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觀潮》第二課時教學實錄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39W

《觀潮》第二課時教學實錄精品多篇

《觀潮》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篇一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觀潮》這一課,瞭解到江潮還沒有來,江面很平靜,可是海塘大堤上早已是人山人海,人們等啊!盼啊!直到午後一點左右。聽,從遠處傳來了隆隆的響聲,同學們,那是什麼聲音呵?

生:潮來了!

師:對,大潮就要來了,你們想看看嗎?

生:想!

師:説去就去,請同學們打開書。自由地輕聲讀課文的三、四自然段。大家要仔細地聽潮、看潮、用心體驗潮,觀後説説錢塘江大潮的哪些方面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讀到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記號。

(學生自由讀三、四自然段,並記下問題。)

生:大潮給我留下的最深印象是它的聲音非常大,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生:大潮給我的印象是它氣勢非常的雄偉。

師:那你所説的氣勢是你聽到的還是看到的呢?

生:是我看到的!

師:能看到氣勢嗎?

生1:我覺得氣勢是想到的。

生2:我覺得氣勢是感覺到的。

師:同學們真會觀潮,真不錯。

生:我不明白的地方是課文中“那條白線很快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這句話前面説白線很快地移來,後面又説它拉長變粗是逐漸的,我不明白這裏前後是不是有點矛盾呢?

師:她真會動腦筋!

生:我不懂的地方是課文中為什麼用白色戰馬,而不用別的什麼馬來形容大潮呢?

師:同學們的問題提得都很好,今天我們這節課就來學習潮來時這一部分。請同學們再讀一讀課文的三、四自然段,用“波浪線”畫出描寫大潮聲音的詞句,用“直線”畫出描寫大潮樣子的詞句。你特別喜歡的,就努力地把它讀得精彩些,待會讀給大家聽。

(學生自由讀,勾畫。)

生:我畫的描寫潮來時聲音的句子是——隆隆的響聲、悶雷滾動;描寫大潮樣子的句子是——從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

師:嗯,你聽到了大潮在遠處時的聲音——悶雷滾動,看到它的樣子——一條白線。

(師板書:悶雷滾動、白線)

師:那麼大的潮為什麼會是一條白線呢?

生: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就是人們在地平線上能看到的最遠的地方,所以這時的潮頭看起來像一條白線。

師:原來是這個原因,同學們再讀一讀,體會一下。

(學生自由讀,指名讀。)

師:那條白線就是大潮的潮頭。觀潮的人們從一大早一直等到了午後一點左右,這時才看到了一條白線,如果你們是觀潮的人,你們會怎麼樣呢?

生:喊!

師:怎麼喊?

生:快看呀!大潮真的來了!

師:那麼多的人,大家都這樣情不自禁地喊呀,叫呀,這就是“沸騰”的場面。來,我們讀出這種沸騰的感覺來。

(生齊讀)

師:有一點老師不明白了,怎麼説人羣“又”沸騰了呢?

生:我通過聯繫上下文來理解,第三自然段第二句話寫了“頓時,人聲鼎沸,有人告訴我們説,潮來了”,這句話也就是在寫潮來前,人們已是人聲鼎沸,所以在這裏他用了一個“又”字。

生:先聽到隆隆的響聲,人們就議論紛紛,現在既聽到聲音,又看到形狀,所以是又沸騰了。

生:前面已經喊了一次“潮來了!”這裏是真的潮來了,所以又喊了起來。

師:課文既寫出了大潮在遠處時的聲音和樣子,還寫出了觀潮人的情緒,作者觀察得多麼仔細啊!讓我們帶着觀潮人的情緒再來讀好這個句子。

(生齊讀)

師:同學們真會觀潮,不僅聽到了大潮在遠方的聲音,看到了大潮在遠處的樣子,更難得的是你們還體會到了觀潮人的情緒,真是不簡單。

師:大潮在遠處時其聲如悶雷滾動,其形似一條白線,難道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潮僅僅是這樣的嗎?同學們自己讀一讀這一個句子,想一想這條白線是怎樣變化的?(提示學生重點理解“橫貫”一詞。與同桌討論剛才同學提到的“那條白線很快地移來,卻慢慢地拉長變粗”是否矛盾。)

(生自由讀,並與同桌討論。)

生1:我認為剛才這個問題並不矛盾,課文中它逐漸拉長變粗,我們在美術課學過遠小近大的道理,那是一種視覺效果,所以我認為這裏並不矛盾。

生2:我想這裏是進一步説明錢塘江大潮很大。因為江面很寬,那麼寬的江面全都是潮水,所以我從這裏體會到它氣勢雄偉,而並不矛盾。

師:你體會得真好,“橫貫江面”多麼壯觀!讓我們閉上眼睛去想像那個情境,再讀一讀。

(生自由讀,師播放大潮由遠及近的畫面。)

生:(不由自主)真美啊!

