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二生物教案設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38W

高二生物教案設計【精品多篇】

高二生物教學設計 篇一

一、説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水分代謝”是高中生物第二章的重點內容,它與前面所學知識如細胞成分、結構及植物根、莖、葉結構等內容聯繫非常緊密;也為今後學習“礦質代謝”、“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內容奠定基礎。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瞭解植物細胞的吸脹吸水;水分的運輸和利用。

(2)理解植物細胞滲透吸水的原理,水分散失的方式和意義。

(3)通過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和復原的實驗,進一步理解滲透吸水的原理。

2、能力目標

通過滲透理論分析和實驗驗證的方法,培養學生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德育目標

通過聯繫生產和生活實際,使學生了解本節課的實踐價值,增強學生關心生產,關心水資源的利用等意識。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滲透吸水的原理、質壁分離和復原的實驗。

因為只有理解了滲透吸水原理,才能理解細胞吸水的條件,理解影響植物細胞吸水的各種因素,植物體內細胞間的水分傳遞和植物整體水分吸收、散失原理,並通過觀察實驗現象獲得細胞吸水和失水與環境溶液濃度的關係的感性認識,才能深入理解成熟的植物細胞是一個滲透系統以及影響細胞滲透吸水的內外條件。

教學難點:分析滲透原理,植物細胞是一個滲透系統是教學的難點。

因為在滲透作用中,水分是從溶液濃度低的一側通過半透膜向濃度高的一側滲透,這涉及到生物學知識與物理學知識的結合,對此學生理解有一定難度。另外,引導學生如何從實驗現象理解細胞滲透吸水,失水,從而進一步理解成熟的植物細胞是一個滲透系統,有一定的困難。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上課時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將“滲透裝置”的小實驗,“質壁分離和復原”實驗的整個動態過程呈現在學生眼前,而在動手實驗中,整個動態過程用肉眼是觀察不到的。通過動態演示整個過程就能把複雜的問題具體化,抽象的問題形象化,這樣的教學情景對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有着良好的作用。

二、説教法:

1、探究教學法:這節課知識的理性較強,因而採用探究教學法更符合教學內容。創設聯想,提出探索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推理用教學媒體對學生的推理結果進行驗證師生共同歸納總結探索結果。

2、直觀教學法: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軟件,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增強了教學內容的直觀性、啟發性,使學生更好地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三、説學法:

主動學習法:通過設疑引入,邊講邊演示動畫,讓學生在獲得感性認識的同時,教師層層設疑,激發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探索知識,對重點,難點知識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落實好教學目標。

四、説教學過程:

(一)關於引言:

俗語導入創建輕鬆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求知慾。俗話説“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一棵大樹是如何將土壤深處的水分吸收並運輸到樹梢?水分在植物的生命活動中有什麼作用?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水分的吸收,以及運輸和利用、散失即水分代謝過程。

(二)關於新課教學的安排

1、讓學生清楚植物根尖的結構,教師採用邊動畫演示邊講解,目的是讓學生回顧國中所學的知識,吸水的主要器官是根,而成熟區的表皮細胞是根吸收水分最活躍的部位,這樣為理解成熟植物是一個滲透系統做準備。

2、利用多媒體演示“滲透裝置實驗”

創設情景,提出探究問題:過一段時間,裝置會出現什麼現象?為什麼?液麪會不斷地上升嗎?

學生推測:

A、燒杯中的水進入漏斗

B、由燒杯進入漏斗中的水多於由漏斗出來燒杯的水

利用電腦動畫從微觀方面演示水分子出入半透膜的過程,對學的推理進行驗證,同時講清楚半透膜的性質,驗證B的正確性。

最後師生共同總結歸納:滲透裝置應具備的條件:

(1)滲透裝置的條件:

A、半透膜。

B、半透膜兩測具有濃度差。

(2)滲透作用:水分子或其它溶劑分子通過半透膜的擴散。

[進入下一個探究話題]

提出探究問題:成熟的植物細胞為什麼主要通過滲透作用吸水?細胞是否也具有發生滲透作用的條件?

出示成熟植物細胞結構,及與滲透裝置的比較圖,培養學生對知識的遷移能力,對比加深理解,驗證了成熟植物細胞也是一個滲透系統。

教學預測:大多數學生可能會把細胞膜當成半透膜,教師進行比較講解原生質層具有半透膜的功能。

設疑引入:既然成熟的植物細胞是一個滲透系統,怎樣設計一些實驗來驗證它呢?細胞在吸水或失水時的形態又如何變化?

3、教師電腦演示動畫“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和復原的實驗”,同時層層質疑:造成質壁分離的原因是什麼?細胞壁與原生質層之間的空隙充滿了什麼物質?為什麼?死細胞能否發生質壁分離?對外界溶液濃度有何要求?把已發生分離不久的細胞放入清水又會發生什麼現象?

最後師生共同總結出:

[細胞液]<[細胞外溶液]細胞滲透失水

[細胞液]>[細胞外溶液]細胞滲透吸水

讓學生討論:如果不用濃蔗糖溶液而用NaCl溶液,細胞將發生什麼樣的變化?這樣可以及時反饋學生所學的知識,並用動畫對學生結論進行驗證。

聯繫生活實際提出問題:成熟區的表皮細胞具有大液泡是成熟的植物細胞,靠滲透作用吸水,在什麼條件下,這些具有根毛的表皮細胞會吸收地壤中的水分呢?這與成熟區細胞是吸水最活躍的部位相呼應。

討論:農業上提倡“薄肥勤施”,如果一次性施太多的肥料,很容易引起“燒苗”現象?為什麼?請同學們根據今天學的滲透原理來解釋。

通過聯繫生產和生活實際,使學生能學以致用。

4、電腦動畫模擬植物根吸水、利用、運輸、散失的全過程,既縮短了教學時間,又能讓學生理解得更為透徹。舉日常實例讓學生歸納蒸騰作用的意義。

(三)結合實際進行課堂小結:植物的移栽,要注意保護植物的根毛,同時要去掉大部分葉片,以利植物成活,使學生認識到水的重要性。把兩部分知識統一起來,同時進一步鞏固新知識。

(四)課堂練習,反饋教學效果,及時發現問題。

五、效果預測: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通過俗語引入,激發興趣,通過直觀的動態演示,給學生以生命現象及過程的動感和真實感,突出了重點,滲透吸水,突破了難點,使學生較易理解和接受教材內容,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和思維能力和對知識的遷移能力,教師的點評和總結,一方面統一了認識,給學生一個較為正確的可供參考的觀點,另一方面較好的解決了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較好的完成了教學任務,並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高二生物優秀教案 篇二

《遺傳與進化》

人類是怎樣認識基因的存在的? 遺傳因子的發現 基因在哪裏? 基因與染色體的關係 基因是什麼? 基因的本質

基因是怎樣行使功能的? 基因的表達

基因在傳遞過程中怎樣變化? 基因突變與其他變異 人類如何利用生物的基因? 從雜交育種到基因工程

生物進化歷程中基因頻率是如何變化的?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

主線一:以基因的本質為重點的染色體、DNA、基因、遺傳信息、遺傳密碼、性狀間關係的綜合;

主線二:以分離規律為重點的核基因傳遞規律及其應用的綜合;

