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兩小兒辯日教學教案設計【精品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3.04W

兩小兒辯日教學教案設計【精品多篇】

兩小兒辯日教學設計 篇一

教材簡析

《兩小兒辯日》是人教修訂版教材六下的一篇文言課文。文章講的是古時候兩個小孩憑自己的直覺,一個認為太陽在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近。為此,各持一端,爭執不下,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斷。這個故事既滲透了要主動認識自然、探求客觀真理,並大膽質疑的科學態度;也説明了知識無窮,學無止境,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應該實事求是的道理。

文言文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藉助《兩小兒辯日》這篇文章,學生將初步感受到文言文的語言特點,產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瞭解祖國悠久燦爛的文化,增強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信心,併為今後學習文言文打下基礎。

學習目標

1、根據課後註釋理解文章內容,並反覆誦讀課文,產生自己的獨特感受,力爭達到“熟讀成誦”。

2、學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產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3、感受兩小兒的聰明可愛及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理解重點詞句,體會故事藴含的道理。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環節

課前師生合作背誦(《論語》中的名句)

①師:“三人行”,生——必有我師焉。

②師:“知之為知之”,生——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③師:“學而時習之”,生——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④師:“子曰:人而無信”,生——不知其可也。

⑤師:“子曰:朝聞道”,生——夕死可矣。

一、以“辯”為眼,初識“辯日”

1、聽音寫字:bian(第四聲)。同學們,中國的文字是世界上最美也最有趣的文字。大家看,兩個“辛”之間加上一個部首可以構成幾個不同的字?

2、我們今天學的課文中有一個“辯”字,《兩小兒辯日》,結合預習課題中的“辯”你是怎樣理解的?

“日”字什麼意思?這個課題是什麼意思?

質疑:辯論的結果怎樣呢?誰又參與了這場辯論呢?現在就讓我們進入課文的學習。

3、這是一篇文言文,我們以前還學過哪些文言文?(《楊氏之子》《伯牙絕弦》《學弈》)你是怎樣學習的?

交流文言文學習方法。

師:我們今天就可以用這些方法學習。誰能介紹一下《兩小兒辯日》的作者和出處?

生介紹列子和《列子·湯問》。

二、讀通課文,掌握斷句

1、生自讀課文

師:把書打開,我們先來試着讀一讀課文,爭取讀得正確流利,遇到難讀的地方就多讀幾遍。

2、生練讀課文,指一生讀課文。

3、師範讀:同學們在斷句方面存在困難,老師給大家範讀一下,認真聽,看看你的停頓是不是和老師一樣呢?

4、找一生讀,師評價。

5、學生再練,齊讀(課件出示全文斷句)

三、理解課文內容--“辯日”

1、師:讀得真好。現在看書,結合書下注釋和你自己查閲的資料,想想你都讀懂了哪些內容?不懂的地方做上標記,可以提出來和大家交流。

2、生讀文思考,並小組交流。

3、師生交流共議: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辯鬥:辯論,爭論。東遊:向東遊學。有一天,孔子到東方遊學,看到兩個小孩為什麼事情爭辯不已,便問是什麼原因。

師:關於這句話,你還了解什麼?

預設:全文總起句,交代了事情的起因。出場人物有三個:孔子和兩個小孩。孔子的生平。(大屏幕適時出示孔子像,屏幕介紹:孔子,儒家學派創始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後世尊稱為聖人。)

師:聽了同學老師對孔子的介紹,再讀讀這句話,你又讀出了什麼?(孔子虛心,不恥下問;兩小兒的辯論很精彩,連孔子都被吸引了。)

師引:這是一場__________的辯鬥。(激烈、精彩、引人入勝)

指導朗讀:你想怎樣讀這句話?指讀,評價,自讀。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以:認為。去:離。日中:中午。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孩子説: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近,到了中午時候遠。一個孩子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遠,而中午的時候近。

師引領學生理清兩個小兒的觀點。相機板書:

日始出日中

一兒近遠

一兒遠近

師:課文中有一個小孩的話沒有直接説,你能變成和第一個小孩一樣的句式嗎?生説(大屏幕出示:一兒曰:我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指導朗讀:結合你自己的生活實際想一想,你持一個觀點,另一個人非和你對着幹,你説東,他非説西,你會是什麼樣的狀態呀?(很着急想表白自己,不服,想用觀點壓住對方,想找人評評理。)

假設你們是兩個小兒,你能辯一辯嗎?練習一下。點兩組學生角色對話,點評,讓生注意語速快點,觀點咬字清晰些。再練習。

師:這真是一場__________的辯鬥。(針鋒相對,各執一詞,互不相讓)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近者大而遠者小乎?

