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一必修一生物教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8.15K

高一必修一生物教案【多篇】

高中必修一生物教案 篇一

【設計理念】

以高中生物課程標準的“提高科學素養;面向全體學生;倡導研究性學習;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繫”的課程理念來設計教與學的過程。最想突出的處理:

1.還原科學研究的歷史面貌,突出生物學的“實驗學科”特點;

2.以實驗探究貫穿整個教學。

【學情分析】

學生在國中生物課中學習過有關光合作用的知識,而且生活實踐中也對光合作用有所瞭解。但是,對於光合作用的發現歷史卻很陌生,關鍵對於我們這節課要達到的目標“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知之甚少。高中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觀察和認知能力,分析思維的目的性、連續性和邏輯性也已初步建立,但還很不完善,對事物的探索好奇,又往往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並對探索科學的過程與方法及結論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儘量創設學生活動的機會,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只是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必要的指導和知識鋪墊。

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

⑴。瞭解光合作用的結構和物質基礎;

⑵。理解光合作用的發現、反應方程式、概念、過程、意義;

⑶。掌握光合作用的過程、圖解和實質及在實際中的應用。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分析科學家發現光合作用的過程,嘗試提出問題、做出假設,設計方案驗證假設。理解假設的提出要有實驗和觀察的依據,需要嚴謹的推理和大膽的想象,並通過觀察和實驗進一步驗證和完善。同時,理解實驗技術的進步所起的作用。

3、情感、態度、價值觀

①關注“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與人們生活的關係,認識生物科學的價值;

②討論科學史上的經典人物和實驗,避免知識“去背景”和“簡單化”。

③明確科學的研究態度在實驗探究中的重要性

④認識到技術的發展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尊重科學且用發展的觀點看待科學、樹立辨證的科學觀。

⑤學會參與、合作和交流

4、能力方面

①掌握科學實驗探究的一般原則,重點是對照實驗原則和單因子變量原則;

②培養觀察、分析綜合能力。

教學重點

①光合作用的發現及研究歷史;

②實驗設計的兩個基本原則——對照實驗原則,單因子變量原則

教學難點

單因子變量原則中實驗變量與無關變量的辨析

【教具準備】

蒐集相關圖片和素材;製作Flash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播放綠色植物碩果累累的圖片;人和其他動物吃的各種食物的照片。

結合國中所學知識談談你對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瞭解?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

設計意圖:激情引趣,引起學生對光合作用的重視

1、光合作用概念:教師在學生討論後歸納出: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變成儲存着能量的有機物,並且釋放氧氣。

(問:光合作用是怎樣被人們發現的?)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和學習興趣

2、光合作用的發現

學生活動:教師指導學生看書,要每個同學對幾個著名實驗的實驗年代、科學家人名、國籍、實驗過程、實驗結論逐一整理。

讓同學們根據自己體會講述如何自己設計實驗證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氣,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條件、原料和產物。

為加深印象,教師通過Flash多媒體課件演示植物可以更新空氣,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條件、原料和產物並歸納實驗結果。

從光合作用發現過程我們看到科學工作者對科學事業執着追求,嚴謹的科學態度,巧妙的思維方法值得我們很好學習,我們更需要學習科學家們科研方法、科學思想、科學精神。

設計意圖:感受科學發現過程,提高學生探索求實的科學素養。進一步培養學生科學實驗探究的原則和方法。

問:我們剛剛學習過了德國科學家恩吉爾曼1880年實驗證明光合作用場所是葉綠體。那麼同學們回憶第二章學習過葉綠體亞顯微結構,分析比較葉綠體中哪些結構與光合作用功能相適應?

