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説課稿(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06W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説課稿(精品多篇)

高中生物必修一説課稿 篇一

各位老師們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

一、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位於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1第2章第2節較全面的介紹了蛋白質的分子組成和結構。涉及的氨基酸及其種類,蛋白質的結構及其多樣性,蛋白質的功能等三部分知識。為後面學習載體蛋白、酶等知識也為必修2關於基因的表達部分奠定基礎。物質的結構決定其功能。蛋白質種類繁多,功能多樣,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對理解細胞的結構基礎有着重要作用。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着高二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為:説明氨基酸的結構特點,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概述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

2、能力目標:通過思考與討論,找出氨基酸的共同特點,加深對氨基酸結構的理解。教材採用圖文並茂的形式,讓學生在獲取形象、豐富的信息內容的同時,培養分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確定了“認同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本着高二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氨基酸的結構特點以及氨基酸通過脱水縮合的方式形成多肽鏈、蛋白質的過程。

難點: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蛋白質的結構多樣性的原因。

二、説教法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節內容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由於學生缺乏有關氨基酸和蛋白質的化學知識,細胞的分子組成又是微觀的內容,比較抽象,所以在教學時,應注意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利用圖解、課件和遊戲等加強教學的直觀性,加強學生對微觀內容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在主動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完成重難點知識的學習,提高思維能力,形成相應的觀點。

三、説學法

通過討論、觀察對比、圖文結合、思考以及聯繫生活實際來學習本節課內容。

四、説教學過程

第一 課前準備。

因為蛋白質的化學結構和功能,是以往沒有接觸過的,所以課前佈置預習是有必要的,通過預習學生能對這一節的知識有部分了解,同時會遇到一些問題,使他們對進一步認識蛋白質產生興趣,但是要給出一定的題目,否則學生預習的質量不高或者不預習。我的題目是:以課本P20上給出的四種氨基酸畫出氨基酸形成多肽鏈的圖形。這一個題目比較明確的提出了這一節知識的重點。

第二導入新課。

提供素材:2004年阜陽市出現全國有名的事件——“大頭娃娃”,案件中多名兒童因食用劣質奶粉,嬰兒出現四肢短小、身體瘦弱、頭部浮腫甚至死亡等症狀。劣質奶粉除生產過程中毫無衞生可言,就是蛋白質含量極為低下;2008年又出現“三鹿”奶粉事件,也是因蛋白質含量及其低下,引起嬰幼兒出現病症。

提問:這件事説明了什麼問題,蛋白質對我們的成長重不重要?

評價學生回答,

那我們今天就來深入地學習一下什麼是蛋白質,引出本節課的標題: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

第三學習氨基酸的結構特點。

指導學生閲讀P20的思考討論,找出四種氨基酸的結構特點,請一位學生上講台,伸開雙手,兩腳併攏,面向同學演示,如果我們人體來表示氨基酸,左手是氨基,右手是羧基,頭是一個氫原子,下肢則是R基團。然後要求同學們把教材上的四種氨基酸上的R基團標示出來。檢查一下。再請一位同學總結氨基酸的結構特點。

通過課堂的模擬,學生比較容易掌握氨基酸的結構通式。

第四氨基酸形成蛋白質過程。

氨基酸的脱水縮合反應及有關計算,是教學一個難點。同樣利用學生的動作模擬過程(或使用課件)幫助學生進行學習。

要求四位同學分別代表P20的四種氨基酸。準備三條有水的濕巾,要求學生相互握手的那一隻手拿着,當一個學生手握着他的手,用力將紙巾中的水擠出,表示脱水過程。

提問:反應過程有什麼產生?原來的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形成了什麼?

再請三位同學上來排成一排問:這樣能得到多少個水,如果排成兩排呢?

順便提出一個更高的思考題:如果n個氨基酸形成了一個環狀的分子,脱去多少個水分子,形成多少個肽鍵呢?

通過現象直觀的模擬,問題的層層深入,學生更有興趣,非常容易地就掌握計算方法和規律。

結合課件上的練習,分析兩個例題。

第五蛋白質的功能。

蛋白質功能具有多樣性,由學生對照教材,進行總結。

為什麼蛋白質有那麼多功能呢?根據我們已有的經驗可知道:結構決定功能。

再要求剛才的那四個同學上了組合多肽鏈。以不同位置組合,就會形成很多種多肽鏈,進而形成很多種蛋白質。每一種蛋白質都有其特定的功能,所以蛋白質具有多樣性,其功能也具有多樣性。

第六總結。

蛋白質是細胞和生物體中重要的有機化合物,是一切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的多樣性是形形色色生物和絢麗多彩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

