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中政治公開課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69W

高中政治公開課教案(精品多篇)

高中政治優秀教案 篇一

【學情分析】:

學生身處一定文化氛圍、具備一定文化素養、身體力行着文化活動,但是缺乏對文化內涵的深刻認識,對文化的作用還不瞭解。因此在教學時,同學生一起透過日常生活中接觸的各種文化現象,去發現,去感悟,再提煉,從而理解文化的內涵和作用。

【設計思想】:

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過程要求課堂教學從以教為本轉變到以學生的主體參與為主,教學方式要求從單向灌輸轉變為情境建構,注重學生體驗。基於此,本框題教學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遵循從生活中引出問題,再創設問題情境,最後回到生活中去解決問題的程序,按照“品文化→識文化→析文化”的線索安排教學流程。首先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豐富多彩的文化,使學生感受現實生活濃郁的文化氣息,再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敍述自己身邊的文化現象,使文化融入生活,也使學生獲得了必要的感性認識。緊扣“文化”這個主題,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使他們在主動思維的過程中,培養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生思考的過程中,教師給予必要的引導,使學生的認識實現了從感性認識發展到理性認識的過程。最後,以生活實例為切點,引導學生走進生活,踐行理念,實現知、情、行的統一。

在對教學內容的處理上,使用教材,但不拘泥於教材,靈活整合教材資源,力將教材目標化、目標問題化,從問題入手,圍繞問題的解決開展教學。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藉助文化現象瞭解文化形式的多樣性。理解文化的內涵,學會歸納文化豐富的表現形式,闡述文化作為一種社會精神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的深刻影響。

2、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日常生活環境,體察生活環境中的文化價值;通過比較的方法,全面、準確理解文化的內涵,培養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引起學生對文化的興趣;認同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認同廣大人民的文化需求;懂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性;增強提高文化素養的意識和自覺性。

【教學重點及難點】:

1、教學重點:文化的內涵——“文化是什麼”

2、教學難點:文化的作用——“文化的力量”

【教學方法】:

通過幻燈片及基本教具展示情景材料,讓學生迴歸生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老師適時加以引導,採用講授法、談話法和討論法相結合。

【教學用時】:

1課時

【教學流程】:

教學內容

教學活動

設計意圖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導入新課

(約2分鐘)

設問:你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聯想到了什麼樣的社會現象

播放PPT圖片欣賞:“陝西八大怪”,配以陝北民歌《山丹丹花開紅豔豔》。

讀圖,聽音,感悟,交流。

從學生熟知的本地特色文化現象出發,營造氣氛,調動學習熱情,引發學生對文化的感悟,導入新課。

文化萬花筒

(約10分鐘)

設問:“陝西八大怪”分別是從哪些方面反映“關中”文化的

活動:説到陝西的特色文化,你還能想到什麼

為了使您更加了解陝西文化,我想帶您走近……

特色飲食:

著名遺址:

宗教文化:

民間藝術:

民歌、戲曲:

文學藝術:

提問:瞭解了這麼多的文化現象,你有何感受

教師小結:

1、文化的表現形式是多樣的

(靜態)形式:思想、理論、信念、信仰、道德、教育、藝術、科學等。

(動態)活動:人們進行文化生產、傳播、積累的過程都是文化活動。

2、文化生活內容豐富多彩

引導學生回顧人類對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係的認識過程。

(神創論—文藝復興—啟蒙運動—工業革命—科技發展)

活動:你參加過學校的哪些文化活動請你説説參加這些活動的感受……

展示:

形式多樣的社區文化生活……

各具特色的企業文化……

展示圖片,並設問:

你知道這是哪裏的民居嗎

説説以下圖片反映的是哪個國家的舞台藝術

學生回答。

學生選擇教師擬定的角度或者自己設定角度介紹陝西的特色文化的代表,並説明其“特色”之處。

學生體味、回答。

師生共同探究回顧。

學生回答、交流。

學生回答、交流。

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列舉的陝西特色文化,感受文化生活就像一個“萬花筒”。同時鍛鍊、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通過感悟得出結論:文化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內容豐富多彩。

學生充分感受文化的無時不有。

學生充分感受文化的無處不在。

學生充分感受文化

內容豐富多彩還表現在不同區域有不同的文化特色。

過渡:

看到各具特色的文化現象,品嚐不同文化生活的韻味,我們不禁要問,究竟什麼是文化呢?

