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三年級下數學教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3.19W

三年級下數學教案(多篇)

三年級下數學教案1

一、教學內容

北師大基礎教育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下冊第28-29頁。

二、教材內容分析

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是建立在上節課學習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法,以及對乘法的進位也有一定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目的是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算法。本節課主要通過“電影院”這一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在引導學生觀察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估算能力;讓學生在經歷具體的活動中,拓展學生的思維,體驗算法策略的多樣化,進一步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有進位)的算法。

三、學生狀況分析

我班學生思維活躍,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與求知慾;並具有一定的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較強的實踐能力;能結合具體情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已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對處理乘法的進位,也有一定的經驗,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將更進一步的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算法。

四、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結合“電影院”的具體情境。進一步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有進位)的計算方法。

(2)對兩位數乘兩位數(有進位)能進行估算和計算。

(3)能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

(1)在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觀察思考、比較分析、歸納總結、與人交流、合作學習的能力。

(2)進一步培養學生聯繫實際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學習及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中,獲得積極的、豐富的情感體驗,感知數學的價值,增進學好數學的信心。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學生良好的思考問題的習慣。

(2)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增強對數學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五、教學重、難點:兩位數乘兩位數(有進位)的豎式計算方法。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最喜歡看的電影是什麼?在哪裏看的?

師揭題:今天我們就去電影院發現新的知識。

板書:電影院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1、觀察情景圖,提出數學問題

1)課件播放情景圖,讓學生仔細觀察,找出圖中的數學信息

有500人,共有21排座位,每排可坐26人。

2)讓學生根據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

估計學生會提出:

A、電影院的座位夠嗎?

B、這個電影院一共有多少個座位?

2、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1)估算“電影院的座位夠嗎?”

讓學生獨立思考後在班內反饋,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思考過程,只要學生講的合理就給以肯定。

2)計算

引導學生進行就算求解“這個電影院一共有多少個座位?”

列式:21×26=

A、學生獨立思考,並把自己的思考過程記錄在練習本上。

師進行巡視指導,特別針對一些用豎式計算的學生進行幫助和引導,讓他們注意乘法時的進位。

B、小組內交流、討論算法。

C、班內反饋

估計學生出現的答案有:

1、26×20=52026×1=26520+26=546

2、26×21=26×3×7=78×7=546

3、豎式計算

重點對豎式計算進行彙報。讓學生進行質疑,並在質疑和釋疑的過程中,讓學生掌握有進位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法和算理。

引導學生完整答題

21×26=546(個)

答:這個電影院一共有546個座位。

3)揭題

讓學生仔細觀察今天的乘法豎式,思考今天和昨天學習的有什麼不同。

引導學生總結出今天學習的是用豎式計算有進位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

師進行板書:電影院-兩位數乘兩位數(有進位)的乘法

三、鞏固練習、拓展運用

1、讓學生計算24×28

1)學生獨立完成後讓學生在班內反饋,重點讓學生彙報自己的計算過程,班內其他學生進行判斷。

2)學生彙報後,讓班內所有學生同位間説説自己的計算過程。

2、計算15×3635×43

1)讓學生同位間進行比賽做題,同位的兩位學生每人選擇不同的題目進行計算。

2)學生同位交換,相互檢查,並讓對方講出計算過程,自己進行判斷。

3)班內反饋

對做正確的學生給以鼓勵和表揚。

3、解決課本29頁第3題

1)讓學生仔細審題,找出題目的數學信息和數學問題。

2)學生獨立完成題目。

3)班內反饋

32×23=736(名)

答:共有736名運動員參加。

重點讓學生説出算式的意義和計算的過程。

對做對的學生給以鼓勵。

四、班內彙報總結

1、談談自己今天的收穫,可以是學習的內容,也可以是自己學習方法。

2、評價自己所在小組和自己今天的表現如何?

五、作業佈置:

做課本29頁第2、4、題

六、板書設計:

電影院

--兩位數乘兩位數(有進位)的乘法

21×26=546(個)

1、26×20=52026×1=26520+26=546

2、26×21=26×3×7=78×7=546

3、豎式計算

答:這個電影院一共有546個座位。

三年級下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參與畫圖活動,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

2.經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3.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以及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認識平面圖形,瞭解平面圖形的特徵,並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為了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面積的含義,教材安排了三個不同層次的實踐活動:一是結合四個具體實例,通過“比一比”初步感知面積的含義;二是通過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實踐操作,體驗比較面積大小策略的多樣性;三是在方格紙上畫圖,進一步認識面積的含義,並體驗到面積相同的圖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狀。

教學活動過程

一、活動一:比一比,直觀感受面積的含義

1.比較數學書和練習本

質疑:數學書和練習本比,哪個大?你是怎樣比較的?比較它們哪一部分的大小呢?

2.比較教師的手和學生的手

教師與學生對掌相擊。

質疑:你發現了什麼?

3.比較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誰大誰小?

小結:大家剛才比較的這些面的大小在數學上有一個名字叫作面積。根據我們剛才比較的過程,誰來説説面積指的是什麼呢?

