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生物教案:《真菌》(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64W

生物教案:《真菌》(精品多篇)

生物教案:《真菌》 篇一

一、説教材

1、教材簡析

本課是在學生學習了細菌和病毒之後,進而對與細菌和病毒相似的生物真菌的探究。本課力圖引導學生通過探究食用真菌與生活的密切關係認識和了解真菌。

2、説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本單元的教學特點,並考慮到學生現有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徵,本節課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蘑菇的形態結構,掌握它的營養方式和生殖方式;

2 、知道一些常見的食用真菌;

3、學會分辨毒蘑菇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實驗觀察、自主學習、展示交流、概括總結;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在觀察、合作、交流、展示中體驗生物學習的樂趣;

2、感知真菌對自然界的意義和與人類的關係

二、説教法

新課標指出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根據本課的特點,結合學生的知識層面,為了能讓學生輕鬆把握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方法:觀察法、實驗法、探究法

三、説學法

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題,探究為主線,全面培養學生科學素質為宗旨”的教育思想,為學生創設情景,創造科學探究的機會我設計了以下學法:小組合作法、討論法

四、説教學過程

依據本節教材的編排順序和學生的認識規律,以上述分析為指導,以培養能力為導向,緊扣重點,突破難點,整個教學過程我設計了以下三部分。

1、情景導入,引出課題

學生觀看關於各種各樣的蘑菇的視頻,並提出如何描述蘑菇的形態特點的問題。

視頻資料舒緩了學生緊張的情緒,激發了學生的靈性,將學生課下分散狀態很快的集中在學習知識的狀態。巧妙的引入本節的知識內容,激發學生對真菌探究的`興趣和求知慾。

2、師生互動,探索新知

觀察蘑菇、金針菇的實物投影,然後再給學生播放一些關於真菌的圖片及文字解説資料,同學間互相描述它們的形態特徵和生活環境。運用實物投影獲得真實感受,使學生的感性認識更充分,提高學生的觀察和概括能力。對真菌的形態特徵有所瞭解後,讓學生閲讀不同真菌製品的商品標籤,或者從健康、醫學雜誌中甚至是一些食譜中獲得關於真菌的營養及作用知識。培養學生從資料中獲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在學生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有選擇地向學生介紹真菌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繫。最後,組織學生結合上述活動中獲取的各類信息,討論為什麼説食用真菌是寶貴的生物資源這一問題。經過這一系列的活動完成了知識與技能的目標。

五、課堂總結,感悟生活

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關於真菌形態特點及生存環境和發黴所需條件等知識點的總結,鼓勵學生將防止或減少食物或衣物發黴的方法應用於生活中。此環節培養學生總結問題的能力,聯繫生活,熱愛生活。真正體現科學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並完成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生物教案:《真菌》 篇二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徵。

2、認識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真菌,説出黴菌和蘑菇的營養方式,通過青黴、麴黴的形態結構、營養方式等認識真菌的主要特徵。

3、描述真菌的生殖方式。

(二)能力目標:

1、通過觀察青黴、麴黴及新鮮蘑菇的形態,提高觀察能力。

2、通過製作孢子印,提高動手操作能力。

3、通過模擬實驗,提高探究合作能力。

(三)情感目標:

正確認識作為分解者的真菌,理解真菌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家鄉的情感;激發學生樹立生態學的觀點,認識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認識真菌的形態結構、營養方式和生殖方式。

教學難點

1、怎樣識別青黴和麴黴。

2、真菌的繁殖方式。

3、如何製作孢子印。

教學方法

觀察法、模擬實驗法、實驗法、合作交流、資源共享法。

教具準備

1、教師準備:

(1)提前組織部分學生親手培養蘑菇和黴菌。

(2)課件

(3)學生分組實驗用的剪刀、燒杯、放大鏡。

2、學生準備:

(1)部分同學培養蘑菇和黴菌。

(2)各種顏色的紙片。

(3)查找一些有關真菌的資料。

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首先請同學們一起來欣賞這幾幅圖片。在和諧、優美的自然中,有各種類型的生物分別做着自己的貢獻,它們相互依賴、相互制約,共同維繫着大自然的平衡。它們分別是生產者、消費者,還有一類是什麼呢?

