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二生物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3.02W

高二生物教案(精品多篇)

高二生物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從提高民族素質和提高公民應有的生物學素養的高度,來初步理解學習高中生物課的意義。通過精選的事例,使學生對學習生物課懷有親切的需求感。

2、在國中學習生物課的基礎上,通過討論,初步瞭解生物的基本特徵及這些特徵構成了高中生物課的主線。

3、通過生物科學微觀和宏觀兩方面的迅速發展以及生物科學和現代技術的結合,由此對人類的生存發展的重要意義有初步的認識。

4、要使學生了解學習過程應主要以探究、討論為主,要重視實驗,通過生物課的學習培養多方面的能力。總之,要以主動的態度來參與學習過程。

重點、難點分析

1、緒論課只是一個開場白,不要有過高的期望值,有些教師甚至認為緒論至少要講兩節課,甚或三節課,這是不必要的,對於正確的情意、態度的建立,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但是,開場白也是重要的,除了要達到前述多方面的教學目標外,還因為師生第一次接觸,是共同學習的開始,要創設共同學習的良好氛圍,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也要適當展示教師自身良好的生物學素養和教育素養,因此仍須精心準備和設計。

2、內容和重點是教學目標的2和3,即生物的基本特徵和學習生物學的意義。對於生物學教師來説,教材所述內容並不難,學生掌握也不會有多大困難。所需注意的是:

(1)生物的基本特徵,所列甚多,但從物質運動形式之一的生命運動的特徵來説,兩點最重要,即由新陳代謝所表達的生命系統的開放性和穩態,以及由繁殖、遺傳、變異所表達的連續性和信息流。前者稱之謂自我更新,後者稱之謂自我複製。教師應以最通俗的語言和事例,予以適當的概括提高。

(2)生物的基本特徵和學習生物學的意義,因為是內容的重點所在,更不可取灌輸的方法,一定要由學生參與討論,由他們舉例、分析和概括。教師要善於營造一種氛圍,善於組織和調動學生參與討論,全班或小組進行都可以,還要善於傾聽學生的不同意見,創造性的見解應鼓勵,不正確的見解,也要予以引導。如果能有這樣一個好開端,以後的課就好辦了。

(3)學習生物學的意義,教材列舉很多,也不是都要講的,學生可以自學,以後各章節教學時,有的是機會。建議從微觀和宏觀兩方面來舉例闡發即可。例如微觀方面可介紹人類基因組計劃及其重大的實踐意義;例如宏觀方面可介紹全球生態環境面臨的挑戰。也可以結合地區特點舉相關的例子來説明,這可以更方便調動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

(4)關於教育目標1和4,並不是可以通過傳統的條分縷析的講解來完成的,甚至不要出現板書的標題。因為,它基本上屬於情意、態度、價值觀的範疇,應該貫徹於教學目標2和3的過程中實現,即在探究討論生物的基本特徵和學習生物學的意義的過程中,學生的體會以及對教師的點撥的感受和領悟。對於那些應試教育影響還很深的地區和學校,則需要有針對性地多講幾句。即學習生物課是提高生物學素養的需要,與大學聯考是否開考沒有直接關係,而是現代公民必需具備的科學素養。學習過程的主動參與和實驗、實踐能力的鍛鍊,則不僅影響學習的成績,更是提高未來社會公民社會適應性的需要。

教學過程設計:

一、本課題的參考課時為一課時。

二、教學思路:

鑑於學校、教師、學生的情況不同,教學過程的設計和組織實施也有不同的模式。以下僅舉兩種常用的模式供參考。

1、設題——分組討論——代表發言——教師總結的模式。

例如可設計如下的問題分別由5個小組(每組10人)討論,即每組1題。

(1)把人、蛙、小麥、細菌(或其他生物)都歸屬於生物?説説你的見解?看誰的見解更接近於科學的表述?

(2)一塊巖石和一頭牛,科學地説,兩者有哪些本質的區別?

(3)就我們身邊發生的事來説明學習生物學對解決有關問題的意義。

(4)當代世界人類生存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其中和生物學的研究和發展有關的有哪些?

(5)你認為學好生物課在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上應有怎樣的改進?

代表發言,應限定時間,目的不完全是要有正確的答案,還要學會和人交流。

教師的總結,重在吸取學生髮言中的精華,重在表揚,適當補充和校正,引導學生課後閲讀教科書。

2、教師引導啟發,全班參與探究的模式。這一模式比較傳統,掌握起來,比較容易,提請注意以下各點:

(1)選好切入點。例如可以從教科書的封面相片——青海湖鳥島開始。認識圖中的鳥及介紹圖中沒有表示的鳥,介紹鳥島的自然環境及其變遷,指出生物多樣化及其生存環境的保護是生物學研究的重要範疇,由此進入什麼是生物學的緒論內容。還可以從身邊發生的與生物學有關的重大事件切入。如1998年我國長江流域遭受特大的洪災,其原因中哪些和生物學有關?如1999年,取締非法組織研究會,其謬論之一:“不吃藥,就能治病”是怎樣違反了生物科學原理?因此,提高全民族的科學素養,包括生物學素養有極端重要性。如當地的城市環境污染、水資源污染、作物病蟲害的大發生、耕作技術改革的重大舉措,都可以作為切入點。乃至比利時的二噁英污染禽畜產品、英國的瘋牛病和人的克—雅氏病等等有國際影響的與生物學有關的大事都是可選用的切入點。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把生物科學和人類的生存發展拉近距離,體會學好生物科學的重要意義。

(2)生物的基本特徵可引導學生逐一列舉,但需要求學生能舉例説明,避免背誦。教師要分析諸特徵的關係,指出生命運動最本質的特徵。

(3)當代生物科學發展的狀況及對人類生存發展的`關係,也要讓學生充分表達意見,這不僅因為學生有國中學習的基礎,還因為學生通過各種傳媒有廣泛的瞭解,教師也可藉此機會瞭解哪些學生對生物學的愛好較深及知識面較寬。

高二生物教學設計 篇二

一、教學目標:

【知識】:簡述ATP的化學組成和特點

寫出ATP的分子簡式

解釋ATP在能量代謝中的作用

二、教學重難點:

ATP化學組成的特點及其在能量代謝中的作用;ATP和ADP的相互轉化。

三、教學用具:

PPT幻燈片

四、課前準備:

讓學生到藥店瞭解ATP藥品的性狀、功效。

五、教學過程:

(一)引入、問題探討

提出問題:前面學習過的能源物質有那些?這些能源物質被細胞分解後,以什麼形式提供為細胞提供能量呢?

問題探討:螢火蟲發光的生物學意義是什麼?螢火蟲為什麼能發光?一個關於ATP讓螢火蟲尾部重新發光的例子。引出ATP是直接能量物質。

回答問題(如糖類、葡萄糖、脂肪)

(二)ATP分子簡介以及ATP和ADP的轉化

展示ATP的分子結構式,講授ATP的分子簡式的寫法和含義。磷酸鍵水解放出的能量水平。

由ATP脱去最遠離A的磷酸放出能量引入,講述ADP可以和Pi結合,吸收能量,形成ATP的過程。用幻燈片或板書輔助。

高二年級生物教學設計方案 篇三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主要內容包括“染色體結構的交異”“染色體數目的變異”以及實驗“低温誘導染色體數目的變化”。染色體結構的變異是需要學生了解的內容,教材通過4個示意圖直觀形象地説明了染色體結構變異的類型。染色體數目的變異是本節的教學重點,涉及染色體組、二倍體、多倍體、單信體等概念,其中“染色體組”是本節課的核心概念之--。理解這概念,才能正確理解依據染色體效目變異衍生出的單倍體育種技術和多倍體育種技術。

學習本節之前,學生e經學習了近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即遺傳規律)、減數分裂、DNA的結構與功能以及基因概念和功能的知識。因此,將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的知識結合,能幫助學生構建更為直觀而完整的知識體系,有助於學生對“遺傳和變異”整體理解,也可為介紹人類進傳病、生物育種及生物進化等知識作鋪墊。

染色體變異發生在細胞分裂過程中,是細胞分裂異常產生的結果,因此細胞分裂是染色體變異的細胞學基礎。如果以學生已經掌握的細胞分裂為基礎,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將會大大地降低學習的難度,並能有效幫助學生從已有知識中構建出新的知識,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本節主要的知識點及突破方法

