢抓住主要矛盾,不能主次不分,丟了西瓜揀芝麻,因小失大,辦事情要善於抓住重點。

通過朗誦詩歌

薔薇花總是有刺。我相信,天上可愛的天使,她們也決不會沒有瑕疵。天幕上最光潔的星辰,要是傷了風,也會墜入凡塵。的蘋果酒常帶着木桶的味道,太陽裏也會有黑點看到。然後設問:這首詩説明了什麼哲學道理?

針對學生已有的知識,我設制了這一探究活動:俗話説,“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同學、老師、家長和自己?請結合實際,談談你的想法。

老師引導:概括起來説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規定的。肯定主要方面,不能誇大次要方面。評價一個人,評價一項工作,要分清功與過、成績和缺點,才能得出客觀的結論。不能求全責備,因為“人無完人,金無足赤。

導入矛盾的主、次方面辯證關係原理。

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分析:不論是主要矛盾還是次要矛盾。每一矛盾中的兩個方面的力量又是不平衡的。其中,必有一方處於支配地位,起着主導作用。而另一方則處於被支配地位。前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後者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事物的性質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賴,並在一定的條件下相互轉化。

所以我們在對待同學、老師、家長和自己時,一定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辯證關係的原理要求我們,要堅持一分為二的矛盾分析法,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的認識方法。

由於學生剛接觸到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的概念,容易混淆。可以用列表的方式加以區別。

(2)對方_義的教學:加強理論與實際的相結合,通過學生自己的觀察、分析、比較、討論、運用等多種方式來突破教學難點。

首先:請學生根據對原理的學習,從理論依據、正反對比、找出並分析教材上的相關俗語、成語、諺語、語錄的哲學寓意,説明善於抓住重點、統籌兼顧的重要性。

其次:投影出示漫畫:“截指”、“投哪個好”、“圈套”、“兒童歌詠比賽”“世上最苦的人”“只抓物質文明,不抓精神文明”等漫畫,讓學生幽默輕鬆的學習氣氛中,通過自己分析哲學寓意,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再次:通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心工作及根本任務,經濟建設和其他建設的關係的實例分析,培養學生運用哲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並加深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認識和理解。

在教學過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點,明瞭地分析教材的難點。還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教師的特長,以及教學設備的情況,我選擇了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這些教學手段的運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枯燥的知識生動化,乏味的知識興趣化。還重視教材中的疑問,適當對題目進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串聯、積累、加工,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3、課堂小結

課堂小結,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儘快地轉化為學生的素質;簡單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並且逐漸地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個性。

六、説板書設計

(一)、矛盾分析法是認識事物的根本方法

1、主次矛盾辯證關係原理。

(1)主、次矛盾的含義。

a主要矛盾: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處於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

b次要矛盾:是指處於從屬地位、對事物發展不起決定作用的矛盾。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關係。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賴、相互影響。

b在一定條件下,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可以相互轉化。

第一,原來的主要矛盾解決了,或者基本解決了,這時原來處於次要地位的某種矛盾就會突出起來,成為主要矛盾。

第二,有的時候原來的主要矛盾雖然並沒有解決,但由於出現了新的條件,也會發生主次矛盾的相互轉化。

2、矛盾主次方面辯證關係原理。

(1)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義。

a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事物內部居於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的矛盾方面。

b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處於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導作用的矛盾方面。

(2)矛盾主、次方面辯證關係。

a二者相互排斥。

b二者相互依賴。

c二者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3、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

(1)堅持兩點論:

a就是在認識複雜事物的發展過程時,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b在認識某一矛盾時,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2)堅持重點論。

a在認識複雜事物的發展過程時,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牽牛要牽牛鼻子”。

b在認識某一矛盾時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七、説教後反思

1、教學效果:

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躍、輕鬆、有序,教學目標能落到實出。通過本課學習同學瞭解了我們在做任何事情時要用矛盾分析的方法。採用合作學習和自我探究學習法調動了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

2、教學不足:

(1)語速較快

(2)學生辯論時,還可更加深入,更加透徹。

(3)學生活動時,有些地方銜接不夠緊密,浪費了一些時間。

3、教學心得:

在本堂課中,我力求做到“以學生為本”,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力求實現三維目標的結合,突出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主導地位,收到了好的效果。教學過程師生輕鬆愉快,互動良好,效果不錯。

高中政治教案 篇三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識記:税收的含義、税收的基本特徵、增值税、個人所得税的含義及意義。通過教學要使學生理解税收三個基本特徵之間的關係;會算增值税和個人所得税。

2、能力目標

通過對各種具體税種的掌握,能辨別具體濟濟活動中需納哪些税,增加對社會經濟生活的瞭解。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税收及其基本特徵、税收的作用的理解,認識到依法納税的必要性;通過對具體税種特別是個人所得税的瞭解認識到個人在社會分配中的地位,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

教學重難點

税收的含義及其基本特徵

教學工具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課後習題

目前,我國個人所得税的偷漏現象很嚴重,如何實現徵管工作任務艱鉅。針對這一現象你有什麼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