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金色的草地》第二課時教學實錄【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22W

《金色的草地》第二課時教學實錄【新版多篇】

《金色的草地》課堂實錄 篇一

一:教學背景:

觀察是孩子認識世界,增長知識的重要途徑。良好的觀察力是國小生智力發展的重要條件。國小生的觀察力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它需要經過長期的觀察實踐和觀察訓練。在生活中,善於發現事物的新,異,奇並把它們記錄下來,日積月累,一方面可以鍛鍊觀察力,另一方面還可以積累知識經驗

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語文第五冊 《金色的草地》這篇精讀課文講述了俄羅斯鄉下的兄弟倆在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快樂成長的情景,表現了"我們"對這片草地樸實的愛,以及這片草地給"我們"生活帶來的快樂。小男孩子無意中發現草地會變顏色,然後開始觀察,發現草地變色的原因,並從此和蒲公英成了好朋友的故事。本課文語言優美,再現的景色奇特美麗,是激發學生善於觀察身邊事物變化的興趣,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意識;激發學生觀察自然,瞭解自然,熱愛大自然,體驗"美"的好教材。下面就是筆者設計的《金色的草地》第二課時的教學案例。

二:設計

本課的設計,主要分三部分:

(一),課前準備性學習

1,組織學生查閲資料,瞭解蒲公英外形特徵及生長變化的規律。

2,收集有關蒲公英的材料。cdh

(二),師生互動

1,整體入手,以情貫穿

師: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草地為什麼是金色的

生:找出有關句子讀讀,並説説自己的理解。

師:你們見過蒲公英的嗎 誰能把它的樣子説説

生:説述蒲公英的樣子。

師:出示蒲公英的圖片。這些蒲公英給你留下了怎麼樣的感受 課文中的"我"又是怎樣稱讚這片菜地,這些蒲公英的呢

生:蒲公英一會金色一會綠,很有意思。

生:這些並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給我們帶來了不少快樂。

生:多麼可愛的草地!多麼可愛的蒲公英!蒲公英成了我們最喜歡的一種花。

2,品位課文,體會感情

大屏幕顯示一個小孩吹蒲公英種子,同學們看後笑逐顏開,"哎,真有意思!我也玩過。"

師:吹過這種絨毛的小朋友請舉手。

生:我們學校前面的原野上就有蒲公英,我們上學路過時,經常吹着玩。

師:是嗎 那一定很有趣了。

師:小作者和你們一樣開心,把你自己融入到課文中,讀一讀第二自然段。

師:誰敢站起來讀,同學們聽聽他開心嗎

生:開心!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玩吹蒲公英的絨毛,很開心。

師:用自己開心的語氣再讀讀第二自然段,讀出作者的快樂。

師:這麼開心的事後來怎麼不做了呢 我們來讀讀第三自然段。

生:因為他有了一個新發現。

生:他發現草地一會兒金色,一會兒綠的。

生:他發現蒲公英和我們一起睡覺一起起牀。

生疑惑地:老師,蒲公英的花瓣怎麼像我們的手呢 怎麼合攏

師:這樣吧,我們和小作者一起去看看他的新發現。

大屏幕顯示:公雞打鳴,草地是綠色的,"中午,草地一片金黃;傍晚,草地又綠了。一個小孩走近草地,一株蒲公英特寫在小孩腦中浮現:早晨花瓣合攏——太陽升起花瓣慢慢張開——晚上又合攏。

學生在下面有説有笑,興致很高,"你看那花瓣!真有意思!"

師:怎麼樣 説説你的新發現吧。

生:我看到蒲公英早晨花瓣都合在一起,到白天才開花,晚上又並上了。

師:現在你明白了嗎 (叫剛才疑惑提問題的同學)

生:蒲公英開花的時候就像這樣,(手掌張開成花狀),合上的時候好像這樣(手指併成團狀)

師:你這樣比劃倒很形象,大家都可以學學。

生:用手學做蒲公英開放合攏。

師 :這次我們小組練讀第三段,一邊讀一邊想草地和蒲公英的樣子,一會咱們小組比讀。

生:比賽朗讀三自然段。

師:有了這個新發現作者會怎麼想呢 看第四自然段。

生:原來蒲公英這麼好玩,一會開一會合。草地就一會金色,一會綠色。

生:作者肯定想以後別揪它了,它到晚上也睡覺,跟我們人一樣的呢。

師驚奇:你怎麼知道的

生:課文裏寫着:"從那時起,蒲公英成了我們最喜愛的花。——一起起牀"

師:你可真會思考,和小作者想到一塊去了,而且讀得很有感情,我們一起來讀最後一段吧。

作者都想蒲公英和我們一起睡覺了,他是把蒲公英當成了自己的夥伴。對待自己的夥伴應該怎麼樣的呢 再來一遍。生再讀。

師:這才更喜歡蒲公英了呢。其實花草樹木也是有生命的,它們就像我們的夥伴,我們應該愛護。

3,通讀全文,回到整體。

師:大聲讀全篇課文,把你的感情融入你的聲音裏。

師小結引申:大自然裏有植物,動物,各式各樣的物種千千萬萬,它們色彩繽紛,形態獨特,習性各異,經常親近它們,仔細觀察它們,你會有獨特的發現,新穎的感受,因而你會激動,興奮,由此產生眷戀,喜愛……人類是大自然的子女,回到大自然去吧,在那裏你會找到歡樂!

(三),課外延伸,培養觀察興趣。

你也有喜愛的花草嗎 請大家到大自然去仔細觀察,把你的發現,經歷,感受作為課餘生活記錄下來。三天後我們來到課堂説你的新發現。

三,反思

《新課程標準》提出,國小語文教學,應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使他們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在這課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了民主,平等,和諧的合作氛圍,在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強化了自主意識,發揮了主體作用。教師從教課文中跳了出來,樹立了為學生而教的新觀念。學生的學習熱情高,參與率高,課堂氣氛活躍,從過去的"要我學"轉而變為"我要學".筆者始終是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討,讓他們從中歸納出草地為什麼是金色的,知道蒲公英會隨着太陽的升起而開放,隨着太陽的落下而合攏。由此知道大自然是多麼的神奇。然後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體會文章中藴涵在其中的情感。使課堂真正成為師生互動,生機盎然的舞台。

孩子們對大自然總是有一種莫名的親近,而且還有着意想不到的創造潛能。學完全文後,讓學生到大自然去仔細觀察,把發現,經歷,感受作為課餘生活記錄下來,這種形式,是讓學生用自己的感受來發展學生的創造性,這是對課文內涵的深度開掘。新課標強調語文教學應該關注文本對學生的人文薰陶,關注孩子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從而激勵學生"善於做生活的有心人",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金色的草地》課堂實錄 篇二

教學過程

一、猜謎導入,營造學趣

1.讀一讀,猜一猜:小小絨毛輕又輕,隨風飛舞像傘兵,飛到西來飛到東,到處安家忙不停。

2.教師出示圖片介紹:小小的白絨球其實是蒲公英的果實,當絨毛隨風張開時,就會帶着種子飄向遠方。當蒲公英花盛開的時候,我們又會看到怎樣的景象呢?

