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數學四年級下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5W

國小數學四年級下教案(精品多篇)

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瞭解中括號產生的必要,掌握含有中括號算式的運算順序,

2、能準確規範計算有關算式題,感受數學符號的奇妙。

教學重點:

1、掌握混合運算的順序。

2、正確解答帶有中括號的混合運算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猜謎語:圓周分兩半,左右各一邊,計算常使用,見它要先算。

2、説運算順序

60÷15×2 60÷(15×2) 30×8+12÷4 30×(8+12)÷4 30×(8+12÷4) 360÷(12+6)×5

3、在這些算式中,小括號起什麼作用?

4、如果算完360÷(12+6)×5小括號內的加法,再算乘法,最後算除法,怎麼辦?

5、板書課題:中括號

二、探究新知

1、課件出示:你知道嗎?自讀,談收穫。

2、説一説360÷【(12+6)×5】運算順序。

3、獨立計算,一生板演。

4、集體交流。(重在運算順序)

5、對比、發現、深化認識。(課件出示)

比較360÷(12+6)×5和360÷【(12+6)×5】的計算過程和結果有什麼不同?

6、總結運算順序(學生總結,老師整理)

三、拓展應用

1、算一算,比一比

(1)120÷(8+4)×2 (2)400÷(51-46)×8 120÷[(8+4)×2] 400÷[(51-46)×8]

先説運算順序,再獨立計算。

2、練一練(獨立計算,交流運算順序)

182÷【(36-23)】×7 288÷【(26-14)×8】 720÷【(12+24)×20】 200÷【(172-72)÷25】

四、總結

1、這節課我們認識了什麼?

2、中括號有什麼作用?

3、説一説在含有括號的'算式裏,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4、作業:課本79頁5、6題

北師大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下教案 篇二

⊙講故事,激趣導入

1.通過小貓釣魚認識平均數。

師:大家都聽過小貓釣魚的故事吧?今天老師也給大家講一個小貓釣魚的故事。

師:在一個晴朗的午後,老大、老二和老三這三位貓兄弟到河邊釣魚。兩個小時以後,它們各自數了數自己釣到的魚,老大釣到7條魚,老二釣到6條魚,老三釣到2條魚。老三看自己釣得這麼少就哭起來了,原來貓媽媽説,今天誰釣魚釣得最少就不能去觀看森林卡拉OK大賽,於是老三哭得特別傷心,怎麼哄也哄不好。這時老二説:“我有主意了。”你知道老二想出什麼主意能讓三位貓兄弟一起去觀看森林卡拉OK大賽嗎?你能用小棒代替魚,擺出老大、老二和老三分別釣魚的條數嗎?

(1)提出問題。

怎樣才能使老大、老二和老三釣到的魚同樣多呢?用小棒擺一擺,在小組內説説你的方法。

(2)彙報。

方法一:老大拿出2條魚給老三,老二拿出1條魚給老三,這樣老大、老二和老三各有5條魚,這種方法叫作移多補少法。

方法二:把老大、老二和老三的魚合到一起再平均分,每位貓兄弟都可以得到5條魚,這種方法叫作先合併再平均分。

師:這種方法你能列出算式嗎?

7+6+2=15(條) 15÷3=5(條)

2.引出“平均數”。

師:5條是老大釣魚的條數嗎?是老二和老三釣魚的條數嗎?(都不是)我們給“5條”起個名字,“5條”是三隻小貓釣魚的平均數,可以説平均每隻小貓釣了5條魚。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什麼是平均數,怎樣求平均數。

(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從故事情境中引入要學習的內容,不僅激起了學生學平均數的慾望,還為這一課的學習創設了良好的開頭。通過擺一擺,提前滲透移多補少的方法,降低了學習新知的難度,使學生容易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

⊙自主探究,理解新知

1.教學教材90頁例題。探究用“移多補少法”求平均數。

(1)(課件出示主題圖)請學生觀察統計表。

提問:你從統計表中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

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再提問:由統計表你能看出淘氣能記住幾個數字嗎?淘氣平均每次記住數字的個數用幾表示比較合適?

出示智慧老人的説法:淘氣平均每次記住6個數字。

師:“平均每次記住6個數字”就是這5次平均每次記住的數字的個數同樣多,都是6個。你們想知道這個數字“6”是怎麼得來的嗎?

