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鄉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教學設計説明【精品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18W

《鄉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教學設計説明【精品多篇】

鄉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教學設計説明 篇一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正確讀寫“規、閒”等字詞

2、有感情地朗誦、背誦、默寫古詩

3、體會詩的內容,想象詩中所描繪的景物,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培養閲讀古詩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抓住重點詞句,感悟詩歌的魅力,同時進行紮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

教學方法:以讀為本,讀議結合、小組合作、適時點撥。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生活在繁榮的都市,感受着現代文明的氣息,同時也呼吸着污濁的空氣,舉目高樓大廈,卻難見藍天白雲,舉足車水馬龍,卻總是來去匆匆呀。這就是我們都市生活的最真實的寫照了,於是假日裏,我們便走出都市,嚮往……(藍藍的天空,碧綠的山原,清新的空氣……)這樣的地方有嗎?(鄉村)

其實很多詩人都喜歡鄉村田園生活,像南宋詩人翁卷就是其中一位,對比李白杜甫,翁卷很陌生,那我們就先簡單地瞭解一下他。他是浙江永嘉(温州)人,很有才華,卻沒有做官,喜歡田園生活,擅長作田園詩。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一首《鄉村四月》,

板書:鄉村四月

鄉村是地點(江南一帶)四月是時間(初夏時期)

聽老師讀詩題,從老師的讀中,你聽出了什麼?(聽出嚮往之情)是啊,我向往鄉村四月。可能大家還沒有我這種感覺,因為你們沒讀進鄉村四月。沒關係,現在讓我們隨着詩人一起走在鄉村的小路上,去感受鄉村初夏的氣息吧。

二、初讀詩,瞭解詩意。

1.請大家大聲讀讀這首詩,注意要把字讀準,把句讀順。(自由讀)

2.誰願意在大家面前吟誦吟誦?(2分鐘)

正音:多音字:卷、了生字:規、閒

3.師範讀,生個性讀,把詩讀通了(用喜歡的方式讀)。

4.小組讀,齊讀。

5.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説説詩句的意思。理解古詩的意思有那些方法呢?(註釋、上下文、字典、請教別人……)

6.先自己利用這些方法悟一悟,不懂的可以請教別人或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7.學生彙報自己的理解。

你明白了那句的意思?(讓學生粗略地講,無需一定要讀詩句再説)

説到“白滿川”時,藉助課件理解。

過渡語:鄉村四月的景色被大家讀着讀着就勾出了大概的輪廓,這就是多讀的魅力。它能把藏在字裏行間的畫面立體起來。

三、品讀美景。

1.但剛才同學們説的只是鄉村四月大概的輪廓,大家能否再清晰地告訴老師,在詩中,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把你們的答案寫在紙上,然後舉起來。

2.老師隨着學生寫的詞語,問:你看到?你聽到?

根據學生彙報板書:山原白川

子規煙雨

3.引導:

(1)很多人寫了“山原”,那就首先看看山原:

a 如果學生都只寫了“山原”/“山”等時——

師導:你看到的是山原,但詩人看到的是“綠遍山原”,你説這有什麼不同?

那是怎樣的山原啊?

如果學生中有寫“山原”,也有寫“綠遍山原”的時候——

師導:(問寫“綠遍山原”的學生)為何你要把“綠遍”寫進去?你寫的時候,腦海裏出現的是怎樣的山原?

b 輻射:這是他看到的山原,你們看到的山原是怎樣的山原?用筆在“山原”前面加個詞,寫出你想象到的怎樣的山原。(提問3、4個學生,鼓勵學生用不同的詞表現綠,必要時,老師可以示範一句。)

翠綠翠綠的山原綠得淋漓盡致的山原漫山遍野都是綠的山原……

c 渲染:多美的綠遍山原,它與反着白光的水田相互映襯,這不就是(引讀——)“綠遍山原白滿川”嗎?

(2)煙雨

過渡:更美的是,山原、田野都籠罩雨裏,誰能説説這又是怎樣的雨啊?

