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鼎湖山聽泉》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5.1K

《鼎湖山聽泉》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鼎湖山聽泉》教學設計 篇一

【教材分析】

《鼎湖山聽泉》是蘇教版國中語文九年級(上)第一單元以“寫景為主題”的開篇課文。本課上承八年級(上)第四單元,下連後三篇散文。鼎湖山可寫的景物很多,但是作者精心取材,把視線集中在山泉上;而且寫景的角度也很獨特,從“聽”字入手,貫穿始終。語言優美,詞彙豐富,表達了作者對鼎湖山泉水的喜愛,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

【學情分析】

“聽泉”令人耳目一新,是本篇散文遊記的突破點。九年級的學生對語言文字有一定的感悟、理解能力,富於想象,所以很容易利用優美語段來教會他們感悟鼎湖山泉聲的美妙、感悟自然的生命力。並且,利用本文經典段落,聯繫課內外相似語段,教會學生描寫某種事物時分層次、多角度,生動細緻地描繪,做到“讀寫結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通過“吟哦諷誦”,帶領學生抓住四次聽泉的思路,感悟“鼎湖山”泉聲的美妙、大自然勃勃的;

2、讓學生學會抓住關鍵詞句概括不同“泉聲”特徵;

3、通過“吟哦諷誦”,讓學生能夠拓展學習分層次、多角度,生動詳細地寫景狀物

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反覆誦讀課文,切身感受作者對鼎湖山泉水的喜愛之情;

2、通過小組合作、討論探究,自主學習;

3、觸類旁通,將課內寫作手法眼神到課外;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熱愛自然、聆聽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點】:

1、理清作者四次“聽泉”的寫作思路,學會抓住關鍵詞概括事物特徵;

2、理解作者通過泉水的描繪引發的聯想和感悟,進而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難點】:

學會分層次、多角度、生動詳細地描繪景物!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自我介紹、直接切入上課

二、檢查預習:因為本文有很多優美語段,所以正確讀音是必須的

肇慶古剎遐想一泓菩提繁衍

拾級生意盎然悵惘污垢泠泠淙淙

三、看到題目,你會想到什麼?

引出鼎湖山的特徵,提示寫景散文須突出特徵

四、通過教師示範、小組討論、同學發言等形式完成預習學案表格。

明確作者遊覽鼎湖山的四次聽泉的順序、地點及所聽所感,跟隨作者聆聽泉聲、熱愛自然、揣摩人生哲理。

幾次聽泉在哪裏泉聲如何聯想感悟

初聽近山泠泠淙淙

極清朗如見泉

活潑迸跳心生雀躍

歡快

再尋山間

無處不湧無處不鳴孩子如鈴的笑語似嬌羞的愛女、調皮的孩童

年輕、生氣

身心輕快

三尋半山越發悦耳歡快清亮應和鐘聲老人拄杖立於門前,召喚嬉戲忘返的孩子歡快清亮

和諧自然

夜聽寺旁

客房

層次分明

富於變化

歲月流逝、歷史變遷、生命輪迴、滌盪心田水孕育生機、滋潤萬物,是山的靈魂

教師示範第一次聽泉的朗誦、歸納,後面三次的內容讓同學分成三個大組,互相讀書,思考討論後學會用簡練的語言歸納!

“夜晚聽泉”部分的感悟要點撥下學生為什麼會想到歷史變遷、生命輪迴。

五、利用經典段落,“夜間聽泉”部分,反覆誦讀,瞭解鼎湖山泉聲的不同特徵及優美描繪,併為課後背誦奠定基礎。

四副不同的泉水引出不同的泉聲,或是柔曼、或是清脆、或是厚重、或是雄渾。

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叢中淌過的小溪;那清脆如彈撥者,是石縫間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轟響者,應為萬道細流匯於空谷;那雄渾如銅管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飛瀑落下深潭。

引導學生感悟、體會聆聽安靜的夜晚下鼎湖山如交響樂一樣的泉鳴合奏,各種輕重緩急、各種層次交疊,通過四種典型樂器聲描繪出來,優美雋永!