一兒曰:日初出蒼蒼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理解:及:到。盤盂:盛東西用的器皿。探湯:把手伸進熱水裏。拓展“赴湯蹈火”,理解湯的意思。

“及其”,教師追問怎麼知道意思的?(聯繫“及”的意思)課件出示“車蓋、盤盂”。

理清兩個小孩各自的理由,師板書:

日始出日中

一兒近遠

大(如車蓋)小(盤盂)

一兒遠(蒼蒼涼涼)近(如探湯)

師:他們分別從什麼角度説的?(視覺和感覺)

一個認為太陽初升時離人近,一個認為初升時離人遠。同樣的事物,兩個小孩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得出了不同的結論。看來,看事物的角度不同,所得的結果也就不一樣。

指導朗讀:他們各自有自己充分的理由支撐觀點,講起話來自然理直氣壯,胸有成竹。

師引讀:一兒曰__________,指一生讀。

點評,師再引:一兒曰________,再指一生讀。

這是比喻句,把比喻成什麼慢點讀,反問句應語氣強些。

找兩生分角色讀,反覆讀幾遍,層層深入,語氣漸強。

師:這真是一場________的辯鬥。

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決:判斷。孰:誰。汝:你。知:知識。整句話的意思説,孔子不能判斷,兩個小孩笑着説:誰説你的知識多呀?

師:孔子不能決也——這是這件事的結果。孔子不能決,你能決嗎?點生説。師課件出示圖解,中午和早上一樣遠。

師:孔子被尊稱為聖人,是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形象何其高大,可是面對兩個小兒關於太陽遠近的辯論,竟然不能決也。這簡直……

你怎麼看這個問題?(從“兩千多年前,人們的科學還不夠發達,對於宇宙的探索還不夠深入,不知道情有可原。”“學習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很了不起。”“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就是淵博與孔子,也一定有自己不知道的知識。)

師:你們能從客觀的角度上公正的看問題,非常了不起。那麼你們説,兩個小孩的笑是嘲笑嗎?為什麼?

誰能讀出這種天真?

生讀,點評;師範讀,齊讀。

四、多種角度思考“辯鬥”結果

兩小兒辯日,這一辯,辯出了什麼?

1、兩小兒善於觀察,説話有理有據。

2、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態度。

3、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所得的結果就不一樣。

4、宇宙無限,知識無窮,學無止境的道理。

5、兩小兒天真活潑。

師:這一辯,真是令我們受益匪淺啊!讓我們有感情的再讀讀這篇課文。

生齊讀。

五、拓展延伸,背誦課文

1、出示《揠苗助長》原文,生藉助註釋理解主要內容。(機動)

2、推薦閲讀《列子湯問》中的故事。如《掩耳盜鈴》《愚公移山》《鄭人買履》等。

3、試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兩小兒辯日

日始出日中

一兒近遠

大(如車蓋)小(盤盂)孔子不能決也

一兒遠(蒼蒼涼涼)近(如探湯)

兩小兒辯日教學設計 篇二

這是蘇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誦讀欣賞中”的一篇課文,它是先秦古籍《例子》中記載的一則寓言,作為民族的經典文化,可以借這篇課文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同時關於課文的寓意,歷來有不同看法,教師在提供,有關背影后,讓學生在充分的文本感知“與”必要的生活參與“的基礎上進行個性化解讀,以實現“閲讀教學智育結果的個性化”。

教學目標

1、掌握常見文言實詞“遊”“去”“湯”及虛詞“以”“也”“乎”等。

2、文言文教學要做到以文釋詞,詞不離句,溝通古今,提高效率。

3、通過交流,辨論等方式,訓練學生的作文思維能力。

4、引導學生個性化地解讀課文藴含的哲理,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與教學策略]一、啟發談話,激發興趣,積累寫作素材。

我們大家都知道孔子是大學問家,學富五車,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可你們卻並不知道這樣的大聖人也有不懂的道理,而且竟然是兩個孩子正在辨論的問題,你們相信嗎?那麼究意是什麼問題難倒了“親愛的老師——孔子”呢?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兩小兒辯日》。

二、感知整體之貌

4、疏通文意

學生通過看註釋,查工具書,相互討化弄清字詞句的意思。

教師點撥,教師明確(略)。

三、探究深層之妙

1、兩小兒辯論的話題是什麼?

