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中生物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37W

高中生物教案精品多篇

高中生物教案 篇一

教學目的

1、知識方面

(1)識記沼蝦、河蟹、園蛛、蜈蚣的形態結構特點。

(2)知道沼蝦、河蟹的經濟意義以及園蛛、蜈蚣與人類的關係。

(3)識記節肢動物的主要特徵。

2、能力方面

通過比較沼蝦和蟹的形態結構,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能力。通過對四種動物的學習,使學生歸納出節肢動物的特徵,培養的分析問題。綜合問題的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學習節肢動物與人類的關係,使樹立如何合理地利用動物資,保護環境的意識,認識自然界中節肢動物的多樣性,增強保護有益動物,防除有害動物的觀念。

重點難點

本的重點是四種節肢動物的形態結構及節肢動物的主要特徵。難點是對代表動物的學習,最終歸納出節肢動物的主要特徵。幾種代表動物在外部形態上有很大的差別,它們卻都屬於節肢動物,這是學生難以理解的,也缺少辦法找到它們之間的共同點。只有在明確它們各自的特點的同時,才能逐步找出它們共同的特點,進而歸納出節肢動物的主要特徵。

教具準備

蝗蟲、沼蝦、河蟹(雌、雄)、園蛛、蜈蚣的活體和掛圖、實物投影。(除河蟹外,其他分別放在不同的培養皿中)。

時安排

1時。

教學過程

1、教學過程設計思路:

實物導入設疑啟動引出題

觀察沼蝦、河蟹、園蛛、蜈蚣識記其形態結構的特點,

列表歸納比較

展示蝗蟲、沼蝦、園蛛、蜈蚣的掛圖,歸納節肢動物的主要特徵

舉例説明節肢動物與人類的關係

2.教學過程説明:

(1)導言的設計。

表揚上節學生製作的昆蟲標本,不但種類全、而且質量好。請學生觀察通過實物投影(投影儀)展示出的沼蝦、河蟹、園蛛、蜈蚣的活體標本(投影片)或掛圖。問:這些動物也是昆蟲嗎?不是,這些是其他節肢動物。這樣就把本開頭前幾幅圖移到此處講解,既節省了第一節的時間。又解決了本節的導言。

(2)關於沼蝦、河蟹、園蛛、蜈蚣的形態結構特點

根據蝗蟲內容,讓學生自己設計一個表格。教師引導學生邊觀察,邊指導,邊歸納。每個動物的各部分的形態結構特點,然後教師再比較每個動物各部分的結構的不同點。最後再找出它們的共同點,出節肢動物的主要特徵。這樣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由特性到共性,再由共性判斷特性。同時教會一種學習方法,教師做學法指導,教會學法比傳授知識更重要,“會學”比“學會”更有價值。

關於沼蝦的教學,對於生活在城市的學生往往感到和自己平時吃到的蝦不一樣,因為平時吃到的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對蝦,而沼蝦(青蝦)是生活在淡水中的,這一點要向學生講清楚。教師在實物投影上出示沼蝦的活體或標本或者用沼蝦的掛圖,在大屏幕上出示觀察提綱:沼蝦的身體分幾部分?各部分有哪些結構特點?沼蝦生活在水中,一般它應該用什麼呼吸?怎樣才能找到它的呼吸器官?雌沼蝦的卵直接產在水裏嗎?學生觀察實驗桌上的沼蝦,回答以上問題,同時教師在實物投影上指導,師生共同完成板書上的表格。 關於蟹的教學,用河蟹、海蟹都可以,城市和農村的都有感性認識,只用一隻蟹在實物投影上演示即可,但應説明是河蟹還是海蟹。

關於園蛛的教學,可以指導學生在採集園蛛標本時,注意留心觀察園蛛吐絲、結網和捕食昆蟲的情況,並寫出觀察報告,在堂上彙報自己的觀察報告,不當之處,教師應給予糾正。通過彙報,教師問:蜘蛛都結網嗎?蜘蛛很像昆蟲,但它是昆蟲嗎?教師在實物投影上出示活的園蛛,弄清園蛛的形態結構,師生歸納完成板書表格,重點講解園蛛的紡績器的結構,園蛛是怎樣結網捕蟲的?對農業生產有什麼益處?教師可以讓進行下列計算:有人統計每666、7平方米(即1畝)稻田內約有蜘蛛3萬至8萬隻,如果按每個蜘蛛每天消滅5~8只農業害蟲計算,那麼每666、7平方米稻田的蜘蛛每天大約能消滅多少隻農業害蟲?由此可見蜘蛛可以防治農業害蟲,減少農藥對環境的污染,這就是防治的意義。上確有其人——威靈頓將軍,由於連打敗仗躺在茅草屋內很沮喪,看到蜘蛛一次又一次的結網,從失敗到成功,自己終於很受啟發振作起,打了一次大勝仗。也可以把這段小安排在講解園蛛時作為導言。這樣可以吸引的注意力,培養學習學的興趣。同時讓對蜘蛛比較感興趣,有很多關於蜘蛛的趣聞,可以後閲讀。

