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一數學必修一課件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24W

高一數學必修一課件精品多篇

高一數學必修一課件 篇一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

本節課內容教材共分兩課時進行,這是第一課時,該課時主要學習函數的單調性的的概念,依據函數圖象判斷函數的單調性和應用定義證明函數的單調性。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函數單調性是高中數學中相當重要的一個基礎知識點,是研究和討論初等函數有關性質的基礎。掌握本節內容不僅為今後的函數學習打下理論基礎,還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教材的重點﹑難點﹑關鍵

教學重點:函數單調性的概念和判斷某些函數單調性的方法。明確單調性是一個局部概念。

教學難點:領會函數單調性的實質與應用,明確單調性是一個局部的概念。

教學關鍵:從學生的學習心理和認知結構出發,講清楚概念的形成過程。

4、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正處於以感性思維為主的年齡階段,而且思維逐步地從感性思維過渡到理性思維,並由此向邏輯思維發展,但學生思維不成熟、不嚴密、意志力薄弱,故而整個教學環節總是創設恰當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從學生的認知結構來看,他們只能根據函數的圖象觀察出“隨着自變量的增大函數值增大”等變化趨勢,所以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好函數圖象的直觀性,發揮好多媒體教學的優勢;由於學生在概念的掌握上缺少系統性、嚴謹性,在教學中注意加強。

二、目標分析

(一)知識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函數單調性的概念,掌握判斷一些簡單函數的單調性的方法;瞭解函數單調區間的概念,並能根據函數圖象説出函數的單調區間。

2、能力目標:通過證明函數的單調性的學習,使學生體驗和理解從特殊到一般的數學歸納推理思維方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歸納能力,領會數學的歸納轉化的思想方法,增加學生的知識聯繫,增強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構建的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積極參與觀察、分析、探索等課堂教學的雙邊活動,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體會成功的喜悦,以此激發求知__。領會用運動變化的觀點去觀察分析事物的方法。通過滲透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對學生進行辨證唯物主義的思想教育。

(二)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用運動變化、數形結合、分類討論的方法去分析和處理問題,以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通過函數的單調性的學習,掌握自變量和因變量的關係。通過多媒體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題的邏輯推理能力。

三、教法與學法

1、教學方法

在教學中,要注重展開探索過程,充分利用好函數圖象的直觀性、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本節課採用問答式教學法、探究式教學法進行教學,教師在課堂中只起着主導作用,讓學生在教師的提問中自覺的發現新知,探究新知,並且加入激勵性的語言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

2、學習方法

自我探索、自我思考總結、歸納,自我感悟,合作交流,成為本節課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

四、過程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包括:問題情景,函數單調性的定義引入,增函數、減函數的定義,例題分析與鞏固練習,回顧總結和課外作業六個板塊。這裏分別就其過程和設計意圖作一一分析。

(一)問題情景: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節課藉助多媒體設計了多個生活背景問題,並就圖表和圖象所提供的信息,提出一系列問題和學生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__,為學習函數的單調性做好鋪墊。(祥見課件)

新課程理念認為:情境應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本節課所創設的生活情境,讓學生親近數學,感受到數學就在他們的周圍,強化學生的感性認識,從而達到學生對數學的理解。讓學生在課堂的一開始就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關注生活。

(二)函數單調性的定義引入

1、幾何畫板動畫演示,請學生認真觀察,並回答問題:通過學生已學過的函數y=2x+4,,的圖象的動態形式形象出x、y間的變化關係,使學生對函數單調性有感性認識。,進行比較,分析其變化趨勢。並探討、回答以下問題:

問題1、觀察下列函數圖象,從左向右看圖象的變化趨勢?

問題2:你能明確説出“圖象呈上升趨勢”的意思嗎?

通過學生的交流、探討、總結,得到單調性的“通俗定義”:

從在某一區間內當x的值增大時,函數值y也增大,到圖象在該區間內呈上升趨勢再到如何用x與f(x)來描述上升的圖象?

