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中生物必修一説課稿【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91W

高中生物必修一説課稿【精品多篇】

高中生物必修一説課稿 篇一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大家好,我是高二生物教師,我要説的教科書是高中生物第一冊。

生物科學是自然科學中的一門基礎學科,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它是農業科學、醫藥科學、環境科學及其他有關科學和技術的基礎。

高中生物課程是普通高中科學學習領域中的一個科目。高中生物課程將在義務教育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尤其是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幫助學生理解生物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相互關係,增強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一、課程價值

本着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宗旨,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質量。本書具有獨特的課程價值。

1、知識構建功能:

本冊書按照兩條主要的線索編排教學內容。一、由簡單到複雜的先後順序,結構與功能統一的生物學思想,按章節編寫。本書前兩章的從元素到化合物,再由化合物到細胞,就是一個典型的簡單到複雜的過程。後三章的三個生物的基本特徵,是生物學科結構與其功能統一思想的完美體現。二、從自然界中的兩大類羣動植物的分類角度出發,對比學習。在細胞結構、新陳代謝、生命活動特點和生殖過程中都主要分成動物和植物兩部分來學習,如動物的減數分裂和植物的減數分裂等。

對於第一次接觸複雜生物學知識的高中生來説,這種知識構建體系不但能使學生學習到生物學的基本知識內容,還為學生自主學習,掌握基本的生物學學習方法,提供了便利,有助於他們快速而又準確記憶和熟練應用。

2、能力培養和實踐操作功能:

教材注重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創新思維、實踐能力和適應社會活動能力。結合教材學生可以自行開展一些與生活緊密聯繫的探究活動,是新教材的亮點,學生在動手實踐過程中,不但提高了科學素養,還能培養基本的實驗操作能力、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能力、探究創新的能力、動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心理教育和情感教育功能:

本冊書更為側重對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訓練,使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從心理上適應這種以探究、發現、解決為主線的學習方式,培養他們克服困難、戰勝自我的鑽研品質,學習和體會科學家在科學研究中勇於創新,勇於置疑的學者風範。從小樹立遠大的思想,並堅持始終的做事態度。

通過生物課的學習,首先使學生樹立科學的唯物主義思想,正確看待生命的存在問題。其次,在認識生命過程中能夠加深對自身的瞭解和認識,從而加強對自己的心理、生理的調節,形成一個從生理上和心理上真正健康的人。再次,要建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念,關注生物界與人類的密切關係,從小養成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思想。

二、課程價值達成度

教材編寫知識細緻具體,難度適中。充分體現對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實現。本冊教材具有許多新的特點。

1、內容選取對課程價值實現的支撐度

高中生物第一冊的內容涉能到了生物科學中的許多重要分支學科。第一章《生命的物質基礎》和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主要學習《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的一些相關內容,第三章《新陳代謝》和第四章《生命活動的調節》主要學習《生物化學》、《植物生理學》和《動物生理學》的重點知識,還接觸與《動物解剖學》有關的內容。第五章《生殖和發育》主要學習《遺傳學》中生殖方式的重點內容。

本冊書的知識內容幾乎包括了生物學中所有的分支學科,但從內容上看,主要以各學科的重點知識,核心內容為主,即能學習到生物學中的精髓,又廣言簡意賅,難度適中。

2、內容組織對課程價值實現的支撐度

課程類型多樣,有講授課、實驗課、綜合活動課和研究性課題等。依據素質教育和課改精神的要求,力爭實現以學生為本,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內容學習,開拓學生的思維。在教學過程中重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的主動探究方式,啟發引導、調動學生的思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實現有效教學。利用閲讀材料來實現對學生閲讀、歸納、總結能力的提高,研究性課題能夠充分把學生調動起來,進行收集材料、整理材料,發揮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的理論聯繫實際能力,使學生具備基本的生物學研究能力。

3、形式特徵對課程價值實現的支撐度

文字中插有許多非文字資料,如對複雜結構的圖示、顯微照片、表格、對所學習的重難點起到補充説明的作用,這樣圖形並茂,易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每節後包括選擇、問答、圖形分析等多種題型,能夠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每節後或每章後有閲讀與思考專欄,能夠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以豐富拓展知識面。

三、對教材的加工與改造

新教材為教師角色的轉變提供了廣闊的天地,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髮展能力提供了充足的空間,能充分使受教育者的個性和潛能都得到充分的發展。

