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語文教案設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84W

國小語文教案設計【精品多篇】

國小語文教案 篇一

五年制國小語文第四冊23課《看月食》,重點描述了月全食的全過程。教學中我們發現,不使用直觀教具難以講清課文涉及的月全食知識,也無法讓學生建立月食中月亮各種形態變化的概念及規律。為此,筆者經過反覆試驗,設計出《月全食簡易演示裝置》,供老師們上課時(也可將格規格縮小,讓學生自己動手做成學具,供講課時使用)。

(一)材料:

54×27(cm)厚紙板一塊,90×12(cm)透明膠片兩條,訂書針兩枚,4.5cm半徑透明膠片(塗成暗紅色)剪成的圓一個。

(二)製作:

在厚紙板上中心處畫圓(半徑12cm,用墨汁塗成黑色,代表地影),在圓的兩邊及厚紙板兩側中部開口(寬度12cm),將二條透明膠片用釘書機把左端訂在一起,上面的一條於中心右側用紅油墨筆畫圓(半徑4.5cm)代表月球,下面一條同位置處貼上剪出的圓(暗紅色,代表全食後的月亮,因月球此時還能反射一部分經地球大氣散射到月球的光而致)。

(三)組裝:

將透明膠片上條穿入厚紙板兩側的切口,下條穿入地影兩側的切口。將膠片推至右側,使下條膠片上的暗紅色圓藏到厚紙板之下,而上面只能看到地影左側用紅油墨筆畫成的月亮。注意:上下二條透明膠片均需覆蓋在地影上方。

(四)使用:

用左手捏住透明膠片左端訂書針之間,慢慢向左抽動,使上下二條透明膠片上的圓同時掠過地影,即可演示出月全食的全過程。使用時可結合講解課文邊抽動邊讓學生看上條膠片上月亮的形態變化:像大白玉盤(月食前)———像被咬去一塊似的———像小船———像鐮刀———像眉毛———像細鈎———像一面鑼(全食時)———像彎彎的細鈎———像眉毛———像鐮刀———像小船———像大玉盤(復圓後)。演示完後,還可讓學生看課本插圖,讓學生説出圖中的月亮是全食前的月亮還是生光後的月亮?

注意:在地面上看月亮,規定方向為“左東右西”。向左抽動讓月亮經過地影是由於月球公轉方向自西向東決定的。

不難理解,月食時總是東緣先食(左側邊緣),東緣先生光。

本教具具有科學性(可正確演示月全食過程、原理和形態、月色等)、實用性(可做教具,又可縮小做成學具,還可作為玩具、藝術品收藏)、廉價性(所用各種材料均可找到替代品)、

簡便性(製做簡單,攜帶方便)等特點,彌補了立體教具(如三球儀等)的許多缺陷,值得在國小教學中推廣。

國小語文教案 篇二

學習目標:

1、體會側面描寫對錶現主題的作用。

2、感受老教授美好的心靈。

3、認識適時的鼓勵對人的成長的重要。

教學用具:

多媒體投影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從《背影》到《甜甜的泥土》,在作者淡淡的敍述中我們感受到了親人之間的真情,其實,在素不相識的陌生人之間,也有令人動情的温情的故事上演。

今天,我們來學習落雪的《惟一的聽眾》,感受字裏行間所表現的人情美。

板書: 惟一的聽眾

落雪

通過這篇美文的學習,我們要達到三個目標:

1、體會側面描寫對錶現主題的作用。

2、感受老教授美好的心靈。

3、認識適時的鼓勵對人的成長的重要。

(出示投影,學生齊讀學習目標。)

存在問題:由於備課的時間較為倉促,在定位知識和能力的目標時,確定“人物描寫對錶現主題的作用”為知識目標,但在對教材的把握中,經過評課,意識到若改為“人物的側面描寫對錶現主題的作用”或許會更好地把握文章內涵。

二、講述。

希望通過45分鐘的學習,同學們能有所收穫。

首先,請同學自由讀課文,劃出你不理解的字詞和同學交流,並説一説文章講述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1、劃出文中你不理解的語句和同學交流。

2、説一説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出示投影,指一名學生讀題)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學生交流。

(3)學生講述故事。(1名學生複述)

存在問題:學生在自由閲讀的過程中,能很好地交流,但由於學生的認知或教者的點拔等方面的問題,使得學生提出的問題僅僅只有一個,即“當我感覺到這一點時,一種力量在我身上潛滋暗長。”這種力量是指什麼?學生答:指我的一種自信。

其實,有很多句子值得去理解,但或許是時間或點拔的方式,學生對此有點迷惑。在交流故事的過程中,一名學生講述時,顯得有點宂長,教者點評後,若能及時挑一名學生再次複述,便能將學生充分地調動起來,從而達到在簡潔有力的故事內容的概括中明白文意。

三、發現。

同學們對課文有了一個大致的掌握,請問“惟一的聽眾”中的“惟一”是何意,聽眾又是誰?