學生小組內操作:擺一擺或畫一畫,使5次同樣多。

(2)學生操作後彙報自己的想法。

因為第5次和第3次記住數字的個數比較多,所以第5次給第1次1個,給第2次2個,第3次給第4次1個,這樣淘氣每次記住數字的個數都變成了6。

(3)教師邊演示,邊總結。

通過把多的補給少的,使每次記住數字的個數同樣多,這種方法就是“移多補少法”。用這種方法,可以求出淘氣5次平均每次記住數字的個數。

2.探究用“算術法”求平均數。

師:除了上面這種方法,你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學生討論後可得出:先把這5個數合起來,再平均分。

師小結:“合”就是把這5個數加起來,然後平均分成5份,每一份就是平均數。

北師大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下教案 篇三

教學內容:

二期教材四年級第一學期課本P22-23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主要是對常用的面積單位進行一個梳理,一方面進一步藉助學生的低階面積單位的表象累積形成平方千米的表象,另一方面,使學生熟悉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之間的進率關係,能夠進行簡單的換算。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初步學會根據實際需要,選用適當的面積單位,豐富面積單位的量感。

2、藉助問題情景,合作探究平方米與平方千米之間的進率,進一步豐富1平方千米的量感。

(二)過程與方法

經歷常用的面積單位的梳理過程,自主建構面積單位的換算方法,初步提高整理歸納能力。

(三)情感與態度

逐步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感知數學的價值。

重點難點:

1、豐富1平方千米的量感,掌握常用面積單位間的換算方法。

2、理解常用面積單位間進率的推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階段

1、感受平方千米

同學們,你們覺得我們學校大嗎?我們泗涇鎮大嗎?那麼松江區呢?這些區域用我們新學的面積單位km2 來表示,是多少呢?請看大屏幕:(出示)

我們美麗的校園佔地面積約0.03平方千米。

我們家園——泗涇鎮佔地面積約24.2平方千米。

我們的松江區總面積約604平方千米。

你得到了什麼信息?有什麼感受?你覺得平方千米常用在什麼樣的區域?(對比,交流)

小結:平方千米常用來表示面積大的區域。

[從學生所處的生活環境展開,通過“區域大”但表示的“數字小”這一強烈對比,豐富平方千米的量感]

2、感知常用的小面積單位

我們還學過哪些常用的面積單位?誰能從大到小説出來呢?它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呢?讓我們用手勢來比劃一下它們的大小吧!1km2能用手勢來表示嗎?(不能)為什麼?(1km2太大)

板書

km2 1 m2=100dm2 1 dm2=100cm2 [通過記憶性口答與形象的手勢感知,雙重複習所學面積單位,再現常用面積單位的表象。]

3、感知練習

同學們對面積單位的量感不錯,就讓我們打開課本P23頁,完成第三題,比比看,誰填的有快又準

在下面( )中填入適當的面積單位(課本23頁)。

一張郵票的面積約9( )

一張乒乓球枱面約410( )

一間教室的面積約63( )

一張軟盤的面積約1( )

一個排球場佔地約162( )

上海野生動物園佔地約2( )

[ 在前面面積單位的充分感知鋪墊下,通過填寫適當的單位,促使學生將熟悉實物的某個面或某塊區域與面積單位建立起聯繫,既診斷學生已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又激活他們已有單位面積的量感。]

二、探究階段

1、情景設疑:通過剛才的單位填寫,同學們對面積單位的都很熟悉了,接着讓我們來解決前面學習中留下的問題:(出示)如果1 m2可以擠下17人,那麼1 km2能不能擠得下整個上海的人?(上海總人口為16737700人)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需要知道什麼?同桌交流:需要知道1 km2等於多少m2 , 即km2與m2之間的進率,就可以求出1 km2可以擠多少人,最終把問題解決。

2、合作探究:我們知道1 km2就是邊長為1 km 的正方形的面積,(出示邊長為1 km 的正方形圖形)。

那麼km2與m2之間的進率是多少呢?你們能從1 km2的定義來找出它們之間的進率嗎?請小組合作完成。

(1)組內嘗試解決 ,師巡視指導

(2)全班交流解法:(板書)

1km × 1km = 1 km2

1000m× 1000m = 1000000

m2 1km2=1000000m2

(3)再次交流:通過在1km2定義的關係式中把km轉換成m,我們很容易就找到了它們之間的關係。現在讓我們同桌之間再把這個過程互相交流一下。

3、問題解決:知道了1km2=1000000m2,那麼1 km2能不能擠得下整個上海的人呢?誰來説説看?指名交流。這個結果讓你有什麼想説的嗎?