關於蜈蚣的教學,教師出示蜈蚣的標本和觀察提綱,師生整合,完成板書表格。教師引導比較一下,每種動物的每一個部分有什麼不同點,並用彩色粉筆畫出不同點。把蝗蟲、沼蝦、園蛛、蜈蚣的活體在實物投影儀上同時展示出(或者把四種代表動物的掛圖展示出),摸一摸標本,它們的身體表面有什麼?看一看,它們的身體是否都分部?身體是否由體節構成的?足和觸角是不是分節的?想一想;節肢動物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最後讓學生討論節肢動物與人類的關係,節肢動物與自然環境的關係,使認識到節肢動物是自然界中最大的動物類羣,與人類的關係密切)在維持生態平衡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瞭解節肢動物,合理地利用節肢動物為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服務是我們學習本內容的最終目的。

高中生物教案 篇二

在第一課時《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實驗的基礎上本節主要進行知識性內容的教學,主要包括細胞呼吸的過程和細胞呼吸原理的應用。

教材首先簡要概括地介紹了呼吸作用的概念,再重點講述有氧呼吸、無氧呼吸和細胞呼吸原理的應用三大部分內容,為學生了解不同生物生命活動的過程奠定了基礎。它與前面所學的線粒體的結構和功能、主動運輸、酶、ATP等內容緊密聯繫,也為今後學習其他生命活動及規律打好基礎。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説明線粒體的結構和功能。

(2)説明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概念及過程。

(3)探討細胞呼吸原理的應用。

2、能力目標

(1)通過比較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概念及過程,培養歸納分析、比較的能力。

(2)通過學生觀看多媒體演示及與教師的討論活動,培養學生主動理解新知識的能力。

(3)培養學生聯繫生活、生產實踐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分析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關係,認識生命活動。

(2)通過聯繫生產、生活等實際,培養成關心科學技術的發展,關心社會生活的意識和生命科學價值觀。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1)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過程、場所、條件和產物;

(2)細胞呼吸原理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藉助多媒體課件演示和生活實例闡述突破。

2、教學難點:

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過程、場所和產物。

通過多媒體課件演示引導學生,並通過比較啟發學生思考聯繫點和區別。

三、教學思路

多媒體演示上一節課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並讓學生歸納細胞呼吸兩種方式: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教師教授細胞呼吸的概念——介紹細胞呼吸的類型———多媒體演示有氧呼吸的過程,學生觀察討論總結,並概括有氧呼吸的概念——多媒體演示無氧呼吸的過程,學生觀察討論,總結並概括無氧呼吸的概念——師生共同歸納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區別與聯繫——多媒體演示細胞呼吸原理在實際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教師總結應用的例子—小結,鞏固練習,為下一節做鋪墊

四、教學資源

1、課本——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必修1《分子與細胞》。

2、多媒體——利用計算機查找細胞呼吸有關的資料如圖片等,並自制PPT。

高中生物教案 篇三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

本節課位於必修2遺傳與進化第五章第二節,本節課的內容是學習了基因突變的基礎上進行的,所以學好本節內容既能幫助學生鞏固前面知識,又能為學生學習第3節人類遺傳病做好鋪墊,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啟下的橋樑作用。

2、主要內容

本節內容包括“染色體結構的變異”和“染色體數目的變異”以及實驗。教師應從雌雄果蠅體細胞和生殖細胞的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分析入手,設置一系列的問題情境,通過聯繫以前所學的知識,幫助學生認識染色體組的概念。

3、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A、説出染色體結構變異的基本類型。

B、説出染色體數目的變異。

2)能力目標:

A、培養學生識別生物圖的能力和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

B、通過對具體事例、概念的辨析和對比,認識單倍體,二倍體和多倍體間的聯繫。

3)情感目標:

A、瞭解染色體數目變化原理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激發學生學以致用的理想。

B、通過實驗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與他人合作能力,激發學生勇於探索熱情,使學生關注染色體加倍對人類未來的發展影響。

4、重點、難點和關鍵。

1)教學重點:

染色體數目的變異。

2)教學難點:

A、染色體組的概念。

B、二倍體、多倍體和單倍體的概念及其聯繫。

3)教學關鍵:成功地用好各種直觀教具與各種教學方法。

二、教法運用和學法指導

1、教法運用:陶行知先生曾説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針對學科特點,堅持以啟發探究性原則為主,綜合運用講授、討論、觀察、直觀教具、電化教學等多種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2、學法指導:依據教法,指導學法,體現:“教是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直觀教具的使用和電化教學手段,教給學生分析綜合的思維方法;運用形象記憶,教給學生記憶的方法。