(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對面積的理解,教師幫助學生逐步理解和完善概念。)

(板書後請學生説説自己怎麼理解並記住這句話: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二、活動二:比一比,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學生拿出附頁2中已剪好的圖5,觀察這兩個圖形的面積,猜猜哪個圖形的面積大。)

提示:這還只是你們的猜測,如何準確地比較這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呢?你能想出什麼好辦法?動手試試吧!可以藉助你帶來的工具哦!

(學生自己探索比較的方法,然後在小組和班級內交流自己比較的策略,如用硬幣擺、畫格子、剪拼等,並通過師生評價、生生評價,使學生從中學到比較的方法,得到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養成辦事要想策略的好習慣。)

三、活動三:創意大比拼,體驗面積相同的圖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狀

創作要求:在方格紙上畫3個面積等於7個方格的圖形,比一比,誰畫得準確而有創意。

(作品展示,交流評價。)

活動思考:通過這次活動,你發現了什麼?有什麼感受呢?

(體驗面積相同的圖形,形狀各異。)

四、小結

1、安排圖形面積與周長的區別的問題討論,加強學生於對圖形面積的理解。

2、通過學習,你對面積有了哪些認識?你還想知道哪些有關面積的知識?

五、作業:教材第44頁第1,2,3,4題。

三年級下數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分析圖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數都得0”的計算方法。

2.理解商中間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商中間、末尾有0的除法。

3. 能主動思考、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

教學重點

理解商中間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能熟練正確計算商中間、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口算:

28÷2 240÷8 36÷3 84÷7= 32-0 48+0

0×12 42×0 0+25 29+0 9×0 14×0

1、不計算,説出下面各題的商。

292÷2 358÷6 2147÷7 605÷5 488÷4

二、新授

1、出示28頁主題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敍述四幅畫的內容。

2.嵌入數學問題:(1)4個西瓜,師徒4人,平均每人吃幾個?生:4÷4=1

(2)當豬八戒把西瓜全吃光了,其他三人還能分到西瓜嗎?引導學生想到:三人一個西瓜業沒分到,怎樣用算是表示呢?這時可以通過故事情境寫出:0÷3=0,並深刻領會其中的含意。

(3)設置另一情境:當零為除數時的結果又是怎麼樣的呢?

由於這個內容不是國小時學到的,但為了讓學生有個認識,所以可以略帶一些,當0作為除數時,是沒有意義的。

三、做一做

0÷2 0÷4 0÷5 0÷102384393 0÷0

四.出示例6。

1、問:怎樣列式?怎樣計算?結果是多少?

2、同學會用豎式計算嗎?學生説説,教師板書。

3、指板演題,問為什麼十位上要寫0?

4、你有什麼看法?學生討論後,教師把省去的這步去掉。

小結:這題是怎樣計算的?

5. 試一試。

505÷5 6018÷6 6015÷3

指第3題問:為什麼6015÷3上的中間會有兩個0?強調簡便寫法。

6. 出示計算 420÷3

學生説,教師板書。問:商末尾這個0能省略嗎?為什麼?強調簡便寫法。

小結:今天我們學了什麼?要注意什麼?

數學網特地為大家整理了商中間有0和末尾有0的除法,希望能幫助廣大國小生朋友們提高數學成績和數學思維能力,同時祝大家學業進步!

三年級下數學教案4

教學內容:P28頁例題和“試一試”及“練一練”

教學目標:1、結合“電影院”的具體情境,進一步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有進位)的計算方法。

2、兩位數乘兩位數(有進位)能進行估算和計算,並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理念:在自我探索和他人交流算法的過程中,獲得積極豐富的情感體驗,體會合作交流的意識。增進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豎式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有進位)。

教學難點:熟練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有進位)的計算方法。

教師準備:口算卡片、電腦課件。

學生準備:複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並預習課前知識。

教學流程:

一、複習導入

1、計算

16×11 12×14 32×21

學生獨立完成,説一説:你是什麼想的?

2、想想上節課我們學了什麼內容?

二、講授新課:

1、引入新課:今天我們將繼續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計算方法,那麼有什麼不同呢,請同學們自己去發現它,並掌握它。

2、教學例題:

出示主題圖:觀察圖,你找到了哪些數學信息?

提出問題:“這是21排26號,是最後一個座位”,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他告訴我們什麼?

列出算式:

板書:21×26或26×21

A、先估算結果

解決:這個電影院大概能坐多少人?夠500人坐嗎?

同桌交流,説説自己的想法。

B、探索筆算:先獨立思考,然後小組交流,在上節課內

容基礎上,只是多加了進位,在全班彙報,教師把計算過

程展示於黑板。

引導學生將所有的計算過程進行比較,特別是書上

出現的三種,比較有什麼聯繫和區別?

書寫豎式:

強調:A、因數21十位上的2表示什麼?

B、積52中的2,為什麼要寫在十位上?

比較書上3種算法哪一種簡單、方便。

三、習題鞏固

1、課本28頁“試一試”

學生獨立完成,算法多樣,但至少有一題要用豎式。

2、課本29頁練一練1獨立計算,説一説自己是怎樣想的?

3、學生做練一練第4題,後提問,那我們應該怎麼做啊?

