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數學三年級解決問題教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5.08K

數學三年級解決問題教案(多篇)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一

本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又是學生認識數的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因為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上以及計算方法上,它們都有很大的差異。分數概念抽象,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不容易一次學好。而認識幾分之一是認識幾分之幾的第一階段,是單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對以後學習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對於分數的理解:分數是一種過程,是一種數量關係的刻畫,分數是過程的記錄,並不只是結果,是分數關係的表徵,並不僅僅是對象的本身。

理念與策略:

1、找準起點。如何將這一全新的知識內化為學生自身的知識,找準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學生從“實際發展水平”走向“潛在發展水平”的橋樑。教學時,從學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確一半是怎麼分的,從而引入用一個新的數來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以1/2為基本模型構建對分數意義的初步理解。

2、充實素材。應用了課件的優勢和學生手中的材料,讓學生折一折,塗一塗,看一看,比一比。從不同角度體會把一個圖形“平均分”,得到的每一份都是這個圖形的二分之一。

3、充分活動。提供充分的實際操作時空,讓學生選一選、塗一塗、説一説等活動,讓學生充分理解幾分之一的數學意義,加深對分數的認識。

4、開放選擇:習題拓展,讓各層次水平的學生進行數學參與。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分數、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幾分之一,會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2、通過操作、比較、推理、交流等活動經歷認識幾分之一的過程,體會幾分之一的含義。

3、體會分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分數、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幾分之一。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來表達自己的發現過程和操作過程。

教學準備:

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等圖形和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經驗

師:同學們小新想邀請大家去他的生日派對,你們想去嗎?那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師:小新的好朋友妮妮和阿呆也來到了小新的生日派對,他們走進了蛋糕房,這有4個蛋糕,怎樣分給他們才公平了?你能用一個整數表示出一個人有多少塊蛋糕嗎?

生:每人兩個。用數字2表示。

師:像剛剛這種分法數學上我們叫做?

生:平均分。(副板書:平均分)

師:這兩塊蛋糕平均分給他們,每人分多少?你能用一個整數表示嗎?

師:這隻有一個月餅平均分給他們兩個每人分幾個?

師:那麼“半個”就是“一半”,半個蛋糕還能用整數表示嗎?

生:不能。

師:是的,當整數不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時,我們可以請分數幫幫忙,這半個蛋糕我們可以用分數1/2來表示。(副板書:1/2)

師:讀分數時我們從下往上讀,為什麼能用1/2表示了,這節課我們就一起認識簡單的分數幾分之一。(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導入環節,由學生所喜愛的動畫人物創設一個情境,讓學生回顧平均分,從整數過度到分數,初步感知分數產生的意義。“一半”是學生的生活經驗,而“1/2”是生活數字化的結果。學生藉助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在“生活經驗”與“數學知識”之間架構起知識橋樑。

二、動手操作、學習新知

師:一個蛋糕應該怎樣平均分了?請你用課前老師發的圓片代替蛋糕試着分一分。

師:找一個同學上來分一分。

關注:學生操作的語言表達教師引導對摺重合,虛線描摺痕,為了能讓大家看得更清晰,老師快速的塗色(斜線表示)

師:你們也是這樣分的嗎?那好,現在請孩子們把圓放進課桌裏面去。

師:孩子們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圓,這個圓被分成了幾份?每份是多少?

追問:這一份是誰的1/2?

師:老師也分了一次,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老師是怎樣分的?(PPT演示)

小結:分後的兩塊月餅大小完全一樣,這種分法就叫作平均分。

設計意圖:接下來我讓學生自己動手摺1/2,讓學生上台操作,把一個圓片平均分成兩份。全班一起説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1/2。學生通過直觀形象的'認識後,初步感知和理解二分之一的含義。

三、認識幾分之一。

師:這個月餅被我們分成了幾份?怎樣分的?其中的一份是這個月餅的一半,這半個月餅就是?

追問:半塊月餅是誰的1/2。請同學們一起讀一讀這句話。

師:這條橫線表示平均分,那這個2表示什麼?生:分成了2份。追問:怎樣分的?

師:1表示2份中的一份。(副板書:二份中的一份)誰能完整的説一説?

師:這根接力棒紅色的部分請你用一個分數表示。這條線段的紅色部分用分數表示為?

師:孩子們,不同的三個物品,為什麼都能用1/2表示了?