三、教具使用

依據直觀性、科學性的原則,有利於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獲得感性認識,積極思考。

四、教學程序

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激活原有的知識系統,包括有絲分裂、減數分裂、染色體是遺傳物質的載體、植物雜交、生長素在農業上的應用等知識,創設問題情境,新舊知識融會貫通,形成完整的認知結構。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導言在教學中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也可以留下懸念。本節導言我以大家熟悉的西瓜引入:我們通常吃的西瓜是有子的,但是現在有一種西瓜無子,而且又大又甜,大家想知道它是怎樣形成的嗎?請看教材“問題探討”,並討論西瓜“無子”的原因。

想知道更多有關的知識嗎?據報載,在上海第五人民醫院降生一貓叫綜合症男嬰,嬰兒面容特殊:小頭小臉、眼距寬、塌鼻樑、皮紋改變,生長髮育遲緩,智力低下,因哭聲像貓而得名,發病率只有十萬分之一,解放後全國有記載的僅20例。研究證明,這是因為人的第5號染色體部分缺失而引起的遺傳病。為什麼染色體部分缺失就會引起這麼嚴重的後果呢?引導學生思考分析這些問題,進入新知識的學習:染色體變異

2、出示目標,自學交流。

多媒體展示目標:

1)説出染色體結構變異的基本類型。

2)説出染色體數目的變異。

3、師生互動,建構目標。

多媒體展示如下資料:

A、人的第5號染色體短臂缺失,患貓叫綜合徵。

B、果蠅X染色體上某一區段的重複,可使正常的卵圓形眼變為棒狀眼。

C、如果人的第22號染色體和第14號染色體發生易位,會使人患慣性粒細胞白血病。

D、如果使蘿蔔的染色體增加一倍則主根粗大產量高;如果使番茄的染色體增加一倍則所含的維生素C大約多了一倍。對玉米和番茄來説細胞內少一條染色體就不能成活。

根據上述材料,分析染色體的變異包括哪些類型?染色體變異有什麼特點?得出結論:染色體變異可以分為結構的變異和數目的變異。染色體變異對生物的影響大多是有害的,因為遺傳物質的穩定性是生物長期進化的結果,也是生物正常生命活動的基礎。

(1)染色體結構的變異。

多媒體演示:染色體結構變異的四種類型。教師點評:缺失和增加會使排列在染色體上的基因的數目發生改變,移接和顛倒會使染色體上基因的排列順序發生改變。其結果導致了生物性狀的改變。其實,染色體除了可以發生結構上的變異以外,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生物體染色體的數目也會發生改變,一類是細胞內個別染色體的增加或減少;另一類是細胞內染色體數目以染色體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減少。那麼,什麼叫染色體組?

多媒體演示:雌雄果蠅減數分裂形成精子和卵細胞的過程。

教師小結:果蠅的精子和卵細胞中只含有一組非同源染色體,它們在形態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攜帶着控制一種生物生長髮育、遺傳和變異的全部信息,這樣的一組染色體,叫做一個染色體組。

(2)染色體數目的變異。

多媒體展示果蠅通過減數分裂產生配子的圖示

讓學生據圖分析並思考:

A、染色體組的概念?果蠅的體細胞中有多少條染色體?多少對同源染色體?

B、分析配子中有多少條染色體?有什麼特點?

C、果蠅體細胞中有幾個染色體組?

引導學生分析並回答上述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既有利於組織教學又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符合認知規律,把難點分散、轉化,便於學生接受。

(3)單倍體、二倍體、多倍體。

我們在國中學過蜜蜂中的工蜂和蜂王是由受精卵發育而成,而雄峯是由未受精卵發育而成。因此,雄峯體細胞的染色體數是工蜂和蜂王的一半。像這樣,體細胞中含有本物種配子染色體數的個體,稱為單倍體。

由受精卵發育形成的個體,體細胞含有兩個染色體組的個體叫二倍體;體細胞含有三個或三個以上染色體組的個體叫多倍體。

由學生分析回答:玉米(2n=20)由其花粉直接發育成的個體為(單倍體)。

普通小麥六倍體(6n=42)由其花粉直接發育成的個體為(單倍體)。

教師總結:可見多倍體、二倍體和單倍體的劃分依據是不同的;多倍體、二倍體是以含有的染色體組數來劃分;單倍體則只要含有本物種體細胞染色體數的一半即是,與含有的染色體組數的多少沒有關係。