(出示第一段)朗讀:我們住在鄉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草地上長滿了蒲公英。當蒲公英盛開的時候,這片草地就變成金色的了。(揭題)

以猜謎的方式引入新課的學習,能有效激發三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對蒲公英花、果、種子的介紹釋疑,為課文學習奠定良好的知識基礎。

二、初讀感知,捕捉畫趣

1.在這金色的草地上我們還能看到哪些美麗有趣的畫面呢?初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通順

2.檢查讀生字詞,交流所看到的美麗有趣的畫面。(板書:盡情玩耍、草地變色)

三、想象體驗,享受樂趣

1.兄弟倆在這草地上是怎樣玩耍的,自由通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2.默讀課文,圈出段落中能表現玩耍、快樂的詞語。(板書:一本正經、使勁一吹、吹到臉上、打哈欠等)。

3.結合所圈詞語展開想象,説説你所想象到的快樂的情境。(引導學生結合詞語想象當時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感覺到了什麼。)指導有感情朗讀。

4.看圖複述,化靜為動。(引導學生用上板書中的詞語,加上自己的想象説一説)

5.想象説話。如果大家來到這片鋪滿蒲公英的草地,你會與小夥伴們、與兄弟倆一起怎樣快樂地玩耍呢7(提示: 打滾、踢球、吹飛蒲公英等)

感悟文本中那盎然的童趣,既離不開對文本語言的閲讀品味,也離不開對生活情境的想象體驗。從文本理解到看圖複述,再“邁入”生活情境進行想象説話,這樣,從平面的感知上升到立體的發展。學生不僅習得語言,還受到童真的感染,大自然的召喚,獲得的那一份快樂就更加真切自然,深刻持久。

四、問答解説,凸顯理趣

1.兄弟倆在這金色的“地毯”上盡情玩耍。有一天,哥哥普里什文發現開滿蒲公英花的草地並不是金色的,而是綠色的。草地是怎樣變色的?畫出文中的句子讀一讀。

2.發現草地變色的規律,按時間順序説一説。

早晨,__________ ;中午,__________ ;傍晚,__________ 。

3.這是為什麼呢?聯繫上文讀懂問句中的“這”,用自己的話把問題問清楚。

4.讀讀文中寫清原因的句子,想辦法把原因表達得更清楚。(引導學生從

讀到説,發現語句表達的規律,並用手勢幫助解釋。)

5.情境問答。如果你是普里什文,請把你的發現清楚地説給弟弟謝廖沙聽,説清楚草地怎樣變色、為什麼變色9同桌問答練習後指名上台問答解説。

草地變色過程和原因的描寫清晰明瞭,讓學生通過發現語言規律、手勢助説、情境問答,進行語言的學習和運用,學得紮實而生動,既獲得了知識,又學會了表達,同時,在對話中感受了語句中隱含的驚喜之情,使語言訓練與情感體驗和諧共振。

五、擴説誦讀。抒發情趣

1.蒲公英成了我們童年裏最好的夥伴。“它和我們一起睡覺,和我們一起起牀。”

擴説:晚上,我們__________ ,蒲公英 ____________________ ;早晨,太陽升起來了,我們____________________,蒲公英_______________ 。

2.有感情朗讀最後一段。

3.是啊,美麗的蒲公英、金色的草地帶給兄弟倆快樂與驚喜。你讀着課文,分享着這份快樂,你又會有怎樣的感歎:多麼__________  !

4.總結點題:多麼可愛的草地,多麼有趣的蒲公英!一片金色的草地,一個金色的童年!

設計語言依託,幫助學生擴説,從而理解文中極富情趣的擬人句,通過誦讀、讚歎為學生搭建起抒發內心情感的平台,使那一片金色的畫面融入每個學生的心靈。

六、鏈接童真。放飛童趣

1.配樂誦讀小詩。(《蒲公英》樊發稼)

雪花一樣白,

棉絮一樣輕——

多好看哪,

一把把會飛的小傘!

噯。真可惜:

傘太小了,要不,就可以

帶着我,

帶着小妹妹,

帶着小妹妹的小花籃,

飛呀。飛呀——

飛過寬寬的河,

飛過高高的山,

飛到姥姥家,

過一個快樂的星期天。

2.大自然中的景物一定也給我們的童年生活留下了許多金色的記憶,請你擷取其中快樂的一幕,寫一段話。

《金色的草地》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篇三

金色的草地

一、拼一拼,寫一寫。

ɡuān chá    diào yú    jiǎ zhuānɡ    rónɡ máo

(     )    (     )    (     )    (     )

wán shuǎ    huā bàn    shǒu zhǎnɡ    yǒu qù

(     )   (     )    (     )    (     )

二、錯別字門診。

1、我家的房子是座北潮南的。          (     )

2、放學了,小朋友們在草坪上玩要。       (     )

3、小貓什麼時候能學會鈎魚呢?         (     )

4、在草叢中,我發現了一此蒲公英的種子。    (     )

三、讀一讀,寫一寫。

1、多麼可愛的草地!多麼有趣的蒲公英!

多麼……多麼……

2、蒲公英成了我們最喜愛的一種花,它和我們一起睡覺,和我們一起起牀。

一起……一起……

四、積累成語。

一本正經       你還能寫以“一”開頭的成語嗎?

五、想一想,填一填。

花朵      時,它是         ,草地也是        ;

花朵       時,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變成      的了。

這句話寫出了草地      ,蒲公英          。

六、閲讀小能手。

美麗的

清晨,小溪多美啊。溪水映照着燦爛的朝霞,像浮動的彩色綢帶。我喜歡在溪邊讀書,清新濕潤的空氣滋潤着我的喉嚨,淙淙流水伴隨着我的琅琅讀書聲。

中午,我也要到溪邊站上一會兒。微風吹來,水面上泛起層層魚鱗波紋。倒映在溪中的景物,一會兒聚攏,一會兒散開,又聚攏,又散開……等到水波平靜時, 樹兒、草兒的倒影更綠更新了。

晚上,月影靜靜地躺在水底,星星也在水底眨着眼睛,雲彩也高興地跑到水裏來了,給溪水增添了銀色。小溪好像把我帶進了一個神話世界裏。

1、把短文的題目補充完整。

2、寫反義詞。

聚攏 —— (    )     增添 —— (    )

3、短文是按      順序寫的,你是讀了短文中的哪些詞語後,才決定寫這個答案的?

4、抄寫你認為最美的一個句子。

部分答案:

六、1、小溪

2、散開 減少

3、時間 清晨 中午 晚上

《金色的草地》課堂實錄 篇四

教學目標:

1. 會認2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盛開、玩耍、一本正經、使勁、假裝、引人注目”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進一步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帶來的樂趣。

4初步體會課文中一些句子表情達意的作用。

教學重難:

初步體會課文中一些句子表情達意的作用,感受大自然帶來的樂趣。

教學時數: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齊讀課題:金色的草地

2.課前置疑:讀了課題,你想問什麼問題嗎?

整理問題:草地怎麼會是金色的呢?我們一起到課文中間去找答案吧!

二、檢查預習

1.開火車讀生字。

2.小老師教讀:多音字:“假”“朝”

字形:“絨” “耍”

3.交流課前收集的關於蒲公英的資料、並展示圖片。

4.抽讀課文。

三、初讀課文,感知全文。

課文主要寫了兩件事情,你能找出來嗎?