濛濛細雨……

渲染:像輕煙般的細雨籠罩着水田和山原如詩如畫如仙境。

(3)子規

過渡:最妙的是在這如畫般的景色中,還聽到了……

那是怎樣的鳥叫聲啊?

4.回到整體。

綠的山原,白的水田,如煙的雨,如歌的子規聲,誰能用自己美好的語言,把這兩句詩的意思連起來説説?(2人)

你們很不簡單,這十四個字你們説出了一大串,説得太美了。我們千言萬語道不盡的正是詩人的十四個字啊!這簡簡單單的十四個字不再是幾個字了,它變成美若仙境的畫卷,讓人置身一種美妙的境界中,這就是詩的魅力。讓我們一起帶着這種美的感覺,一起品味這兩句詩吧。

(美讀前兩句)

板書:景美

5.播放鄉村風景圖片(圖不要太多,四張就可以了)。邊播圖片老師邊渲染:這就是詩人筆下的——(可引讀,或師讀)“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裏雨如煙”的美景啊!

四、品讀人勤。

過渡:是啊,這哪裏是鄉村,這簡直就是人間仙境啊?生活在那裏的人一定無比的幸福,此時他們又在幹些什麼呢?

1.讀後兩句詩,問:他們在忙些什麼?(採桑養蠶,插秧種田)

2.採桑養蠶,插秧種田是農民的必修課,這是多麼勤勞的村民啊,讀出感覺。

3.問:他們僅僅是在採桑養蠶,插秧種田嗎?是那些詞告訴你的:(閒人少),也就是説那裏的什麼人多(忙人多)

4.想象他們在忙些什麼。(在黑板的一邊寫下學生提及的農活,如忙餵雞、忙放牛、忙犁田、翻土、種樹……)

5.質疑:詩人為什麼不痛痛快快地寫忙人多得了,卻要寫閒人少呢?

(詩人用三個字就給人豐富的想象,婉轉含蓄,化繁為簡,哪個更妙?這就是詩的魅力啊!)

6.從“才了……又……”你感受到了什麼(繁忙)

7.是啊,簡單的3個字寫出了一片繁忙的景象,寫出村民勤勞的形象,

板書:人勤

我們也來學詩人作兩句詩吧,把沒寫進詩歌的忙也寫進去,比如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餵雞又……

8.鼓勵學生作詩。

如果不説鄉村四月,而是説我們的校園生活,大家能否也作幾句詩?如每到六月我們都忙着做什麼?那我就以“校園六月閒人少”為前一句,下一句怎麼用 “才了……又……”接?

對啊,詩意來源對生活的熱愛,作詩又有何難!你們都成為了詩人。

過渡:但詩人中也有一般的詩人和優秀的詩人之分,剛才同學們説了那麼多的“才了餵雞又放牛,才了犁田又翻土”等等詩句,詩人翁卷也是知道的,但一句都沒用,選擇了“才了蠶桑又種田”,為何?(一是農村最主要的農活,二是與第二句詩押韻,三是與第一句的“綠”和“白”照應)

指導:聯繫上兩句詩讀讀,前兩句最後一個字是“雨如煙”的“煙”,現在後兩句的最後一個字是“又種田”的“田”,這兩個字的音都有“an”,因此讀起來很有韻味,琅琅上口。這也是詩的魅力。

不信,我們再讀讀,感受這詩歌的韻味。

讀詩。

五、悟讀昇華

1.多動聽的詩歌啊!如果你現在就是詩人,此時走在鄉村的小路上,展現在你的眼前是(美若仙境的田園風光)你是詩人啊,你陶醉了,你詩意正濃,於是你作詩一首《鄉村四月》讀:(讀出陶醉美)(配樂誦讀)。

2.看着(勤勞忙碌的人們),你又怎好意思閒着呢,於是你大筆一揮欣然作詩《鄉村四月》讀:

3.是啊,你是詩人,你要讚美這裏的景(美)……這裏的人(勤)……於是你把你的感情融進了這一首詩:讀:鄉村四月(讀出讚美之情)

4.是啊,美若仙境田園風光,勤勞忙碌的人們,多麼賦有生活氣息的畫卷啊!你捨得離開這裏嗎?想把它帶走嗎?美美地再讀讀吧,把它刻在心裏。

5.背誦古詩

六、談談:今天你收穫了什麼?

