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中生物教案《細菌》【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34W

國中生物教案《細菌》【多篇】

國中生物教案 篇一

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

(一)知識目標:

1、描述人體呼吸系統的組成。2、能通過分析有關資料,説出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作用。

3、能認識到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能力是有限的。

(二)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歸納總結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1、讓學生認識到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能力是有限的,自覺維護環境中的新鮮清潔。

2、讓學生關注自身呼吸系統健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教學重點:

1、通過資料分析總結呼吸道作用。2、培養學生分析問題、歸納概括的能力。3、何防止呼吸道疾病。教學難點:通過資料分析總結呼吸道的作用。

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

1知識與能力

(1)概述肺與外界氣體的交換過程(2)概述肺泡與血液的交換過程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2)通過演示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3)通過資料分析,培養學生提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測量、比較肺活量的差異,認同體育鍛煉的重要性

1教學重點

(1)概述肺與外界氣體的交換過程(2)概述肺與血液的氣體交換

2教學難點

肺與外界氣體的交換過程

板書設計

第二節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

一、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

1、測量胸圍差

2、外界氣體是怎樣進出肺的

呼吸運動時胸廓容積的變化

吸氣時:肋間外肌收縮,胸腔擴大,腔內氣壓降低,膈肌收縮,頂部下降

呼氣時:肋間外肌舒張,胸腔縮小,腔內氣壓升高,膈肌舒張,頂部上升

二、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

4、氣體交換的原理:通過氣體擴散作用來完成。

5.呼吸的全過程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知識目標:

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過程。

描述人體泌尿系統的組成(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

能力目標:在引導學生髮現問題並作出推想的過程中培養抽象思維能力。

通過資料分析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形成人體結構與生理功能相適應的基本觀點。

體驗腎臟結構的精巧,感悟生命的寶貴和人間的真情。

[教學重點]腎單位——尿液形成的結構和功能的單位(腎小球腎小囊腎小管)

尿液形成的兩個過程和排出的過程

[難點分析]

尿液形成過程中物質的變化,血液,原尿,尿液(無葡萄糖蛋白質和血細胞)。成分都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導入:血漿可運載血細胞,運輸養料和代謝廢物。引出代謝廢物的排出,從而引出尿液的排出。尿液血液化驗單比較。

總結:1.腎小囊中有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小分子蛋白質等。腎小球的血液中有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蛋白質和血細胞等。2.腎小囊中的液體只能來自腎小球中的血漿。3.由此推測腎小球和緊貼腎小球的腎小囊壁起過濾作用。4。原尿在下行的過程中會經過腎小管,因為它的周圍定分佈着毛細血管,所以在這兒可能發生物質的重新吸收。

細菌

知識目標:

1、讓學生掌握細菌的主要特徵;2、通過與動、植物細胞的比較推測出細菌的營養方式;

3、通過了解細菌的發現和巴斯德實驗認同科學的發現需要以技術的進步和精細的實驗

做基礎;

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培養學生髮現問題的能力,通過比較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思考,學會理論聯繫實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點出日本侵略者慘無人寰的行徑激起學生 ua 的民族自信心和愛國主義情感

2、通過對細菌繁殖速度的認識,減少細菌的感染,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是:

1、細菌的形態結構特點;2、細菌的營養方式和生殖。

國中生物教案 篇二

步驟:1)將兩個相同的水槽編成甲乙兩組。兩組均放入20xxml河水,並各培養10只同種、同一批的小蝌蚪。

2)甲組每隔一天加甲狀腺激素5mg,持續5次;作為對照,乙組不加甲狀腺激素,其他培養條件相同。每兩天換1000ml水,每天喂幾粒飯或少許熟蛋黃粉和少許切碎的菜葉3)結果如下

後肢長出的平均時間/d 前肢長出的平均時間/d 尾脱落的平均時間/d 尾脱落時的平均體長/cm

甲組 4 7 26 0.7

乙組 5 9 37 1.3

希望上面對甲狀腺激素對蝌蚪發育的影響實驗知識的講解學習,同學們都能很好的掌握上面的內容,相信同學們會學習的很好的吧。

國中生物教案 篇三

單細胞生物體

單細胞生物體

本節通過講述草履蟲的形態結構特點和生命活動特點,使學生認識到單細胞生物可以獨立完成生命活動,這也是本節的重點和難點,因此,教材安排了兩大類活動:觀察和探究。通過第一個觀察活動,説明草履蟲是一種生物;通過第二個觀察活動,讓學生能感受到草履蟲既是一個細胞,同時這個細胞還能完成一個生物體的所有生命活動;通過探究草履蟲對外界刺激有反應嗎?這個活動,更進一步説明草履蟲是一個生物體。在這兩大類活動過程中,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

學生分析

由於學生平時對草履蟲缺乏感性認識,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會對草履蟲的形態結構和如何完成某些生命活動難以理解。

設計理念

本節以素質教育理論為指導,以突出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展為主題,採用的是美國教育家薩斯曼提出的探究性教學法。

探究式教學法是充分利用學生對新奇的事物進行探索、調查、研究的心理,由教師向學生提出課題和方法,引導學生去觀察、思維、分析、推理並得出結論。

教學目標

知識性目標

説明單細胞生物可以獨立完成生命活動。

技能性目標

提高製作及觀察臨時裝片的技能;通過科學探究活動,培養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自學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等。

情感性目標

通過學習,再次認同細胞構成生物體的觀點;通過科學探究,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小組合作精神。

課時安排:本節教學需1課時

教學準備

教師:

①草履蟲培養液、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滴管、放大鏡、棉花纖維、細線、膠水、糖、食鹽水、牛肉汁。

②掛圖或錄像(有關草履蟲的結構及其生活方面)。

學生:教材、筆記本。

教學過程

教師提問:前面我們學習過一種藻類植物小球藻,誰能給大家描述一下小球藻的形態。

學生回答:略。

教師導入:象這種整個身體是由一個細胞構成的生物,被稱為單細胞生物。今天我請同學們觀察實驗台上放置的培養液,你知道里面培養的是哪種生物嗎?

