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中政治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36W

高中政治教案(精品多篇)

高中政治優秀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明確文化的內涵,知道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理解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

2、能力目標:通過學生的主體參與、探究,使他們學會提出問題、學會合作交流,從而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和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重視自身文化素質的意識;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為增強綜合國力貢獻力量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文化的內涵

2、教學難點:文化的內涵

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閲讀課本思考本課主要內容

如果説經濟生活的主題是物質財富的創造,政治生活的主題是根本利益的保障,那麼文化生活的主題就是精神家園的耕耘。本課作為開篇內容,主要是要告訴大傢什麼呢帶着這一思考,請大家先快速閲讀本課內容。

活動2【講授】新課講授

進行新課(從現象和本質兩個角度體味文化)

文化“萬花筒”((從現象))

(1)文化現象: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師:請同學們思考:你能舉個具體的事例説明什麼是文化活動嗎平時你參加過哪些文化活動

(學生思考並回答)根據同學們的回答我們可以知道我們身邊有各種各樣的文化活動。他們都是不一樣的比如:在家有家庭文化,路上有公交文化,上學有校園文化,吃飯有“飲食文化”(比如:東方用筷子西方用刀叉,東方聚西方分),穿衣有“服飾文化”(比如中國唐裝,日本和服),住房有“建築文化”(比如古代有宗教建築、園林、宮殿、樓閣,現代北京四合院)出行有“旅遊文化”,晚上有“網絡文化”,而這些都屬於文化現象,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各種文化現象無處不在。

其實,無論是歷代不同的服飾文化,還是我們周圍的一系列文化現象,都告訴我們:文化現象,它是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的。

(2)文化特色:不同的區域,有不同的文化特色。

師:在粗讀了林語堂談南北文化的差異(《吾國與吾民》),觀看了川劇變臉與東北二人轉、鄉村文化與都市文化後,大家發現了嗎不同的區域,各自都有不同的文化特色。文化並不是都是千篇一律的,我們的世界也因為這些各具特色的文化而色彩斑斕。

(3)文化形式:多種多樣

同學們參加學校文藝演出、演講比賽、藍球比賽,甚至上課、自習、做作業、上網、聊等等,實際上都是我們多種多樣的文化活動的一種形式,因此可以説:文化形式多種多樣。

知識總結:文化“萬花筒”

①文化形式:多種多樣

②文化現象: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③文化生活:不同區域的文化各有特色

過渡:説了這麼多,大家明白什麼是文化了嗎似乎還是雲裏霧裏。那麼,究竟什麼是文化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文化的內涵及特點。

2、文化是什麼(從本質)

(1)文化的涵義

“文化”是相對於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學和技術、語言和文字等非意識形態的部分。

注意:廣義文化:對人類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動及其創造的物質成果和精神成果的統稱。

狹義文化:專指文學藝術和科學知識,或指人們受教育的程度。

過渡:接下來,我們通過了解文化的特點來重點解析一下文化的內涵。

(2)文化的特點

文化是一種精神現象--不是經濟現象、政治現象

想一想:下列活動屬於文化現象的有(2、3、5、6、7)

1、工人、農民從事生產活動

2、參加學校運動會

3、參加演講會、辯論會

4、購買水果蔬菜

5、參加文學社、讀書俱樂部

6、合唱團、舞蹈隊、時裝表演隊

7、瀏覽網站,領略世界各地風土人情

8、某國議員競選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文化現象是區別經濟現象、政治現象的,它是一種精神現象。

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是由人創造,也不是自古就有的,有了人類社會才有文化,來源於人類實踐。

師:請問張家界的山是文化嗎?將張家界的山開闢成旅遊區或拍攝成藝術作品能稱得上文化嗎?兩者有什麼區別。

(學生思考並回答)根據同學們的回答我們可以知道張家界的山本身不能稱之為文化。將它開闢成旅遊區或拍攝成藝術作品則屬於文化。兩者的區別在於前者是純粹自然的東西,而後者是經過人的實踐活動,經過人的勞動,滲透了人的精神活動,成為人精神活動的產品,因而成為文化。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是由人創造的,有了人類社會後才有文化。文化來源於人類的實踐。

文化是人們的一種素養--不是天生的,是逐步培養出來的。

材料一:韓愈在《師説》裏寫到:“人非生而知之,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也。”

材料二:如把一個剛剛出生的中國嬰兒託付給一個美國白人家庭撫養,他一定是説英語並用刀叉吃飯。如把一個剛剛出生的美國白人嬰兒託付給一個普通中國家庭撫養,他一定是説漢語並用筷子吃飯。

兩則材料共同説明什麼

(學生思考並回答)根據同學們的回答我們可以知道每個人所具有的文化素養,不是天生的,而是通過對社會生活的體驗,特別是通過參與文化生活、接受知識文化教育而逐步培養出來的。所以我們同學們要注意了,你們的一舉一動都可以體現出你是否具有文化素養,可別被人説沒有文化,沒有素養哦!

文化現象實質上是精神現象--精神生活離不開物質活動,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

師:有人説,文化是一種“純”精神活動和“純”精神產品。你認同這種觀點嗎為什麼(學生思考回答)

歸納:人們的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就像我們的文字,從產生開始的口口相傳,發展到後來的甲骨文、簡牘、紙書,再到現在的新形式——電子書,都需要依靠一定的物質活動或者物質載體。

過渡:同學們有沒有過這樣的感受:當我們看電視、小説的時候,被其中的某個場景感動的熱淚盈眶或者熱血澎湃,這是為什麼呢?