學了這首古詩,你有話要説嗎?(生成學法,訴説收穫,鞏固所得)

七。拓展閲讀。

象翁卷這樣寫田園詩的詩人還有:陶淵明、謝靈運、謝眺等等,找出他們的詩讀讀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穫。

田園樂

王維

桃紅復含宿雨,

柳綠更帶春煙。

花落家童未掃,

鶯啼山客猶眠。

《歸園田居五首》之三

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八。作業:默寫古詩,積累描寫山水田園風光的古詩

板書設計:

鄉村四月

宋 翁卷

景 山 原(綠) 川(白) 美

子規 鳴雨 如煙

人 閒 人少 勤

才……又

《鄉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教學設計説明 篇二

教學思考:古詩的本色——“以言造像,立象盡意”如何顯現?也就是古詩的文字理解、詩情、詩境如何來處理呢?

教材分析:《鄉村四月》是宋代詩人翁卷所作。這首詩以白描手法寫江南農村初夏時節的景象。前兩句着重寫景,山坡田野間草木茂盛,平展的稻田裏波光粼粼,天空中煙雨濛濛,杜鵑聲聲,大地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後兩句寫人,四月到了,農活多了,鄉里的農民們在田間地頭忙開了,又是蠶桑又是插秧,突出了“鄉村四月”勞動的緊張、繁忙,給人一種“一年之計在於春”的啟示。整首詩就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圖畫,不僅表現了詩人對鄉村風光的熱愛與欣賞,也表現出對勞動生活、勞動人民的讚美。

學習目標:

1、會認、會寫“蠶、桑”兩個生字。

2、有感情朗讀、背誦古詩,並能默寫。

3、藉助註釋、插圖等資源,自主學習,發揮想象,理解詩意。

4、使學生從中感受到鄉村田園風光的美麗,感受到勞動生活的緊張繁忙,培養對勞動人民的熱愛之情。

5、感悟這首詩的魅力所在,具備欣賞美、鑑賞美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根據詩所描繪的景物,想象畫面 。

2、有感情地朗讀。在讀中悟情、在讀中生情、在讀中賞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示詩題

1、瞭解詩人

在這一單元課文的學習中,我們走進了鄉村,領略了鄉村風景的美,感受到了田園生活的樂與趣。其實很多詩人也都喜歡鄉村田園生活,像南宋詩人翁卷就是其中一位。對比李白杜甫,翁卷很陌生,我們先簡單地瞭解瞭解他。

翁卷  字續古,一字靈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詩人,很有才華,與趙師秀、徐照、徐璣合稱“永嘉四靈”。一生不曾做官,喜歡田園生活,擅長作田園詩。

2、揭示詩題

3、理解詩題

看到詩題,你知道了什麼?(時間:農曆四月,夏初;地點:江南的鄉村。)

讓我們隨着詩人一起去感受江南鄉村初夏的氣息!

二、初讀,整體感知

1、自由讀,讀到清爽、順口了為止。

2、指名讀,正音。

3、看看註釋,看看插圖,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再讀讀詩,讀着讀着,你的眼前出現了哪些畫面?

三、品讀,感受詩情

(一)景美

1、都説: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在詩中,你都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2、逐個交流

山原:讀到“綠遍山原”時,你的腦海中彷彿出現了怎樣的畫面?補充:“綠”的顏色只有一種嗎?這樣的綠在哪裏可以見到?

這就是古詩詞的魅力,一個“綠”一個“遍”就把四月鄉村那綠的世界展現在我們的眼前。把這美的畫面通過你的誦讀表達出來吧。

白滿川:那平地上白茫茫的是什麼呀?(圖片助解)

一道道河渠縱橫交錯,是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滿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那一口口不同形狀、不同大小的池塘也是白茫茫的。

鑲嵌在綠色的山原上,真是美極了。

雨如煙:更美的是,山原、田野都籠罩在如煙似霧的雨中,你能用自己的語言形容一下那是怎樣的雨嗎?