歸納總結:1 哥倆在草地上玩耍。

2 草地會變色的原因。

四、理解課文

1、齊讀一自然段:思考:我們窗前有一個什麼樣的草地?由“長滿”“盛開後變為金色”體會蒲公英的多。

2、朗讀。

第二課時

一 複習導入:齊讀第一自然段

草地這麼美,我和弟弟常去玩,他們怎麼玩呢?

二。感知第二自然段

1 自讀第二自然段。

2 演一演:根據第二自然段的內容,同桌分角色進行表演。

3.彙報表演。

4.想像自己的腳下就是那片長滿了蒲公英的草地,説一説,在這樣一個地方,你的感覺怎麼樣?

5朗讀:讀出歡樂的氣氛。

三。理解第三自然段。

1 自讀第三自然段。思考:忽然有一天,我們發現了什麼?對了,]金色的草地在悄悄的變化,説一説,它是怎麼變的?

早上:綠色     白天:金色      晚上:綠色

2 它變化的原因是什麼?

小組討論,在書上勾出句子,讀一讀,再説一説,自己讀懂了什麼。

3 彙報:

4蒲公英的花瓣可以張開,合上,所以草地也就跟着變色了。

5朗讀:體會草地的變化的原因。

6、齊讀4自然段:從這裏,你體會到小作者對草地和蒲公英充滿了一種什麼樣的感情。

四。抄寫句子,加強積累

把描寫金色草地的句子抄在作業本上。

五、完成課後練習二:回顧全文:從課文哪些地方,你感受到草地的有趣和蒲公英的可愛。

六。作業設計:書寫生字,完成練習

教學反思:

通過教學《金色的草地》這一課,我體會到閲讀理解是學生獨立的學習行為,不能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自主閲讀。在這一活動中,老師充當的角色是嚮導,引導是非常關鍵的環節。教師這座橋就是讓學生走進閲讀材料,與閲讀材料交流,我們的任務就是解決學生與閲讀材料交流時出現的障礙和引導學生怎樣更好理解材料。教師應該激活學生的思維和情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獲得啟迪。教師的“導”應為學生提供解讀文本的必要思路,使學生順着正確思路去理解。閲讀討論過程中,教師還要及時瞭解學生反饋的信息,針對學生討論中存在的問題,適當給予提示、點撥、導引。在語文學習活動中,作為教師,我們必需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充分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才能有效地在引導解讀文本的過程中游刃有餘,才能成為學生閲讀活動的積極促進者。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的教師,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不僅要肯定他們的優點,更要適時地指出他們思維的不足的,進行恰如其分的點撥引導。

《金色的草地》課堂實錄 篇五

〖教學目標〗

1.通過閲讀,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蒲公英的喜愛之情。

2.學習作者善於觀察事物,養成認真觀察的好習慣。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前準備〗

學生:讓學生到大自然中去觀察蒲公英,並製成蒲公英的標本。蒐集有關蒲公英的文字資料和圖片。

教師:蒲公英的插圖、投影片、錄音機。

〖教學過程〗

(兩課時)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生活中的色彩是多種多樣的,大家還記得上一堂課我們學過哪幾種顏色的景物嗎?

眾生(七嘴八舌):綠禾苗、綠小草、紅太陽、藍天……

師:同學們回答得都非常好。那麼大家知道色彩不僅是多種多樣的,而且是千變萬化的嗎?並且有一種事物在不同的時辰顏色也不同嗎?

一生(小心翼翼):蒲公英。

師(大聲地鼓勵):對!就是蒲公英!同學們在課前已經到田野中去觀察了蒲公英,你們都觀察到了什麼?

眾生(七嘴八舌):蒲公英的花是黃的,葉是綠的,生長在路邊;蒲公英的茸毛像降落傘,一吹就在空中飄呀飄;蒲公英的莖裏含有像牛奶一樣的汁水,有點粘……

師:同學們的收穫可真不少!到生活中去觀察,在學習中去觀察,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這個會變顏色的魔術師――蒲公英。(板書課題)

(二)自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1.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生字新詞,讀準字音,學生在小組內分段朗讀,注意互相評議、糾正。教師深入到學生中瞭解學生的朗讀情況。

2.指名讀,師生共同評價,指出好在哪裏。

3.嘗試理解詞語,在語境中理解詞語,老師並適時總結出理解詞語的方法,如:查字典、聯繫上下文、聯繫生活實際。

4.識記生字詞。鼓勵學生用多種方式識記,重點指導“蒲”是上下結構,瓣的中間是“瓜”。

5.在正確流利、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整體把握課文,完成以下練習:

時間:     早晨 中午           傍晚

草地顏色:    (    )         (    )         (     )

花的形狀:    (    )         (    )         (     )

(三)協作探究,嘗試解疑,揭示研讀專題

1.學生自讀,自主解決以下問題:

(1)想想你讀懂了什麼?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收穫。

(2)課文中描寫的蒲公英的特點我們為什麼沒有觀察到?

生甲:因為我只是到野外觀察了一會兒,沒有堅持很長的時間。

生乙:我平時雖然見過蒲公英,但是從未主動地用心去觀察過。

生丙:我雖然看得次數不少,但是太粗心,太馬虎了。

師:可見沒有長時間的觀察,沒有養成自覺觀察的習慣或者觀察不夠細心全面,都會使我們錯過大自然中的許多美好的事物。只有善於觀察,才能發現事物的本質,才能發現生活中的美。

(3)分組讀課文,想想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提出來準備解決。

學生在小組內提出自己的疑難,相互合作,嘗試解答,並歸納出本小組同學都不能解決的問題。然後由小組代表質疑,全班同學合作解決。

2.篩選提煉,明確重點,揭示研讀專題。在學生交流、嘗試解疑的基礎上,從學生提出的問題中提煉出本文的重點研讀專題:“我”有什麼新發現?有了新發現後,“我們有什麼變化?”

3.總結:同學們很會學習,很會提問題,下面我們就通過讀書解決同學們提出的重點問題。

(四)圍繞研讀專題,引導自讀探究

1.進入情境,自主學習:“我”有什麼新發現?

師:我有什麼新發現?這個問題,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細讀一下課文,一定會找到答案!同學們可以通過有感情地讀來交流;能用自己的話描繪的,試着説一説;擅長畫畫的同學也可以畫一畫;願意表演的,就演給大家看。

學生自讀,思考。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合作交流。

喜歡讀的:

(1)抽生讀。(第四自然段)

(2)集體評議。學生與教師評價相結合。教師重點指導怎樣讀出蒲公英一天的變化。

(3)學生練習讀。指一至二名同學,在音樂聲中,有感情地讀給大家聽。

喜歡説的:

(1)師出示蒲公英早上、中午、傍晚的插圖各一幅,對照插圖,指生描述:蒲公英在一天中是有變化的。早上的時候還沒有開放,是綠色的;中午的時候開放了,就變成了金黃色;傍晚的時候,花瓣合攏了,所以又變成了綠色。

(2)剛才這位同學描述的好在哪兒?(強調用自己的語言,自然生動又創造性地描述)

(3)誰還願意説一説自己的想法?

