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歸園田居教案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8.92K

歸園田居教案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教學難點 篇一

1、詩人出仕的時代背景。

2、領悟詩人的志趣、情懷。

總結全文 篇二

這就是陶淵明他的歸來,他的捨得,在我們心中留下了許多:“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浩然傲氣,鄙棄官場,厭惡功名的高潔情懷,

他不僅創作了世界上最美麗的詩文,而且塑造了世界上最完美的人格他的獨特藝術個性及偉大品格深刻影響着並將繼續影響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

作業。 篇三

1、背誦全詩。

2、以“心靈的召喚”為話題寫一段文字。

教學重點 篇四

1、探究詩人迴歸園田的原因。

2、賞析陶淵明營造出的閒適、恬淡、寧靜、自然的意境。

教學設想 篇五

詩歌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升學生鑑賞詩歌的審美能力和探究能力。誦讀是學習詩歌的基礎,希望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能讀出詩人藴含在平淡語言中的濃烈情感,並最終熟讀成誦。再者,賞析意境是學習田園詩歌的必要環節,希望能通過描繪畫面,學生能感受陶詩的意境。另外,知人論世是學習詩文的有效突破口,希望通過背景的引入,學生能更深刻、全面地理解陶淵明的志趣和情懷!這節課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通過學生、教師、文本間的對話,來實現對田園詩的把握,理清由“歸”字折射出的三個問題:為何而歸?歸向何處?歸去如何?從而深入體會陶淵明的志趣,理解他的人生觀、價值觀。

教學目標 篇六

知識與能力

1、瞭解陶淵明其人及其文。

2、背誦《歸園田居(其一)》。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反覆誦讀,師生共同把握詩人心情的轉變。

2、通過對詩歌意象的解讀把握作品的意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領悟詩人的田園情懷,體會田園生活的情趣

再讀體味,深切感受。 篇七

1、請帶着對詩人生平的深切感受來再次美讀詩文。(學生個讀,教師範讀。)

2、請帶着感情來背誦這首詩。

教學過程 篇八

一、導入

一位作家説過,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過程,人的分別也就在於有的人知道舍什麼,得什麼,因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

東晉有位著名的文學家也曾經做過重要的人生選擇,他選擇的是捨棄官場迴歸田園,他為自己的選擇寫了一系列的文章《歸園田居》。這個人就是陶淵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名篇《歸園田居》(其一),學習他的舍與得。

二、出示教學目標

三、自讀釋疑,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結合課下注釋,疏通詩意。

2、理清思路:

(1)為何而歸?

(2)歸向何處?

(3)歸去如何?

四、品讀詩文,賞析探究。

(一)誦讀、思考:為何而歸?

——因為熱愛田園,厭惡官場。

誤落:從一個“誤”字中,你能讀出什麼情感?——沉痛、悔恨。塵網比喻官場,官場是很多人追逐的對象,但詩人卻為什麼將之比喻成網?體現出一種怎樣的感情?——對官場的厭惡。而且詩人被網住了多少年?三十年,儘管有誇大,但可以感覺到詩人極端的厭惡,不自由的情感。你能否讀出這種感覺?應該重讀哪些詞?(再讀,齊讀)

羈鳥、池魚:羈是什麼意思?籠中鳥、池中魚。這實際上也是詩人的一種——自比。鳥和魚本來應該是自由自在的,但現在卻成了“籠中鳥,池中魚”,所以他們特別渴望自由,所以應該重讀?——戀,思。(誦讀,齊讀)

誦讀是情感的藝術,所以,同學們首先要設身處地地去感受作者。

追問:詩人既然“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又為何要出來做官?

看大屏幕,介紹詩人的生平和當時社會背景。學習詩歌,也要學會知人論世,知人論世往往是解讀詩文的有效突破口!

3、他歸園田居的目的是什麼呢?

為了獲得個性的自由,為了保持人格的獨立,為了保持品格的高潔!

陶淵明一共做官十三年。

這十三年,是他為實現“大濟蒼生”的抱負而不斷嘗試、不斷失望、終至絕望的'十三年。這十三年,是理想如鏡中花、水中月般可望而不可及的十三年。

這十三年,也是他的自由和個性被束縛,人格被壓抑的十三年。

最終,405年的一天,他留下了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瀟灑迴歸田園。

(二)歸向何處?

明確:歸向園田(齊讀)

問:詩人筆下的田園景色有何特點?請抓住詩中幾組意象分析

明確: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莊/炊煙/狗吠/雞鳴/遠近結合,動靜結合。白描手法,清新質樸。

概括追問:非常普通平常的農村生活場景,在陶淵明筆下為什麼顯得那麼美?

明確:恬靜、幽雅,空闊而簡陋,一片寧靜、一片和諧、一派迷茫、一派朦朧,這是美似仙境的田園,讓詩人棄官歸隱,流連忘返。“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四句寫近景,從自己的住宅寫起你看,住宅周圍有十畝土地,八九間草屋,地方雖不廣,房屋雖不多,但畢竟是自己的小天地,是自由自在的王國。榆樹柳樹的陰影遮住了後房檐,桃樹李樹羅列在屋子前邊,環境是多麼幽雅美麗!這裏襯托出了作者心滿意足的欣慰情緒,這正如劉禹錫在《陋室銘》中所説:“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寫遠景,遠望村莊輪廓模糊,炊煙裊裊,一切是安詳的、舒緩的、柔和的“狗吠深巷中”寫遠聞,以動襯靜,以有聲襯無聲,更顯出鄉間的寧靜、和平“雞鳴桑樹顛”寫近聞,沒有混亂,雞才能在桑顛得意地啼叫。

總之,這八句話,捕捉住農村中司空見慣的事物,畫出了優美畫畫,有近有遠,有聲有色,有淡有濃,有活潑有生機,有樸拙自然的趣味而這一切又與詩人在官場上的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這裏詩人用歌頌田園,無言地批判了官場的傾軋、爭鬥、混亂、險惡,表明了詩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靜、和諧的心境。

(三)歸去如何?(齊讀)

明確:“無塵雜”/有餘閒/久/復(注意煉字)——自由、安逸、喜悦

追問:從中可見作者的人格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樣的?

明確:厭惡官場,熱愛田園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獨立,品格上的高潔和正直。

最後兩句收束全文,詩人似乎在回答人們的疑問,為何對如此平凡的茅屋草木、雞鳴狗吠津津樂道,如數家珍呢?原來是作者“久在樊籠”的緣故,作者一旦衝出羅網,返回大自然的懷抱,那就其樂無窮、觸處皆春了,即使一草一木也格外感到親切而欣慰,可以説,這兩句詩,是對以前誤入塵網中的官場生活的形象的總結,也是對已經開始的新生活的欣喜。

結束語。 篇九

海子説: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法國詩人蘭波説:生活在別處,選擇和捨棄都是為了追尋心中的理想!陶淵明找到了心中的園田,希望我們也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生活!畢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願在這僅有的一次生命裏,能遵從自己心靈的召喚,不白活一回。把這句話送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