子歸聲:在這如畫般的美景中,使人聽到的是怎樣的鳥叫聲啊?

3、聽着布穀鳥清脆的鳴聲,淋浴着裊裊的雨霧,讓我們深深地吸一口氣,你呼吸到了什麼?你聞到了什麼?你有什麼感覺?

4、誰願意聽着動聽的鳥叫聲,看着那如煙似霧的濛濛細雨,再讀讀這兩句詩。

5、此時,你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你能用自己的語言為大家描述一番嗎?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綠的,原野是綠的,綠的樹,綠的草,綠的禾苗,展現在詩人眼前的,是一個綠色主宰的世界。在綠色的原野上河渠縱橫交錯,一道道洋溢着,流淌着,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滿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舉目望去,綠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籠罩在淡淡的雨霧之中。不時,傳來布穀鳥悦耳婉轉的鳴叫聲,更是讓人心曠神怡。

6、感情朗讀

7、小結:詩的前兩句描寫初夏時節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是廣闊的,筆觸是細膩的;色調是鮮明的,意境是朦朧的;靜動結合,有色有聲。

(二)人勤

1、要説前面寫的是景,那這兩句寫的是什麼?(人忙、勤)

2、你從哪裏讀出農民忙、勤?(蠶桑、插田、閒人少、才了   又)

3、理解:閒人少。人們可能還在忙些什麼?結合拓展《清平樂 村居》、《四時田園雜興》。

4、詩人為什麼不痛痛快快地寫忙人多,卻要寫閒人少呢?

(詩人用三個字就給人豐富的想象,婉轉含蓄,化繁為簡,更加妙不可言。這就是詩的魅力啊!)

5、從“才了……又……”你感受到了什麼?學着詩人作詩:才了……又……誇誇人們的勤勞。

6、“才了餵雞又放牛,才了犁田又翻土”等等詩句,詩人翁卷也是知道的,但為什麼選擇了“才了蠶桑又插田”呢?

7、感情朗讀

四、美讀,昇華感情

1、補充:辛棄疾的稻花香裏説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2、引讀古詩

3、熟讀成誦

4、再讀詩題

五、拓展,走出文本

欣賞田園風光圖片説詩句

《鄉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教學設計説明 篇三

一、教材分析:

《鄉村四月》是南宋詩人翁卷所做的詩,這首詩以白描手法寫江南農村春的景象,前兩句着重寫景:綠原、白川、子規、煙雨,寥寥幾筆就把水鄉初夏時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來。後兩句寫人,畫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農民形象,從而襯托出“鄉村四月”勞動的緊張、繁忙。

二、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正確讀寫“規、插”等字詞,能有感情地朗誦、背誦、默寫古詩。

2、體會詩的內容,想象詩中所描繪的景物,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3、培養閲讀古詩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

三、教學重點:抓住重點詞句,感悟詩歌的魅力,同時進行紮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

四、教學過程:

(一)感受詩之韻

1、談話導入。

(1)板書“鄉村”,談話:我們都是鄉村的孩子,在你的印象中,鄉村是怎樣的?

(2)板書“四月”,談話:四月的鄉村,有哪些吸引你的景物呢?

師:今天我們隨着詩人一起走在鄉村的小路上,去感受鄉村四月的氣息吧。

2、簡介作者:對比李白杜甫,翁卷很陌生,那我們就先簡單地瞭解一下他。他是浙江永嘉(温州)人,很有才華,卻沒有做官,喜歡田園生活,擅長作田園詩。

3、初讀古詩。

(1)請大家大聲讀讀這首詩,注意要把字讀準,把句讀順。(自由讀)

(2)誰願意在大家面前吟誦吟誦?(2分鐘)

正音:多音字“卷、了”,生字“規、閒”

過渡語:鄉村四月的景色被大家讀着讀着就勾出了大概的輪廓,這就是多讀的魅力。

(二)品味景之美

1.但剛才同學們説的只是鄉村四月大概的輪廓,大家能否再清晰地告訴老師,在詩中,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把你們的答案寫在紙上,然後舉起來。

2.老師隨着學生寫的詞語,問:你看到?你聽到?