學生:還有一類是分解者——細菌和真菌。

教師:前面我們剛剛學習了細菌,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真菌。

2、提出問題

展示課題:第三節真菌

教師:對於真菌,你想了解哪些方面的內容?

有部分同學親手培養了一些真菌,還收集了一些資料,今天我們一起來資源共享!

3、創設情境,展開新課

展示自己培養的蘑菇和黴菌。

教師:蘑菇用我們的肉眼就可以看得很清楚,屬於一類大型真菌;桌面上的黴菌就不同了,它們比較微小,屬於一類較小的真菌。生活中常見的真菌還有很多,你認識它們嗎?它們與人類的關係如何?

一、各種各樣的真菌

1、展示各種各樣的真菌圖片

觀看、認識、討論交流

教師:其中,很多蘑菇的營養價值很高,例如我們可以食用的有?有的藥用價值很高,例如?是否所有的真菌都是有益的?由此,你還能聯想到生活中還有哪些真菌?

2、根據學生的回答可以通過鏈接展示圖片

收集資料突出的同學上台展示一些野生蘑菇的圖片,資源共享分析蘑菇的生活環境

剛才我們研究的都

是日常生活中稱為蘑菇的一些大型真菌,對於微小的黴菌,我們如何識別它們呢?

3、青黴、麴黴的異同點

觀察,比較青黴、麴黴顏色上的不同。

放大觀察,比較青黴、麴黴形態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教師:通過不同點,我們可以區分青黴和麴黴;而它們的相同點反映了所有多細胞真菌的主要特徵:大多數真菌是多細胞的,菌體由菌絲組成,生有許多孢子。

它們的細胞結構怎樣?

鏈接真菌細胞和植物細胞的比較圖。

學生:觀察比較細胞結構有什麼不同?判斷真菌的營養方式如何?

教師:真菌細胞不斷地從周圍吸取有機物,形成許多菌絲,當長到一定的時期,就會在菌絲頂端產生許多孢子。孢子有什麼作用?

二、真菌的生殖

模擬自然:探究真菌的生殖方式

一起來活動:模擬自然界的風吹和震動,把裝有黴菌的塑料袋放在手裏,拍打幾下,傳給下一個同學,依次傳給小組內的多個同學,然後觀察塑料袋的內壁上有什麼變化?

學生觀察發現:塑料袋內瀰漫着許多孢子,有許多粘附在塑料袋的內壁上。

孢子多而輕,容易被風吹散,在自然界,空氣中到處瀰漫着真菌的孢子,一旦遇到合適的環境,就會萌發長出各種各樣的'真菌。例如,黴菌的孢子萌發長處黴菌,蘑菇的孢子萌發就會長處蘑菇。你想知道蘑菇的孢子生長在什麼地方嗎?觀察孢子印的顏色和形態,瞭解不同的蘑菇孢子的顏色排列形態不同。

當我們把這些孢子收集起來,散到一定的培養基上,就會栽培出蘑菇來。想知道蘑菇孢子的萌發過程嗎?請我班培養蘑菇的小專家介紹蘑菇的成長日記。

[回顧與整理]

1、各種各樣的真菌

2、真菌的生殖

[練習與應用]

1、2

[探索與實踐]

1、想進一步瞭解蘑菇的營養與美食嗎?據真菌的營養保健作用設計美食方法。

2、你想自己栽培蘑菇嗎?請與栽培過蘑菇的同學交流。

編寫思路 :

本節課是人教版國中生物學八年級上冊第四章第三節的內容。在前面的教學中,同學們已經知道,生態系統中的生物可分為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三類,但是由於生產者和消費者比較直觀,學習起來比較容易,而分解者一般都是細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用肉眼比較難看清,所以比較抽象,也比較難學。新教材提倡宏觀與微觀結合起來學習,本節課是這一指導思想的集中體現。