生:因為都是平均分。

師:平均分成了幾份?那其中的一份就是?師:誰能完整的説一説。

小結;

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2分,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物體的1/2。師:圓紅色的部分用一個分數表示,現在圓有什麼變化?紅色的部分怎麼表示?現在了?

師:為什麼大小不一樣的圓都能用1/2來表示?

生:因為是把圓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師:誰能像他這樣有條理的再來説一説?

師:出示不是平均分的一個圓。這個圓的陰影部分能用1/2表示嗎?

小結:看來要想用分數表示必須要平均分。

認識1/4

把一塊月餅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一,寫作( )/( )為什麼填4。

認識1/3

把一個圓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 ),寫作( )/( ) 。

為什麼填4?為什麼填1,你是怎樣想的?

認識1/5

把一張長方形紙平均分成5份。指出它的五分之一。

除了第一塊,還有嗎?(這三個分數結合PPT講)思維拓展:如果分成1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如果分成5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如果分成10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如果分成9份取其中的兩份是?設計意圖:學生初步感知和理解1/2後,我通過月餅、接力棒、線段三種不同物體、以及大小不同的圓強調平均分成兩份,理解分數意義。然後在理解1/2的基礎上認識1/3、1/4、1/5,培養學生知識的遷移能力,內化分數意義的理解。從分數意義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學習分數的讀、寫法。

四、分數的寫法和讀法

先寫分數線,表示把月餅平均分;

再寫分母“3”,表示平均分成三份;

最後寫分子“1”,表示三份中的一份。(板書:分數各部分名稱。)同桌間互相説一説1/2各部分的名稱。

五、動手摺1/4。

投影展示不同的形式。

小結:雖然折的方法不同,但都是把這張紙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正方形的1/4。

六、練習。

數學三年級解決問題教案 篇二

教學內容:

人教版三下第八單元解決問題P104第13題

書上的圖如下:

設計意圖:在備課時,看到這道練習題就感覺有很多內容可挖,可以對學生進行問題解決的完整思考過程的訓練,即“問題是什麼——怎樣解決——着手解決——回過頭來看看”。同時,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可以進行“枚舉法”策略的滲透,培養學生有序、完整地思考問題,所以就把它進行了修改,作為一個例題教學。

[實錄] :

1. 出示例題圖,如下

引導學生觀察圖,想一想:從圖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學生回答:可以知道一共有7個人要租船;

有兩種船可以租,一種是雙人船,租一條船每小時4元,另一種是四人船,租一條船每小時7元;

問我們該怎麼租船。

[意圖:當學生面臨一個實際問題時,首先要有一個自己對問題進行消化、理解的過程,這其中就包括了對信息的分析,哪些是我可以得到的,哪些是我不知道的、要解決的。當學生能夠用自己的語言把問題描述出來時,説明他已經理解了問題。]

2. 引導學生思考:有幾種不同的租船方法?

學生回答:可以全租雙人船,要4條;

可以全租四人船,要2條;

可以租1條四人船,2條雙人船

追問:還有別的方法嗎?

學生回答:沒有了

[意圖:促使學生自發的進行枚舉,使枚舉變成有意義的自覺行為,而不是機械被動的接受。同學間的相互補充,可以使枚舉逐步完整。]

3. 指導列表:我們可以把這三種方法用一張表格清楚的表示出來,先請大家看一看錶格每項代表什麼意思,再自己填一填。

租船方法 雙人船條數 四人船條數

學生獨立嘗試,填後可同桌交流:比一比誰的填法更合理。

反饋:比較一下下面的兩種填法,你認為誰的填法更合理,為什麼?

填法1

租船方法 雙人船條數 四人船條數

方法一 4 0

方法二 0 2

方法三 2 1

填法2

租船方法 雙人船條數 四人船條數

方法一 4 0

方法二 2 1

方法三 0 2

學生回答:填法2更合理,有規律;

可以看出雙人船條數慢慢減少,四人船條數慢慢增加;

這樣填不容易漏。

想一想:還有別的合理填法嗎?