根據學生彙報板書:山原白川     子規煙雨

3.朗讀中感悟:

(1)品味“山原”

預設一:如果學生都只寫了“山原”/“山”等時——

你看到的是山原,但詩人看到的是“綠遍山原”,你説這有什麼不同?

預設二:如果學生中有寫“山原”,也有寫“綠遍山原”的時候 ——

(問寫“綠遍山原”的學生)為何你要把“綠遍”寫進去?你寫的時候,腦海裏出現的是怎樣的山原?

輻射:這是他看到的山原,你們看到的山原是怎樣的山原?用筆在“山原”前面加個詞,寫出你想象到的怎樣的山原。(提問3、4個學生,鼓勵學生用不同的詞表現綠,必要時,老師可以示範一句。)

(翠綠翠綠的山原,綠得淋漓盡致的山原,漫山遍野都是綠的山原……)

渲染:多美的綠遍山原,它與反着白光的水田相互映襯,這不就是(引讀——)“綠遍山原白滿川”嗎?

(2)品味煙雨

過渡:更美的是,山原、田野都籠罩雨裏,誰能説説這又是怎樣的雨啊?

你還能怎樣形容此時的雨呢?(濛濛細雨……)

遷移:鄉村四月的細雨,出現在我們的眼前,也出現在其他詩人的詩句裏: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在這如畫般的景色中,你聽到了什麼:

4.回到整體。綠的山原,白的水田,如煙的雨,如歌的子規聲,誰能用自己美好的語言,把這兩句詩的意思連起來説説?(2人)

5.播放鄉村風景圖片(圖不要太多,四張就可以了)。邊播圖片老師邊渲染:這就是詩人筆下的——(可引讀,或師讀)“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裏雨如煙”的美景啊!

(三)體悟人之勤

過渡:是啊,這哪裏是鄉村,這簡直就是人間仙境啊?生活在那裏的人一定無比的幸福,此時他們又在幹些什麼呢?

1.讀後兩句詩,問:他們在忙些什麼?(採桑養蠶,插秧種田)

2.採桑養蠶,插秧種田是農民的必修課,這是多麼勤勞的村民啊,讀出感覺。

3.問:他們僅僅是在採桑養蠶,插秧種田嗎?是那些詞告訴你的:(閒人少),也就是説那裏的什麼人多(忙人多)

4.想象他們在忙些什麼。(在黑板的一邊寫下學生提及的農活,如忙餵雞、忙放牛、忙犁田、翻土、種樹……)

是啊,鄉村四月忙人多,他們都在辛勤勞作,你看——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我們也來學詩人作兩句詩吧,把沒寫進詩歌的忙也寫進去。

仿寫詩句: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      又      。

5.從“才了……又……”你感受到了什麼(繁忙)

小結:都説“一年之計在於春”,鄉村的四月這是——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

(四)昇華情之切

1.剛才我們在學習過程中陸續續讀到的幾首詩,讓我們一起對比讀一讀

韋應物《觀田家》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二)》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2.你發現它們有什麼相同之處,又有什麼不同之處?