學生活動:請一學生上台對着細胞掛圖講述細胞中葉綠體的結構設計意圖:鞏固已學知識。

3、葉綠體中色素:教師展示葉綠體亞顯微結構圖幫助同學回憶,用幾分鐘講述實驗六“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的實驗原理、實驗結果。

學生活動:學生4人一組完成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設計意圖:認識實驗探究過程都必須依據一定的科學道理。體驗合作學習過程。

學生實驗結束後,教師可給學生演示葉綠體的色素吸收光譜的現象。方法是:用紅、橙黃、綠、藍紫色的薄膜,分別遮住同一光源。把盛有葉綠體的色素提取液的試管,分別放在紅、橙黃、綠、藍紫色光前、讓學生觀察這些光透過色素提取液的情況。可明顯地看到紅和藍紫色光透過的較少(暗),橙黃和綠色光透過的較多(亮)。引導學生分析這些現象,得出葉綠體中的色素,主要吸收紅光和藍紫光。在此基礎上,出示教材中的光合色素吸收光譜曲線,引導學生分析曲線含義,總結光合色素吸收光波的不同特點。

高一必修一生物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知識目標:

1、描述人體的免疫功能;

2、舉例説出人體的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的區別;

3、説明計劃免疫的意義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生物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問題的能力;

2、得高資料分析及數據處理能力。

情感目標:養成關注健康、珍愛生命、關心他人的情感。

重點:

1、描述人體的免疫功能;

2、説明計劃免疫的意義。

難點:舉例説出人體的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的區別

教學準備

教材分析:充分利用皮膚、黏膜等相關知識,分別説明三條防線的構成、作用、配以形象化插圖,讓學生理解相關概念。教學時應從感性知識入手,根據認知規律組織數學。

1、學生準備預防接種卡

教師準備相關圖片、動畫及視頻資料

板書設計第三節免疫

教學過程:

一、人體的免疫功能

1、三道防線

2、特異性/非特異性免疫

二、計劃免疫

教學後記1、對三道防線應做具體細緻的介紹,多舉事例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2、時間關係,練習做的不夠多,應當注意。

南京市玄武區中國小教師備課活頁編號

教學過程

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導入問:1、我們的身邊充滿了病原體,為何我們仍能健康的生活?

2、疫苗是什麼?為什麼接種疫苗可以預防傳染病?

述: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三節《免疫》

通過學習,這些問題就迎刃而解

什麼叫免疫?資料分析

三道免疫防線述:一起來看一段資料(璉球菌)

資料1:

問:為什麼塗在清潔皮膚上的細菌會很快死亡?説明皮膚有什麼樣的功能?回答

問:皮膚所起的保護作用僅僅體現在殺滅病菌上嗎?

(阻擋病原體入侵)

述:除了皮膚可直接與外界環境相接觸外,人體還有許多腔道(鼻腔、口腔、尿道等)與外界相通。

問:這些腔道經常能接觸到環境中的病原體,它們有相應的保護人體健康的機制嗎?回答

(腔道內表面黏膜——分泌殺菌物質,呼吸道表面汗毛——阻擋病原體)

述:皮膚、黏膜以及呼吸道黏膜上的汗毛等,構成了人體的第一道免疫防線

資料2:或者人體免疫力下降(流感病毒經呼吸道侵入人體)

問:如果皮膚不慎被劃傷,病菌侵入了人體,人體又該做出什麼樣的防範措施呢?思考

唾液中溶菌酶——殺菌(小狗舔傷口)

吞噬細胞——吞噬病原體

述:溶菌酶等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構成了人體的第二道防線。

思考:1、皮膚受傷為何會紅腫?2、傷口紅腫為何會自然痊癒了?回答

非特異性免疫問:以上這兩道免疫防線是生來就有的,還是後在形成的?答:生來就有

問:這兩道防線是針對某種特定的病原體嗎?答:不是

述:那麼這兩道防線應當對多種病原體都有防禦作用,因此稱為非特異性免疫。

資料3

特異性免疫述:水痘流行時,已經提前接種過水痘疫苗的人安然無恙,而沒有接種過的往往患病。

問:為何接種過疫苗的人能抵抗病毒?(體內產生了抗體)回答

述:這裏出現了一個新名詞——抗體,什麼叫抗體呢?閲讀課本

(抗體由淋巴細胞產生,淋巴cell是主要的免疫cell,免疫cell由免疫器官產生,免疫器官包括脾、扁桃體、淋巴結等)