通過問題逐步向抽象的定義靠攏,將圖形語言轉化為數學符號語言。幾何畫板的靈活使用,數形有機結合,引導學生從圖形語言到數學符號語言的翻譯變得輕鬆。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熟悉的知識引入新課題,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觀察、猜想、歸納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由學會向會學的轉化,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通過學生已學過的一次y=2x+4,,的圖象的動態形式形象地反映出x、y間的變化關係,使學生對函數單調性有感性認識。從學生的原有認知結構入手,探討單調性的概念,符合“最近發展區的理論”要求。從圖形、直觀認識入手,研究單調性的概念,其本身就是研究、學習數學的一種方法,符合新課程的理念。

(三)增函數、減函數的定義

在前面的基礎上,讓學生討論歸納:如何使用數學語言來準確描述函數的單調性?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給出增函數的概念,同時要求學生討論概念中的關鍵詞和注意點。

定義中的“當x1x2時,都有f(x1)

注意:(1)函數的單調性也叫函數的增減性;

(2)注意區間上所取兩點x1,x2的任意性;

(3)函數的單調性是對某個區間而言的,它是一個局部概念。

讓學生自已嘗試寫出減函數概念,由兩名學生板演。提出單調區間的概念。

設計意圖:通過給出函數單調性的嚴格定義,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更準確地把握概念,理解函數的單調性其實也叫做函數的增減性,它是對某個區間而言的,它是一個局部概念,同時明確判定函數在某個區間上的單調性的一般步驟。這樣處理,同時也是讓學生感悟、體驗學習數學感念的方法,提高其個性品質。

(四)例題分析

在理解概念的基礎上,讓學生總結判別函數單調性的方法:圖象法和定義法。

2、例2.證明函數在區間(-∞,+∞)上是減函數。

在本題的解決過程中,要求學生對照定義進行分析,明確本題要解決什麼?定義要求是什麼?怎樣去思考?通過自己的解決,總結證明單調性問題的一般方法。

變式一:函數f(x)=-3x+b在R上是減函數嗎?為什麼?

變式二:函數f(x)=kx+b(k<0)在R上是減函數嗎?你能用幾種方法來判斷。

變式三:函數f(x)=kx+b(k<0)在R上是減函數嗎?你能用幾種方法來判斷。

錯誤:實質上並沒有證明,而是使用了所要證明的結論

例題設計意圖:在理解概念的基礎上,讓學生總結判別函數單調性的方法:圖象法和定義法。例1是教材中例題,它的解決強化學生應用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解題的意識,進一步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同時也是依託具體問題,對單調區間這一概念的再認識;要了解函數在某一區間上是否具有單調性,從圖上進行觀察是一種常用而又粗略的方法。嚴格地説,它需要根據單調函數的定義進行證明。例2是教材練習題改編,通過師生共同總結,得出使用定義證明的一般步驟:任取—作差(變形)—定號—下結論,通過例2的解決是學生初步掌握運用概念進行簡單論證的基本方法,強化證題的規範性訓練,從而提高學生的推理論證能力。例3是教材例2抽象出的數學問題。目的是進一步強化解題的規範性,提高邏輯推理能力,同時讓學生學會一些常見的變形方法。

(五)鞏固與探究

1、教材p36練習2,3

2、探究:二次函數的單調性有什麼規律?

(幾何畫板演示,學生探究)本問題作為機動題。時間不允許時,就為課後思考題。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圖象,對函數是否具有某種性質作出一種猜想,然後通過推理的辦法,證明這種猜想的正確性,是發現和解決問題的一種常用數學方法。

通過課堂練習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進一步熟悉證明或判斷函數單調性的方法和步驟,達到鞏固,消化新知的目的。同時強化解題步驟,形成並提高解題能力。對練習的思考,讓學生學會反思、學會總結。

(六)回顧總結

通過師生互動,回顧本節課的概念、方法。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函數單調性的知識,同學們要切記:單調性是對某個區間而言的,同時在理解定義的基礎上,要掌握證明函數單調性的方法步驟,正確進行判斷和證明。

設計意圖:通過小結突出本節課的重點,並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結構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學會一些解決問題的思想與方法,體會數學的和諧美。

(七)課外作業

1、教材p43習題1.3A組1(單調區間),2(證明單調性);