3.是啊,美若仙境田園風光,勤勞忙碌的人們,多麼賦有生活氣息的畫卷啊!這成就了無數的詩人,成就了無數“鄉村田園詩”。

《鄉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教學設計説明 篇四

【設計理念】

《鄉村四月》是宋代詩人翁卷所作。這首詩以白描手法描寫江南農村初夏時節的景象。前兩句着重寫景,勾勒出鄉村欣欣向榮的景象。後兩句寫人,突出了“鄉村四月” 勞動的繁忙,給人一種“一年之計在於春”的啟示。整首詩就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圖畫,不僅表現了詩人對鄉村風光的熱愛與欣賞,也表現出對田園生活的讚美和嚮往。

本設計體現了單元主題與文本細讀二者之間的關係,根據古詩的體裁特點,採用誦讀、想像、描繪、吟詠等方式,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盡情地感知、領略和欣賞詩中之畫、詩中之樂、詩中之味道、詩中之人,感悟詩文中所藴涵的畫面之美、音樂之美、味道之美、生活之美,引導學生真正走進田園、熱愛鄉村。

【教學目標】

1.會認寫生字。

2.通過誦讀、想像、描繪、吟詠等方式理解詩意,感受詩歌意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3.品悟鄉村風光、田園生活之美,激發對鄉村風光、田園生活的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意象鋪展,走近田園

1.誦讀詞語

山清水秀  鳥語花香  楊柳依依  清風徐徐

雞鳴犬吠  裊裊炊煙  瓜果飄香  牛羊成羣

2.在鄉間的小路上,你會聞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邊,你會聽到青蛙的歌唱;在遼闊的草地上,你會看到成羣的牛羊。詩人筆下的鄉村又是怎樣的?我們跟隨着宋代詩人翁卷一起領略江南的鄉村四月。(板書)齊讀課題。

3.出示詩人簡介:翁卷,字靈舒,永嘉人(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詩人,與徐照、徐璣、趙師秀四人合稱 “永嘉四靈”。

二、讀通詩句,勾勒田園

1.初讀古詩,讀準字音。

師:請同學們把這首詩自由地讀兩遍,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檢查字音,相機糾正。

3.學習生字:蠶、桑;瞭解多音字“了”。

指導“蠶”的書寫;(蠶,天蟲也。鴻是江邊鳥,蠶為天下蟲。)

4.再讀詩句,讀準節奏。

三、感悟賞析,走進田園

畫面之秀美

師:人們常説詩中有畫。讀着讀着,你眼前會出現畫面。

(一)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裏雨如煙。

1.讀到“綠遍山原”這個詞,你腦海裏彷彿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綠”的顏色只有一種嗎?(嫩綠的、深綠的、淡綠的……)

2.這樣的綠在哪裏可以見到?邊想像邊讀詩。

教師引導:村莊的周圍,滿是樹……;村子前面,是一口池塘,那池水……水上有一羣白鵝……;池塘旁邊,有一大片草地……;極目遠望,映入眼簾的是連綿的山……

3.師:這就是古詩詞的魅力,一個“遍”就把四月鄉村那綠的世界展現在我們的眼前。把這美的畫面通過你的誦讀表達出來吧。

4.除了滿世界的綠,你還看到了什麼?(白滿川)

5.(出示圖片)師:現在的稻田是白亮亮的,插上稻秧呢,到了秋天呢?

(二)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6.這鄉村四月真是絕美的山水畫。從翁卷的詩中,你除了看到山水風光,還能看到什麼?

師:來到村後的桑樹園,你會看到採桑的人們……;村子前面是一望無際的水田,你看,農民伯伯在田間是多麼忙碌……。

7.是啊,這鄉村四月既是絕美的山水畫,又是勤勞的農忙圖!走進這四月的鄉村,就如同走進了一幅連續不斷的畫卷。讀全詩。

音樂之優美

師:詩中有畫,詩中還有什麼?(音樂)(一)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裏雨如煙。

1.“子規聲裏雨如煙”,讀了這一句,你彷彿聽見了什麼?

綠油油的山原,白茫茫的水田,都籠罩在無邊的煙雨之中。閉上眼,你能感受到清風細雨在撫摸你的臉頰,軟綿綿的,涼絲絲的。側耳聽,天空中傳來了布穀鳥那熟悉的歌聲……,歌聲是那樣清脆響亮,是那樣悦耳動聽,在無垠的田野上久久迴盪……

2.你還聽到了哪些聲音?

