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觀潮説課稿(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4.35K

觀潮説課稿(精品多篇)

《觀潮》説課稿 篇一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我説課的題目是:宋代周密的《觀潮》

我按以下五個程序説課,主要説每個程序的要點:

首先,我説教學分析。

一、教學分析

1、教材分析:

《觀潮》是山水遊記的佳作,南宋文學家周密用精妙純熟的語言,形象逼真的描寫,將南宋時期錢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觀潮的盛況展現在讀者面前。全文着眼點在“潮”上,立足點在“觀”上,用鏡頭攝像的筆法分別寫出潮來之狀,演兵之形,弄潮之勢,觀潮之盛。這篇文章通過正側面描寫結合,白描與細描相結合,寫景與記事相結合,成功地寫出了錢塘江大潮的奇偉壯麗,又展現了南宋都城的風景畫、風俗畫,表現了人與自然搏鬥的勇敢精神,也流露了作者在南宋王朝滅亡之後對過去生活的留戀之情。

2、學生分析

八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年的文言文學習基礎,學生對文言知識和文言文學習方法有了一定的認識。掌握了一定量的文言詞彙,瞭解了一些常見的基本句式,能運用已學知識初步感知文章大意。

(根據以上兩個分析,我確定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積累常用文言詞語;

②能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③學習抓住景物特點,多角度、多修辭、多側面摹狀的寫景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

①反覆誦讀,對照註釋,藉助工具書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提高閲讀文言文的能力。

②提供句式,教給學生賞析優美詞句的方法。學習用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瞭解錢塘潮雄偉壯觀的景象,激發學生熱愛自然、讚美自然的豪情,爭做時代的弄潮兒。

教學重點

1、準確地翻譯全文,並積累常見文言詞語的用法。

2、研讀課文,整體感知精彩的場面描寫,精巧的結構安排。

教學難點:

理解並運用本文形象逼真的描寫方法。

《觀潮》優秀説課稿 篇二

各位老師、各位評委:

大家好!

我今天向大家彙報的課題是《觀潮》。

一、説教材。

《觀潮》這篇課文是義務教育人教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一組第一課。這組課文是圍繞“自然奇觀”的專題來寫,《觀潮》是這組課文的第一課,起着非常重要的引領作用。本文通過作者對潮的生動描寫,讓我們看到了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更讓我們領略了大自然的魅力,體會大自然那種魔術般的神奇。編者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為了使學生通過閲讀感受錢塘潮之“奇”,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二是為了引導學生一邊讀書一邊想象畫面,並通過品味重點詞句、重點語段,體會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按照農村中年級學生的特點:知識內容廣泛了,很多事情都處於好奇,似懂非懂,開始有獨立性,自尊心逐漸增強,思想從單純走向複雜,開始有自己意向。

按照我對新課標的理解,我認為完成這篇課文的學習應該達到以下幾個目標:

1、感受大自然的壯觀,受到美的薰陶,能把自己的閲讀感受與他人交流。

2、邊讀書邊想象畫面,能聯繫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體會詞句的含義。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地3、4自然段。

4、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寬闊、籠罩、薄霧”等詞語。

為了完成以上的教學目標,我要突出引導學生感受錢塘潮的神奇壯觀這個重點,突破體會課文中有關語句,想象課文描繪的大潮景象這個難點。

二、説教法。

四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慾日益增加,但他們的認識能力有限,對文字描寫的景象難以形成深切體會,所以,我採用創設情境法、多媒體輔助法進行教學。閲讀教學中,朗讀是最重要、最經常的練習,因為在朗讀的過程中可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感,所以,我還將採用朗讀法進行教學。

三、説學法。

在新課標的理念中,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老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合作者,老師的任務不僅僅是教是知識,更主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他們在自主能動的學習過程中發現學習的快樂,所以,我將讓學生採用自主探究法進行學習。

四、説教學過程。

按照我對農村學生的瞭解,我認為本課可分為兩課時來完成。第一課時的教學任務是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體講了什麼,引導學習生字,並且學習第3、4自然段。第二課時的教學任務是引導學生通過聯繫上下文讀懂重點詞句,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壯觀,受到美的薰陶,同時學習作者的描寫方法。由於時間關係,我着重談談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意圖。