五、説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針對知識點比較微觀抽象,知識點也較難理解的情況,重視利用“形象教學法”幫助學生理解,同時注重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對於蛋白質結構和功能,要更多與日常生活、現代相關科學相聯繫,瞭解蛋白質的應用價值,給學生提供教學拓展的空間。綜合來看,要學生感到心情愉悦,思維才能活躍,這樣才能接收新知識,讓他們有不斷深入學習的願望,同時也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六、板書設計

第2節 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

一、蛋白質的化學元素組成:

1、都含C、H、O、N 很多含P、S,少數還含Fe、Cu、Mn、I、Zn等。

二、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氨基酸

1、種類:大約有20種。

2、結構通式:

結構通式

3、結構特點:

三、蛋白質的結構:氨基酸連接方式

氨基酸連接方式

四、蛋白質的主要功能(具有多樣性)

高一生物説課稿範例 篇二

一、説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細胞的分化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六章第2節內容。本節內容包括兩塊知識,一是細胞的分化,一是細胞的全能性。細胞分化是生物個體發育的基礎,是細胞生命中的重要現象。高度分化的細胞仍然具有發育成完整個體的潛能,這是細胞的全能性。前面學習了細胞的XX,它是理解細胞分化和細胞全能性的基礎,而細胞分化與後面將要學習的細胞癌變,基因的表達,有着密切的關係。學好這一課,有利於完善學生對細胞生命現象的整體認識,同時有利於學生對後續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2.三維教學目標

本節課的知識目標是:闡明細胞的分化;舉例説明細胞的全能性。圍繞上述知識目標,本節課將實現以下能力目標:首先通過學生收集分析有關幹細胞的資料,從而培養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其次通過探究細胞分化的特點和細胞全能性的體現,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學生通過課前收集資料,課上進行交流討論,進而關注健康,珍愛生命,從而實現本節課的情感目標

3.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

細胞分化是分子與細胞的`主幹知識,是生物大學聯考的高頻考點,所以我把它作為教學的重點。植物的組織培養和動物的克隆,其原理都是細胞的全能性。細胞全能性與生物前沿科學緊密聯繫,知識抽象,學生不易理解。因此,我把它是確定為教學的難點。

二、説學情

學生在國中學習了克隆羊的形成過程,前面又學習了細胞XX,積累了一定的知識經驗,同時學生的認知能力、思維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為這節課的成功學習奠定了基礎。由於學生還沒有學習基因的表達,所以細胞分化的本質和細胞全能性的體現就顯得難以理解,教學中要注意這部分的處理。

三、説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結合教材的特點和學生實際,課前讓學生蒐集造血幹細胞相關的資料,為課堂上的交流做好準備,同時我準備了胎兒發育的錄像,胎兒組織細胞的圖片,植物組織培養的圖解,克隆羊形成過程的示意圖,在課堂上創設問題,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分析,歸納知識結論。

高中生物必修一説課稿 篇三

教材分析:

本課題是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冊第三章“生物的新陳代謝”第三節內容。學生在學完“細胞”以及理解“新陳代謝與酶”、“新陳代謝與ATP”知識後,轉入難度較大的“光合作用”學習,從生物界看,光合作用是最基本的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是學生學習呼吸作用、生態系統等內容的基礎。

“光合作用”一節在綠色植物的新陳代謝以及整個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義務教育國中生物教材已經講述了光合作用的基礎知識,安排了綠葉在光下製造澱粉的實驗。本節在此基礎上,更加深入地從產物到場所等方面講述了光合作用發現過程的幾個著名實驗,讓學生學會提取和分離葉綠體中色素的方法;並且講述光合作用的基本過程和意義等。目的是使學生不僅獲得有關的基礎知識,瞭解光合作用對人類生產生活的意義,懂得探索生物科學的基本方法。初步學會提取、分離葉綠體中色素的方法和技能,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不斷探求新知識的精神和合作精神。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光合作用的發現史②葉綠體中的色素③光合作用的過程④光合作用的意義

(2)能力目標:

①通過研究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和方法,使學生能夠體會和認識科學研究的過程,並初步學會具體的科學研究思路和方法。

②通過觀察、設計光合作用發現的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思維能力。

③通過運用物理和化學知識理解光合作用過程中物質和能量的變化過程,培養學生知識遷移能力以及學科間知識的綜合能力。

④通過學生總結歸納光合作用過程中的主要反應以及光反應和暗反應兩大階段的區別和聯繫,培養學生歸納總結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①通過體驗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引導學生學習科學家們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堅忍不拔、百折不撓的科學精神。