出示:

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夏夜追涼》宋·楊萬里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約客》 宋·趙師秀

斜光照墟(xū)落,窮巷牛羊歸。《渭川田家》 唐·王維

(二)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3.師:風景如畫的桑樹園裏,男女老少正忙着採桑,你聽……;無垠的田野上,插秧苗的農民們正忙得熱火朝天,你聽……

4.多麼美妙的音符,共同匯成了江南四月的鄉村歌謠。

5.吟誦全詩。

師:這,就是鄉村四月——(吟整首詩)

味道之醇美

1.師:詩中有畫,詩中有樂,詩中還有什麼?(味:花朵的芬芳;泥土的清新;農家飯菜的清香……)

2.讀全詩。

生活之甜美

1.師:同學們,江南鄉村的景色如此迷人,此時,我們彷彿已經置身其中,清晨,煙雨濛濛,我們從桑樹上採下一片片綠色的希望;中午,布穀聲聲,我們在稻田裏插下一排排美麗的詩行;傍晚,清風徐徐,我們向天空中放飛天真的夢想;入夜,繁星點點,我們在睡夢中伴隨着青蛙無眠的歌唱。如果能過上這樣的田園生活,你最想説什麼?

2.讀全詩。

……

四、拓展延伸,豐富田園

1.出示: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唐)孟浩然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宋)楊萬里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清)高鼎

2.師:這是這是一幅幅絕妙田園山水畫!翁卷一首《鄉村四月》,更是寫得有聲有色,有動有靜,為我們鋪開了一幅江南鄉村的畫卷。背誦全詩。

五、情感抒發,熱愛田園

讀了這些詩句,請把自己對鄉村、對田園的感受寫下來。

六、板書設計:

《鄉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教學設計説明 篇五

預設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詩,藉助註釋,瞭解詩的大意。

2、能流利地背誦詩歌,積累有關描寫田園風光的詞句。

3、通過誦讀、解讀、悟讀課文,瞭解內容,體會課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對田園風光和田園生活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感悟《鄉村四月》這首詩的意境,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

教學難點

體悟詩人對鄉村風光的喜愛和對勞動人民的讚美之情。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揭示課題

1、出示圖片,用“用鄉村四月是……”或者“鄉村四月真……”説一句話。(課前)

2、揭示課題。

很多詩人曾經用筆描繪過鄉村四月。今天我們去認識一位宋朝詩人,名叫翁卷,他和我們一樣出生於美麗的江南水鄉。現在我們一起去看看他筆下的鄉村四月又是怎樣的一番景象?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把詩讀正確,讀流暢;讀流暢的同學可以讀出詩的節奏。

2、檢查朗讀。(分讀通和讀出節奏兩個層次)

抽讀。重點指導好第二句的朗讀。(蠶桑的讀音,了的讀音,借理解“了”的意思。)

3.交流描寫的景物。

師:一首詩就是一幅畫,我們看看這首詩詩人都畫了些什麼?

(山陵和原野(山原)、稻田(白川)、杜鵑鳥、煙雨、人……)

三、品讀欣賞,感受意境美

1.邊讀邊想,浮現在你面前的這幅畫美嗎?為什麼?

2.交流

預設1——滿眼綠之美

(1)你是從哪個詞語看出來的?(遍)

(2)透過綠遍山原,你彷彿都看到哪些是綠的?(山坡是綠的,原野是綠的,綠的樹,綠的草,綠的禾苗,展現在詩人眼前的,是一個綠色主宰的世界。)

(3)師追問:透過這片綠你彷彿還看到什麼呢?(勤勞、生機、希望……)

預設2——白滿川之美

過渡:在我們眼前看到的僅僅是綠嗎?

(1)白滿川是怎樣一番情景?你的眼前彷彿都出現了什麼?(白茫茫的一片,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輝)

(2)指導朗讀。

這樣的情景美嗎?能不能用我們的朗讀表達出來?

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綠白交融的美,讀——

是一片生機盎然的美,更是一片充滿希望的美。讀——

預設3——雨如煙之美(1)你覺得美在何處?(把雨比作了煙)

(2)寫雨的句子很多,你能想起哪些寫雨的詩句?

