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草船借箭》第二課時教學實錄【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23W

《草船借箭》第二課時教學實錄【精品多篇】

《草船借箭》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篇一

佚名

教學目標 :

1、繼續學習邊默讀邊思考理解課文內容。

2、能夠有語氣地朗讀課文。

3、瞭解“草船借箭”的故事梗概,以及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知道諸葛亮是個足智多謀、才智超羣的人。

4、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探究精神。

教學重點:瞭解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從而體會諸葛亮是個足智多謀、才智超羣的人。

教學過程 :

一、複習引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7課,一起讀課題。

2、昨天,我們初讀課文了,還記得課文的主要內容嗎?

出示投影1:

課文先寫了________ 接着寫了_________ 重點寫了_________最後寫了________。

瀏覽課文回憶。看來初讀課文讀得不錯,我還想考考你們

3、初讀課文以後諸葛亮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你們説得挺好的,不過課文只用了一個詞就概括了你們説的內容。哪個詞?找找--(板書:神機妙算)

4、還記得我們上節課的思考作業 嗎?

二、要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學習才能深入。默讀課文,用心想,這篇課文哪個問題最有研究價值?

1、大多數同學認為神機妙算最有研究價值,那提出了問題到哪裏找答案啊?

2、投影--下面就請大家找出文章中能充分説明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地方讀書體會,讀懂的地方用!作標記,不懂的地方用?作標記。

3、彙報交流你們的讀書收穫吧

(1) 圍繞神機妙算先説説在閲讀中產生的問題?

(2) 圍繞“神機妙算”談談讀書的收穫吧!

(3)*大霧漫天--這是場什麼樣的霧?這麼大的霧怎麼讀出來呀?

*諸葛亮早就算定三天之後必有這場大霧漫天,你説神不神?妙不妙?這就是神機妙算。

*難怪周瑜長歎一聲

出示投影2:

周瑜長歎一聲,説:“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

看到諸葛亮如此神機妙算,周瑜是自歎不如啊!

(4)再和前面的內容聯繫起來,更能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再讀書思考。

*諸葛亮幾次説話,會是( )説?能想象出來嗎?真好,要把這種語氣讀出來。

*找三人分角色讀。

*去掉提示語,2人組練讀,小組展示。

早有安排,早有謀劃,所以才胸有成竹地立下軍令狀。這就是超人的智慧,驚人的才幹,這就是神機妙算。

難怪周瑜長歎一聲,……

(5)前後聯繫的方法繼續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再讀7、8自然段。

*在這篇文章中前後有11處諸葛亮説話,只有這一處與眾不同,發現了嗎?你能想象出這是諸葛亮在笑誰嗎?

*曹操,笑他什麼?--笑曹操的多疑和猜忌。

還在笑誰?--周瑜,笑他什麼?笑周郎嫉妒賢能,氣量狹小。

再讀:

*諸葛亮早就算定曹操不敢派兵;早就算定曹兵會放箭如雨;這就是神機妙算。

*難怪周瑜會長歎一聲--發現自己的智慧才能遠遠不如諸葛亮,

(6) 繼續研究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順風順水--圖示説明

看圖示,你能發現什麼?滾滾長江東逝水--長江水水流方向向東,風向向東--瞭解風向和水流方向,因此船受箭歸來才會順風順水。這就是神機妙算。

諸葛亮早就算定天亮之前定能如期交箭;早就算定周瑜會敗在他手下-。難怪周瑜長歎一聲……

2、隨着研究的才步步深入,我們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那諸葛亮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足智多謀,智慧過人,他的本事是天上掉下來的?是地上長出來的?那是怎麼來的?想知道嗎?真想知道嗎?--〈諸葛亮全傳〉、三國演義46回。

板書設計 :7、草船借箭

大霧漫天

神機妙算 放箭如雨

順風順水

《草船借箭》課堂實錄 篇二

【教學重點】理清文章的敍述順序,弄清借箭的經過。

【教學難點】認識借箭成功的原因,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師:暑假中,曾上演了大型連續劇《三國演義》,誰知道“三國”指的是哪三國?

師:魏、蜀、吳三國並立,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為什麼是三國鼎立?看老師畫圖。(師邊畫邊講)

師:曹操剛打敗劉備,又要進攻孫權。因此,孫劉兩家聯手要抗擊曹兵。劉備的軍師諸葛亮奉命來東吳幫助作戰,遇到大將周瑜。周瑜對諸葛亮是什麼態度呢?誰知道?

師:周瑜讓他幾天之間造多少箭?

師:諸葛亮草船借箭(板書課題)挫敗了周瑜的暗算,顯示了他的聰明才智,那麼諸葛亮找誰借箭?怎麼借箭?結果如何呢?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三、細讀課文

1、指名讀1、2自然段:

師:哪一段寫周瑜妒忌諸葛亮?