主線三:以基因突變、染色體變異和自然選擇為重點的進化變異規律及其應用的綜合。

第一章 遺傳因子的發現

隱性遺傳因子 隱性性狀

性狀分離 雜合子 相對性狀 顯性遺傳因子 顯性性狀

一、孟德爾簡介

二、雜交實驗

(一) 1956----1864------1872

1、選材:豌豆 自花傳粉、閉花受粉 純種

性狀易區分且穩定 真實遺傳

2、過程:人工異花傳粉 一對相對性狀的 正交

P(親本) 高莖 DD _ 矮莖dd 互交 反交

F1(子一代) 高莖 Dd 純合子、雜合子

F2(子二代) 高莖 DD :高莖 Dd :矮莖dd

1 : 2 : 1 分離比為3:1

3、解釋

①性狀由遺傳因子決定。(區分大小寫) ②因子成對存在。 ③配子只含每對因子中的一個。 ④配子的結合是隨機的。

4、驗證 測交 ( F1) Dd _ dd F1是否產生兩種

高 1 : 1 矮 比例為1:1的配子

5、分離定律

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控制同一性狀的遺傳因子成對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發生分離,分離後的遺傳因子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隨配子遺傳給後代。

三、雜交實驗

(二)

1、黃圓 YYRR _ 綠皺yyrr 黃圓YyRr 黃圓Y_R_ :黃皺Y_rr :綠圓yyR_ :綠皺yyrr 親組合 9 : 3 : 3 : 1 重組合

2、自由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的分離和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形成配子時,決定同一性狀的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決定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自由組合。

四、孟德爾遺傳定律史記

①1866年發表 ②1900年再發現

③1909年約翰遜將遺傳因子更名為“基因” 基因型、表現型、等位基因

△基因型是性狀表現的內在因素,而表現型則是基因型的表現形式。表現型=基因型+環境條件。

五、小結

後代性狀分離比 説明

3 : 1 雜合子 _ 雜合子

1 : 1 雜合子 _ 隱性純合子

1 : 0 純合子 _ 純合子 ;純合子 _ 顯性雜合子

1、

2、

n對基因雜交 F1形成配子數 F1配子可能的結合數 F2的基因型數 F2的表現型數 F2的表型分離比 1 2 。.。.。. 2 4 。.。.。. 4 16 。.。.。. 3 9 。.。.。. 2 4 。.。.。. 3:1 9:3:3:1 。.。.。. 2n 2n 4n 3n 2n (3+1)n

第二章 基因與染色體的關係

依據:基因與染色體行為的平行關係 減數分裂與受精作用

基因在染色體上 證據:果蠅雜交(白眼) 伴性遺傳:色盲與抗VD佝僂病 現代解釋:遺傳因子為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一對等位基因

一、減數分裂

1、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產生成熟生殖細胞時,進行的染色體數目減半的細胞分裂。在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只複製一次,而細胞分裂兩次。減數分裂的結果是,成熟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比原始生殖細胞的減少一半。

2、過程

染色體 同源染色體聯會成 着絲點分裂

精原 複製 初級四分體(交叉互換)次級 單體分開 精 變形 精 細胞 精母 分離(自由組合) 精母 細胞 子

染色體 2N 2N N 2N N N DNA 2C 4C 4C 2C 2C C C

3、同源染色體

A a Bb ① 形狀(着絲點位置)和大小(長度)相同,分別來自父方與母方的

②一對同源染色體是一個四分體,含有兩條染色體,四條染色單體

③區別:同源與非同源染色體;姐妹與非姐妹染色單體 ④交叉互換

4、判斷分裂圖象

奇數 減Ⅱ或生殖細胞 散亂 中央 分極 染色體 不 有絲

有 配對 前 中 後

偶數 同源染色體 有 減Ⅰ 期 期 期

無 減Ⅱ

二、薩頓假説

1、內容:基因在染色體上 (染色體是基因的載體)

2、依據:基因與染色體行為存在着明顯的平行關係。

①在雜交中保持完整和獨立性 ②成對存在 ③一個來自父方,一個來自母方 ④形成配子時自由組合

3、證據: 果蠅的限性遺傳 紅眼 _W_W _ 白眼_wY _W Y 紅眼 _W_w 紅眼_W_W :紅眼_W_w:紅眼_W Y:白眼_wY

①一條染色體上有許多個基因;②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

4、現代解釋孟德爾遺傳定律

①分離定律:等位基因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開獨立地遺傳給後代。 ②自由組合定律: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三、伴性遺傳的特點與判斷

遺傳病的遺傳方式 遺傳特點 實例 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 隔代遺傳,患者為隱性純合體 白化病、苯丙酮尿症、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 代代相傳,正常人為隱性純合體 多/並指、軟骨發育不全 伴_染色體隱性遺傳病 隔代遺傳,交叉遺傳,患者男性多於女性 色盲、血友病 伴_染色體顯性遺傳病 代代相傳,交叉遺傳,患者女性多於男性 抗VD佝僂病 伴Y染色體遺傳病 傳男不傳女,只有男性患者沒有女性患者 人類中的毛耳

四、遺傳圖的判斷 致病基因檢索表

A1 圖中有隔代遺傳現象。.。.。.。.。.。.。.。.。.。.。.。.。.。.。.。.。隱性基因

B1 與性別無關(男女發病機率相等) 。.。.。.。.。.。. 常染色體

B2 與性別有關

C1男性都為患者。.。.。.。.。.。.。.。.。.。.。.。.。.。.。.。.。Y染色體

C2男多於女。.。.。.。.。.。.。.。.。.。.。.。.。.。.。.。.。.。.。.。_染色體

A2 圖中無隔代遺傳現象(代代發生)。.。.。.。.。.。.。.。.。. 顯性基因

D1與性別無關。.。.。.。.。.。.。.。.。.。.。.。.。.。.。.。.。.。.。.。 常染色體

D2與性別有關

E1男性均為患者。.。.。.。.。.。.。.。.。.。.。.。.。.。.。.。.。Y染色體 E2女多於男(約為男患者2倍) 。.。.。.。.。.。.。.。_染色體 第三章 基因的本質

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 證據

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 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 基因的 是控制生物性狀的最基本單位;

雙螺旋 DNA的結構 本質 其中四種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順 序代表的遺傳信息。

半保留 DNA的複製

一、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1、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

(1) 體內轉化 1928年 英國 格里菲思

① 活R,無毒 活小鼠

② 活S,有毒 小鼠 死小鼠;分離出活S

③ △殺死的S,無毒 活小鼠

④ 活R + △殺死的S,無毒 死小鼠;分離出活S 轉化因子是什麼?