(一)質疑導入,激發興趣。

課一開始,我就提問:同學們,你們見過潮嗎?因為我們這裏遠離大海,可能大部分學生沒有見過,所以我就以課件的方式播放錢塘江大潮的畫面,讓學生形象地感知。教師解説:我們剛才看到的就是錢塘江大潮,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想知道為什麼嗎?今天老師就帶着大家一起來學習《觀潮》這篇課文,找出答案。

板書:觀潮(齊讀課題)

俗話説:“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利用懸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疑問、矛盾的心理有利於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思維,是啟發學生進行思維活動的有效途徑,為下一步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檢查預習情況,學習生字。

中年級的課文篇幅比較長,如果讓學生按照教師揭示的教學目標及學前指導進行課前預習,這樣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讓學生在課前養成預習的學習習慣。

預習的基本內容是這樣的:

1、大聲朗讀課文,邊讀課文邊畫出本課的生字,遇到難讀的多讀幾遍。

2、遇到不認識或不懂的詞語,通過或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還不能解決的做個記號請教老師或同學。

3、思考再讀課文邊讀邊想,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過渡語:昨天老師已經佈置預習了,預習得怎麼樣?老師來檢查檢查。

1、採用多媒體的形式出現本課的生字詞,以檢查的形式,指名學生讀一讀,當讀到“罩”時教師強調翹舌音讀到位,讀到“鼎、崩”時強調後鼻音讀到位。接着,讓學生齊讀鞏固字音。

2、讓學生説説那個生字記起來有困難,如“鼎”字,筆畫複雜,字不常見,我用字理來講,“鼎”是古代煮東西的鍋,上部裝東西的部分演變成“目”,下部的'三根支架演變成下部分,如果不用字理來講的話學生很難理解。

3、讓學生通過開火車讀、賽讀、男女生讀等多種形式進行鞏固生字詞。這樣,多種形式的讀,既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又在學習中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三)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過渡語:剛才同學們的生字掌握得太棒了,老師真高興!接着讓老師看看你們更棒的表現,好嗎?

1、教師範讀課文,要求學生認真聽,正確聽出節奏、停頓和速度。

因為要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的範讀十分重要。課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讀代講,有些地方不讀好就不能理解好課文內容。有時朗讀還可以營造氣氛,讓課堂氣氛達到最高點。這就需要教師本身研究朗讀,朗讀好課文,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師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進入角色。

2、學生模仿老師朗讀的方法進行朗讀,要求讀出正確的節奏、停頓和速度。

3、指名學生朗讀課文,同時要求其他學生認真聽,然後評一評同學讀得好不好?好在哪裏,不足在哪裏?

在這評價的過程中,正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他們為了評價別人而主動學習,既掌握了知識,又鍛鍊了學習的能力。

4、教師及時肯定:“同學們讀得真不錯,接下來讓我們找找文中描寫得具體形象的句子,再來讀讀好不好?”作為一個教師,我們不要吝嗇自己讚美,賞識的語言,多給學生表揚,激勵。因為教師正確使用激勵語言,能更好地挖掘學生的潛能,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如“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想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羣又沸騰起來。”“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的飛奔而來。”這些句子讓學生展示讀,教師再指導讀。

5、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讀書方式自由朗讀課文,想想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來寫錢塘江大潮的?從整體入手,把握文章的思路即觀潮的順序。

(教師隨機板書: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後)

這樣讓學生談談自己的閲讀感受,理清課文的脈絡,知道了作者是按照潮來前、潮來中、潮來後順序來寫錢塘江大潮的。我們知道每個同學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對課文都會有不同的感受,所以他們彙報的過程就是一個充滿個性化的,體現他們自己從課文獲取知識的過程。

在這個環節,通過教師範讀、學生模仿讀、指名讀、自由讀、展示讀等多種形式指導朗讀,這樣層層深入,保證了讀的時間,保證了讀的形式,保持了讀的興趣。這樣的讀為深入理解課文打下基礎。

(四)品讀重點段,深入感知。

1、指名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説一説這一自然段講的是什麼?

讓學生找出文中表示時間、地點、人物的詞語。

2、引導學生結合第一幅插圖理解“人山人海”的意思,並説説“人山人海”説明了什麼?

3、再讀:體會江面的特點和人們此時的心情。

(五)感情昇華,拓展訓練。

想想假如你在場會是什麼心情?