學生思考,回答:關於太陽離我們地球遠近的問題。

2、辯論雙方的觀點和理由各是什麼?

學生思考,明確:

1、瞭解文體

讓學生舉例説明什麼是寓言。

學生舉例可能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刻舟求劍、狐假虎威、鄭人買履、畫蛇添足等。並結合自己理解説出心目中的寓言。

教師補充介紹:

寓言,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是帶有功喻或諷刺的故事,寓言的基本特徵是它的比喻性,大多是借某種自然物或人的活動,來表現作者對一定社會現象的理解與評價,或讚揚,或批評,或嘲諷。題旨鮮明,意味深長,其形式短小精悍,人物性格突出。

2、瞭解《列子》

學生結合課文註釋説出。

教師補充《列子》,古代哲理寓言集。內容多為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説,如榿人憂天,朝三暮四、愚公移山、兩小兒辯日、紀昌學射、方相馬,歧路之舉,揚布打狗,等等。宋時成為道教的經典之一。

3、字詞積累

(1)字詞注音辯鬥(dou)孰(shu)為(wei)知(zhi)

(2)通假字

a“為”同“謂”,説b“知”同“智”,智慧

(3)古今異義

去古義:距離湯古義:熱

今義:往今義:食物煮後所得的汁水

(4)特殊句式

a、省略句:而日中時(去)遠也。

b、判斷句:而日中時近也。

甲小孩觀點: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近,中午離人遠。

理由:早晨太陽看起來大如車蓋,而中午看起來小如盤盂。

乙小孩觀點:太陽剛出來的進候離人遠,中午離人近。

理由:早晨人的感覺涼颼颼的,而中午熱得像手伸進熱水裏。

3、孔子又怎麼判定誰是誰非的?故事的結局如何?

學生思考,明確:孔子無法判定誰的説法正確,因而遭到兩個小孩的嘲笑。

4、如果我們今天聯繫所學知識看,究竟誰的説法正確?是早晨,還是中午太陽離人比較近一些?

學生思考,討論明確:其實,早晨和中午的太陽與地球的距離是一樣遠的,日出時,背影是遠小、樹木等,因而顯得大;中午時,背影是廣闊的天空,因而顯得小;日出時,光線斜射地面,因而温度低;中午時,光線直射地面,因而温度高。兩小兒一個根據視覺來判斷,另一個根據觸覺來判斷,説法貌似難以駁倒,但都被表面現象所疑惑,因而都是片面的。

①各抒已見——話哲理

請學生結合這則寓言內容及相關背景材料談談自己對寓意的理解。

1、學生甲:我認為這則寓言的寓意是作為道家的列子對儒家代表人物的孔子的嘲笑。

理由是在百家爭鳴的春秋時期,儒道的門派之爭,互相辯駁,互相瞧不起,作為道家的列子就借用兩小兒之口嘲笑儒家的孔子的無知,以此取笑對方。

2、學生乙:我認為肯定學無止境和勇於探索的精神才是這則寓言的寓意。

學生乙圍繞孔子是一個智慧極高的知名度極高的人,尚且有懂的知識,可見學無止境,只有活到老學到老,勇於探索才能與時俱進。

3、學生丙:我認為它肯定了兩小兒的好學多思的精神。

圍繞兩小兒對生活中的問題都擁有自己的看法,很善於獨立思考,並根據自己對自然現象的仔細觀察,提出了一套難以駁斥的理由,等方面進行闡述。

4、學生丁:我認為也應該從兩小兒身上吸取一些教訓,看問題要克服片面性。

圍繞着他們誰也説服不了誰,而且用我們今天的科學知識來評判他們的看法都是片面的,要透過現角看本質,防止片面看問題等方面説明理由。

學生戊,學生已……

教師小結:剛才同學們都能結合寓言內容,學科知識,及相關背影材料,從各自的角度出發表了各自的觀點,縣都能自圓其説,有一定的説服力。這則寓言的寓意我們的確可以從多個度度去思考,作為多向主題的文章只要立足於課文及作者的意圖,就可以得出不同的結論,並不唯一。