(2)體外轉化 1944年 美國 艾弗裏 多糖或蛋白質 R型

活S DNA + R型 培養基 R型 + S型 DNA水解物 R型 轉化因子是DNA 。

2、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 1952年赫爾希、蔡明 電鏡觀察和同位素示蹤 32P標記DNA

35S標記蛋白質 DNA具有連續性,是遺傳物質。

3、煙草花葉病毒實驗 RNA也是遺傳物質。

二、DNA的分子結構

1、核酸 核苷酸 核苷 含氮鹼基:A、T、G、C、U

磷酸 戊糖:核糖、脱氧核糖

2.1950年鮑林 1951年威爾金斯 + 富蘭克林 1952年查哥夫

的結構

①(右手)雙螺旋 ② 骨架

③ 配對:A = T/U G = C

4、特點

①穩定性:脱氧核糖與磷酸交替排列的順序穩定不變 ②多樣性:鹼基對的排列順序各異

③特異性:每個DNA都有自己特點的鹼基對排列順序

5、計算

1、在兩條互補鏈中的比例互為倒數關係。 2.在整個DNA分子中,嘌呤鹼基之和=嘧啶鹼基之和。 3.整個DNA分子中,與分子內每一條鏈上的該比例相同。

三、DNA的複製

1、場所:細胞核; 時間:細胞分裂間期。 2.特點:① 邊解旋邊複製 ②半保留複製

3、基本條件:① 模板:開始解旋的DNA分子的兩條單鏈;

② 原料:是遊離在核液中的脱氧核苷酸;

③ 能量:是通過水解ATP提供;

④ 酶:酶是指一個酶系統,不僅僅是指一種解旋酶。 4.意義:將遺傳信息從親代傳給子代,從而保持遺傳信息的連續性。

四、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

基因是DNA片段,是不連續分佈在DNA上,是由鹼基序列將其分隔開;

它能控制性狀,具有特定的遺傳效應。

△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基因結構 ①聯繫:編碼區+非編碼區

②區別 原核:編碼區是連續的、不間隔的。

真核:編碼區可分為外顯子和內含子,故是間隔的、不連續的。 第四章 基因的表達

有遺傳效應 控制 mRNA 蛋白質

的DNA片段 基 蛋白質結構 性狀 影響 環境 是控制生物 因 酶的合成 控制代謝 的基本單位 中心法則

一、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

1、轉錄

(1)在細胞核中,以DNA雙鏈中的一條為摸板合成mRNA的過程。

(2) ① 信使(mRN A),將基因中的遺傳信息傳遞到蛋白質上,是鏈狀的; RNA (本站★)② 轉運RNA(tRNA),三葉草結構,識別遺傳密碼和運載特定的氨基酸; (單鏈) ③ 核糖體RNA(rRNA),是核糖體中的RNA。 (3)過程 (場所、摸板、條件、原料、產物、去向等)

2、翻譯

(1)在細胞質的核糖體上,氨基酸以mRNA為摸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順序的蛋白質的過程。

(2)實質:將mRNA中的鹼基序列翻譯成蛋白質的氨基酸序列。

(3)(64個)密碼子:mRNA上決定一個氨基酸的3個相鄰鹼基。

其中AUG,這是起始密碼;UAG、UAA、AGA為終止密碼。

(4)遺傳信息

① 狹:基因中控制遺傳性狀的脱氧核苷酸順序。

②廣:子代從親代獲得的控制遺傳性狀的訊號,以染色體上DNA的脱氧核苷酸順序為代表。 ③ 中心法則:

(5)翻譯過程

三、基因對性狀的控制 1.

DNA RNA 蛋白質(性狀)

脱氧核苷酸序列 核糖核苷酸序列 氨基酸序列 遺傳信息 遺傳密碼

2、基因、蛋白質和性狀的關係

(1)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進而控制生物體的性狀,如白化病等。 (2)基因還能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控制生物體的性狀,如鐮刀型細胞貧血等。

第五章 基因突變及其他變異 不可遺傳的

變異 基因突變 物、化、生 誘變育種 可遺傳的 基因重組 雜交育種 染色體變異 多倍體、單倍體育種

一、基因突變

1、定義:DNA分子中發生鹼基對的替換、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結構的改變。

2、時間:有絲分裂間期或減數第一次分裂間期的DNA複製時

3、外因:物理、化學、生物因素 內因:可變性

4、特點:①普遍性 ②隨機,無方向性 ③頻率低 ④有害性

5、意義:①產生新基因 ②變異的根本來源 ③進化的原始材料

6、實例:鐮刀型細胞貧血

二、基因重組

1、在生物體進行有性生殖的過程中,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的重新組合。

2、時間: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或後期

2、意義:①產生新的基因型 ②生物變異的來源之一 ③對進化有意義

三、染色體變異

1、缺失 1917年 貓叫綜合症 果蠅的缺刻翅

結構的變異 重複 1919年 果蠅的棒狀翅

易位 1923年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

倒位

數目結構的變異 : 個別染色體;染色體組的增加與減少

2、染色體組

細胞中的一組非同源染色體,在形態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攜帶着控制生物生長髮育、遺傳和變異的全部遺傳信息的染色體。如:人的為22常+_或22常+Y

△染色體組型(核型),是指某一種生物體細胞種全部染色體的數目、大小和形態特徵;如:人的核型:

46、__或_Y

3、

一倍體 雌性配子 二倍體

單倍體 直接發育 合子 生物體

多單倍體 雄性配子 多倍體(秋水仙素)

四、人類遺傳病 1. 常染色體 性染色體

隱性基因 鐮刀型貧血、白化病、先天聾啞 紅綠色盲

單基因遺傳病 顯性基因 多指、並指、軟骨發育不全 抗VD佝僂病

多基因遺傳病 : 原發性高血壓、冠心病、哮喘病、青少年糖尿病

染色體異常 :21三體綜合症 2. 危害 婚前檢測與預防 遺傳諮詢

監測與預防 產前診斷 :羊水、B超、孕婦血細胞檢查、基因診斷

3、人類基因組計劃(HGP) :人體DNA所攜帶的全部遺傳信息

①提出:1986年美國的生物學家杜爾貝利

②主要內容:繪製人類基因組四張圖:遺傳圖、物理圖、序列圖、轉錄圖

③1990年10月啟動

④1999年7月中國參與,解讀3號染色體短臂上3000萬個鹼基,佔1%。

⑤2000年6月20日,初步完成工作草圖

⑥2001年2月,草圖公開發表 ⑥2003年圓滿完成

△直系血親是指從自己算起向上推數三代和向下推數三代;, △旁系血親是指與(外)祖父母同源而生的、除直系親屬以外的其他親屬。

△基因診斷是用放射性同位素、熒光分子等標記的DNA分子做探針,利用DNA分子雜交原理, 鑑定被檢測標本的遺傳信息,達到檢測疾病的目的。

△基因治療是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導入有基因缺陷的細胞中,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第六章 育種方法

單倍體

選擇育種 雜交育種 誘變育種 多倍體 轉基因

一、比較四中育種

常規育種 誘變育種 多倍體育種 單倍體育種 處理 P F1 F2 在F2中選育 用射線、激光、化學藥物處理 用秋水仙素處理

萌發後的種子或幼苗 花葯離體培養 原理 基因重組, 組合優良性狀 人工誘發基因 突變 破壞紡錘體的形成,

使染色體數目加倍 誘導花粉直接發育, 再用秋水仙素 優 缺

點 方法簡單, 可預見強,

但週期長 加速育種,改良性狀,但有利個體不多,需大量處理 器官大,營養物質 含量高,但發育延遲,結實率低 縮短育種年限, 但方法複雜,

成活率較低 例子 水稻的育種 高產量青黴素菌株 無籽西瓜 抗病植株的育成

二、基因工程 提取目的基因 剪刀:限制性內切酶

目的基因與運載體結合 :質粒、噬菌體、病毒

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 :大腸桿菌、枯草桿菌、土壤農桿菌、酵母菌和細胞等

目的基因的檢測與表達 :受體細胞表現出特定的性狀

第七章 進化論

拉馬克 : 用進廢退、獲得性遺傳

達爾文 : 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自然選擇學説) 基本單位:種羣 實質:基因頻率的改變 原材料:突變與重組