生物教案:《真菌》 篇三

一、教學內容分析

1、教材內容

本節內容主要涉及的是細菌和真菌對人類有益的方面,即人類利用細菌和真菌製作發酵食品以及如何控制細菌和真菌來保存食品等內容,與實際生活的聯繫極為密切,它使學生知道了我們平時吃的很多東西以及它們的保存方法,都是由於細菌和真菌的作用。在本章第一節已經學習了細菌和真菌與人類生活的關係,但接觸的都是它們對人類有害的一面,因此,學生不僅對本節課內容感到新穎、好奇,而且對製作發酵食品還有一種躍躍欲試的衝動。本節雖然知識結構並不複雜,但從科學技術與生活實際的角度看,內容和形式不容忽視,因為它為提高同學的實踐能力、體驗知識與技術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和機會。

本課時主要學習兩方面的內容:其一為細菌、真菌與食品的製作,包括演示發酵實驗、製作甜酒、製作泡菜、製作酸奶。其二為細菌、真菌與食品的保存。

2、學生情況

本節課的教學班級為八年級5班,屬於八年級年級的中等班,在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動手實踐的能力方面有點欠缺,課外知識也不夠豐富。但是,學生有一定的。學習主動性,有一定的求知慾望,有一定的探究問題的興趣,能夠和老師配合,可以通過師生互助,不斷的在發展自己、完善自己。

3、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細菌和真菌在食品製作、食品保存方面的作用。

難點:甜酒和泡菜的製作原理,生活中不同食品保存方法的選擇。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 舉例並嘗試發酵技術在食品製作中的作用。

(2) 説明食品腐敗的原因及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

2、能力目標

(1) 通過做發酵實驗和嘗試製作甜酒、泡菜、酸奶等食品,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

(2) 通過小組探究、收集資料、彙報探究結果等活動,提高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3) 通過學習和應用食品保存方法,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及價值觀

(1) 通過實踐活動,體驗知識與技術在生產和生活中的作用。

(2) 通過小組活動,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三、教學設計指導思想

本節課從"老師是教學的主導,學生是教學的主體"的理念出發,根據本節課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了有助於提高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有助於讓學生體驗知識技術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的教學方式。學生通過分組查閲、整理資料,有助於他們提高收集、整理和分析資料的能力。小組分工合作、共同探究、親自動手製作發酵實驗、製作甜酒、泡菜、酸奶等食品,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同學彙報結果,提高表達交流的能力。整個過程都在培養學生的相互協作的精神,使學生體驗到知識與技術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從而更加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

四、教學方法(方式)與學習方法

新授課型、小組討論與探究

五、教學媒體選擇

老師:自制的PowerPoint課件,準備的麪包。

學生:自制的演示發酵實驗裝置、自制的甜酒、自制的泡菜、自制的酸奶以及與其相配的PowerPoint課件;食品保存方法的PowerPoint課件

六、教學過程設計

1、教學流程圖(由上至下,由左至右)

2、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通過回憶細菌和真菌的危害,提出問題: 是不是所有的細菌和真菌對人類是絕對的有害而無利呢?

2、結合你們收集的資料和生活經驗,説一説他們對人類有哪些好處呢?

對學生回答做總結,導入新課。(板書題目第二節,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

傾聽問題,齊聲否定。

回答細菌和真菌對人類的作用:如可以釀酒、製造食品、製藥、淨化污水、利用它們進行冶金等。

生物教案:《真菌》 篇四

一、教學目標

1.知道真菌的細胞結構

2.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徵

3.認識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真菌,説出黴菌和蘑菇的營養方式

4.知道真菌繁殖的方式

5.學會用放大鏡觀察青黴和麴黴的形態結構,培養觀察能力

6.瞭解一些食用菌養殖的過程和方法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分析

本節教材內容主要通過《觀察與思考》活動,認識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真菌,從而知道真菌的細胞結構、營養方式、繁殖等方面的特徵。由於教材注重與學生日常生活知識的密切結合,所以,非常有利於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製作活動的設計使學生更加深刻的瞭解真菌的生活,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為教師組織教學留下充足的發揮空間。