師:請一名同學來讀這個句子!其他同學閉上眼睛想像畫面。

(生讀“那條白線……橫貫江面”)

生:我們腦海中出現了那條白線慢慢拉長變粗,向我們湧來,最後整個江面滿是潮水。

師:咱們一起再體會着讀一讀這個句子!

(生齊讀)

師:讀得真好,浪頭越來越近的時候,大潮又是怎樣一番情景呢?

生:大潮越來越近,就像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生:我特別喜歡這個句子:“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師:喜歡這個句子的舉手!

(學生全體舉手)

師:(舉手)再加上我一個,我也特別喜歡。多精彩的語句呀!不過,要把它讀好還真不容易。你們再自己多讀幾遍,待會兒我們來比賽,看誰讀得最好。

(指導學生個別賽讀,並説説自己的感受。)

師:剛才同學們通過自己讀書去感受了大潮洶湧而來的氣勢,現在老師請大家看一段錄像。

(師播放大潮通過時的電腦畫面,學生看着,不由自主地驚訝、讚歎。)

師:誰能談談你剛才的感受?

生1:我想到書上“飛奔而來”這個詞。

生2:我感到潮水真是“浩浩蕩蕩飛奔而來”。

(師板書浩浩蕩蕩、飛奔而來)

生3:我覺得浪潮就象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氣勢非常雄偉,聲音非常巨大,大潮好象千萬輛坦克發動的聲音。

師:你體會得真好,能讀出你的感受嗎?

生3:我怕讀不好。

師:你剛才體會得這麼好,一定能讀好!同學們,你們覺得呢?

(教室一片鼓勵的掌聲)

(生3讀句子)

師:讀得真不錯!能讓我試試嗎?

(學生高興地叫好,教師朗讀這一句,學生熱烈地鼓掌。)

師:謝謝大家的鼓勵,該輪到我為你們喝彩了,行嗎?

(學生有感情地齊讀)

師:讀得棒極了!我都被大家的朗讀給震撼了,學到這兒你們想不想親眼看看大潮的樣子?

生:想!

師:現在你們就站在海塘大堤上,每位同學就是海塘大堤上人山人海中的一員,你們現在觀潮是什麼心情?

生:激動!

生:着急!

生:興奮!

師:大家看了畫面後,請你用一句話説一説此時的感受。

(師播放大潮來時全景畫面,學生髮出驚呼。)

生1:大潮真是雄偉。

生2:我覺得錢塘大潮被稱為天下奇觀,真是名副其實!

師:你們想不想把我們剛才看到的這一天下奇觀講給自己的親人、朋友們聽呢?

生:想!

師:那大家自己先試着説一説。

(生自述)

生1:我講給我鄰居姐姐聽:姐姐,今年暑假我到錢塘江去了一趟,我們很早就到了那兒,直到午後一點左右,才聽到隆隆的響聲,好象悶雷滾動一樣……

(三名學生分別依據課文和畫面,加上自己的想像進行了複述。)

師:下面老師要給同學們放畫面,請大家當小主持人,給畫面配解説詞,大家高不高興啊?

生:高興!

師:當主持人可不容易,你們知道解説詞在哪兒嗎?對了,就在書上的三、四自然段,咱們就來個《話説錢塘大潮》的第二集《潮來時》。

生:好!

(兩名學生配解説詞)

師:作者圍繞着大潮聲音、形狀的變化,將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和想到的具體地描寫出來,我們讀後,如聞其聲,如見其形,我們就是要學習作者這種細緻的觀察方法,平時多用眼看,用耳聽,用心去想、去體驗,這樣才能寫出生動感人的文章。今天的課就上到這兒,下課!◆[2004-03-16]

《觀潮》課堂教學實錄 篇二

《觀潮》教學實錄與評析

執教:上海市長寧區愚園路第一國小  王林琳

評析:上海師範大學教科所  吳忠豪

教學設計説明

教學實錄與評析

執教教師簡介

一、教學設計説明 返回本頁頁首

一、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積極學習

學生的語文能力主要是通過學生自己的語文實踐活動“習得”的,不是老師教會的。所以語文教學中要特別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願學、樂學,才能真正提高學習的實效。我們在設計教學時,牢牢地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並且力求在各個教學環節中體現出來。比如朗讀課文“潮來時”這一段,我們設計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要讀得讓其他同學也能喜歡這些句子。這樣處理朗讀,學生就會讀得更加主動,更加投入,也更加有興趣。改變了以往那種不管學生有無興趣,都必須按照教師所提的要求進行朗讀的被動局面。還比如學習新詞,教師領讀,學生跟讀,天經地義。可是設計中我們讓學生當老師,老師當學生。學生既然都會讀,而且都願意領讀,那為何不能讓他們當老師,教師來作學生呢?這種角色的轉換,所得到的效果可能遠遠勝過學生被動跟讀的常規做法。