1、對教材資源的拓展

新教材的內容全面,知識點明確,但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時,大量的補充性材料,如圖、動畫、文字説明等內容,對學生深入理解知識非常有幫助。我在教學中,利用了校園網的便利資源,在互聯網中找了許多的輔助學習材料,如用flash影片幫助學生理解有絲分裂,減數分裂是一個動態變化過程,比較二者區別這一難點時,收到的效果十分理想。再例如,從校園中下載的植物生長過程的影片,對學生理解種子萌發,及個體發育概念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的一些拓展性內容,不但促進了書本內容的學習,還大大豐富了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

2、對教材內容的增加或刪減

教材中有些內容講解的不夠全面,對一些內容的學習會產生影響。例如對動物的減數分裂做出了明確的説明,但植物的卻沒有,學生不理解為什麼花粉粒中的兩個精細胞性狀一樣,胚囊中的卵細胞與兩個極核性狀相同。因此,我在教學中加入了,大孢子母細胞和小孢子母細胞的內容,使學生很好的理解,不然在高二遺傳學的學習中會產生比較大的困難。

再如,對物質代謝與消化的區別,教材對消化的過程,沒有明確的説明,但在許多習題中都出現了這些問題,對學生的學習影響不小,我在講解這部分內容時,通過複習的糖、蛋白質、脂肪的消化過程以後,學生不但理解了消化和代謝的區別,而且在知識上更為清楚的知道食物的整個利用過程。

2、對教科書的幾點建議

(1)由於各地的地域、學校師資等的差異,教材中提供的實驗和活動建議有時是難以實現的,使得教材設計的內容在真正教學中形同虛設。如動物激素飼餵小動物的實驗、觀察生長素或生長素類似物對植物生長髮育的影響,需要的用品多,時間週期長,大多隻能以閲讀的形式學習。

(2)教材中有些問題不夠明確。如蛋白質的空間結構影響蛋白質的特點問題,由於學生沒有學習有機化學,根本不清楚什麼是空間結構,因而對它的理解很模糊。再如,向性運動是應激性的一種,書中説:“向性運動是植物對於外界環境的適應性。”我認為,“向性運動體現了植物對外界環境的適應性”更為準確,不然學生認為,向性運動是適應性。

高中生物必修一説課稿 篇二

一、説教材

“細胞呼吸”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三節的內容。本節介紹了生物異化作用的一個重要過程,為學生了解不同生物生命活動的過程奠定了基礎。它與前面所學的線粒體的結構和功能、主動運輸、酶、ATP、光合作用等內容有密切的聯繫,也為今後學習其他生命活動及規律奠定基礎。

二、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着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説出線粒體的結構和功能。

理解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概念、總反應式、過程和圖解

瞭解細胞呼吸的概念、類型以及在工農業生產、生活實踐上的運用

2、能力目標:通過引導分析有氧呼吸的過程,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

適當擴展認知面,培養聯繫生活與工農業生產實踐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聯繫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等實際,激發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培養關心生物科學技術的發展,關心社會生活的意識和進行生命科學價值觀的教育。

三、教學的重、難點

有氧呼吸過程

四、説教法

在教學中,學生是課堂活動的主體,但“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課堂應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課堂活動中也須起主導、引導作用。所以本課利用直觀教學手段,採用自主閲讀法、比較法、歸納法等教和學的方法,這樣既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培養了學生的分析歸納、閲讀能力

五、説學法

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引導學生進行類比遷移,對照學習。學生在教師營造的“可探索”的環境裏,積極參與,生動活潑地獲取知識,掌握規律、主動發現、主動發展。

六、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複習提問,引入本課課題

提問:生物體的能源物質有哪些?主要的能源物質是什麼?ATP在供能過程中起什麼作用?ATP的合成需要哪些條件(酶、原料、能量)?其中能量的來源有哪些?

回答:見教案,ATP合成的能量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提供的。呼吸作用是如何提供能量的呢,下面我們就來學習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

2、講授新課:

(1)細胞的呼吸方式

提問:細胞呼吸在哪裏發生,又是怎樣進行的呢?讓學生説出細胞呼吸概念

回答:細胞呼吸是指有機物在細胞內經過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產物,釋放出能量並生成ATP的過程。

探究:酵母菌的細胞呼吸方式

學生自學實驗,並回答課本92頁的問題。

結論:酵母菌在有氧和無氧條件下均能進行細胞呼吸。在有氧條件下,通過細胞呼吸產生大量的CO2,在無氧條件下通過細胞呼吸產生酒精和少量的CO2.