師:周瑜為什麼要妒忌諸葛亮?

師:齊讀這一段,注意“挺”和“很”這兩個詞要讀得語氣重一些。(生齊讀)

師:周瑜是怎樣提出十天造十萬支箭的事的?諸葛亮是怎樣做的?默讀第2自然段。

師:諸葛亮立下軍令狀,周瑜為什麼很高興?

小結:1、2自然段寫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用“十天造箭十萬支”陷害諸葛亮,這是草船借箭的原因。

2、細讀第3~5自然段:

師:當諸葛亮接受任務後,周瑜、諸葛亮各自是怎麼做的?

(生默讀思考找到答案,並回答。)

3、默讀6~9自然段,用“——”劃出出發時間,草船借箭的有關語句。

師:諸葛亮為什麼選在第三天四更行動?行動的目標是什麼?經過怎樣?結果怎樣?

請看老師給同學們放“電影”。

(師出示電腦動畫,配合錄音範讀,讓學生觀看諸葛亮是怎樣在大霧漫天的環境中成功地和曹操借箭的經過。)

師:借箭成功了嗎?讀出書上有關語句。

師:周瑜看到諸葛亮完成了任務,他的陰謀失敗,是怎樣表現的?

小結:諸葛亮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成功地借箭十萬,挫敗了周瑜的陰謀。

《草船借箭》課堂實錄 篇三

佚名

一、教學目標

1、瞭解課文按事情發展順序安排材料的寫法

2、學會11個生字,理解19個詞語的意思。

3、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識,有計謀,有膽略。

二、教學重點、難點及關鍵

教學重點:學習按事情發展順序安排材料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重點段,認識諸葛亮神機妙算。

教學關鍵:教師善於激發學生提問題,憑藉課文(文字、插圖),把握重點,突破難點。

三、教學設計

教時 第一教時 時間   課業內容 2、草船借箭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生字新詞,讀通課文。

2、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3、瞭解課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重點是什麼。

教學重、難點 藉助課題把握課文的重點

課前準備 小黑板 錄音 投影

環節 教學過程  方法與手段 完成目標(或)設計意圖

(一)創設懸念,激發興趣。

1、從《草船借箭》這個課題中,我們可以知道什麼?

2、你還想知道什麼?

(師生一起梳理問題)

3、初讀課文,認真思考上述問題。

4、反饋。 帶着問題讀課文,激發興趣,提高讀書的效率。 通過知道什麼,還想象知道什麼,把學生帶進課文內容中。

(二)

抓“借箭”讀文,領悟大意。

1、字詞反饋:指名認讀生字新詞,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把自己認為難寫的字在生字旁書寫一遍)、初步理解字義。

2、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把作者安排的材料補充完整。

(1)

(2)諸葛亮置備了草船,趁着大霧向曹操“借箭”。

(3) 出示小黑板

出示投影

落實基礎知識

理清文章思路

(三)

課後小結

------------------------------------------------------------

教時 第二教時 時間   課業內容 2、草船借箭

教學目標  1、學習按事情發展順序安排材料的方法。

2、突破重點,明確文題。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認識諸葛亮借箭的主要原因

課前準備 錄音 投影

環節 教學過程  方法與手段 完成目標(或)設計意圖

(一)

導讀第2段,突破重點段

1、回憶課文內容及思路。

2、默讀課文第3段,説説最感興趣的內容。

3、分析諸葛亮在大霧掩護下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的過程,剖析人物的性格特點。 有感而發

這是在學生基本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究重點內容。

(二)

導讀第一段

1、自由朗讀第一段,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2、劃出對話進行研讀:理解語言的內涵,揣摩人物的內心活動。

如:“就要交戰”(與造箭期限有關)

“用什麼兵器最好”(引入圈套)

“這是公事”(要挾對方)

“軍營裏。”(借軍令進逼,暗示要立軍令狀) 主動探究

體會語言的內涵,揣摩人物的內心活動。

(三)

指導朗讀 1、找出你最感興趣的地方自由讀,想想該用什麼語氣?

2、指名讀,同學評議。

3、分角色朗讀對話。 朗讀

欣賞

評價

促進

在讀中加深對語言文字的親和力。

(四)

課後小結

------------------------------------------------------------

教時 第三教時 時間   課業內容 2、草船借箭

教學目標  1、鞏固字詞,聽寫詞語。

2、品評朗讀,總結全文。

教學重、難點 學習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

課前準備 小黑板 錄音

環節 教學過程  方法與手段 完成目標(或)設計意圖

(一)

鞏固

字詞

1、聽寫詞語:

奉命 撤退 崎嶇 山澗 居高臨下 斬釘截鐵

昂首挺胸 熱血沸騰 驚天動地 氣壯山河

2、反饋:

小黑板出示詞語,同桌互批,全班小結。 報詞語、詞語意思、同(近)義詞、反義詞……

通過這個環節來鞏固字詞。

(二)

學習首尾兩段

1、對比着讀讀首尾兩段,有什麼發現。

2、小黑板(或投影)出示

挺有才幹——神機妙算

心裏很妒忌——我真不如他 對比法

提示學生進一步理解“神機妙算”

(三)

品評

總結

1、採用多種方法朗讀課文,深刻地來感受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2、總結:《草船借箭》中的“借”能用“騙”來取代嗎?為什麼?

