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學設計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27W

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學設計

《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引導學生掌握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的歷史作用、曹操能夠統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戰曹操失敗的原因以及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理解諸葛亮的外交政策,進一步提高用歷史唯物觀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2)提高學生對重大歷史事件的複述能力。

(3)通過對曹操一勝一敗原因的分析提高學生分析歷史現象,透過現象抓住本質的能力。

(4)通過對歷史事實和文藝作品中描述的情節進行比較,提高學生對歷史事實和文藝創作的分辨能力。

2、過程與方法

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創設情景、講故事、討論戰爭勝敗原因、評價歷史人物,採用探究啟發式教學,貼近學生最近發展區,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對三國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使學生認識到每一歷史事件的發生都有其客觀條件,但是人們的主觀能動性,特別是符合實際情況的主觀能動性也起重要作用。

(2)通過對曹操、諸葛亮等歷史人物的分析和評價,使學生認識到評價歷史人物時,主要應該看它是否推動了社會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

(3)歷史使人智慧,通過本課學習對學生進行歷史感悟教育、思想品德教育。

教學重點: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學難點:曹操統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聯繫舊知,導入新課

出示曹操的詩《龜雖壽》,學生齊誦詩歌。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師:這首詩的作者是誰?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志向?(抒寫胸懷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此時曹操已經五十三歲了,不由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所以詩一開頭便無限感慨地吟道:“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師:你印象中的曹操是一個怎樣的人?戲劇中的曹操又是怎樣一個人?

師:曹操是不是大白臉,一臉奸相?諸葛亮是不是會呼風喚雨,能借東風,火燒戰船?三國時期究竟發生過哪些大事?三國紛爭的局面又是怎麼形成的呢?下面請同學們跟隨老師共同走進第14課《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揭開謎底找出答案吧!

二、合作探究,學習新知

(一)、從官渡之戰到赤壁之戰

學生自由閲讀課文,歸納東漢末年的社會狀況。

師:東漢末年,在鎮壓黃巾大起義的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割據一方的軍閥。其中最為著名的軍閥有哪些?

師:他們為了擴張自己的勢力,彼此長期混戰。刀槍劍戟帶給人民無盡的災難和痛苦,同時也使北方的社會生產遭到嚴重的破壞。人口集中的黃河中下游地區,出現了“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人民渴望早日結束戰亂,過上和平安定的生活。那麼,誰順應歷史的潮流,是誰順應人民的願望,結束了這種戰亂局面呢?(生答:曹操)

師:曹操能謀善斷,很有眼光,以統一天下為已任,是我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用詩抒發了自己遠大的政治抱負。

指導學生看曹操圖像及詩“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師: 從這句詩中,我們可以看出曹操懷有雄心壯志,他要統一天下。

師:曹操要統一天下,必先統一北方。而在北方的各派軍閥中,實力最雄厚的是誰?

師:曹操要統一北方,必先擊敗實力雄厚的袁紹。那麼,曹操的勢力是如何發展壯大的呢?

學生看書歸納曹操勢力是如何發展壯大的?

師:隨着曹操勢力的壯大,曹操與袁紹展開了決戰,這就是著名的官渡之戰。

學生講述官渡之戰。

教師引導學生一起歸納:

表格1:

官渡之戰 赤壁之戰

時間 公元200年 公元208年

交戰雙方 袁紹和曹操 曹操和孫劉聯軍

戰爭特點 以少勝多 以少勝多

結果 曹操勝利 曹操失敗

師: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打敗了袁紹。

學生各抒己見:曹操為什麼能以少勝多打敗袁紹呢?

師:從剛才的交流中曹操勝利、袁紹失敗的原因已非常清楚。曹操勢不及袁紹,而竟能克紹者,非惟天時,亦人謀也。正可謂:勢弱只因多算勝,兵強卻為寡謀亡。若使許攸謀見用,山河焉得屬曹家。從上述詩中我們可以看出:袁紹的謀士許攸降曹並建議偷襲烏巢,是官渡之戰曹操取勝、袁紹失敗的關鍵。

師:官渡之戰奠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的基礎。官渡之戰以後,曹操陸續消滅了袁紹的殘餘力量,又陸續地消滅了一些軍閥,基本上統一了北方。

師:“假如你是曹操,請談談統一北方後的感想?”過渡到“赤壁之戰”。

師:曹操統一了北方,又想乘勢統一全國。但這時南方有兩股勢力可以和他相抗衡。一個是江南的孫權,一個是依附於荊州的劉備。割據江東的孫權,統治比較穩固。依附於荊州的劉備,自稱是東漢皇族的後裔,在軍閥混戰中,不甘寄人籬下。他聽説諸葛亮有安邦定國之策、濟世安民之術,便請他出來相助,於是就有了“三顧茅廬”的故事。(生講故事)

學生講述赤壁之戰。

教師引導學生完成上面表格的第二部分內容

師: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都是我國古代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這兩次戰爭的主角都是曹操,卻出現了不同的結局。

暢所欲言:赤壁之戰中軍事上居於優勢的曹操為什麼會失敗?