設問:原料是?在哪裏?產物?能量去向?有機物是如何被分解並釋放出能量的?

引出有氧呼吸

(2) 有氧呼吸(給出一下表格,學生自學並完成,教師總結)

A反應式:

C6H12O6+6O2→6CO2+6H2O+能量

B過程中的物質變化、場所(學生簡述後,媒體展示場所及過程圖解)

C能量變化:形式變化、轉移率等

D概念

E、特點(與體外燃燒的區別)

列表總結有氧呼吸,要求學生自己嘗試建立表格,教師投影展示部分表格

過程 場所 條件 反應物 反應產物

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

第三階段

(3)無氧呼吸(給出一下表格,學生自學並完成,教師總結)

A反應式:

B過程中的物質變化、場所(學生簡述後,媒體展示場所及過程圖解)

C能量變化:形式變化、轉移率

D概念

E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異同

有氧呼吸 無氧呼吸

反應物 有機物 有機物

反應條件 需酶、氧氣 需酶、缺氧

反應程度 徹底氧化分解 不徹底氧化分解

產物 CO2、H2O CO2、酒精或乳酸

產能多少 大量 少量

評價:欣賞性評價,對學生合作學習及成果表示肯定,指出不足,給出建議。

(4)細胞呼吸原理的應用:

小組為單位,從課本95-96頁“資料分析”中選取2-3個實例,討論並分析人們在生產和生活中應用了細胞呼吸的哪些方面?並再舉一兩例加以説明。要求準備簡單的發言稿。

3、課堂小結,強化認識。

理解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概念、總反應式、過程和圖解

做課本96頁習題

4、板書設計

一、細胞呼吸的方式:有氧呼吸、無氧呼吸

二、有氧呼吸

三、無氧呼吸

四、細胞呼吸原理的應用

七、結束:

本節課設置了一系列問題情境,層層設問,在學生答問、質疑、討論過程中讓學生建構新概念和新的知識體系,並通過教師及時掌握反饋信息,適時點撥、調節,讓學生在推理判斷中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對知識的遷移能力,而且通過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提問,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我的説課完畢,謝謝大家。

高中生物必修一説課稿 篇三

各位老師們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

一、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位於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1第2章第2節較全面的介紹了蛋白質的分子組成和結構。涉及的氨基酸及其種類,蛋白質的結構及其多樣性,蛋白質的功能等三部分知識。為後面學習載體蛋白、酶等知識也為必修2關於基因的表達部分奠定基礎。物質的結構決定其功能。蛋白質種類繁多,功能多樣,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對理解細胞的結構基礎有着重要作用。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着高二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為:説明氨基酸的結構特點,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概述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

2、能力目標:通過思考與討論,找出氨基酸的共同特點,加深對氨基酸結構的理解。教材採用圖文並茂的形式,讓學生在獲取形象、豐富的信息內容的同時,培養分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確定了“認同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本着高二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氨基酸的結構特點以及氨基酸通過脱水縮合的方式形成多肽鏈、蛋白質的過程。

難點: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蛋白質的結構多樣性的原因。

二、説教法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節內容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由於學生缺乏有關氨基酸和蛋白質的化學知識,細胞的分子組成又是微觀的內容,比較抽象,所以在教學時,應注意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利用圖解、課件和遊戲等加強教學的直觀性,加強學生對微觀內容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在主動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完成重難點知識的學習,提高思維能力,形成相應的觀點。

三、説學法

通過討論、觀察對比、圖文結合、思考以及聯繫生活實際來學習本節課內容。

四、説教學過程

第一 課前準備。

因為蛋白質的化學結構和功能,是以往沒有接觸過的,所以課前佈置預習是有必要的,通過預習學生能對這一節的知識有部分了解,同時會遇到一些問題,使他們對進一步認識蛋白質產生興趣,但是要給出一定的題目,否則學生預習的質量不高或者不預習。我的題目是:以課本P20上給出的四種氨基酸畫出氨基酸形成多肽鏈的圖形。這一個題目比較明確的提出了這一節知識的重點。

第二導入新課。

提供素材:2004年阜陽市出現全國有名的事件——“大頭娃娃”,案件中多名兒童因食用劣質奶粉,嬰兒出現四肢短小、身體瘦弱、頭部浮腫甚至死亡等症狀。劣質奶粉除生產過程中毫無衞生可言,就是蛋白質含量極為低下;2008年又出現“三鹿”奶粉事件,也是因蛋白質含量及其低下,引起嬰幼兒出現病症。

提問:這件事説明了什麼問題,蛋白質對我們的成長重不重要?