4、鞏固練習,及時反饋

五、教後反思

對於染色體數目變異的知識,學生不太瞭解,但是,無子西瓜、多倍體草莓等,學生並不陌生。我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導學生進入相關概念的學習;並提醒學生,儘管大多數染色體變異是有害的,但也有少數變異是有利的。而染色體組的概念較為複雜,直接講述學生難以理解其實質,可從具體實例,如:果蠅的染色體分析,創設問題情境,來幫助學生認識,效果不錯。在教學中以愛心鼓勵學生,促使學生“親其師,並信其道”,各方面都得到發展。

高中生物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知識】

初步瞭解分子與生物學之間的關係

瞭解中國合成牛胰島素事件。

【技能】

培養分析分析資料的能力。

【情感與態度】

瞭解中國是首個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機物的國家,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步瞭解分子生物學的成果,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目標;

閲讀訪談,學習科學家們實事求是、艱苦鑽研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激發學生對高中生物的興趣是本課的重點。

教學過程:

(一)以概述《細胞與分子》模塊作為引入。

師:比較國中階段所學習的生物知識特點,大家拿到課本可能會想,國中的時候不是已經學過細胞了嗎?為什麼高中還要再學呢?國中的生物知識着重讓學生了解生物學的大概情況,而且因為學生沒有相關的化學知識和足夠的空間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識在國中階段是沒有辦法説明白的。

就拿細胞結構來説吧,國中的時候,老師只能讓學生知道動物細胞是由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構成,至於細胞為什麼是有生命的,細胞是怎麼樣生活的,都沒有辦法説得清楚。只有在同學們在九年級、高一學習了化學的基礎知識後我們才可以對生命進一步的學習。學習科學就是這樣,當你掌握的知識越多時候,反而覺得自己不知道的東西就更多。

這個學期開設的《分子與細胞》模塊,將為我們在化學分子的層面上,解釋細胞的結構以及生命活動。解答在國中階段沒有辦法解開的謎團,也為後面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人工合成牛胰島素事件以及科學家訪談錄

師:要了解分子與生物學之間的關係,我們先來看一個我們國家在這方面的傑出成果。(展示出我國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的背景資料)。

學生閲讀背景資料和閲讀課文中的訪談錄,以問題引導:人工合成牛胰島素在生物學上有什麼重大的意義?從訪談錄中,你認為造就了這次成功的因素是什麼?閲讀完了這些資料,你覺得對於你學習高中生物,在方法上有什麼啟發呢?

(三)簡單介紹高中生物的教材、學習方法和意義

1、教材分為必修3個模塊、選修3個模塊。必修:分子與細胞、遺傳與進化、穩態與環境,簡述三者之間知識結構上的關係;必修:

2、高中新教材的特點:需要學生更多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增加了探究活動(什麼是探究活動、探究活動的流程:發現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實驗,作出結論)、模型製作等,這些都要求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

3、學習生物學的意義:生物學在現代社會中的地位和相關領域的成果,各個學科之間的邊界已經模糊,而出現了多學科的交叉;學習生物學不僅僅是知識的互動,更加是能力培養和思維方式不斷完善的過程。

第一章走進細胞第1節從生物圈到細胞(2課時)

一、教學目標:

【知識】

舉例説出生命活動建立在細胞的基礎上。

説出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

【情感態度】

認同細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統。

二、教學重難點:

細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統是重點;説出生命系統的層次是難點

三、教學用具:

ppt幻燈片

四、課前準備:

讓學生收集關於冠裝病毒相關的資料。

高中生物的教案 篇五

一、教學目標

1、説明內環境穩態及其生理意義;簡述穩態的調節機制。

2、關注內環境穩態與健康的關係。

3、嘗試解釋生物體維持pH穩定的機制。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內環境穩態及其生理意義。

三、課時安排2

四、教學過程

1、〔引入〕以“問題探討”引入,學生思考討論後回答,老師提示。

〔生答師提示〕1、提示:血漿生化指標指的是血漿中各種化學成分的含量,其中包括機體多種代謝產物的含量。健康機體的生化指標一般都處於正常範圍內。當機體某項生理功能出現障礙時,勢必影響其代謝產物的含量,因此血漿的生化指標可以反映機體的健康狀況,並可以作為診斷疾病的依據。 例如,正常情況下,轉氨酶主要分佈在各種組織的細胞內,以心臟和肝臟的活性最高,在血漿中的活性很低。當某種原因使細胞膜通透性增高時,或因組織壞死細胞破裂後,可有大量轉氨酶進入血漿,引起血漿中轉氨酶活性升高。