(學生作答:“惟一”是獨一無二的意思,聽眾是指老婦人。)

板書: 老婦人

刻畫人物形象是為了更好地表現主題,在這篇文章裏,着力刻畫的是老婦人這個形象,在刻畫人物時有多種方法,如語言描寫,還有……

(學生回答,有細節、動作、神態、心理、細節,外貌、肖像等描寫方法。)

説得不錯,今天,老師就給同學們一點友情提示。

刻畫人物形象通常會抓人物的語言、心理、神態、動作、外貌等描寫。有時也採用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方法,但都是為了表現人物性格,揭示文章主題。

(出示投影,學生齊讀友情提示。)

請同學們再讀課文,走入“發現”環節,思考:

1、文章運用哪些描寫來刻畫老婦人的?請在文中找出相關語句。

(學生閲讀、交流,找出關於老婦人外貌、語言、動作、神態等描寫的句子,並讀出來。)

板書: 外貌

語言

動作

神態

2、找出描寫 “我”心理感受發生變化的句子,讀一讀。

(指一名學生讀課文,其他學生邊聽邊劃。)

問:我的這些心理變化是因為什麼?

(學生:因為老婦人的關心和愛護,鼓勵和支持。)

板書: 美麗、善良的心

因為老婦人的這種鼓勵,我走向成功之路,試想一下。

試想一下,我第一次遇到老婦人時,老婦人就點明身份,並對我説“你拉得真不錯”或“你拉得不好”時,故事的結局會怎樣?

(教者出示投影,小插曲)

(學生暢所欲言,計用時13分鐘,12名學生作答。)

而文中的結局又是怎樣呢?

(一學生作答,學生指出在最後一節,學生齊讀最後一節,體會感悟。)

存在問題:本環節是這節課的重點環節,但由於教者的水平問題,導致應該教給學生的一些能力和方法,在教者匆匆的趕時間進度的限制下,讓教學重點和難點,也是亮點和閃光點走向灰暗。如果在“發現”環節的第一個問題結束後,告訴學生這些就是刻畫人物時所通常採用的一些方法,另教者在學生回答“肖像”和“外貌”描寫時,未能作出正確點評,加以區分。

故反映了教者在教學過程中的機智尚欠缺,教學能力有待於進一步提高。再如第二個問題,便是典型的“側面烘托”,教者只要引導學生讀第二節中“嘿,畢竟有人誇我了”等句便可一下子帶入“側面烘托”中去,從而水到渠成地完成知識和能力目標即“體會側面描寫對錶現主題的作用。”

文章真正的玩味所在還在於老婦人的不同尋常,文中的“我“是從妹妹那兒得知老婦人是一位最有聲望的教授的,但在文中卻有多次暗示,如三次“平靜”等語句。由此便可明白文章之所以這樣安排情節的原因了。

在“小插曲”的安排上,還可讓學生側重於分析“我在老婦人點明身份和未點明身份”這兩種情形下獲得成功有所區別,這樣的比較也許會比設計的“小插曲”更有回味的餘地。

四、啟示。

當我們走出“發現”環節,我們對課文已有了更深一步的瞭解。請同學説説你的感受。

讀了這篇文章,你獲得了哪些啟示?

(出示投影。)

(學生説自已的感受,計7名學生)

五、心靈語絲。

面對每一個人,我們都可以讓鼓勵像花兒一樣盛開 ,這可以是一個眼神,可以是一個撫摸,也可以是一個微笑、一句話語。請你:

以“鼓勵”為話題,説一句話。

例:無言的鼓勵是成長的奠基石。

(出示投影)

(學生用1分鐘思考,作答,計3名學生)

存在問題:四、五環節是這節課的一個總結,它考察了學生對這篇文章的把握和思維的發散。應該説學生能從課文的學習中得到一些啟示,或許,這便是教者在這節課中的一些安慰吧!