六、延伸出《老山界》及余光中《聽聽那冷雨》中對聲音的分層次、多角度描述,讓學生拓展延伸寫片斷練習《聽雨》

耳朵裏有不可捉摸的聲響,極遠的又是極近的,極洪大的又是極細切的,像春蠶在咀嚼桑葉,像野馬在平原上奔馳,像山泉在嗚咽,像波濤在澎湃。不知什麼時候又睡着了。

——陸定一《老山界》

雨來了,最輕的敲打樂。敲打這城市,蒼茫的屋頂,遠遠近近,一張張敲過去,古老的琴,那細細密密的節奏,單調裏自有一種柔婉與親切,滴滴點點滴滴,似幻似真,若孩時在搖籃裏,一曲耳熟的童謠搖搖欲睡,母親吟哦鼻音與喉音。或是在江南的澤國水鄉,一大筐綠油油的桑葉被齧於千百頭蠶,細細瑣瑣屑屑,口器與口器咀咀嚼嚼。——余光中《聽聽那冷雨》

通過三個片段的比較總結,再利用相同格式的模寫,希望同學們能試着寫出生活中聽雨的不同感受,不同的雨交織在一起,就形成了雨聲豐富的層次。

那如者,是,似,讓人感到。

七、有人認為為了突出“聽泉”的中心,其他無關文字應該刪去,你怎麼看?

這是對課文裏沒有寫聽泉內容的探討,作為一篇遊記,有必要提及七星巖與鼎湖山同為廣東肇慶的名勝景點、有必要提及鼎湖山重要景點的名字,如“寒翠橋、補山亭、慶雲寺”。而鼎湖山的樹木茂密、蓊蓊鬱鬱,能夠被稱為“北迴歸線上的明珠”,也正是因為鼎湖山的泉水豐盈充沛,突出文章主題——水是“山的靈魂”、願“清泉永在、清泉常鳴”!

八、作業佈置:

1、請背誦課文指定段落

2、請將片斷《聽雨》完善成一篇優美的散文!

《鼎湖山聽泉》課後反思

抽題抽到《鼎湖山聽泉》,真是覺得很有挑戰性!文章比較長,可以教給學生的知識點和可以拓展運用的寫作技巧也很多,怎樣做到既呈現課文解析的完整性,又能突出“讀寫結合”的工具性,還要兼顧遊記散文類學習的“吟哦諷誦”法,真是有點千頭萬緒理不出重點。況且這是課賽,整堂課還需要有一定的亮點才會出彩!

“教學要有新思路,課文要想挖得深,必須反覆研讀文本!”,工作室一貫的教學理念讓我能夠沉下心來一遍一遍研讀課文!在多次研讀中,我也在思考“課要怎樣上,既能讓學生感悟到鼎湖山的泉聲之美,又能把這些優美的語句的寫法切身地教給學生,讓他們能在以後寫景狀物以及遊記散文類的寫作中有所提高。

其實多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來思考教學設計就是最佳的教學思路!最終我把教學中心和重難點定在“如何突出景物特徵、如何豐富生動地寫景狀物”上,我相信這絕對是學生寫作提高的一個重難點。所以,我的整個教學設計緊扣“鼎湖山泉聲優美”這個中心,從破題開始,讓學生一步步走近泉水、聆聽泉聲。先從情感上接受、愛戀,再從寫法上模仿、創作。

應該説前面教學環節中對於四次聽泉的分析是細緻到位的,而且我並沒有走“移步換景”這條路,而是帶領着學生依次找出泉聲的特質、由泉聲引發的聯想和感悟。這個部分雖然很花時間,但是是必須要慢慢落實和積澱的。每次泉聲的不同——單獨的泉聲、應和鐘聲的泉聲、夜間的眾泉齊鳴聲,都要讓學生朗讀好、感悟好和分析到位。這個部分,我先示範了朗讀,再讓學生互相讀,在共同朗讀和之後的討論合作中學會歸納泉聲的特徵。有了實質的體驗,學生也才會愛上鼎湖山的泉、愛上大自然的水!尤其是看到很多同學在認真朗讀後更正了自己“隨意遐想”給出的“答案”,我深深感到作為一個語文老師,能讓學生學會“在讀中學、在讀中想”是最大的成功!(中間因為準備倉促,課件中第二次聽泉的地方應為“山間”而非“過了寒翠橋”)

本堂課的難點在於通過經典誦讀段落“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叢中淌過的小溪;那清脆如彈撥者,是石縫間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轟響者,應為萬道細流匯於空谷;那雄渾如銅管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飛瀑落下深潭。”(晚上回看課件,“轟響”錯打成了“哄響”,希望沒有給學生造成誤導。)教會學生分析出泉聲的不同層次,感受學習作者優美的語言表達。但是這個部分的教學似乎太生硬,只是簡單分析、挖詞回顧,甚至沒來得及細細品味四幅圖對應的四種典型聲音,頗感遺憾!