2、提示:這説明(1)內環境中各種化學成分的含量不是恆定不變的,而是在一定範圍內波動,內環境的穩定是一種動態的相對穩定; (2)不同個體存在一定差異。

3、提示:(1)肌酐含量超標,肌酐是有毒的代謝廢物,積累過多會影響健康。這表明腎臟的排泄功能有障礙。 (2)葡萄糖含量超標,血糖含量過高可併發酮症酸中毒、糖尿病的心血管合併症等。 (3)甘油三脂超標,可引起高脂血症,易併發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等。

〔問題〕以 “本節聚焦”的問題,再次提起學生的思考。

〔板書〕

一、內環境的動態變化

Homeostasis:正常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叫做穩態。

二、對穩態調節機制的認識

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絡是機體維持穩態的主要調節機制

〔學生互動〕學生思考與討論,師提示。

1、提示:絕大多數人都有過發高燒的經歷,可以讓同學先談談自己發高燒時的感受。

正常的體温是體內細胞進行各種生化反應最適宜的温度。在發高燒的狀態下,由於內環境發生一系列變化,導致體內的各種反應出現紊亂,於是機體功能發生異常。發熱時的主要症狀大部分集中在中樞神經系統,病人感覺不適、頭疼、頭暈、嗜睡等,同時常有食慾不振、厭食、噁心的表現。發熱時機體處於一種明顯的分解代謝過旺的狀態,持續高熱必定引起器官的功能負荷加重,有可能誘發器官功能不全或引起組織損傷。孕婦發熱可能導致胎兒發育障礙,是一個重要的致畸因子。對於6個月至4歲的幼兒來説,持續高熱容易發生驚厥,相當數量的患兒由此造成腦損傷,如智力落後,甚至癲癇,因此應注意及時採用物理方法或服用藥物來退燒降温。

2、提示:內環境滲透壓會變小。當內環境滲透壓變小時,內環境中的水將較多地通過滲透作用進入細胞內,造成細胞吸水腫脹,進一步導致細胞代謝和功能紊亂。嚴重時會出現疲倦、周身不適、表情淡漠、噁心、食慾減退、皮下組織腫脹等症狀。

3、提示:因為高原空氣稀薄,大氣壓和氧分壓低,易造成體內缺氧。這説明外界環境的變化勢必影響內環境的穩態。若外界環境變化不甚劇烈,並且機體代償機制良好,內環境的波動較小,仍能維持穩態;若外界環境變化劇烈,機體代償機制不好,內環境穩態將受到破壞,就會影響身體健康。

〔社會聯繫〕生思考,師提示。

〔講解〕夏天時,空調房間與室外的温差較大,如果經常進出空調房間,就會出現咳嗽、頭痛、流鼻涕等感冒症狀。如果在温度較低的空調房間呆的時間過長,就會引起關節痠痛或頸僵背硬、腰沉臀重、肢痛足麻、頭暈腦脹等。如果呆得太久,由於空氣不好,容易使人頭暈目眩。這些症狀就是空調綜合徵,俗稱空調病。空調病的主要表現為:感冒、過敏、風濕痛、黏膜乾燥、緊張、煩躁、注意力難以集中、頭痛,等等。據分析,空調對人的影響主要在於:空調風使人體表面水分蒸發量加大,毛孔收縮,不能正常排汗,也會引起內分泌的紊亂;空調房間裏,氣流方向經常變換,氣流速度增加,空氣熱量不斷變動等因素干擾了人體的嗅覺,削弱了人體對空氣中病菌、過敏原和異味的反應;房間內濕度太低,會對眼、鼻等處的黏膜產生不利作用,導致黏膜病;室內空氣與外界幾乎隔絕,乾燥而又温度適宜,空氣中有害細菌含量快速上升。

〔板書〕三、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意義

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活的必要條件。

〔實驗並討論〕生看或做實驗,思考,師提示。

1、生物材料加入HCl或NaOH後pH的變化更像緩衝液。

2、提示:緩衝液加入少量酸鹼後,pH變化不明顯。原因是磷酸緩衝液中含有NaH2PO4/Na2HPO4,其中NaH2PO4溶液呈酸性,當加入少量NaOH時,可以中和OH-;Na2HPO4溶液呈鹼性,當加入少量HCl時,可以中和H+。水溶液則不同,因而加入酸鹼後,pH變化明顯。

3、提示:生物材料中含有緩衝對NaH2PO4/Na2HPO4、H2CO3/NaHCO3等,它們能夠對酸鹼度的變化起緩衝作用。此外,機體還可以通過對生理活動進行調節來維持pH穩定。例如,當機體劇烈運動時,肌肉中會產生大量的乳酸和碳酸。乳酸進入血液後,可與血液中的碳酸氫鈉發生作用,生成乳酸鈉和碳酸。碳酸是一種弱酸,可以分解成C02和水。血液中的C02增多會刺激呼吸中樞,使呼吸運動增強,增加通氣量,從而將C02排出體外,所以對血液的pH影響不大。當乳酸鈉進入血液後,與血液中的碳酸發生作用,形成碳酸氫鹽,過多的碳酸氫鹽可以由腎臟排出。這樣由於血液中緩衝物質的調節作用,以及機體的調節作用,可以使血液的酸鹼度維持相對穩定。