喜歡畫的:

(1)展示有創意的、能恰當描繪蒲公英一天變化的作品。

(2)讓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解説,注意講清各幅圖畫色彩的不同。

(3)然後再讓同學們拿出課前製作的標本和圖畫進行比照,説説各好在哪裏。

喜歡錶演的:

(1)指名到講台上表演,用手掌的張與合來表示蒲公英的變化。

(2)誰還能用其他的方式來表演?(不管學生用什麼方式表演,合理即可,不能強調一致,充分體現學生的個性。)

(五)品讀感悟,體會“我”的心理變化

師:接下來我們來共同體會一下小作者的心理變化。先請同學們讀一遍全文,找出能體現小作者心理變化的句子,讀給大家聽一聽。

生甲:我們總是為了尋開心,揪掉這些不引人注目的小花。

師:很好,找得非常準確。哪位同學再補充一下?

生乙:還有“我們不再隨意揪它,蒲公英成了我們最喜愛的一種花”。

師:非常好。這兩位同學都找得非常準確。請同學們讀一下這兩句,體會一下這兩句中所藴含的感情。同桌比賽,看誰讀得好。

……

師:現在請幾位同學來説一下這兩句讀起來在感情上有什麼不同。

生丙:前一句讀的時候應隨隨便便、漫不經心的。後一句是非常喜愛的口氣。

生丁:前一句應大大咧咧地讀,後一句則應該輕輕地讀。

眾生:讓他們兩個讀一讀!

(生丙生丁讀)

師:好!大家説得都非常有道理,可見我們每個同學都和文中的小作者一樣有童心、有愛心、尊重小生命。

(六)突破教材限制,開放閲讀通道,資源共享

1.將課前預習過程中通過圖書、網絡等渠道蒐集到的有關蒲公英的文字資料,圖片資料在小組內交流閲讀,以豐富語文學習資源。

2.談談自己的感受。學生既可以談學習本文前後對蒲公英的認識,也可以談自己喜愛的花草。

根據學生談話的情況,教師總結:善於觀察是一個非常好的習慣,它可以使自己有更多的認識,新的想法,新的收穫,新的提高。

(七)加強課外延伸,實現探究學習,轉變學習方式

1.利用一週時間,仔細觀察一種花草,並蒐集有關資料,寫一寫自己的新發現,可以圖文並茂。

2.由學習委員組織,以“我們的新發現”為題,將同學們的優秀課題作文彙編成書,放在班級圖書角供大家交流閲讀。

〖課後反思〗

我在教學上貫穿了知能並重、凸現主體、學以致用的教學原則。

(一)知能並重,拓寬學生知識領域,提高學生觀察能力

教學本課時,我首先讓學生在課前收集了有關蒲公英的文字資料和圖片,並讓學生到田野中親自去觀察,製成標本。這一環節的設計,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很多學生在課前,就跑到我那兒告訴我觀察的結果,讓我看他們製成的標本好不好看。儘管他們觀察得還不到位,製成的標本還顯得很稚嫩,但他們的學習熱情空前高漲。

第一課時中,教師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課文中描寫的蒲公英的特點我們為什麼沒有觀察到呢?”學生馬上意識到了自己觀察得還很不夠,或者是觀察的時間不夠長,或者是觀察得太馬虎。教師趁機滲透觀察的重要性,有水到渠成的感覺。

(二)凸現主體,教師宏觀調控當導演,學生各顯才能扮主角

本課的高潮體現在第二課時,解決“我”有什麼新發現這個問題時,我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交流:同學們可以用有感情地讀一讀的方式來交流;能用自己的話描繪的,試着説一説;擅長繪畫的同學也可以畫一畫;具有表演才能的,就演給大家看。總之,爭取能讓更多的學生感受到做學習主人翁的愉悦感。

比如,讓學生表演蒲公英一天的變化時,有的同學仿照課本上所説的用一隻手掌的張與合來表示花的開放和合攏;有的同學用兩隻手併攏與張開來表現;還有的同學甚至用身體的彎曲與伸展來表現,創造性的想法獲得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更為值得讚歎的是,一組同學的集體表演,惟妙惟肖地展現出了蒲公英的變化;……表演中,許多學生髮揮了自己的特長,得到了老師的充分肯定和同學們的讚揚,成功的體驗讓每個孩子臉上都煥發出了光彩。此階段,通過生與生、師與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不僅突破了難點,更重的是讓學生感受到了學習語文是有趣的。

(三) 學以致用,遷移課堂知識,鍛鍊寫作能力

新課程標準明確要求:“留心周圍事物,養成勤於觀察思考和樂於動筆的習慣。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見聞和想像寫出來,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語句通順,會用逗號、句號、問號、感歎號、冒號、引號。”因此我在教學設計中設計和穿插了觀察和練筆的環節,特別把鍛鍊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放到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地位。讓學生利用一週時間,仔細觀察一種花草,並蒐集有關資料,寫一寫自己的新發現;讓學習委員組織,以“我們的新發現”為題,將同學們的優秀課題作文彙編成書,放在班級圖書角供大家交流閲讀。

語文課堂教學是一個值得終生鑽研的課題,這樣一個小小的課例,只是對有關的部分問題做了一點嘗試,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收穫。學生的課堂表現使我深受啟發:學生是學習的真正主人,他們的思維活躍性和創造力只有在一個融洽、和諧、民主的課堂裏才能得以充分的體現。教學相長,我從學生身上也獲益匪淺。學習要永遠體現以人為本,在新教材的指導思想裏終於得以體現,這是我們每個語文教育者所深感欣慰的!

〖教案點評〗

本課時的教學設計,能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精心設計學生的語文活動,努力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其基本特點如下:

1.利用學生身邊熟悉的環境,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抓住學生大部分生活在農村的特點,把讓學生介紹自己觀察的蒲公英為切入點,從而激發起學生強烈的表達慾望,為學習新知識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

2.在教學形式上,重視學生動腦、動手能力的培養,給學生創造讀、想、説、畫、演等展現個性的機會。重視學生獨立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有機結合,重視學生知識吸納和感情培養的巧妙融合,使每一個學生都有一塊屬於自己思維的開拓區域。

3.改變了以往語文教學中以講代讀的舊模式,學生誦讀貫穿本課,讓學生在讀中觀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感悟。這是語文本色教學的可貴嘗試,是探索新的語文教學模式的一次成功的體驗。

4.充分貫徹“語文的外延等於生活的外延”語文理念,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將語文的課堂拓展到大自然中去,調動學生興趣,蒐集有關花草的知識,每人寫一篇圖文並茂的課題性作文,並將全體同學的作文彙編成書,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愉悦。

《金色的草地》課堂實錄 篇六

案例摘要:

語文新課標指出:“語文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是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我們通常來説,語文教師作為引導者,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架起文本與學生之間的橋樑,其思想深度、文化水平、審美情趣都是高於學生的,在教學中主要起到引導的作用,但是不能取代學生在閲讀中的主體地位。在語文教師的帶領下,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和體驗,對所走進的文本有所感悟和思考,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我任教三年級語文時在教授了《金色的草地》這篇課文的第一課時後,針對本課的第二課時進行了一次嘗試性的閲讀教學。

課文分析:

本文寫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我”家窗前的草地上有許多蒲公英,每當它開放時,草地就變成了金黃色,大家都誇“金色的草地太美了”。“我”和弟弟常為了尋開心而輕易揪掉這些蒲公英。但是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發現蒲公英早晚是合攏的,只有中午才張開黃色的花,草地也因此而變成金色。自然是有生命的,從那時起,“我們”喜愛上了這種花,意識到草地、植物也有生命的。本文敍述條理清楚,富有童趣。前後內容對比着寫,5個自然段,可分為2部分。前2個自然段寫“每當蒲公英開放時,草地變成金黃色。我們常揪掉蒲公英來尋開心”,後三個自然段則是寫文章抒發了作者對蒲公英的喜愛之情,對自然、生命的尊重、熱愛之情。後三個自然段寫了蒲公英白天開,晚上合的特點。草地也因為蒲公英在太陽升起來的時,張開自己金黃的手掌而變成金色的。作者有了這一發現後便喜歡上了這種小花。作者喜愛蒲公英的原因是充滿童趣的。因為他發現,蒲公英和孩子們一起睡覺,一起起牀。

同時,在這篇課文中還充滿了濃濃的親情。這種親情不是父母之情,不是朋友之情,而是無人可以替代的兄弟之情。這種兄弟之情隱隱地藏在文本的字裏行間中。如果説感受蒲公英的有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命是文本的一條明線,那讓學生感受文中人物濃濃的兄弟之情就是文本的暗線了。

結合文本,在教學中不僅要注重培養孩子愛觀察,愛大自然,還應讓學生體會這兄弟之情。這就需要老師把握好引導者的身分,引導學生走進文本,以閲讀主體的地位感悟情感,獲得情感上的昇華。

案例片段:

(學生感悟兄弟親情)

師:請同學們把《金色的草地》這篇文章自由地朗讀一遍。

學生讀。書聲朗朗,在教師中響起……書聲漸漸稀落,從學生臉上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們對這篇文章所敍述的情節很有興趣。

師:通讀文章之後,從同學們的表情中,想必大家已經感受到了他們兄弟間的親情。那麼,現在請同學們説説你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到了他們兄弟間的親情?

思考片刻,有些學生高高地舉起了他們的手,有些只用眼神看看我,更有的學生是把眼神看向別的地方……從這看來,有很大一部分學生不自信。

師(我積極鼓勵):同學們,要相信自己,不要害怕,趕快舉起你自信的小手吧。

有幾個同學舉起了手……

(學生髮言)生:這一句話:“常常是這樣,我們隨便到什麼地方去狩獵——他在前面,我跟在他後面。”特別是“常常是這樣”,從這裏我感受到了他們兄弟的親情

生(積極發言):還有!我找到的是這一句話:“‘謝廖沙!’——我一本正經地喊他,等他回過頭來,我便把蒲公英的絨毛吹到他臉上。於是他也開始窺伺我,假裝大呵欠似的也把蒲公英的絨毛朝我臉上吹。”從這句話當中我感受到了他們兄弟的親情。

師:讓我們一起把剛才同學找出來的兩句話齊讀一遍。

學生齊讀這兩句話。

師:你們讀了這些句子有什麼感受呢?

生:讀過之後想笑。

師:我們可以用“怎樣的親情”這樣的填空的形式來回答。

生:從這些描寫中我感受到了他們之間美好的親情。

生:我感受到了愉快的親情。

師:從哪個情節感受到他們之間的親情是美好和令人愉快的呢?

生:我從他們一起玩蒲公英這個情節感受到的。

師:剛才幾位同學的回答非常好,注意到了從課文中找問題的答案。那麼請問蒲公英是作者童年-的最愛嗎?讓我們再來讀讀這篇文章,然後和你的學習夥伴交流交流。

學生輕聲讀課文。讀完的學生積極地和學習夥伴交流。交流之後,舉手發言的學生比剛才多了一些。

生:我認為蒲公英不是作者童年的最愛。因為文章最後一段中寫到“從那時起,蒲公英成了我們最喜愛的花的一種”。

這個學生的回答顯然是沒有完全讀懂這句話的意思,還沒有弄清楚“最喜愛的花”和“最喜愛的花的一種”之間的聯繫。但他的很自信,也很有勇氣。我聽了他的回答後沒有給予評價。馬上就有同學反對他的觀點:“最喜愛的一種花那也是最愛的”。剛才回答的同學在大家的幫助下也意識到了自己的理解上的不足。

師:剛才發言的同學,他們勇敢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大膽地提出質疑和反問,表現都很不錯,還有誰來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生:我認為蒲公英是作者童年的最愛。因為文章中兩次寫到了“因為它和我們孩子們一起睡覺,也和我們一起起牀“,從這裏我感受到了我和我的兄弟已經把蒲公英當成了朋友,充滿了對蒲公英的喜愛之情。

學生已經學會找依據了,我肯定了他的看法,並對他的自信給予了表揚。

生:我認為蒲公英是作者童年的最愛。因為在文章中兩次寫到了“從那時起,蒲公英成了我們最喜愛的花的一種”,反覆強調了這一點,可見蒲公英是作者童年的最愛。

師:那麼“從那時起”是哪時呢?

生:是在文章第三自然段。

師:尋找答案的範圍我們已經找到了。我們要學會概括。那就請你把第三自然段朗讀一下,其他同學思考並概括“從那時起”是哪時呢?

剛才回答問題的學生很自豪地開始朗讀,讀畢。

生:有一天,我們發現蒲公英會發生奇妙的變化,從那時起,蒲公英就成了我們最喜愛的花的一種。

師:説得很好。那麼我們再來默讀一下前面的段落,看看起先蒲公英是否是作者童年最喜愛的花中的一種。

學生默讀

生:在第一節中,我認為起先蒲公英也是童年的我的最愛。因為文章第一節寫“蒲公英成熟的時候,這是我和我的兄弟最開心的日子”。

師:那麼,為什麼蒲公英成熟的時候,是我和我的兄弟最開心的日子呢?

生(思索):“我們總是為了尋開心,揪掉這麼不引人注意的小花”。

(繼續發言)

生:他們不僅揪掉,而且説這小花是不引人注意的。這應該不是最喜愛的一種表現。

師:是啊!最喜愛應該會精心的呵護,不會為了尋開心而隨意揪掉那些小花。

學生:不是一直都最喜愛蒲公英,後來經過自己的觀察發現了蒲公英的奇妙變化,蒲公英才成了我們最喜愛的花的一種。

學生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師:整體把握全文,“從那時起”到底是哪個時候?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剛才有些同學斷章取義,只看片面。在閲讀文章的時候同學們不可以忽視了對文章的整體把握。

教學反思:

從這次嘗試性的閲讀教學中,我看到了學生們的潛力,但也自我反省,使我看到了課堂上的許多不足之處:1、有些學生沒有深入文本,答非所問,或者回答的隨意性較強,沒有認真思考;2、有些學生着重了個別句子的分析,忽視了對文章的整體把握;3、有些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不佳,理解句子之間的聯繫還有困難。4、由於生活經驗的不足,讓有些學生對這兄弟之情體會不深。這些不足之處讓我深切地感受到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引導還要加強。