這樣一來,既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

(六)指導書寫。

中年級的教學目標主要是:

1、獨立識寫課文生字,能掌握大部分生字

2、通過老師指導,能夠掌握難寫、易錯的字。

所以,在這一課我就重點指導“蒙、薄、昂”這三個字,“蒙”中間的短橫不能丟,“薄”不能寫成左右結構,“昂”下半部分的左邊不能加點。

五、板書設計。

潮來之狀

觀潮演兵之形正面描寫

弄潮之勢

觀潮之盛——側面烘托

《觀潮》説課稿 篇三

一、説教材

《觀潮》這篇課文是義務教育人教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一組第一課。這組課文是圍繞“自然奇觀”的專題來寫,《觀潮》是這組課文的第一課,起着非常重要的引領作用。本文通過作者對潮的生動描寫,讓我們看到了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更讓我們領略了大自然的魅力,體會大自然那種魔術般的神奇。

二、説學生

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富於想象,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但學生生活閲歷有限,對文中描繪的雄偉景象缺乏直觀感受,需要老師提供直觀的圖像幫助。

三、説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識記生字詞,抓重點詞句進行品味,注重語言積累。

2、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讓學生通過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使學生受到壯闊美和力量美的感染,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的感情。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習課文3、4自然段,體會大潮的磅礴氣勢。

難點: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

五、説教法

在本課中主要採用情景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法和朗讀法進行教學。通過展示課件讓學生身臨其境,情寓其中,從而感受大自然的偉大力量,並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課文。

六、説學法

在新課標的理念中,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老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合作者。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七、説教學過程

(一)運用多媒體,直觀感受,激發情感和興趣。

運用多媒體,讓學生直接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磅礴雄壯的氣勢,學生的激情馬上被調動起來,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利於學生理解詞句。

(二)檢查預習情況,學習生字。

中年級的課文篇幅比較長,如果讓學生按照教師揭示的教學目標及學前指導進行課前預習,這樣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讓學生在課前養成預習的學習習慣。

(三)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教學時我抓住文章重點,圍繞“觀”(觀奇觀)這個中心詞,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後”的思路,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首先引導學生思考:課文按照什麼順序來寫觀潮的,作者抓住了什麼來體現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然後,讓學生找出你認為最能體現潮水雄偉、壯觀的詞句。最後小組討論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後所看到的和聽到的景物。

(四)創設情境,體會觀潮人的感受

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設身處地的體會到觀潮人的急切、激動的心情。因此,我設計這麼幾個問題:如果你就是觀察人中的一員,想到就要見到大潮了,你心情如何?你會怎麼做?觀潮的人羣又是怎麼做的呢?

(五)通過“讀、悟、議、賞、再讀”,重點體會潮來時壯觀景象。

潮來時雄偉壯觀的景象這一部分是課文的重點。抓住重點詞句品味是難點。學習這一部分時,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充分讀,體會,並發動學生相互評議、補充,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礎上得到提高。

(六)結束

學完全文後,我再次讓學生自由讀自己最喜歡的地方,並給予時間讓學生展示,這樣既鞏固了學生的感受,又進一步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

(七)作業設計

讓學生把自己觀賞到的錢塘江大潮的景象及感受講給家長聽,既鍛鍊學生運用詞彙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觀潮》優秀説課稿 篇四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觀潮》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精讀課文寫的是作者耳聞目睹錢塘江大潮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後的景象,寫出大潮這一壯麗的“天下奇觀”,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感情。在這篇課文中,作者運用生動細膩的詞語、生動的比喻緊緊地抓住大潮的聲音、景象兩個方描寫,逼真的再現了大潮那雄奇壯闊、動人心魄的氣勢。

2、説重點:

本單元的重點訓練是要繼續培養學生“抓住主要內容”的能力,要引導學生根據課文的特點,瞭解敍述的順序,抓住主要內容。抓住大潮的特點—聲音大、氣勢壯,抓住聲音和形態是怎樣變化的來理解詞句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3、教學目標

依照課程標準要求,和本課的教材特點,我制定了三點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按照觀潮順序記敍景物的寫作。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3)學會生字新詞;通過語感訓練,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

4、説教具:

在本課教學中,我採用了錄音機、投影片、錄像等教學教具,目的是充分用電化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入情入境,理解課文內容,縮短教學時間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二、説教法

教學中採用情境教學法,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把學生帶到一個錢塘江大潮來臨時雄偉壯美的景象中。讓學生身臨其境,情寓其中,從而感受到大自然的偉大力量。