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思想還應該體現在讓全體學生參與學習上。語文課上訓練不能只面向個別尖子學生,每一個學生都應該是課堂的主人。所以教師必須仔細考慮所設計的教學環節的難易度,以便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參與學習的可能。課堂上查字典的練習,聽課文寫詞語的練習,朗讀背誦課文的練習,包括最後的説一段話練習,都是全體學生都能參與的,體現出面向全體的思想。

二、注重積累和運用,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

如果學生上完《觀潮》只瞭解了錢塘江潮是怎麼回事,那麼這堂課就成了地理課。語文課教師的主要任務不應該只是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應該藉助課文內容,設計各種語言訓練的情境,千方百計地讓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語言實踐活動。這堂課的教學設計,我們比較注重課文語言的積累和運用。比如課文語言的積累,我們通過各種形式的大量的朗讀,讓學生熟讀成誦,從而使學生在讀懂理解的基礎上,比較輕鬆地達到積累課文語言的目的。

對課文中的新詞,我們改變了以往一開始先集中教新詞語的做法,而是滲透在讀課文的過程中,聯繫具體的語言環境有機地讓學生進行理解。在讀完課文後再讓學生根據意思説出詞語,然後通過朗讀讓學生加深記憶。這樣教學詞語不僅節約時間,也十分有利於學生對詞語的積累。

詞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要讓學生學會運用,因此教師教學詞義時就要有這種意識,儘可能考慮如何讓學生學會運用。這堂課中“人聲鼎沸”和“悶雷滾動”兩個詞語的教學設計就力求體現出讓學生會“運用”的思想。教師先在課堂中創設出具體情境,然後讓學生根據情境運用課文中的詞語來概括。這樣教學詞語,無疑為學生以後運用這些詞語搭了一級台階。不僅解決了意思理解的問題,更為學生以後的獨立運用作好了準備。

從學習語言的心理過程看,積累和運用是兩個不同層次的學習水平級。如果能創設新的情境,將學過的詞語、句子用一用,給學生有語言實踐的機會,這樣對學生內化課文的語言,對學生語言的發展極有意義。這堂課的最後一個環節,就是結合課文內容,設計了一個綜合運用本堂課學過的部分詞語、句子的練習。由於不是課文內容的簡單重複,而是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靈活運用學到的詞句,各種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從實際的教學效果看,這個練習設計是比較成功的。

三、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注重課堂教學效率

學生學習一篇新的課文,最有興趣的是在第一課時。可是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往往是第一課時掃除生字新詞,讀懂讀通課文,教學的重頭戲是在第二課時上。從教學的實際效果看,往往是第一課時“逛西湖”,第二課時“打老虎”;從學生的興趣看,實際上是錯過了學習課文的最佳時機。因此如何優化第一課時的教學,提高第一課時的教學效率,很值得研究。

《觀潮》是一篇以寫景為主的散文。文章語言優美,詞語豐富,句子變化錯落有致。特別是“潮來時”一段,把錢塘江潮描繪得有聲有色,讀來令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教學中我們將這一段作為教學的重點,並且安排在第一課時教學,以期先聲奪人,從一開始就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所以我們是這樣安排課時的:

第一課時:學習課文第3、4自然段,瞭解錢塘江大潮潮來時的情形,理解、積累並運用課文中描寫潮水的語句。熟讀成誦部分語句。

第二課時:先用一小部分時間來讀懂理解潮來前和潮來後幾節課文,然後將大部分時間放在積累和運用課文的語言文字等訓練上。

事實説明,這樣設計教學過程的最大收穫是第一課時的教學效率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增強了。

二、教學實錄與評析 返回本頁頁首

一、初步談話,理解課題

師:今天,我們一塊兒來學習第23課:觀潮。課文寫的是哪兒的潮?

生:(齊答)錢塘江大潮。

師:錢塘江在我們祖國的浙江省,遠離你們可愛的家鄉——雲南有好幾千裏。如果説雲南的石林舉世聞名,那麼浙江的錢塘江大潮就可稱為“天下奇觀”了。

(板書:天下奇觀)

師:“觀潮”和“天下奇觀”,兩個詞語中都有一個“觀”字,這兩個“觀”字意思一樣嗎?

生:“觀潮”的“觀”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觀”的“觀”……

師:快請教一下字典,查查是什麼意思。

(學生查字典)

生:“奇觀”的“觀”是“景象”的意思。

師:那麼“奇觀”的意思呢?