現代進化理論 形成物種 決定方向:自然選擇 必要條件:隔離

生物多樣性:基因、物種、生態系統

協同論(殘酷競爭VS協同進化) 中性學説(偶然VS必然) 補充 間斷平衡(漸進VS突進) 災變論(漸滅VS突滅)

一、生物進化

研究生物界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如 ① 生物界的產生與發展:生命、物種、人類起源 ② 進化機制與理論:遺傳、變異、方向、速率 ③ 進化與環境的關係 ④ 進化論的歷史:流派與論點

二、現代進化理論的由來

1、神創論 + 物種不變論(上帝造物説)

2、法國 拉馬克 1809年《動物哲學》

①生物由古老生物進化而來的 ②由低等到高等逐漸進化的

③生物各種適應性特徵的形成是由於用進廢退與獲得性遺傳。

3、英國 達爾文 1859年《物種起源》自然選擇學説 過度繁殖與羣體的恆定性 + 有限的生活條件 生存鬥爭 + 遺傳和變異

自然選擇即適者生存 + 獲得性遺傳 新類型生物

4、現代進化理論:以自然選擇學説為核心內容

三、現代進化理論的內容

突變 等位基因 有性生殖 基因重組 不定向變異 選擇 微小有利變異 多次選擇、遺傳積累 顯著有利變異 基因頻率的改變 新物種 定向進化

基本觀點:種羣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羣基因頻率的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是物種形成過程的三個基本環節,通過它們的綜合作用,種羣產生分化,最終導致新物種形成。在這個過程中,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羣的基因頻率定向改變並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4、物種:能在自然條件下相互交配並且產生可育後代的一羣生物。

種羣 小種羣(產生許多變異) 新物種

全書小結

一、從亞顯微結構水平到分子水平

細胞核→染色體→DNA→基因→遺傳信息→mRNA→蛋白質(性狀)

[例] 間要論述染色體、DNA、基因、遺傳信息、遺傳密碼、蛋白質(性狀)和生物多樣性之間的關係。

染色體由DNA和蛋白質組成,是DNA的主要載體,而不是全部載體,因其還存在於真核細胞的葉綠體和線粒體,原核生物和病毒中的DNA不位於染色體上,DNA是染色體的主要組成成分。

DNA分子上具有遺傳效應的、控制生物性狀的片段叫基因,DNA分子也存在沒有遺傳效應的片段叫基因間區,DNA上有成百上千個基因。基因位於DNA分子上,也位於染色體上,並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佔據一定的“座位”(位點),在減數分裂和有絲分裂過程中,隨染色體的移動而移動,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互換,同源染色體的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是基因的三個遺傳規律和伴性遺傳的細胞學基礎。

DNA分子基因上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叫遺傳信息,並不是DNA分子上所有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叫遺傳信息(基因間區不含有遺傳信息),基因所在的DNA片段有兩條鏈,只有一條鏈攜帶遺傳信息叫有義鏈,另一條配對鏈叫無義鏈,DNA雙鏈中的一條鏈對某個基因來説是有義鏈,而對另一個基因來説,可能是無義鏈。

遺傳密碼是指在DNA的轉錄過程中,以DNA(基因)上一條有義鏈(攜帶遺傳信息)為模板,按照鹼基互補配對原則(A-U,G-C)形成的信使RNA單鏈上的鹼基排列順序,遺傳學上把信使RNA上決定一個氨基酸的三個相鄰的鹼基叫“密碼子”,也叫“三聯體密碼子”,和遺傳密碼的含義是一致的,應當注意,20種氨基酸密碼錶中每個氨基酸所對應三個字母的鹼基排序是指定位在信使RNA上的,並不是位於DNA或轉運RNA(叫反密碼子)上鹼基排列順序。

性狀是指一個生物的任何可以鑑別的形態或生理特徵,是遺傳和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主要由蛋白質體現出來。生物的性狀受基因控制,是基因通過控制蛋白質的合成來體現的。

DNA分子中鹼基的排列順序千變萬化,一個DNA分子中的一條多核苷酸鏈有100個四種不同的鹼基,它們的可能排列方式是4100種。而事實上DNA分子中鹼基數量是成千上萬,其可能的排列方式幾乎是無限的。DNA分子的多樣性,可以從分子水平上説明生物的多樣性和個體之間的差異的原因。

二、以人類遺傳病為例分析遺傳的三個基本規律和伴性遺傳之間的區別和聯繫

[例] 下圖是六個家族的遺傳圖譜,請據圖回答:

(1)可判斷為 _ 染色體的顯性遺傳的是圖 ;

(2)可判斷為 _ 染色體的隱性遺傳的是圖 ;

(3)可判斷為 Y 染色體遺傳的是圖 ;

(4)可判斷為常染色體遺傳的是圖 。

[解析] 按Y染色體遺傳→_染色體顯性遺傳→_染色體隱性遺傳→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順序進行假設求證。

D圖屬Y染色體遺傳,因為其病症是由父傳子,子傳孫,只要男性有病,所有的兒子都患病。

B圖為_染色體顯性遺傳,因為只要父親有病,所有的女兒都是患病者。 C和E圖是_染色體隱性遺傳,因為C圖中,母親患病,所有的兒子患病,而父親正常,所有的女兒都正常;E圖中,男性將病症通過女兒傳給他的外孫。

A和F圖是常染色體遺傳,首先通過父母無病而子女有患病者判斷出是隱性遺傳,再根據父母無病,而兩個家系中都有女兒患病而判斷出是常染色體遺傳。

[例] 下圖為某家族性疾病的遺傳圖譜。請據圖回答:若Ⅲ1與Ⅲ5近親婚配,他們的孩子患此病的概率為 (基因符號用A、a)表示。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對系譜圖的分析判斷和簡單概率計算能力,解題關鍵為運用多種遺傳病的遺傳特點去分析人手。

(1)在該遺傳系譜中,發病率比較高,佔子代的1/2,且子代之中有患者,則雙親之中必定有患者,兒子是患者則其母必定是患者,且患者中女性多於男性。所以該病的遺傳為顯性伴性遺傳。

(2)Ⅲ1個體的父親表現型正常,是隱性個體,基因型為_aY,他的_染色體上的基因必定遺傳給他女兒Ⅲ1個體,Ⅲ1個體又表現為患者,所以Ⅲ1個體的基因為_A_a,Ⅲ5個體為隱性個體,基因型_aY。 (3)畫遺傳圖解(略),Ⅲl與Ⅲ5婚配,他們孩子患病的概率為1/2。

三、以染色體概念系統為例,分析染色體與遺傳變異進化之間的內在聯繫

[例] 下圖是我國育種專家鮑文奎等培育出的異源八倍體小黑麥的過程圖。

(1)A、B、D、R四個字母代表 。

(2)Fl之所以不育,是因為 。

(3)F1人工誘變成多倍體的常用方法是 。

(4)八倍體小黑麥的優點是 。

(5)試從進化角度,談談培育成功的重要生物學意義。

[解析] 解答本題的關鍵是運用染色體組整倍性變異的原理,聯繫減數分裂、受精作用、遠緣雜交、秋水仙素作用機制,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等眾多相應知識點綜合分析解答。闡明有利變異為進化提供原材料,通過人工選擇加快培育新物種的進程這一觀點。