之後引申了原來學過的陸定一《老山界》中關於聲音描寫的段落,只是作了類比,也並沒有讓學生好好體會出比喻的“渾然天成”!現在回頭看給學生拓展的余光中《聽聽那冷雨》片斷,更是“淺嘗則止”,他所運用的比喻是符合他閲歷和情感的表達,但是並不貼近我們的學生閲歷,無論是“母親吟哦鼻音與喉音。或是在江南的澤國水鄉,一大筐綠油油的桑葉被齧於千百頭蠶,細細瑣瑣屑屑,口器與口器咀咀嚼嚼。”學生真的無法深刻體會,這則課外資料的拓展,思路是好的,選材不好!

本來乘熱打鐵,讓學生根據剛才的內容所學,仿寫“聽雨”的句子,我以為會是一個很活潑、很出彩的環節,結果恰恰沒有。不知道是我給出的句式侷限了孩子們的思維還是他們真的沒有時間或心情好好聽過雨,被迫起來念自己句子的同學,沒有一個寫出了又流暢又漂亮的句子。本想不同的同學有不同的好句子,四五個句子組合在一起不就是很好的層次、豐富的描寫?可惜事與願違!當然,更多地是感覺到現在的學生觀察不夠細緻,也不能很好地想象和聯想,所以表達很蒼白。好在我也利用了這個環節教學生如何修改句子、完善表達!

由於這個寫作環節不夠流暢,所以本來留了三五分鐘的時間來解析為什麼這篇課文還有些內容和“聽泉”沒有直接關係,但是又必須要有。還沒有開始,就被“無情”地結束了,提了個頭,讓學生下來思考吧。

每一堂課都是有遺憾的課,但每一次上課都會有新的體會和收穫。希望自己的教學設計能更加穩重、大氣,自己的語言也能再幹淨凝練,希望自己在語文教學的沃土上“清泉永在、清泉常鳴!”

《鼎湖山聽泉》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4自然段;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重難點】

背誦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泉水的美妙。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課。

同學們,你們聽説過我國廣東省肇慶市東北部的鼎湖山嗎?民間傳説皇帝曾鑄鼎於此,因而稱鼎湖山,那兒景色可美啦!

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作者到鼎湖山去聆聽、辨識、品味那裏的泉聲吧!

二、聽課文錄音。

三、初讀課文。

1、佈置學生自學。

⑴藉助拼音,輕聲自由素課文。

⑵拼讀生字表中的生字,理解詞語。

⑶給自然段標上序號,想想每個自然段講了什麼?

2、檢查自學情況。

⑴認讀生字詞。

⑵學生質疑,理解重點詞語。

⑶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

四、理清課文脈絡。

1、默讀課文:這篇文章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的,作者在哪裏開始聽到泉聲的。

2、討論交流。

第一段(1);第二段(2);第三段(3~5)

五、指導寫字及佈置作業。

朗讀、寫詞。

第二課時

一、聽寫詞語。

二、精讀課文第一段。

1、指讀第一自然。

2、你覺得雨後的鼎湖山怎樣?用讚美的語氣讀第二句話。。

三、精讀課文第二段。

1、作者在什麼地方聽到泉聲,看見泉水的?讀第2自然段,試分層。

2、討論交流後小結。

第一層(第一句)

第二層(第2到第4句)

第三層(第5到第9句)

3、指名讀第一層,説説你體會到泉聲怎樣?(泉聲響)

4、自由讀第二層,想想“不絕於耳”的意思。

從這個詞可體會到泉水怎樣?(泉水多)

5、看插圖聽老師讀第三層,你覺得景色如何?(泉水長,泉聲美)

四、精讀課文第三段。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夜裏借宿,作者又聽到的泉聲怎樣?指導讀書

3、談讀後的體會

4、作者為什麼會聽得這麼真切?