4、完善面積單位進率:現在我們已經把所學的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找到了,請同學們把P22的面積單位的關係填寫完整。(媒體演示課本23頁單位面積的累積過程)

1 km2=( )m2 1 m2=( )dm2 1 dm2=( )cm2

[通過問題設疑,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讓學生主動去探究km2和m2的進率。為了使學生形成清晰的量感,啟發學生從定義去推理,把學生的思維引入深處,從而讓學生在合作的嘗試計算中直觀獲得1 km2=1000000m2 。其實學生以前在學習習近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釐米間的進率時已經經歷了這樣一個推理過程,在這裏學生運用以往的經驗解決今天所學的新問題,體現了知識的遷移。通過平方米和平方千米間關係的探究,對學生進一步理解單位面積的含義和進率的由來,促進學生表象記憶的形成都有好處,也激發了學生的求知-和解決問題的興趣,為以下單位換算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情知背景。]

三、運用階段

1、分層練習:(説出思考過程)

(1)25 m2=( )dm 23 km2=( )m2

(2)3400 dm2=( )m2 9000000 m2=( )km2 580cm2=( )dm2

(3)70000000 ㎡ -7k㎡=( ) k㎡

[ 學生在三年級時已經積累了一些重量、長度、面積單位換算的經驗,並且會用小數表示單位之間的轉換。這裏先安排兩組“從高到低”與“從低到高”的單位轉換練習,就想讓學生通過嘗試找到換算的一般方法:高級單位化成低級單位時乘進率,低級單位聚成高級單位時除以進率。從而在思考方法上予以歸納提升,建構單位換算的基本策略。接着出示帶有不同單位的計算題,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同時藉助學生思考過程的表達,便於檢測學生對方法的理解,發展他們的演繹思維。]

2、拓展練習(同桌討論)

判斷下列各題是否正確,錯的請改正。

(1)一個鉛筆盒表面的寬度約5 c㎡

(2)教室的面積約30d㎡

(3) 一個粉筆盒的表面約0.75 c㎡

(4)上海市的總面積約6341000000k ㎡

[ 在實際應用中,學生往往對長度單位和麪積單位容易混淆,並且在選用面積單位時不善於實際問題的需要。通過判斷糾錯練習,一方面強化長度單位和麪積單位的區別,另一方面想從“數”與“量”兩個維度探索修改的方法(修正數據或計量單位),既鞏固了單位面積的大小觀念,又滲透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數的大小變化的思想,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3、生活應用:(小組合作)

出示:為了擴大我國的綠化面積,人們要在長3km,寬2km的一塊長方形的高原上植樹,如果每平方米栽1棵樹, 運來60萬棵樹苗夠嗎?

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要先算出什麼?需要注意什麼?寫出你們的解題過程。交流探討並板書解題過程。

[通過問題解決,再現本節課的重點新知“平方千米與平方米的轉化”,同時讓學生通過層層問題的分析,理清問題解決的思路,拓展思維,感受數學在生活問題解決中的應用價值。]

四、總結

這節課我們一起整理了“從平方釐米到平方千米”(板書)的面積單位,誰來談談這節課中你的`收穫?

北師大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下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通過對生活優化問題的合作探究,感悟合理、快捷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初步感受統籌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嘗試用統籌的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

3、使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逐漸養成科學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嘗試合理安排時間的過程,體會合理安排時間的重要性。

難點:掌握合理安排時間的方法。

教法:啟發法

學法:練習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聯繫生活,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幹過家務活嗎?誰能説説都做了那些家務?(學生髮言)

週末小明也主動幫媽媽做家務,瞧,他做了些什麼?(課件出示)

項目掃地擦桌子燒開水

時間8分鐘2分鐘10分鐘

他把做家務的時間也記錄下來了,你猜:小明完成這些家務一共需要幾分鐘?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科學、合理安排時間方面的知識。(出示課題)

二、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1、沏茶問題

誰沏過茶?請舉手。你平時沏茶的時候都需要做哪些事?你會先做什麼?後做什麼?估一估,做這些事情你需要多長時

間?(指名説)

(2)看一看,淘氣沏茶要做幾件事情?(出示課件)從畫面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如果淘氣一件一件地完成,需要多長時間?但小明是個愛動腦的好孩子。他想什麼呢?(出示課件),怎樣才能儘快

地讓客人喝上茶?”儘快”二字怎樣理解?