新課程語文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目標:

1、通過調查、交流、查閲等形式,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2、創設情境,分組活動,人人蔘與,促進學生積累語言、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

3、通過活動,增進同學間的友誼。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探討名字中的語文現象,領略祖國語言的文字魅力。

教學難點:根據同學名字的特點贈言,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教學準備:

1、廣泛收集我國古今名人的軼事。

2、向父母等長輩詢問自己名字的來歷、意義等,看誰獲得的相關信息多。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每個人都有一個名字,這個名字伴隨着我們的一生。每個名字都藴藏着語文,這節課我們將要進行“口語交際”,主題是“名字中的語文”。

二、自讀“口語交際”提示,明確交際目標

1、自讀提示:瞭解本次口語交際的內容。

(1)學生自讀提示。

(2)討論交流口語交際的要求及內容。

2、師生共同卻東各項交際要求及內容。

三、小組交流

(1)就小組成員名字中不懂字向本人提問。

(2)把長輩給自己起名字時發生的故事説給小組成員聽。

(3)説説當你知道父母為自己起名字的用意後有什麼感受。

四、猜想性評價

1、教師列出若干本班學生的名字,請學生進行猜想性評價,本人驗證。

2、教師相機引導歸納。

五、創意性表達

1、瞭解你最感興趣的同學的名字的來歷。

2、根據其特點寫贈言。

3、全班交流評價。

六、交流平台

1、交流自己手機的我國古今名人名字資料。

2、吧大家收集的資料裝訂成冊,課後傳閲。

七、小結歸納

通過口語交際,加深了學生間的相互瞭解,瞭解了父母對子女的期望,感受了名字所散發吃飯胡來的文化氣息,領略了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你還有那些收穫呢?自己歸納一下吧!

國小語文教案 篇四

教學要求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方、半、巴”3個字。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雨水與植物生長有着密切的關 系。

教學重難點

認字和朗讀是教學重點。要通過朗讀讓學生知道雨水與植物生長的關係。

教學準備

掛圖、生字詞卡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要求:

認識12個生字。會寫“方、半、巴”3個字。

二、教學重點:

認字和朗讀。

三、教學難點:

要通過朗讀讓學生知道雨水與植物生長的關係。

四、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猜謎:小朋友們,今天在上新課之前,老師想請大家猜個謎語,好嗎?“千條線,萬條線,落到水裏都不見。”(雨)

2、大家都知道是雨,誰來説説你見過什麼樣的雨?(大雨、小雨、毛毛雨、雷陣雨、狂風暴雨。)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於雨的課文。(板書課題並注音:12、雨點兒)誰來試着讀讀課題?(指導讀準輕聲、兒化。)

(二)初讀課文

1、這篇課文究竟講了雨點兒的什麼事呢?請同學們藉助拼音自由地大聲讀課文,喜歡的那一節多讀幾遍。

要求:把字音讀準,課文讀通,不認識的字可以問問周圍的同學和老師。

2、指名將自己喜歡的自然段讀給大家聽,聽的同學幫助正音糾錯。

3、隨着讀文出示生字、生詞認讀。

(三)看掛圖,學習課文

1、第一節 :

〈1〉〈圖一〉你看見了什麼?看到雨點兒怎樣?〈很小、很多〉多到怎樣?〈數不清〉

〈2〉理解“數不清”,指導朗讀第一節。

練習用“數不清”説話。

〈3〉“飄落”什麼意思?還有什麼東西可以飄落下來?

創設情景,練習用“飄落”説話:秋天到了,風一吹,樹上的葉子就飄落下來。

〈4〉齊讀第一節。

2、第二、三、四節

〈1〉(圖2)數不清的雨點兒飄落下來。這時,半空中,一個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説起悄悄話來,讓我們聽聽它們説了些什麼。

〈2〉大雨點兒要去哪兒?小雨點兒要去哪兒?(板畫:有花有草的地方,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

〈3〉下面請同學們拿出筆找出大雨點和小雨點分別是怎麼問的,用直線畫出來,讀一讀。指導學生體會“你呢”這句話沒説完整。

〈4〉分組讀對話,指導讀好疑問語氣。分男女生扮演大雨點,小雨點讀對話。

3、第五節

〈1〉同學們,讀到這兒,你們想不想知道大雨點、小雨點去了那兒以後,那裏的景色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讓我們去看看課文中是怎麼説的吧!(自由大聲讀課文,找一找發生了什麼變化。)

〈2〉指名説説有花有草的地方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板畫)。

(配樂圖三)你看到了怎樣的景象?