填法3

租船方法 雙人船條數 四人船條數

方法一 0 2

方法二 2 1

方法三 4 0

[意圖:列表有助於有序枚舉,首先引導學生理解表格的結構和內容。知道表格裏的條件和問題不是隨意擺放的,是根據數量之間的聯繫安排的。然後讓學生嘗試填表,在反饋中進行比較促使學生感受到從大到小或從小到大依次枚舉的好處是能有效避免疏漏或重複。而且列表及時記錄了每一種可能的方案,能直接在表格中看到問題的答案。]

4. 歸納方法:如果要使填表合理,既把方法都找完,又顯得有序,我們在思考有多少種租船方案時就應該有序的思考。想一想:我們該怎樣進行有序的思考呢?

學生回答:可以先全租雙人船,然後慢慢減少雙人船的條數;

也可以先全租四人船,然後依次減少四人船的條數。

[意圖:組織學生反思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啟發學生利用表格理出解題思路和步驟。填表的目的是理出解題思路、找到問題的解法。讓學生看着表格知道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順着兩條思路去想,即從大到小或從小到大依次枚舉,這樣思考有序且完整。]

5. 進行選擇:如果你也是其中一員,你會建議大家怎麼租船?為什麼?

學生回答:我會建議大家全租雙人船,因為雙人船坐着舒服;

我會建議大家全租四人船,因為四人船隻要租2條,費用便宜;

我會建議大家租2條雙人船和1條四人船,因為可能有的人願意坐雙人船,有的人願意坐四人船。

想一想:我們一般是從什麼角度去考慮該怎麼租船的?

學生回答:從費用的角度

那我們算一算:三種租法各要付多少錢?(把表格補充完整)

租船方法 雙人船條數 四人船條數 總共費用

方法一 4 0 4×4=16(元)

方法二 2 1 4×2+7=15(元)

方法三 0 2 2×7=14(元)

現在,你知道該選哪種租法了嗎?

學生回答:選第三種租法,這樣租費用最便宜。

[意圖:在現實生活中對同一個問題,如果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考慮,我們常常會作出不同的決定,各種決定之間並沒有好與壞之分。讓學生嘗試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去尋找幾種選擇的可能性,然後再歸結為一個決定。體現數學在實際生活的應用性。]

6. 延伸:出示第2個問題“玩1個小時,每人要花多少錢?”

[意圖:結合本單元問題解決側重於乘除兩步計算的教學而進行,既訓練學生的解題能力,又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參加集體活動時對費用的計算一般採用“AA制”的方法。]

國小三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篇三

一、學情分析  

這一屆三年級學生已使用了兩年的實驗教材,對一些基礎性的數學知識有了初步的認識。學生已經比較習慣於新教材的學習思路和學習方法,大多數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無處不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為學生對本冊的學習打下了重要的基礎,也為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實踐能力創造了條件。   

二、教材分析   

這冊實驗教材對於教學內容的編排和處理,是以整套實驗教材的編寫思想、編寫原則等為指導,力求使教材的結構符合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和兒童的年齡特徵,體現了前幾冊實驗教材同樣的風格與特點。所以本冊實驗教材仍然具有內容豐富、關注學生的經驗與體驗、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鼓勵算法多樣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等特點。同時,由於教學內容的不同,本實驗教材還具有下面幾個明顯的特點。   

1.改進筆算教學的編排,體現計算教學改革的理念,重視培養學生的數感。   

(1)計算是幫助人們解決問題的工具,是國小生學習數學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本冊實驗教材的教學中有接近二分之一的內容是計算的教學內容(27課時),並且大量的是筆算的教學內容。當前的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改革中,筆算是被削弱的內容,不僅“降低了筆算的複雜性和熟練程度”,《標準》中還提出:提倡算法多樣化、避免程式化地敍述“算理”等改革理念。本冊實驗教材在處理筆算教學內容時,注意體現《標準》計算教學改革的理念,在內容編排的順序、例題的安排、素材的選擇等各個方面都採取了新的措施。   

(2)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獲得對筆算過程與算理的理解,不再出現文字概括形式的計算法則。總結、理解並且記憶計算法則,是以往筆算教學的重要環節。當前的數學課程改革,強調讓學生在現實的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則,避免機械記憶。因此,在筆算教學中,本冊實驗教材根據學生已有基礎,提出一些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利用知識的遷移,“拾級而上”逐步理解筆算的算理,掌握筆算的方法。而不再出現文字概括形式的計算法則,只是在適當的時候(如整理和複習時),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交流,總結筆算時應注意的問題。這樣,一方面避免了學生在不完全理解算理、算法的情況下,機械地記憶“計算法則”,減輕了學生記憶的負擔;另一方面,也與算法多樣化的理念相吻合,鼓勵學生採用不同的方法計算,培養學生多樣、靈活的解決問題能力。   