答案 (1)4個染色體組 (2)F1產生配子時,染色體不能兩兩配對形成四分體 (3)秋水仙素處理植物萌發的種子或幼苗生長點,使其染色體加倍 (4)耐土地貧瘠、耐寒冷、麪粉白、蛋白含量高 (5)我國育種專家鮑文奎教授培育成功的小黑麥品種,是人工創造異源多倍體很成功的實例。小黑麥本來是自然界沒有的物種,科學家利用遠緣雜交,通過人工選擇在短短的十幾年就創造出這個新物種。若靠大自然的恩賜,通過自然選擇形成高等植物的一個新物種需要漫長的時間。由此可見,人工選擇大大地加快了物種的進化。

☆生物的遺傳是細胞核與細胞質共同作用的結果。

1、細胞質遺傳

①主要特點:母系遺傳;後代不出現一定的分離比。

②原因:受精卵中的細胞質幾乎全部來自卵細胞;減數分裂時,細胞質中的遺傳物質

隨機地、不均等地分配到卵細胞中。

③物質基礎:葉綠體、線粒體等細胞質結構中的DNA。

2、從性遺傳是指由常染色體上基因控制的性狀,在表現型上受個體性別影響的現象。

①是指由常染色體上基因控制的性狀,在表現型上受個體性別影響的現象。

②如綿羊的有角和無角。這種影響是通過性激素起作用。

高二生物優秀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學會區別處方藥和非處方藥。

2、學習掌握一些安全用藥的常識。

3、説出一些常用藥物的名稱、作用和使用方法。

教學重點:概述安全用藥的常識

教學難點:説出一些常用藥物的名稱、作用和使用方法

教學準備:學生課前蒐集藥品的使用説明書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方法: 提問的方式,小組討論。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我們上節課學習了免疫,知道人體有一定的免疫功能,但每個人食五穀雜糧,還是免不了會生病;日常生活中也會遇到一些危急情況或意外傷害,面對這些你首先想到的措施是什麼呢?……今天我們學習第二章《用藥和急救》。請同學們看兩個有關用藥的資料,我們再下結論。

資料1:據統計,我國每年5000多萬病人中,至少有250萬人入院治療與藥物不良反應有關,其中50萬人是嚴重不良反應,因此致死的人數每年約有19.2萬人,比傳染病致死的人數還要高出許多倍。

資料2:據調查,我國現有的180萬聾啞兒童中,有60%以上是由於不合理用藥造成的;我國1000萬聾啞人中,60%-80%也與藥物不良反應有關。

教師:當我們遇到一些小病時,如果家長有一定的醫學常識,對輕微病症的診斷和用藥方法正確,這樣做是可以的。同時又起到節省時間,及時治病的效果。但,俗話説得好,“是藥三分毒”,在自己用藥的時候,怎樣選擇藥物、如何服用,才能充分發揮藥物的效果,避免藥物對人體所產生的不良反應或危害呢?我們這節課來探討有關“安全用藥”的知識。

二、講授新課

一、安全用藥

教師:安全用藥是指根據病情需要,在選擇藥物的品種、劑量和服用時間等方面都要恰到好處,充分發揮藥物的效果,儘量避免藥物對人體所產生的不良反應或危害。所以瞭解一些安全用藥的知識是非常必要的。首先,我們瞭解藥物的分類。

(一)處方藥和非處方藥

1、學生分析小活動: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些常用藥:草珊瑚含片、阿司匹林、黃連素、紅藥水……它們都是用來幹什麼用的?

(生分組討論嘗試回答)

這些藥物我們可以在哪些地方買到?

生討論答出:醫院、藥店、醫藥超市等。

2、處方藥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有些疾病,僅憑我們所掌握的一些醫學常識,不能夠做出病情判斷,也不能決定用何種藥物,這時我會怎麼辦?

需要醫生給我們開出藥方,然後按照藥方去抓藥,按照醫生的要求服用。這類藥和我們剛才學的非處方藥不同,我們稱為處方藥,處方藥必須憑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的處方才可以購買,並按照醫囑服用藥物。

3、瞭解什麼是非處方藥

上述這些藥我們可以不用醫師開藥方,直接去買到,按照説明書使用即可,這一類藥稱為非處方藥,簡稱OTC,非處方藥用於治療一些消費者容易診斷,自我治療的常見輕微病症。比如,同學們有時覺得自己在發燒、流鼻涕等症狀,就判斷自己患感冒,便自己去購買一些感冒藥,這種現象在生活中經常發生,也體現了非處方藥的優越性,質量穩定,療效好,使用方便。

(二)藥品的服用

1、教師:無論是處方藥還是非處方藥,在使用前都要仔細閲讀使用説明書,確保用藥安全。下面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閲讀自己的那份兒《使用説明書》並進行交換閲讀。解讀説明書中的各項信息,然後對教材88頁的問題進行討論,並選一名記錄員記錄你們小組的討論結果。

(1)哪些是中藥,哪些是西藥,你是怎樣分辨的

(2)藥物的使用説明中有哪些信息對於安全用藥是十分重要的?

(3)你能否從使用説明中概括出一些藥物保存的基本要求?

(4)關於安全用藥,你還有哪些希望與大家討論的問題?

教師:請每小組的記錄員根據本小組的情況向大家彙報討論的結果。

學生1:我們小組的中藥有……,西藥有……,我們是根據藥物的主要成分來分辨中藥和西藥的。

學生2:《使用説明書》中的作用與用途或功能與主治、用法與用量、規格、有效期、批准文號、製造單位和注意事項對於安全用藥都是十分重要的。

學生3:藥品的保存大多需要放在乾燥、避光的地方,而且要密閉保存,避免受潮,藥物受潮後有效成分可能分解,甚至發生黴變,影響療效。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給予鼓勵性評價,同時及時糾正某些不正確的觀點,歸納出討論題的參考答案。)

2、對照同學們蒐集的藥品説明書,尋找在藥物説明書上有沒有藥物的主要成分、適應症、用法和用量、藥片規格、注意事項、生產日期、有效期、生產批號等。

教師補充講解:一般來説藥品的有效期為1-5年,沒有規定或表明有效期一般按5年來算,失效期指藥品在規定的儲存條件下,其質量不符合國家認可的質量標準和要求,不能繼續使用的日期。

舉例:1、“有效期為1999年7月”指該藥可用到1999年7月31日。

2、“失效期為1999年7月”指該藥可用到1999年6月30日。

我們掌握了以上的常識也是安全用藥的必備,我們購買了非處方藥必須嚴格認真閲讀説明書,按照要求進行服用,而處方藥則必須在醫師的具體指導下方可使用。

二、家庭小藥箱的配備

在生活中,有時候會突發性的出現一些小毛病,如感冒、腹泄等,這時候如果家中早已準備好了那就方便多了,因此家中配備一個科學的家庭藥箱或旅行藥箱,就顯得非常有必要了。現在請你設計一個家庭藥箱,在設計時,你首先要考慮家庭中常備的藥物有哪些?家庭成員中是否有特殊情況,這些藥物的保存方法你瞭解嗎?如何將這些藥物擺放?