本節教學內容的難點較集中,如染色體組的概念及數目判斷方法,單倍體、二倍體和多倍體之間的關係,多倍體和單倍體育種等方面,突破方法如下

(1)染色體組概念:以辨圖、設問、討論和複習的方式理解染色體組的概念。染色體組的概念較為複雜,如果直接講述,學生很難理解其實質。可以從展示男性人體染色體組成自制模型,讓學生回顧同源染色體的概念,然後將人類染色體分成兩組,讓學生觀察並討論兩組染色體組異同點等方式人手,設置一系列的問題情境,通過聯繫以前所學的知識,幫助學生認識染色體組的概念。

(2)單倍體、二倍體和多倍體概念:通過具體實例概念的辨析和對比,認識單倍體、二倍體和多倍體之間的關係。單倍體的概念是教學中的難點。教師可以採用教材中提供的蜜蜂的實例來分析蚱王、工蜂和雄蜂體內的染色體組數目,提出單倍體的概念,並設置一些問題情境,讓學生區分單倍體與一倍體,單倍體、二倍體與多倍體之間的區別和聯繫。

(3)單倍體與多倍體育種:用圖解、事例和圖表的形式引導學生學習多倍體和單倍體育種。二倍體、多倍體和單習是建立在這些概念的基礎之上的。單借體具有可比性將多低體和單傷體育種放在一-起來學習,有助於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同時,育種的學

(4)染色體結構變異:以辨圖、設問、討論的方式理解染色體結構變異。

(5)“低温誘導植物染色體數目的變化”的實驗:學生先進行實驗設計,制定實驗方案後,第2節課進行實驗操作。二、學情分析

作為高二學生已經學過染色體、同源染色體非同源染色體等概念,為染色體組等新概念的構建奠定了認知基礎。前面學習的有絲分裂、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染色體是遺傳物質的載體等基礎知識,為創設問越情境,新舊知識融會貫通形成完整的認知結構,開展探究性學習提供了可能。大多數學生對學習有精情,但學習的主動性不強,使乏深層次的思考。對基本概念、過程和原理往往一一知半鍋,不能靈活遠用所學知識。因此,教學中應設置好問題情境,讓學生觀察動手,思考和討論,適時引導追時啟發和酒時效勵由淺人深,構建染色體組等基本概念

三、教學目標

(一)生命觀念

1、説出染色體變異與基因突變、基因重組的區別。

2、理解染色體組、單倍體、多倍體的概念、內涵和相互之間的關係。

(二)科學思維

1、舉例説出單倍體育種、多倍體育種在生產中的應用

(三)科學探究

1、體驗科學探究過程

(四)社會責任

1、體驗科學探究過程,培養學生質疑、求實、創新的科學態度和精神。

2、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學會與人交流、尊重他人。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説出染色體數目變異

難點:1.理解染色體組概念

2、理解二倍體、多倍體和單倍體的概念及其聯繫

五、教學策略

1、通過多媒體直觀瞭解染色體結構變異的概念、種類

2、通過具體事例、概念的辨析和對比,認識染色體結構變異

3、以辨圖、設問討論的方式理解染色體結構變異

高二年級生物教學設計方案 篇四

導入:基因突變導致生物變異的原因是什麼?

基因能夠發生突變,那麼染色體能不能發生變化呢?如果染色體發生變化,它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呢?生物的性狀又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呢?

一、染色體結構的變異

1、出示投影片:貓叫綜合徵幼兒照片。

2、讓學生觀察:患兒的徵狀---兩眼較低、耳位低下,存在着嚴重的智力障礙。

教師補充説:患兒哭聲輕、音調高,很像貓叫。

3、投影片放映:病因---染色體缺失圖,包括:

在自然條件或人為因素的影響下,染色體發生的結構變異主要有4種:

①染色體缺失某一片斷;

②染色體增加某一片斷;

③染色體某一片斷位置顛倒1800;

④染色體的某一片斷移接到另一條非同源染色體上。

4、講述:貓叫綜合徵的病因是病兒第5號染色體部分缺失,這屬於染色體結構變異。

投影片上的其他幾種情況也屬於染色體結構變異,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染色體的變化情況。[來源:學#科#網]

5、染色體結構變異,為何能導致生物性狀的變異呢?

教師引導學生從染色體結構的變化會引起染色體上的基因數目和排列順序的改變等方面來加以思考。

二、染色體數目變異

1、我們已經知道染色體結構變異會導致生物性狀的變異,那麼染色體數目發生改變會不會引起生物的變異呢?(回答:會)染色體數目會如何改變呢?(回答:可增加,也可減少)。

2、前面所説的僅是染色體“個別數目”的增加或減少,它只是染色體數目變異的一種類型。

例如,人類有一種叫“21-三體綜合徵”的遺傳病,患者比正常人多一條染色體---21號染色體是三條,其徵狀表現為智力低下,身體發育緩慢等;

再如,人類的另一種遺傳病叫“性腺發育不良(Turner綜合徵)”,患者少了一條X染色體,外觀表現為女性,但性腺發育不良,沒有生育能力。

染色體數目變異的另一種類型是染色體數目以“染色體組”為單位成倍增加或減少,這種類型的變異在實踐中的應用更為普遍。因此,我們重點介紹後一種類型的染色體數目變異。

3、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是“染色體組”

放映:動物精子形成過程圖

組織學生觀察、歸納、總結:

(1)在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複製一次細胞分裂二次,結果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減少了一半。

(2)精原細胞和體細胞中的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精子中因同源染色體的分離而使染色體成單存在。[來源:學,科,網]

(3)由於同源染色體的分離,使得生殖細胞中所含染色體成為大小、形狀各不相同的非同源染色體。

出示:雄果蠅染色體的活動投影片。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一教案 篇五

學習目標:1.遺傳學中一些基本概念的含義

2、用豌豆做遺傳實驗容易成功的原因

3、基因與性狀的關係

4、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和內容

5、孟德爾的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

6、分析孟德爾遺傳實驗的科學方法

7、運用分離定律解釋一些遺傳現象

[教材梳理]

一、遺傳、變異與性狀

1、遺傳:子代與親代個體之間相似的現象。

2、變異:親代與子代之間,以及子代的不同個體之間出現差異的現象。

3、性狀:生物個體所表現出來的形態特徵或生理特徵,是遺傳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

二、基因的分離定律

1、孟德爾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

(1)相關概念及符號:

①顯性性狀:F1表現出來的親本性狀。

②隱性性狀:F1沒有表現出來的親本性狀。

③性狀分離:在雜種後代中出現不同親本性狀的現象。

④常見的遺傳學符號及含義

符號PF1F2×⊗♀♂

含義親本子一代子二代雜交自交母本父本

(2)實驗過程:

2、孟德爾對實驗現象的解釋

(1)在卵細胞和花粉細胞中存在着控制性狀的遺傳因子。

(2)遺傳因子在親本體細胞中成對存在,在F1體細胞內各自獨立,互不混雜。

(3)F1可以產生數量相等的含有不同遺傳因子的配子。

(4)F1自交時,不同類型的配子(花粉和卵細胞)結合的機會均等。

(5)決定一對相對性狀的兩個基因稱為等位基因,它們位於一對同源染色體上。

(6)遺傳圖解:

3、性狀分離比的模擬實驗

模擬實驗中,1號罐中小球代表2種雌配子,2號罐中小球代表2種雄配子,紅球代表基因A,綠球代表基因a。

4、分離假設的驗證

(1)方法:測交,即讓F1與隱性純合子雜交。

(2)測交實驗圖解:

(3)結論:測交後代分離比接近1∶1,符合預期的設想,從而證實F1是雜合子,產生A和a兩種配子,這兩種配子的比例是1∶1。

5、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

成對的等位基因位於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當細胞進行減數_時,等位基因會隨着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到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後代。

三、孟德爾獲得成功的原因

1、恰當地選擇實驗材料。

2、由單因子到多因子的研究方法。

3、應用統計學的方法對實驗結果進行統計分析。

4、科學地設計了實驗的程序。

四、分離定律的應用

1、有助於正確地解釋生物界的某些遺傳現象。

2、預測雜交後代的類型和各種類型出現的概率。

3、指導動植物育種實踐和醫學實踐。

[牛刀小試]

一、相關概念辨析[判斷正誤]

1、凡子代表現出來的性狀即顯性性狀,子代不能表現的性狀即隱性性狀。(×)

2、在雜種後代中出現不同親本性狀的現象稱為性狀分離。(√)

3、同源染色體上控制同一性狀的兩個基因稱為等位基因。(×)

4、基因型相同時表現型一定相同,表現型相同時基因型也一定相同。(×)

二、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

1、舉例説明性狀和相對性狀的關係,如何判斷_狀是否為相對性狀?