在傳統的閲讀教學中,教師興趣高昂,學生覺得淡然無趣;教師的激情遇到的是學生漠然的心靈。其實,我們應該認識到閲讀材料是載體,學生是獲取語文知識、提高能力、提升素養的主體。教師的任務是如何能讓學生從材料中獲取知識、提高能力、提升素養。通過教學《金色的草地》這一課,我體會到閲讀理解是學生獨立的學習行為,不能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自主閲讀。在這一活動中,老師充當的角色是嚮導,引導是非常關鍵的環節。教師這座橋就是讓學生走進閲讀材料,與閲讀材料交流,我們的任務就是解決學生與閲讀材料交流時出現的障礙和引導學生怎樣更好理解材料。教師應該激活學生的思維和情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獲得啟迪。教師的“導”應為學生提供解讀文本的必要思路,使學生順着正確思路去理解。閲讀討論過程中,教師還要及時瞭解學生反饋的信息,針對學生討論中存在的問題,適當給予提示、點撥、導引。在語文學習活動中,作為教師,我們必需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充分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才能有效地在引導解讀文本的過程中游刃有餘,才能成為學生閲讀活動的積極促進者。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的教師,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不僅要肯定他們的優點,更要適時地指出他們思維的不足的,進行恰如其分的點撥引導。在這次閲讀教學中,對於第二個問題,當有學生提出“從那時後起,蒲公英成了我們最喜愛的花的一種”的時候,我抓住“從那時起”作文章,讓學生抓住這個關鍵的信息,由節到段進行點撥引導,促使學生認識深化,從而透徹地理解文章。我想當學生思考不僅是要引導,在以後的教學中當學生的思維陷入模糊的時候更要積極引導,幫助他們走出困惑。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對文本的解讀能力是終身學習必備的知識技能。課堂上許多同學思維活躍,積極主動地閲讀理解,在討論中獨立思考,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從而達成了共識。在相互切磋中加深理解,共同提高。這既是一種合作化學習,也是一重個性化閲讀。但在這次的閲讀中,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只是聽他人言,面對問題低頭、膽怯、茫然……自己並沒有進入到積極主動地學習狀態。閲讀理解比較靈活,學生經驗不足,以至於處理問題的時候猶豫不決、心理緊張、考慮不周全、思維混亂,就會有不少的學生對於閲讀失去耐心與信心,久而久之,學生就會習慣於被動的狀態。能力的提高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方法的運用必須由外到內逐步轉化,這種被動狀態對提高他們的閲讀能力,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是無益的。我們老師在教給學生一定的閲讀理解方法的同時,更應該不時地鼓勵,幫助他們樹立戰勝困難的自信心。

單位:重慶市高新區第一實驗國小

日期:2007年10月7日

作者簡介:郭玥,畢業於重慶教育學院,現任教於重慶市高新區第一實驗國小,工作2年,現擔任2年級語文教學工作。

《金色的草地》課堂實錄 篇七

【教學目標】

1、認識2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能正確書寫“盛開、玩耍、一本正經、使勁、絨毛、假裝、這些、引人注目、釣魚、觀察、花瓣、合攏、手掌、有趣”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進一步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樂趣。

4、初步體會課文中一些句子表情達意的作用。

【教學準備】蒲公英的圖片、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一、設疑激趣,導入課題

直接板書課題,設疑: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你有什麼疑問?

如:為什麼草地是金色的?金色的草地是怎麼樣的?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學生輕聲讀課文,劃出生字新詞,標出自然段和美句。

2、小組內互相認讀生字新詞和課文,正音並推薦組員。

3、展示交流:

⑴ 小組推薦代表認讀新詞比賽。

⑵ 小組開火車比賽。

⑶ “順風耳”比賽。教師讀詞語,學生在詞語表中指出這個詞語。

你最喜歡讀哪個自然段?指名讀課文,正音。

三、再讀課文,感悟

1、根據設疑提出的問題展開小組學習。

2、全班交流,感悟課文:

如:草地為什麼是金色的?你從哪兒看出來?

課件演示整片蒲公英的景色,觀看蒲公英。説説你看到這樣的景色,有什麼感受?你最想再這樣的草地上做什麼?

如:金色的草地怎麼樣?

⑴ 這些並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給我們帶來了不少快樂:

課件演示兄弟倆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

説説此時兄弟倆的心情怎樣?用這樣的心情讀一讀。理解詞語“一本正經、假裝”,然後加上動作讓學生讀一讀。

想象一下,當時草地上空會出現怎樣的情景?

用“有點像……有點像……還有的像……”聯繫説話。

兄弟倆還會玩什麼遊戲?

多麼可愛的草地!多麼有趣的蒲公英!用你的聲音來表示吧!有感情地讀一、二自然段。

⑵ 草地會變顏色:

草地為什麼會變顏色?在文中劃出相關句子。

出示填空題,同桌互相説説蒲公英變色的原因:

蒲公英的花就像( ),可以( )、( )。

早晨,花朵( ),是( )色的,草地也是( )色的;

中午,花朵( ),是( )色的,草地也是( )色的;

傍晚,花朵又( ),是( )色的,草地就變成( )色的。

學生上台講述蒲公英變色的原因。你知道這個祕密後,想對蒲公英説什麼?

第二教時

一、檢查複習

1、“摘蒲公英”遊戲:把蒲公英狀的生字卡片認讀後,貼在黑板上,師讀詞語,指名學生上台取卡片,並領讀2遍。這朵“蒲公英”就作為學生的獎勵。

2、有感情地朗誦課文的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3、指名演一演:兄弟倆玩耍的情景。

4、指名述説草地變色的原因。

二、總結課文,昇華情感

1、讀第四自然段。

2、説説我們為什麼會愛上“蒲公英”?蒲公英為什麼能成為我們最喜歡的花?

3、為什麼説蒲公英跟我們一起睡覺一起起牀?你怎麼理解?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拓展延伸

1、你心中的草地是什麼顏色的?快畫一畫,與同學交流一下吧!

2、學生畫畫。

3、成果彙報。

四、寫字指導

1、默讀田字格中的生字,想象用什麼辦法記住。

2、全班交流。

3、教師着重指導“耍、絨、瓣、察、假”。

4、學生練習寫字。

【課後反思】

揮灑想象和才情

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曾説過:學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槓桿上的支點,對人的發展來説,學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決定他們今後能否撬起這個“地球”。感悟不僅可以激發起孩子們的情感渴望,點燃他們的火花,而且可以讓孩子揮灑想象和才情,體驗學習語文的快樂。《金色的草地》一文,雖以敍事為主,但藴涵在其中的情感卻是豐富的,強烈的。如何讓孩子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呢?首先,我通過課件演示金色的草地、張開的蒲公英、毛茸茸的種子……讓學生説説看到這樣一片草地時的感受。當學生感受到草地的美並想在草地上玩耍的衝動時,讓學生讀讀演演文中兄弟倆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領悟草地給兄弟倆帶來的快樂。隨之我又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説説此時此刻草地的上空是怎樣一種情景?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有的説:“草地的上空飄滿了絨毛,隨風舞動,像是跟我們捉迷藏呢!”有的説:“絨毛像小雪花在草地的上空跳舞!”有的説:“絨毛像個調皮的孩子,東跑跑西跑跑,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如果是你,在這片草地上還會玩什麼遊戲呢?”孩子們個個神采飛揚,高高舉起了手“老師,我!我!”唯恐我不讓他回答。為了讓每個孩子能得到情感的宣泄,於是我讓孩子們畫一畫此時的草地和最想對草地説的貼心話。“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孩子們拿着筆揮灑着他們的想象、激情、才華……我的心情燦爛無比,原來孩子們的快樂就是我的快樂啊!