五、拓展延伸——作文思維訓練。

蘇霍姆林斯基編《給思想不集中的兒童的習題集》中有這樣一個習題:與時候,在遼闊的烏克蘭草原上,有兩個相距不遠的村莊——一個叫“真話村”另一個叫“假話村”。真話村的居民總是説真話而“假話村”的居民總是説假話,假若我們當中有誰突然來到兩個古代村莊中的一個村莊,只允許向第一個碰到的當地居民提一個問題,打聽自己來到的是哪個村莊,那麼這個問題應該怎樣提法?完成一篇短文練筆。學生思考,寫作文,教師巡視,組織學生朗讀交流,評價。

六、作業佈置

古時候,有個小國向皇帝進貢了三個一模一樣的金人,小國的使者同時帶來了一個問題:三個金人中哪個最有價值?皇帝想了許多辦法,請來珠寶匠檢查,稱重量,看做工,都沒有發現三個小金有什麼不同。最後,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説他有招。

大臣拿出三根稻草,分別插入金人的耳朵。結果稻草從第一個金人的另一隻耳朵出來了;第二金人呢,稻草從它的嘴巴里掉了出來;而第三個金人,稻草插進去後掉到肚子裏,什麼動靜也沒有。老臣説:第三個金人最有價值!因為最有價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説的人。老天給我們兩隻耳朵一個嘴巴,本來就是讓我們少説多聽的。

日常生活中,我們可能聽到過“沉默是金”這樣的告誡。不過,隨着時代的變遷,以前被奉為圭臬的道理也有可能會發生變化。大家可以聯想知己接觸過的人和事,認真考慮一下“沉默是金”這句俗語。

請認真圍繞辯論題目“沉默一定是金嗎?”準備參加辯論的材料。

兩小兒辯日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內容:人教版國小語文第十二冊第1課。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理解文意。

2、理解兩小兒大膽質疑、勇於探索的精神和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比一比 文言啟思,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等文言語句以及它們的現代文翻譯,讓學生在誦讀中品味、比較,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點。

2、介紹孔子,以“孔子也有難解之惑”設疑激趣,導入新課。

(從學生熟知的文言語句入手,為國小六年級初學文言文設置一個坡度,消除畏難情緒,激發學習興趣;以大聖人、大學問家孔子也有“疑難”設疑,讓學生形成“憤悱”的思維狀態,產生良好的閲讀期待,也為第四環節理解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精神作好鋪墊。)

二、讀一讀 以讀為本,理解文意

1、初讀,讀準字音,疏通字詞。

2、示範讀,劃好停頓,重點指導讀出節奏和輕重音。學生熟讀並嘗試背誦。

3、結合課文註釋,讀懂課文意思,重點理解古今意義差別較大的詞語,如“湯”等詞。

4、生用現代文複述故事。

(熟讀成誦是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和要求,分層次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積累語言,感悟文言文的魅力。複述故事是難點,須充分理解文意。)

三、辯一辯 以辯促讀,自主學習

1、區別同音形近字“辯、辨、辮”。

2、明確兩小兒辯論的話題,分別劃出他們的看法和理由。

3、分角色辯論,師讀旁白,生分別扮演兩小兒讀辯論語言;分組辯論;同桌辯論,先用文言辯,再用現代文辯。

(“辯”是文眼,須先辨形析義,再以它“牽一髮動全身”,活用教材,以以辯促讀,開展多角度、有創意的閲讀,在辯論中促進了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促進了教師、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

四、説一説 自省自悟,啟迪深思

1、出示話題:“你喜歡文中的誰?為什麼?你想對他説什麼?”

2、師點撥引導,理解孔子的“不能決”是他“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實事求是的精神體現,理解兩小兒喜歡探索、大膽質疑的精神值得表揚。

(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不能用自己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設計有利於個性化閲讀的問題,激發了學生的開放性思維,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獲得語言積累、思想啟迪,受到情感薰陶,加深個人體驗。巧妙地設計了“説”的環節,讓學生在説中感悟,課文中豐富的人文內涵得到了發掘,提升了學生的價值觀。)

五、查一查 跳出教材,解疑釋惑

引導學生查閲圖書、網絡等,利用課前蒐集的資料,以現代科技知識來解答兩小兒之“惑”和孔子不能決之“難”。

(培養學生初步具備收集資料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加強語文綜合性學習,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

六、演一演 開放課堂,發展個性

你是21世紀的少年,假如你能穿越時空隧道,來到古代,正遇上兩小兒辯日,你會怎麼辦?請你根據當時情景,表演《新編兩小兒辯日》。

(為學生創造性的學提供一個開放的空間,把講台當作展示生命活力的舞台,在模擬情境中,轉換角色,豐富想像,拓展思維,深化體驗,讓孩子們的個性在表演中得到充分的張揚。)