【關於人體血液pH值緩衝作用原理】

人體血液不會因為進入少量酸性和鹼性的物質而使其pH值超出7.35~7.45之間,原因是血液中含有緩衝物質,如H2C0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在此結合有關生化知識對H2C03/NaHCO3在維持血液 pH值穩態中所起的作用加以説明。

它們的電離如下:H2C03一→H+ + HC03- (1) (雙向,可逆);NaHC03一→Na++ HC03- (2);由於(2)式完全電離,有大量的HC03- 存在,對(1)式電離產生同離子效應,使HC03-和H+ 結合成H2C03 ,也就是説(2)式的結果抑制了(1)式H2C03的電離,因此血液中存在大量的H2C03和HC03- ,而H+濃度很小。

當血液中進入少量酸(例如乳酸、磷酸等)時,由於血液中存在大量HC03-,能和進入的酸中的H+結合成電離度很小的H2C03,使血液中氫離子濃度幾乎沒有升高,因此血液pH值並不明顯降低。

當血液中進入少量鹼時,此時血液中的H+與進入鹼中的OH- 結合成難電離的H20,當血液中的H+稍有降低時,血液中存在的H2C03,就立即電離出H+來補充血液中減少的H+,使血液pH值並不明顯升高。

正是因為H2C03和HC03- 的大量存在才會使血液的pH值不會因為少量鹼、酸的進入而造成明顯升降。

〔小結〕略(黑體字部分)。

〔作業〕練習一二題。

1.D。 2.C。 3.D。

4.提示:因為人體各種生命活動是以細胞代謝為基礎的,細胞代謝本質上是細胞內各種生化反應的總和。內環境為這些生化反應的進行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和條件。當內環境穩態保持正常時,細胞的代謝活動能正常進行;當內環境穩態失調時,細胞代謝活動就會受影響。因此內環境穩態是人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拓展題

提示:當動物進食高濃度的糖溶液後,大量的葡萄糖被吸收進入血液,導致血糖濃度暫時升高。血糖濃度的升高會刺激機體加速分泌胰島素,同時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在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共同調節下,血糖濃度逐漸恢復到正常水平,具體調節機制可參考第2章有關血糖平衡調節的內容。

自我檢測的答案和提示

一、概念檢測

1、判斷

(1)×;(2)√;(3)×;(4)√。

2、選擇

(1)D;(2)D;(3)D。

3、畫概念圖

二、知識遷移

(1)水是良好的溶劑,為各種生化反應提供溶液環境;水是體內物質運輸的載體;水在體温調節方面有作用;水是某些生化反應的反應物;水是細胞結構的重要組成成分等。

(2)説明健康的人體具有維持體內水平衡的能力。

三、技能應用

(1)否。

(2)血液中的糖分既可來源於食物中的糖類物質,也可來源於其他物質在體內的轉化。

四、思維拓展

提示:航天器和航天服中的生命保障系統,主要由氧源(氣瓶)和供氣調壓組件、水昇華器和水冷卻循環裝置、空氣淨化組件、通風組件、通信設備、應急供氧分系統、控制組件和電源、報警分系統、遙測分系統等組成。它能夠為航天員提供呼吸用氧,並控制服裝內的壓力和温度,清除航天服內C02、臭味、濕氣和微量污染等。這套生命保障系統與壓力服(給宇航員提供正常大氣壓)一起,在人體周圍創造適宜人生存和工作的微型氣候環境,有利於宇航員維持機體內環境的穩態。

高中生物教案 篇六

第一章第一節細胞生活的環境

一、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

1.描述內環境的組成和理化性質。

2.説明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

關注維持內環境穩態與健康的關係。

3)能力方面:

嘗試建構人體細胞與外界環境的物質交換模型。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1.內環境的組成和理化性質。

2.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2)教學難點

1.內環境的理化性質。

2.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三、教學方法:

問答法、舉例法、講解法、探究法、討論法、多媒體輔助學習法

四、課時安排:1課時

五、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好!在開始今天新的一章內容學習,首先請大家看幾幅圖片。

(播放圖片,學生觀看)

師:20xx年12月29日,“黑河好八連”的戰士在哨位上站崗執勤。當日,地處中俄邊境的黑龍江黑河市氣温是零下三十五度。他的體温是多少呢?是不是也是零下三十五度呢?20xx年7月28日下午3時,天氣悶熱難當。重鋼股份公司鍊鋼廠鍊鋼爐前温度起碼超過100℃,他的體温是不是也達到了100攝氏度呢?