評價學生回答,

那我們今天就來深入地學習一下什麼是蛋白質,引出本節課的標題: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

第三學習氨基酸的結構特點。

指導學生閲讀P20的思考討論,找出四種氨基酸的結構特點,請一位學生上講台,伸開雙手,兩腳併攏,面向同學演示,如果我們人體來表示氨基酸,左手是氨基,右手是羧基,頭是一個氫原子,下肢則是R基團。然後要求同學們把教材上的四種氨基酸上的R基團標示出來。檢查一下。再請一位同學總結氨基酸的結構特點。

通過課堂的模擬,學生比較容易掌握氨基酸的結構通式。

第四氨基酸形成蛋白質過程。

氨基酸的脱水縮合反應及有關計算,是教學一個難點。同樣利用學生的動作模擬過程(或使用課件)幫助學生進行學習。

要求四位同學分別代表P20的四種氨基酸。準備三條有水的濕巾,要求學生相互握手的那一隻手拿着,當一個學生手握着他的手,用力將紙巾中的水擠出,表示脱水過程。

提問:反應過程有什麼產生?原來的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形成了什麼?

再請三位同學上來排成一排問:這樣能得到多少個水,如果排成兩排呢?

順便提出一個更高的思考題:如果n個氨基酸形成了一個環狀的分子,脱去多少個水分子,形成多少個肽鍵呢?

通過現象直觀的模擬,問題的層層深入,學生更有興趣,非常容易地就掌握計算方法和規律。

結合課件上的練習,分析兩個例題。

第五蛋白質的功能。

蛋白質功能具有多樣性,由學生對照教材,進行總結。

為什麼蛋白質有那麼多功能呢?根據我們已有的經驗可知道:結構決定功能。

再要求剛才的那四個同學上了組合多肽鏈。以不同位置組合,就會形成很多種多肽鏈,進而形成很多種蛋白質。每一種蛋白質都有其特定的功能,所以蛋白質具有多樣性,其功能也具有多樣性。

第六總結。

蛋白質是細胞和生物體中重要的有機化合物,是一切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的多樣性是形形色色生物和絢麗多彩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

五、説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針對知識點比較微觀抽象,知識點也較難理解的情況,重視利用“形象教學法”幫助學生理解,同時注重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對於蛋白質結構和功能,要更多與日常生活、現代相關科學相聯繫,瞭解蛋白質的應用價值,給學生提供教學拓展的空間。綜合來看,要學生感到心情愉悦,思維才能活躍,這樣才能接收新知識,讓他們有不斷深入學習的願望,同時也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六、板書設計

第2節 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

一、蛋白質的化學元素組成:

1、都含C、H、O、N 很多含P、S,少數還含Fe、Cu、Mn、I、Zn等。

二、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氨基酸

1、種類:大約有20種。

2、結構通式:

結構通式

3、結構特點:

三、蛋白質的結構:氨基酸連接方式

氨基酸連接方式

四、蛋白質的主要功能(具有多樣性)

高中生物必修一説課稿 篇四

教材分析:

本課題是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冊第三章“生物的新陳代謝”第三節內容。學生在學完“細胞”以及理解“新陳代謝與酶”、“新陳代謝與ATP”知識後,轉入難度較大的“光合作用”學習,從生物界看,光合作用是最基本的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是學生學習呼吸作用、生態系統等內容的基礎。

“光合作用”一節在綠色植物的新陳代謝以及整個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義務教育國中生物教材已經講述了光合作用的基礎知識,安排了綠葉在光下製造澱粉的實驗。本節在此基礎上,更加深入地從產物到場所等方面講述了光合作用發現過程的幾個著名實驗,讓學生學會提取和分離葉綠體中色素的方法;並且講述光合作用的基本過程和意義等。目的是使學生不僅獲得有關的基礎知識,瞭解光合作用對人類生產生活的意義,懂得探索生物科學的基本方法。初步學會提取、分離葉綠體中色素的方法和技能,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不斷探求新知識的精神和合作精神。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光合作用的發現史②葉綠體中的色素③光合作用的過程④光合作用的意義

(2)能力目標:

①通過研究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和方法,使學生能夠體會和認識科學研究的過程,並初步學會具體的科學研究思路和方法。