(學生思考並回答)電視、小説他們都是文化形式,我們被感動,那説明這些文化具有一種精神力量,能夠感染我們的情緒,甚至為我們提供精神動力。

3、文化的力量

案例:當雅安地震舉國神傷之時,文化成為災區軍民賴以生存、鬥爭的精神食糧:“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眾志成城,抗震救災。”大地震發生後,全國乃至全世界都舉行了捐款捐物捐衣捐水活動,各國人民也紛紛解囊相助,用愛心來為災區人民營造幸福樂園。雅安市女主播陳瑩在結婚當天穿婚紗報道節目,被網友譽為最美新娘。官兵救援車為躲避私家車墜崖,兩名救援戰士壯烈犧牲;經歷過汶川大地震並在地震中失去雙腿的廖智姐妹迅速投入到救災中,她一直通過手機報告她所見到的第一手災情,被CCTV等多家媒體報道,稱為“最美志願者”……

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影響。不同的文化對人產生不同的影響;同一文化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影響。

對個人成長的影響而言,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是個人成長的催化劑,反動的、腐朽沒落的文化會把人引向歧途;對社會發展產生的影響而言,先進的、健康的文化對社會的發展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反動的、腐朽沒落的文化對社會發展產生巨大的阻礙作用。

高中政治優秀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優秀文化如何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如何增強人的精神力量,如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2、能力目標:結合文化塑造人生,不斷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豐富精神世界,增強精神力量,接受優秀文化,促進自身個而發展。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優秀文化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教學難點]

文化什麼能增強人的精神力量?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展示《平凡的世界》電視劇劇照)

展示學習目標:(生讀)

1、理解優秀文化為什麼能夠塑造人的道理;

2、結合實例,分析優秀文化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3、通過學習,能在生活中自覺接受優秀文化,並不斷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增強精神力量,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

(二)預習回顧,精講點撥:

這節課的內容我們已經結合學案預習了,接下來我們根據問題引領來回顧一下預習的內容。(展示要求及問題引領)

要求:

1、對照問題引領,記憶並互查基礎知識。

2、用紅筆標記不明白的問題,以備下一步合作探究解決。

問題引領:

1、文化塑造人生表現在哪些方面?

2、我國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是什麼?

3、為什麼優秀的文化能夠增強人的精神力量?

4、社會發展與人的全面發展的關係?人全面發展的表現是什麼?

(學生記憶並同位之間相互檢查,教師深入學生內部抽查部分同學)

[過渡]文化是如何塑造人生的?

(展示本班學生在藝術節上的活動圖片)同學們還記得這些活動嗎?這些活動對於我們有意義嗎?參加健康有益的文體活動,可以健全我們的人格,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

[設問]優秀文化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生歸納]

(1)文化與人的關係:人創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2)優秀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

①參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是培養健全人格的途徑

②參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是對真善美的追求

[過渡]我們要通過優秀的文化來豐富人的精神世界,那麼我國當前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又是什麼呢?

[師分析]改革開放以來,空前繁榮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開闊了人們的視野,促進了思想解放和觀念更新,人們的自立意識、競爭意識、效率意識和民主法治意識大大增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文明、開拓進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觀念和道德風尚,成為我國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積極向上)

[過渡]“一本好書,能教會你怎樣做人!”

金戈鐵馬,鬥志男兒,士兵的精神世界豐富和冷峻;一個有着性格缺點的普通農村孩子,他單純而執着,在軍人的世界裏跌打滾爬。因為他的笨,讓全人受累;因為他的認真,讓全連隊為之感動;因為他的執着,讓全營戰士為之驕傲。他在種種困厄和磨難中百鍊成鋼。

經典台詞:許三多:好好活,做有意義的事;不拋棄,也不放棄。(展示《士兵突擊》劇照)

[設問]優秀文化怎樣增強人的精神力量的?(生答)

(1)優秀文化作品,總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師分析]感染力和感召力—→震憾人心—→增強精神力量—→物質力量

思考:我們的國歌過時了嗎?為什麼?

——沒有過時。中國是從一次次跌倒中站起來的,國歌中的力量對我們中華民族依然有振奮力量。

(2)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這種先進文化給人以無窮的精神力量。

[過渡]再來看一幅漫畫“畸形人”,你能從中看出什麼?

(生答)導入人的全面發展

(1)人全面發展的表現

(2)人的全面發展需要優秀文化,人的發展離不開社會,反過來人的發展也會促進社會的發展。

(3)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是相互結合、相互促進的。

(三)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結合學案,幻燈片分別展示探究習題)

探究一:為紀念鄧小平誕辰110週年,中央電視台播出了《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觀看這部電視劇不是一種單純的藝術欣賞,更是感受一種精神力量的蓬勃釋放,它如同一種深層次的文化心理密碼,拉近了劇中人和觀眾的距離,進而變成了觀眾發自心底的深情呼喚,這不單是一種回憶,更是一種教育,進一步激發了全國人民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信心和決心。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獲第十三屆全國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

結合材料,説明優秀的文藝作品在塑造人生中的積極作用。

探究二:“鄉愁是一碗水,鄉愁是一杯酒,鄉愁是一朵雲,鄉愁是一生情”。閲讀材料,回答問題。

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宗旨的百集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於2015年元旦起在中文國際頻道隆重推出。1月18日,《記住鄉愁第一季》第18集播出了《萬家村——立德樹人》。通過講述山東淄博周村區萬家村畢氏家族立德樹人祖訓的傳承,再現了萬家村畢氏家族以德為先、立德樹人的優秀家風。

結合“文化對人的影響”的相關知識,説明央視《記住鄉愁》節目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意義。

提出探究要求(展示)

1、獨立思考,高效自學,對有疑問的問題作出記號準備討論

2、小組長要佈置好,組內先一對一討論,然後再集中討論,激情討論,安排同學陽光展示

3、未展示的同學及時準備總結,力爭全部達標

4、小組討論不會的問題、疑難問題由小組長用紙條反饋給老師

安排展示小組(幻燈片打出)提出展示要求(同時安排學生構建知識體系)