述:提到抗體我們又可以想到另一個相關的詞——抗原

問:什麼叫抗原呢?(抗原,抗體示意圖)

述:由此可見,當侵入人體的病原體數量多、毒性強,前兩道防線都抵禦不了時,人體學有這第三道防線——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

述:這樣一種免疫方式和前兩種方式不同,這種免疫是後天形成的,只對某一種特定病原體/異物起作用,稱為特異性免疫。

小結:免疫:非特異性免疫(概念,兩道防線)和特異性免疫(概念,第三道防線)

問:為什麼接種疫菌可以預防傳染病?思考交流

計劃免疫述:正是由於疫苗有如此作用,所以我們應當有計劃地進行疫苗接種,這就是計劃免疫。

(北京市兒童免疫程序表)

述:從這張表中我們可以看出,兒童從出生起,就要有計劃地注射一些疫苗以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

問:我國衞生部規定,一歲以內的兒童要接種哪些疫苗?(P80)回答

述:我國將每個的4月25日定為“全田兒童預防接種日”

拓展1、免疫的功能2、練習完成練習

高一必修一生物教案 篇三

第一單元第一章第一節生物的特徵

生物的特徵

教學目標:

1、觀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較它們的區別。

2、學生能舉例説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徵。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能力。

4、增強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熱愛生活,珍愛生命。

教學重點和難點:

1、學生能舉例説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徵;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能力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與課程相關的實物、圖片;

2、學生查閲、蒐集相關的生物知識。

教學過程

一導言

師:同學們,你們想不想知道我們生活在一個怎樣的星球上?

生:(異口同聲)想。

師:那就讓我們一同乘坐宇宙飛船到太空去遙望我們的地球吧!

生:閲讀課文。

師:生活在這樣一個非常美麗的地球上,我們一定會感到非常幸福。今天就讓我們

一起來關注一下身邊的生物及其生存的環境,以進一步瞭解生物的共同特徵。

二講授新課

師:大家看屏幕上展示的幾張照片,你們熟悉嗎?

生:那是我們校園的不同地點。

1指出學校教學樓。

2指出教學樓前的花壇。

3指出校園旁邊的稻田地。

4指出操場上訪的藍天、白雲。

5指出水房子的一角。

師:在我們熟悉的校園中你能找出那些是生物?那些是非生物嗎?

生:教學樓、藍天、白雲和水是非生物,因為它們沒有生命。花壇裏的各種花草,蜜蜂,蝴蝶,蜻蜓,水稻,青蛙是生物,因為它們是有生命的。

生:不對。我認為水也是生物。

生:水是非生物。(學生觀點出現不一致)

師:那麼水是不是生物呢?生物有哪些特徵?怎樣判斷一個物體是否具有生命呢?大家看我手中的這缸金魚,是不是生物?

生:是。

師:現在請同學們閲讀課文後分組討論:

包括金魚在內的生物都有哪些特徵?

列舉一下你所知道的生物,看看他們需要什麼條件才能存活?

生:金魚能進行呼吸。人和其他動物也能呼吸。比如:鯨在呼氣時,產生的霧狀水柱。

師:很好。那麼,植物能呼吸嗎?

生:植物也要呼吸。比如:卧室裏不宜擺放過多的花盆,免得和人爭氧氣。生:還有冬天下菜窖取菜時,要先放一放,因為裏面的氧氣都讓白菜呼吸了。師:同學們説的很好。植物不但進行光和作用,還進行呼吸作用。當光強時,光合作用佔優勢,反之,呼吸作用佔優勢。金魚還有什麼特徵?

生:金魚要吃水藻等食物。其他的生物也要吃食物以補充營養。

師:植物是怎樣吃食物的?

生:植物從外界吸收水、無機鹽和二氧化碳,通過光合作用製造出自身所需要的有機物。

師:俗話説“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的慌”,生物只有在營養充分的情況下才能健康的成長。尤其是我們正處於生長髮育的階段,更應該注意營養的合理攝入,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生物對吃進的食物能全部吸收嗎?