2、判斷並證明函數在上的單調性。

3、數學日記:談談你本節課中的收穫或者困惑,整理你認為本節課中的最重要的知識和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作業1、2進一步鞏固本節課所學的增、減函數的概念,強化基本技能訓練和解題規範化的訓練,並且以此作為學生對本結內容各項目標落實的評價。新課標要求:不同的學生學習不同的數學,在數學上獲得不同的發展。作業3這種新型的作業形式是其很好的體現。

(七)板書設計(見ppt)

五、評價分析

有效的概念教學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知識結構基礎上,,因此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注意了:第一。教要按照學的法子來教;第二在學生已有知識結構和新概念間尋找“最近發展區”;第三。強化了重探究、重交流、重過程的課改理念。讓學生經歷“創設情境——探究概念——注重反思——拓展應用——歸納總結”的活動過程,體驗了參與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培養“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成為積極主動的建構者。

本節課圍繞教學重點,針對教學目標,以多媒體技術為依託,展現知識的發生和形成過程,使學生始終處於問題探索研究狀態之中,__引趣,並注重數學科學研究方法的學習,是順應新課改要求的,是研究性教學的一次有益嘗試。

高一數學必修一知識點整理 篇二

一、集合有關概念

1、集合的含義:某些指定的對象集在一起就成為一個集合,其中每一個對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個特性:

            1.元素的確定性;

            2.元素的互異性;

            3.元素的無序性

説明:(1)對於一個給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確定的,任何一個對象或者是或者不是這個給定的集合的元素。

(2)任何一個給定的集合中,任何兩個元素都是不同的對象,相同的對象歸入一個集合時,僅算一個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沒有先後順序,因此判定兩個集合是否一樣,僅需比較它們的元素是否一樣,不需考查排列順序是否一樣。

(4)集合元素的三個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確定性和整體性。

3、集合的表示:{…}如{我校的籃球隊員},{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籃球隊員}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舉法與描述法。

注意啊:常用數集及其記法:

非負整數集(即自然數集)記作:N

正整數集N*或N+整數集Z有理數集Q實數集R

關於“屬於”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寫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説a屬於集合A記作a∈A,相反,a不屬於集合A記作a:A

列舉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舉出來,然後用一個大括號括上。

描述法:將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屬性描述出來,寫在大括號內表示集合的方法。用確定的條件表示某些對象是否屬於這個集合的方法。

①語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②數學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R|x-3>2}或{x|x-3>2}

4、集合的分類:

1、有限集含有有限個元素的集合

2、無限集含有無限個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間的基本關係

1、“包含”關係子集

注意:有兩種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與B是同一集合。

反之:集合A不包含於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記作AB或BA

2、“相等”關係(5≥5,且5≤5,則5=5)

實例:設A={x|x2-1=0}B={-11}“元素相同”

結論:對於兩個集合A與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個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時集合B的任何一個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們就説集合A等於集合B,即:A=B

①任何一個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B那就説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記作AB(或BA)

③如果A?BB?C那麼A?C

④如果A?B同時B?A那麼A=B

3、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記為Φ

規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三、集合的運算

1、交集的定義:一般地,由所有屬於A且屬於B的元素所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

記作A∩B(讀作”A交B”),即A∩B={x|x∈A,且x∈B}。

2、並集的定義:一般地,由所有屬於集合A或屬於集合B的元素所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並集。記作:A∪B(讀作”A並B”),即A∪B={x|x∈A,或x∈B}。

3、交集與並集的性質:A∩A=AA∩φ=φA∩B=B∩A,A∪A=A

A∪φ=AA∪B=B∪A.

4、全集與補集

(1)補集:設S是一個集合,A是S的一個子集(即),由S中所有不屬於A的元素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補集(或餘集)