3、你還可以用別的順序安排課文的內容嗎?與課文的安排比,哪一種更合適。

自由讀、

分組讀、

領讀、

指名讀、

齊讀

學習如何更好地安排材料

課堂

板書 草船借箭

邀請魯肅 同去取箭

船近曹營 擂鼓吶喊

曹操驚疑 萬箭齊發

草船借箭 滿載而歸

課後

小結

大巧若拙因材施教──《草船借箭》教學實錄 篇四

【案例】

在導讀《草船借箭》一課時,我巧妙地引導學生去“演算”,使學生具體的感受到周瑜心胸狹窄,逼人之“急”,和諸葛亮神機妙算,處事之巧。

師:周瑜嫉妒諸葛亮,給諸葛亮出了一個什麼難題?

生:要諸葛亮10天造10萬支箭。

師:大家計算一下,這裏可有好幾道計算題,如10天不吃飯,不睡覺不休息,平均每天要造多少支?每小時造多少支?

生:(口算後)每天要造1萬支,每小時要造416支。

生:如果除去吃飯、睡覺、休息的時間,每天按8小時計算,每小時最少要造1250支。

師:這能造得出來嗎?為什麼?

生:造不出來,不僅因為數量大,而且周瑜不給造箭用的材料。

師:諸葛亮對此是什麼態度?

生:諸葛亮不但接受了周瑜的要求,而且還主動提出只要3天就完成造箭任務造箭,完不成造箭任務,甘受懲罰。

師:按諸葛亮的計劃,3天完成任務,即使不吃飯,不睡覺,不休息,每天要造多少支?這也可以計算比較一下。

生:(計算後)最少每天要造33000支,比原計劃要多造23000支。

師:很明顯,這是無法完成的。如果完不成後果將會怎樣?

生:周瑜會藉此殺害諸葛亮。

師:通過這些計算你感受到什麼?發現了什麼?

生:我們會這樣去算,諸葛亮當然會算得仔細。

生:諸葛亮就是在計算思考之後,懂得周瑜要加害於他,把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硬要他完成,才另設了“草船借箭”的妙計。

生:我還覺得這麼一算使我更體會到周瑜的心胸狹窄,諸葛亮真是“神機妙算”。

【教學感悟】

教師引導學生感悟課文中心,貴在“因文而異”、不拘一格。不同的課文有不同的特點,其感悟的途徑也迥然不同。在閲讀本課文中這一“算”,便“算”出了文內之意和文外之韻。這説明,教師點撥、引導之法,從根本上説是“教無定法”,“無法即法”,其基礎還在於深諳課文,精於設計,化解傳統的長篇大論式的單向講解,於指導學生感悟發現的互動活動之中,既高效地促進了學生閲讀能力的提高,又有機地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敏於發現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到了寓教於樂。

《草船借箭》課堂實錄 篇五

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草船借箭》。課文寫誰借箭?

生:諸葛亮借箭。

師:諸葛亮跟誰借箭?

生:諸葛亮跟曹操借箭。

師:借多少?

生:借10萬支。

師:他用什麼方式借箭?

生:利用草船借箭。

師:結果呢?

生:大獲全勝。

師:誰能把以上的答案連起來説説?

生: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10萬支箭,獲得成功。

生:諸葛亮成功地利用草船向曹操借了10萬支箭。

師:我還想知道:諸葛亮為什麼要借箭?

板書:

為何借?

生:老師,我認為不是諸葛亮要借箭,而是周瑜設計陷害諸葛亮。

師:噢?你説是周瑜要陷害諸葛亮?有根據嗎?大家議一議。

(小組討論一分鐘。)

生:有。周瑜説“我們就要跟曹軍交戰”,可是給諸葛亮的造箭期限長達10天,這與軍情緊急自相矛盾。由此可見,讓諸葛亮造箭並不是周瑜的真實目的。

生:諸葛亮立下軍令狀後,周瑜説:“我得吩咐軍匠們,叫他們故意遲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給他準備齊全。到時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沒話可説了。”

師:這番話的確使周瑜的害人之心暴露無遺。我們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

生:應該讀出陰險的語氣。

生:周瑜自以為諸葛亮在劫難逃,因此要讀出得意的語氣。

師:(抽讀、範讀、齊讀)我明白了。周瑜要諸葛亮10天造好10萬支箭,不是他的目的,而是──

生:而是陷害諸葛亮的藉口。

生:周瑜為什麼要陷害他?