〈3〉那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

(配樂圖四:荒地—有花有草)

〈4〉師:有了雨水的滋潤,花更紅,草更綠了,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長出了紅的花,綠的草。

4、(看圖三、圖四)想象:如果你是小花、小草,你想對雨點兒説些什麼呢?〈小組討論後,指名説話。〉

(四)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雨點兒〉一課,知道了大雨點兒去了有花有草的地方,花兒更紅,草更綠了;小雨點兒去了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那兒就長出了紅的花,綠的草。

你們喜歡雨點兒嗎?讓我們帶着喜歡雨點兒的感情去齊讀全文。

五、作業佈置:

回家熟讀課文。

六、板書設計:

12、雨點兒

有花有草的地方,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

七、課後反思:

第二課時

一、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雨水與植物生長有着密切的關 系。

二、教學重點:

認字和朗讀。

三、教學難點:

要通過朗讀讓學生知道雨水與植物生長的關係。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雨點兒》這篇課文,這節課繼續,老師請這一行的同學一人讀一段。再認認生字。

1、出示生字卡:數不清 雲彩 飄落(生認讀)

2、出示生字。

(二)學習生字

這些字你們在課文中已經認識,那麼離開課文你還認識嗎?拿出字卡老師讀一個生字,你們找一個。

1、指名一組上台。找到領讀,並貼黑板上。

2、生字“找朋友”(從12個生字中找,找字擺詞,並領讀)

(三)“我會讀”生自由讀課後三個句子,齊讀課文

(四)指導書寫

1、“方、半、巴”三個字都是獨體字。要指導學生在田字格里把這三個字寫均勻。

2、教師範寫,學生書空。

3、學生描紅、練寫、反饋,再練寫。

4、口頭組詞。

(五)佈置課外實踐活動的任務

課餘時間,請學生在家裏的小花盆裏栽花種草,繼續引導學生觀察,下雨或澆水後,花草有什麼變化。

(六)練習

1、在正確的讀音後打鈎。

cai( ) shu ( ) fan( )

彩 數 方

chai( ) su ( ) fang( )

2、想一想,猜一猜。

千條線,萬條線,落到水裏看不見。

五、作業佈置:

課間觀察:下雨或澆水後,花草有什麼變化?

六、板書設計:

在田字格中寫“方、半、巴” 三個字。

新課程語文教學設計 篇五

一、教案背景

1、教案設計面向國小五年級學生。

2、教材使用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第十單元《家園的呼喚》第一篇課文。

3、課前準備:

①教師準備:利用百度搜索相關的視頻資料,製作多媒體課件。

②學生準備:預習課文,利用信息網絡手段查找介紹地球的資料。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課文介紹的有關地球的知識,弄明白為什麼説“只有一個地球”。

2、能力目標:理解課文條理,瞭解作者説明事物的方法: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讀中悟。

3、情感目標:使學生受到愛護環境、保護地球的教育,懂得我們生活的地球是多麼可愛,同時又多麼脆弱。

三、教材及學習者分析

《只有一個地球》是北師大版國小五年級語文(上冊)第十單元第一篇。這是一篇科學小品文,從地球上可供人類生存的範圍、資源已遭到嚴重破壞、破壞了地球人類將別無去處等角度説明不能再破壞地球上的生態環境了,呼籲人們保護地球,保護人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對於五年級的學生來説,由於經過幾年的語文學習和實踐,已經掌握了一些學習語文的方法,具備一定的獨立學習語文的能力,同時五年級的學生已初步具備利用網絡查閲資料、提問題、探究閲讀、合作學習的能力。在課前,學生已經通過網絡等手段查閲的了有關資料。對本課的內容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根據這些,我特確定以下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明白地球上人類生活的範圍很小,我們不能再破壞資源,一旦地球被破壞了,我們將別無去處。

教學難點:如何採取合理的教學手段,使學生更加深刻的認識到地球的現狀,地球目前正面臨的危機,教育學生懂得保護生態環境,珍愛地球,善待地球。

四、教學方法

1、創設情境法:利用百度強大的搜索功能,搜索介紹地球視頻資料,為學生創設情境,變想象為形象,瞭解我們生活的地球“美麗又渺小”。

2、活動探究法:利用百度搜索大量生動、逼真的影像,把“地球的美麗”、“人類生活範圍很小”、“人類對環境的破壞”以及“無法移居別的星球”等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引導學生對各種蒐集資料開展討論來獲取知識,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

國小語文主題教案設計 篇六

一、教學要求:

1、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並唱一唱這首歌。

2、重點理解誰給我們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3、學習課文中的生字詞。

二、教學重點:

重點理解誰給我們安排下幸福的生活?學習課文中的生字詞。

三、教學準備:

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漿》

四、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可以製作課件,情境導入,激發學生對美好童年的嚮往。

(二)學習課文

1、教師範讀

2、學生自讀課文

3、學生範讀課文

4、學生質疑

5、指導學生邊讀邊想象,在優美舒緩的旋律中,邊讀課文邊體會童年生活的美好。

(三)學習生字

本文出現了兩個生字,教學時注意字型的寫法,可採用換部首的方法記字。

如:獎漿愉偷,通過換部首,使學生區分行近字;漿的右上角是夕,不要多寫一點。

補充詞語:迎面愉快歡樂幸福安排。

注意:涼爽的爽的寫法。

(四)學唱歌曲

在學習課文時,可以與音樂課整和,讓學生先欣賞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漿,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使學生了解着首個的基調是歡快的,表達一種愉快的心情。

採用小聲跟唱,教師領唱,學生領唱等多種形式,最後進行表演唱,小合唱,獨唱等形式的競賽,以達到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詩歌感情的目的。

(五)活動

可事先佈置收集各類學生活動的照片,如:大隊會春遊比賽等。通過補充,加深理解童年生活是多麼幸福,快樂。

國小語文教案設計 篇七

教學目標

1.綜合音樂、圖畫等多種手段,在朗讀、欣賞、吟誦、表演、想象等一系列的活動中,充分感受月光下美的意境,感受散文、詩歌、童話等不同視野下月亮的風格,創生出自己對月亮文化的獨特感受。

2.讓學生自主選擇性地閲讀,在豐富的月亮文化的薰陶、傳承、感染和建構中審美、啟智、激趣。

3. 啟發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學重點:

充分感受散文、詩歌、童話視野下的月亮,讓學生建構起自己的月亮文化。

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通過網絡搜索、文本閲讀等多種學習途徑,閲讀有關月亮的童謠、詩文、神話、故事等,欣賞有關月亮的音樂、圖畫等不同的藝術表現。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 同學們,自古以來,月亮和藝術有着不解之緣,文學當然也不例外。從人類有文學的那天起,月亮就成了文人墨客心目中的女神。她在遙遠的星空中向我們講述着永遠也講不完的故事,給了文人墨客們無限的靈感。這一課,讓我們和著名作家趙麗宏一起走上江輪的甲板,去欣賞江中的月亮,激發我們的情思與靈感。

2. 齊讀課題。

二、走入散文世界,沐浴月色清輝

1. 課前同學們已經讀了課文,説説,你最喜歡讀課文的哪些部分?

2. 我們先和喜歡散文的同學一起,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走上江輪的甲板,

去欣賞江中的月色。

3. 我們欣賞過日出噴薄的壯闊,也讚歎過晚霞滿天的絢麗,月光的美是一種怎樣的美呢?自己輕輕地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4.月光的美是一種怎樣的美?

5.欣賞着這安詳的、晶瑩的、朦朧的月色,我們彷彿在聆聽一首優雅的月光曲。 請一個同學把這一段連起來, 把這種意境讀出來。

三、步入古詩殿堂,品味優雅意境

1.月夜的江景實在太美了,把小外甥都叫醒了。他一定是在夢境中看到了月亮。凝望着天上的月亮,每個人都會出神,都會陶醉,都會在心中湧動起濃濃的詩情。我們的祖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古往今來,月亮一直被反覆吟誦着。

2.師生齊背蘇軾的《水調歌頭。中秋》

3.寫月亮的詩多如繁星,小外甥也知道許許多多 。他和舅舅一起,你一句我一句吟誦起來。下面同桌一個做舅舅,一個做外甥,一起把下面的內容讀一讀。讀前想一想,月下吟詩應該在怎樣的氣氛裏?他們吟誦的每句詩應該讀出怎樣的情趣?

4.請兩位同學扮演舅舅與小外甥吟詩。全班同學評點。

5.男女同學一起扮演舅舅、小外甥對詩。

6. 此情此景中, 一定有許許多多吟誦月亮的詩句,在我們的耳畔迴響起來,讓我們也參與到他們的詠詩中去,也來你一句我一句 。

7.月下吟詩,這是一種多麼美好的感覺啊。這些絕妙的詩句引着我們走進了古典,走進了美的意境。

8.一起清唱 《水調歌頭中秋》

四、邁進童話樂園,喚起純真童心

1. 每個詩人的眼睛裏,都有一個自己的月亮,每個孩子的眼睛裏,也有一個自己的月亮。還記得你們在那個靜靜的夜晚,看着天上的月亮,,展開了幻想的翅膀,提出了好多好多好奇的問題,你悄悄地跟月亮説了些什麼呀?