學生進行小組設計,設計完成後小組交流。

三、鞏固練習

看誰選得對

1、下列説法中不正確的是

A.處方藥是必須憑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的處方才可以購買的藥物

B.非處方藥不需要憑醫師處方即可購買,因此這類藥物可以隨意服用,不會對身體引起毒性或副作用

C.中藥和西藥是根據其有效成分的不同來區分的

D.無論何種藥物,在使用之前都應仔細閲讀使用説明書

答案:B

2、當你的家人因腹瀉需要服藥時,你應該選擇下列哪種非處方藥

A.感冒沖劑

B.牛黃解毒片

C.阿司匹林

D.諾氟沙星膠囊

答案:D

3、下列藥物已經過期不能使用的是(假設教學時間為2003年6月1日)

A.生產日期為2001年6月,有效期:三年

B.生產批號為020601,有效期:二年

C.有效期至2003年6月

D.失效期至2003年6月

答案:D

高二生物教學設計 篇四

一。教材分析:

1、學習主題的位置分析:

本課的內容來自人教版《生物》第3冊第5章“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第3節“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本課題的參考課時為2課時。(包括實驗的組織和準備0.5課時)

教材第5章是以生態系統為框架,主要講述了生態系統的結構,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物質循環、信息傳遞及穩定性等知識,主要體現宏觀的生態學的內容。本節課內容是第5章的一個重點,是銜接生態系統穩定性與能量流動的重要環節,併為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實現提供了一個平台,埋下了一個伏筆。

該節內容與必修1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細胞的能量利用和供應有聯繫。

2、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已學習了生態系統結構和能量流動的知識,對這部分的內容有了初步的瞭解。學生對於生態系統功能的認識容易停留在簡單識記水平,難以建立起結構功能間的聯繫,通過本節學習,可以深入理解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關係,形成結構和功能相適應觀點。通過做實驗,引起學生對一些問題的思考,激發學生深入探究。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中從有機物到無機物的過程。根據學生已有知識和認知能力,在教師的引導下,對這部分內容進行探究基本上是可行的。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以碳循環為例,分析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的基本規律。

2、説明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關係。

能力目標:

1、進行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的嘗試探究。

2、研究生態系統的規律,明確每一環節由哪些生物佔據並完成相應的功能。當系統運行發生障礙時,找出問題可能發生在哪一環節,使自己的耐心細緻的觀察能力和識圖能力得到提高。

情感目標:

1、通過帶領學生做探究微生物分解作用實驗,學生能遵循生態學原理去對待自然界的一草一木,同時培養一定的團隊意識。通過做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實驗,加深對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的理解,使學生感受到探究問題的樂趣。

2、通過學習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可知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是相適應的,生態系統是一個生物與環境組成的統一整體,生物與環境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的,從而樹立辨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3、關注碳循環平衡失調與温室效應的關係。認識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分析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

教學難點:

説明能量流動與物質循環的關係。

三。教學設想:

本節課從“問題探討”導入,既與上一節內容相聯繫,又從生態系統中的物質運行規律與能量流動規律的差異入手,便於激發學生興趣。隨後再從學生生活經驗出發,關注碳的來源和去向。然後以碳循環為例闡述物質循環。在該部分引導學生畫出碳循環過程圖,明確碳循環的主要環節及主要形式。“温室效應”這部分內容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討論來解決。引導學生關注環境問題。通過對探究實驗的準備分析理解物質循環中生物的作用及物質循環的形式;同時對實驗設計的等量對照原則再次鞏固。

關於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關係的內容,通過討論和列表比較,引導學生將這兩部分主要功能綜合起來理解。

四。理論依據:

依據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一個積極的探究者。教師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種學生能夠獨立探究的情景,而不是提供現成的知識。教師在學生的探究活動中幫助學生形成豐富的想象,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學生容易受好奇心的驅使,對探究未知的結果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是生態系統主要功能之一,因此只有全面理解並掌握了生態系統的結構功能,才能對生態系統的動態平衡有一個全面深入的理解;才能從宏觀的角度去理解環境保護和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才能理論聯繫實際,把本章的前後知識串成線、聯成網,為進一步的學習和解題打下基礎。

高二生物教案 篇五

一、教學目標:

【知識】:説明酶在代謝中的作用、本質和特性

【情感】:通過閲讀分析“關於酶本質的探索”的資料,認同科學是在不斷的探索和爭論中前進的。

【技能】:進行有關的實驗和探究,學會控制變量,觀察和檢測因變量的變化,以及設置對照組和重複實驗。

二、教學重難點:酶的作用、本質和特性(重點);酶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原理、控制變量的科學方法(難點)

三、教學用具:ppt幻燈片、實驗器材

四、課前準備

五、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引入 問題探討

提出問題:與外界的化學反應相比,生物體內的化學反應有什麼特點(條件温和、效率高);在學習化學知識中,我們為了讓一些化學反應更容易地進行,會使用催化劑,那無機物催化劑和生物體內的催化劑在反應條件上,效率上有什麼區別呢? 閲讀問題探討內容,進行相關的討論

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

(二)實驗 幻燈片展示:酶的本質 學生閲讀《資料分析》部分,完成討論,並進行交流。

(三)酶的本質

方案一:指導學生完成實驗

方案二:指導學生閲讀實驗實驗,提出問題:

1、2號管發生了什麼現象,説明了什麼(引出活化能的概念)

2、3、4號管中,fecl3和過氧化氫酶起了什麼作用。(説明催化劑並沒有並沒有提高分子的能量,而是把發生反應所需要的活化能降低了)

3、3、4號管中,哪個反應速度快?説明什麼問題(説明酶具有高效性) 方案一:學生進行實驗

方案二:閲讀相關的課文內容,展開討論,並回答問題。

(四)酶的特性1. 複習實驗,指出酶的高效性,也可以給出一些數據加以證明

2、用例題説明酶的專一性。可以簡單介紹“鑰匙-鎖“學説

(五)探究活動:影響酶活性的條件 指導學生完成探究活動的設計和操作

揭示酶促反應的條件:最適温度和最適ph 完成探究活動,並進行交流和表達

(六)小節讓學生畫概念圖

練習略

第2節 細胞的能量“通貨”——atp

一、教學目標:

【知識】:簡述atp的化學組成和特點

寫出atp的分子簡式

解釋atp在能量代謝中的作用

二、教學重難點:atp化學組成的特點及其在能量代謝中的作用;atp和adp的相互轉化。

三、教學用具:ppt幻燈片

四、課前準備:讓學生到藥店瞭解atp藥品的性狀、功效。

五、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引入、問題探討 提出問題:前面學習過的能源物質有那些?這些能源物質被細胞分解後,以什麼形式提供為細胞提供能量呢?