聰明的小明就想跟大夥比比,看誰能設計出一個最佳的沏茶方案。出示課件。

小明也給咱們發來了一個温馨提示的信息:設計時應該考慮:1、先做什麼?再做什麼?哪些事又可以同時做?2、可用

箭頭“→”標出做事的先後順序3、經你合理安排,計算出一共用了多少時間?節省了多少時間?下面,就以小組為單

位,合作探究,與小明比比吧。板書示範。

③互相交流,比比誰的設計方案即合理又省時。

(3)學生展示、解説設計方案,學生集體觀察。

方案A:洗水壺1分鐘→接水1分鐘→燒水8分鐘→沏茶1分鐘

洗茶杯2分鐘

找茶葉1分鐘

1+1+8+1=11(分鐘)

方案B:洗水壺1分鐘→接水1分鐘→燒水8分鐘→沏茶1分鐘

找茶葉1分鐘

洗茶杯2分鐘

1+1+8+1=11(分鐘)

方案C:洗水壺1分鐘→接水1分鐘→燒水8分鐘→找茶葉1分鐘→洗茶杯2分鐘→沏茶1分鐘

1+1+8+1+2+1=14(分鐘)

對這些方案,你認為哪種方案最合理,又省時間?為什麼(同時)?學生説,師板書工序流程。出示課件,指導學生看

流程圖。

此時,小淘氣的方案也出來了。(出示課件),你能看懂他的沏茶方案嗎?

請同學們再想想,在哪個時間內還可以做些什麼事?(學生説)能節省多長時間?多做了幾件事?(揭示:同時做的事

情越多就會越節省時間)

像小明寫的這樣圖示,我們把它叫做“流程圖”

三、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引導學生完成教材第82頁的烙餅。小組彙報交流。

四、當堂訓練

1、判斷:這樣安排時間合理嗎?為什麼?(課件出示)

A、小東邊吃飯邊看電視。

B、邊打電話邊騎車。

C、一邊走路一邊看書。

D、在馬路上踢球。

五、暢談收穫,全課小結。

生活中還有哪些事情可以通過合理安排來提高效率?

總結全課: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最後老師把偉大的文學家魯迅的一句話送給大家,與大家共勉(課件):“時間,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時,可是一天的

時間給勤勉的人帶來智慧和力量,給懶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

六、作業

板書設計:

統籌安排時間

先後有序同時完成科學合理

最佳方案:洗水壺→接水→燒水→沏茶

同↓洗茶杯

時找茶葉

課後反思:

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五

一、教學目標

1、能整理這個階段(三個單元:觀察物體、小數除法、遊戲公平)的學習內容,發展自我反思、整理知識的能力。

2、對這三個單元所學的知識進一步複習鞏固。

3、能根據這三個單元所學的內容,提出數學問題,並嘗試解決,培養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對觀察物體、小數除法、遊戲公平這三個單元的知識進行整理,通過整理,發展學生自我反思、整理知識的能力;在練習的過程中結合所學的內容和練習題進一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學生們來自本地的農民家庭,雖然現在農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改善,但仍有部分家長對孩子關心不夠,有些孩子很聰明,喜歡動腦,缺乏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大部分學生對前面三個單元的學習內容掌握得比較好,只有個別學生在做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時仍出現錯誤,本節課要特別關注這部分學生。

四、教學過程

(一)説一説

師:同學們,回顧一下我們在觀察物體、小數除法和遊戲公平這三個單元裏學習了哪些內容?先想一想,然後與同伴交流。

生1:我們學習瞭如何辨別從不同位置拍攝到的物體的形狀。

生2:我們學習了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的形狀。

生3:我們學習了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和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