生:周瑜看到諸葛亮挺有才幹,心裏很妒忌。

師:(板書“妒忌”)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曾質問蒼天:既生瑜,何生亮啊!“妒忌”是什意思?

生:老師,我查過詞典,妒忌的意思是:對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懷怨恨。

師:這是背詞典裏的解釋。能説説在句子中的意思嗎?

生:諸葛亮神機妙算,本事比周瑜大,周瑜心裏怨恨他。

師:造箭是假,害人是真。可是,聰明能幹的諸葛亮為什麼還要自投羅網?

生:周瑜説“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卻”,諸葛亮沒有退路了。

師:明明是火坑啊,諸葛亮就敢往裏邊跳?

生:因為諸葛亮已經胸有成竹了。

師:新鮮!你怎麼知道呢?

生:如果諸葛亮沒有把握,決不會主動把10天降為3天。

生:諸葛亮立下軍令狀後就明確地告訴周瑜“第三天,就請派五百個軍士到江邊來搬箭”。可見他已經想到了利用草船借箭的辦法。

師:有道理。假如你是諸葛亮,讀讀他對周瑜的承諾。

生:(胸有成竹地讀)今天來不及了。從明天起,到第三天,就請派五百個軍士到江邊來搬箭。

師:讀得很自信。假如你是諸葛亮,在做出這樣的承諾之前可能會怎麼想?

生:周瑜啊,周瑜,你怎麼這麼糊塗?大敵當前,你怎麼不想辦法對付敵人,倒把矛頭對準了我?

生:10萬支箭,要我10天造好?你這不是小瞧我諸葛亮嗎?昨夜我夜觀天象,三天後必有大霧。既然你非跟我過不去,一不做,二不休,我就乾脆讓你輸得心服口服。

師:好個諸葛亮!掌聲送給她!周瑜步步緊逼,諸葛亮將計就計。結果怎麼樣呢?

生:諸葛亮滿載而歸。

師:而周瑜──

生:周瑜長歎一聲:“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大屏幕顯示此句文字課件並板書“神機妙算”。)

師:周瑜為什麼長歎?

生:因為諸葛亮神機妙算而長歎。

生:因為自己再次敗在諸葛亮的手下而長歎。

師:“長歎”可以換個什麼詞語?

生:感歎。

師:還不能表達周瑜的心情。

生:哀歎。

師:行。你認為周瑜會以怎樣的語氣説出這句話?

(抽3人讀。)

師:在小説《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神機妙算的確令人信服。在這個故事中,他又算到了些什麼呢?請大家默讀課文,反覆研究,比比看,誰的答案更豐富。

(生一邊讀,一邊分析研究。)

師:同學們都進行了認真的研究。這樣吧,我們先分組交流交流,看看有沒有新的發現。

(學生分組討論。)

師:同學們的研究興趣很濃,大家討論得很熱烈,有的甚至發生了爭論。現在我也想聽聽你們的研究成果。

生:諸葛亮算到周瑜是在設計陷害自己。

師:對。我們剛才研究過了。

生:他算到了魯肅不會向周瑜告密。

生:他不但算到了魯肅不會告密,還算到了魯肅一定會幫自己準備借箭所需的船隻、軍士和草把子等。

師:(板書“算人)諸葛亮很瞭解魯肅這個人。

生:諸葛亮還算到了周瑜一定看不出自己的計策。

生:曹操不僅不會出兵,而且一定會放箭,這也是諸葛亮事先估計到的。

師:諸葛亮稱得上知人知面又知心。再從其它角度想想,比如天氣。

生:他算到了三天後一定有大霧。

師:(板書“算天”)如果他算到兩天後就有大霧──

生:周瑜問需要幾天時,他就會説兩天。

師:應該如此。除了準確預測大霧,諸葛亮還預測到──

生:船隊返航時正好是順風順水而行。

師:順水是算到的嗎?

生:不是。江水的流向是不需要算的自然現象。

師:那諸葛亮算到順風重要嗎?

生:我認為很重要,因為船是順風順水行駛,曹軍即使想追也追不上,才能確保借箭萬無一失。

師:萬無一失用得好!其他同學還有新發現嗎?

生:諸葛亮算到了二十條船、一千多個草把子就能就能裝滿10萬支箭。

(板書“算物”。)

生:草把子兩面受箭,也是諸葛亮事先計劃好的。

師:算天,算地,算人,算物。諸葛亮果真是──

齊:神機妙算!