生:“奇觀”就是奇特的景象。

生:“奇觀”就是奇異的景象。

師:誰能説説“天下奇觀”的意思。

生:“天下奇觀”就是世界上奇妙的景象。

生:“天下奇觀”就是天底下奇異的景象。

師:回答正確。

[“觀潮”和“天下奇觀”都有一個“觀”字,但意思卻不相同。教師及時抓住這個“觀”字,讓學生查字典,不僅理解了“觀”的意思,而且有利於學生養成查字典的習慣。在理解詞語的過程中,先理解“觀”字,再理解“奇觀”,最後理解 “天下奇觀”,由字到詞,一層進一層,顯得很紮實。]

二、檢查預習,反饋交流

師:昨天,你們回家預習了課文,自己再把課文讀一遍,一邊讀一邊想,作者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

(學生自讀課文)

生:作者先寫潮來之前,再寫潮來之時,最後寫潮過之後。

三、觀看錄像,感受情景

師:學得真不錯,你們對錢塘江大潮一定很感興趣吧?有沒有見到過?

生:(遺憾地搖搖頭)沒見過。

師:別遺憾,我呀,把這大潮給錄下來了,想不想看?

生:想。

師:我們就一塊兒來看看畫面,聽聽聲音,感受一下這一天下奇觀。

(學生看錢塘江潮錄像,不時發出驚歎聲。)

四、突破重點,指導朗讀

師:剛才錄像裏潮水的景象,咱們課文裏也有,在哪兒呀?

生:課文3、4自然段。

師:自己讀讀3、4自然段,你覺得那些描寫潮水的語句你特別喜歡的,就努力地把它讀得精彩些,待會兒讀給大家聽。

生:(自由讀)

[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讀,學生可以讀得更加主動,更加投入,也更加有興趣。]

生:我特別喜歡這個句子。“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

師:讀得不錯。白線“拉長,變粗,橫貫江面”,氣勢越來越大,你的心情越來越……

生:激動。

師:讀出這種感覺來。

生:(齊讀)

生:我特別喜歡這個句子。“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牆。”

師:兩丈多高的白色城牆,多麼壯觀!你們能讀出壯觀的感覺嗎?

生:(分組比賽讀)

生:(齊讀)

[用各種形式引導學生多讀,讓學生讀懂,讀通,讀熟,讀得有情有趣,讀得津津有味。既能幫助理解,又能幫助記憶。]

生:我特別喜歡這個句子。“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師:喜歡這句的舉手。

(學生全體舉手)

師:(舉手)再加上我一個,我也特別喜歡。多精彩的語句呀!不過,要把它讀好還真不容易。你們在下邊也再準備一遍,待會兒我們來比賽,看誰把這種雄偉的氣勢給讀出來了。

(指名學生個別賽讀,教師加以鼓勵,並與學生一起為朗讀進步者、優秀者鼓掌。)

師:你們讀得真不錯,能讓我試試嗎?

(學生高興地點頭叫好。教師朗讀這一句。學生熱烈的掌聲響起。)

師:謝謝鼓勵,該你們了,讓我為你們喝彩,行嗎?

(學生有感情地齊讀)

師:棒極了!

[教師轉變角色,作為學生的一員共同參與學習。改變一種形式進行朗讀示範,使學生感到親切,融洽了師生感情。加上適時地對學生進行鼓勵,使學生願讀、樂讀、愛讀,極大地激發起學生讀書的積極性。]

生:我特別喜歡這句。“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師:閃雷滾動的聲音是什麼樣兒的?誰來學學看。

生:轟隆隆隆……

師:還學得真像,雷的聲音比較的沉悶,我們一起學學看。

生:(一齊模擬)轟隆隆……

師:這聲音作者用哪個詞來形容?

生:悶雷滾動。

師:課文中用這個詞語來形容潮水的聲音,用得多形象啊!我們一塊兒來讀讀這個句子。(學生齊讀)

師:讀得真好,再來一遍,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學生閉眼齊背)

[熟讀後緊接着讓學生背誦,強化一下記憶,將課文的語言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

生:我特別喜歡這一句。“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羣又沸騰起來。”

師:人羣又沸騰起來。看到那條白線,人們怎麼沸騰的?咱們來演演看,好嗎?

生:好!

師:準備,開始!

生:(跳着,叫着,揮舞着手,有的喊:“噢!”有的喊:“快看,潮來啦!”)