②通過觀察、設計光合作用發現的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思維能力。

③通過運用物理和化學知識理解光合作用過程中物質和能量的變化過程,培養學生知識遷移能力以及學科間知識的綜合能力。

④通過學生總結歸納光合作用過程中的主要反應以及光反應和暗反應兩大階段的區別和聯繫,培養學生歸納總結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①通過體驗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引導學生學習科學家們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堅忍不拔、百折不撓的科學精神。

②通過對光合作用意義的學習,幫助學生樹立生物進化的辯證觀點以及珍愛自然、珍愛綠色、珍愛生命的思想意識。

教學重點:

(1)光合作用發現實驗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2)光合作用的過程和意義

教學難點:

(1)光合作用發現實驗的設計

(2)光合作用過程中物質和能量轉化

根據教材的重難點,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這節內容安排3課時。第一課時學習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第二課時安排葉綠素實驗,第三課時學習光合作用的過程和意義。這裏主要説明第一課時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

教法分析:

教學方法: 教師的過程式教學與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相結合。教學手段: 課件、錄像、投影儀

學法指導:

學生在學習完細胞,理解新陳代謝等相關知識後,為光合作用的學習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因此課堂中運用課件演示實驗,創設氛圍,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分析—討論,最後得出結論。 教學中主要採用了觀察法、討論法、總結歸納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利用動畫演示海爾蒙特實驗,提出問題:從這個實驗可知柳樹重量增加的原因是什麼?

學生回答:水分是植物體建造自身的原料。

教師指出,海爾蒙特沒有考慮到空氣是否也能起作用。後來經過許多科學家的實驗,才逐漸發現光合作用的場所、條件、原料和產物。引出英國科學家普里斯特利的實驗。

設計意圖:利用動畫的直觀性和已有知識降低了問題的起點,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傳授新知識

1、錄像演示普里斯特列實驗

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B鐘罩內的小白鼠沒有死亡?植物從中起到了什麼作用?

學生通過觀察實驗,分析問題,得出結論:綠色植物能夠更新由於蠟燭燃燒或呼吸而變得污濁了的空氣。

教師指出:(1)該實驗不能證明更新的空氣中的哪種成份?

(2)當其它人重複該實驗時候,有可能成功,有的總是失敗。直到後來,荷蘭科學家英格蒙斯證實了只有在陽光照射下,普里斯特利的實驗才能獲得成功。

2、學生介紹課前所做的薩克斯實驗

引導學生思考

(1)暗處理的目的是什麼?

(2)葉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目的是什麼?

(3)碘蒸氣處理葉片,目的是什麼?

(4)這個實驗成功的證明了什麼?

(5)高倍鏡下觀察“小藍點”聚集的部位是細胞的什麼結構?

學生經觀察實驗過程,分析問題,能夠得出結論。

(1)光合作用產生澱粉,同時需要光

(2)產生澱粉的部位是葉綠體。

〔小結〕:(板書)

光合作用的場所、原料、條件、產物

設計意圖:利用直觀課件演示的實驗,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思維能力。通過學生親自重複薩克斯實驗體會科學研究的方法。通過光合作用發現過程進行科學史的教育,使學生了解到科學家們用了200多年的時間,才對光合作用的重過程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從而使學生認識到科學發現的艱難。

3、課件展示恩吉爾曼的水綿實驗

引導學生討論分析:

A、這個實驗在設計上有什麼巧妙之處?

(1)選用水綿作為實驗材料,不僅具有細而長的帶狀葉綠體,而且葉綠體螺旋狀地分佈在細胞中,便於觀察和分析研究。

(2)將臨時裝片放在黑暗且沒有空氣的環境中,排除了環境中光線和氧氣的影響,從而確保實驗能夠正常地進行。

(3)選用極細的光束照射並且用好氧細菌進行檢測,從而能夠準確地判斷出水綿中釋放氧的部位。

(4)進行黑暗和曝光對比實驗,從而明克實驗結果完全是由光照引起的。

B、這個實驗給了你什麼啟示?設計實驗時應注意哪幾個問題?

師生共同總結,實驗設計要注意的問題:要有對照組和控制單一變量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體會科學研究基本思路和方法學習科學家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4、簡介同位素標記法

(三)鞏固練習

引導學生設計實驗證明:氧氣到底來自於水還是二氧化碳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掌握同位素標記法的。原理,培養學生實驗設計能力、分析總結能力和創新意識。

(四)佈置作業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