提示:例如:身高是性狀,高和矮是相對性狀。相對性狀是一種生物的同一種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可以根據此定義來判斷_狀是否為相對性狀。

2、根據相對性狀的概念,對下列實例進行分析判斷,並説明理由。

(1)狗的長毛與兔的短毛。

提示:不是。狗與兔不屬於同一種生物。

(2)玉米的早熟與晚熟。

提示:是。早熟與晚熟是玉米成熟這一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

3、結合教材P27圖3-1豌豆1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請思考:

(1)在自然狀態下,圖3-1中的紫花和白花兩親本能實現雜交嗎?

提示:不能,因為豌豆是嚴格的自花受粉植物。

(2)在雜交過程中,若選紫花作為父本(提供花粉),白花作為母本(接受花粉),請討論應如何操作。

提示:開花前(花蕾期)剪去白花的雄蕊→套袋→待雌蕊成熟後,授以紫花的花粉→套袋,防止其他花粉的干擾。

(3)若F2共獲得20株豌豆,白花個體一定是5株嗎?説明原因。

提示:不一定。樣本數量太少,不一定完全符合3∶1分離比,孟德爾實驗中的比例是在實驗材料足夠多的情況下得出的。

(4)紫花和白花豌豆雜交,後代出現了紫花和白花,該現象屬於性狀分離嗎?為什麼?

提示:不屬於。因為性狀分離是雜種後代中出現不同親本性狀的現象。

三、對分離現象的解釋

1、根據純合子、雜合子的概念判斷下列説法是否正確,説明理由。

(1)純合子自交後代一定是純合子。

提示:正確。純合子只能產生一種類型的配子,相同類型的雌雄配子結合,形成合子發育成的個體一定是純合子。

(2)純合子雜交後代一定是純合子。

提示:錯誤。顯性純合子與隱性純合子雜交,後代全為雜合子。

(3)雜合子自交後代一定是雜合子。

提示:錯誤。雜合子自交,後代中既有純合子也有雜合子,各佔1/2。

2、假如雌雄配子的結合不是隨機的,F2中還會出現3∶1的性狀分離比嗎?

提示:不會。因為滿足孟德爾實驗的條件之一是雌、雄配子結合機會相等,即任何一個雄配子(或雌配子)與任何一個雌配子(或雄配子)的結合機會均相等,這樣才能出現3∶1的性狀分離比。

四、對分離現象解釋的驗證、分離定律的實質及應用

1、結合教材,思考下列問題:

(1)為什麼用測交的方法能證明F1產生配子的類型及比例?

提示:因為隱性個體所產生的配子中的遺傳因子為隱性,它不會影響F1產生的配子中所含遺傳因子的表達,所以測交後代決定於F1所產生的配子的類型及比例。根據測交後代就可反映出F1產生配子的情況。

(2)測交實驗除測定F1的遺傳因子組成外,能否測定其他個體的遺傳因子組成?

提示:能。

2、結合教材中自交、測交、雜交等方法的描述,完成下表。

目的方法

確定個體的遺傳因子組成

判斷顯隱性

提高純合度

判斷純合子和雜合子

提示:測交雜交、自交自交測交、自交

3、連線

4、農户種植的玉米和小麥,能否自行留種用於來年種植?

提示:農户種的小麥是純種,子代不會發生性狀分離,所以可以連年留種。而玉米是雜種,子代會發生性狀分離,所以不能留種。

5、某多指患者為防止生出多指患兒,婚前特意做了多指切除手術,他(她)能否達到目的?

提示:不能,切除多指並不能改變其基因型,後代仍有患病可能。

[重難突破]

一、分離定律的細胞學基礎及適用範圍

1、細胞學基礎:減數_中隨同源染色體分離,等位基因分開,如圖所示:

2、適用範圍:

(1)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細胞核遺傳。

(2)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

二、遺傳規律相關概念辨析

1、性狀類

(1)相對性狀: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

(2)顯性性狀:雜種F1中表現出來的親本的性狀。

(3)隱性性狀:雜種F1中未表現出來的親本的性狀。

(4)性狀分離:雜種後代中出現不同親本性狀的現象。

2、基因類

(1)相同基因:同源染色體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同性狀的基因。在純合子中由兩個相同基因組成,控制着相同性狀,如圖中A和A就叫相同基因。

(2)等位基因:生物雜合子中在一對同源染色體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對性狀的基因。如圖中B和b、C和c、D和d就是等位基因。

(3)非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有兩種,即一種是位於非同源染色體上的基因,符合自由組合定律,如圖中A和D;還有一種是位於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如圖中A和b。

3、個體類

(1)純合子: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結合成的合子發育而成的個體。如DD、dd、AABBCC、ddeerr。

(2)雜合子: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結合成的合子發育而成的個體。如Dd、AaBb、DdEeRr。

(3)基因型:與表現型有關的基因組成。

(4)表現型:生物個體所表現出來的性狀。

4、交配類

(1)雜交將不同優良性狀集中在一起,得到新品種顯隱性性狀的判斷

(2)自交連續自交可提高種羣中純合子的比例可用於植物純合子、雜合子的鑑定

(3)測交驗證遺傳基本定律理論解釋的正確性高等動物純合子、雜合子的鑑定

[特別提醒]

在相同的環境條件下,基因型相同,表現型一定相同;在不同環境中,即使基因型相同,表現型也未必相同。表現型是基因型與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

三、基因分離定律常用解題方法歸納

1、由親代推斷子代基因型、子代表現型(正推型)

親本子代基因型子代表現型

AA×AAAA全為顯性

AA×AaAA∶Aa=1∶1全為顯性

AA×aaAa全為顯性

Aa×AaAA∶Aa∶aa=1∶2∶1顯性∶隱性=3∶1

Aa×aaAa∶aa=1∶1顯性∶隱性=1∶1

aa×aaaa全為隱性

2、由子代推斷親代的基因型(逆推型)

方法一:基因填充法。先根據親代表現型寫出能確定的基因,如顯性性狀的基因型可用A_來表示,那麼隱性性狀的基因型只有一種aa,根據子代中一對基因分別來自兩個親本,可推出親代中未知的基因。

方法二:隱性純合突破法。如果子代中有隱性個體存在,則親代基因型中必然都有一個a基因,然後再根據親代的表現型做進一步的判斷。

方法三:根據分離定律中規律性比值來直接判斷(用B,b表示相關基因):

(1)若後代性狀分離比為顯性∶隱性=3∶1,則雙親一定是雜合子(Bb)。即Bb×Bb→3B_∶1bb。

(2)若後代性狀分離比為顯性∶隱性=1∶1,則雙親一定是測交類型。即Bb×bb→1Bb∶1bb。

(3)若後代只有顯性性狀,則雙親至少有一方為顯性純合子。即BB×BB或BB×Bb或BB×bb。

(4)若後代只有隱性性狀,則雙親一定都是隱性純合子(bb)。即bb×bb→bb。

四、雜合子Aa連續多代自交問題分析

1、雜合子Aa連續自交,第n代的比例情況如下表:

Fn雜合子純合子顯(隱)性

純合子顯性性

狀個體隱性性

狀個體

所佔

比例12n

1-12n

12-12n+1

12+12n+1

12-12n+1

2、根據上表比例,繪製出的純合子、雜合子所佔比例座標曲線圖為:

五、區分自由交配與自交

自交是指相同基因型個體的交配;而自由交配是指一個羣體中的雄性和雌性個體隨機交配的方式,兩種交配方式中概率求解方法不同,如:同樣為13AA、23Aa的羣體,自交時隱性類型所佔比例為23×(14AA、24Aa、14aa)得23×14aa=16aa。而自由交配時隱性類型應為23Aa×23Aa×14aa=19aa。

[考向聚焦]

[例1](海南大學聯考)某二倍體植物中,抗病和感病這對相對性狀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要確定這對性狀的顯隱性關係,應該選用的雜交組合是()

A.抗病株×感病株

B.抗病純合子×感病純合子

C.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

D.抗病純合子×抗病純合子,或感病純合子×感病純合子

[解析]判斷性狀的顯隱性關係的方法有:(1)定義法——具有相對性狀的純合個體進行正反交,子代表現出來的性狀就是顯性性狀,對應的為隱性性狀;(2)相同性狀的雌雄個體間雜交,子代出現不同於親代的性狀,該子代的性狀為隱性,親代為顯性,故選C。