高中政治公開課教案 篇二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識記獨立權、平等權、自衞權、管轄權的含義,能夠判斷哪些行動是在捍衞國家主權中的哪一項權利。

【能力目標】

通過小組討論、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能夠清晰的區分四項權利的異同點,並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學會捍衞國家主權。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樹立國家主權至上、神聖不可侵犯的觀點,具有堅決捍衞國家主權的意識,與侵犯國家主權的行為做堅決的鬥爭。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獨立權、平等權、自衞權、管轄權的含義。

【難點】

獨立權、平等權、自衞權、管轄權的區分。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課堂導入

通過PPT展示,釣魚島的位置示意圖、海南省三沙市地圖。

大家都知道,從古至今釣魚島就是我國的領土,我國自古以來對釣魚島就擁有無可爭議的領土主權,這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但是近年來,釣魚島問題卻成為中日之間的矛盾焦點。那麼,作為一個國家,我們的主權到底有哪些方面呢?我們如何才能維護好國家主權呢?

為了更好的維護我國的國家主權,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主權國傢俱體都擁有哪些權利。

環節二:新課講授

(一)獨立權

通過PPT展示敍利亞戰爭的相關圖片。説明一下,美國在敍利亞戰爭中充當了什麼樣的角色,為什麼敍利亞會發生內戰?

學生思考,教師總結:敍利亞的戰爭,本來是由於人們內部矛盾造成的,美國插手敍利亞內政事務,從本質上説是侵犯了敍利亞國家主權的獨立權。

得出獨立權的含義:主權國家擁有按照自己的意志處理內政、外交事務而不受他國控制和干涉的權利。這是獨立權。

(二)平等權

通過ppt展示視頻資料,播放聯合國大會相關視頻,。給大家三分鐘時間討論,為什麼聯合國大會的決議要有全部的會員國投票表決?這反映了主權國家在國際社會中擁有哪項權利?

學生回答,老師總結:聯合國的決議之所以由各個參與過通過,是因為他們在國際法中的地位一律平等,所以聯合國的各項決議要由成員國全體表決。

得出平等權的含義:主權國家不論大小、強弱,也不論政治、經濟、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有何差異,在國際法上的地位一律平等。這是平等權。

(三)自衞權

通過閲讀PPT中展示的文字資料,請學生閲讀後回答,為什麼我國軍艦能夠在第一時間內發現並警告、驅逐黃巖島附近的菲律賓艦艇,這樣做體現了我國軍艦捍衞我國哪項主權?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黃巖島屬於我國領土,我國軍艦對於黃巖島附近的巡視理所應當,菲律賓艦艇在黃巖島附近海域航行,侵犯了我國國家的領土主權,我國軍艦對其驅逐體現了我國主權中的自衞權。得出自衞權的含義:主權國家擁有保衞自己的生存和獨立的權利。這是自衞權。

(四)管轄權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如果一個外國人在中國做非法的事情,我們國家有沒有權利去管?給大家三分鐘時間討論。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我們當然有義務去管,無論哪個國家或者地區的人在我國境內做非法的事情,為維護我國國家利益,必須對其進行管理。

得出管轄權含義:主權國家對其領域內的一切人和物有管轄的權利。這是管轄權。

環節三:鞏固提高

通過PPT展示,美國插手建立巴拿馬共和國事件,請同學們分析在這一事件中,美國侵犯了古巴哪些權利?如何區分四項權利的異同?

學生思考並回答。教師總結:獨立權側重於一國按自己意志辦事,平等權側重於各國國際法的法律地位中一律平等,自衞權側重於保衞本國生存發展,管轄權側重於對本國領域內的管轄。

環節四:小結作業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國家主權至上的道理,也明確了主權包括獨立權、平等權、自衞權、管轄權四項內容,國家主權神聖不可侵犯。請大家課下收集相關資料,並分析資料中體現國家主權的哪一項權利,下節課我們進行集中討論。

高中政治公開課教案 篇三

一、教材分析

通過上一框學生學習了中國共產黨的地位、性質、執政方式等知識,為本框題的學習打下了基礎。現實中有許許多多優秀黨員的先進事蹟,他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通過本課的學習,從理論的高度使學生理解他們為什麼會這樣做。可結合本課內容,教育學生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樹立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識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內涵