師:沸騰了!剛才這場面還可以用一個詞形容,就在這個自然段裏。

生:(齊答)人聲鼎沸。

師:來,我們讀出這種沸騰的感覺來。

生:(齊讀)

[讓全體學生用具體生動的表演來體現對“沸騰”這個詞的理解,然後又從這一情境中巧妙地引出另一個詞語“人聲鼎沸”,從概念到形象,又從形象到概念,這樣學詞語學生印象深刻,理解正確,也便於今後運用。]

師:把出現白線和白線橫貫江面這兩個句子連起來讀讀。

生:(齊讀)

師:這些語句寫得多精彩!正如課文提示中所説,作者把錢塘江的大潮寫得雄偉壯觀,有聲有色,使人如臨其境。

五、聽聽讀讀,體會順序

師:剛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讀了這些描寫潮水的語句。不過,把“觀潮”的順序給打亂了。其實,作者寫得可有順序了。下面,我們就先來做一個聽的練習。

師:聽老師讀這段話(出示),看誰本事大,能聽清作者是用哪些詞語把這四處的描寫給連接起來的。待會兒,請你把聽到的詞語寫下來。

師讀生聽:

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大多高的白色城牆。(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生:(動筆在練習紙上填寫)

(       ),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

(       ),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牆。(       ),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教師用投影打出一位學生的作業,集體反饋校對。)

師:發現沒有,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來描寫潮水的?

生:作者從遠到近描寫潮水。

師:是啊!作者由遠及近地觀察,隨着位置的轉變和時間的推移來描寫潮水的變化。來,王老師和你們一塊兒讀讀這段話,再來體會一下。

(師生齊讀這段話)

師:現在,我只留下括號中的詞語,你還能説出剛才那段話嗎?

(學生自由準備背誦)

師:能行的起立!

生:(全體起立)

師:真有信心!給你們配上錄像好嗎?

生:(興奮地點頭)

師:配着錄像,讓我們帶着對錢塘江大潮的無限讚歎之情來背誦這些描寫潮水的精彩語句。

生:(有感情地看錄像背誦)

師:背誦得多有感情啊!我們彷彿站在錢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來越近,聲音(越來越響),浪頭(越來越高),氣勢(越來越大)。錢塘江大潮真不愧為(天下奇觀)!我們為之自豪,為之(驕傲)!

[先讀後背,先扶後放,先分解再綜合,最後學生水到渠成,很輕鬆地將這一段課文背誦下來。這樣達到了及時將學到的精彩的語言積累起來的目的。]

六、創設情境,運用語句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兩個自然段裏,詞語非常豐富,你們想不想把它們積累起來?

生:想!

師:聽老師説詞語的意思,看誰的反應快,老師語音剛落,就能很快地站起來説出哪個詞語表達了這個意思。

(學生躍躍欲試)

師:形容人的説話聲,喊叫聲,歡呼聲,如鍋中之水,一片沸騰。

生:人聲鼎沸。

師:風和浪都很平靜——

生:風平浪靜。

師:形容水面遼闊,遠處和天似乎連接在一起——

生:水天相接。

師:形容同時出發,同時前進——

生:齊頭並進。

師:山上的巖石和土壤塌下來,地也裂開來,形容聲音很響很響——

生:山崩地裂。

師:形容氣勢很大——

生:(一時説不出,有個別學生答“白浪翻滾”,師提示“浩浩蕩蕩”)

[這個複習詞語的方法有兩個特點。一是根據詞義説出詞語,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對詞義的理解;二是用比賽的形式,激發起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師:誰來當小老師,帶着大家把這些詞語讀一遍。

(學生紛紛舉手)

師:都想當老師,那看來只有我當學生了。

生:領讀,師跟讀。

[教師領讀,學生跟讀,天經地義。可是王老師卻讓學生當老師,自己當學生!學生既然都會讀,而且願意領讀,那就不妨自己來作學生。這種別出心裁的形式,得到的效果可能遠遠勝過常規的讀法。這樣做表面看只是一種簡單的角色變換,然而從深層次分析,可以反映出教師對主體意識的深刻認識。]

師:看得出,同學們在閲讀課文的時候,還挺注意詞語的積累,不過,會不會用了 呢?咱們來自我檢驗一下,我這兒有一段話,可是不完整,你們能不能在括號中用上今天學到的詞語,使這段話表達得清楚通順呢?師出示一段話:

今天,我去海寧觀潮。潮來之前,江面上(     )。可潮來時,卻一浪一浪(     ),一浪一浪(    )。湖水聲猶如(     ),海堤上儘管(     ),但竟聽不出他們在説些什麼。漸漸的,潮過去了,消失在(     )的地方。

(學生分四人一小組討論,然後選派一代表發言。)

生:今天,我去海寧觀潮。潮來之前,江面上(風平浪靜)。可潮來時,卻一浪一浪(像兩丈多高的白色城牆),一浪一浪(像千萬匹白色戰馬)。潮水聲猶如(山崩地裂),海堤上儘管(人山人海),但竟聽不出他們在説些什麼。漸漸的,潮過去了,消失在(很遠)的地方。

(師生共同評價)

師:這個詞語用得真有水平。

生:可以填一浪一浪(浩浩蕩蕩),一浪一浪(齊頭並進)。

生:可以填一浪一浪(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一浪一浪(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

生:可以填一浪一浪(漫天卷地地湧來)。

師:真有水平,第5自然段的語句也能用了!