生:不是,應該是37攝氏度左右。

展示抗洪展示圖片,抗洪搶險戰士可能會面臨高温,缺乾淨水的惡劣生活環境抗洪搶險戰士生活環境中蚊蟲多,細菌等微生物也多,戰士們容易患病。。

師:前面所看到的惡劣環境對人體健康有何影響?在寒冷或炎熱環境中人體是如何維持體温的?如何來維持內環境的穩定的?這就涉及到本章所學習的主要內容。下面我們首先來學習

第1節——細胞生活的環境。

[新課講解]

書包範文

師: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問題探討。

課件展示草履蟲和紅細胞的圖片:

討論1:圖1和圖2各是什麼細胞?請説出細胞的名稱。

討論2:它們分別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中?兩者的生活環境有何異同?

生:圖1中是人體血液中的血細胞,圖2中是單細胞動物草履蟲。

師:還記得人體血液中的血細胞有幾種嗎,他們生活的環境和草履蟲有相似之處嗎?二者又有何不同?

學生自由討論,老師點學生起來回答問題。

教師總結:同學們回答得很好,兩者生活環境的相似之處是:都是液體環境。不同之處是血細胞生活在體內的血漿中,並不直接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而草履蟲直接生活在外界環

境中,可直接與外界進行物質交換。血漿的理化性質更為穩定,如温度基本恆定等。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今天的第一個內容:體內細胞生活在細胞外液中。

課件展示紅樓夢中的林黛玉的劇照。

師:紅樓夢中有這麼一句話,女人是水做的,其實不管是女人還是男人都是水做的,人體內含有大量的液體成分。我們就把它稱為體液。

體液——不論男性還是女性,體內都含大量以水為基礎的液體,這些液體統稱為體液。

細胞內液(存在於細胞內,約佔2/3)

體液

血漿

細胞外液(存在於細胞外,約佔1/3)組織液

淋巴等

師:人體內細胞數量很多,存在於細胞內的液體總和大約佔2/3,所以細胞內液多。那麼細胞直接生活的環境是什麼?

生:細胞外液

師:細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漿、組織液、淋巴等。下面閲讀教材相關內容,思考並討論以下問題。

①體液、細胞內液、細胞外液、內環境之間有何關係?

②內環境各部分的物質交換關係如何?

細胞內液

體液 血漿

細胞外液 組織液

淋巴等

教師着重講解幾個概念。

血漿:血液中的液體成分。

組織液:是存在於組織細胞間隙的液體。

淋巴:組織液被毛細淋巴管吸收,成為淋巴液。

內環境:體內細胞生活的環境,即細胞外液。

教師展示內環境的圖片同時請同學們思考幾個問題

1、血細胞直接生活的內環境是什麼?

提示:血漿。

2、體內絕大多數組織細胞直接生活的內環境是什麼?

提示:組織液。

3、大量的淋巴細胞和吞噬細胞直接生活的內環境是什麼?

提示:淋巴液。

4、毛細血管壁細胞直接生活的內環境是什麼?

提示:血漿和組織液。

5、毛細淋巴管壁細胞直接生活的內環境是什麼?

提示:淋巴液和組織液。

請同學們自習看書並回答血漿組織液和淋巴的異同點。

相同點:

它們都屬於細胞外液,共同構成人體內環境,基本化學組成相同。

不同點:

(1)在人體內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漿位於血管內,組織液分佈於組織細胞之間,淋巴分佈於淋巴管中;

(2)生活於其中的細胞種類不同:存在於組織液中的是體內各組織細胞,存在於血漿中的

是各種血細胞,存在於淋巴中的是淋巴細胞等;

(3)所含的化學成分有差異,如血漿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而組織液和淋巴中蛋白質很少。 師:接下來我們一起看一下組織液、血漿、淋巴液之間的內在聯繫。

當血漿流經毛細血管時,水和一切能夠透過毛細血管壁的物質可以在毛細血管動脈端滲出,進入組織細胞間隙而成為組織液,絕大多數的組織液在毛細血管靜脈端又可以重新滲入血漿中。少量的組織液還可以滲入毛細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經淋巴循環由左右鎖骨下靜脈匯入血漿中。它們之間的關係我們可以通過下面這個圖來顯示。由此可見,全身的細胞外液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叫學生上來畫,教師批改、點評、補充)

視頻展示內環境之間物質交換的示意圖。(多放幾遍,加深印象,讓學生理解組織液、體液、血漿間的內在聯繫)

想一想:在血漿、組織液、細胞內液這三種體液中,O2濃度由高到低的順序是什麼?CO2的濃度由高到低的順序是什麼?