②通過對光合作用意義的學習,幫助學生樹立生物進化的辯證觀點以及珍愛自然、珍愛綠色、珍愛生命的思想意識。

教學重點:

(1)光合作用發現實驗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2)光合作用的過程和意義

教學難點:

(1)光合作用發現實驗的設計

(2)光合作用過程中物質和能量轉化

根據教材的重難點,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這節內容安排3課時。第一課時學習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第二課時安排葉綠素實驗,第三課時學習光合作用的過程和意義。這裏主要説明第一課時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

教法分析:

教學方法: 教師的過程式教學與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相結合。教學手段: 課件、錄像、投影儀

學法指導:

學生在學習完細胞,理解新陳代謝等相關知識後,為光合作用的學習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因此課堂中運用課件演示實驗,創設氛圍,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分析—討論,最後得出結論。 教學中主要採用了觀察法、討論法、總結歸納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利用動畫演示海爾蒙特實驗,提出問題:從這個實驗可知柳樹重量增加的原因是什麼?

學生回答:水分是植物體建造自身的原料。

教師指出,海爾蒙特沒有考慮到空氣是否也能起作用。後來經過許多科學家的實驗,才逐漸發現光合作用的場所、條件、原料和產物。引出英國科學家普里斯特利的實驗。

設計意圖:利用動畫的直觀性和已有知識降低了問題的起點,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傳授新知識

1、錄像演示普里斯特列實驗

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B鐘罩內的小白鼠沒有死亡?植物從中起到了什麼作用?

學生通過觀察實驗,分析問題,得出結論:綠色植物能夠更新由於蠟燭燃燒或呼吸而變得污濁了的空氣。

教師指出:(1)該實驗不能證明更新的空氣中的哪種成份?

(2)當其它人重複該實驗時候,有可能成功,有的總是失敗。直到後來,荷蘭科學家英格蒙斯證實了只有在陽光照射下,普里斯特利的實驗才能獲得成功。

2、學生介紹課前所做的薩克斯實驗

引導學生思考

(1)暗處理的目的是什麼?

(2)葉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目的是什麼?

(3)碘蒸氣處理葉片,目的是什麼?

(4)這個實驗成功的證明了什麼?

(5)高倍鏡下觀察“小藍點”聚集的部位是細胞的什麼結構?

學生經觀察實驗過程,分析問題,能夠得出結論。

(1)光合作用產生澱粉,同時需要光

(2)產生澱粉的部位是葉綠體。

〔小結〕:(板書)

光合作用的場所、原料、條件、產物

設計意圖:利用直觀課件演示的實驗,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思維能力。通過學生親自重複薩克斯實驗體會科學研究的方法。通過光合作用發現過程進行科學史的教育,使學生了解到科學家們用了200多年的時間,才對光合作用的重過程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從而使學生認識到科學發現的艱難。

3、課件展示恩吉爾曼的水綿實驗

引導學生討論分析:

A、這個實驗在設計上有什麼巧妙之處?

(1)選用水綿作為實驗材料,不僅具有細而長的帶狀葉綠體,而且葉綠體螺旋狀地分佈在細胞中,便於觀察和分析研究。

(2)將臨時裝片放在黑暗且沒有空氣的環境中,排除了環境中光線和氧氣的影響,從而確保實驗能夠正常地進行。

(3)選用極細的光束照射並且用好氧細菌進行檢測,從而能夠準確地判斷出水綿中釋放氧的部位。

(4)進行黑暗和曝光對比實驗,從而明克實驗結果完全是由光照引起的。

B、這個實驗給了你什麼啟示?設計實驗時應注意哪幾個問題?

師生共同總結,實驗設計要注意的問題:要有對照組和控制單一變量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體會科學研究基本思路和方法學習科學家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4、簡介同位素標記法

(三)鞏固練習

引導學生設計實驗證明:氧氣到底來自於水還是二氧化碳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掌握同位素標記法的。原理,培養學生實驗設計能力、分析總結能力和創新意識。

(四)佈置作業 略

高一年級生物必修一説課稿 篇四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酶的作用和本質》

接下來我就從以下五個方面來説説這一節課。

一、説教材

二、説教法

三、説學法

四、説具體的教學過程

五、板書設計

一、説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教材選自高中必修1第五章第一節《酶的作用和本質》這一部分內容是第五章的重點內容。新陳代謝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而新陳代謝的進行又離不開酶的催化作用,因此,瞭解酶的作用和本質,為理解細胞中複雜的生命活動的順利進行奠定了基礎。本節內容還與選修模塊的相關內容有着內在聯繫。例如,選修模塊中有關酶的應用等,都是以“酶與代謝”部分的相關內容為基礎的。