5、指導背誦第4自然段。

五、總結全文,朗讀課文。

六、佈置作業。

【板書設計】

鼎湖山聽泉

美妙白天:泉聲響 泉水多 泉水長 泉聲美

黑夜:輕柔 清脆 厚重回響 雄渾磅礴

《鼎湖山聽泉》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內容: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通過想象感受泉聲的美妙,增強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直導新課

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第10課《鼎湖山聽泉》。這節課我們將繼續來學習這篇課文。

二、學習第二節

1、設置情境:這一天呀,作者乘車來到了被輕紗似的薄霧籠罩着的鼎湖山。他邊走邊看,不知不覺就過了寒翠橋,這時,他似乎聽到了什麼。你們聽:

2、播放課文第二節的錄音。

3、指名説聽到了什麼?

聽到這些泉聲,你有什麼感受?

4、帶着這種感受,認真讀課文第二小節。

5、指名讀這一節。及時給予評價。

三、學習第四節

過渡:聽着這美妙的泉聲,怎捨得讓人離去。所以作者又決定在慶雲寺借宿一晚,繼續聽泉:

1、聽課文第四節錄音。

2、指名談感受。學生暢所欲言。

3、那麼文中哪些詞語又描繪了泉聲的多而美?請同學們用心讀一讀課文的第四小結,相信你一定會找出答案。

①學生讀文,找有關語句。

②指名讀。

4、那麼,對於這麼美妙的泉聲,我們不妨再來細細品讀一番。

投影出示:

①自由讀比較,看看哪種表達方式更好一些。

②指名談談自己的看法,並説明原因。

總結:的確,這樣寫更能生動的體現泉聲的美!

5、那我覺得我們還有必要再來品味一番。為了讓同學們能看的更清楚,我們來單獨看看這段話。

投影出示:

①讀讀,體會體會。

②指名讀,隨機指導學生讀好。

6、語言積累。

過渡:還有同學想讀嗎?這麼多同學想讀。看來這麼美的語言要是不積累下來,實在可惜。下面,同學們可以根據老師的提示,試着把它記下來,咱看誰最聰明!

投影出示:

①學生試背。

②指名背。

③齊背。

7、作者之所以有這麼深刻的感受,不僅僅是因為他在白天時用耳欣賞泉聲,更重要的是他在晚上用心細細的——(聆聽、辨識、品味)。板書:聆聽、辨識、品味/sjbwz

在這方面,我們不妨學習學習作者。

四、學習第五節

1、然而作者喜歡泉水僅僅是因為它好聽嗎?請你讀一讀課文的第五小節,相信你一定會明白的。

2、指名回答。

總結:是啊,不僅僅是因為它好聽,還因為它滋潤着鼎湖山的萬木。

五、遷移訓練

大自然就是這麼的神奇,總是讓人對它產生無限遐想。記得老師在一次遊玩時,也看到了一處美景,當時真把我給迷住了。你們瞧:(出示圖片)

清請的河水,碧綠的荷葉,美麗多姿的荷花,還有那青翠嬌柔的楊柳……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

1、請你也來認真觀察,用心辨識、品味,把這幅美景描繪出來。為了描繪的更加生動逼真,可以用上“猶如……”和“像……一樣……”(隨機在黑板一角板書)這些詞語。好!開始吧!(配上輕音樂)

2、學生觀察,描繪美景。

3、指名讀,隨機評議。

4、學生完成,修改。

板書設計:

10、鼎湖山聽泉

聆聽 辨識 品味

《鼎湖山聽泉》教學設計 篇四

教材分析:

《鼎湖山聽泉》是國標蘇教版六年制五年級的一篇精讀課文。文章的作者是謝大光。這是一篇遊記,作者以細膩的筆觸記敍了遊覽鼎湖山時的所見、所聞、所感。重點介紹了鼎湖山奇妙的泉聲和聽泉時的美妙感受,字裏行間處處流露出作者對大自然的深愛之情。文章語言優美,條理清晰,想象奇特,是一篇培養學生想象能力、審美能力的好材料。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二、三、四自然段,欣賞鼎湖山奇特的泉水,品讀鼎湖山奇妙的泉聲和作者聽泉時的感受體會,想象泉聲美妙有趣,培養學生感悟美,創造美,表達美的能力,增強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能體會作者的寫法,學習遷移運用,能用“像……一樣……”造句。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結合語言環境理解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難點:憑藉語言材料想象泉聲的變化,體會泉聲的美妙有趣。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師:板書大寫的“聽”字(聴)。猜猜這是什麼字?