[答案]C

相對性狀中顯隱性判斷(設A、B為一對相對性狀)

(1)定義法(雜交法)

①若A×B―→A,則A為顯性,B為隱性。

②若A×B―→B,則B為顯性,A為隱性。

③若A×B―→既有A,又有B,則無法判斷顯隱性,只能採用自交法。

(2)自交法

[例2]某學校生物小組在一塊較為封閉的低窪地裏發現了一些野生植株,這些植株的花色有紅色和白色兩種,莖稈有綠莖和紫莖兩種。同學們分兩組對該植物的花色、莖色進行遺傳方式的探究。請根據實驗結果進行分析:

第一組:取90對親本進行實驗第二組:取綠莖和

紫莖的植株各1株

雜交組合F1表現型交配組合F1表現型

A:30

對親本紅花×紅花36紅花∶1

白花D:綠莖×

紫莖綠莖∶紫莖

=1∶1

B:30

對親本紅花×白花5紅花∶1

白花E:紫莖

自交全為紫莖

C:30

對親本白花×白花全為白花F:綠莖

自交由於蟲害,植株死亡

(1)從第一組花色遺傳的結果來看,花色隱性性狀為______,最可靠的判斷依據是________組。

(2)若任取B組的一株親本紅花植株使其自交,其子一代表現型的情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B組可以判定,該種羣中顯性純合子與雜合子的比例約為________。

(4)從第二組莖色遺傳的結果來看,隱性性狀為______,判斷依據的是________組。

(5)如果F組正常生長繁殖的話,其子一代表現型的情況是________。

(6)A、B兩組雜交後代沒有出現3∶1或1∶1的分離比,試解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A組中“紅花×紅花”後代出現性狀分離可以判定白花為隱性性狀。(2)B組親本中的任一株紅花植株,可能是純合子也可能是雜合子,因此自交後代出現的情況是全為紅花或紅花∶白花=3∶1。(3)B組中的白花個體為隱性純合子,因此F1中5紅花∶1白花就代表了親代中的所有紅花親本所含顯隱性基因的比為顯性基因∶隱性基因=5∶1。如果設顯性基因為R,則RR∶Rr=2∶1。(4)第二組的情況與第一組不同,第一組類似於羣體調查結果,第二組為兩親本雜交情況,由D組可判定為測交類型,親本一個為雜合子,一個為隱性純合子;再根據E組可判定紫莖親本為隱性純合子。(5)雜合子自交,後代將出現3∶1的性狀分離比。(6)親本中的紅花個體既有純合子,又有雜合子,因此雜交組合有多種情況(如A組可能有RR×RR、RR×Rr、Rr×Rr三種情況;B組有RR×rr、Rr×rr兩種情況),所以後代不會出現一定的分離比。

[答案](1)白花A(2)全為紅花或紅花∶白花=3∶1(3)2∶1(4)紫莖D組和E(5)綠莖∶紫莖=3∶1(6)紅花個體既有純合子,又有雜合子,因此後代不會出現一定的分離比

——————————————[課堂歸納]———————————————

[網絡構建]

填充:①豌豆②性狀分離③測交④分離定律

[關鍵語句]

1、豌豆作為實驗材料的優點:自花傳粉和閉花受粉;具有易於區分的相對性狀。

2、具有相對性狀的兩純合親本雜交,F1表現出來的親本性狀為顯性性狀,F1未表現出來的親本性狀為隱性性狀。

3、性狀分離:雜種後代中出現不同親本性狀的現象。

4、遺傳因子在體細胞中成對存在,在生殖細胞中成單存在。

5、分離定律的實質:在進行減數_時,等位基因會隨着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到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後代。

6、基因型與表現型的關係:相同環境條件下,基因型相同,表現型一定相同,即表現型=基因型+環境。

知識點一、孟德爾分離定律實驗的科學方法

1、孟德爾在豌豆雜交實驗中,發現問題和驗證假説所採用的實驗方法依次是()

A.自交、雜交和測交B.測交、自交和雜交

C.雜交、自交和測交D.雜交、測交和自交

解析:選C孟德爾在豌豆雜交實驗中,先讓豌豆雜交獲得F1,再讓F1自交得F2,發現問題並提出假説,最後用測交實驗驗證其假説。

知識點二、孟德爾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

2、(全國大學聯考)若用玉米為實驗材料驗證孟德爾分離定律,下列因素對得出正確實驗結論影響最小的是()

A.所選實驗材料是否為純合子

B.所選相對性狀的顯隱性是否易於區分

C.所選相對性狀是否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

D.是否嚴格遵守實驗操作流程和統計分析方法

解析:選A驗證分離定律可通過下列幾種雜交實驗及結果獲得:①顯性純合子和隱性個體雜交,子一代自交,子二代出現3∶1的性狀分離比;②子一代個體與隱性個體測交,後代出現1∶1的性狀分離比;③雜合子自交,子代出現3∶1的性狀分離比。由此可知,所選實驗材料是否為純合子,並不影響實驗結論。驗證分離定律時所選相對性狀的顯隱性應易於區分,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且應嚴格遵守實驗操作流程和統計分析方法。

3、下列各項中屬於相對性狀的是()

A.克隆羊的黑毛和白毛

B.眼大和眼角上翹

C.桃樹的紅花和綠葉

D.豌豆的高莖和水稻的矮莖

解析:選A眼大和眼角上翹不是同一種性狀;C項也不符合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的要求;D項不是同一物種的性狀。

4、分離定律的實質是()

A.F2(子二代)出現性狀分離

B.F2性狀分離比是3∶1

C.成對的控制相對性狀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

D.測交後代性狀分離比為1∶1

解析:選C分離定律的實質是指體細胞中成對的控制相對性狀的遺傳因子在形成配子時彼此分離。

知識點三、分離定律性狀分離比的模擬實驗

5、在“性狀分離比的模擬實驗”中,每次抓取統計過的小球都要重新放回桶內,其原因是()

A.保證兩種配子的數目相等

B.避免小球的丟失

C.小球可能再次使用

D.避免人為誤差

解析:選A小球重新放回,能保證每次抓取小球時,成對的、控制相對性狀的遺傳因子分離,形成數目相等的兩種配子(小球)。

知識點四、分離定律的應用

6、豌豆花的頂生和腋生是一對相對性狀,根據表中的三組雜交實驗結果,判斷顯性性狀和純合子分別為()

雜交組合子代表現型及數量

①甲(頂生)×乙(腋生)101腋生,99頂生

②甲(頂生)×丙(腋生)198腋生,201頂生

③甲(頂生)×丁(腋生)全為腋生

A.頂生;甲、乙B.腋生;甲、丁

C.頂生;丙、丁D.腋生;甲、丙

解析:選B③的結果説明腋生為顯性性狀,頂生為隱性性狀,則甲是隱性純合子,丁是顯性純合子。①和②子代表現型接近1∶1,説明乙和丙是雜合子。

7、已知豌豆種子子葉的_與綠色是由一對遺傳因子Y、y控制的,用豌豆進行下列遺傳實驗,具體情況如下:

請回答:

(1)從實驗________可判斷這對相對性狀中________是顯性性狀。

(2)實驗二_子葉戊的遺傳因子組成中雜合子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實驗一子代中出現_子葉與綠色子葉的比例為1∶1,其主要原因是_子葉甲產生的配子種類及其比例為________。

(4)欲判斷戊是純合子還是雜合子,是簡便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於實驗二中出現了性狀分離,所以後代出現的新性狀綠色子葉是隱性性狀,_子葉為顯性性狀。(2)實驗二中_子葉丁的遺傳因子組成為Yy,自交後代的比例為YY∶Yy∶yy=1∶2∶1,所以在_子葉戊的顯性個體中雜合子佔2/3。(3)測交後代的性狀分離比為1∶1,其主要原因是親本中的顯性個體的遺傳因子組成為Yy,產生兩種比例相等的配子。(4)在鑑定是純合子還是雜合子的方法中,測交和自交均可以,但自交不用進行去雄、套袋、傳粉等處理,操作較為簡單。

答案:(1)二_(2)2/3(3)Y∶y=1∶1(4)讓戊自交

(時間:25分鐘;滿分:50分)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1、下面對有關概念之間關係的敍述,不正確的是()