1、展示要書寫規範、快速,總結規律。

2、非展示同學結合探究問題繼續討論、交流、完善,點評同學做好點評準備。

安排點評小組,提出點評要求

1、點評答題規範、答案正誤、是否全面,進行答案的補充修正、知識拓展、規律方法的總結。

2、其他同學認真傾聽、積極思考、重點內容用紅色筆做好筆記、有不明白或補充的大膽提出、勇於質疑,力爭每位同學都能掌握運用。

(學生點評、完善,教師點撥,展示答案,留時間學生整理)

高中政治優秀教案 篇三

1.教材內容及分析

我們使用的是人教版第四冊《生活與哲學》教材,本框屬於第四單元第十二課第一框題。其內容主要分兩目,第一目主要介紹價值的含義、人是社會一切財富的創造者、人的價值在於創造價值和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以及對一個人的評價主要看他的貢獻等內容。第二目主要介紹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內容包括價值觀的含義、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具有導向作用以及對人生道路的選擇具有導向作用。

2.學生分析

學生學習基礎分析:

高二,學生學習了前三單元內容。應該説已有相應的知識鋪墊,具備了一定的哲學常識基礎知識,為本框題的學習做好了知識的準備。

學生能力分析:

高二學生有一定的生活體驗,具備一定的信息收集和篩選能力、閲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具備初步邏輯思維能力,對問題的一定的探究能力,夥伴合作能力。

學生心理分析:

學生的心理包括情感、意志、注意、思維、能力、氣質與性格等。高二的學生即將面臨大學聯考,因此,學生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慮和疑惑。對於學生個體的發展和社會的發展我們應該持什麼態度和觀點,學生已經有了思考的需要和希望得到解惑的需要,有着強烈的求知慾望,現在獨生子女有良好的生活條件,但是他們大多是不太懂得體諒父母的辛勞。索取多而奉獻少,因此學習本框題有它特有的意義。他們的可塑性很強,有相當大的發展潛力。

3.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價值、人的價值和價值觀的含義,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能力目標:通過價值和價值觀的學習,使學生初步具有認識和分析事物價值的能力,正確認識和評價人的價值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人和物的價值不同,就在於人能夠創造價值,通過貢獻來獲得自我滿足,奉獻着的人是幸福的,奉獻着的人生才是有意義、有價值的人生。

4.學法指導

鍛鍊用哲學思維解決問題。

5.習慣訓練

讓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注意用哲學的思維探究知識背後的問題,留心解決問題的方法,並從中體現出的智慧。

6.教學重點

聯繫實際説明人的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理解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7.教學難點

讓學生真正意識到,尋找正確的價值觀就是尋找人生的真諦。

8.解決方法

(1)結合具體領域的價值,深入領會哲學價值、人的價值及價值觀等概念。

(2)蒐集在汶川地震中的普通人的先進事蹟,感悟價值觀對人生的導向作用。

(3)師生共同設置教學情境,開展學生的探究活動,採取課堂辯論、討論等形式,進一步理解價值觀的導向作用,樹立奉獻意識。

9.教學理念

政治課不是説教,學政治也不是僅僅為了考試,政治課是學校德育的重要陣地,政治課應對學生的品德產生重要影響,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政治教師責無旁貸。避免政治課陷入説教的旋渦,教師首先要認真領會教材意圖,認真組織教材,用好教材,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能產生共鳴,才能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德育效果。所以,要實現學生是學的主體,應該採取切實有效的形式,讓學生去體驗,去感受,從而內化成學生固有的品質。

高中政治優秀教案 篇四

一、教材分析

《消費及其類型》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經濟生活》第一單元第三課《多彩的消費》第1課時的教學內容,主要學習影響消費的因素、消費的類型、消費結構及恩格爾係數。本節內容是從學生身邊的消費生活入手深入淺出同時又是對前兩課商品貨幣價格的基本結構知識的提升,又是為後面消費心理面面觀、做一名理性的消費者消費與生產的辯證關係原理的展開鋪墊好了基礎。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識記影響消費的因素;消費類型的三種分類及其含義;消費結構與恩格爾係數的含義

2、理解收入與消費水平的關係;收入分配狀況與消費水平的關係;物價變動對人們消費的影響;幾種消費類型的區別;恩格爾係數變化的含義

3、組織學生收集資料,看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居民消費結構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動,並説明我國居民消費結構變動的原因。

(二)能力目標

1、通過對“影響消費的因素”、“消費的類型”的學習,培養學生的理論思維能力、深入分析經濟問題的能力及參與經濟生活的能力。

2、在學習“消費結構”時,可讓學生收集資料,瞭解我國消費結構的變化趨勢,從而增強學生們關注現實生活的能力與動手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框學習,對學生進行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思想教育,從而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影響消費的因素

2、貸款消費

難點:

1、收入與消費的關係

2、貸款消費

四、學情分析

我們的學生屬於平行分班,沒有實驗班,學生已有的知識和臨清第一中學的學生水平有一些差距。有些學生上課的學習習慣不太好,注意力不集中,所以講解時需要從學生身邊案例入手,舉例要生動具體貼切要多開展一些活動。對於一些學習基礎較好學生指導好他們如何分析事例,培養他們勤思考、深分析的好習慣。

五、教學方法

1.分組討論法:影響消費的因素。

2.學案導學:見後面的學案。

3.新授課教學基本環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情境導入、展示目標→合作探究、精講點撥→反思總結、當堂檢測→發導學案、佈置預習

六、課前準備

1.學生的學習準備:預習消費及其類型,初步把握教材的原理和重難點。

2.教師的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製作,課前預習學案,課內探究學案,課後延伸拓展學案。

3.教學環境的設計和佈置:八人一組,教室內教學。課前要求各組課前在黑板上展示給各組安排的學案題目答案。

七、課時安排:

1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

檢查落實了學生的預習情況並瞭解了學生的疑惑,使教學具有了針對性。

(二)情景導入、展示目標。

臨清市場消費現象面面觀(多媒體視頻)

導入(包括火爆的臨清市場食品消費,服裝消費,旅遊消費,汽車消費,住房消費),引出話題:消費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

教師首先提問:

(1)我們每個家庭消費這些商品時應注意哪些因素呢?