生:不能。除了吸收外,還要產生一些廢物排出體外。

師:生物排出體內廢物的途徑是什麼呢

生:學生討論。人可以通過出汗、呼出氣體和排尿將廢物排出體外。

金魚可以通過呼吸、排尿排出體內廢物。

師:那麼植物也是通過出汗、排尿?

生:植物通過落葉能帶走一部分廢物。

生:植物通過蒸騰作用還能帶走一部分廢物。

生:植物也能通過呼吸排出廢物。

師:同學們回答的比較全面。

現在,看我伸手抓金魚時,它是乖乖的讓我抓嗎?

生:不是。而是逃跑。

師:這是生物的什麼特徵?

生:生物能對外界的刺激作出反應。

師:你們能舉出其他的例子嗎?

生:獅子發現獵物後迅速追擊;斑馬發現敵害後迅速奔逃。

生:含羞草受到碰觸時,展開的葉子會合攏。生:小貓眼睛的瞳孔到了中午變成一條縫,到了晚上則變得很圓。

師:許多人都以為植物是沒有感覺的,所以常説:“人非草木,熟能無情”,學了今天的內容,你能舉出反駁的例子嗎?

生:豬籠草的小葉片受到某種小動物的刺激時會自動關閉。

生:向日葵總是向着陽光生長。

生:種子播下後,根總是向下,而莖總是向上。

師:看來同學們對這部分知識已經掌握的很好。那麼,金魚還有什麼特徵?生:金魚還能由小長大,如果是雌的,還能產卵,繁殖下一代。

師:生物的繁殖方式有很多,除了產卵繁殖外,還有哪些繁殖方式?

生:有產仔繁殖,如:貓、狗、豬。

師:這實際上叫胎生,是哺乳動物的繁殖方式。植物又是怎樣繁殖的?

生:有的植物是用種子繁殖,有的植物是用莖繁殖,還有用根和葉繁殖的。

師:以上我們以金魚為參考,學習了生物的共同特徵。當然,生物還具有其他特徵。例如,除病毒外,生物都是有細胞構成的。那麼,金魚或生物還有哪些書中未提到的特徵?

生:金魚還會睡眠休息。

生:金魚有一定的壽命。其他的生物也有一定的壽命,如:世界上壽命最長的植物是龍血樹,有8000多歲。

生:生物還能自衞,有的生物能產生毒素,特殊的氣味或披針帶刺等等。

師:同學們觀察的非常仔細,所以説的很準確,希望同學們今後更要注意觀察我們身邊的生物,從而得出更多更新穎的建議。

師:你自己是否也具有這些特徵呢?請你舉一種你熟悉的生物,它也有這些特徵嗎?

生:我也具有生物的共同特徵。

三鞏固練習

師:我們瞭解了生物的這些特徵,相信你們一定會利用它去判斷一個物體是否是生物了吧。我們來看一下珊瑚、珊瑚蟲和鐘乳石,哪個是生物?為什麼?

生:學生分組討論後回答。

鐘乳石是非生物。

珊瑚蟲是生物。

珊瑚是非生物。

師:學完這節課,你們該知道什麼是生物了吧?那麼,水是生物嗎?

生:學完這節課,我知道了什麼是生物,凡是具有生命的物體都是生物。它們都具有共同的結構基礎,都有進行一系列的生理活動:需要呼吸,需要營養,進行新陳代謝,有生老病死,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活動有規律,可以適應環境,還可以影響環境……。.所以水不是生物。

師:瞭解了這麼多的生命現象,當你走在放學的路上,看到路旁的小樹、小草,頭頂飛過的蜻蜓、蝴蝶和小鳥,你還會小瞧它們,認為它們和你不同嗎?