《金色的草地》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篇八

是一篇精讀課文,講的是生活在俄羅斯鄉下兩個小朋友(兄弟倆)的故事。課文先講兄弟兩個在住處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盡情玩耍的情景。他們所做的遊戲就是趁對方不備,將蒲公英的絨毛吹到對方的臉上。這種帶有調皮和玩笑性質的遊戲雖然簡單,卻充滿了童真童趣,使兄弟兩個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帶給他們的快樂。接着寫了“我”(哥哥)無意中發現了草地的顏色早晨是綠色的,中午是金色的,傍晚又變成了綠色的;再仔細觀察,又發現了草地顏色變化的原因。最後作者總結全文:可愛的草地和有趣的蒲公英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快樂,還給他們帶來了探索發現的喜悦。

課文描寫“我”和弟弟互相往對方的臉上吹蒲公英絨毛的情節真實生動,讀着課文描寫孩子的天真和調皮的語句,使人會不自主地產生會心的微笑;課文結尾以孩子的眼光和心理,用擬人的手法,形象地講了蒲公英顏色晝夜發生的變化及進一步抒發了自己對蒲公英的喜愛之情。課文在第三自然段以吐泡泡的形式,對閲讀作了提示,目的是引導學生理解草地會變顏色的原因。

課文語言平實,內容也比較簡單。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對內容的理解,學生能夠增強對大自然熱愛的感情,體驗大自然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快樂,增強觀察自然、瞭解自然的意識。因此,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就不能僅停留在“草地玩耍遊戲”和“蒲公英的變色”上。要聯繫生活實際在更廣闊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學習本篇課文。這也是學習本篇課文的難點所在。

《金色的草地》課堂實錄 篇九

案例背景:

語文新課標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一般來説,教師作為文本與學生的中介,他的思想深度、文化水準、人生經驗、審美水平要高於學生,他應該起到嚮導的作用,但絕對不能取代學生在閲讀中的主體地位。在教師的導引下,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提高他們的閲讀能力,進而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不久前,我選擇了一則材料《金色的草地》,設計了幾個問題,進行了一次閲讀教學。

材料分析:

《金色的草地》這篇文章講述了俄羅斯鄉下的兄弟倆在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快樂成長的情景,他們所做的遊戲就是趁對方不備,將蒲公英的絨毛吹到對方的臉上,這種帶有調皮和玩笑性質的遊戲雖然簡單,卻充滿了童真童趣,使兄弟兩個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帶給他們的快樂。接着他們無意中發現了草地顏色變化的原因,從而真正喜愛上了蒲公英這種平凡的植物。文章表現了兄弟倆對這片草地樸實的愛,以及這片草地給他們的生活帶來的快樂,體現了人與大自然之間和諧親密的關係。文章情節生動真實,情感真摯、語言平實,貼近學生生活,是一篇適合國中學生閲讀的好材料。

教學情境:

師:請同學們把《金色的草地》這篇文章自由地朗讀一遍。

學生讀。書聲此時像一曲交響樂在教室裏奏響……書聲漸漸稀落,從學生臉上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們對這篇文章所敍述的情節很有興趣。

師:通讀文章之後,從同學們的表情中,想必大家已經感受到了兄弟間的濃濃的親情。那麼,現在請同學們説説你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到了他們兄弟間的親情?

思索片刻,有些學生高高地舉起了他們的手,有些用怯生生地眼神看看我,更有的學生又一次深深地把頭低了下去……看來有很大一部分學生不自信。

師(鼓勵):大家要相信自己的能力,請大膽地舉起你們的手吧!

又多了幾雙手……

生1:我找到的是這一句話:“‘謝廖沙!’——我一本正經地喊他,等他回過頭來,我便把蒲公英的絨毛吹到他臉上。於是他也開始窺伺我,假裝大呵欠似的也把蒲公英的絨毛朝我臉上吹。”從這句話當中我感受到了他們兄弟的親情。

生2(迫不及待):還有!這一句話:“常常是這樣,我們隨便到什麼地方去狩獵——他在前面,我跟在他後面。”特別是“常常是這樣”,從這裏我感受到了他們兄弟的親情。

底下學生暗暗點頭默許。

師:讓我們一起把剛才同學找出來的兩句話齊讀一遍。

學生讀。

師:你們讀了這些句子有什麼感受呢?

有學生底下説:很開心。其他學生笑

師:我們可以用“怎樣的親情”這樣的填空的形式來回答。

生3:從這些描寫中我感受到了他們之間和諧的親情。

生4:我感受到了歡快的親情。

師:從哪個情節感受到的呢?

生4:他們一起玩蒲公英。

生5:我從他們一起去狩獵這個情節中感受到了充滿關愛的親情。

生6:我從他們玩蒲公英中感受到了天真無邪的親情。

師:剛才幾位同學的回答有理有據,注意到了從原文中提取信息。那麼請問蒲公英是童年的我的最愛嗎?讓我們再來讀讀這篇文章,然後和你同桌輕聲交流。

學生開始動起來,拿起筆認真的邊讀邊劃,與同桌輕聲交流,頗有興致。不久,開始有學生舉手,較前一個問題,舉手的同學明顯增多。

生7:我認為蒲公英不是童年的我的最愛。因為文章最後一節中寫到“從那時起,蒲公英成了我們最喜愛的花的一種”。

這個學生的回答顯然是偏頗的,他還沒有完全讀懂這句話的意思,還沒有看清楚“最喜愛的花”和“最喜愛的花的一種”的關係,但他的自信勇氣可嘉。我聽了他的理由微笑不語。下面馬上有了反駁的聲音:“最喜愛的一種那也是最愛啊”。剛才回答的學生意識到了自己的理解錯誤,露出了羞澀的神情。

師:剛才兩個同學,他們一個勇敢地發表自己的見解,一個大膽地提出質疑和反問,都表現不錯,這個小插曲可以提醒我們語句要讀透。還有誰來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生8:我認為蒲公英是童年的我的最愛。因為文章中兩次寫到了“因為它和我們孩子們一起睡覺,也和我們一起起牀“,從這裏我感受到了我和我的兄弟已經把蒲公英當成了朋友,充滿了對他的喜愛之情。

學生已經學會斟詞酌句地找依據了,我肯定了他的看法。

生9:我認為蒲公英是童年的我的最愛。因為在文章中兩次寫到了“從那時起,蒲公英成了我們最喜愛的花的一種”,反覆強調了這一點,可見蒲公英是童年的我的最愛。

師:那麼“從那時起”是哪時呢?

生10:應該在文章第三自然段。

師:範圍確定,但我們應該學會概括。那就請你把第三自然段朗讀一下,其他同學思考並概括是哪時?

學生10很自豪地開始朗讀,讀畢。

生11:有一天,我們發現蒲公英會發生奇妙的變化,從那時起,蒲公英才成了我們最喜愛的花的一種。

師:説得很好。那麼我們再來看看前面的段落,看看起先蒲公英是否是童年的我最喜愛的花的一種。

學生瀏覽。

生12:在第一節中,我認為起先蒲公英也是童年的我的最愛。因為文章第一節寫“蒲公英成熟的時候,這是我和我的兄弟最開心的日子”。

師:那麼,為什麼蒲公英成熟的時候,是我和我的兄弟最開心的日子呢?