師:就算周瑜這樣足智多謀的人也不得不長歎一聲。誰是周瑜?長歎一聲,我們聽聽。

生: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師:他長歎一聲了嗎?應該怎麼讀?

生:唉!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師:周瑜都歎服了,你們會發出怎樣的讚歎呢?

生:諸葛亮真神人也!

師:有點《三國演義》的味道。

生:諸葛亮神機妙算,果真名不虛傳!

生:諸葛亮善於觀察天象,能夠摸清人心,我真是佩服得五體投地啊!

師:看來,你們對《草船借箭》的研究是很有成效的。我們還要研究一個問題:諸葛亮是借箭還是騙箭?(板書“能算借?”)你要尋求的答案不一定就在課文裏,所以,我希望大家利用課餘時間認真地研究研究。行嗎?

齊:行!

師:很好。我等着欣賞你們的研究成果。下課。

《草船借箭》課堂實錄 篇六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初讀課文,掌握生字、新詞。

2.劃分段落,概括段意。

3.朗讀訓練過。

教學過程 :

一、設計“懸念”,導入  新課。

1、教師導語 設計:今天,老師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有一位著名的相聲演員在表演相聲時説,他知道周瑜的母親姓“紀”,諸葛亮的母親姓“何”。觀眾聽了非常奇怪,這可是從來沒有聽説過的啊!原來這位演員在和大家開玩笑,他的“根據”就是周瑜在臨死前哀歎道“既生瑜,何生亮!”意思是説:既然有了這個智勇過人的周瑜,為什麼還要有這個比他更為強大的諸葛亮呢?周瑜是孫權手下的一名大將,有勇有謀。為什麼還怕諸葛亮呢?學習了《草船借箭》,大家就會明白了。

2、師生共同介紹《草船借箭》的有關資料。

《草船借箭》是選自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相互討伐,史稱“三國鼎立”。當時曹操實力雄厚,剛剛打敗了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於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劉備派諸葛亮到孫權那裏幫助作戰。孫權手下大將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設下圈套,假意讓他負責趕造十萬支箭,企圖以造不成箭違誤軍令的藉口加以陷害,於是就發生了這個故事。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1.檢查預習,質疑問難。

(1)指讀課文,正音,解詞。

妒忌:對才能、名譽地位比自己好的人心懷怨恨,本課指周瑜因諸葛亮比自己強而忌恨他。

遲延:拖延、耽擱。

才幹:辦事的能力。

委託:請別人代辦。

調度:調動、安排。

懲罰:嚴厲地處罰。

自有妙用:自然巧妙的用處。

神機妙算:驚人的機智,巧妙的謀劃,形容有預見性,善於估計客觀形勢,決定策略。

(2)讀出最使你感動的課文內容。

(3)交流預習後的初步感受。

2.自由朗讀,學生自悟。

這個故事主要寫了哪幾個人?誰向誰借箭?

(主要寫了諸葛亮、周瑜、曹操幾個人物,是諸葛亮向曹操借箭。)

3.理清脈絡,討論分段。

(1)這篇課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事情的發展順序寫的。)

(2)討論分段。(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分段、概括段意。)

全文分四段:

第一段(1—2自然段)講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用十天造十萬支箭的任務為難諸葛亮,諸葛亮接受任務並保證三天造好。

第二段(3—5自然段)周瑜不給造箭材料進一步陷害諸葛亮,諸葛亮不要造箭材料,巧妙地做好借箭準備。

第三段(6—9自然段)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第四段(最後一個自然段)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歎不如。

三、教師點撥,突破難點。

1、學習第一段。

(1)指讀第一段,前後位討論這段寫的是什麼?(寫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用十天造十萬支箭的任務為難諸葛亮。)

(2)諸葛亮的才幹怎樣?周瑜妒忌諸葛亮是一般的妒忌嗎?哪些詞可説明並畫出來。

(“挺”、“才”)指導朗讀稍重些。

(3)默讀第一段,幻燈出示思考,周瑜是怎樣“請”諸葛亮商議軍事的?他的真正目的是什麼,從哪兒看出來?

(學生自由發言,各抒己見。)

(周瑜開始以“公事”為由迫使諸葛亮不要推卻,接着又以“十天為限”故意刁難,最後當諸葛亮答應三天造十萬支箭時叫諸葛亮當面立下軍令狀,以便抓到字據,日後好加害於他,他的真正目的是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設下計來陷害諸葛亮。)

(4)討論題,幻燈出示,諸葛亮為什麼不揭穿他,反而接受趕造十萬支箭的任務,並且立下軍令狀?