提示:O2濃度由高到低:血漿>組織液>細胞內液

CO2濃度由高到低:細胞內液>組織液>血漿

接下來我們要學習的是細胞外液的成分。

首先請同學們閲讀課本上的資料。

討論:1、如何將表中物質按化學性質進行歸類?

2、除表中所列成分外,血漿中還可能含有哪些物質?

3、在組成血漿的離子中,哪些離子的含量較多?它們可能起什麼作用?

4、HCO3- 、HPO42- 可能起什麼作用?

提示:表中的化學物質可分為無機物和有機物。無機物包括水和無機鹽離子,有機物包括糖類、蛋白質、脂質、氨基酸氮、尿素氮、其他非蛋白氮和乳酸等。

提示:還含有氣體分子、調節生命活動的各種激素、其他有機物(如維生素)等。 提示:Na+、Cl-含量較多。它們的作用主要是維持血漿滲透壓。

提示:維持血漿的酸鹼平衡。

課件展示:

二、細胞外液的成份(餅圖)

教師總結:

水:90%左右

1、血漿的主要成分無機鹽:1%左右

蛋白質:7%——9%左右

其它物質

2.組織液、淋巴的化學成分和含量與血漿相近,但又有所不同。最主要的差異在於血漿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而組織液和淋巴中蛋白質很少。

3.細胞外液本質上是一種鹽溶液,類似於海水。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於海洋。 師:在必修1中我們曾學過植物細胞通過滲透作用來吸水或者失水;紅細胞置於清水中滲透

吸水會漲破,置於高濃度食鹽水中滲透失水會皺縮,那麼在細胞外液中細胞會出現這種情況嗎?首先請學生閲讀課本,思考問題。

1、細胞外液的理化特性主要指哪些性質?

提示:細胞外液的理化特性主要指滲透壓、酸鹼度和温度。

2、什麼叫溶液滲透壓?

提示:指溶液中溶質微粒對水的吸引力。

3、細胞外液滲透壓主要由什麼決定?

提示:溶液滲透壓的大小取決於單位體積溶液中溶質微粒的數目。

4、正常人血漿的PH是多少?

提示:7.35—7.45

5、人為什麼能保持血漿PH的相對穩定?

提示:與它含有HC)O3-、HPO42-等離子有關。

6、人體細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維持在多少度?

提示:37℃左右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做一個總結。

(旁欄思考題)

提示:哺乳動物的生理鹽水是質量分數為0.9%的NaCl溶液,這樣的溶液所提供的滲透壓與血漿等細胞外液的滲透壓相同,所以是血漿的等滲溶液。如果輸液時使用的NaCl溶液的質量分數低於或高於0.9%,則會造成組織細胞吸水或失水。

師:細胞作為一個開放的系統,可以直接與內環境進行物質交換。

教師展示內環境之間物質交換的圖片。

請學生思考:氧氣是如何進入細胞內的?食物中的葡萄糖又是如何進入細胞的?細胞中的二氧化碳是如何排出細胞的?細胞中的尿素是如何排出的?

分別點學生起來回答。

教師點評並總結。

Na+和Cl-等直接來自於食物,不需要經過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質主要來自於食物中的糖類和蛋白質。糖類和蛋白質是兩類大分子物質,必須經過消化系統的消化,分解為葡萄糖和氨基酸才能被吸收。上述物質在小腸內經主動運輸進入小腸絨毛內的毛細血管中,經血液循環運輸到全身各處的毛細血管中,再通過物質交換過程進入組織液和淋巴。由此可見細胞與外界環境之間進行物質交換需要以內環境為媒介。

師:通過以上討論可以看出,內環境與外界環境的物質交換過程,需要體內各個器官系統的參與,同時,細胞和內環境之間也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細胞不僅依賴於內環境,也參與了內環境的形成和維持。

[課堂總結]

課件展示:內環境的概念、組成、理化性質及物質交換。

請同學們自己在筆記本上試着畫出本節的概念圖。

[習題鞏固]

板書設計:

第1章 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

第1節 細胞生活的環境

一、體內細胞生活在細胞外液中

細胞內液

1、體液血漿

細胞外液 組織液

淋巴等

2、內環境的概念

3、內環境成分中三者的關係:

二、細胞外液成分

水:90%左右

1無機鹽:1%左右

蛋白質:7%——9%左右 其它物質

2、組織液、淋巴的成分

3、細胞外液本質上是一種鹽溶液

三、細胞外液的滲透壓和酸鹼度

滲透壓

1、細胞外液的主要理化性質酸鹼度

温度

2、正常人血漿的PH值

四、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