(2)我們消費又可以有哪些分類呢?

(3)我們消費種類的不同又説明了哪些問題呢?

教師: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消費及其類型。我們來看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多媒體展示學習目標,強調重難點。然後展示探究的第一個問題,我們每個家庭消費這些商品時應注意哪些因素呢?已經佈置學生們課前預習了這部分,檢查學生預習情況並讓學生把預習過程中的疑惑説出來。

設計意圖:步步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明確學習目標。

(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探究一:我們每個家庭消費這些商品時應注意哪些因素呢?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閲讀教材並思考:居民收入對消費是怎樣影響的?

學生活動:認真閲讀教材內容並積極思考與討論,得出結論

教師點評:收入是消費的前提與基礎。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人們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對各種商品和服務的消費量就越大。(人們的收入並不都是人們直接可以支配的,而是要扣除個人所得税等之後,才能歸個人自由支配。

例:城鎮職工在取得合法收入之後,除繳納個人所得税外,還要扣除“三險”及住房公積金等,餘下的收入才可用於生活消費,即可支配收入。)收入增長較快的時期,消費增長也較快;反之,當收入增長速度下降時,消費增幅也下將。所以,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須保持經濟的穩定增長,增加居民收入。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看教材材料,激發大家的興趣並思考:材料反映了什麼道理?人們就會節制當前的消費。

總之,社會總體消費水平的高低與人們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關係。人們的收入差距過大,總體消費水平會降低;反之,縮小過大的收入差距,會使總體消費水平提高。

(2)消費品價格

教師活動:承接前面問題的總結,繼續設問: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情況下,人們的消費還受什麼因素影響?

教師活動:用多媒體展示2008年8月份有關物價調查情況分析:

最新統計數字表明,今年1—8月,廣州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較去年同期上升1.5%,漲幅較今年前7個月提高0.2個百分點。其中,8月份食品類價格比7月上升1%,主要是鮮菜、蛋、肉禽及其製品等價格上漲所致。而今年上半年,廣州市食品類價格同比上升4.3%。其中大米升17.4%,花生油升11.6%,豬肉升22.2%,牛肉升13.4%,畜肉副產品升19.6%,鮮蛋升20.5%,淡水魚和鮮菜均升10.0%,上升面之廣、升幅之大均創近年來新高。

學生活動:學生就材料與所提問題展開討論,並發表見解:還要受物價水平影響

教師活動:針對學生的見解作點評、總結:

首先,消費品價格的變化會影響人們的購買能力。人們在一定時期的總收入是有限的,如果消費品價格上漲,會引起購買力下降,因而消費需求就降低。反之,則購買力提高,消費需求就增加。因此,物價的穩定對保持人們的消費水平,安定生活和穩定社會具有重要意義。也因為此,使得穩定物價成為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目標。

其次,不同消費品的價格變化,對人們消費的影響不同,一般説來,基本生活消費品受價格水平變動的影響要遠遠低於奢侈品。人們不會因為價格變化而導致對基本生活消費品消費的減少,那麼,會使消費支出增加,對人們的生活產生重大影響,嚴重的會影響社會穩定。這也就是國家特別關注農產品,尤其是糧食、蔬菜等價格變化的原因。

教師活動:是不是隻有價格影響人們的消費選擇?你在消費時還考慮哪些因素?

學生活動:閲讀課本,討論問題,回答:

(3)商品的性能、外觀、質量、包裝等也能成為影響消費的原因,甚至購買方式、商店位置、服務態度、售後服務都能影響人們的消費。

學生活動:就所提問題展開討論,並發表見解:消費受消費習慣的影響,受過去收入水平的影響。

教師總結:居民消費不僅受當前收入水平的影響,而且受過去和未來收入水平的影響。特別是未來收入,即預期收入,如果預期收入高,消費水平可能就高,相反,預期收入低,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合作討論探究,學生能深入領會理解把握教材原理,有利於我們進行具體的案例分析;通過提出探究思考題,注重了原理的探索性和實踐性;通過學生對案例的分析,從中找到了成就感,對政治學科的學習興趣大有提高。這時進一步提出問題:我們消費又可以有哪些分類呢?

探究二:我們消費又可以有哪些分類呢?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看教材P18—19,提出問題:我們的生活消費有那些類型?並舉例説明

學生活動:閲讀課本,認真總結,得出結論

教師點撥、總結:消費類型有不同的劃分

(1)按產品類型不同,可分為有形商品消費和勞務消費。

(2)按交易方式不同,可分為錢貨兩清的消費、貸款消費和租賃消費錢貨兩清的消費,是人們最常用的交易方式。交易一旦完成,商品的所有權和使用權都發生了轉移,商品如何使用一般由買主自己支配,不再受賣者的限制。但,有些比較複雜、品質不易辨別的商品在完成交易後,還有部分責任沒有和商品同時轉移到賣者手裏,這樣就需要通過合同和保證書等加以界定,例:手機、電視等電子產品。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通過教材P18——探究活動,思考:是不是任何商品的使用都必須通過購買?你還會選擇什麼方式?

學生活動:結合生活實際,積極討論,得出答案:可以通過租賃來消費

教師點撥:有些商品,為暫時的使用而購買不划算,例:婚紗、書籍等,我們可以通過租賃的方式使商品的所有權不發生變更,而獲得該商品在一定期限的使用權。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看教材P18漫畫,提出問題:你贊成哪種消費方式?為什麼?