三、説學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這節課我將引導學生“邊聽邊看,邊讀邊思”的方法來學生,即引導學生在觀看錄像時要用心看,仔細聽,在閲讀文章時要一邊讀、一邊想,並能做到聯繫上下文,讀後想前,邊讀邊想,學生採用聽、看、讀、思、品的方法學習。四、説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觀潮》一文,首先請同學們回憶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結合學生的回答板書: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後。)

(二)逐段分析課文

1、學習第一自然段學生齊讀第一自然段後,我緊接着提問:錢塘江大潮在世人眼中是怎樣的一種景觀?(依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天下奇觀)

“天下奇觀”四個字説明了什麼?從哪裏知道?(我這樣做的目的是引導學生抓住中心詞“天下奇觀”理解錢塘江大潮是雄偉壯麗而又罕見的景象,教給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重點詞語的方法。)

2、學習第二自然段在學生經過合作交流,他們對“天下奇觀”的體會後,我隨後用充滿激情的語氣説道:“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就被稱為“天下奇觀”,那一定壯麗、雄奇、令人神往的。遺憾的是老師沒見過,你們見過嗎?想不想去看看?”好,那我們就做好準備。(接下來我以快速的動作放好投影片,用語言渲染氣氛。)學生興趣勃勃地,迫不及待地觀看錄像。

農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觀潮日,這一天早上,我們來到了海寧市的鹽官鎮,據説這裏是觀潮最好的地方。我們隨着觀潮的人羣,登上了海塘大堤。這時潮來了沒有?我們看到了什麼?隨着錄像的播放,我用生動語言向學生介紹,並提出問題,讓他們思考。

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提問:説説你知道了什麼?(依照學生回答教師板書:江面很平靜……)

3、學習第三、四自然段

(1)同學們,潮來時究竟是怎樣的景象呢?現在讓我們隨着錄象細細觀賞一番,不過要邊看邊聽邊想,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此時此刻你又想到了什麼?看完後小組討論。

(2)這種驚心動魄的場面,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點描寫的?(板書:聲音、形狀)潮來時是先聽到的?還是先看到的?為什麼?聲音是怎樣變化的?請用“”在課文中劃出有關詞句。(依照檢查學習情況,相應板書:“悶雷滾動——越來越大——山崩地裂”)

(3)江潮由遠及近滾滾而來,它的形狀又是怎樣變化的?是怎樣描寫的?學生輕聲朗讀課文。並按要求用“____”在課文中劃出有關詞句。學生自由組合檢查,老師根據學生的彙報並相應板書:“一條白線——白色城牆——白色戰馬”。

(4)指導朗讀第三、四自然段。語氣由緩到急,語調由平靜到高昂,讀出潮由遠到近,由小到大的聲勢來。並引導學生把自己的真情實感通過讀表達出來。

4、學習第五自然段

大潮奔騰而去,這時的江面又是什麼情景呢?學生帶着問題自由讀第五自然段。學生通過學習讀、劃、議,明白潮過之後江面才恢復平靜,江水漲了兩丈來高。(板書:恢復平靜)

5、總結全文

剛才我們一起去觀看了錢塘江漲潮,那種驚心動魄、奇異壯觀的景象,真不愧為天下奇觀。

6、佈置作業(略)五、説板書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種直觀的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中師生雙邊活動的縮影,反映課堂教學的全部過程。本篇板書我按照觀察的順序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後設計的。

附板書設計:

觀潮天下奇觀潮來前:江面很平靜

聲音:悶雷滾動——越來越大——山崩地裂潮來時:

形狀:一條白線——白色城牆——白色戰馬潮來後:恢復平靜

《觀潮》説課稿 篇五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國小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1課《觀潮》,下面我將從説教材、説教法學法、説教學過程、説板書設計四個板塊進行説課。

説教材

《觀潮》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七冊第一組的第一篇講讀課文。作者向我們描繪了浙江省海寧鹽官鎮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課文結構清楚,作者按潮來前、潮來時和潮過後的順序和大潮聲、形由遠及近的變化介紹了錢塘江大潮氣勢磅礴景象,使人讀後不禁發出感歎“錢塘江大潮不愧為天下奇觀”。作者還介紹了觀潮的人數之多,熱情之高,從側面表現了錢塘江大潮之奇。選編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為了讓學生通過學習課文體會大自然給我們帶來的奇妙感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二是讓學生一邊讀書一邊想像畫面,通過重點語句段體會文章表達上的特點。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四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將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制定為以下幾條:

1 知識與能力: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4自然段。

2 過程與方法:邊讀書邊想像,聯繫上下文體會詞語表達上的含義。瞭解本文的寫作特點。

3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學習本篇課文,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壯觀,受到自然美的薰陶,能把自己的閲讀感受與他人交流。

教學重點: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受到自然美的薰陶。

教學難點:體會文中一些語句,想像課文中描繪的錢塘江大潮的景象。

二、説教法學法

説教法

在教學方法上,因為本課是篇文質兼美的寫景記敍文,篇幅不長,但“天下奇觀”的景象極為少見,因此,我將藉助電教手段(錄相、錄像等)採用“情境教學法”進行教學,即讓學生入境界,進角色,動真心,吐真情來體會潮來時宏偉的氣勢,從而感受到大自然的偉大力量。

説學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這節課我將引導學生“邊聽邊看,邊讀邊思”的方法來學習,即引導學生在觀看錄像時要用心看,仔細聽,在閲讀文章時要一邊讀、一邊想,並能做到聯繫上下文,讀後想前,邊讀邊想。葉聖陶老先生曾經説:“活讀運心智,不為書奴僕”,只有學會怎樣讀書,才能將一本死的教材讀活,“自能讀書”是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因此,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尤為重要。

三、説教學過程 這節課我的教學思路是:“會文——入境——動心——吐情”

1.導課

首先用解題切入的方法導入新課。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第1課,課題是什麼?觀潮)“觀”是什麼意思?“觀潮”是幹什麼?回憶上節學習內容,本課是寫作者在哪兒觀什麼潮?錢塘江大潮在世人眼中是怎樣的一種景觀?(天下奇觀)“天下奇觀”四個字説明了什麼?這個稱號何時有的?從哪裏知道?(理解“自古以來”一詞)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向我們介紹這天下奇觀的?(結合學生的回答板書,潮來之前,潮來之時,潮過之後)

我這樣導課的依據是大綱對四年級閲讀能力要求的第一條、即培養學生理解題目的能力,懂得題和文的關係,養成讀文先讀題的習慣,學會以題目為線索去閲讀文章,並能找出表達中心的詞語和句子。同時遵循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原則,讓學生閲讀課文,回顧寫作順序,完成教學思路中的“會文”。接下來由整體插入部分逐段分析。

2.逐段分析課文

(1)過渡學習第二段

過渡語: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就被稱為“天下奇觀”,那一定壯麗、雄奇、令人神往,遺憾的是這麼壯觀的景象,老師卻沒有見過,你們見過嗎?想不想去看看?好,那我們就做好準備?(帶什麼去?)老師建議大家帶好兩樣東西:“眼睛”和“耳朵”。誰知道老師為什麼這樣説?(引導學生明白,要用心聽、仔細看),現在做好準備了嗎?好,我們現在馬上出發,以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到達目的地。

設計這樣的過渡語是為了下一步能帶學生入境界奠定基礎,其次以幽默的語言,告訴大家要用心聽、仔細看,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

接着教師利用文中的語言繼續渲染氣氛:農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觀潮日,這一天早上,我們來到了海寧縣的鹽官鎮,據説這裏是觀潮最好的地方。我們隨着觀潮的人羣,登上了海塘大堤。這時浪潮來了沒有?關於潮來之前是怎樣一番情景呢?書上哪兒告訴我們? 引導學習第二段,自由朗讀第2小節,説説你知道了什麼?(江面平靜,人山人海、古塔、中山亭、觀潮台、……)依照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江面很平靜。

這一部分是文章的非重點地方,且語言通俗易懂,教師略講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讀之後,談談“潮來之前”的景觀特點,使學生理解這些特點反襯了“潮來時”天下奇觀的“奇”,接着引入下段的學習。

(2)過渡學習第三段

教師過渡: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東望,等着、盼着,期待着那激動人心的一幕,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放江潮來時的錄音)請大家發揮耳朵的作用,用心聽,一會兒告訴老師你聽到了什麼?潮來之時的壯觀景象,在文章哪兒詳細告訴了我們?引導學習第三段(3、4小節),完成教學思路中的“入境”。

a.請2名同學來朗讀3、4自然段,其它同學邊聽邊思,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點描寫的?(板書、聲音、形狀)潮來時是先聽到的?還是先看到的?為什麼?聲音是怎樣變化的?自由朗讀,用“____”劃出有關詞句。