A.基因型決定了表現型

B.等位基因控制相對性狀

C.雜合子自交後代沒有純合子

D.性狀分離是由於等位基因分離

解析:選C雜合子自交的後代有純合子出現,如基因型為Dd的個體自交,後代有1/4是顯性純合子,有1/4是隱性純合子。性狀分離的根本原因是等位基因分離。

2、孟德爾用純種高莖豌豆與純種矮莖豌豆作親本雜交。結果是()

①高莖作母本、矮莖作父本時,雜交後代全都表現為高莖

②高莖作母本、矮莖作父本時,雜交後代有的表現為高莖,有的表現為矮莖③高莖作父本、矮莖作母本時,雜交後代全都表現為高莖④高莖作父本、矮莖作母本時,雜交後代少數表現為高莖,大多數表現為矮莖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選A用高莖作母本、矮莖作父本時,雜交後代全都表現為高莖,子一代表現出顯性性狀;用高莖作父本、矮莖作母本時,雜交後代全都表現為高莖,子一代也只表現出顯性性狀。這兩組實驗過程實際上是正交與反交實驗的關係。

3、關於測交的説法,不正確的是()

A.通過測交測定F1的基因組成來驗證對分離實驗現象理論解釋的科學性

B.測F1的基因型是根據F1與隱性性狀個體雜交所得後代表現型逆推的

C.之所以選擇隱性性狀個體與F1測交,是因為這樣可以使F1中的所有基因都能表達出來

D.測交時,對與F1雜交的另一親本無特殊限制

解析:選D基因決定性狀。性狀大多是人眼所能見到的,而基因是人眼直接觀察不到的,所以研究基因傳遞規律是根據測交後代的性狀表現逆推的方法來進行的。要推知F1的所有基因組成,就必須讓F1的所有基因都表達出來,所以與F1測交的另一親本必須對F1無任何遮蓋作用即顯性作用,也就是説另一親本必須是隱性的。

4、孟德爾對分離現象的解釋提出了假説,下列不屬於該假説內容的是()

A.生物的性狀是由遺傳因子決定的

B.遺傳因子在體細胞染色體上成對存在

C.配子只含有每對遺傳因子中的一個

D.受精時雌雄配子的結合是隨機的

解析:選B孟德爾解釋分離現象時提出的假説的內容:①生物的性狀是由遺傳因子決定的,②遺傳因子在體細胞中是成對存在的,③配子中只含每對遺傳因子中的一個,④受精時雌雄配子的結合是隨機的。

5、一株基因型為Aa的玉米自交,F1種子胚乳的基因型可能有()

A.2種B.4種

C.6種D.8種

解析:選B基因型為Aa,則可產生兩種雌配子,兩種雄配子。胚乳是受精極核發育而來的,受精極核是由兩個極核和一個精子結合形成的產物。若極核中含A,精子中為A,則胚乳的基因組成為AAA,精子中為a,胚乳的基因組成為AAa;若極核的基因是a,精子中為A,胚乳的基因組成為Aaa,精子中為a,則胚乳的基因組成為aaa。

6、山羊黑毛和白毛是一對相對性狀,受一對遺傳因子控制,下列是幾組雜交實驗及其結果:

親本後代

雜交母本父本黑色白色

Ⅰ黑色白色8278

Ⅱ黑色黑色11839

Ⅲ白色白色050

Ⅳ黑色白色740

如果讓組合Ⅳ的黑色雌羊親本與組合Ⅱ的黑色雄羊親本交配,下列4種情況最可能是()

A.所有後代都是黑色的

B.所有後代都是白色的

C.後代中的一半是黑色的

D.後代中的1/4是黑色的,或者後代中1/4是白色的

解析:選A根據雜交組合Ⅱ,具有相同性狀的親本(黑色)雜交後代出現性狀分離,可判斷黑色是顯性,且親本黑色全是雜合子。根據雜交組合Ⅳ,具有相對性狀的兩個親本雜交,後代只表現一種性狀(黑色),判斷親本中的黑色雌山羊是純合子。雜交組合Ⅳ的黑色雌山羊(純合子)與組合Ⅱ的黑色雄山羊(雜合子)雜交,後代全是黑色。

7、一對雙眼皮夫婦生了一個單眼皮的孩子,那麼這對夫婦再生兩個孩子,兩個孩子都為雙眼皮的概率是()

A.1/4B.3/4

C.1/16D.9/16

解析:選D該夫婦均為雙眼皮,生了一個單眼皮的孩子,可推知雙眼皮對單眼皮為顯性,且該夫婦都為雜合子(設為Aa),雙眼皮孩子的遺傳因子組成為AA或Aa,這兩種遺傳因子組成為互斥事件,AA出現的概率為1/4,Aa出現的概率為1/2,則雙眼皮孩子出現的概率為1/4+1/2=3/4,兩個孩子均為雙眼皮是兩個獨立事件,應用乘法原理計算,為3/4×3/4=9/16。

8、食指長於無名指為長食指,反之為短食指,該相對性狀由常染色體上一對等位基因控制(TS表示短食指基因,TL表示長食指基因)。此等位基因表達受性激素影響,TS在男性中為顯性,TL在女性中為顯性。若一對夫婦均為短食指,所生孩子中既有長食指又有短食指,則該夫婦再生一個孩子是長食指的概率為()

A.1/4B.1/3

C.1/2D.3/4

解析:選A因TS在男性中為顯性,TL在女性中為顯性,該夫婦均為短食指,則女性的基因型為TSTS,男性的基因型為TSTL或TSTS;如果該男性的基因型為TSTS,則子代基因型都為TSTS,全部為短食指,與題幹信息不符合,因此男性的基因型為TSTL,則其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現型分別為男性:TSTS(短食指)、TSTL(短食指),女性:TSTS(短食指)、TSTL(長食指),比例都是1∶1,因此再生一個孩子為長食指的概率為1/4。

9、噴瓜有雄株、雌株和_植株,G基因決定雄株,g基因決定_植株,g-基因決定雌株。G對g、g-是顯性,g對g-是顯性,如:Gg是雄株,gg-是_植株,g-g-是雌株。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和Gg-能雜交併產生雄株

B.一株_植株的噴瓜最多可產生三種配子

C._植株自交不可能產生雌株

D._植株羣體內隨機傳粉,產生的後代中,純合子比例高於雜合子

解析:選DGg和Gg-都是雄株,不能進行雜交,A選項錯誤。_植株的噴瓜的基因型為gg或gg-,因此能產生的配子種類最多為兩種,B選項錯誤。基因型為gg-的_植株自交,可產生g-g-的雌株,C選項錯誤。_植株的基因型有gg或gg-,在羣體內隨機傳粉的情況下,羣體中的交配類型有:gg×gg;gg×gg-;gg-×gg-,因此產生的子代中純合子比例高於雜合子,D選項正確。

10、豌豆的高莖對矮莖是顯性,現進行兩株高莖豌豆間的雜交,後代既有高莖豌豆又有矮莖豌豆,若後代中的全部高莖豌豆進行自交,則所有自交後代中高莖豌豆與矮莖豌豆的比例為()

A.3∶1B.5∶1

C.9∶6D.1∶1

解析:選B兩株高莖豌豆間雜交,後代既有高莖豌豆又有矮莖豌豆,則説明親代的高莖為雜合子,後代中的全部高莖豌豆中純合子與雜合子的比例為1∶2,後代高莖豌豆進行自交時,只有雜合子的自交後代才會出現矮莖豌豆,比例為2/3×1/4=1/6,則自交後代中高莖豌豆與矮莖豌豆的比例為5∶1。

二、非選擇題(共30分)

11、(10分)在豌豆中,高莖與矮莖的有關基因為A、a,將A、B、C、D、E、F、G七種豌豆分四組進行雜交得到如下結果,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雜交後代

雜交組合高莖矮莖總植株數

①A×B21070280

②C×D0250250

③E×F190190380

④G×D3000300

(1)豌豆性狀遺傳的實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遺傳過程中,起橋樑作用的細胞是________。