生12(略加思索):“我們總是為了尋開心,揪掉這麼不引人注意的小花”。

底下一陣細語。

生13:他們不僅揪掉,而且説這小花是不引人注意的。這應該不是最喜愛的一種表現。

師:是啊!最喜愛應該會精心的呵護,不會這麼殘忍地去做吧!

學生14:不是一直都最喜愛蒲公英,後來經過自己的觀察發現了蒲公英的奇妙變化,蒲公英才成了我們最喜愛的花的一種。

學生點頭。

師:通觀全文,在“從那時起”中找尋突破口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剛才有不少同學了斷章取義,在閲讀的時候同學們決不可以忽視了對文章整體的把握。

學生高興地點頭。

……

教學反思:

在這次閲讀教學中,讓我看到了我的學生們的潛力,但反觀學生的這次閲讀,仍存在着不少的問題:1、有些學生沒有立足文本,以至於答非所問,或者主觀臆斷,或者隨意作答;2、有些學生重視了局部的分析,卻忽視了對文章整體的把握;3、有些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還欠強,以至於理解偏頗;4、本次閲讀中學生的閲讀心理存在一定的問題。這些反映出來的問題讓我深切地意識到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導引的必不可少。

在傳統的閲讀教學中,教師饒有興趣地講,學生興味索然地聽;教師的激情遇到的多是拒絕點燃的心靈,教師的真誠疑惑如何拭亮蒙塵的眼睛?其實,我們應該認識到閲讀材料是載體,學生是獲取語文知識、提高能力、提升素養的主體。教師的任務是如何能讓學生從材料中獲取知識、提高能力、提升素養。通過這一教學實踐,我深切地體會到閲讀理解是學生獨立的學習活動,不能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在這一活動中,我們的角色是嚮導,導引是關鍵。教師這座橋就是讓學生走進閲讀材料,與閲讀材料交流,我們的任務就是解決學生與閲讀材料交流時出現的障礙和導引學生怎樣更好理解材料。教師應該激活學生的思維和情感,並主動積極地活動。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獲得啟迪。教師的“導”應為學生提供解讀文本的必要思路,使學生順着正確思路去理解。閲讀討論過程中,教師還要及時瞭解學生反饋的信息,“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針對學生討論中存在的問題,適當給予提示、點撥、導引。最後師生在問題上達成共識,提示閲讀探索出來的新方法、新知識,以觸類旁通。在語文學習活動中,作為教師,我們必需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充分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才能有效地在引導解讀文本的過程中游刃有餘,才能成為學生閲讀活動的積極促進者。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的教師,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不僅要肯定他們的優點,更要適時地指出他們思維的不足的,進行恰如其分的點撥引導。在這次閲讀教學中,對於第二個問題,當有學生提出“從那時後起,蒲公英成了我們最喜愛的花的一種”的時候,我抓住“從那時起”作文章,讓學生抓住這個關鍵的信息,由節到段進行點撥引導,撞擊學生思維的火花,促使學生認識深化,從而透徹地理解文章,完整地理解問題。我想當學生思考不全時要導引,在以後的教學中當學生的思維陷入模糊的時候更要積極導引,讓他們走出困惑。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對文本的解讀能力是終身學習必備的知識技能。課堂上許多同學思維活躍,積極主動地閲讀理解,在討論中獨立思考,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從而達成了共識。在相互切磋中加深理解,共同提高。這既是一種合作化學習,也是一重個性化閲讀。但在這次的閲讀中,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只是聽他人言,面對問題低頭、膽怯、茫然……自己並沒有進入到積極主動地學習狀態。未上戰場之前,就懼敵於千里之外,定然不戰而敗,古時曹劌的“擊鼓論”可以給我們很好的啟發。閲讀理解比較靈活,學生經驗不足,以至於處理問題的時候猶豫不決,心理一緊張,考慮不周全,思維一混亂,就會有不少的學生對於閲讀失去耐心與信心,久而久之,學生就會習慣於被動的狀態,能力的提高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方法的運用必須由外到內逐步轉化,這種被動狀態對提高他們的閲讀能力,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是無益的。我們老師在教給學生一定的閲讀理解方法的同時,更應該不時地鼓勵,幫助他們樹立戰勝困難的自信心,讓他們要有成功感。

《金色的草地》課堂實錄 篇十

教學要求:

1.學生獨立識字6個,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盛開、玩耍”等詞語。

2.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理解課文內容,瞭解草地顏色的變化及原因,引導學生體驗文中“我”對蒲公英的感情變化。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複述片斷,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

4.讀懂課文內容,進一步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樂趣,同時學習作者善於觀察事物,養成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1.學習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蒲公英的喜愛之情,對自然、生命的尊重和熱愛之情。

2.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內不同時間的變化,體會細緻觀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細心地觀察,才能發現事物的本質,才能發現生活中的美。

課前準備:

生字卡片,教學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都見過草地嗎?誰來形容一下你見過的草地。

2.讀了課題之後你們想到了什麼?(這片草地為什麼是金色的?)(板書:金色的草地)

3.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帶着心中的疑問聽老師讀課文。學習生字、詞語。

2.自由讀,檢查生字:

(1)預習時大家已經養成了獨立識字的習慣,現在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生字。

3.指名讀,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思考:讀了這篇課文,你知道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嗎?老師幫助學生梳理問題。

三、理解課文。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思考:文中的這片草地在哪裏?草地是金色跟什麼有密切關係?

2.討論交流:“我們住在鄉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這句話告訴我們草地的位置。“草地上長滿了蒲公英。當蒲公英盛開的時候,這片草地就變成金色的了。”這句話告訴我們草地是金色的跟蒲公英有密切關係。

3.指導朗讀。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感悟童真:

1.弟弟和哥哥玩了什麼好玩的遊戲呢?自讀課文第2自然段,找出答案認真讀一讀。

2.指導學生看圖説説弟弟和哥哥玩了怎樣的遊戲。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探究“變色之謎”:

1.聽老師讀課文,思考:我有什麼新發現?草地為什麼會變顏色?

2.分組討論交流。

我的發現:

早晨草地是綠色的;中午草地是金色的;傍晚草地又變綠了。

草地會變顏色的原因:

蒲公英的花就像(我們的手掌),可以(張開)、(合上)。

早晨,花朵(合攏),是(綠)色的,草地也是(綠)色的;

中午,花朵(張開),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

傍晚,花朵又(合攏),是(綠)色的,草地就變成(綠)色的。

3.為什麼小作者這麼厲害,能發現這個祕密?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1.有了這一發現之後,小作者對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了什麼變化?

2.討論交流。

3.體會句子的作用:“它和我們一起睡覺,和我們一起起牀。”這句話你是怎麼理解的?

四、總結全文

美麗的大自然中有許多神奇的植物,課文裏的小朋友正是因為有一雙善於觀察、善於發現的眼睛,發現了花朵與草地顏色的祕密,作者通過仔細觀察,透過一棵小小的蒲公英,讓我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

板書設計:

發現

早晨中午傍晚

綠金綠

合張合

喜愛

教學反思:

課文結尾以孩子的眼光和心理,用擬人的手法,形象地講了蒲公英顏色晝夜發生的變化,抒發了自己對蒲公英的喜愛之情。

通過閲讀,學生對課前的問題已完全掌握,學會理解課文內容並非最終目的。語文教材是培養學生實踐精神的範例。讓學生去留心大自然中的事物,練習説説他們的新發現,享受發現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