生4:我們學習的內容還有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循環小數。

生5:我們還學習了利用小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師:請同學們利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列舉、表格、網絡圖等)把這些內容進行簡單的整理,並在組內進行交流。最後每小組推薦一位整理的最好的同學介紹自己整理的方法。

生1:

小數除法

小數除以整數整數除整數商是小數小數除小數

生2:

小數除以整數

整數除整數商是小數

小數除法小數除小數

循環小數

小數四則混合運算

生3:

整數循環小數

數小數

分數不循環小數

(二)想一想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能不能根據這三個單元學習的有關內容,提出一些數學問題,並嘗試進行解決,然後與同伴進行交流,比一比看一看誰做得最好。

生1:計算小數除法應注意哪些問題?

1、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要變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

2、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生2:什麼是循環小數,像2.161616?、235888?這樣的小數叫循環小數。

生3:在什麼情況下,商大於被除數?什麼情況下,商小於被除數?除數小於1時,商大於被除數,如,2.8÷0.14的商大於被除數;除數大於1時,商小於被除數?如,2.8÷1.4的商小於被除數。

生4:一輛汽車1.2小時行使90.6千米,平均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90.6÷1.2=75.5(千米)。答:平均每小時行75.5千米。

(三)練一練

1、估一估,再計算。

師:下面哪道題的得數最接近2?先估一估,再計算。

21.6÷12 46.23÷23 2.88÷1.5 1.4÷0.8

4.95÷2.5 0.55÷ 0.25 7.56÷1.8 0.303÷0.15

2、直接寫出得數。

師:根據240÷16=15,直接寫出以下算式的得數,並與同伴進行交流。

2.4÷0.16 24÷1.6 2.4÷1.6

2.4÷16 0.24÷0.16 0.24÷1.6

3、解決問題。

課本83頁第5題。(先獨立解答,再全班交流)

師:先研究第一個問題。

生:先求出2盒藥多少元,再加上掛號費,我的列式是19.8×2+5.5師:第二個問題同學們是怎樣想的?

生:我們組仔細研究了説明書,因為問題是林林一天至少應服用多少克感冒顆粒,因此我要按體重每千克服用0.015克計算,林林的體重是33千克,33×0.015=0.495(克)他一天服用0.495克。

師:根據説明書,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嗎?

生:説明書上説“每包0.25克“我想求林林一天吃幾包?

師;同學們試一試算一下。

生:我算出0.495÷0.25=1.98≈2(包),他每次服1包就可以了。

4、數學遊戲。

師:一個口袋裏裝有2個黃球和2個白球,它們除顏色外完全相同。遊戲的規則是:

(1)兩人一組,輪流從口袋中摸球,每次摸一球后放回。

(2)摸出黃球的甲得1分;摸出白球,乙得1分;

同學們先猜一猜、想一想,你認為這個遊戲規則公平嗎?想好以後學生兩人一組做遊戲,驗證自己的猜想結果並做好記錄。

(四)小結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呢?説一下。

五、教後反思

本節課是一節複習課,為了防止練習的單調性,我採用了多種形式,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特別是“説一説”同學們暢所欲言,當小老師的同學介紹的非常精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六、案例點評

這是一節複習課,主要是對第四、五、六單元的知識進行了總結歸納。複習課是一種比較難上的課型之一,設計者只是對複習課作了一種大膽的嘗試,課中也有幾個方面需提出來供大家借鑑:一方面為防止練習中的單調、乏味,設計了多樣的練習形式,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對練習題目作了適當調整,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練習,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教學設計中注意體現這一理念,讓學生在動手、動口和動腦的過程中構建數學知識,獲取數學結論。最後還有一點是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認真閲讀説明書,嘗試解決林林一天“至少”服多少藥,選用0 。015~0.03哪個數據比較合適的研究,最後學生根據説明書中的信息,提出每天至少服多少包的問題,在生活實際中是很有價值的,這也是本節課的一個閃光點。

北師大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下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比較,發現四邊形邊的特徵,會給四邊形分類。

2、理解並掌握平行四邊形、梯形的種類特徵,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形象靈活的思維能力。

3、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自我探索的意識和勇於創新的精神。

教學重點

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徵。

教學難點

能應用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徵解決實際問題。

教法:主動探究法。

學法:小組合作交流法

教學準備:

小黑板、學生、老師準備圖形。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

把“預習案”中的問題逐一解決。 組內交流訂正。

二、情景導入呈現目標

揭示課題,認定目標(用生活中的實例揭示課題)

1.拿出不同的四邊形教具模型

2.同學們把這些不同的四邊形進行分類

3.揭示課題(四邊形分類) 產生質疑,引入新課。

三、探究新知

(一)自主學習

活動一(分一分):看書30頁上面分一分的8個圖。回答下面問題。

1、給這8個四邊形分類。並説出分類的標準是什麼?