(諸葛亮已識破了周瑜的詭計,如當面揭穿必傷了和氣,孫、劉聯合抗曹戰線就可能破壞,有被曹操各個擊破的危險,同時又從大局考慮到與曹軍交戰必須用箭,於是將計就計,立下軍令狀。)

(5)分角色朗讀第一段,體會人物性格特點。

2、教師總結,學生質疑。

通過第一段的學習,我們不僅對《草船借箭》的起因有了瞭解,而且對於諸葛亮、周瑜的性格特點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下節繼續深入學習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教師:周瑜設計請諸葛亮造箭,他的陰謀詭計得逞了嗎?從哪看出來的?

(周瑜的陰謀詭計沒有得逞,從第四段中可看出。)

(二)學習第四段

齊讀思考,幻燈出示思考題。

1.草船借箭的結果怎樣?

2.這時周瑜的心裏是什麼滋味?為什麼長歎一聲?

3.從哪裏看出周瑜的沮喪、慚愧?

(討論:結果諸葛亮按期交箭,周瑜自歎不如,周瑜無可奈何,不得不承認自己確實不如諸葛亮。從周瑜説“我真不如他”看出他的沮喪、慚愧。)

(1)提問:諸葛亮為什麼能借箭成功呢?能用一個詞來概括嗎?(神機妙算)

(2)從哪兒看出諸葛亮神機妙算?(第三段)

(三)學習第三段

指讀思考:諸葛亮首先算到了什麼?從哪句話看出。讀讀,抓住關鍵詞語理解,畫在書上。

(首先算到三天之內必有大霧,可以從這裏看出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第二天仍不見有什麼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

1.出示幻燈,思考如下:

(1)為什麼諸葛亮直到第三天四更才去開船借箭。

(2)他怎麼知道三天之內必有大霧?

(因為此時天色微明,大霧封江,可矇住曹軍眼睛,使之不明虛實。諸葛亮瞭解氣象變化,預測出三天之內必有大霧。)

2.學習第三段,思考,諸葛亮根據什麼情況採取什麼計策,這樣做有什麼妙處?圈畫出來。

(1)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擺開,又叫船上軍士擂鼓吶喊,為什麼這樣佈局?

(船停在既能受到射來的箭,又能靠大霧使曹軍看不清虛實,“一字擺開”是為了受箭面積大、數量大。擂鼓吶喊為了虛張聲勢,迷惑曹操。)

這説明諸葛亮熟知地理,於大霧中能把船停在受箭的最佳位置。

(2)諸葛亮笑着説:“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作樂,天亮了就回去。”

(諸葛亮深知曹操生性多疑,不明虛實之前,不輕易出擊,只會放箭壓陣,説明諸葛亮知己知彼。)

(3)觀察掛圖,魯肅和諸葛亮的表情一樣嗎?説明什麼?

(説明諸葛亮對借箭胸有成竹。)

(四)自學第二段,找出體現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句子

1.諸葛亮請魯肅幫忙,借二十條船……

2.魯肅答應了——果然不提借船之事。

(1)諸葛亮瞭解魯肅的為人,忠厚老實,料定他不會泄露機密,可見諸葛亮知己知彼。

(2)三十名軍士,一千多個草把子,船用青布幔子蓋起來説明謀劃周密、巧妙。

3.默讀全文,想想還有哪些地方體現諸葛亮神機妙算?反映他什麼特點?

(因為他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知己知彼,周密謀劃,所以借箭成功。反映了他足智多謀,具有非凡的才幹。)

(五)圍繞中心,學習表達

1.作者是怎樣體現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足智多謀的?

2.作者在幾個人物的性格刻畫上既鮮明又形象,這是為什麼?

(1)作者通過對諸葛亮的語言、動作、神態的描寫,從而刻畫出他的性格特點。

(2)因為作者抓住了幾個人物不同的特點,他們的語言、動作不同體現出人物性格各異。

3.由以上可知,在寫作中應怎樣刻畫人物?(抓住人物特點,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特點,體現人物性格特點,這是我們寫作中不能缺少的。)

(六)總結、擴展

1.通過本文的學習,你認為諸葛亮、曹操、周瑜、魯肅各是什麼樣的人?

2.為什麼同學們對這個故事這麼喜歡呢?

(教師總結注意引導學生對曹操、周瑜兩個人物的正確評價及認識,使學生知道他們倆也是了不起的人物,並不是所謂的壞人,另外強調寫作時抓住人物動作、語言、神態特點體現人物性格。)

(七)佈置作業

1.複述故事,講給小夥伴聽。

附:板書設計

《草船借箭》課堂實錄 篇七

第十二冊《草船借箭》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説《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的。課文寫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以此陷害他。諸葛亮用秒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表現了諸葛亮有膽有識,才智過人。教學時我深刻領會教材,落實“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新理念。

一、從題入手,因題質疑。

教師板書課題,引導學生由課題展開思考,設疑。師:看了《草船借箭》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麼?學生質疑:“草船借箭”是什麼意思?“為什麼用草船借箭”?為什麼説是“借”箭而不是“取”箭,“騙”箭?等等。這一目的培養學生提問題的能力,教師從中尋找有價值的問題,確定教學活動的重點。