生:不會。因為它們和我一樣都是有生命的。

師:讓我們共同去珍愛生命,保護生命,使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高中必修一生物教案 篇四

【學習目標】

1、闡明孟德爾的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過程及自由組合定律。

2、分析子二代中各種性狀的基因型種類,並總結規律。

3、運用自由組合定律的解釋一些遺傳現象。

4、理解孟德爾獲得成功的原因。

【學習重難點】

1、對自由組合現象的解釋,歸納自由組合定律。

2、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及應用

3、探討孟德爾實驗的成功之處

【學法指導】

結合教材“本節聚焦”有關問題,運用分析歸納法按照孟德爾的探索過程順序來構建知識框架。由現象到本質,層層深入地分析總結,削枝強幹,突出重點,在探索過程中思考、領悟科學的方法。

【預習導學】

一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

1、過程(用遺傳圖解表示)

2、現象

(1)F1全為。

(2)F2中出現了不同性狀之間的。

(3)F2中四種表現型的分離比為。

3、分析

(1)孟德爾研究控制兩對相對性狀的基因是位於一對還是兩對同源染色體上?

(2)F2代的基因型和表現型各有哪些?數量比例如何?

(3)F2中的純合子共佔多少?每種表現型中純合子又佔多少?

(4)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與一對相對性狀實驗的數量關係有聯繫嗎?關係如何?

二對自由組合現象的分析

(一)解釋

1、兩對相對性狀分別由遺傳因子控制;

2.F1產生配子時,彼此分離,可以自由組合F1產生的雌雄配子各有種:,且數目相等。

3、受精時,雌雄配子的結合是的。

(二)驗證——實驗

1、過程:親本:×

遺傳圖解:

預測結果:

實驗結果:測交後代有四種性狀,比例為1:1:1:1,符合預期設想。

三自由組合定律及孟德爾獲得成功的原因

高一必修一生物教案 篇五

教案

授課日期:年月日教學安排

課型:新授課

教學方式:講授性,主體參與教學

教學資源

相關視頻,圖片,多媒體

教案編號:

授課題目(章、節)蛋白質化學教學目的與要求:

1,掌握蛋白質的元素組成特點,氨基酸的結構通式;2、掌握蛋白質一級結構、二級結構的概念、維繫鍵;3、掌握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的關係;4、熟悉蛋白質物化性質;

5、瞭解蛋白質的與醫學的關係;

重點與難點:

重點:蛋白質的元素組成特點,氨基酸的結構通式難點:蛋白質物化性質

教學內容與教學組織設計:詳見附頁課堂教學小結:

一、蛋白質的變性1、概念:天然蛋白質受到物理、化學因素的影響,導致其空間結構的破壞,從而使蛋白質的理化性質發生改變和生物功能的喪失稱為蛋白質的變性作用。2、引起蛋白質變性的因素:物理因素、化學因素二、蛋白質的兩性性質蛋白質中所帶的正電荷與負電荷相等而呈電中性(此時為兩性離),此時溶液的pH稱為該蛋白質的等電點,常用pI表示。三、蛋白質具有兩性電離、膠體、變性和沉澱的性質。四、蛋白質的定性、定量測定方法有多種。五、蛋白質具機體的有三大功能:。不同狀態下的機體對蛋白質的需求及代謝情況有差異。構成人體的氨基酸有20種,其中8種是體內不能合成的,需從飲食種攝取。

複習思考題、作業題:

醫院殺菌滅毒的方式有哪些?這些方式和蛋白質變性有何關係?

課後反思:

做好新課導入是成功教學的關鍵,儘量做到知識點講解的深入簡出,要注意結合日常生活知識和護理相關知識。

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 篇六

一、教學目標:

⑴知識方面

闡明孟德爾的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及分離定律。

⑵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

體驗孟德爾遺傳實驗的科學方法和創新思維。

⑶能力方面

運用分離定律解釋一些遺傳現象。

二、教材分析:

本課主要內容是讓學生子解孟德爾遺傳規律,以及各種不同形狀的組合所產生的子代所表達的相關性狀。本課還安排有一個學生實驗,一是觀察與思考,二是分組討論。鑑於本實驗比較繁雜難懂,所以必須督促學生做好課前預習。