2、智慧老人跟你分的一樣嗎?不一樣的話,你能説説智慧老人為什麼這樣分

總結:有()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平行四邊形;只有()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叫梯形。

思考:正方形,長方形是不是平行四邊形?組內交流、解疑、個別彙報、老師點撥。

四、點撥昇華

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叫做梯形。

有兩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獨立思索小組交流總結方法教師點撥。

五、課堂總結

你有什麼新的收穫或者還有什麼疑問? 先小組內説一説,最後班上交流。

六、當堂訓練。

1、選擇。

(1)當一個四邊形兩組對邊分別平行時,那麼它一定是()。

A.正方形B.長方形C.梯形D.平行四邊形

(2)當一個四邊形只有一組對邊平行時,它是()。

A.正方形B.長方形C.梯形D.平行四邊形

(3)當一個四邊形的兩組對邊分別平行,四個角都是直角時是()。

A.正方形B.長方形C.梯形D.平行四邊形

2、完成學案第三題。先獨立做,最後組內交流。

七、拓展提高

求出這個四邊形的內角和。

先獨立做,最後組內交流。

板書設計:

四邊形的分類

圖形的分類:平行四邊形

梯形:

課後反思:

平行四邊形,北師大,數學,創新,黑板

北師大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下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藉助小數的面積模型,探索簡單的小數的乘法計算方法,理解算理,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2、探索積的小數位數和乘數小數位數的關係,並能利用這個關係進行簡單的小數乘法計算。

教學重點:

明確積的小數位數和乘數小數位數的關係。

教學難點:

正確計算小數乘法。

學情簡析與常見問題:

學生在學習“積的小數位數和乘數小數位數的關係”之前,已經學習了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掌握了相關的算理,這為學習該內容奠定了基礎。但小數乘小數,學生也能理解其算理,但計算出結果後,小數點的位數應放在哪個位置上合適,是學生常拿不準的問題,也是該課應該重點關注的。

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環節目標課件頁碼

一、複習引入

1、課件出示:

0.86×10

3.5÷100

你會計算上面的算式嗎?能説説理由嗎?

2、今天我們就繼續學習小數的乘法。學生回顧知識後回答。

0.86×10就是把0.86的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

3.5÷100就是把3.5的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

複習激活原有認知,為探索小數乘小數的算法和算理做好鋪墊。

二、自主探索

1、課件出示教材第38頁情境圖。通過觀察,你知道了什麼?

由已知信息,你發現了什麼?

你能根據以上條件,提出數學問題嗎?

在解決這些問題之前,你能告訴我求面積需要注意什麼嗎?

請分別求出圖中各部分的面積。

2、彙報展示學生的計算方法:

板書學生的計算方法:

30×20=600

3×2=6

0.3×0.2=0.06

師生總結積和乘數的小數位數的關係。觀察思考後回答:街心廣場長30米,寬20米。

中心花壇長3米,寬2米

廣場上的地磚長0.3米,寬0.2米

學生獨立思考後回答。

學生獨立思考後回答。

學生回顧反思。

學生獨立計算。

首先學生在小組內討論。,然後再將小組討論的結果和全班同學分享。

觀察乘數和積有什麼關係?

讓學生釐清小數乘小數與整數乘法的聯繫。

讓學生感受生活中離不開小數乘法。

三、課末總結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會了什麼?學生總結回顧形成知識體系。鞏固教學重點。

板書設計:

街心廣場

30×20=600

3×2=6

0.3×0.2=0.06

在乘法算式中,一個數擴大10倍(或縮小到原來的1/10)另一個數也擴大10倍(或縮小到原來的1/10)積就擴大100倍(或縮小到原來的1/100)

作業設計:

基礎作業:練一練的第1————4題

選做:練一練的第5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