二、自主閲讀,合作探究

教會學生質疑,還要讓學生學會解疑。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教師鼓勵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或不懂的問題,跟大家討論。如“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是什麼?”全班交流,各抒己見表現個體思維等方面的差異。摘錄課堂片段:

生(沈雁)上台:我知道諸葛亮神機妙算在他知道江上霧很大,曹操不敢輕易出兵,只叫弓駑手朝他們射箭。這樣他就能借到箭了。(教師相機打出課件,曹操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説:”江上---------不讓他們近前。”並板書神機妙算。

生:我有補充。從江上霧很大,我聯想到前文直到第三天四更時諸葛這請魯一起去取箭。從這裏可以看出諸葛亮對天氣早就預測,熟悉氣象。(相機板書,熟悉氣象。)

師:真好,剛才這位同學能聯繫上文來理解內容。請同學們再讀一讀,曹操説的這段話,從這段話中你還知道什麼?

生:我知道了諸葛亮對曹操的性格把握很透,預料準確。

生:我知道了曹操是個謹慎多疑的人。我從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兵。

生:上學期我們學習了《赤壁之戰》一文,我瞭解到曹操是北方人,他的將士大多數是北方人,不善於游泳,不善於水戰,所以他不敢輕易出兵。

師: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

生:我是從曹操説的話看出來的。

生:老師,我有問題。如果曹操命令弓駑手一齊向江中射火箭,諸葛亮不就借不到箭,而且船會起火,不是更好嗎?如果我是曹操,我會。

生: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我從《三國演義》中的其他故事中知道曹操很固執。他不易聽信別人的意見。火箭和箭比箭比較便宜,看不清虛實。他怎麼捨得用火箭呢?

這一環節在師生相動,生生互動中,通過抓住重點詞語,聯繫上下文,聯繫已往知識突破重點。

三、發散思維,勇於探索

教學中選擇有思維含量的“發散點”是有效進行發散思維訓練的關鍵。課堂上學生質疑:如果三天內江面上沒有大霧,諸葛亮“草船借箭”落空了會怎樣呢?問題一提出,引起學生極大興趣,大家各抒己見:有的説,諸葛亮肯定大難臨頭中計了,有的説,諸葛亮足智多謀,定會有化險為夷的計策,有的説,聰明一世,糊塗一時,這一回諸葛亮很可能凶多吉少……圍繞諸葛亮這個人物命運的預測,學生的看法雖然不同,但言之有據。教師沒有輕易下結論,而是肯定學生的思維,並鼓勵學生課後閲讀,繼續探究。關注學生對語言的理解、運用和積累。在弄清前後賽馬的情節後,學生津津樂道于田忌贏了。我提示説:“這個好辦法是誰想出來的呢?”教學轉入三個人物的對話,在聽師範讀,分角色朗讀和齊讀中學生調整自己的音調、神態、領悟孫臏、田忌、齊威王的不同心理。再如,説到這個好辦法是孫臏想到的,類似本文中仔細觀察、開動腦筋解決問題的課文還有哪些?學生很快回憶出《稱象》《司馬光砸缸》《赤壁之戰》《晏子使楚》等等。

四、教學中存有不足之處。讓學生活動不夠到位,擔心教學內容沒法按時完成,因此,有些體現學生主動性的動手、動口的活動還不夠到位。個別學生的口頭表達聲音過小,應該鼓勵學生大膽表達。日後教學應有自己教學風格,要求學生理解文章的內容並不是教學中的重點,而應注重學生在朗讀、説話中

大巧若拙因材施教──《草船借箭》教學實錄 篇八

【教學理念】

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的學習行為,是培養學生分析能力、探究能力的重要憑藉之一,同時又能發展學生的語言智能和創新智能。閲讀教學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閲讀、探究的實踐活動。學生在閲讀活動中具有自主性、獨立性和選擇性,教師則是學生閲讀的組織者和合作者。在閲讀實踐中,應力求做到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和諧統一。堅持“以讀為本”,通過多種方式多種途徑多種角度的“讀”,為學生提供一個“發展”的語言環境,培養語言智能。在“讀懂” 上下功夫,以讀入境,以讀悟神,在讀中探究、品味和領悟,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同時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切入重點

1、複習: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草船借箭》,你們知道了什麼?

生:我知道了因為諸葛亮挺有才幹,所以周瑜很妒忌他,於是便要求諸葛亮三天造十萬只箭。

2、導入:

那麼,諸葛亮草船借箭是否成功?他成功的原因又是什麼呢?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讀議、探究、感知第2、3、4段課文:

請同學們用一邊讀、一邊思考、一邊畫、一邊議論的學習方法,並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來初讀第2、3、4段,邊讀邊想,你讀懂了課文的哪些內容?你在讀課文時發現了哪些問題?