記作:CSA即CSA={x?x?S且x?A}

(2)全集:如果集合S含有我們所要研究的各個集合的全部元素,這個集合就可以看作一個全集。通常用U來表示。

(3)性質:⑴CU(CUA)=A⑵(CUA)∩A=Φ⑶(CUA)∪A=U

高一數學必修一課件 篇三

【教學目標】

1、理解矩形的判定定理並會用矩形的判定定理證明一個四邊形(平行四邊形)是矩形。

2、瞭解兩條平行線之間的距離的意義,並會求兩條平行線之間的距離。

3、會有條理的思考與表達,並逐步學會分析與綜合的思考方法。

4、經歷矩形的三種判定方法的引導建模和自主建模過程。

【重、難點】

建模研究課六(市級公開課):範波矩形判定教案2017.3.7(同題異構)重點:會用矩形的判定定理證明一個四邊形(平行四邊形)是矩形。

難點:綜合運用矩形的性質定理與判定定理進行計算與證明。

【教學過程】

一、活動1

1、模型準備:一天,小麗和吳娟到一個商店準備給今天要過生日的肖華買生日禮物,選了半天,她們倆最後決定買相框送給她,在裏面擺放她們三個好朋友的相片,為了保證相框擺放的美觀性,她們選擇了矩形的相框,那麼她們是用什麼方法可以知道她們拿的'就是矩形相框呢?

2、模型構成與求解分析:度量角

抽象1:矩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反過來,四個角(或三個角)都是直角的四邊形是矩形嗎?如果是,請給出證明。

已知:在四邊形ABCD中,∠A=∠B=∠C=90°

求證:四邊形ABCD是矩形。

證明:∵ ∠A=∠B=90°

∴ ∠A+∠B=180°

∴AD∥BC

同理可證:AB∥CD

∴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

又∵ ∠A=90°

∴四邊形ABCD是矩形

3、歸納總結:有三個角是直角的四邊形是矩形。

追問:兩個角是直角的四邊形是矩形嗎?為什麼?

設計意圖:從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出發,建模成數學問題,通過學生自主探索、思考、歸納,形成結論,再用結論解決實際問題。

二、活動2

1、學生自主建模:

除度量角度之外,她們需要度量什麼也能知道做好的相框是矩形呢?

猜測(1)對角線相等的四邊形是矩形嗎?

猜測(2)當一個平行四邊形框架扭動成矩形時,它的兩條對角線相等,反過來,對角線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矩形嗎?如果是, 請給出證明。

已知:平行四邊形ABCD,AC=BD。

求證:四邊形ABCD是矩形。

證明: ∵ AB=CD, BC=BC, AC=BD

∴ △ABC≌ △DCB(SSS)

∴∠ABC=∠DCB

∵ AB//CD

∴ ∠ABC+∠DCB=180°

∴ ∠ABC=∠DCB=90°

又∵ 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

∴四邊形ABCD是矩形

2、判斷:(1)對角線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邊形是矩形嗎?

3、歸納總結:有三個角是直角的四邊形是矩形。

對角線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矩形 。

設計意圖:再次從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出發,從另一角度建模成數學問題,通過學生自主探索、思考、歸納,形成結論,再用結論解決實際問題。通過生活經驗找出平行四邊形與矩形對角線的區別。深化學生對“對角線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矩形 。”的這一基本模型的理解。

三、模型驗證與應用

(一)在四邊形ABCD中,AB=DC,AD=BC.請再添加一個條件,使四邊形ABCD是矩形。你添

加的條件是_____________.(寫出一種即可)

(二)。判斷題

1、對角線相等的四邊形是矩形。

2、對角線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邊形是矩形。

3、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四邊形是矩形。

4、四個角都是直角的四邊形是矩形。

5、四個角都相等的四邊形是矩形。

6、對角線相等且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四邊形是矩形。

7、對角線相等且互相垂直的四邊形是矩形。

設計意圖:找區別,深化知識。提高學生辨別能力。提高判斷能力,能用“説理”來得結論。提高學生“説”的能力。

(三)。説一説 、練一練:

例1.如圖,直線 l1∥l2,A、C是直線 l1上任意兩點,AB⊥ l2 ,CD⊥ l2 ,垂足分別為B、D.線段AB、CD相等嗎?為什麼?

解:由AB⊥l2 ,CD⊥ l2 ,

可知AB ∥ CD.

又因為l1∥l2 ,

所以四邊形ABCD是矩形,

AB=CD.