問題探討:螢火蟲發光的生物學意義是什麼?螢火蟲為什麼能發光?一個關於atp讓螢火蟲尾部重新發光的例子。引出atp是直接能量物質。 回答問題(如糖類、葡萄糖、脂肪)

(二)atp分子簡介以及atp和adp的轉化展示atp的分子結構式,講授atp的分子簡式的寫法和含義。磷酸鍵水解放出的能量水平。

由atp脱去最遠離a的磷酸放出能量引入,講述adp可以和pi結合,吸收能量,形成atp的過程。,用幻燈片或板書輔助。adp轉化為atp所需要的能量的動物、人、真菌、大多數細菌通過呼吸作用、綠色植物通過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圖表輔助)

學生隨教師的講授作出迴應,特別是atp和adp相互轉化過程中,能量的變化。

(三)atp的利用 理解:吸能反應與atp合成想聯繫;放能反應與atp水解相聯繫。

簡介圖5-7,細胞中能量的利用途徑。

(四)小結及例題什麼是atp

atp與adp的轉化,及其能量的變化

例題略

第3章 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2課時)

一、教學目標:

【知識】:説出線粒體的結構和功能

説明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異同。(理解)

説明細胞呼吸的原理,並探討其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理解)

【技能】:設計實驗,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的探究。

二、教學重難點:有氧呼吸的過程及原理(重點);

細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質,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難點)

三、課前準備:知道兩個小組學生分工完成探究酵母菌細胞的呼吸方式。

四、教學用具:ppt幻燈片

五、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引入回顧atp的生理功能,糖類、脂肪被細胞分解後把能量儲存在atp的高能磷酸鍵中。提出問題:有有機物進入細胞後以什麼方式分解的呢?在體外,有機物與氧氣發生燃燒反應,放出大量能量。而生物學家發現,有機物在細胞內也是通過複雜的氧化反映產生能量的。

引出細胞呼吸的概念 回顧舊知識,受教師的問題所引導,進入新課。

(二)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對引導其他學生對參加實驗的學生進行提問,並進行歸納。(問題如:為什麼選用酵母菌作為實驗材料,而不選用小白鼠等;naoh溶液的作用是什麼)

總結出結論:細胞呼吸分為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引導學生説出酵母菌的有氧呼吸產生co2;無氧呼吸產生酒精和co2 對實驗的設計、結果進行交流和表達,並回答老師和其他學生提出的問題

(三)有氧呼吸提出問題:在學習細胞器的內容中,和細胞有氧呼吸有關的細胞器是什麼?闡明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是線粒體。用幻燈片展示線粒體的結構,指導學生進行觀察和表述,以問題作為引導:1.線粒體是由多少層膜組成;2外膜和內膜在形態上有什麼區別,內膜的特點如何與線粒體的功能相適應;3.內膜和基質上有什麼物質。

以幻燈片為輔助,講授有氧呼吸的三個階段。注意整理三個階段發生的場所、能量的變化、產物。

提出問題:有氧呼吸與有機物在體外燃燒放能過程比較,有什麼區別呢?

簡單介紹有氧呼吸能量的轉化效率,可以讓學生來計算。一般內燃機的效率為25%左右,而生物有氧呼吸的能量效率為40%左右,其餘60%左右轉變為熱能。 回答問題(線粒體)

觀察線粒體的結構,並回答相關問題,並把多個問題的答案進行整合,得出線粒體適應有氧呼吸功能的結構。

學生閲讀相關內容,填寫表格,並進行分組討論後,分別講述有氧呼吸三個階段。

比較兩者的區別

分析有機物產傷的熱能的生理意義。

教學活動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四)第一課時小結及練習用幻燈片展示半成品的概念圖,指導學生完成練習略 小組討論,完成概念圖

(五)無氧呼吸提出問題:人體所有的細胞任何時候都在進行有氧呼吸嗎?師生共同列舉一些無氧呼吸的例子(如馬鈴薯塊莖,水稻的根、蛔蟲、骨骼肌細胞在缺氧的情況下等

無氧呼吸的場所、過程、產物、能量的變化

以乳酸、酒為例子,講授發酵的概念。

通過用圖表比較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兩者的區別,指導學生概括無氧呼吸的概念 舉出生活中遇到的無氧呼吸的例子

填寫相關的表格

以有氧呼吸概念為例子,嘗試總結出無氧呼吸的概念。

通過小組討論,嘗試找出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之間的相同、相異之處。

(六)細胞呼吸原理的應用指導學生進行資料分析和討論。 進行討論,或者自由發言,利用無氧呼吸的知識,解釋教材中相關的實例

(七)小結及練習

第4節 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3課時)

一、教學目標:

【知識】:説出綠葉中色素的種類和作用(瞭解)

説出葉綠體的結構和功能(瞭解)

説明光合作用以及它的認識過程(理解)

研究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因素

【情感態度】:通過了解光合作用的探索過程,認同科學家不僅要繼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於吸收不同意見中的合理成分,還要具有質疑、創新和用於實踐的科學精神與態度。

【能力、技能】:進行有關的探究和實驗,學會提取、分離綠葉中的色素,在有關實驗、資料分析、思考與討論、探究等的'問題討論中,運用語言表達的能力以及分享信息的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綠葉中色素的種類和作用;光合作用的發現和研究歷史;光合作用的光反映、暗反應過程以及相互關係;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環境因素。

難點:光反映和暗反應的過程;探究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環境因素。

三、教學用具:實驗材料;ppt課件

四、課前準備:

五、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引入光合作用對自然界的意義:生成氧氣,進而緊接形成地球的臭氧層;直接或間接為其他生物提供能源;促進碳的循環。

(二)光合色素實驗:探究光合色素的的種類

講述光合色素的種類、吸收光譜

(三)葉綠體的結構通過圖片和問題的引導,講述葉綠體的結構及其適應光合作用的特點。 對恩格爾曼的兩個實驗進行討論,並進行表達交流

(四)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利用學生國中學過的關於光合作用的反應式,利用填空的方式,展示光合作用的定義。

引導學生對幾個主要的探索歷程資料進行閲讀,並找出相關階段的研究成果或觀點。特別講述用同位素追蹤氧元素走向和碳元素走向的實驗

(五)光合作用的過程光反應:以光合色素捕獲的光能的用處入手,並輔以板話,能量的是水脱氫,並放出氧氣和產生[h];並且使adp生成atp。強調了光反應需要的條件是光、光合色素、酶。

暗反應:目的是二氧化碳獲得h,被還原成為葡萄糖。二氧化碳與c5化合物結合(二氧化碳的固定),成城2分子c3;一部分c3獲得了[h]被還原為葡萄糖;一部分c3形成c5繼續參與循環。歸納光合作用的本質:把利用光能,產生[h],把二氧化碳還原為葡萄糖,並把光能儲存在更加穩定的糖類中。

以表格的形式再次鞏固光合作用兩個階段的各種變化。以及兩個階段之間的關係。

教學活動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六)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因素以及呼吸作用與光合作用的關係設計情景,引導學生了解二氧化碳濃度、光照強度、温度對植物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利用哈密瓜之類的例子,分析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關係。

(七)化能作用自養生物;異氧呼吸的概念,並且通過例子來講述葉綠體的苦惱。

高二生物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知識方面

1、使學生理解新陳代謝的概念及其本質

2、使學生了解酶的發現過程;初步理解酶的概念、酶的特性、影響酶活性的因素

3、使學生理解酶在生物新陳代謝中的作用

能力方面

在引導學生分析生物新陳代謝概念,探究酶的特性,探究影響酶活性因素的過程中,初步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分析實驗現象能力及設計實驗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

通過讓學生了解酶的發現過程,使學生體會實驗在生物學研究中的作用地位;通過討論酶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使學生認識到生物科學技術與社會生產、生活的關係;體會科學、技術、社會之間相互促進的關係,進而體會研究生命科學價值的教育。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1、酶的發現

教材簡單介紹酶的發現歷史,從1783年意大利科學家斯巴蘭讓尼設計的巧妙實驗到20世紀80年代科學家發現少數的酶是RNA,使學生對酶的研究歷史中的一些重大發現有了一個大致瞭解。