2. 小外甥跟你們一樣,在他的眼睛裏,月亮就充滿了童年的純真與幻想。自己讀讀小外甥充滿童話般的語言。

(1) 請一個同學扮演小外甥。

(2) 在評讀中體驗小外甥純真的童心,神奇的話語。

3. 小外甥用童話的眼睛去看月亮,用童話的語言去説月亮,用童話的心靈去感受月亮。一起朗讀小外甥充滿童趣的話。

4.多麼純真的童心,多麼神奇的話語呀!( 引讀)小外甥回到船艙裏了,甲板上又只留下了我一個人——我久久凝視着月亮消失的地方,輕輕地展開了幻想的翅膀……

五、張開幻想雙翼,走進月神文化

1.小外甥的話深深打動了舅舅,也深深打動了我們每一個人,讓我們也插上幻想的雙翼,飛向月亮。(伴隨着邁克傑克遜的《童年時代》美妙歌聲)你們可以用散文的語言、詩的語言或者童話的語言,去抒發自己對月亮的情感。

2.學生書寫自己眼中的月亮 。

3.交流。

4.有一位著名的學者説,中國文化起源於月神文化。月神文化,映射出我們民族的聖潔、祥和與仁慈。讓我們走向月亮女神,走近月亮文化,沐浴着她的清輝,讓她聖潔的月光永遠滋潤我們的心田。

國小語文教案 篇八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第1、2節,讀好問句的語氣。

3、瞭解一些動物尾巴的特點。

教學重點:朗讀。

教學難點:仿照課文編兒歌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小動物圖片

讓學生蒐集有關動物尾巴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複習鞏固

上節課我們看了三隻小動物《比尾巴》的第一場比賽,知道了它們比賽的結果。看着板書,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看第二場比賽。要看比賽,可沒那麼容易,要闖過三關,才能看得到,你敢不敢?

第一關:讀生字

誰能把這些生字娃娃的名字全叫對,我就帶他去看。你們能全讀對嗎?

第二關:讀詞語

第三關:讀課文

這兩關太簡單了,難不倒大家。下面一關要難了,幹什麼呢?我們來讀兒歌。(出示)我們先一起來讀,喜歡讀問的,就練問的,喜歡讀答的就練答的部分。自己先練習。誰來問,誰來答,最好配上動作。

交流:對讀 還有那麼多小朋友想 讀,這樣喜歡問的站起來,答的坐着讀。齊讀

過渡:我們班的小朋友可真了不起,這三關都闖過了。

二、認識參賽選手

參加比賽的小動物看你們那麼聰明能幹,都想急着跑出來比一比了。不過它們又説如果你們叫得出他們的名字呢,他們就馬上出來。你們看,這就是小動物的名單,你能叫它們的名字嗎?(先出示詞語再出示圖片)

二、認讀比賽項目

1、第二場比賽馬上就要開始了,它們比什麼呢?(出示三個問題)我們趕快自己讀一讀。

2、交流比賽的項目。板書:彎 扁 最好看

3、指名讀問句。

誰來把這三句話讀一讀,你覺得他哪個地方讀得特別好?好,誰再來問一問?誰能夠配上動作問?

三、評比比賽結果

1、小朋友們,現在你們再來做一次評委。請你公正地評一評。(把寫有詞語的圖片帖到相應的項目前面)

2、看評選的結果出來了,你能把結果公佈出來嗎?

自由讀,再指名讀。

3、我們知道了比賽的結果,你還想知道些什麼呢?你還知道哪些動物尾巴的用處嗎?誰再把這讀一讀?孔雀的尾巴真是太美了!你們能讀得那麼好嗎?齊讀。

4、聽你們讀得那麼津津有味,老師也想讀,我也想加入你們,你們歡迎嗎?師生合作。我們的合作非常成功。下面你能和你的同桌也這樣讀,行嗎?最好配上動作。好,先練一練。指名錶演。還想表演的小朋友站起來表演。

四、比畫尾巴

1、剛剛小動物們進行了比賽,下面我們的小朋友也來比一比賽吧!比什麼呢?比畫尾巴。你們看這些小動物可真粗心,自己的尾巴掉了也不知道,只好請我們的小朋友來幫忙了,你能畫嗎?

2、評一評。

八、課外延伸。

1、比尾巴大賽不僅吸引了這些小動物,還有很多動物從四面八方趕來參賽。你看,這是誰呀?它的尾巴長得怎麼樣呢?

2、你能像課文一樣把這三隻動物的尾巴的特點編成兒歌介紹給大家嗎?