(2)上述實驗中所獲得的高莖純合子佔高莖植株總數的________%。

(3)豌豆G、C、A的基因型分別是______________。

(4)①、②、③的交配方式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高莖與矮莖基因的遺傳符合________定律,其實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性狀遺傳的實質是親子代之間遺傳信息的傳遞,主要是親代將遺傳物質複製後傳遞給子代,配子是親子代之間傳遞遺傳物質的媒介,起聯繫親子代的橋樑作用。(2)表中所給四組雜交組合都屬於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表中第一組雜交,後代高莖∶矮莖=210∶70=3∶1,由此判斷,屬於雜合子自交,矮莖屬於隱性性狀。同理可判斷其他三組親本基因型:②aa×aa,③Aa×aa,④AA×aa。所有子代中高莖純合子=210×(1/3)=70,佔高莖總植株的比例為70/(210+190+300)=10%。(3)由(2)推知,G、C、A基因型分別為AA、aa、Aa。(4)①②③④的交配方式分別為雜合子自交、隱性純合子自交、測交、純合子雜交。(5)高莖與矮莖基因的遺傳符合分離定律,其實質是減數_時成對的基因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

答案:(1)親代將遺傳物質複製後傳遞給子代配子(2)10(3)AA、aa、Aa(4)雜合子自交、隱性純合子自交、測交(5)分離減數_時成對的基因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

12、(10分)如圖為人類白化病遺傳的家庭系譜圖。6號和7號為同卵雙生,即由同一個受精卵發育而成的兩個個體;8號和9號為異卵雙生,即由兩個受精卵分別發育成的個體。請據圖回答:

(1)控制白化病的是______基因。

(2)若用A、a表示控制相對性狀的一對等位基因,則3號、7號和11號個體的基因型依次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號是純合子的概率為______,9號是雜合子的概率為______。

(4)7號和8號再生一個孩子患病的概率為______。

(5)如果6號和9號結婚,則他們生出有病孩子的概率為______,若他們所生第一個孩子有病,則再生一個孩子也有病的概率是______。

解析:同卵雙生的兩個個體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異卵雙生的兩個個體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從遺傳圖譜看,7號與8號無病生出了有病的11號,則白化病基因為隱性。3號表現正常,又生出了基因型為aa的10號,所以3號的基因型是Aa,同理7號的基因型是Aa。因7號的基因型是Aa,而6號與7號同卵雙生,所以6號是純合子即AA的概率為0。9號是雜合子即Aa的概率決定於其父母的基因型,因其父母生了基因型為aa的10號,又表現正常,則其父母的基因型均為Aa,生出來的9號正常,則無aa的可能,所以9號是Aa的概率為2/3。根據遺傳圖解可知,基因型均為Aa的7號與8號,生出aa的概率為1/4。如果6號和9號結婚,他們都是Aa才會生出有病的孩子,他們都是Aa的概率分別為1和2/3,所以他們生出有病孩子的概率為1×2/3×1/4=1/6,若他們的第一個孩子有病,説明二者的基因型一定都是Aa,則生出aa的有病孩子的概率為1/4。

答案:(1)隱性(2)AaAaaa(3)02/3(4)1/4(5)1/61/4

13、(10分)牛的毛色有黑色和棕色,如果兩頭黑牛交配生了一頭棕色子牛,請回答:

(1)黑色和棕色哪種毛色是顯性性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B與b分別表示牛的毛色的顯性基因和隱性基因,寫出上述兩頭黑牛及子代棕牛的基因型情況:________。

(3)上述兩頭黑牛再生育一頭黑色子牛的可能性是________。若上述兩頭黑牛生育了一頭黑色子牛,該牛是純合子的可能性是________。要判斷這頭黑色子牛是純合子還是雜合子,選用與其交配的牛是________。

(4)若用某黑色雄牛和多頭雜合子雌牛交配,共產20頭子牛,若子牛全是黑色,則此雄牛基因型情況最可能是________;若子牛中有14頭為黑色,6頭為棕色,則此雄牛基因型情況是________。

解析:在判斷顯性、隱性性狀時,常用假設法來推斷。例如,本題黑牛×黑牛→棕牛,假設棕牛為顯性性狀,則親本中至少應有一頭為棕牛,這種假設與現實不符,因而棕牛是顯性性狀的假設不成立,則黑色為顯性性狀,棕色為隱性性狀。從雜交情況:Bb×Bb→BB∶Bb∶bb=1∶2∶1可知,再生育一頭黑牛的可能性為3/4。黑牛有兩種基因型(1BB∶2Bb),因此,後代黑牛為純合子的可能性為1/3。在判斷某黑牛基因型是純合子還是雜合子時,一般採用測交法,使其與異性隱性純合子(即棕牛)交配,也可與異性雜合子雜交,但為保證統計的後代數量較多,待測的黑牛應與多個異性雜合子或隱性純合子交配。

答案:(1)黑色(2)Bb、Bb、bb(3)3/41/3異性棕色牛(4)BBBb

高二生物教案 篇六

目的要求

1、瞭解實驗原理。

2、學會DNA的粗提取和鑑定的方法,觀察提取出來的DNA物質。

3、通過本實驗培養實驗操作能力和觀察能力。

實驗原理

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是隨着NaCl的濃度的變化而改變的。

當NaCl的物質的量濃度為0.14mol/L時,DNA的溶解度最低。利用這一原理,可以使溶解在NaCl溶液中的DNA析出。

不溶於酒精溶液,但是細胞中的某些物質則可以溶於酒精溶液。利用這一原理,可以進一步提取出含雜質較少的DNA.

遇二苯胺(沸水浴)會染成藍色,因此,二苯胺可以作為鑑定DNA的試劑。

注意事項

1、步驟3析出含DNA的黏稠物中,蒸餾水要沿燒杯內壁緩緩加入,不能一次快速倒入。

2、實驗中有多個步驟都要用玻璃棒進行攪拌,但是在不同的步驟中玻璃棒的用法不同。

實驗用具

雞血細胞液(5~10mL);體積分數為95%的冷酒精,蒸餾水,質量濃度為0.1g/mL的檸檬酸鈉溶液,物質的量濃度分別為2mol/L和0.015mol/L的NaCl溶液,二苯胺試劑;燒杯(100mL,1個,50mL,500mL,各2個),漏斗,試管(20mL,2個),玻璃棒,滴管,量筒(100mL,1個),紗布,鑷子,濾紙,鐵架台,鐵環,三角架,酒精燈,石棉網,載玻片,試管夾。

課前準備

製備雞血細胞液,方法是:將質量濃度為0.1g/mL的檸檬酸鈉溶液100mL,置於500mL燒懷中,注入新鮮的雞血(約180mL),用玻璃棒攪拌,使其充分混合,以免凝血。靜置於冰箱內一天,使血細胞自行沉澱。(也可以用離心機離心2min(轉速1000轉/分)。用吸管吸去上清液。

板書:(課前寫好)

實驗十一DNA的粗提取與鑑定

實驗原理:

1、析出溶解在NaC1溶液中的DNA.

2、用冷酒精提取出含雜質較少的DNA.

在沸水浴時被二苯胺染成藍色。

方法步驟:

1、提取細胞核物質:順時針方向攪拌,稍快,稍重。5min

2、溶解DNA:

3、析出含DNA的黏稠物:蒸餾水300mL,逆時針方向攪拌,緩慢

4、過濾:取黏稠物

5、再溶解:順時針方向攪拌,較慢。3min

6、過濾:取濾液。

7、提取出含雜質較少的DNA,逆時針方向攪拌,稍慢。5min

的鑑定:沸水浴5min

高二年級生物教學設計方案 篇七

知識目標

理解由各種化合元素組成的水、無機鹽、糖類、蛋白質、核酸等各種化合物的化學組成特點,在細胞和生物體內的存在形式和各自具有的生理功能;初步瞭解生物的各種生命活動是體內各種化合物按一定方式和規律有機地結合起來協調合作、共同作用的結果。

能力目標

通過對組成生物體的化合物相關知識的學習和分析,培養學生理解、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對不同化合物的組成、結構和生理功能的學習和分析,培養學生運用對比的方法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對化合物的學習和分析,初步培養學生跨學科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各種化合物的結構特點和功能特點的學習,認識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觀點;通過各種化合物的功能的學習,認識生物體的物質性和生命活動需要物質基礎的觀點;使學生初步學會抓住知識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用抓住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繫的觀點分析事物、認識世界的思維方法。

重點分析

1、組成生物體的六大類化合物的元素組成,該六大類物質在生物體內和細胞中的存在形式、在生命活動中的主要功能。

組成生物體的六大類化合物雖然都是由化學元素組成,但組成的各類化學元素的種類、數量、組成的方式是各不相同的,教師應指導學生運用對比的方法進行比較,使學生了解各種化合物的組成特點,並在此基礎上掌握其功能;另一方面該部分的知識又是學習以後知識,如新陳代謝、遺傳和變異的重要基礎。所以必須作為重點指導學生學好、學紮實。