學生活動:看漫畫,再次激發思考與討論的興趣,積極回答問題。

教師點撥:隨着經濟的發展,應該發揮貸款消費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貸款消費是指消費者向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借款,用於購買住房、汽車等耐用消費品或醫療等消費性支出的一種消費形式。貸款消費以信用為基礎,消費者與貸款的金融機形成了借貸關係,按照約定按時還本付息;

主要用於購買大宗耐用消費品及服務。因為這些消費品超出消費者當前的支付能力,因而預支自己未來的收入,來滿足當前的需要。也就是我們常説的“花明天的錢,園今天的夢”。

貸款消費的交易方式,其消費品的所有權與使用權沒有完全轉移。在消費者按照約定按時還貸的前提下,消費品的所有權與使用權逐漸發生轉移,直至還完貸款為止,其所有權與使用權才徹底轉移到消費者手裏。

貸款消費不僅滿足了消費者的生活需要,提高了消費者的生活質量,而且促進了經濟的發展,特別是我國經濟發展進入買方市場後,貸款消費對擴大內需,拉動經濟的增長起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們要轉變傳統的消費觀念,以積極的態度來對待貸款消費,通過貸款消費滿足來滿足當前的需要,通過生活質量。當然,在貸款消費是也要考慮自己的償還能力,還要講究信用,按時還貸。

(3)按消費的目的不同,可分為生存資料消費、發展資料消費和享受資料消費。其中生存資料消費是最基本的消費。隨着經濟水平的提高,發展資料和享受資料消費將逐漸增加。

設計意圖:通過多媒體圖片和視頻的展示給了學生一個感性認識,通過看圖,提高了學生對圖片視頻的分析能力。通過聯繫生活實踐進行拓展,使學生認識到知識的價值,提高了學習經濟生活的興趣。

探究三:我們消費種類的不同又説明了哪些問題呢?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看書,指出

(1)消費結構的含義:就是指人們各類消費支出在消費總支出中所佔的比重。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分析個人及家庭消費狀況的變化,説明對消費結構的理解,並總結消費結構的變化特點。

學生活動:積極討論

教師活動:多媒體展示近幾年社會的消費現狀,例:假日旅遊消費、電子產品消費、汽車消費等。引導學生通過微觀的和宏觀的消費結構變化,理解:

(2)消費結構會隨着經濟的發展、收入的變化而不斷變化,變化的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發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的順序。

教師點撥:剛才在大家的分析中,都提到了食品支出在家庭支出中所佔比例的大小,這也就是我們要學的

(3)恩格爾係數:即食品支出佔家庭總支出的比重,一般恩格爾係數越大,越影響其他消費支出,特別是影響發展資料和享受資料的增加,限制消費層次和消費質量的提高,因此生活水平就越低,相反恩格爾係數減小,生活水平就提高,消費結構會逐步改善。我國這幾年因為經濟保持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勢頭,所以,經濟結構有了很大改善,消費水平不斷提高。

設計意圖:本部分知識比較抽象,引導學生結合前面所學以及貼近學生生活的案例進行分析來掌握。

(四)反思總結,當堂檢測。

教師組織學生反思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並進行當堂檢測。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構建知識網絡並對所學內容進行簡單的反饋糾正。

(五)發導學案、佈置預習。

我們已經學習了消費結構與類型,那麼,消費是在我們什麼樣的心理作用下進行的呢?我們應該如何進行正確的消費呢?在下一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這節課後大家可以先預習這一部分,着重結合生活實際分析我們應樹立什麼樣的消費觀。並完成本節的課後練習及課後延伸拓展作業。

設計意圖:佈置下節課的預習作業,並對本節課鞏固提高。教師課後及時批閲本節的延伸拓展訓練。

九、板書設計

(一)影響消費的因素

1.居民的收入

2.物價水平

3.商品本身

(二)消費的類型

1、按產品類型不同

2、按交易方式不同

3、按消費的目的不同

(三)消費結構

1、含義

2、消費結構的變化

3、恩格爾係數

十、教學反思

本課的設計採用了課前下發預習學案,學生預習本節內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課堂上師生主要解決重點、難點、疑點、考點、探究點以及學生學習過程中易忘、易混點等,最後進行當堂檢測,課後進行延伸拓展,以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

這節課我們重點學習了影響消費的因素及貸款消費等有關知識。我們在學習中應該結合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些感性材料去深刻理解這些知識,把感性知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培養學生分析經濟問題的能力及參與經濟生活的能力。

本節課時間45分鐘,其中情景導入、展示目標、檢查預習7分鐘,精講點撥8分鐘,學生分組討論探究10分鐘左右,反思總結當堂檢測5分鐘左右,其餘環節15分鐘,能夠完成教學內容。

在後面的教學過程中會繼續研究本節課,爭取設計的更科學,更有利於學生的學習,也希望大家提出寶貴意見,共同完善,共同進步!

高中政治優秀教案 篇五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識記生產與消費的關係、社會再生產四個環節、發展生產力的決定因素;理解我國大力發展生產力的意義及如何發展生產力;運用生產與消費的關係,解釋現實生活中的相關經濟現象。

2、能力目標:通過對“生產與消費關係”的學習,培養學生從實例中分析認識生產的決定作用,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的觀察、分析問題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本框學習,使學生衷心擁護中國共產黨,擁護初級階段基本路線,認識社會主義根本任務,自覺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二、教學重難點

生產與消費的關係;發展生產力的意義。

三、教學方法

遵照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運用“探究—交互”式教學,積極採用啟發式、談話法、案例分析法、情緒激勵法。

四、教具

電腦多媒體。

五、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我們前面學習了商品與消費的有關知識,我們知道了商品是生產出來的,有了商品的出現,我們才有消費,大家看看我們使用的課桌,還有風扇等,都是生產出來後由學校買來供我們使用的。由此可以得出:從生產可以推出商品,由商品可以推出消費,依據數學知識,我們可以從生產推出消費,但是,從我們生活常識和經濟學角度講,能否由生產推出消費呢,生產與消費到底是什麼關係呢?這是我們這節課要回答的問題。我們今天就來共同學習第x課第一框——《發展生產滿足消費》。

(二)新課教學

學習導航:必須帶着問題學習:生產與消費的關係是什麼,大力發展生產力(為什麼,怎麼樣),社會再生產的四個環節是什麼?