七、寫一寫 超越文本,延伸拓展

給文中的兩小兒和孔子寫信,告訴他們所爭辯的答案和當今科技的迅猛發展。

(以寫促讀,在寫中複述文本,入情入境,對課文進行二度創作,將課堂所學內化為知識與能力,實現了超越文本的創造性閲讀;在暢敍當今科技發展中抒發自豪之情。)

兩小兒辯日教學教案設計 篇四

【設計理念】

在新課標基本理念的指導下,精心組織學習活動,關注過程,為學生提供一個交互式的學習舞台,通過生生合作、師生合作、同桌合作、小組合作、全班合作,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得以長久地保持,做到樂讀趣學,學有所得。

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誦讀,最好的方法也是誦讀;重點在讀,難點也在讀。因此,在朗讀上必須有時和量的保證。特別是國小生,初次接觸文言文,更應該多讀少講,使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從而豐富語文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

【設計特色】

樂讀趣學 自主感悟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 引課激疑

在上課之前老師迫切想了解一個問題:咱們班是女生聰明還是男生聰明(板書:辯)

大家辯論的非常激烈,老師發現我國的漢字非常有趣,大家看這個辯字,中間是個什麼部首,兩邊像是什麼?是誰聰明,事實勝於雄辯咱們在下面學習課文時一見高低。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就是一篇有關辯論的故事,看到這個辯字你想知道些什麼問題?

(由辯這一中心詞入手提出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 定向研法

看老師寫課題。從課題中你已經知道了些什麼?

那麼,你認為這節課我們還應該做幾件事?(引導學生來定向:朗讀 背誦 譯文)

這幾件事如何去完成?

三 自學釋疑

1範讀

好,讓我們先來把課文試着讀上兩遍,看一看能讀懂些什麼。(生讀)感覺如何,有什麼收穫?

讀不通順就是收穫,因為你已經感覺到了文言文和現代文有些不同,有哪些不同?(生談)想聽老師讀讀嗎?好,老師讀時請你認真聽聽是怎樣停頓的,你認為必要的地方可以拿筆畫一畫。(師範讀)聽懂些什麼嗎?

(必要的範讀和領讀放在學生悱憤狀態下進行,效果會更好。)

2領讀試讀

來,先跟着老師讀一遍(出示有停頓提示的原文領讀)。

下面請大家自由朗讀幾遍,想怎麼讀就怎麼讀,搖頭晃腦地讀,前俯後仰地讀,都行,開始吧。(生自由讀,這裏要給足時間。)

3討論讀法→練讀→評讀

讀,已經通順了,我們先來看看課前提出的問題懂了嗎?(鼓勵生暢所欲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同學收穫真不小,看來多讀確實是個好辦法。

兩小兒辯日教學設計 篇五

【教學設計理念】

在新課標基本理念的指導下,精心組織學習活動,關注過程,為學生提供一個交互式的學習的平台,通過生生合作、師生合作、同桌合作、小組合作、全班合作,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得以長久地保持,做到樂讀趣學,學有所得。

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誦讀,最好的方法也是誦讀;重點在讀,難點也在讀。因此,在朗讀上必須有時和量的保證。特別是國小生,初次接觸文言文,更應該多讀少講,使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從而豐富語文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

【教學設計特色】

樂讀趣學 自主感悟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 引課激疑

在上課之前老師迫切想了解一個問題:咱們班是女生聰明還是男生聰明……(板書:辯)

大家辯論的非常激烈,老師發現我國的漢字非常有趣,大家看這個“辯”字,中間是個什麼部首,兩邊像是什麼?是誰聰明,事實勝於雄辯咱們在下面學習課文時一見高低。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就是一篇有關辯論的故事,看到這個“辯”字你想知道些什麼問題?

(由“辯”這一中心詞入手提出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 定向研法

看老師寫課題。從課題中你已經知道了些什麼?

那麼,你認為這節課我們還應該做幾件事?(引導學生來定向:朗讀 背誦 譯文)

這幾件事如何去完成?

三 自學釋疑

1、範讀

好,讓我們先來把課文試着讀上兩遍,看一看能讀懂些什麼。(生讀)感覺如何,有什麼收穫?