(3)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理解計算的意義和作用,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良好的數感。計算是幫助人們解決問題的工具,只有在解決問題的具體情境中才能真正體現出它的作用。所以,應該把計算與實際問題情境聯繫起來,將計算作為解決問題的一個組成部分,這樣才能使學生較為深刻地理解為什麼要計算,知道什麼時候選擇什麼方法進行計算更合理。這對於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良好的數感都是十分有利的。本冊實驗教材的計算教學部分,仍然與前幾冊教材一樣,注意在現實的問題情境中教學計算,將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理解計算的意義和作用。

(4)筆算與估算結合教學,加大估算教學的力度。估算的學習對培養學生的數感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估算也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只需要估算結果。所以,估算是《標準》中要加強的計算教學內容。本冊實驗教材中大多數計算教學的例題都展示了筆算和估算兩種算法。這樣的安排,既適時地教學了估算,體現了“加強估算”、“提倡算法多樣化”的改革理念,又可培養學生“能為解決問題而選擇適當的算法”的能力,從而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數感。   

2.量與計量的教學聯繫生活實際,重視學生的感受和體驗。   

量與計量的各種概念,例如千米、噸、秒等,都是從人們生活和生產的需要中產生的。這些概念,如長度、質量、時間,都比較抽象,但它所反映的內容又是非常現實的,與人們的生活、生產有着十分密切的聯繫。所以,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應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感受、理解這些概念的含義,初步發展起長度、質量和時間的觀念,認識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提高應用這些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有關量與計量內容的編排上,實驗教材注意設計豐富的、現實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動,讓學生在現實背景下感受和體驗有關的知識,經歷探索和發現的過程。  

國小三年級數學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通過調查與交流,使學生了解常用的質量單位及計量工具。

2.在估一估、稱一稱、掂一掂的實踐活動中感知1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克”的概念。

3.培養學生對物品質量的估計能力,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建立“克”的概念。

教學準備

1毖生進行課前調查,瞭解一些物品的質量及秤。

2弊急柑炱健⒌繾映印2分硬幣、1克鹽及一些較輕的物品。

教學過程

一、組織交流,瞭解單位與工具

1繃私庵柿康ノ

課前,老師請大家去了解一些物品有多重,誰願意把了解到的信息與大家交流?

學生交流。

老師把學生説的物品的質量寫在黑板上:如,200克、280克、1 000克、2公斤、1千克、2斤、1斤、10克、50克、4噸……

教師指出:這裏的克、公斤、千克、斤、噸都是計量物品輕重的單位。其中的。公斤、斤、兩是中國傳統的計量單位,一直沿用至今。克、千克、噸是國際通用的計量單位,是咱們將要研究的內容。

2比鮮豆ぞ

在調查活動中,你發現了哪些工具可以稱出物品有多重?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出示教科書第1頁圖上的各種秤,並作必要的補充與説明。

二、動手操作,認識克

1苯淌Τ鍪疽恍∩籽危ㄖ1克),估一估它的質量

請學生想一想,要用什麼工具來稱?

經過討論,學生確定要用天平來稱。

2苯檣芴炱

出示天平,介紹天平的使用方法(強調指針左右擺動得一樣就平衡了)。

3背蒲

教師示範用天平稱出這一小勺鹽的質量是1克。

用手掂一掂1克的鹽,説一説感受。

4蹦闃道2分的硬幣有多重嗎?誰來估一估

學生用天平稱出2分的硬幣重1克。用手掂一掂,説一説感受。

5畢胍幌耄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大約重1克

拿出學生能想到的一些輕的物品。

6碧致郟耗閎銜什麼情況下使用克作單位

三、課堂活動

1狽腫榛疃:稱學習用品

先估一估,再稱一稱,然後用手掂一掂,並填寫記錄單。

2倍懶⒆饕擔看圖,填一填(教科書第2頁)

指導學生看清每格表示100克。

四、全課小結(略)

五、課後延伸

三年級數學教學教案 篇五

教學內容:第9頁例5以及練習。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八個方向),並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八個方向),並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教學關鍵:能熟練八個方向的聯繫。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請用手勢指出你認識的8個方向,同桌互相看看指對了嗎?