2、理解中國共產黨的政治理念是以人為本;

(二)、能力目標

1、領會創新精神對國家發展、民族振興、個人成長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2、引導學生利用已有歷史知識,深入學習本課。培養學生善於將不同學科知識綜合起來,不斷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使學生對黨的認識昇華,進而更加信賴和熱愛中國共產黨,努力學習黨的基本理論,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難點: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四、學情分析

學生平時通過傳媒對這一框題的內容有所感受,但負面的報道也比較多,需要教師從理論上加以證明。從學生的思想實際來看,高一學生雖然積極關心國家大事,但思想容易偏激,往往以偏概全,所以教師須引導學生客觀全面地分析問題。

五、教學方法

1探究性學習法。教師啟發、引導,學生自主閲讀、思考,討論、交流學習成果

2、自學引導法。課前佈置相關問題,讓學生自學。讓學生在自學中,對本節課的基本知識點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從而引發思考。

六、課前準備

1、蒐集優秀黨員的先進事蹟

2、蒐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材料

七、課時安排:

1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瞭解了黨的領導地位的確立,明確了中國共產黨是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並知道了中國共產黨執政的方式,。這節課是上節課內容的深化,就是從指導思想方面瞭解執政的中國共產黨。

(二)導入新課

一、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教師活動:展示圖片,感受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感動中國的義務支教者,大學生黨員——徐本禹

1999年,徐本禹成為華中農業大學的一名學生。2003年,徐本禹以372分的高分考取了本校農業經濟管理專業的碩士研究生。然而,2003年4月16日,徐本禹卻作出了讓所有人大吃一驚的決定:放棄攻讀研究生的機會,去貴州省大方縣大水鄉大石村支教。2005年,徐本禹返回華中農業大學讀研。

2008年1月10日榮獲“中國第18屆十大傑出青年”

頒獎辭:如果眼淚是一種財富,徐本禹就是一個富有的人,在過去的一年裏,他讓我們淚流滿面。從繁華的城市,他走進大山深處,用一個剛剛畢業大學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傾頹的教室,扛住了貧窮和孤獨,扛起了本來不屬於他的責任。也許一個人力量還不能讓孩子眼睛鋪滿陽光,愛,被期待着。徐本禹點亮了火把,刺痛了我們的眼睛。

典型意義:徐本禹的事蹟不僅充分體現了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堅定、價值取向正確、積極進取、奮發成才、勇於戰勝困難、樂於奉獻社會的精神風貌,也體現了高等學校自覺履行社會責任、積極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社會形象。

在徐本禹身上體現了當代大學生樂觀向上、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的寶貴品質。

徐本禹身上顯示了當代大學生關注社會、關愛民眾、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徐本禹始終堅持把個人價值與社會需要結合起來,把高尚的道德情操、遠大的理想志向同實實在在的奉獻活動結合起來,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自覺承擔社會責任,追求崇高的生活意義,把自己融入人民羣眾和現實生活之中,既體現了知識分子的思想、才華和激情,又體現了共產黨員的先進性。

引導學生閲讀教材66頁,思考幾個探究性問題。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並回答問題

黨為革命不怕犧牲、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無私奉獻的共產黨光輝形象,生動地印證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的指導作用。

教師點評:這是由中國共產黨自身的先進性決定的。中國共產黨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能夠得到廣大人民羣眾最熱烈的擁護和支持。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

2、鄧小平理論

教師活動:聯繫有關歷史知識和現實實例,思考

是什麼?

學生活動:認真思考並積極討論,踴躍發言

教師總結:鄧小平理論圍繞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主題,深刻揭示了社會主義的本質,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中國社會主義發展的一系列基本問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鄧小平理論的核心內容,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鄧小平理論的精髓。

3、“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教師提問:什麼是“三個代表”

學生回答:中國共產黨必須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教師提問:如何理解“三個代表”的內涵和地位?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是指符合生產力發展的規律,體現不斷推動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的要求。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是指體現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人民羣眾不斷獲得切實的經濟、政治、文化利益。

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體現先進生產力的要求,促進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不斷提高,堅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歸宿,充分發揮人民羣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社會進步。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建設實踐相結合的產物,它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是中國發展着的馬克思主義。它全面體現了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進一步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造性地回答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深化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

4、科學發展觀

教師提問:科學發展觀的內涵是什麼?處於什麼歷史地位上?