(三)課堂總結、點評

這節課我們重點學習了生產與消費的關係,以及大力發展生產力問題。讓學生明確生產決定消費,同時消費反作用於生產。我國社會主義的本質和現實情況決定了,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

練一練:

1、出謀劃策:請大家談談我們中部地區應該怎樣大力發展生產力?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大力發展科學技術,走自主創新的道路;提高勞動者的素質,重視人才;利用我們的優勢,發展我們的優勢產業。

2、“不顧生產力發展的可能,提出過高的消費要求是錯誤的;而在生產發展允許的範圍內,一味限制消費也是不對的。”你同意以上觀點嗎?請説明理由(理論:生產與消費)。

高中政治優秀教案 篇六

探究目標(意圖):

1、培養收集相關資料、篩選信息的能力。

2、培養剖析各種觀點的思維辨析能力。

3、在分析、比較、感悟的基礎上,認同正確的金錢觀。

4、展示並分享合作探究成果。

探究手段:

1、蒐集相關報刊、雜誌。

2、搜索網絡資源。

3、問卷調查。

4、其他。

探究過程(活動策劃):

1、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有的負責收集外國名人對金錢的看法;有的負責收集我國古人對金錢的看法;有的負責收集我國當代人對金錢的看法;有的負責收集周圍人對金錢的看法;有的負責收集各種典型事例。各小組各負其責,每個小組將自己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以便課堂交流之用。

2、用問卷調查的方法收集周圍人對金錢的看法。在老師的指導下,事先編制有關金錢觀的調查問卷,將問卷發給周圍人填寫,將問卷回收後進行統計分析。

高中政治教案 篇七

1.教學目標:

能依照課程標準與教材,結合學情制定多維度教學目標,目標內容表述清晰,用語精煉準確。

2.教學重難點:

能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難點,並依據課程標準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出本課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3.學情分析:

簡明分析本班學情,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能力水平,學生對本課時教學內容的瞭解程度等。

4.教與學(方法)設計:

根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設計教學方法並作簡要説明,也可闡明教與學的設想和規劃,包括課前、課中、課後的。關鍵設計和學法指導。教法、學法設計可選一項或兩項。

5.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容量適中、結構合理,教學活動設計能突出學生主體,體現師生互動、講練結合、具有一定的教學風格和特色,符合課改理念,體現高效課堂精神。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在活動中得到充分的拓展和落實,有教具、學具、多媒體等應用設計,有簡要板書設計,有精煉的作業設計,有教學反思。

6.書寫規範:

格式整體、美觀、佈局合理、內容完整。

高中板書設計評分標準

1.板書設計目的明確、條理清楚,能突出學科特點,充分體現教學重點、知識網點和活動主線。

2.板書設計佈局合理、內容恰當、有層次感(20)。

3.板書設計無知識性失誤、書寫規範、美觀,無錯別字,標點正確,間距適中。

4.板書設計新穎、獨特、巧妙、美觀,具有一定的針對性,能很好地幫助和引導學生領會教材內容,掌握所學知識。板書設計能結合教材特點,具有一定的邏輯性、形象性和藝術性(20)。

高中政治優秀教案 篇八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理解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係。

2、理解文化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及其在國際競爭中的重要地位。

(二)能力目標

結合現實生活中的文化現象,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通過分析材料,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及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會把文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重要戰略任務的重要性,從而增強提高自身文化素養的意識。

【教學重點】

1、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係

2、文化在綜合國力中的作用

【教學難點】

文化在綜合國力中的作用

【教學方法】

1、採用“探究式教學方法”,設置情景,充分利用資料、圖片輔助教學,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參與學習,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2、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引導、點撥下主動思考、自主感悟

【教學過程】

列舉日常生活的各種現象,讓學生指出其中哪些是屬於文化現象。

下列屬於文化現象的有:

(1)工人、農民從事生產活動

(2)參加學校運動會

(3)參加演講會、辯論會

(4)旁聽一次聽證會

(5)參加文學社、書畫協會、讀書俱樂部

(6)合唱團、舞蹈隊、時裝表演隊

(7)瀏覽網站,領略世界各地風土人情

(8)某國議員競選

高中政治教案 篇九

教案是教師把所學教育理論與自己的教學實踐相結合創造出的成果,是教師提高教學質量的保障,以下是專門為你收集整理的高中政治教案模板,供參考閲讀!

教學目標:

知識方面:理解:實踐概念,實踐的三個特徵

能力方面:分析能力,對實踐概念分層次理解

辯證思維能力:實踐特徵之間的關係

覺悟方面:樹立馬克思主義實踐觀

教學重點:實踐是有意識有目的的能動性活動

教學難點:實踐是客觀的物質性活動與實踐是有意識有目的的能動性活動的關係

教學方法:講述分析相結合法

教具準備:投影材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複習提問:第五課我們學習了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試問:

1、什麼是主觀能動性?其表現有哪些?

2、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屬於什麼活動?

導入新課:宋代詩人陸游有詩云:“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 得來終覺淺 ,絕知此事要躬行”。由些引入新課。做比想更重要,改造世界比認識世界更重要。對於做的問題,涉及到哲學上的一個重要的概念“實踐”,今天我們就一起研究什麼是實踐?它有哪些特徵?

課題:實踐的特徵(多媒體顯示)

一、實踐的特徵(多媒體顯示)

1、什麼是實踐(板書)(多媒體顯示)

對實踐的觀點歷史上唯物主義者和馬克思主義哲學有什麼不同?