如: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志南和尚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春夜喜雨》

渭城朝雨亦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3)藉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進行比較朗讀。

a.這兩種雨一樣嗎?

b.朗讀《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師:這樣的雨是傾盆大雨,來得那麼快,那麼迅疾,該怎麼讀?

(快一點,響亮一點)

c.迴歸文本中的詩句,指導朗讀。

師:那麼我們再來看看翁卷筆下如煙如霧雨,我們該怎麼讀?

(輕一點,柔一點,慢一點)

d.這樣的雨,你還能把它比作什麼?(花針、細絲、牛毛)

預設4——子規唱之美

(1)你聽過杜鵑鳥的叫聲嗎?(布穀)一起來叫叫吧

(2)想像一下,子規在唱着什麼呢?

布穀與播種,引出神話傳説:

(傳説炎帝為了人能吃上糧食,不停地試種,可是都沒有成功。他的精神感動了玉帝。於是派神鳥來幫助他。神鳥幫助炎帝試種五穀成功後,玉帝叫它留在人間,繁殖後代,每年春季,它們飛到各地,叫喊着“布穀,布穀”,催促人們及時種植,莫違農時。人們為感謝神鳥的幫助,便根據它們的叫聲,取名為“布穀鳥”。)

設計引讀

師:在杜鵑鳥聲聲的啼叫聲中,喚來了如煙如霧,如詩如夢的雨,此情此景,讓我們化作詩句讀出來吧!

讀着讀着,我們不禁感慨,這裏的風景——太美了,如果你站在這“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裏雨如煙”裏,你會感覺怎麼樣?(舒服、心曠神怡、神清氣爽、陶醉)——朗讀

預設5——勞動者之美

(1)你看到人們的忙碌,那請同學們再讀讀這句詩,你從哪裏發現了人們的忙碌?

(2)指導朗讀。

師:能把這種忙碌讀出來嗎?

(3)引出范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

師:是啊,鄉村四月閒人少,男女老少各忙各的,不信,你們看看他們是怎樣書寫着繁忙的鄉村四月的?

a.讀古詩,讀通。

b.想想哪些地方看出他們的繁忙的?(藉機理解晝。耘田。傍。績麻等詞語的意思。)

c.

d

(3)除了蠶桑插田,除了耘田,績麻,種瓜,人們還幹什麼呢?

(4)朗讀。

如此忙碌的人們,他們的心情又是怎樣呢?(高興、喜悦)能把這種緊張而喜悦讀出來嗎?

5) 此時,在稻田裏忙碌着的人們就是鄉村四月這幅畫中最亮麗的風景。

3、讀出美。

師:同學們對這首有了獨到的理解之後,再去讀讀,肯定會別有一番味道。

(1)自由讀、抽讀、齊讀、配樂讀

(2)背誦詩

讀着讀着,我們眼前出現了一幅(       )的鄉村四月風光圖。

讓我們再次充滿感情地讀一讀。

四、遷移應用,體驗詩之美

鄉村四月風光美,山美水美人更美。那麼就讓我們和下面的小朋友再次去感受一下鄉村四月那份獨特的美,再去感受一下詩歌獨特的魅力吧。

1、情景應用

星期天,媽媽帶我到鄉下外婆家玩。走進村子,只看見幾位老奶奶在家,我奇怪地問媽媽:“這裏的人都到哪兒去了?”媽媽説:(“                。”)“是嗎?我也要和他們一起去分享勞動的快樂呢!”媽媽帶我來到野外裏。這裏的景色別有一番風味:只見山陵和原野上一片綠色,稻田裏的水開始上漲,並映着天空的光輝;杜鵑鳥聲聲地叫着,天空中飄落着如煙的細雨。我情不自禁,脱口而出:(“           ”)。媽媽笑了:“我們家出了個小詩人了!”

結束語

那麼就讓我們輕釦詩歌的大門,再次踏着“鄉村四月”的腳步結束今天的詩歌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