以史為鑑:歷史使人智慧。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從曹操在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一勝一敗的不同結局中,你得到什麼啟示?

師:赤壁之戰是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關鍵。赤壁之戰後,三方的力量對比發生了新變化。曹操退守到黃河流域一帶,不敢再輕易南下。孫權在長江中下游的勢力得到鞏固。劉備乘機佔領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區,又向西進佔四川。這樣,三個軍閥的勢力相當,誰也打敗不了誰,但又都不具備統一全國的條件。這樣就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二)、魏、蜀、吳的建立

學生看書完成下面表格:

政權名稱 時間 創建者 都城(今名)

魏 220年 曹丕 洛陽

蜀 221年 劉備 城都

吳 229年 孫權 建業(南京)

(教師強調魏國的建立者是曹丕,所以曹操不是三國時期的人物,曹操也沒稱帝,他是在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帝的)

教師指出:魏、蜀、吳的建立,標誌三國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影響?

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結束了東漢末年眾多軍閥混戰局面,雖然三國時期是我國的分裂時期,但由於三方互相牽制,這種相對的形勢又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戰亂給人民帶來的痛苦,有利於社會經濟的發展。

過渡:三國形成後,各國都努力鞏固自己實力,同時又試圖消滅對方,那麼,他們的關係發生了什麼變化?

(三)、魏、蜀、吳的關係:學生自己閲讀

蜀吳關係:結盟―――破裂―――重新結盟

蜀吳與魏:敵對―――吳魏靠攏,蜀孤立―――蜀吳結盟與魏對立

諸葛亮的外交策略:聯吳,制魏,保蜀

三、總結擴展

教師引導學生採用圖示法小結全課:東漢末年,軍閥混戰,曹操在官渡之戰中大敗袁紹,為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幾年後,為統一全國,曹操南下,然而赤壁一戰曹操大敗歸北,三國鼎立局面由此形成。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他們互相制約,結束了東漢的軍閥混戰局面,同時,他們又試圖消滅對方,所以,不斷壯大自己,重視發展生產,也推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這為後來中國的統一奠定了物質基礎。

《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説課稿

教學目的:

⑴ 知識目標: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們掌握曹操統一北方、三顧茅廬、赤壁之戰和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等基礎知識。

⑵ 能力目標:引導學生分析曹操和諸葛亮在歷史上所起的作用,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史觀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指導學生運用辨證的觀點分析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

⑶ 思想目標:三國鼎立局面形成是從軍事集團割據混戰到局部統一,是歷史的進步;諸葛亮和曹操是我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們都對我國曆史的進步起了重要作用;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都是我國曆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過重大影響。

⑷ 學法指導方面:指導學生對歷史事件進行逐層分析,初步訓練由條件推出結果的方法及辨證地分析事件的方法

教學重點:赤壁之戰、三國鼎立

教學難點: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學方法:目標-問、答、講、練教學法

教具: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師:同學們,下面請大家聽一段音樂,(播放課件-《三國演義》片尾曲《歷史的天空》大約3分鐘)

聽出來了嗎?這是哪個電視劇的插曲呀,它反映了哪個歷史時期的情景呢?

生:聽出來了,《三國演義》裏的片尾曲。

師:對,雖然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錚鳴。然而歲月留下了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後人忘不掉那一段段驚心動魄的歷史,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翻開這歷史畫卷的一頁。(教師打出板書)

展示目標:

師:那麼,這節課我們將學習什麼呢?

生: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三國鼎立。

師:好,大家歸納的都很好,我們來看一看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歸納本課的學習目標)

講授新課:

師:同學們,下面我們來解決第一個問題

一、官渡之戰(打出板書)

問:官渡之戰什麼時間發生的,作戰的雙方是誰,有什麼結果?