(1)歷史上唯物主義者關於實踐含義的認識(多媒體顯示)

(小資料):荀子説:“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於行而止矣。行之,明也。”)(多媒體顯示)

學生閲讀教材103頁第二段。

學生回答:歷史上許多唯物主義學者指出了一些有價值的思想,有的還指出了實踐或與實踐相近的概念,如 行、行動、行為、力行、活動、生活、踐履等,但始終沒有對實踐作出科學的解釋。

(2)馬克思主義哲學對實踐含義的理解(多媒體顯示)

(學生回答、老師歸納)

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一切活動。它有兩層含義:一是指實踐是人類所特有的活動,與其他動物消極適應自然的本能活動有根本的區別;二是指實踐是人們變革客觀事物的活動,它必然引起客觀對象的變化,不是純主觀的思維活動。

具體分析以下內容,理解以下層次:

①“人們”——實踐的主體(多媒體顯示)

②“客觀世界”——實踐的對象(多媒體顯示)

③“活動”——實踐的性質(多媒體顯示)

(多媒體顯示)請指出下列活動中的實踐活動

(1)火山噴發、蜜蜂造房、警犬搜敵(不是)

(2)起牀、刷牙、洗臉、吃飯(不是)

(3)學習理論、討論問題、研究學問(不是)

(4)工人做工、戰士打仗、科技工作者發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是)

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一切活動。

為了更深入理解“實踐”,我們必須分析實踐的基本特徵

2、實踐的基本特徵(多媒體顯示)

(1)實踐是客觀的物質性的活動。(多媒體顯示)

實踐的基本要素:實踐的主體、實踐的對象、實踐的手段。(閲讀104頁第2、3、4段)(聯繫自己的實踐活動,理解主體、對象、手段)

(議一議)104頁

實踐的主體是人,是人民羣眾,人有自己的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有一定的體力和智力,這就使人能有目的地從事社會實踐,人的體力和智力統一起來,共同構成實踐的主體這個基本要素。

而人又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像自然界的其他物質形態一樣,也是客觀存在的,人的智力和體力是在社會發展中客觀形成的。它的狀況歸跟到底是由客觀條件決定的。所以,實踐主體是客觀的。

然而實踐總是有一定的客觀對象,否則,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究竟什麼是實踐的對象呢?

師:它是由什麼決定的呢?(請同學們閲讀課文第八、九段後回答)

(學生回答後教師歸納)

生產活動的對象是自然界,其中既有自然物,又有人工製品。改造社會活動的對象是社會關係。可見,實踐的對象是自然界和社會,它們都是客觀的物質性的東西。在自然界和社會的萬事萬物中,究竟是哪些事物能夠成為人們當時、當地的實踐對象?歸跟到底不是由人們的意識所決定的,而是由生產力發展的狀況和其他客觀條件決定的。

實踐的物質手段是工具和其他設備。人們進行實踐活動不僅需要發揮其體力和智力的作用,而且只有使用某種物質手段,才能把自身的體力和智力作用於實踐對象,以達到實踐的目的,實踐越發展 ,越需要物質手段這個基本要素。構成實踐手段的材料是物質的東西;製造實踐手段不能隨心所欲。它們都是由客觀歷史條件決定的。可見,實踐的手段也是客觀的。

總之,由實踐主體、實踐對象、實踐手段有機結合而構成的實踐活動,是客觀的物質性的活動。堅持實踐的客觀性,就是在實踐問題上堅持了唯物主義。

(2)實踐是有意識、有目的的能動性的活動(板書)(多媒體顯示)

師問:人改造自然界和動物適應自然界的活動有什麼異同?舉例説明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A、“蜘蛛的活動與織工的活動相似,蜜蜂建築蜂房的本領使人間的建築師感到慚愧。但是,最蹩腳的建築師從一開始就比最靈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在他用蜂蠟建築房以前,已經在自己的頭腦中把它建成了。”

B、“勞動終結時取得的結果,已經在勞動過程開始時存在於勞動者的觀念中了。”

雖然實踐活動是客觀的物質性活動,但它與動物的純粹適應自然界的本能活動有着本質的區別。實踐是在意識指導下的有目的的活動。因為人是有思維、有理性的社會性動物,人在行動之前會有明確的目的和方案,然後才動用一定的物質手段去改造客觀世界,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人們在實踐中變革客觀事物,就是把原有的東西改造為新的東西,創造出新的。東西。改造社會的實踐,就是要不斷地創造新的社會關係。這種有目的地創造就充分顯示了實踐的能動性。實踐的目的性、結果的創造性是實踐最重要的特徵,也是實踐才獨有的本質特徵。

可見,人類從遠古開始就從事的實踐活動,都是按人的目的、意識、想法去改造客觀世界,以適應自身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如果沒有“能動性”這個特點,某種活動和行為即使改變了客觀世界,也不能被稱為實踐。所以,這一特徵是最能體現實踐本質的特徵。

師問:實踐是客觀的物質性的活動與實踐是有意識、有目的的能動性的活動,兩者是否矛盾?為什麼?