學生活動:認真思考並積極討論,踴躍發言

教師點評:科學發展觀是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科學發展觀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

三、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為什麼

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決定了它決不是為少數人謀利益,也沒有自身的特殊利益;它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黨執政的權力來自人民,代表人民行使權力,在社會不斷髮展進步的基礎上,使廣大人民不斷獲得切實的經濟、政治、文化利益。

2、怎樣做

人民羣眾的擁護和支持是黨的力量源泉和勝利之本。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必須把堅持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保障人民各項權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教師活動:請結合自己知道的實例來印證以上觀點。

學生髮言: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局長任長霞同志從警20年,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被登封人民稱為“女包公”“任青天”。她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不幸因公殉職,羣眾自發為其送葬,人數達10幾萬人。

呼和浩特市市委書記牛玉儒同志,在擔任領導職務的20多年裏,心繫羣眾,勤政為民,於2004年8月因病去世。羣眾自發為其送葬,沉痛悼念這位優秀人民公僕。

教師活動:對以上實例,你有何感受?

學生活動:積極討論,踴躍發言:

作為青年學生,以模範人物為榜樣,將來走上工作崗位,以人民的利益為重,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

(三)課堂總結、點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凝結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不懈探索實踐的智慧和心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中國共產黨最可寶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

九、板書設計

一、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內容

2、鄧小平理論

①歷史地位

②精髓

3、“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①歷史地位

②本質

4、科學發展觀

①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

②歷史地位

三、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為什麼

2、怎樣做

十、教學反思

反思這節課的教學過程,課前學生分組進行社會調查和採訪,瞭解當地共產黨員的工作,從而感受到中國共產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教學中學生積極探究,從理論角度理解中國共產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學生在情感上和思想上都得到了薰陶,整節課學生既學到了知識也培養了良好的理論聯繫實際的分析能力。

高中政治優秀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明確文化的內涵,知道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理解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

2、能力目標:通過學生的主體參與、探究,使他們學會提出問題、學會合作交流,從而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和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重視自身文化素質的意識;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為增強綜合國力貢獻力量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文化的內涵

2、教學難點:文化的內涵

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閲讀課本思考本課主要內容

如果説經濟生活的主題是物質財富的創造,政治生活的主題是根本利益的保障,那麼文化生活的主題就是精神家園的耕耘。本課作為開篇內容,主要是要告訴大傢什麼呢帶着這一思考,請大家先快速閲讀本課內容。

活動2【講授】新課講授

進行新課(從現象和本質兩個角度體味文化)

文化“萬花筒”((從現象))

(1)文化現象: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師:請同學們思考:你能舉個具體的事例説明什麼是文化活動嗎平時你參加過哪些文化活動

(學生思考並回答)根據同學們的回答我們可以知道我們身邊有各種各樣的文化活動。他們都是不一樣的比如:在家有家庭文化,路上有公交文化,上學有校園文化,吃飯有“飲食文化”(比如:東方用筷子西方用刀叉,東方聚西方分),穿衣有“服飾文化”(比如中國唐裝,日本和服),住房有“建築文化”(比如古代有宗教建築、園林、宮殿、樓閣,現代北京四合院)出行有“旅遊文化”,晚上有“網絡文化”,而這些都屬於文化現象,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各種文化現象無處不在。

其實,無論是歷代不同的服飾文化,還是我們周圍的一系列文化現象,都告訴我們:文化現象,它是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的。

(2)文化特色:不同的區域,有不同的文化特色。

師:在粗讀了林語堂談南北文化的差異(《吾國與吾民》),觀看了川劇變臉與東北二人轉、鄉村文化與都市文化後,大家發現了嗎不同的區域,各自都有不同的文化特色。文化並不是都是千篇一律的,我們的世界也因為這些各具特色的文化而色彩斑斕。

(3)文化形式:多種多樣

同學們參加學校文藝演出、演講比賽、藍球比賽,甚至上課、自習、做作業、上網、聊等等,實際上都是我們多種多樣的文化活動的一種形式,因此可以説:文化形式多種多樣。

知識總結:文化“萬花筒”

①文化形式:多種多樣

②文化現象: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③文化生活:不同區域的文化各有特色

過渡:説了這麼多,大家明白什麼是文化了嗎似乎還是雲裏霧裏。那麼,究竟什麼是文化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文化的內涵及特點。