生:用完水龍頭,馬上關好水龍頭。

4、組織學生做“練一練”第6題,小組討論,看能不能發現什麼規律?

四、課堂小結:本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知識?有什麼收穫?

五、板書設計:

三年級下數學教案5

第一單元位置與方向

認識東、南、西、北方向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情境和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知道地圖上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2.在東、南、西、北中,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餘三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

3、藉助現實的數學活動,培養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發展空間觀念,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教學重難點:

會在實景中辨認東、南、西、北,並能運用這些詞語來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圖上的方向。

教學過程

一、兒歌鋪墊,引出新課

同學們,你們會背有關東、南、西、北方向的兒歌嗎?

讀了這首兒歌,你們能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嗎?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認識東、南、西、北方向)

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索、體驗新知

1、以4人小組為單位,根據兒歌讓學生在學校操場上辨認東、南、西、北方向。

2、生觀察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有什麼建築物?

3、到教室,請各小組的記錄紙貼在黑板上,彙報交流各種不同的方法,上方定為什麼方向,為什麼這樣定?

4、學生討論各種不同方法後,教師講解地圖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引導學生按地圖的記錄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記錄,完成校園示意圖。再結合示意圖用“東、南、西、北”説一説各種景物所在的位置。

操場

教學樓

三.分層練習,鞏固新知

1、説一説教室裏東、南、西、北各有什麼?

2、用東、南、西、北這些詞語説一説你座位周圍同學所在的方向。

3、你説我做

4、合作完成教科書練習一的第2題。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認識東、南、西、北方向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情境和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知道地圖上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2.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四個方向),並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3、藉助現實的數學活動,培養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發展空間觀念,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教學重難點:

會在圖上辨認東、南、西、北,並能運用這些詞語來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能簡單的用四個方向描述行走路線。

三年級下數學教案6

設計説明: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大小比較的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小數大小比較的方法。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本節課的教學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1、關注對舊知的複習,為學習新知作鋪墊。

上課伊始,設計幾組整數大小比較的複習題,引起學生對舊知的回憶,回顧整數大小比較的方法,為下面學習小數的大小比較奠定基礎。

2、關注方法的類比,實現知識的遷移。

類比是根據兩種或兩類對象在某些方面的相似,得出它們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的結論。它是一種創造性的數學思想方法。類比在掌握數學概念、理解數學本質、探索解題方法等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小數的大小比較並不難,它與整數的大小比較在方法上基本相同。在教學中將研究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導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合作交流,類比整數大小比較的方法,掌握小數大小比較的方法,實現知識的良好遷移。

3、關注習題設計的實踐性,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在設計練習時,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繫,讓學生在現實、具體的情境中,應用數學解決問題,體現了數學的價值。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捲尺

學生準備捲尺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1、複習準備。

我們已經學過了比較整數大小的方法,請你們在各題的___裏填上“>”“<”或“=”,並説説怎樣比較整數的大小。

1001___999 654___543 8321___8436

(1)引導學生明確:當整數位數不同時,位數多的那個數大;當位數相同時,從最高位開始比較,最高位上的數字大的那個數大,最高位上的數字相同時,比較下一位上的數字,以此類推,直到比出大小為止。

(2)老師的身高是1米7分米,如果用小數表示是多少米?(1.7米)小明的身高是1米4分米,如果用小數表示是多少米?(1.4米)

請同學們觀察身高,誰高誰矮?(老師高,小明矮)看來小數也是有大小的。

2、引入新課。

我們已經學會了比較整數大小的方法,那麼你們想知道怎麼比較小數的大小嗎?這節課我們就來探究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

設計意圖:創設有趣味性的問題情境,抓住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設置複習題,將整數的大小比較和小數的大小比較進行有機的銜接,明確了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同時激發了學生探究新知的慾望。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談話導入:(課件出示)學校的運動會上,小明、小剛、小強和小林正在跳高場地上進行比賽,他們使出渾身解數都想為自己的班級爭得榮譽,班裏的同學們也在為他們吶喊助威。比賽結束,成績如下:

姓名

小明

小剛

小強

小林

成績/米

0.8

1.2

1.1

0.9

2、提問:你能排出他們的名次嗎?

3、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你是怎樣排列的?為什麼這樣排列?

4、學生彙報討論結果。

5、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注意收集信息,並適時提問,引導學生總結比較的方法。

方法一利用小數的含義來比較。

因為1.2米是1米2分米,1.1米是1米1分米,0.8米是8分米,0.9米是9分米,所以1.2米>1.1米>0.9米>0.8米。

方法二化成釐米後比較。

因為1.2米是120釐米,1.1米是110釐米,0.8米是80釐米,0.9米是90釐米,120釐米>110釐米>90釐米>80釐米,所以1.2米>1.1米>0.9米>0.8米。

方法三藉助測量工具進行比較。

在捲尺上找到每個人跳高成績的刻度,根據捲尺上的位置來比較大小。觀察捲尺上的數據,得出1.2米>1.1米>0.9米>0.8米。

師小結:同學們能把新的問題轉化成已經學過的知識進行解決,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方法,這種方法在今後的學習中還會經常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