2、四類有機物的結構和功能

四類有機物是生物體特有的化合物,瞭解這四種化合物的結構和在生物體生命活動中的功能,特別是四種化合物在生物體生命活動的功能的側重點,利於學生深入理解生物體的生命活動。糖類物質主要作為生命活動的供能物質,脂類物質主要作為生命活動的儲能物質,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體現者,而核酸是生命活動的控制者,核酸對生命活動的控制是通過控制蛋白質來實現的。教師在教學中應重點引導學生對四種化合物的功能進行區分。

難點分析

1、組成蛋白質的結構單位——氨基酸的化學結構特點,蛋白質的空間結構及其與功能特點的相互關係。

蛋白質的結構單位以及蛋白質的化學結構特點及空間結構特點等,是有機化學的知識,由於學生還沒有開始學習有機化學,因此是學習上的難點。教師在教學時應注意聯繫化學知識進行講解,講清楚氨基酸的結構通式,通過氨基酸的縮合反應引出蛋白質的化學結構,並直觀演示蛋白質的空間結構(模型),幫助學生理解蛋白質的空間結構和生理功能特點的相互關係。

2、組成核酸的基本單位——核苷酸的結構特點,核酸的種類、結構特點和主要功能。

核酸的知識雖然簡單,但知識繁多、瑣碎,對於學生來講學習和記憶都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是教學的難點。教師教學是一要注意與蛋白質的結構單位(核苷酸)區分開,二要區分核酸的不同種類(DNA、RNA),三要區分不同種類核酸的核苷酸,為後面遺傳的物質基礎的學習奠定基礎。

高二生物教案 篇八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概述細胞膜的成分和功能,體驗製備細胞膜的方法。

2。理解細胞膜作為系統的邊界,對細胞生命活動具有重要意義。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觀察利用哺乳動物紅細胞製備細胞膜的實驗,提高科學實驗設計的嚴謹性,增加概述和歸納總結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認同細胞膜作為系統的邊界,對細胞生命活動具有重要意義。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細胞膜的成分和功能,體驗製備細胞膜的方法,細胞膜對細胞生命活動的重要作用。

【難點】

細胞膜對細胞生命活動的重要作用。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1。老師展示地球與宇宙、中國與外國、生物與外界環境、細胞與外界環境、細胞的結構圖,提問:

(1)地球與宇宙的邊界是什麼?

(2)中國與外國的邊界呢?

(3)生物與外界環境的邊界呢?

(4)細胞與外環境的邊界呢?

(過渡語)細胞作為一個基本的生命系統,它的邊界就是細胞膜,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系統的邊界——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

環節二、新課教學

研究細胞膜的化學組成,首先要把細胞膜與細胞的其他組分分開,怎麼樣獲得細胞膜呢

(一)細胞膜的成分

1。體驗製備細胞膜的方法

(1)學生思考要製備細胞膜,應該選擇什麼細胞作為實驗材料呢?PPT呈現植物葉肉細胞、神經細胞和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的圖片?請學生選擇並説明原因,之後PPT呈現人體正常的紅細胞,人的圓漲的的紅細胞和人的漲破的紅細胞圖片

(2)確定了哺乳動物的紅細胞作為實驗材料,那又該選擇什麼方法制備細胞膜呢?PPT呈現3種方法:①用針扎破,讓細胞的內容物流出?

②用鑷子把細胞膜剝下來?

③細胞內的物質是由一定濃度的,如果把細胞放在清水裏,水會進入細胞,把細胞漲破,細胞內的物質流出來,這樣既可得到細胞膜。

(3)確定了實驗材料和試驗方法,該如何做實驗呢,學生看教材“實驗”這一模塊,思考總結實驗步驟,並在大屏幕呈現人正常紅細胞和光鏡圖片和人部分紅細胞已漲破的光鏡照片。

思考如果上述實驗在試管中進行,細胞破裂後,還需要用什麼方法才能獲得較純的細胞膜?

2。細胞膜的組成

(1)PPT呈現材料:①19世紀末,歐文頓曾用500多種化學物質對植物細胞的通透性進行上萬次實驗,發現細胞膜對不同物質的通透性不一樣:凡是可以溶於脂質的物質,比不能溶於脂質的物質更容易通過細胞膜進入細胞。

②人的消化液中含有很多能夠水解蛋白質的物質,用這種物質處理細胞膜,會使細胞膜分解。學生閲讀這兩段材料得出結論:細胞膜主要由脂質和蛋白質組成。

環節三:總結與收穫

教師帶領學生回顧本堂課重要知識:製備細胞的材料、方法;細胞膜的成分

作業:細胞膜具有怎樣的作用?學生課下預習並查找資料

高二生物教案 篇九

教學目標

一。知識方面

1、説明內環境穩態及其生理意義;

2.簡述穩態的調節機制。

3、關注內環境穩態與健康的關係。

二。態度觀念方面

通過內環境穩態的基本知識的學習,使學生明確只有通過各器官系統的協調活動,才能實現內環境的穩態,從而使學生逐步樹立生物體的局部與整體相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三。能力方面

通過穩態的調節機制的調節作用和體温平衡調節實例的討論分析,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穩態的生理意義,並提高運用學到的生物學知識評價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內環境穩態的概念及其生物意義. 難點:內環境穩態的概念.

教學模式 啟發、講解、討論結合式。

教學手段 、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設計

參考課時 一課時

設計思路

説明:本節內容的教學是按照教材順序安排的,採用先授課後實驗的模式。本案例的設計針對課堂授課部分。

三、教學實施的程序

學生活動教師的組織和引導教學意圖

課下完成調查。上次課結束前佈置作業:按照課本上的要求完成“體温日變化規律”的調查。學生體驗體温的相對穩定情況。

學生彙報調查結果,回答問題。請同學彙報體温調查的結果,並根據調查結果回答下面的問題:

1、同一個人在一日內的體温變化有何特點?

2、不同的人(年齡、性別不同)體温變化有何異同?

3、人體温的日變化與當地氣温的日變化有何差異?

總結:健康人的體温始終接近37 ℃,處於動態平衡中。

講述:像體温的變化情況一樣,健康人內環境的每一種成分和理化性質都處於動態平衡之中,這種動態平衡稱之為穩態,內環境的穩定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第2節 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性”。 引出本節課的課題。

學生嘗試列舉事實。 體温是內環境理化性質的一個方面,調查結果證明體温處於動態平衡中。那麼有哪些事實可以證明內環境的pH和滲透壓也處於動態平衡中呢? 啟發學生思考回憶已有知識。

學生觀察,回答問題:甲試管中血漿pH變化不明顯;乙試管中水的pH變化明顯。可見血漿pH處於動態平衡中。下面我們首先來觀察一個演示實驗。教師演示實驗過程,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

取甲乙兩個潔淨試管,向甲內加入血漿,乙內加入等量蒸餾水,用pH試紙檢測。然後,向甲、乙內各滴入等量的幾滴HCl或NaOH,搖勻後,再用pH試紙檢測。

教師展示實驗結果,提問:

甲、乙兩支試管在加入酸或鹼後的pH變化有何不同?由此可以得出什麼結論? 説明人體內環境的pH處於動態平衡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實驗現象得出實驗結果的能力。

學生舉例説明:多飲多尿、輸液必須輸生理鹽水等。 內環境的理化性質除温度、酸鹼度外,還有滲透壓,內環境的滲透壓是否也處於動態平衡中呢?請同學舉例説明。 啟發學生聯繫生活經驗,理解滲透壓的穩定。

學生回答(答案略),可能回答不夠準確,教師要及時補充。內環境中的化學成分是如何變化的呢?

出示課本“問題探討”中的血液生化六項檢查化驗單。先説明各檢查項目與健康狀況的關係,然後提問:

1、每種成分的參考值(正常值)都有一個變化範圍,這説明什麼?

2、從化驗單上看,每種成分的指標是否正常? 讓學生學會閲讀化驗單;説明內環境化學成分處於動態平衡中。

學生總結穩態概念。根據以上內容,引導學生總結穩態概念。

教師強調:(1)穩態不是恆定不變,而是相對恆定的一種動態變化;(2)這種動態變化保持在一定範圍內。

簡要介紹穩態概念的提出和發展,並説明穩態概念已成為生命科學的一大基本概念(詳細內容可參考教材中的“科學史話”)。

學生邊展示、邊講解。內環境穩態是怎樣實現的呢?