三、學情分析:

實驗課是對原有知識的實際應用,學生操作起來可能有一定的困難,需要教師藉助於多媒體課件以及實際操作等手段把整個實驗流程直觀形象地展示出來,幫助學生理解。本課之前學生已經結合實驗參考書進行了自學,自學過程中一定產生了疑問和困惑,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展示實際操作的成果,提出並解決疑惑,在瞭解學生實際運用和操作的基礎上,敏鋭地發現生成性問題,靈活地運用多種教學手段,使學生課前自學獲得的知識結構完整化、邏輯化、系統化,並能在一定範圍內遷移應用。

四、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1)對分離現象的解釋,闡明分離定律。

(2)以孟德爾的遺傳實驗為素材進行科學方法教育。

(3)運用分離定律解釋一些遺傳現象。

2、教學難點

(1)對分離現象的解釋。

(2)假説——演繹法。

五、教學方法:

分組討論法、演示法、實驗法六

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 篇七

一、教學目標

1、舉例説出生命活動建立在細胞的基礎之上。

2、舉例説明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

3、認同細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統。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1)生命活動建立在細胞的基礎之上。

(2)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

2、教學難點

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

三、教學策略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生物圈中的生物儘管多種多樣,千姿百態,但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並且有的生物就是由一個細胞構成的,即使是沒有細胞結構的微小生物──病毒,也必須依賴活細胞生活。因此,從宏觀的生物圈逐級深入到微觀的細胞,有利於學生用全局的、系統的觀點來認識生物界。同時,從細胞到生物圈這些生命系統的各個結構層次,是本模塊和其他模塊將要逐一研究和學習的內容。

本節教學建議用1課時。

本節在教學上可以採取以下策略。

選擇SARS病毒作為“問題探討”的素材,是基於以下兩點理由。

(1)SARS病毒給人類的健康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是社會關注的熱點,是學生經歷過並且相對比較熟悉的一類病毒,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病毒不是一個細胞,不具有細胞的結構,但它不能離開活細胞而獨立生活,選擇SARS病毒侵害人體肺部細胞作為“問題探討”的素材,有助於服務“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的主題。因此,在教學時應注意將病毒與細胞聯繫起來,但不宜要求學生深入學習SARS病毒的相關知識。

教師可以展示SARS病毒的電鏡照片或模式圖、SARS患者肺部X光片示瀰漫性陰影圖,引導學生回顧國中學習過的病毒的結構組成,並與細胞作簡單比較。同時探討教材中的兩個問題,達成“像病毒那樣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也必須依賴活細胞才能生活”的認識。關於讓學生理解“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的觀點,教材中的資料分析已比較全面,分別是從生命特徵的不同方面,不同生物體的不同生命活動等來論證這一觀點的。下表反映了編者的意圖。

表3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的實例

由於本資料中的一些事例是義務教育階段七年級涉及的內容,因此,在分析本資料時,除按照教材的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外,教師還可以補充一些問題供學生思考。例如,草履蟲是單細胞生物還是多細胞生物?它具有生物的哪些基本特徵?人類發育的起點是從什麼細胞開始的?新生兒逐漸發育長大是由於細胞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等等。

“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是本節的難點,教師應引導學生系統地理解這幾個層次,在理解這些結構層次時,教師可以適當地補充各個層次的名詞解釋,以利於學生從微觀到宏觀,步步緊扣地理解生命系統的嚴密性、層次性和多樣性。教師可以按下表的方式呈現這幾個層次的遞進關係。

表4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

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這些層次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在這些層次中,只有種羣和羣落這兩個名詞是學生陌生的,需要教師用具體的事例補充講解。例如,在一個池塘中的全部鯽魚就是一個種羣,而池塘中的全部生物就構成了一個羣落。這兩個概念不需要掌握,只需要學生能通過具體的事例理解就行。

2、除種羣和羣落外,其他的幾個層次都是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七年級接觸過的概念,可以讓學生分組回憶、討論。