2.教學重點

(1)真菌的細胞結構以及生殖方式的特點

(2)認識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真菌以及它們生命活動的特點

(3)觀察能力的訓練

3.教學難點

(1)《觀察與思考》的組織教學

(2)真菌生殖方式的特點

4.課時安排:

1課時

三、教學準備

用橘皮、饅頭、麪包片培養青黴和麴黴,新鮮的蘑菇,幾種食用或藥用真菌的形態掛圖,製作有關青黴、麴黴和蘑菇結構CAI課件(或投影片),指導學生製作孢子印,準備有關真菌的知識圖片或錄音,酵母菌結構掛圖。

四、教學策略

1.教學方法建議

本節課的導入有以下幾種方式:

①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生產實踐,如大棚蘑菇導入;②從兒歌《採蘑菇的小姑娘》入題;③從學生常見的使食物發黴的黴菌導入;④以CAI課件方式展示各種常見的真菌導入。

觀察與思考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按照從宏觀到微觀的順序觀察這些真菌,同時把青黴和麴黴的結構圖作為觀察內容的補充;學生討論交流説出真菌的細胞結構及其生命活動的特點。酵母菌是單細胞真菌,教師可展示酵母菌的結構圖讓學生通過回憶,結合新知識説出單細胞真菌的結構。

關於真菌的繁殖,教師可讓學生在課前先製作蘑菇孢子印,這樣,學生就會對蘑菇孢子的位置、形態、作用有教深的認識。也可以讓學生閲讀教材並討論練習第一、二題。有條件的學校,教師可帶領學生參觀當地食用菌養殖場,或在討論練習第三題的基礎上制定“養殖食用菌”的方案。

本節教學建議以觀察、討論法為主,輔以閲讀、講授等法。要重視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密切聯繫生產生活實踐,解決生活中常見的問題。

2.案例的設計思路

以常食用的蘑菇、腐乳、木耳等真菌進行引導,由學生提出自己最想了解的問題,激發學生產生學習的慾望。

學習各種各樣真菌時,教師可提供發黴的麪包和水果及新鮮的蘑菇,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觀察思考,同時配以青黴和麴黴以及酵母菌和蘑菇的結構圖,從而討論得出真菌的結構及其生命活動特點。

對於真菌的繁殖,教師在課前指導學生製作蘑菇的孢子印。教師指導學生觀察孢子印,提出問題並指導學生閲讀教材P63內容,從而瞭解真菌的繁殖方式。

五、教學過程

1.創設問題情景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食用的蘑菇、腐乳、木耳等都是真菌;我們經常看到物體發黴現象,這也是由真菌中的黴菌引起的。那麼,你最想了解有關真菌的什麼問題?教師鼓勵學生積極提出自己的'問題,進入新課。

2.組織探究,指導觀察與思考

教師提供長有長黴的麪包和長有長黴的水果、新鮮的蘑菇,並展示青黴、麴黴、酵母菌和蘑菇的結構圖,引導學生觀察討論以下問題(投影)

①青黴和麴黴在形態和顏色上有什麼不同?又有什麼共同點?

②你們在什麼季節、什麼地方容易採到蘑菇?這説明了什麼?

③它們的營養方式有什麼相同的特點?

④與細菌相比較,真菌在細胞結構有什麼不同之處?

⑤酵母菌的結構是怎樣的?

⑥你能説出真菌的細胞結構及其生命活動的特點嗎?

教師組織學生表達交流以上問題,並進行小結。

3.探究真菌的繁殖方式,學以致用

教師指導學生觀察自己製作的孢子印,並閲讀課文,並提出問題:

①蘑菇孢子的位置,數量,形態及作用是怎樣的?

②真菌是通過什麼來繁殖後代的?

③真菌的孢子在什麼樣的環境下,才能發育成新個體?