知識目標:

1、説明酶在細胞代謝中的作用、本質。

2、闡述細胞代謝的概念

能力目標:

1、通過自主學習,培養學生推理、比較、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

2、通過有關的實驗和探究,學會控制自變量,觀察和檢測因變量的變化,以及設置對照組和重複實驗。

3、在實驗探究、資料分析、討論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及分享信息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閲讀分析“關於酶本質的探索”的資料,認同科學是在不斷的觀察、實驗、探索和爭論中前進的。

2、通過小組間的討論、合作與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互助精神。

3、通過讓學生了解酶的發現過程,使學生體會實驗在生物學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通過討論酶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使學生認識到生物科學技術與社會生產、生活的關係。

二、説教法

1.實驗法: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

2.新授課教學基本環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情境導入、展示目標→合作探究、精講點撥→反思總結、當堂檢測→發導學案、佈置預習

三、説學法

學生通過九年級、高一階段化學的學習,對於純化學反應已比較熟悉,但是對於細胞內部的化學反應及生物催化劑──酶的認識有限。工業制氨的化學反應是在高温高壓並且催化劑作用下進行的,細胞內部卻是常温常壓的温和狀態,而細胞代謝包括一系列的化學反應,這些化學反應的進行應該有生物催化劑──酶的參與,才能使其高效有序的進行,由此從學生熟悉的知識引入對酶相關知識的學習。

四、説具體的教學過程

第一部分:酶的定義

1、提出疑問: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這個實驗要解決什麼問題?

2、通過實驗討論得出結論:催化特定化學反應的蛋白質、RNA或其複合體,是生物催化劑,能通過降低反應的活化能加快反應速度,但不改變反應的平衡點。絕大多數酶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

第二部分:酶的催化特點

1、為突破學生自主學習的障礙。我採用、運用實驗與掛圖,引導與講解相結合的形式,直觀並清晰的讓學生理解酶的催化特點:具有催化效率高、專一性強、作用條件温和等特點。

教學過程設計

引導質疑提出問題

分組討論作出假設

設計探究方案

實驗驗證得出結論

課件展示知識梳理

五、板書設計

1、細胞代謝:細胞中每時每刻都進行着許多化學反應。

2、酶在細胞代謝中的作用

高效催化體內的生物化學反應。

3、酶的本質

大多數為蛋白質,少數為RNA。

我的説課結束,謝謝大家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篇五

一、問題探討導入新課導:

結合課本上的問題探討進行:

1、請分辨一共有幾種細胞?你能説出它們的名稱嗎?它們共同的特點有哪些?

(從圖中至少可以看出5種細胞,它們分別是:紅細胞、白細胞、口腔上皮細胞、正在分裂的植物細胞和洋葱表皮細胞。這些細胞共同的結構有: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植物細胞還有細胞壁,人的成熟紅細胞沒有細胞核。)

2、你能從中舉出一兩個例子,説説造成細胞不同形態結構的原因嗎?

(細胞具有不同的形態結構是因為生物體內的細胞所處的位置(時間和空間)不同,功能同,是細胞分化的結果。例如,紅細胞呈兩面凹的圓餅狀,這有利於與氧氣充分接觸,起到運輸氧氣的作用;洋葱表皮細胞呈長方體形狀,排列緊密,有利於起到保護作用。)

(引導學生討論回答)

二、觀察細胞:

實驗: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幾種細胞,

回憶使用國中有關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參考P8圖,請各小組討論使用高倍鏡的方法步驟和注意事項,在已經使用低倍的基礎上學會使用高倍鏡。

課前要準備好材料,使學生做實驗時使用。

(1)單細胞生物:酵母菌、衣藻、草履蟲

(2)多細胞生物:水綿、洋葱鱗片葉表皮細胞,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裝片。 學生分組實驗學生分組實驗學生分組實驗學生分組實驗(以一個大組為單位,分別製作酵母菌、水綿、葉的保衞細胞、口腔上皮細胞裝片)

討論回答:

問題1、在不同的放大倍數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細胞有何區別?是低倍鏡還是高倍鏡的視野大、視野明亮?為什麼?

物象大小看到細胞數量視野範圍物鏡與玻片距離視野亮度

低倍鏡小多大遠亮

高倍鏡

問題2、為什麼要先用低倍鏡觀察清楚後把要觀察放大觀察的物像移至到視野的中央,再換高倍鏡觀察?

問題3、用轉換器轉過高倍鏡後,再轉動粗準焦螺旋行不行?

結合課本討論問題

問題1:使用高倍鏡觀察的步驟和要點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