師:“人山人海”這個詞的運用有問題嗎?

生:(思索)應該用“人聲鼎沸”,因為後邊寫的是“竟聽不出他們在説些什麼”,所以應該和聲音有關。

[這段師生共同評價非常精彩。教師沒有滿足於讓學生填寫正確,而是鼓勵學生髮揮聰明才智,在同一個括號內運用不同的詞語,對於運用正確的予以肯定,運用錯誤的加以糾正。既體現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又發揮了教師的指導作用。]

師:每個人再練習説這段話。

(學生自由説這段話,進行鞏固)

[整個練習過程中,先讓學生討論統習,再指名個別學生交流,然後師生評講指導,最後再讓每一個學生自己練習説話。雖然整個環節佔用的時間比較多,但是訓練很紮實。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學習,讓每一個學生都有練習的機會,這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努力追求的目標,應該大力提倡。]

師:今天,我們如臨其境,觀賞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我們通過有感情的朗讀,理解並積累了好些語句,還學着用了用。你們學得真棒,那作者為什麼還要寫潮來前,潮過後呢?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附板書:

潮來前

雄偉壯觀

觀潮潮來時

如臨其境

(錢塘江大潮)有聲有色

潮過後

天下奇觀

總評:

這堂課在教學中主要體現出以下一些教學思想。

一、學生為主體的意識體現得十分清楚,教師比較充分地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整堂課中,教師幾乎沒有對課文的思想內容提出什麼問題,主要通過學生自讀來讀懂、理解課文,教師的指導主要體現在組織學生進行語言訓練,並且在訓練過程中給予適當的指導。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民主意識也比較強,經常轉換角色,作為學生中的一員共同參與學習,使課堂氣氛更加和諧,學生在愉快輕鬆的氣氛中學習得更加主動,更加投入,學習的效率也隨之得到提高。

二、整堂課充分重視朗讀和背誦的訓練和指導

以讀為本,熟讀成誦,是中國傳統語文教學的寶貴經驗。課堂中教師就是應該抓住機會,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多讀,讓學生讀懂,讀通,讀熟,讀得有情有趣,讀得津津有味。通過讀,讓學生自己來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語感,感受課文語言的直觀性和形象性,並且幫助學生積累課文中好的語言材料。熟讀自然就能成誦。好的語句讀熟了,有意識地讓學生背背,強化一下記憶,可以有效地促進語言的積累,很有必要,也很值得提倡。

三、在理解課文的同時,注重語言的積累和運用,注意創設情境,給學生語言實踐的機會

學過的詞語句子讓學生用一用,這樣更有利於學生內化課文的語言,對國小生學習語言、發展語言極有意義。王老師在這堂課的最後,根據課文內容,設計了一個綜合運用本堂課學過的部分詞語、句子的練習,因為難度不高,所以每個學生都能參與。由於不是課文內容的簡單重複,而是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靈活運用學到的詞句,各種層次的學生能根據自己的水平填寫出詞語,體驗到成功的喜悦,所以學生參與練習的積極性特別高。學過的詞句理解了,再試着運用運用,有利於促進課文語言的內化。這樣的練習在語文課中應該大力提倡。

四、恰當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手段,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必須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為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服務。這堂課採用了錄像手段,第一次讓學生感受觀潮時的氣氛,第二次讓學生邊看錄像邊背誦,既幫助學生理解,又能促進記憶。教師還多次使用了實物投影,打出了學生喜歡的句號指導朗讀,打出學生書面練習的結果加以評點,對提高教學效率起到了實實在在的作用。

三、執教教師簡介 返回本頁頁首

王林琳,女,26歲,大專學歷。國小高級教師。上海市長寧區愚園路第一國小語文教研組組長。近年來,多次在市級教學教研活動中作觀摩教學。1998年4月,在華東地區六省市國小語文教學研討會上執教《智燒敵艦》,1998年11月,在滬粵江浙s版教材研討會上執教《荔枝》,均獲好評。1997年6月,獲上海市s版國小語文教學比賽一等獎,同年10月,獲全國第二屆青年教師閲讀教學觀摩活動上海賽區一等獎。1999年6月,獲全國第三屆青年教師閲讀教學觀摩活動上海賽區選拔賽特等獎。同年10月,獲全國第三屆青年教師閲讀教學觀摩活動一等獎。王林琳撰寫的教學設計《當炸彈爆炸的時候——風智燒敵艦》等4 篇文章,先後發表在《國小語文教師》等刊物上。她設計的《科里亞的木匣》等教案,被收錄到廣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優質課教案評點》。王林琳曾被評為長寧區先進工作者,長寧區優秀青年人才,長寧區優秀青年教師。