生答:

實踐是有意識、有目的的能動性的活動,這與實踐是客觀的物質性的活動,二者是統一的,這個關係實質是實踐中主客觀的關係。(請同學們回憶一下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係原理)。實踐的第一個特徵主要體現了唯物主義的觀點,第二個特徵主要體現了辯證法的觀點。二者互相滲透。因為意識的目的性、計劃性、創造性都以客觀性為基礎;而主體的客觀性又滲透着能動性。誇大第一個特徵否定第二個特徵,會導致機械唯物主義;誇大第二個特徵否定第一個特徵,會導致唯心主義。意識根源於物質,只有人們的意識符合客觀的要求,人們才能達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實踐的創造性才能發揮出來。

(多媒體展示文字)

(教師總結)以上兩個基本特徵是統一和相互滲透的。由於實踐所處的特殊地位——是聯繫客觀事物同主觀認識的“橋樑”,因此它同時兼有客觀性和能動性兩個特徵。其中“客觀性”使其區別於純粹的意識活動,“能動性”使其區別於動物的本能活動。

如果就實踐的自身而言,它還具有第三個特徵。

(3)實踐上社會性、歷史性的活動(板書)

舊唯物主義哲學中,有的哲學家把實踐看作是孤立的個人活動。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實踐不是孤立的個人的活動,而是處於一定社會關係中的人所進行的活動。

“實踐的社會性”是指任何實踐都是在一定社會關係(如經濟關係、政治關係)中進行的,是處於一定社會關係中的人才能進行的活動,必然帶有一定社會的烙印。

“實踐的歷史性”是指歷史上每一階段實踐的內容、範圍和水平都不相同,都受到一定歷史條件的制約,是一定歷史條件的產物。

(多媒體展示文字)

時代的發展變遷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實踐注入新的內容。過去自力更生搞建設,在當今時代已遠遠不夠。現代社會發展要求各國實行對外開放,加強國際間的合作與交流,我國同樣不能例外。這同樣體現了實踐的歷史性。

課堂小結

實踐的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本課的學習使我們初步瞭解了什麼是實踐、實踐的基本特徵及其密切聯繫。這是學習全課可重要的理論基礎,對這些問題的正確理解將有助於今後的深入學習(放投影)(本課的知識結構)

高中政治優秀教案 篇十

【學情分析】:

學生身處一定文化氛圍、具備一定文化素養、身體力行着文化活動,但是缺乏對文化內涵的深刻認識,對文化的作用還不瞭解。因此在教學時,同學生一起透過日常生活中接觸的各種文化現象,去發現,去感悟,再提煉,從而理解文化的內涵和作用。

【設計思想】:

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過程要求課堂教學從以教為本轉變到以學生的主體參與為主,教學方式要求從單向灌輸轉變為情境建構,注重學生體驗。基於此,本框題教學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遵循從生活中引出問題,再創設問題情境,最後回到生活中去解決問題的程序,按照“品文化→識文化→析文化”的線索安排教學流程。首先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豐富多彩的文化,使學生感受現實生活濃郁的文化氣息,再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敍述自己身邊的文化現象,使文化融入生活,也使學生獲得了必要的感性認識。緊扣“文化”這個主題,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使他們在主動思維的過程中,培養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生思考的過程中,教師給予必要的引導,使學生的認識實現了從感性認識發展到理性認識的過程。最後,以生活實例為切點,引導學生走進生活,踐行理念,實現知、情、行的統一。

在對教學內容的處理上,使用教材,但不拘泥於教材,靈活整合教材資源,力將教材目標化、目標問題化,從問題入手,圍繞問題的解決開展教學。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藉助文化現象瞭解文化形式的多樣性。理解文化的內涵,學會歸納文化豐富的表現形式,闡述文化作為一種社會精神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的深刻影響。

2、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日常生活環境,體察生活環境中的文化價值;通過比較的方法,全面、準確理解文化的內涵,培養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引起學生對文化的興趣;認同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認同廣大人民的文化需求;懂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性;增強提高文化素養的意識和自覺性。

【教學重點及難點】:

1、教學重點:文化的內涵——“文化是什麼”

2、教學難點:文化的作用——“文化的力量”

【教學方法】:

通過幻燈片及基本教具展示情景材料,讓學生迴歸生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老師適時加以引導,採用講授法、談話法和討論法相結合。

【教學用時】:

1課時

【教學流程】:

教學內容

教學活動

設計意圖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導入新課

(約2分鐘)

設問:你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聯想到了什麼樣的社會現象

播放PPT圖片欣賞:“陝西八大怪”,配以陝北民歌《山丹丹花開紅豔豔》。

讀圖,聽音,感悟,交流。

從學生熟知的本地特色文化現象出發,營造氣氛,調動學習熱情,引發學生對文化的感悟,導入新課。

文化萬花筒

(約10分鐘)

設問:“陝西八大怪”分別是從哪些方面反映“關中”文化的

活動:説到陝西的特色文化,你還能想到什麼

為了使您更加了解陝西文化,我想帶您走近……

特色飲食:

著名遺址:

宗教文化:

民間藝術:

民歌、戲曲:

文學藝術:

提問:瞭解了這麼多的文化現象,你有何感受

教師小結:

1、文化的表現形式是多樣的

(靜態)形式:思想、理論、信念、信仰、道德、教育、藝術、科學等。

(動態)活動:人們進行文化生產、傳播、積累的過程都是文化活動。

2、文化生活內容豐富多彩

引導學生回顧人類對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係的認識過程。

(神創論—文藝復興—啟蒙運動—工業革命—科技發展)

活動:你參加過學校的哪些文化活動請你説説參加這些活動的感受……

展示:

形式多樣的社區文化生活……

各具特色的企業文化……

展示圖片,並設問:

你知道這是哪裏的民居嗎

説説以下圖片反映的是哪個國家的舞台藝術

學生回答。

學生選擇教師擬定的角度或者自己設定角度介紹陝西的特色文化的代表,並説明其“特色”之處。

學生體味、回答。

師生共同探究回顧。

學生回答、交流。

學生回答、交流。

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列舉的陝西特色文化,感受文化生活就像一個“萬花筒”。同時鍛鍊、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通過感悟得出結論:文化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內容豐富多彩。

學生充分感受文化的無時不有。

學生充分感受文化的無處不在。

學生充分感受文化

內容豐富多彩還表現在不同區域有不同的文化特色。

過渡:

看到各具特色的文化現象,品嚐不同文化生活的韻味,我們不禁要問,究竟什麼是文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