學生:200年 曹操-袁紹 曹操以少勝多打敗袁紹。(生邊答師邊打出板書)

曹操簡介:

曹操(155-219) ,本姓夏侯,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人, 初平三年,曹操迎接獻帝至許昌。從此曹操便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 200年初,他在官渡之戰中打敗袁紹;但僅隔8年,他卻在赤壁之戰中敗於孫權、劉備,從此一蹶不振。219年,曹操病逝,享年66歲。 220年,操子曹丕篡漢,建國號魏。追尊曹操為太祖武皇帝。

師:(同學們請看官渡之戰示意圖[掃描])

官渡之戰是我國古代一次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之後,曹操又陸續消滅其他軍閥,基本上統一了北方。

師:同學們,這次戰役有什麼特點呢?

生:以少勝多

師:那麼,曹操為什麼能以少勝多打敗袁紹呢?(啟發學生思考並討論回答)

學生: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取得政治上的優勢,實行屯田,發展經濟,曾發佈唯才是舉令,只要有治國用兵之術,就可以做官,廣攬人才。手下謀士眾多。袁紹驕傲輕敵,剛愎自用,不聽勸告。

師:對,任何時候的驕傲都會帶來不良的後果。通過以上原因,再加上官渡之戰的勝利,曹操取得了軍事上的優勢,用了幾年的時間,曹操基本上統一了北方。統一後的曹操滿懷着豪情寫下了豪邁的詩篇,是什麼呢?

生: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師:這首詩反映了他的什麼心情呢?

生:想一統天下。

師:可這時南方的局勢又如何呢?(請同學們閲讀、思考、回答)

生: 孫權對江東的統治日益鞏固。

師:而劉備呢?請問幫助劉備勢力發展起來的主要功臣是誰?誰來講述“三顧茅廬”的故事?

生:(略)

師: 此時曹操自恃兵力強大,意欲統一全國,率20萬大軍南下。面對強敵,劉備與孫權聯合,組成孫、劉聯軍以不到5萬人的兵力,與號稱80萬的曹軍決戰於赤壁。(打出板書)

二.赤壁之戰(公元208年 孫、劉聯軍——曹操)(請看赤壁之戰示意圖)從兵力數量上看交戰雙方力量對比懸殊,孫劉聯軍處於劣勢,但周瑜和諸葛亮並不驚慌。成竹在胸,選擇有

利時機,制訂出恰當的計策,最終戰勝了曹操。請問:這是個什麼計策?(同學們回答)

生:火攻。

師:對!同學們講得很好,當時的戰況如何,讓我們來看錄象。

(之後,播放課件-《赤壁之戰》,進行講解後,指導練習)

情景再現(古詩欣賞):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 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分析思考題:兩次戰役僅隔八年,而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而赤壁之戰又以多敗少。你認為影響戰爭勝負的原因到底有那些?

生:戰爭的勝敗在於人的因素,赤壁之戰中的曹操驕傲了,加上北方士兵不服水土,不習水戰,許多人生病,失去了戰鬥力,還有孫劉聯軍使用了正確的戰術。官渡之戰則不然。

師:有這樣一個問題請大家思考:通常我們在舞台上所見的曹操是白臉的奸臣形象,這公平嗎?根據剛才我們所學的知識,你如何評價曹操?(啟發學生思考,得出結論)

評價一個歷史人物,我們要看他在歷史上所起的作用,是推動歷史的進步,還是阻礙歷史的發展。曹操戎馬一生,統一北方,發展經濟,功勞不可低估,這是推動歷史進步的。當然曹操的性格也有另一面,即兇殘、奸詐。有人説他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但我們認為,他完成統一北方之大業是最主要的方面,所以,我們評價曹操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

師:赤壁之戰後,曹操僅率少數敗兵逃回北方,一時無力兼併孫、劉兩家。孫權繼續據有江東,勢力還有發展。劉備也乘機佔有荊州的大部分地區,並進而奪取了益州(今四川),三足鼎立的局面初步形成。可見,赤壁之戰是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關鍵。

三、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

(請同學們看“三國鼎立形勢圖”,老師邊指邊講,尤其是各國的都城)公元220年曹操病死,其子曹丕廢漢獻帝,自立為帝,定都洛陽,定國號為魏,東漢至此結束。(強調此時才是三國時期的開始,曹操是東漢末年人,不是三國時期人)

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定國號為漢,史稱蜀或蜀漢。孫權則於公元222年在建業稱帝,定國號為吳。這樣三國鼎立局面形成。(指圖)魏國在北方,蜀國在西南,吳國在東南,如同鼎的三足,這一局面的形成,使我國從東漢末以來的分裂割據走上了較大範圍的局部統一。(請看“三國建國年表”。)

四. 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