定義、性質:

兩條平行線中,一條直線上任意一點到另一條直線的距離,叫做兩條平行線之間的距離。 兩條平行線之間的距離處處相等。

練習:

在直線 l1上任意取兩點E、F,連接EB、ED、FB、FD。問: △EBD與△FBD的面積有何關係?為什麼?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應用新知解決問題後,理解兩條平行線之間的距離的定義和性質,同時能進行簡單的應用,進一步理解“同底等高”的內涵。

例2 如圖,在△ABC中,點D在AB上,且AD=CD=BD,DE、DF分別是∠BDC、

∠ADC的平分線。

問題1:這裏有幾個等腰三角形?它有什麼特殊性質?

問題2:由DE、DF分別是∠BDC、∠ADC的平分線,你能想到什麼?

建模研究課六(市級公開課):範波矩形判定教案2017.3.7(同題異構)問題3:四邊形FDEC是矩形嗎?為什麼?

練習。

已知:如圖,在△ABC中,∠ACB=90°,點D是AB的中點,DE、DF分別是△BDC

△ADC 的角平分線。 求證:四邊形DECF是矩形。

設計意圖:“新知”與“舊知”的結合,題1做鋪墊,為題2學生自主書寫做

好準備。

a2431163

例 3 已知:如圖。矩形ABCD的對角線AC、BD相交於點O,且E、F、G、H分別是AO、BO、CO、DO的中點,求證四邊形EFGH是矩形。

變式:

已知:如圖,矩形ABCD的對角線AC、BD相交於點O,E、F、G 、H分別是AO 、BO 、CO 、DO上的一點 ,且AE=BF=CG=DH. 求證:四邊形EFGH是矩形

建模研究課六(市級公開課):範波矩形判定教案2017.3.7(同題異構)

設計意圖:在前一題的鋪墊下,通過“變式”進一步提高學生應用新知的能力。

四、小結收穫:

矩形判定口訣:任意一個四邊形,三角直角定矩形。對於平行四邊形,一個直角即可定;對線相等也矩形。

五、反饋練習:

1、下面説法正確的是 ( )

A.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四邊形是矩形;

B.有兩條對角線相等四邊形是矩形;

C.有一組對邊平行,有一個內角是直角的四邊形是矩形;

D.有兩組對角分別相等,且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四邊形是矩形。

2、矩形的兩條對角線的夾角為120°,矩形的寬為3,則矩形的面積為__________.

3、如圖所示,矩形ABCD中,AE平分∠BAD交BC於E,∠CAE=15°,則下面的結論:①△ODC是等邊三角形;②BC=2AB;③∠AOE=135°;④S△AOE=S△COE其中正確的結論有 ( )A.1個 B.2個

C.3個 D.4個

高一數學必修一課件 篇四

教學目標:

(1)瞭解集合、元素的概念,體會集合中元素的三個特徵;

(2)理解元素與集合的“屬於”和“不屬於”關係;

(3)掌握常用數集及其記法;

教學重點: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

教學難點:元素與集合的關係;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軍訓前學校通知:8月15日8點,高一年級在體育館集合進行軍訓動員;試問這個通知的對象是全體的高一學生還是個別學生?

在這裏,集合是我們常用的一個詞語,我們感興趣的是問題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對象的總體,而不是個別的對象,為此,我們將學習一個新的概念——集合(宣佈課題),即是一些研究對象的'總體。

閲讀課本P2-P3內容

二、新課教學

(一)集合的有關概念

1、集合理論創始人康托爾稱集合為一些確定的、不同的東西的全體,人們

能意識到這些東西,並且能判斷一個給定的東西是否屬於這個總體。

2、一般地,我們把研究對象統稱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組成的總體叫集合(set),也簡稱集。

3、思考1:判斷以下元素的全體是否組成集合,並説明理由:

(1)大於3小於11的偶數;

(2)我國的小河流;

(3)非負奇數;

(4)方程 的解;

(5)某校20__級新生;

(6)血壓很高的人;

(7)著名的數學家;

(8)平面直角座標系內所有第三象限的點

(9)全班成績好的學生。

對學生的解答予以討論、點評,進而講解下面的問題。

4、關於集合的元素的特徵

(1)確定性:設A是一個給定的集合,x是某一個具體對象,則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兩種情況必有一種且只有一種成立。

(2)互異性:一個給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屬於這個集合的互不相同的個體(對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應重複出現同一元素。

(3)無序性:給定一個集合與集合裏面元素的順序無關。

(4)集合相等:構成兩個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樣。

5、元素與集合的關係;