3、你還知道其它動物尾巴的樣子嗎?能不能像剛才那樣編兒歌呢?小組交流,全班彙報。

九、總結

這節課,我們觀看了第二場比賽,更高興的是我們給小動物找到了尾巴,自己也會編兒歌了。你們開心嗎?看你們那麼開心,表現又那麼好,老師決定現在就把這份特殊的禮物送給你們,請你們眼睛閉上。放音樂,跟着音樂做動作。

國小語文教案 篇九

學習目標

1、認識本課四個生字並正確書寫、運用。

2、體會詩人借不同景物抒發情懷的寫法。

3、感受詩人暗藏於詩中無限的思鄉之情。

課前準備

1、瞭解王安石的生平。

2、瞭解唐朝詩人張籍、清朝納蘭性德的生平。

3、收集思鄉的古詩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遠離故土的人,總會思念自己的家鄉,這是人世間最美好、最真摯的情感。同學們,你們學過哪些與“月”有關的詩詞呢?

2、是呀,從古到今,月亮總是讓人情不自禁思念家鄉,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關於月亮的詩。

3、揭示課題: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板書課題。瞭解“泊”字字義,選擇正確讀音。)

交流資料,瞭解詩人

課前,你收集了詩人的哪些資料,請用簡潔的語言説一説。

整體把握,初步感知

1、指名讀詩,全班讀,注意讀準字音。

2、自己多讀幾遍這首詩,結合課文註釋,想想詩句的意思,並從中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感情。

3、四人小組討論詩句的意思,並説説你最欣賞詩中哪一句。

賞析詩句,感悟詩境

1、剛才同學們説得最多的就是“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句詩(出示),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2、請説説你為什麼喜歡?

3、有同學説,這句詩寫出了江南生機盎然的春天的樣子。現在請和同桌互相説一説:在你腦海中出現了怎樣的景色呢?暢所欲言。

4、同桌互讀,練説。

5、指數名學生説。

6、小結:

你們的回答真精彩!詩的魅力就在於能用簡短的同一個語句在不同的人的腦海中勾勒出不同的畫面。

7、請你用朗讀把你腦海中勾勒的畫面讀出來。小組內練讀,指名讀。

8、聽了同學們的描述,我彷彿看見了草長鶯飛、滿目新綠的春天,仔細觀察書上的插圖,還能讓你有更深入的理解。

9、指名説,同學們理解得多豐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綠”讀出來吧。男女生賽讀。

10、關於“綠”字還有一個故事,引導閲讀“資料袋”。瞭解王安石推敲用“綠”字的故事。

11、看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感觸呢?

12、小結:

是呀!一位如此優秀的詩人能為一個字修改十多次,我們在習作中難道不該反覆修改嗎?記住:文章是改出來的。

品評詩句,昇華情感

1、這麼美的春色,誰不流連忘返呢?詩人和我們一樣陶醉其間了嗎?

2、詩人想幹什麼?家鄉在哪兒?引導學生從課題和詩句一、二行處理解。

3、請你在教室的地圖上找找它們的位置吧。再好好讀古詩。

4、學生上台指地名,然後簡介王安石把南京稱為故鄉的原因。

5、你從哪裏讀出詩人急切地想回家鄉呢?

6、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理解。

7、感情朗讀。

迴歸整體,深化體驗

1、漂泊在異鄉的遊子對家鄉是多麼的眷戀啊!讓我們一起來感情朗讀這首詩吧。

2、練習背誦。

第二課時

回顧內容,談話入題

古詩《泊船瓜洲》讓我們體會到了王安石借春風問明月,何時才能榮歸故里的千般惆悵?那麼宋朝詩人張籍、清朝的納蘭性德又是如何表達思鄉之情的呢?

初讀古詩,整體感受

1、讀一讀《秋思》和《長相思》,要求正確、流利,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弄清不懂的詞。

2、指幾名學生讀,正音。

3、看看詩詞題目,你發現了什麼?

4、同樣的思鄉之情,但表達卻不相同。和你的夥伴好好讀詩,看看詩人們是怎麼表達的?

5、你感受最深的是什麼?任選一首讀。

品讀詩句,領悟感情

1、詩人那濃濃的鄉情,藏在哪些詩句中呢:讀,勾畫。

2、指名答。

3、“洛陽城裏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從這句詩中你讀懂了什麼?

4、學生同桌互相説一説,指名説。

5、指導朗讀,讀出詩人惆悵滿懷的感覺。

6、詩中詩人借什麼景物來抒發情感的呢?

7、小組內交流:説説下面那句詩的意思。

8、引讀“意恐匆匆説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提示:頭腦中想象情景)

9、這一次又一次的想寫信、封信、拆信的過程,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了詩人對家鄉的掛念。

10、感情朗讀。

11、王安石見月惆悵,張籍見秋風而感慨。那麼,納蘭性德又是如何將情藏於詩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嗎?