《觀潮》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篇三

教材簡析:

“際天而來”、“吞天沃日”,這該有多麼雄偉、氣勢磅礴啊,這就是被稱為天下奇觀的“浙江潮”。課文帶領學生走近浙江潮,感受那磅礴的氣勢,通過感受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壯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本課的生字新詞,正確美觀書寫本課生字6個。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好古文的讀法。

3、運用電教手段,把學生帶入情境,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展開想象,※通過古今文字的對比,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4、通過感受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壯美河山的思想感情。古今文字的對比,感悟祖國語言的魅力,增強語感和對祖國語言的由衷熱愛。

教學難點:按時間順序給課文分段,理清作者的思路使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雄偉壯麗的自然景觀。結合課文理解“橫貫”、“天下奇觀”、“人聲鼎沸”、“風號浪吼”、“漲”等詞語及比喻句。

學情分析:本班有學生52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27人,都來自偏遠的山村,學生的學習自覺性不夠,閲讀能力很差,學生考試成績不穩定兩極分化嚴重,後進生較多。

課時安排: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 今天我們將首次接觸到文言文,齊讀課題。(生齊讀課題。)

2. 課前已經預習了課文,能説説第一次讀古文的感覺嗎?

3. 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這些困難嗎?

二、初讀課文,質疑解疑

1. 各小組分兩步來解決問題:第一,認真讀課文,先把課文的大概意思讀明白;第二,在瞭解大意的基礎上,把課文讀通順。時間暫定五分鐘。(生合作學習。教師很認真地逐組巡視輔導。)

2. 能用自己的話,説説你讀懂了什麼?(評價,糾錯)

3. 指讀課文:課文讀通順了嗎?誰來試一下?(評價)

4. 教師範讀,學生跟讀,把握古文的韻律讀法

三、細讀課文,感悟理解

1. 圍繞着“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來感受浙江潮的偉大。

從哪裏能看出浙江潮是偉觀呢?請你默讀課文,畫出有關的句子,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形:僅如銀線等色:玉城雪嶺等

聲:如雷霆勢:震撼激射

2. 指名回答:遠——近——氣勢—詩歌評價

3. 指導美讀:讀了課文,你有什麼感受?你能讀出你的感受嗎?

4. 教師配樂範讀,學生練讀,指讀。(古箏曲)

5. 再讀古文,説説為什麼稱浙江潮為“天下之偉觀也”?學生結合課文內容以及自己的理解進行交流。

6. 指導朗讀:將你感受到的浙江潮讀出來,注意讀出氣勢讀出古文特有的韻律。

四、拓展運用

1. 其實描寫浙江潮的文章有很多,老師又給你帶來一篇。出示《錢塘江大潮》,請你讀讀,感受一下這兩篇課文有什麼不同?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2. 指名讀,説感受。

五、課堂小結:

雖然本課只有短短四句話,卻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壯觀的浙江潮,感受到了我國語言文字的魅力。把你的感受朗讀出來吧!

六、佈置作業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一起感受了古文描寫的浙江潮,簡潔、傳神。今天我們再來感受一下現代散文。

板書課題:觀潮

看看兩者有哪些不同?

二、檢查預習:

1、通過預習,你認為哪些生字的讀音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學生進行交流,糾正讀音

2、指名朗讀本課生字新詞

3、指名分段朗讀課文,注意生字的讀音

4、學生質疑

三、學習課文:

1、理清課文脈絡:快速瀏覽課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後)

2、學習潮來前課文1—3自然段

學生齊讀課文第一節,點撥學生理解“觀潮”與“天下奇觀”中的“觀”字。“觀潮”中的“觀”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觀”中的觀是景象的意思,在這裏是指大潮來時的景象。進而理解課題《觀潮》即觀天下奇觀。

找出寫大潮來之前江面景象及人們心情的句子,讀一讀。你感受到了什麼?(江面平靜人們急切)

3、精學“潮來時”,學習課文4—5節。

如果你們就在觀潮的人中,你們的心情急不急呢?老師找來了大潮到來時的錄像帶你們想不想看呢?播放錄像思考:潮來時有哪兩點給你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潮的聲大,浪高)教師指導學生自己讀4—5節,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出“寫潮來時的聲音”和“寫潮的樣子”的句子。

知潮聲:聲像什麼?響聲怎麼樣?千百萬輛坦克同時開動的響聲像什麼?在學生回答出來之後,讓回答最確切的學生將“悶雷”,“越來越大”,“山崩地裂”寫在黑板上。

知潮形:用以上的方法,讓概括最全面又準確的學生將“一條白線”“拉長變粗”、“白色城牆”,“白色戰馬”,書寫在黑板上。

知潮序:通過板書,你可以看出作者的觀察順序嗎?