(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説a屬於(belong to)A,記作:a∈A

(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説a不屬於(not belong to)A,記作:a A

例如,我們A表示“1~20以內的所有質數”組成的集合,則有3∈A

4 A,等等。

6、集合與元素的字母表示: 集合通常用大寫的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的元素用小寫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7、常用的數集及記法:

非負整數集(或自然數集),記作N;

正整數集,記作N__或N+;

整數集,記作Z;

有理數集,記作Q;

實數集,記作R;

(二)例題講解:

例1.用“∈”或“ ”符號填空:

(1)8 N; (2)0 N;

(3)-3 Z; (4) Q;

(5)設A為所有亞洲國家組成的集合,則中國 A,美國 A,印度 A,英國 A。

例2.已知集合P的元素為 , 若3∈P且-1 P,求實數m的值。

(三)課堂練習:

課本P5練習1;

歸納小結:

本節課從實例入手,非常自然貼切地引出集合與集合的概念,並且結合實例對集合的概念作了説明,然後介紹了常用集合及其記法。

作業佈置:

1、習題1.1,第1- 2題;

2、預習集合的表示方法。

高一數學必修一課件 篇五

二次函數

I.定義與定義表達式

一般地,自變量x和因變量y之間存在如下關係:y=ax^2+bx+c

(a,b,c為常數,a≠0,且a決定函數的開口方向,a>0時,開口方向向上,a<0時,開口方向向下,IaI還可以決定開口大小,IaI越大開口就越小,IaI越小開口就越大。)

則稱y為x的二次函數。

二次函數表達式的右邊通常為二次三項式。

II.二次函數的三種表達式

一般式:y=ax^2+bx+c(a,b,c為常數,a≠0)

頂點式:y=a(x-h)^2+k[拋物線的頂點P(h,k)]

交點式:y=a(x-x?)(x-x?)[僅限於與x軸有交點A(x?,0)和B(x?,0)的拋物線]

注:在3種形式的互相轉化中,有如下關係:

h=-b/2ak=(4ac-b^2)/4ax?,x?=(-b±√b^2-4ac)/2a

III.二次函數的圖像

在平面直角座標系中作出二次函數y=x^2的圖像,可以看出,二次函數的圖像是一條拋物線。

IV.拋物線的性質

1、拋物線是軸對稱圖形。對稱軸為直線x=-b/2a。對稱軸與拋物線的交點為拋物線的頂點P。

特別地,當b=0時,拋物線的對稱軸是y軸(即直線x=0)

2、拋物線有一個頂點P,座標為

P(-b/2a,(4ac-b^2)/4a)

當-b/2a=0時,P在y軸上;當Δ=b^2-4ac=0時,P在x軸上。

3、二次項係數a決定拋物線的開口方向和大小。

當a>0時,拋物線向上開口;當a<0時,拋物線向下開口。

|a|越大,則拋物線的開口越小。

高一數學必修一知識點整理 篇六

(1)直線的傾斜角

定義:x軸正向與直線向上方向之間所成的角叫直線的傾斜角。特別地,當直線與x軸平行或重合時,我們規定它的傾斜角為0度。因此,傾斜角的取值範圍是0°≤α<180°

(2)直線的斜率

①定義:傾斜角不是90°的直線,它的傾斜角的正切叫做這條直線的斜率。直線的斜率常用k表示。即。斜率反映直線與軸的傾斜程度。

②過兩點的直線的斜率公式:

注意下面四點:

(1)當時,公式右邊無意義,直線的斜率不存在,傾斜角為90°;

(2)k與P1、P2的順序無關;

(3)以後求斜率可不通過傾斜角而由直線上兩點的座標直接求得;

(4)求直線的傾斜角可由直線上兩點的座標先求斜率得到。

(3)直線方程

①點斜式:直線斜率k,且過點

注意:當直線的斜率為0°時,k=0,直線的方程是y=y1。當直線的斜率為90°時,直線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點斜式表示。但因l上每一點的橫座標都等於x1,所以它的方程是x=x1。

②斜截式:,直線斜率為k,直線在y軸上的截距為b

③兩點式:()直線兩點,

④截矩式:其中直線與軸交於點,與軸交於點,即與軸、軸的截距分別為。

⑤一般式:(A,B不全為0)