④瞭解真菌的繁殖特點,對於我們有什麼意義?

學生閲讀、觀察、討論、表達交流。

教師進行評價小結。

教師指導學生完成練習第一、二題。

4.小結。

教師指導學生回憶細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徵。

以課本64頁練習題的第4題進行本章的小結。

最後,教師鼓勵學生學以致用,請學生結合課本的練習第3題,查閲資料,制定“養殖食用菌”的方案。

生物教案:《真菌》 篇五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習細菌和真菌與其它生物共生的現象;

2、描述細菌和真菌參與物質循環的過程;

3、認識細菌和真菌對動植物生活的影響:引起疾病;

4、區分並掌握細菌和真菌營寄生和腐生的營養方式。

過程與方法

1、從物質循環的角度入手,一步步分析細菌和真菌作為分解者的作用;

2、進一步學習如何評價探究實驗;

情感態度與體會觀

1、用辯證的思維分析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從細菌和真菌能引發動植物患病的各個例子中得到啟示,引起學生思考如何做好個人衞生,避免病菌的傳染。

二、教學思路

本課從正反兩面來談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以細菌和真菌的營養方式作為暗線,即“腐生——共生——寄生”。

三、重點與難點

重點:

1、細菌和真菌參與物質循環

2、評價實驗方案

難點:

1、學習評價實驗方案

2、用辯證的觀點認識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四、課時安排:

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導入

同學們,這些是什麼生物?(演示幾種細菌和真菌)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分佈很廣,我們的身上有這些微生物嗎?觀看視頻後給出本課導學。

(一)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

除了寄生以外,細菌和真菌還有另一種營養方式,那就是——腐生。在生態系統中,細菌和真菌作為分解者,能夠分解動植物遺體中的`有機物,這就是腐生。

觀察與思考:

(1)水果腐爛與什麼生物有關係?

(2)水果中的有機物被分解成了什麼物質?

(3)請描述細菌和真菌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

看圖講解:

我們以二氧化碳為例,來分析細菌和真菌在物質循環中的的作用。

環境中的二氧化碳被植物吸收,進行光合作用,製造出有機物;而當動植物死亡後,遺體中的這些有機物正是被細菌和真菌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這些物質又重新回到環境中,被植物重新利用。

如果在物質循環的過程中,某條鏈斷了,比如細菌和真菌沒有了,會出現什麼現象?生物遺體將堆積成山;另外,生態系統也會失去平衡。

(二)與動植物共生

介紹奇怪的生物:冬蟲夏草。在這個例子中,真菌生活在幼蟲體上,屬於哪種營養方式?寄生。細菌真菌與其它生物生活在一起都是有害的嗎?

分析

1、地衣

地衣中的藻類和真菌是如何共生的?

2、豆科植物與根瘤菌

u 豆科植物與根瘤菌之間如何互幫互助?

u 為什麼種豆科植物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

3、與動物共生

在牛羊的腸胃中,有一些細菌,可以幫助它們分解草料中的纖維素;而在我們人體中,有沒有共生的一些細菌呢?比如,有些細菌雖然寄生在我們腸胃中,但是它們能製造一些微量的維生素,對我們的身體有一定的幫助。

共生:

細菌和真菌與動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賴,彼此有利,一旦分開,兩者都要受到很大影響,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這種現象叫做共生。

(三)引起動植物患病

寄生在生物體上的細菌和真菌,大多數都會引起疾病。

1、引起植物患病

(1)水稻稻瘟病

(2)玉米瘤黑粉病

2、引起動物患病

(1)寄生在人體體內,由鏈球菌引起的:扁桃體炎、腥紅熱

(2)寄生在人體體內引起:足癬和甲癬(灰指甲)

患上這些疾病,和個人的生活習慣有關嗎?只有保持好個人的衞生,環境的衞生,我們的身體才不受病菌的侵害。

這是某個大學生宿舍的一角,衞生情況怎麼樣?你能給住在這個宿舍的同學提一些衞生建議嗎?

(四)本課小節:

2、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有害: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