學生狀態:觀察、思考,引起了強烈的好奇心。

(還可利用學生自編的有關人得了某些單細胞生物寄生而引起疾病的小品,由問題該病的病因是什麼?導入新課。)

教師啟發:培養的也是單細胞生物的一種草履蟲。這類生物的形態結構和生活方式是怎樣的呢?下面請同學們利用已給的實驗儀器(草履蟲培養液、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滴管、放大鏡、棉花纖維、細線、膠水),以小組為單位,想辦法設計實驗:怎樣才能觀察到草履蟲的外形和運動。

學生活動:討論、交流、實驗、觀察。

教師引導:老師觀察到每組同學都操作地非常認真、仔細。有的組實驗很成功,有的組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下面同學們之間互相交流一下。交流的時候,可以説一説你們組是怎樣做的實驗?在實驗過程中出現了什麼問題,你們又是怎樣解決的或請教其他組同學幫助想辦法解決問題。

學生活動:互相交流、吸取教訓、學習經驗

學生總結:草履蟲的外形像一隻倒轉的草鞋,它是翻轉着向前運動的,由此,可證明草履蟲是生物。

教師提問:同學們剛接觸這門學科時,我們共同分析了判斷生物的基本標準是什麼?下面請同學們再談一談。

學生回答:略。

教師設疑:其中判斷標準之一是生物能對外界的刺激做出反應,草履蟲對外界的刺激有反應嗎?

學生狀態:思考。

教師引導:同學們按照科學探究的步驟,結合技能卡和小詞典,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解決此問題。

學生表現:自學、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教師引導:看到絕大多數的同學實驗操作已基本完成了,下面請小組代表總結一下你們組探究後得出的結論,以及實驗設計的思路和方法。

學生活動:互相交流、作出評價。

學生總結:草履蟲能夠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並且趨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由此,可以證明草履蟲是生物。

教師承轉:同學總結得非常好!通過以上探究活動,同學們從草履蟲的運動和對外界刺激的反應情況,判斷出它是生物。那麼,你們認為草履蟲的身體是由一個細胞構成的嗎?

(可能有的小組由於草履蟲運動速度過快而沒有觀察到結果,此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可以通過採取哪些措施來限制草履蟲的運動速度。組織活動並適時給予鼓勵性評價。組織交流,重點是交流採取哪些措施來限制草履蟲的運動速度。組織學生交流,教師對有特色的設計方案要給予肯定性評價,讓學生進一步掌握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學生表現:各抒己見、暢所欲言。

教師引導:究竟哪一位同學的説法有道理呢?下面請同學們看一段錄像。要求:總結從錄像中獲取的信息,然後,通過從中獲取的信息,進一步判斷草履蟲的身體是否由一個細胞構成。

(放映草履蟲的結構及其生活的錄像。)

學生活動:仔細觀看、總結信息、作出判斷。

學生總結:草履蟲的身體裏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等結構,也就是一個細胞的結構,所以説草履蟲的身體是由一個細胞構成的。另外,它可以通過身體上的表膜、收集管、伸縮泡、口溝、食物泡、胞肛等結構幫助它來完成生命活動。

教師講授:所以,我們把這種只由一個細胞構成的生物稱為單細胞生物。其中,由一個細胞構成的動物體叫做單細胞動物,例:草履蟲;由一個細胞構成的植物體叫做單細胞植物,例:小球藻。

教師承轉:其實,像這樣的單細胞生物在生物圈中還有很多,並且與人類的生活、生產關係非常密切,你可以通過哪些途徑來獲取這方面的知識?

學生回答:可以通過書籍、報刊、雜誌、上網。

教師評價:很好,同學們知道通過多種途徑查找資料。希望同學們課下能夠通過以上途徑,親自查找資料,以小組為單位設計手抄報(或電腦打印)在班內展示。

教師引導:在這節課上,你有哪些收穫?

學生:積極發言。

板書設計:

與人類的關係

單細胞生物體

草履蟲

單細胞 生物

練習鞏固:略。

課後實踐:完成試試看。有條件的學校可引導學生上網查找資料;條件較差的學校可利用掛圖或課本彩圖。

國中生物教案《細菌》 篇四

一、教學目標

1、細菌的發現史;

2、細菌的 形態結構;

3、細菌的生殖方式。

二、教學重點

細菌的形態 結構, 細菌的生殖。

三、教學難點

細菌的 形態 結構 ,細菌 與動植物細胞的比較 , 細菌分佈 廣泛 的原因。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1、細菌的發現

荷蘭人列文虎克用顯微鏡發現了細菌,但認為細菌是自然發生的。

法國科學家巴斯德用實驗證實了細菌的存在,認為細菌是現有的細菌產生的。

2、細菌的形態結構

細菌個體微小,有球狀、桿狀、螺旋狀。

細菌的結構包括基本結構和附屬結構。基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以及沒有成形的細胞核。附屬結構包括莢膜和鞭毛,並不是所有的細菌都有,莢膜對細菌有保護作用,鞭毛可以使細菌在水中運動。

細菌的結構中沒有葉綠體,不能自己製造有機物,因此細菌的營養方式是異養。

3、細菌的生殖

細菌通過分裂生殖進行繁殖,也就是一個細菌分成兩個。

當環境不好時,細菌會變成芽孢,芽孢是細菌的休眠體,當度過不良環境時,芽孢又萌發成細菌。

六、課後反思

為什麼細菌能夠在生物圈中廣泛分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