2、老師説方向,你們就用手指向那邊方向:北、西南、東北、西、東北等。

3、出示中國地圖:請你分別指出東、西、南、北、東北、東南、西北、西南這8個地區。

二、新知:

1、觀察例5圖:問:這是什麼圖呢?(動物園導遊圖)

請認一認圖上畫有哪些動物館?

2、請在圖中指出8個方向:

3、解決問題:

熊貓館位置?從大門出發可以怎樣走?(在動物園的西北角,可以先往北走到獅山,再向西北走。)還可以怎樣走?也請你把行走路線描述出來。指名到黑板的掛圖前説説行走路線。同桌互相提問各個館的行走路線,比一比,誰説得準!

4、每個動物館的行走路線是不是唯一的?你能説出了幾條?你在説同一動物館而不同的幾條行走路線時,有什麼發現嗎?

5、小結:如果從不同的路線走,説的方向就有所不同了。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認識簡單的路線。

三、鞏固練習:

1、説一説,1路公共汽車的行車路線。

2、第10頁第2題:

全班讀題:熟悉小健的描述。

根據小健的描述,把那些遊樂項目用序號標在適當的位置上。講評。

四、總結:

説説今天的收穫?指導學生對學習進行評價。

作業:課堂作業本

板書:認識簡單的路線

東、南、西、北

東北、東南、西北、西南

三年級數學 篇六

教學內容:人教版課標教材三年級下冊第8頁例4及做一做,練習二第1、2、4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辯認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2.過程與方法目標:經歷東北、東南、西北、西南等方位知識的產生過程,體會到數學知識源於生活的需要,進一步培養學生辯認方向的意識,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情感與態度目標:能積極參與探究物體所在方向的數學活動,進一步體會方位知識的作用和價值,感受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能辯認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

教學難點:體會位置與方向的相對性。

教具學具:第8頁例4的掛圖(標明教學樓、體育館、圖書館,刪去人物及話語)。

教學過程:

一、激疑導入

1.指一指,教室裏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2.請9名學生面向北按如下形式站在講台前面。

a   b   c

d   e   f

g   h   i

3.(教學時應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教學語言)説一説,b、d、f、h分別在e 的哪個方向?a、c、g、i分別在e的哪個方向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問題。

二、探究新知

1.初步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

(1)分組討論:你們認為a在e的什麼方向?説説你們是怎麼想的?

可能有以下幾種看法:

1a在e的北面,因為a在“d—e—f”的北面。

2a在e的西面,因為a在“b—e—h”的西面。

3a在e的西北面(或北西面),因為a既在“d—e—f”的北面,又在“b—e—h”的西面。

……

(2)集體探討:同學們認為哪一組的想法更合理些呢?……有沒有其他的方法確定哪一組的想法是正確的呢?

(3)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後,提出藉助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指南針”做最終裁判。請e同學拿着指南針宣佈最終結果,教師説明:我們通常説“西北”而不是“北西”。(板書:西北)

(4)開展猜一猜活動。

a.誰能猜猜g在e的什麼方向,並説説為什麼這樣猜?請e同學手拿指南針宣佈猜的結果。(板書:西南)

b.誰再猜猜c在e的什麼方向,並説説為什麼這樣猜?請e同學手拿指南針宣佈猜的結果。(板書:東北)

c.誰願猜猜i在e的什麼方向,並説説為什麼這樣猜?請e同學手拿指南針宣佈猜的結果。(板書:東南)

2.辨認生活中的東北、東南、西北、西南

(1)指一指,教室裏的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

(2)説一説,你的東、南、西、北面分別坐的是哪一位同學?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體會東、南、西、北的相對性,如a在b的西面,在d的北面。

(3)説一説,你的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分別坐的是哪一位同學?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體會東北、東南、西北、西南的相對性,如a在e的西北面,e在a的東南面。

3.辨認地圖上的東北、東南、西北、西南

出示例4的掛圖,標明教學樓、體育館、圖書館,刪去人物及話語。

(1)引導學生根據太陽的方向確定東面,根據東面確定其餘的七個方向。

(2)説一説,教學樓、圖書館、大門、體育館分別在操場的什麼方向?

(3)議一議,多功能廳和食堂分別在操場的什麼方向?

(4)想一想,操場在多功能廳和食堂的什麼方向?