2、讀後交流,引導探究。

3、質疑:

生:我想知道諸葛亮為什麼能神機妙算?

生:我想知道諸葛亮是怎樣“妙算”的?

師:同學們能抓住重點詞提出問題來深入思考學習課文,多好!如何解決呢?就讓我們從課文的字裏行間去找出答案吧!

三、細讀課文,落實重點

1、讀議、探究、感悟第2段:

⑴ 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這段話你讀懂了什麼?有哪些語句給你留下深刻印象?説出理由。

⑵ 檢查自主探究的情況:

師:你們從這段話中感悟到什麼?

生:我從周瑜對魯肅説的話中知道了限期造箭的目的,這充分可以看出周瑜的險惡用心。

師:請你讀一讀這段話,(出示投影片)把你的體會融入其中。

生:評議。

生:我從諸葛亮對魯肅的話中體會到魯肅是個忠厚的人,而諸葛亮成竹在胸。

師:小結(略)。

2、讀議、探究、感悟第3段:

⑴ 師:學完了第2段,有的同學不禁要想諸葛亮是用什麼計謀借箭的?他成功的原因是什麼?好!我們帶着這些問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課文。

⑵ 讀後交流:

師:請同學們談談你學懂了什麼?有哪些感悟?

生:我通過讀書,知道了整個借箭的過程。首先,魯肅撥給諸葛亮二十條快船,在上面用青布幔子遮住了紮成人形的草把子;然後,直到第三天四更才把二十條船用繩索連接起來,朝北岸駛去。

生:“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諸葛亮祕密地把魯肅請到船裏”。這名話與下面的 “這時候大霧漫天”聯繫起來,説明諸葛亮確實在“算”,“算”到了第三天夜裏會有大霧。(知天)

師:注意到前後句子聯繫起來去感悟文章,這很好!

生:諸葛亮神機妙算,首先算到了大霧漫天的天氣。(板書“大霧漫天)“漫”是充滿、佈滿的意思。“大霧漫天”就是滿天大霧,説明霧很大。

生:我還看出江上霧更濃,因為課文中説“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知天)。

師:理解很好,這大霧在借箭中有着重要作用。這就是諸葛亮神機妙算的表現,我們一起來讀讀(引讀)。

師:繼續談談你有哪些感悟?

生:通過諸葛亮告訴魯肅曹操不敢輕意出兵的原因,我知道了曹操是個猜疑心較重的人,同時也説明諸葛亮十分了解曹操這個人的用兵原則,突出了他的才幹,也是借箭成功的原因之一(知人)。

⑶ 合作探究以下問題:

師:諸葛亮既然算到了為什麼還要立下軍令狀,而不揭穿周瑜要陷害自己的陰謀?請同學們以小組的形式討論。

生:我認為諸葛亮完全對自己很有把握。(知己)

⑷ 指導有感情朗讀,幫助學生理清條理。

(引導學生帶着胸有成竹、必勝的信心來朗讀。)

⑸ 小結。

3、讀議、探究、感悟第4段:

⑴ 齊讀第4段:

探究:事情的結果怎樣?

⑵ 師:請同學們談談自己的感悟吧!

生:結果是諸葛亮超額完成了任務。

生:課文結尾説:“諸葛亮神機妙算”與課文開頭“周瑜看到諸葛亮挺有才幹”相呼應,點明中心。

師:能把文章開頭和結尾聯繫一起學習文章,很好!

生:我認為諸葛亮是一個知天象、知曹操、知魯肅、知周瑜,考慮周全,巧妙安排,有計謀,有才幹的人。

4、總結全文,深化主題:

這節課,我們圍繞“神機妙算”,用緊緊抓住重點詞句,前後聯繫,邊讀邊畫,邊議邊悟的方法,深入理解了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四、拓展延伸,昇華感悟

開展10分鐘辯論會。

題目:《諸葛亮到底神不神》。

【教學反思】

《草船借箭》教學設計,體現了課程標準精神,緊扣文題中的一個“借”字,牢牢抓緊住“神機妙算”這個關鍵詞,始終貫穿“讀議、探究、感悟”的教學特點,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以思為本、以創為本、重朗讀、重感悟、重積累的教學思想。整堂課以學生為主體,以探究為核心,以創新為靈魂,目標讓學生自己探究,在讀中讓學生探究,在探究中讓學生感悟。緊扣單元訓練重點,引導學生抓住詞、句、段,通過解詞析句、朗讀感受、講中質疑,把讀、講、議、問有機地結合起來,培養了學生讀書、思考、表達、想象能力,發展了學生的語言智能和創新智能。恰當地點撥,昇華認識,收到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