從課文中找出相關詞語“遠處”,“過了一會兒”、“水天相接”、“向前移動”、“再近些”、“越來越近”。

訓其説:根據板書敍述潮來時的經過。先讓全體學生按板書內容練習説,再讓學生加上表示觀察順序的詞練習説。

解其情:如果你們就在觀潮的人之中,此時此刻你們的心情是什麼樣的呢?學生理解觀潮人的“喜”、“驚”之情。

小結:錢塘大潮聲巨大、浪罕見令人又驚又喜,使人驚心動魄。讓我們一起有感情朗讀“潮來時”這一部分。

4、自學“潮過後”學習課文第六節。

潮過江面景象會是什麼樣?帶着這一問題自學第六自然段,自學後交流。

從潮頭“奔騰而去”、“餘波還在漫天卷地湧來”分析中理解了潮頭洶湧,餘威猶在。 “霎時”一詞的分析中,理解了潮頭一眨眼就過,進一步理解了江潮速度之快。“水位上漲六米”的分析中進一步理解錢塘大潮之奇。

5、再憶“潮來前”,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天下奇觀”。

四、本課小結:

這正是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你認為這裏所引用的天下指什麼?學生理解“天下”可以認為是中國,也可以泛指全世界。學生理解“天下無”為中國之最,也可以理解為“世界皆無,唯中國獨有”,這説明錢塘水潮是世界之最。

第三課時

一、複習導入:

1、齊讀:浙江潮

2、齊讀:觀潮

二、學習寫作方法:

1、從“思路線”的歸納中教給學生解詞的方法,“天下奇觀”中的“奇”是指特殊,聲形巨大,海水倒灌異於一般。

2、從潮的“形、聲、線”的歸納中讓學生理解“靜——動——靜”的寫法以及以靜襯動的描寫手法。

3、請三個同學有感情朗讀“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後”,其他同學聽讀中再次觀錄像。讓學生的心情與作者同“急”、同“喜”、同“驚”,同“贊”。作者讚美錢塘大潮天下奇觀、熱愛祖國山河的筆下之情,為學生的心中之情。

4、在描寫中作者運用那些修辭方法?

5、文章開頭與結尾一句之間有什麼聯繫?

三、對比賞析:

浙江潮和觀潮兩篇課文的不同之處?

語言文字方面朗讀感受方面內容結構方面

四、全文總結:

同學們還曾記得,那神奇美麗的五彩池;雄偉壯麗的瀑布;四季如畫的小興安嶺;還有這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這就是我們可愛祖國的山山水水,我們怎能不感到自豪,作者也正是把這種熱愛與自豪之情藴含在文章的字裏行間。

教學資源

北師大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師用書》、《教學參考》、網絡,《浙江潮》視頻。

教學反思:

誦讀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手段,通過朗讀對情操的陶冶、對心靈的感染、以及對思想的啟發教育作用,往往比單純的講解更細緻入微,更感人至深。它在提升學生欣賞美、感悟美、體驗美的過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熟讀精思才能領會文意,品讀賞析才能體會語言的音律美,使之內化為自己的語言,這樣既加速了學生語言的積累,又使學生在受到思想教育的過程中,提高了審美情趣。讀是語文教學中不可忽視的重要一環。沒有讀,就不能稱其為語文課。

自我問答:

國小生有什麼不好的學習習慣?

1、學習時間不固定,不制定學習生活作息時間表。

2、課堂上思想開小差,精神不集中。

3、自習課目標不明確,東翻西看,浪費時間。

4、不準備工具書,需要查辭典字典時,還嫌麻煩,馬馬虎虎地應付學習。

5、愛面子,不懂不會也不問。

6、學習時沉迷於空想。

7、快下課時就聽不進去了,早早把書包收拾好,心中開始想着課後的娛樂活動。

8、下課馬上放鬆自己,從來不想想這堂課都學了些什麼。

9、做作業前不看書,做完作業不相信自己,總要找人對對答案才放心。

10、作業本、考試卷發到手,看看分數,扔到一邊,不認真分析檢查錯題。

11、做作業或複習時,常做一些小動作。

12、遇到好電視,就忘記做作業。

13、邊做作業,邊聽收音機。

14、學習時常説閒話。

15、學習完把書本胡亂一扔,再學習時現用現找,浪費時間。

16、平時不復習,考前開夜車。

17、考得不好卻不願聽批評。

18、喜歡哪科學哪科,偏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