師:它是“聽”的繁體字,我們的祖先在造字的時候都是有很多講究的,大家看看這個字,這是一個會意字,從這個字的結構上你能看出些什麼?仔細看看它的組成。像這“聽”字帶個耳朵很容易理解,用心去聽,你們嘗試過嗎?那好,今天就讓我們帶着自己的耳朵、帶着我們的心一塊到鼎湖山聽泉去。[由猜字謎引入課文,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併為下文的學法指導作好鋪墊。]

一、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自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用筆畫記描寫泉水的詞語。(學生按要求自學)

2、教師出示兩組詞語:淙淙 不絕於耳 清純悦耳 歡快活潑清亮 時隱時現 交錯流瀉 遮斷路面

3、指名讀讀這兩組詞,看看能發現什麼?(第一組描寫的是聽到的泉水的聲音,第二組描寫的是看到的泉水的樣子。)總結:作者聽的時候在看,看的時候在聽。(板書:入耳 入目)

4、通過這兩組詞語,你能感受到這裏的泉水有什麼特點嗎?(板書:多 響 美)

5、大家想不想親眼看一看那清亮的泉水,親耳聽一聽那美妙的泉聲呢?(播放泉水的錄象)

6、哪位同學能把這段美麗的文字讀一下?(生讀)[由找劃詞語導入學習第二小節,體會白天作者看到的泉水多,聽到的泉聲響。緊扣語言文字,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利用媒體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創設情景,指導朗讀。]

7、教師再出示一組詞:濃陰、繁花似錦、草豐林茂、古木參天

8、指名讀,這組詞是寫什麼的?(鼎湖山綠樹成蔭,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9、綠樹成蔭、蓬勃生機的景象與泉水又有什麼關係?、(是泉水滋潤了萬木。)

10、課文中還有一個地方對“草豐林茂”作了更為生動的描述,誰能找出來?

11、示句:愈往上走樹愈密,綠陰愈濃。濕漉漉的綠葉,猶如大海的波浪,一層一層湧向山頂。

12、猶如大海的波浪,一層一層湧向山頂,這是怎樣的氣勢!誰再來讀讀這句話?

13、古剎中繁花似錦,古樹參天是泉水藴育的結果。對了,文中還特別點明瞭從斯里蘭卡運來的菩提樹,在這兒還能成活,更是説明泉水——藴育生機。看來泉水不僅美妙動聽還滋潤着鼎湖山的萬木,藴育出蓬勃的生機,讓我們懷着感激的心情自由地讀讀自己喜歡的句子吧。[文章講解要主次分明,第三小節的學習一句帶過,扣住課文中描寫樹木繁茂的詞句,引導學生感悟到鼎湖山的草豐林茂、蓬勃生機離不開泉水的滋潤,為昇華課文主旨做好鋪墊。]過渡:是啊!在這雨後寧靜的暮色中,看到這美麗的景色,聽到這悦耳的聲音,誰不為之傾倒呢?所以我們忍不住循着鐘聲,來到了半山腰的慶雲寺,並決定就在這座寺院裏借宿。入夜,山中萬籟俱寂,只有泉聲一直傳送到枕邊。一路上聽到的各種泉聲,這時候躺在牀上,可以用心細細地聆聽、辨識、品味。……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

1、這麼多泉聲迴響在耳邊,哪種聲音給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它有什麼特點?(學生各自交流,説明原因,並通過朗讀體會)

2、請大家再次讀這四句,體會這四句描寫泉水的話美在哪裏?(都是比喻句,把泉聲比作音樂,句子的形式一樣)[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學時,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差異,給予他們充足的閲讀、思考空間。通過反覆朗讀讓學生自己去體會感受泉水的美,感受四句句子在結構上、修辭上所具有的魅力。]

3、夜晚,作者回味着白天所看到的、聽到的,漸漸的,自己的心和山泉融在了一起,不禁譜寫了一曲奇妙的交響曲,你們説這交響曲真正的作者是誰呢?(大自然)

4、大自然就是這交響曲的作者,泉聲就是一個個跳動的美的音符,讓我們一起來奏響他。(配樂朗讀,一組讀小提琴,增加一組讀琵琶,再增加一個組讀大提琴,全班齊讀銅管齊鳴。)[閲讀教學要讓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在學生充分朗讀基礎上,通過人數遞增的形式模擬出不同泉水的不同特點,再加上音樂的烘托,學生朗讀會入情入境。]