3、除教材列舉的事例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列舉其他的事例。例如,與心肌細胞同層次的還有平滑肌細胞、骨骼肌細胞、上皮細胞、神經細胞,等等;與心肌組織同層次的有上皮組織、結締組織、神經組織,等等。另一方面,教師可以讓學生以一個人、一棵松樹或一隻草履蟲為例,用不同生物研究生命系統各個層次的關係,以便理解生命系統的複雜性和多樣性。

四、答案和提示

(一)問題探討

1、提示:病毒儘管不具有細胞結構,但它可以寄生在活細胞中,利用活細胞中的物質生活和繁殖。

2、提示:SARS病毒侵害了人體的上呼吸道細胞、肺部細胞,由於肺部細胞受損,導致患者呼吸困難,患者因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此外,SARS病毒還侵害人體其他部位的細胞。

(二)資料分析

1、提示:草履蟲除能完成運動和分裂外,還能完成攝食、呼吸、生長、應激性等生命活動。如果沒有完整的細胞結構,草履蟲不可能完成這些生命活動。

2、提示:在子女和父母之間,精子和卵細胞充當了遺傳物質的橋樑。父親產生的精子和母親產生的卵細胞通過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子宮中發育成胚胎,胚胎進一步發育成胎兒。胚胎髮育通過細胞分裂、分化等過程實現。

3、提示:完成一個簡單的縮手反射需要許多種類的細胞參與,如由傳入神經末梢形成的感受器、傳入神經元、中間神經元、傳出神經元、相關的骨骼肌細胞,等等。人的學習活動需要種類和數量繁多的細胞參與。由細胞形成組織,由各種組織構成器官,由器官形成系統,多種系統協作,才能完成學習活動。學習活動涉及到人體的多種細胞,但主要是神經細胞的參與。

4、提示:例如,胰島細胞受損容易導致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脊髓中的運動神經元受損容易導致相應的肢體癱瘓;大腦皮層上的聽覺神經元受損可導致聽覺發生障礙,等等。

5、提示:例如,生物體的運動離不開肌細胞;興奮的傳導離不開神經細胞;腺體的分泌離不開相關的腺(上皮)細胞,等等。

(三)思考與討論

1、提示:如果把龜換成人,圖中其他各層次的名稱不變,但具體內容會發生變化。例如,心臟應為二心房、二心室;種羣應為同一區域的所有人,等等。應當指出的是,生物圈只有1個。如果換成一棵松樹,圖中應去掉“系統”這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種羣的具體內容也會改變。如果換成一隻草履蟲,細胞本身就是個體,沒有組織、器官、系統等層次。

2、提示:細胞層次;其他層次都是建立在細胞這一層次的基礎之上的,沒有細胞就沒有組織、器官、系統等層次。另一方面,生物體中的`每個細胞具有相對的獨立性,能獨立完成一系列的生命活動,某些生物體還是由單細胞構成的。

3、提示:一個分子或一個原子是一個系統,但不是生命系統,因為生命系統能完成一定的生命活動,單靠一個分子或一個原子是不可能完成生命活動的。

(四)練習基礎題

1、(1)活細胞:A、D、G、I;

(2)死細胞:B、E;

(3)細胞的產物:C、F、H。

2、(1)細胞層次(也是個體層次,因為大腸桿菌是單細胞生物);

(2)種羣層次;

(3)羣落層次。

拓展題

1、提示:不是。病毒不具有細胞結構,不能獨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細胞中才能生活,因此,儘管人工合成脊髓灰質炎病毒,但不意味着人工製造了生命。

2、提示: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其意義具有兩面性,用絕對肯定或絕對否定的態度都是不全面的。從肯定的角度看,人工合成病毒可以使人類更好地認識病毒,例如,研製抵抗病毒的藥物和疫苗,從而更好地為人類的健康服務;從否定的角度看,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也可能會合成某些對人類有害的病毒,如果這些病毒傳播開來,或者被某些人用做生物武器,將給人類帶來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