讀不通順就是收穫,因為你已經感覺到了文言文和現代文有些不同,有哪些不同?(生談)想聽老師讀讀嗎?好,老師讀時請你認真聽聽是怎樣停頓的,你認為必要的地方可以拿筆畫一畫。(師範讀)聽懂些什麼嗎?

(必要的範讀和領讀放在學生“悱”“憤”狀態下進行,效果會更好。)

2、領讀試讀

來,先跟着老師讀一遍(出示有停頓提示的原文領讀)。

下面請大家自由朗讀幾遍,想怎麼讀就怎麼讀,搖頭晃腦地讀,前俯後仰地讀,都行,開始吧。(生自由讀,這裏要給足時間。)

3、討論讀法→練讀→評讀

讀,已經通順了,我們先來看看課前提出的問題懂了嗎?(鼓勵生暢所欲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同學收穫真不小,看來多讀確實是個好辦法。

(使學生在多種形式的多次朗讀中初步感知文章內容。)

4、合作譯文

文章的大概意思差不多讀懂了,能把原文翻譯一下嗎?大膽地告訴老師譯文中有什麼困難?

(剛才大家糾出了一羣小壞蛋,這是我們譯文中的攔路虎,害怕嗎?好,下面我們就封殺攔路虎!)老師已把文章和註解搬到了屏幕上(課件)。下面我們來個小比賽,看看誰自學得好自學得快。試着嘀咕嘀咕,自己弄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可以和同桌商量解決。

男讀女譯→女讀男譯→師讀生譯

(一遍遍不同形式地翻譯,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得以長久地保持,做到樂讀趣學,學有所得。)

四 合作彙報

好,老師還有一個難題,(發表)生看看難不難,但老師的要求可有點難,請注意看要求(課件):

四人一小組合作填寫,共同彙報。但四個人必須用四種方式填寫表格:1 用一個字填寫;2用現代語言填寫;3用原文填寫;4 口頭敍述。

日 始 出 時 日 中 時

人 物 觀 點 理由 觀 點 理 由

小 兒 甲

小 兒 乙

(小組合作一表四填,一舉多得,既有讀文譯文的檢測,又有概括能力、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還是合作創新的體現。)

五 誦讀表演

師生分角色→分組分角色

下面我們分角色朗讀,女生扮“一小兒”,男生扮“另一小兒”,老師讀旁白,咱們看看哪“一小兒”讀得好。男女生不分上下,我們再分級分角色比賽比賽。

(此環節是朗讀的基礎,重點指導語氣)

讀得不錯,下面請兩位同學上台來演一演,其它同學呢,任務就更重了——做導演。既然是導演,就要認真看演員表演得怎麼樣,並及時給予指導。好,老師演孔子(孔子本身就是老師嗎),下面我再代表《兩小兒辯日》電視劇劇組在你們中間招聘兩名優秀演員和一名解説員,有意者速來報名。(指名並徵求分工完畢)

第一次排練我們先用現代話演,這叫《新兩小兒辯日》,其它同學別忘了你是導演。當演員語言、動作等表演不到位時你可以隨時叫停,給予指導。注意,排練開始!

如果用古文來演效果肯定會更好,怎麼樣,先小組試一試。

(表演時揭示寫作特點與順序,為學生背誦做鋪墊。)

現在,誰能把這篇課文背一背呢?不要急着説自己不行,先試着嘀咕一遍,試試再説嗎。

好,誰敢站起來跟老師一起背一遍。

(使朗讀表演相輔相成,理解背誦相得益彰。)

如果你是孔子,你會如何回答?(到底一日內太陽與地球的距離有無變化?想弄明白這個問題有何辦法?誰能根據課前蒐集的資料對兩種現象做出科學解釋,或者用老師這兒的“太陽”(籃球)和“地球”(乒乓球)來做以解釋。

六 自評自結

學了這篇文言文,你喜歡故事中的哪個人物?為什麼?其中孔子是一位什麼人呢?你是怎麼知道的?

(使學生從故事和人物身上受到啟發,由所查資料初步瞭解孔聖人,以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

回憶這堂課,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忘情地七嘴八舌地説一説:

1本課學習重點是什麼?

2這節課學習過程有幾個環節?

3 本節課的重點你掌握得如何?

(有總結才會有發展,及時的反饋強化有助於知識的形成與方法的掌握。)

七 探究作業:

1把《兩小兒辯日》這個故事講給你的夥伴聽,並考考他們。(必做)

2試着翻譯下列句子:(努力做)

(1) 三人行,必有我師。

(2)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3) 温故而知新。

(4) 學而時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