2、文化是什麼(從本質)

(1)文化的涵義

“文化”是相對於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學和技術、語言和文字等非意識形態的部分。

注意:廣義文化:對人類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動及其創造的物質成果和精神成果的統稱。

狹義文化:專指文學藝術和科學知識,或指人們受教育的程度。

過渡:接下來,我們通過了解文化的特點來重點解析一下文化的內涵。

(2)文化的特點

文化是一種精神現象--不是經濟現象、政治現象

想一想:下列活動屬於文化現象的有(2、3、5、6、7)

1、工人、農民從事生產活動

2、參加學校運動會

3、參加演講會、辯論會

4、購買水果蔬菜

5、參加文學社、讀書俱樂部

6、合唱團、舞蹈隊、時裝表演隊

7、瀏覽網站,領略世界各地風土人情

8、某國議員競選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文化現象是區別經濟現象、政治現象的,它是一種精神現象。

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是由人創造,也不是自古就有的,有了人類社會才有文化,來源於人類實踐。

師:請問張家界的山是文化嗎?將張家界的山開闢成旅遊區或拍攝成藝術作品能稱得上文化嗎?兩者有什麼區別。

(學生思考並回答)根據同學們的回答我們可以知道張家界的山本身不能稱之為文化。將它開闢成旅遊區或拍攝成藝術作品則屬於文化。兩者的區別在於前者是純粹自然的東西,而後者是經過人的實踐活動,經過人的勞動,滲透了人的精神活動,成為人精神活動的產品,因而成為文化。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是由人創造的,有了人類社會後才有文化。文化來源於人類的實踐。

文化是人們的一種素養--不是天生的,是逐步培養出來的。

材料一:韓愈在《師説》裏寫到:“人非生而知之,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也。”

材料二:如把一個剛剛出生的中國嬰兒託付給一個美國白人家庭撫養,他一定是説英語並用刀叉吃飯。如把一個剛剛出生的美國白人嬰兒託付給一個普通中國家庭撫養,他一定是説漢語並用筷子吃飯。

兩則材料共同説明什麼

(學生思考並回答)根據同學們的回答我們可以知道每個人所具有的文化素養,不是天生的,而是通過對社會生活的體驗,特別是通過參與文化生活、接受知識文化教育而逐步培養出來的。所以我們同學們要注意了,你們的一舉一動都可以體現出你是否具有文化素養,可別被人説沒有文化,沒有素養哦!

文化現象實質上是精神現象--精神生活離不開物質活動,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

師:有人説,文化是一種“純”精神活動和“純”精神產品。你認同這種觀點嗎為什麼(學生思考回答)

歸納:人們的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就像我們的文字,從產生開始的口口相傳,發展到後來的甲骨文、簡牘、紙書,再到現在的新形式——電子書,都需要依靠一定的物質活動或者物質載體。

過渡:同學們有沒有過這樣的感受:當我們看電視、小説的時候,被其中的某個場景感動的熱淚盈眶或者熱血澎湃,這是為什麼呢?

(學生思考並回答)電視、小説他們都是文化形式,我們被感動,那説明這些文化具有一種精神力量,能夠感染我們的情緒,甚至為我們提供精神動力。

3、文化的力量

案例:當雅安地震舉國神傷之時,文化成為災區軍民賴以生存、鬥爭的精神食糧:“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眾志成城,抗震救災。”大地震發生後,全國乃至全世界都舉行了捐款捐物捐衣捐水活動,各國人民也紛紛解囊相助,用愛心來為災區人民營造幸福樂園。雅安市女主播陳瑩在結婚當天穿婚紗報道節目,被網友譽為最美新娘。官兵救援車為躲避私家車墜崖,兩名救援戰士壯烈犧牲;經歷過汶川大地震並在地震中失去雙腿的廖智姐妹迅速投入到救災中,她一直通過手機報告她所見到的第一手災情,被CCTV等多家媒體報道,稱為“最美志願者”……

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影響。不同的文化對人產生不同的影響;同一文化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影響。

對個人成長的影響而言,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是個人成長的催化劑,反動的、腐朽沒落的文化會把人引向歧途;對社會發展產生的影響而言,先進的、健康的文化對社會的發展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反動的、腐朽沒落的文化對社會發展產生巨大的阻礙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