三、鞏固練習

1.第8頁做一做。分組討論、交流、彙報“生活中什麼時候會用到方位的知識?”

2.練習二第4題。

(1)找一找,地圖上標出了我國哪些“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結合有關背景材料,適時教育學生保護人類共有的自然和文化遺產。

(2)圈一圈,在地圖上圈出武漢的位置(可以由教師告訴學生)。

(3)説一説,這些“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在武漢的什麼方向?

3.練習二第2題。明確題目要求後,學生獨立完成。

四、全課總結

今天學會了什麼?怎樣辯認東北、東南、南北、西南呢?

五、佈置作業

練習二第1題。調查自己家相對於學校的位置。

國小三年級數學教案 篇七

口算除法(第1課時)

教學內容:P1例1、例2

教學要求:會口算簡單的一位數除多位數。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口算下列五組題

30÷380÷820÷260÷690÷3

6÷38÷86÷26÷63÷3

二、展開

1.例1

(1)提出問題學生嘗試:口算36÷3

①你可以用學具擺一擺,也可以直接算。

②想一想:區別在哪裏,有聯繫嗎?

(2)彙報:你是怎樣得出結果的?(板書學生的。算式思路)

(3)評價:選擇另外方法計算,通過比較,得出

較簡便。也可以直接這樣想:36÷3=12(強調高位算起)

2.自己編類似的題目,口算説出得數。

3.從學生編題中抽取十位上的數除以一位數有餘數的除法。

(1)學生嘗試練習,説各種方法。

(2)歸納方法:

4.練習:

(1)比一比,算一算。

9÷324÷456÷7

90÷3240÷4560÷7

900÷32400÷45600÷7

(2)算算,填填。

40÷2=□90÷3=□70÷7=□80÷4=□

8÷2=□6÷3=□7÷7=□4÷4=□

48÷2=□96÷3=□77÷7=□84÷4=□

5.鞏固

39÷326÷242÷255÷5

88÷893÷348÷476÷4

87÷356÷430÷291÷7

6.光榮題:從自編題中找出一位數除三位數。

693÷3説出口算方法。

三、作業:課堂練習

四、教學後記:

三年級數學教案 篇八

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萬以內加減法的。筆算原則,能正確、熟練地運用加減法算式之間的關係進行驗算,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2、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混運算的順序並能正確進行兩步計算的混合運算。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二、筆算加減法複習

1、完成複習第5題。

(1)學生筆算。

(2)比較每組題的異同之處,萬以內加減法筆算法則。

2、分組完成複習第6題。

(1)學生分組練習。

(2)分別説説筆算加減法驗算的根據。

三、混合運算複習。

1、完成複習第8題,只口答運算順序,不計算。

2、學生混合兩步式題的計算順序。

四、課堂作業

複習第7、8題。

教後隨筆:

課題三:千克、克、時、分、秒和直角初步認識複習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20頁複習第9–12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重量及其單位千克和克,進一步掌握千克和克之間的進率,並能比較表示重量的各數大小。

2、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單位時間的觀念,以及時、分、秒之間的進率。

3、讓學生進一步認識角和只角的特徵,能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進一步鞏固畫角、直角的方法。

教具準備:1千克鹽、教具鐘面、一副三角尺。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1、長度單位、重量單位和時間單位分別有哪些?(板書)

2、揭示課題。

二、千克和克的複習

1、長度單位複習。

(1)問:長度單位哪個大,哪個小?一米大概有多長?(手勢比較)1分米、1釐米呢?

(2)問:長度各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2、千克和克的複習。

(1)問:重量單位哪個大,哪個小?問:哪些物品大約重1千克、1克呢?千克和克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2)掂一掂1千克鹽和1個2分硬幣的重量。

(3)問:什麼時候應用到長度單位,什麼時候應用到重量單位?

三、時、分、秒的複習

1、問:時間單位有哪些?哪個大?哪個小?它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2、問:1小時內我們可以做多少事情?1分鐘內你的脈搏跳多少下?

3、出示不同的鐘面,讓學生説出所表示的時刻並記錄下來。

四、綜合練習

完成複習第9、10題。

五、角和直角的初步認識。

1、問: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2、找出下列圖形中的直角,並説明所用的方法。

3、完成複習第11題。

4、複習畫角。

(1)説説畫角的步驟。

(2)畫一個角。

(3)畫一個直角,並用符號標出來。

5、練習複習第12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