5、你覺得作者聽得對嗎?夜晚那麼黑,他能分辨得清嗎?(他是用心在聽,板書:入心)

6、其實呀,這裏的泉聲遠不止這些,讓我們也用心去聆聽、辯識、品味,你彷彿還聽到哪些美妙的泉聲?(播放泉聲)(學生自由發言)

7、大家剛才的發言很積極、很有趣,下面我們來做一組練習。

(1)那像(小提琴)一樣(輕柔)的,是(在草叢中流淌的小溪的聲音)。

(2)那像( )一樣(悠揚)的,是(泉水繞過樹根的聲音)。

(3)那像( )一樣( )的,是(泉水拍打卵石的聲音)。

(4)那像( )一樣( )的,是( )。[利用媒體,調動多種感官,創造説話氛圍,讓學生樂於表達,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三個小練習,由淺入深,體現了漸進的思想。]

8、我覺得此時的你們也和作者一樣聽懂了山泉優美的樂韻,感受到山泉跳動的脈搏,體會到泉水的生命之美,美的感受往往能孕育出了美的語言。能談談你此刻的心情嗎?(學生自由發言,感受到泉水的美)

9、我們應該感謝作者謝大光,讓我品味,引我遐思。作者謝大光在文章的最後他不由得發出這樣的感歎――來一起讀。(引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10、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鼎湖山聽泉,我們用耳朵去聽,我們更用心去聽,於是我們便發現了與眾不同的美。此時,老師只想借作者謝大光的一段話來結束我們今天這次愉快的鼎湖山之旅。(課件示:啊,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説什麼“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我卻道,“山不在名,有泉則靈”。藴育生機,滋潤萬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靈魂。這一夜,只覺泉鳴不絕於耳,不知是夢?是醒?夢也罷,醒也罷。我願清泉永在。我願清泉常鳴。)[用作者飽含詩情畫意的原文總結全文,在學生已有的感知上,激發了學生的內心感受,為學生感受美創設了一個渠道。]

三、作業與延伸:

1、閲讀有關鼎湖山的資料。

2、為鼎湖山寫一段廣告詞。

板書設計:

鼎湖山聽泉多、響、美 入耳

孕育生機 入目

滋潤萬木 入心

《鼎湖山聽泉》教學設計 篇五

【設計思路】

《鼎湖山聽泉》是蘇制洪編教材九年級(上)第一單元開篇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吟哦諷誦而後得之”,作為本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教師在教學時應把本文當作這一單元的範文,具體指導學生如何吟哦諷誦來品味精彩段落,進而理解作者寄寓的人生哲理。

這是一篇精美的遊記散文,以遊蹤為線索,以“聽泉”為中心,記敍了在景區的所見、所聞、所感,表達了作者對鼎湖山泉水的喜愛之意,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在第一課時的學習中,引導學生抓住線索,梳理文脈,從“聽”字入手,找出作者四次聽泉的句子,並能説出每次聽泉的感受,在此基礎上,學習從不同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第二課時進行深度閲讀,抓住一個“聽”字,重點賞析第8段“枕泉而眠”,理解作者是如何由聽泉而領悟出人生的哲理。教學的過程中充分注重誦讀教學,採用“六讀”教學法讓學生吟哦諷誦,從誦讀中得到啟發,最終應達到能理解作者在狀寫的景物中寄寓的深刻的人生哲理。

【教學目標】

1.感受作者對鼎湖山泉水的喜愛之意,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學習吟哦諷誦的要領,通過誦讀理解作者寄寓的人生哲理。

3.賞析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教學重點】

通過吟哦諷誦來品味精彩段落。

【教學難點】

寓理於景,理解作者在景物狀寫中寄寓的人生哲理。

【教學方法】

“六讀”教學法

【教學課時】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上一講,我們跟隨作者的腳步四次聆聽到鼎湖山美妙的泉聲,今天我們重點來學習第四次聽泉。

第一步:聽讀——感知文意。(8分鐘)

1.聽錄音(第8段),圈點出每詞美句。

2.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段內容。

(提示:泉聲浸着月光聽來格外清晰。)

第二步:析讀——賞析美點。(12分鐘)