⑤一般式:(A,B不全為0)

注意:○1各式的適用範圍

○2特殊的方程如:平行於x軸的直線:(b為常數);平行於y軸的直線:(a為常數);

(4)直線系方程:即具有某一共同性質的直線

高一數學必修一課件 篇七

目標:

瞭解高中階段數學學習目標和基本能力要求,瞭解新程標準的基本思路,瞭解大學聯考意向,掌握高中數學學習基本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強調佈置有關數學學習要求和安排。批 注

重點:使學生掌握高中數學學習基本方法。

教學難點: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用具:投影儀。

教學方法: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思考。交流。討論和概括,從而更好地完成高中的學習。

教學過程:

一、歡迎詞:

1、祝賀同學們通過自己的努力,進入高一級學校深造。希望同學們能夠以新的行動,圓滿完成高中三年的學習任務,並祝願同學們取得優異成績,實現宏偉目標。

2、同學們軍訓辛苦了,收穫應是:吃苦耐勞、嚴肅認真、嚴格要求

3、我將和同學們共同學習高中數學,暫定一年,…

4、本節和同學們談談幾個問題:為什麼要學數學?如何學數學?高中數學知識結構?新程標準的基本思路?本期數學教學、活動安排?作業要求?

二、幾個問題:

1、為什麼要學數學:數學是各科之研究工具,滲透到各個領域;活腦,訓練思維;計算機等高科技應用的需要;生活實踐應用的需要。

2、如何學數學:

請幾個同學發表自己的看法 → 共同完善歸納為四點:抓好自學和預習;帶着問題認真聽;獨立完成作業;及時複習。注重自學能力的培養,在學習中有的放矢,形成學習能力。

高中數學由於大學聯考要求,學習時與國中有所不同,精通書本知識外,還要適當加大難度,即能夠思考完成一些後練習冊,教材上每複習參考題一定要題題會做。適當閲讀一些外資料,如訂閲一份數學報刊,購買一本同步輔導資料。

3、高中數學知識結構:

書本:高一上期(必修①、②),高一下期(必修③、④),高二上期(必修⑤、選修系列),高二下期(選修系列),高三年級:複習資料。

知識:密切聯繫,必修(五個模塊)+選修系列(4個系列)

能力: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像能力、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應用能力。

4、新程標準的基本理念:

①構建共同基礎,提供發展平台; ②提供多樣程,適應個性選擇; ③倡導積極主動、勇於探索的學習方式;④注重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⑤發展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⑥與時俱進地認識“雙基”; ⑦強調本質,注意適度形式化; ⑧體現數學的化價值; ⑨注重信息技術與數學程的整合; ⑩建立合理、科學的評價體系。

5、本期數學教學、活動安排:

本期學習內容:高一必修①、②,共72時,必修① 第一13時(4+4+3+1+1)+第二14時(6+6+1+1)+第三9時(3+4+1+1);必修②第一8時(2+2+2+1+1)+第二10時(3+3+3+1)+第三9時(2+3+3+1)+第四9時(2+4+2+1)。

上方式:每週新授5節,問題集中1節(雙節連排時)。

學習方式:預習後做節後練習;補充知識寫在書的邊緣;

主要活動:學校、全國每年的數學競賽;數學外活動等。

6、作業要求: (期末進行作業評比)

① 堂作業設置兩本;② 提倡用鋼筆書寫,一律用鉛筆、尺規作圖,書寫規範;③ 墨跡、錯誤用橡皮擦擦乾淨,作業本整潔;④ 批閲用“?”號代表錯誤,一般點在錯誤開始處;⑤ 更正自覺完成;⑥ 練習冊同步完成,按進度交閲,自覺訂正;⑦ 當天佈置,當天第二節晚自習之前交(若無晚自習,則第二天早讀之前交)。⑧ 每次作業按A、B、C、D四個等級評定,每本作業本完成後自行統計得分並上交科代表審核、教師評定等級,得分A,B為優良等級,A為優秀等級。

三、瞭解情況:

國中數學開情況;暑假自學情況;作圖工具準備情況。

四。請同學們預習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