下面以內環境中的營養物質、代謝廢物、02、C02等化學成分為例來分析。

請學生利用自己製作的或圖解,回顧內環境中的營養物質、代謝廢物、02、C02等化學成分的與去路。

説明這些成分要保持相對穩定,首先與消化、呼吸、循環、泌尿等系統的功能及細胞代謝功能的實現有直接關係。其次與各器官、系統的協調有關。 學生利用自制講解,體驗成就感,鍛鍊能力,創造一種生生交流、師生交流的氛圍。

學生傾聽。機體內各個器官、系統,為什麼能保持協調一致?

簡要介紹人類對機體維持穩態機制的認識過程,指出目前普遍認為,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絡是機體維持穩態的主要調節機制。

機體對穩態進行調節的能力是有限的,當外界環境變化過於劇烈,或人體自身的調節功能出現障礙,內環境穩態就會遭到破壞。內環境穩態遭破壞後會出現什麼現象呢?

學生舉例,如尿毒症、糖尿病、高山缺氧反應、發高燒、嚴重腹瀉造成的脱水、酸鹼中毒等。請同學列舉幾個穩態失調的病例,説明症狀和危害。在同學充分列舉的基礎上,教師給予適度的補充和修正。

為什麼內環境穩態失調後,會對機體造成危害?引導學生從細胞代謝需要的物質和條件進行分析,最後總結出: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啟發學生思考,與生活經驗建立聯繫。

學生討論。如何預防內環境穩態失調、保持機體健康?引導學生從外界環境和機體自身調節能力兩個方面去思考。即通過加強自我保健,減少外界環境變化對機體的不良影響,同時增強機體的調節能力以適應多變的外環境。

具體如何做?學生討論,總結。

1、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防治環境污染。

2、加強自我保健,為機體保持健康創造有利條件。尤其是處於比較惡劣的工作環境中的人,更應注意自身保健,如邊防戰士注意保暖、鍊鋼工人注意降温、抗洪戰士注意補充水鹽等。瞭解這些知識後才能懂得如何關愛自身和他人。

3、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機體適應外界環境的能力。通過討論,促進學生關注健康問題,強化自我保健和關愛他人的意識和能力。

四、其他問題及其對策

關於“體温日變化規律”的調查。

(1)在此項調查中需要家長的協作配合。家長工作繁忙,教師有必要提前給家長髮一封信,懇請家長配合學校的教學工作,協助孩子完成這項調查活動。

(2)選擇好佈置活動的時間。由於這項活動需要測量一日內7個時刻的體温,應選擇父母和孩子共同的休息日來完成。

(3)佈置作業時應就體温的知識和測量體温的方法進行培訓。可參考下面的內容:人的體温是指人身體內部的温度,即內環境的温度。由於身體內部的温度不容易測量,所以臨牀上常以口腔、腋窩和直腸的温度來代表體温。在本次調查活動中我們用腋窩温度代表體温。

(4)佈置作業時要明確以下要求,即在進行這項活動時,不僅要完成體温的測量,還要完成思考題的回答,為下節課的討論做好準備。

二、探究指導──實驗“生物體維持pH穩定的機制”

(一)實驗的準備

(1)實驗試劑的配製方法

①0.1 l/L NaOH:將4 g NaOH放在1 L的燒杯內,緩緩加入500 L蒸餾水,不停地攪拌直至溶解。然後定容至1 000 L。

②0.1 l/L HCl:將8 L濃鹽酸加於500 L蒸餾水中,再定容至1 000 L。

③pH=7的磷酸緩衝溶液:先配製0.1 l/L Na2HPO4和0.1 l/L NaH2PO4兩種溶液。具體配製方法如下:將26.8 g Na2HPO47H2O在容量瓶中溶解再定容至1 000 L;將13.8 g NaH2PO4H2O在容量瓶內溶解再定容至1 000 L。然後將這兩種溶液混合,可通過調整兩種溶液的比例將混合液調至所需的pH。

④肝勻漿:將10 g新鮮的或冷凍的肝放入100 L蒸餾水中,用勻漿機或研缽搗碎(肝的用量會影響勻漿的緩衝能力)。

⑤馬鈴薯勻漿:將10 g馬鈴薯塊莖放入100 L蒸餾水中,用勻漿機或研缽搗碎(材料的用量會影響勻漿的緩衝能力)。

⑥黃瓜勻漿:配製方法同上。

⑦雞蛋清:用水5∶1稀釋雞蛋清,攪拌均勻。

(2)4人一組,每組至少測4種溶液的變化:自來水、緩衝液和2種生物材料(由教師指定,最好一種是植物材料、一種是動物材料),提前完成的小組可多測幾種生物材料。肝勻漿、馬鈴薯勻漿都是較理想的實驗材料,也可選用下表中的常見材料。

生物材料pH生物材料pH生物材料pH

蘋果2.9~3.3牛奶6.4~6.8蝦5.8~7.0

扁豆5.0~6.0柑橘3.0~4.0番茄4.1~4.4

人血漿7.3~7.5豌豆5.8~6.4人尿4.8~8.4

白麪包5.0~6.0酸菜2.2~3.5檸檬2.2~2.5

胡蘿蔔4.9~5.2人唾液6.0~7.6人乳汁6.6~7.6

玉米5.0~6.5鮭魚肉6.1~6.3葡萄酒2.8~3.8

(二)實驗教學的策略

1、加強預習環節,培養主動學習的習慣。本實驗指導具體明確,適合學生自學。加強預習環節有利於敦促學生轉變學習觀念,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同時,按照課時安排,本實驗要求用1課時完成,既要完成操作又要完成討論,時間很緊張。學生若能在課前進行充分預習,就能夠節約課堂時間,提高教學效率。不同學生預習效果不同,為保證實驗質量,教師仍有必要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通過提問的方式使學生明確本實驗的目的、操作的要點及其他注意事項。

2、重視組織教學,提高實驗課效率。本實驗的組織形式以小組活動為主,教師應對小組活動給予指導。進行實驗操作時,小組成員應進行合理分工,以確保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實驗。繪製pH變化曲線圖適宜以個人為單位進行,這樣能使每個同學都得到鍛鍊的機會。進行討論時,應以小組為單位,以利於相互啟發、集思廣益。實驗結束後的總結,則應當面向全體學生。

3、加強討論和總結,落實教學目標。由於時間緊張,實驗課草草收場是常有的事情。這樣做的結果是,課上做得熱熱鬧鬧,課下忘得乾乾淨淨,不利於全面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和落實教學目標。因此,教師在課前要精心安排好實驗課的各個環節,在課堂上要有效地進行調控,保證最後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討論和總結。為便於開展實驗後的討論,應倡導學生帶着問題做實驗,在動手操作的同時,積極動腦思考,這樣才能使討論深入而有效。本實驗中的討論題2和3涉及緩衝作用的機理,需要利用化學知識才能解釋清楚,教師在課前應查閲相關的化學教材或請教化學老師,既給自己補充相關知識,也可瞭解學生的化學基礎。

五、答案和提示

(一)問題探討

1、提示:血漿生化指標指的是血漿中各種化學成分的含量,其中包括機體多種代謝產物的含量。健康機體的生化指標一般都處於正常範圍內。當機體某項生理功能出現障礙時,勢必影響其代謝產物的含量,因此血漿的生化指標可以反映機體的健康狀況,並可以作為診斷疾病的依據。例如,正常情況下,轉氨酶主要分佈在各種組織的細胞內,以心臟和肝臟的活性最高,在血漿中的活性很低。當某種原因使細胞膜通透性增高時,或因組織壞死細胞破裂後,可有大量轉氨酶進入血漿,引起血漿中轉氨酶活性升高。

2、提示:這説明(1)內環境中各種化學成分的含量不是恆定不變的,而是在一定範圍內波動,內環境的穩定是一種動態的相對穩定;(2)不同個體存在一定差異。

3、提示:(1)肌酐含量超標,肌酐是有毒的代謝廢物,積累過多會影響健康。這表明腎臟的排泄功能有障礙。

(2)葡萄糖含量超標,血糖含量過高可併發酮症酸中毒、糖尿病的心血管合併症等。

(3)甘油三脂超標,可引起高脂血症,易併發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等。

練習:P11 一、基礎題 P13 一、概念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