1.作者筆下的泉聲很美,請結合具體的語句來品味。

例: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叢中淌過的小溪。

賞析:這句話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草叢中淌過的小溪聲比作提琴聲,寫出了聽到的泉聲柔曼的特點,這是作者深夜聽泉聽到的第一個層次。

2.作者從聽泉中悟出了哪些道理?請結合課文説説你是如何理解的。

組織學生讀後先在書上做批註,小組交流,然後全班交流。

(歲月的流逝,歷史的變遷,生命在誕生、成長、繁衍、死亡,新陳代謝的聲部,由弱到強,漸漸展開,升騰而成為主旋。)

3.如何理解“看不見的指揮棒”?它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作者的心;它表達了作者對鼎湖山泉水的喜愛之意,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第三步:韻讀——讀出韻味。(7分鐘)

1.這麼美妙的泉聲,這麼深刻的道理,這麼精美的文字,一定引起你的共鳴,請以小小組為單位,帶着對鼎湖山泉水喜愛的感情朗讀第8段,朗讀時可以進行創新,形式由各小組自己設計,比一比哪一小組的設計最新穎,讀得有韻味。

2.二到三個小組朗讀其他同學評點(評點依據:設計是否科學、新穎,朗讀是否有感情。)

3.全班齊讀,讀出韻味。

第四步:辨讀——比較辨微。(10分鐘)

1.課文為什麼會讓我們有如此美的感受?比較兩個句子,讀一讀,辨別優劣。

例1(出示幻燈片),第8段“那柔曼如提琴者……飛瀑落下深潭”與下面這段進行比較,看誰寫得好。

“輕柔的泉聲,是在草叢中流淌的小溪的聲音;清脆的泉聲,是在石縫間跌落的澗水的聲音;厚重回響的泉聲,是無數道溪流匯聚於空谷的聲音;雄渾磅礴的泉水,是飛瀑急流跌入深潭的聲音。”

(提示:課文第8段寫得好,寫得美。美就美在能讓人彷彿聽到了泉水流動中發出的不同聲音,感受到了泉聲的輕柔、清脆、厚重回響、雄渾磅礴。之所以能達到這樣的效果,那是因為課文中把泉水比作“小提琴”、“琵琶”、“大提琴”、“鋼管”的樂聲,這就是比喻的好處。)

例2(出示幻燈片),再與下面一段做比較:

“在草叢中流淌的小溪的聲音,像小提琴一樣輕柔;那像琵琶一樣清脆的,是在石縫間跌落的澗水的聲音;無數道細流匯聚於空谷的聲音,像大提琴一樣厚重回響;那像鋼管齊鳴一樣雄渾磅礴的,是飛瀑急流跌入深潭的聲音。”

(提示:上段讀起來,感覺有點生硬,而課文讀起來,就像在欣賞一首美妙的樂曲,讓人感覺到很美。這是因為課文用了排比句,具有節奏感,美就美在有節奏感。)

第五步:背讀——熟讀成誦(5分鐘)

1.經過兩次比較,大家認為這一段文字很美,好的語句需要積累,請大家帶着一定的速度背誦這段文字:

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叢中淌過的小溪;那清脆如彈撥者,是石縫間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轟響者,應為萬道細流匯於空谷;那雄渾如銅管齊鳴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飛瀑落入深潭。

2.背誦小競賽。

第六步:吟讀——對聯小結。(3分鐘)

1.根據課文內容,請你就鼎湖山的泉水對一副對聯,作為對這篇課文的小結。

上聯:泉水隱隱約約滋潤萬物

下聯:泉聲

(提示:老師明確對聯的特點,如不僅字數相同,且詞性要一致,動詞對動詞,名詞對名詞,結構要一致等。提示根據課文內容上聯可寫泉水,下聯可從泉聲方面對。)

(答案參考:泉聲泠泠淙淙洗滌心靈)

【佈置作業】

以“聽雨”為題寫一段文字,要求仿照第8節“白日裏渾然一片的泉鳴,……升騰而成為主旋。”一段,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從各個角度來寫雨聲,寫出雨聲的層次感,嘗試寓理於景,在景物狀寫中寄寓的人生哲理。

【板書設計】

鼎湖山聽泉

謝大光

聽讀——感知文意

析讀——賞析美點

韻讀——讀出韻味

辨讀——比較辨微

背讀——熟讀成誦

吟讀——對聯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