12、小組內討論交流,各抒己見。

13、全班交流,師引導體會“風一更……無此聲”。

入情入境,深情朗誦

讀詩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畫面也就不同。我們在朗讀這些詩詞時,一定要想象畫面,要用心體會他們的感情。讓我們再一起朗誦這感人的詩詞吧。

找尋規律,識記生字

精選閲讀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古詩詞三首》的知識點

1獨坐敬亭山

作者簡介:李白(701-762),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被稱為“詩仙”。主要作品有《蜀道難》《夢遊天姥(mǔ)吟留別》《將(qiānɡ)進酒》《古風》《李太白集》等。

相關背景:長期飄泊生活,使李白飽嘗了人間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態炎涼,從而加深了對現實的不滿,增添了孤寂之感。此詩寫獨坐敬亭山時的情趣,正是詩人帶着懷才不遇,嚐盡世態炎涼而產生的孤獨與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懷抱中尋求安慰的生活寫照。

主要內容:前兩句“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狀眼前之景,流露出孤獨之感。天上眾多的鳥兒高飛遠去,無影無蹤了;連僅有的一片孤雲也不肯稍駐片刻,獨自遠遠地飄走了,山中顯得格外幽靜。在詩人看來,世間萬物都厭棄他,離他而去。“盡”“孤”“獨”“閒”等詞,表現了詩人強烈的孤獨感。這正是封建社會中許許多多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壓抑的士大夫所共有的精神面貌。

三、四兩句“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義手法,將敬亭山人格化、個性化。儘管鳥飛雲去,詩人仍沒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靜秀麗的敬亭山,覺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脈脈地看着自己。他們之間不必説什麼話,已達到了感情上的交流。“兩不厭”,表現了詩人與敬亭山感情上的投契。“只有”,並不意味着太少,而是一種“人生得一知已足矣”的驕傲與滿足。

2望洞庭

作者簡介:劉禹錫(772-842),唐代哲學家、文學家,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他與柳宗元、白居易交遊、唱和,並稱為“劉柳”與“劉白”。白居易稱他為“詩豪”,清人王夫之稱他為“小詩之聖”。

主要作品有《烏衣巷》《秋詞》《竹枝詞》《浪淘沙》等。

相關背景:詩人劉禹錫貶逐南荒,二十間年去來洞庭湖,據文獻可靠的約有六次。説的是明月當空的夜晚,詩人劉禹錫經過洞庭湖,寫下了所見的美景,作者觀望洞庭湖的景色的角度剛好把洞庭湖的美景盡收眼底,抓住了最美麗的湖光山色。

主要內容:第一句從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寫起,表現湖面的開闊廖遠,這應該是日暮時分的景象,天還沒黑但月亮已經出來,如果天黑就看不出兩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鏡子的比喻表現夜晚湖面的平靜,因為太陽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鏡子沒磨時光澤暗淡的樣子。第三句寫遠望湖中君山翠綠的色彩,這裏的“山水”實際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屬於古代漢語中“偏義複詞”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個比喻,將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擱在白銀盤子裏的青螺。全詩純然寫景,既有描寫的細緻,又有比喻的生動,讀來饒有趣味。

3憶江南

作者簡介: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人,後遷居下邽。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他的詩風格平易清新,質樸自然,常以揭發當時政治上的黑暗現象和人民的痛苦生活為題材。主要作品有《長恨歌》《琵琶行》《賣炭翁》《賦得古原草送別》《錢塘湖春行》等。

相關背景:白居易曾經擔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兩年,後來又擔任蘇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餘。在他的青年時期,曾漫遊江南,旅居蘇杭,應該説,他對江南有着相當的瞭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當他因病卸任蘇州刺史,回到洛陽後十二年,他六十七歲時,寫下了這三首憶江南,可見江南勝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主要內容:此詞寫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個既淺切又圓活的“好”字,攝盡江南春色的種種佳處,而作者的讚頌之意與嚮往之情也盡寓其中。同時,唯因“好”之已甚,方能“憶”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結句“能不憶江南”,並與之相關闔。次句“風景舊曾諳”,點明江南風景之“好”,並非得之傳聞,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時的親身體驗與親身感受。這就既落實了“好”字,又照應了“憶”字,不失為勾通一篇意脈的精彩筆墨。三、四兩句對江南之“好”進行形象化的演繹,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紅綠相映的明豔色彩,給人以光彩奪目的強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間的相互烘托,又有異色間的相互映襯,充分顯示了作者善於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憶江南”收束全詞,既托出身在洛陽的作者對江南春色的無限讚歎與懷念,又造成一種悠遠而又深長的韻味,把讀者帶入餘情搖漾的境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