2、酶的特性

酶的特性主要是通過安排了有關的學生實驗,讓學生通過實驗,發現酶的三個特性,這樣的編排方式符合學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認知規律,有利於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並且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酶的高效性特點,是通過比較《實驗五、肝臟內的過氧化氫酶比無機催化劑的催化效率》切入;酶的專一性的特點,是通過比較《實驗六、探索澱粉酶對澱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切入;

3、影響酶活性的因素

本節教材主要講述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適宜的條件,通過《實驗七、探索影響澱粉酶活性的條件(選做)》切入。

本節內容的最後,安排了課外讀“造福人類的酶工程”,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同時又有助於加強學生對本節基礎知識的理解,使學生體會科學、技術在改變人類生活質量中的作用。

教法建議

1、使學生在理解細胞水平上的新陳代謝概念及其本質是本節的重點與難點

新陳代謝是活細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學變化的總稱,這是在細胞水平上對新陳代謝的描述。其實學生已不是第一次接觸新陳代謝的概念,在國中生物課和高中生物課緒論中,學習已接觸到諸如同化作用、異化作用及其關係等與新陳代謝有關的知識,但那是在生物個體水平對新陳代謝下的定義。本章的新陳代謝內容是對以往知識的深化和展開,教學教師要有意識地從細胞和分子水平引導學生分析出生物體是如何自我更新的,合成與分解是如何進行的,及其二者的關係,從而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什麼是生命。

例如,為使學生理解"新陳代謝是活細胞中全部化學反應的總稱"這句話,教師可結合前一章細胞的物質基礎與結構基礎的相關知識,引導學生分析活細胞中發生的各種化學反應,如發生在線粒體內的糖的氧化放能的化學過程;發生在葉綠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合成為有機物的化學過程;發生在核糖體上的氨基酸縮合成多肽鏈的化學過程等,使學生對"新陳代謝是活細胞中全部化學反應的總稱"這句話有一個感性認識。

2、使學生理解酶的概念是本節的重點。在本節教學中如何組織學生完成酶具有專一性的實驗並實施有效的討論是本節的難點。

生命體隨時隨刻發生着數量巨大的生物化學反應,同時又是一個穩定的,開放的系統。細胞中發生的各種化學反應不可能在高温、高壓、強酸、強鹼等條件下進行,而必須在常温、常壓、水溶液環境下能快速、有序地進行的,這就要儘可能地降低化學反應能閾,這是新陳代謝為什麼離不開生物催化劑,即酶的原因。

酶的概念和酶的發現可結合一起在讓學生討論,這樣可讓學生充分體會生產實踐和科學實驗對科學發展的促進作用。酶的特性這部分內容,可先組織學生依次完成實驗,然後再由學生來討論和總結。

在引導學生分析酶的特性時,引導學生與蛋白質的多樣性聯繫起來,可使學生易於理解酶的催化作用的專一注必定意味着酶的多樣性,而且蛋白質分子空間結構的多樣性和酶的專一性催化關係密切。

3、使學生理解酶具有高效性、專一性和需要適宜條件是本節的重點,如何組織學生完成影響酶活性因素的選做實驗並分析、討論實驗是本節教學的難點。

在組織學生操作、分析、討論《實驗七、探索影響澱粉酶活性的條件(選做)》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兩個座標曲線圖,讓學生概括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適宜的温度和pH。

高二生物教案 篇七

一【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舉例説出生命活動建立在細胞的基礎之上

舉例説明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

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幾種細胞(實驗)

説出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區別與聯繫

分析細胞學説建立的過程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

2、1認同細胞學説的建立是一個開拓、繼承、修正和發展的過程。

2、2討論技術進步在科學發展中的作用。

2、3認同細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統。

3、能力方面

3、1使用高倍鏡觀察幾種細胞,比較不同細胞的異同點。

3、2運用製作臨時裝片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舉例説明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

三【教學難點】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幾種細胞(實驗)

四【教學方法】練習法和講授法相結合

五【教學工具】學案、PPT

六【教學時數】1標準課時

七【教學過程】

1基礎知識梳理

1、1從生物圈到細胞

1、1、1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

除病毒外,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病毒無細胞結構,它必須寄生在活細胞中才能生存。

1、1、1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

1、1、1、1共分為9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種羣→羣落→生態系統→生物圈。

1、1、1、2植物沒有“系統”層次。

1、1、1、3細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統。最大的生命系統是:生物圈。

1、2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

1、2、1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幾種細胞

方法:首先在低倍鏡下對光、觀察清楚,找到物像,然後把要放大觀察的物像移至視野中央,轉動轉換器,換上高倍物鏡,通過調節反光鏡和光圈來調節視野亮度,再調節細準焦螺旋,直到看清物像為止。

規律:①總放大倍數=物鏡放大倍數×目鏡放大倍數。②物像與實物移動方向相反。

1、2、2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比較

1、3細胞學説

1、3、1細胞學説的創立者主要是植物學家施萊登和動物學家施旺。

1、3、2細胞學説的主要內容

1、3、3細胞是一個有機體,一切動植物都是由細胞發育而來,並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所構成。

1、3、4細胞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單位。

1、3、5新細胞可以從老細胞中產生。

本單元應重點關注:

1、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排序,種羣、羣落等概念的內涵及與後面知識的聯繫。

2、顯微鏡操作方法。

3、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區別及原核生物與真核生物的辨別。

2水考真題體驗

2、1生命系統的結構具有層次性。培養皿中的大腸桿菌菌落屬於下列哪個層次( )

A.個體 B.種羣

C.羣落 D.生態系統

【解析】 根據種羣的概念,培養皿中的大腸桿菌菌落由同種生物——大腸桿菌組成,屬於種羣。【答案】 B

2、2(下列屬於真核生物的是( )

A.大腸桿菌 B.乳酸菌

C.青蛙 D.藍藻

【解析】 大腸桿菌、乳酸菌和藍藻均是由原核細胞構成的原核生物;青蛙是由真核細胞構成的真核生物;真核生物主要包括動物、植物和真菌等。【答案】 C

3、3下列關於“細胞學説”敍述錯誤的是 ( )

A.英國科學家虎克是細胞學説的主要創立者

B.細胞學説的建立揭示了細胞的統一性和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

C.細胞學説認為細胞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單位

D.細胞是構成動植物體的基本單位

【解析】 細胞學説的建立者主要是德國科學家施萊登和施旺。細胞學説內容的要點主要是:①細胞是一個有機體,一切動植物都由細胞發育而來,並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構成。②細胞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單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對其他細胞共同組成的整體的生命起作用。③新細胞可能從老細胞中產生。【答案】 A

3水考試題模擬訓練

1.某池塘生態系統中所有的生物共同構成( )

A.細胞 B.組織 C.種羣 D.羣落 【答案】 D

2.下列生物中屬於原核生物的是 ( )

A.牛 B.羊

C.馬 D.藍藻

【解析】 牛、羊、馬都是哺乳動物,肯定屬於真核生物,藍藻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屬於原核生物。【答案】 D

八【3課堂演練】

1、下列哪項不是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都有的結構或物質( )

A.細胞膜 B.細胞質

C.內質網 D.DNA

【解析】 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統一性表現在:二者都具有細胞膜、細胞質和核糖體,遺傳物質都是DNA。原核細胞只有核糖體這一種細胞器。【答案】 C

2、下列關於H7N9禽流感病毒的敍述中,錯誤的是( )

A.H7N9禽流感病毒不是真核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