檢查學習情況,相機板書,“悶雷滾動——越來越大———山崩地裂”,理解“悶雷滾動、山崩地裂”。投影句子:“哪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齊讀“哪聲音”指什麼?“山崩地裂”還可以用什麼詞來代替(震耳欲聾、地動山搖、山呼嘯……)?相比之下哪個詞更能給人以驚心動魄的感覺?“顫動”可否換成“抖動”、“震動”?(不行,顫動是指短促而頻繁的振動,幅度最小,用於此處較恰當),引導讀這句,要讀出排山倒海之勢。請同學們按照由遠到近的順序把描寫江潮聲音的句子朗讀一下(自由讀、分組讀)。

b.江潮由遠及近滾滾而來,它的形狀又是怎樣變化的?大家想不想親眼看看?好,不過老師呢要提兩點要求,第一要用心聽,仔細看;第二把你看後的體會告訴大家(師放錄象) 聽錄音、看錄像、説感受,可以讓學生對“潮來時”先有感性認識,隨後再學習文章,易使學生真正體會到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

這種驚心動魄的場面,作者是按什麼順序觀察的?是怎樣描寫的?輕聲讀文,劃出有關詞句。

檢查學習情況,相機板書:一條白線——白色城牆———白色戰馬,作者的觀察順序是什麼?從遠處看怎樣?抽讀相關的這句話:“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理解“這條白線”是什麼。為什麼是“一條白線”呢?“逐漸”是什麼意思?能否用它練習説句話?再近些呢?抽讀“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牆”這句聯繫實際(如教室的高度等)理解“兩丈多高”有多高,它怎麼會是“白色城牆”?這與“線狀”相比如何?再近些呢?抽讀“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c.比較句子,説一説逐步添上的詞語有什麼作用?(投影顯示)

(1)浪潮猶如戰馬飛奔而來。

(2)浪潮猶如白色戰馬飛奔而來。

(3)浪潮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飛奔而來。

(4)浪潮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飛奔而來。

(5)浪潮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①意思已完整,②寫出了顏色,③突出了數量,④刻畫出錢塘江大潮的特點,它開闊,橫貫江面,它勢猛,有進無退,所以先呈線狀,後呈牆狀,至此則呈“萬馬並進”狀。⑤寫聲勢大,前面“千萬匹”也寫聲勢,但寫的是客觀的實景,這裏則寫主觀感受。)

在理解的基礎上,練習讀這五句連續寫形狀變化的句子,讀出由遠到近氣勢越來越大的變化,(教師範讀,學生練讀,及時點拔)

通過以上對江潮聲音、形狀的分析,完成教學思路中的“動心”即首先通過分析語言文字,猶如身臨其境,讓學生動真心。其次為了突出聲音與形狀的前後對比,打破教材穿插介紹的格局,依照本地學生從未見過浪潮的特點來分別進行教學,即先理解聲音的變化,後體會形狀的變化。

d.指導朗讀第三段。我們能否把剛才描寫聲音與形狀的句子合起來讀一下呢?注意要讀出江潮由遠到近、由小到大的聲勢來,抽讀了3、4自然段,大家評議,指出優劣,體會讀法,接着再自己試讀、抽讀。完成教學思路中的“吐情”,即把自己的真情實感通過讀表達出來。

e.複述重點段落。這麼壯觀的景象,我們能複述出來嗎?再放錄像,先看着畫面,師生共同複述,再讓大家各自試着複述。 這3、4自然段是全文的精華,也是重點部分,所以我想通過本段詞句的訓練,作為契入教學重難點的一個突破口,先是理解,辨析句子中的詞意,再深入體會潮來時的氣勢,然後要求複述,力求使學生能夠把這一段精彩的語言積累下來,為完成課後作業中的背誦作鋪墊。

(3)過渡學習第四段,大潮正浩浩蕩蕩地從東飛奔而來,霎時,潮頭向西奔騰而去,這時的江面又是什麼情景呢?依照前面的方法自學課文第四段,檢查你讀懂了什麼?同時引導找出兩個表示時間的詞語(霎時,過了好久)用“△△”標出,各説明了什麼?“依舊”、“恢復”各是什麼意思?能否用“恢復”説句話(板書、恢復平靜)?

3.教師小結:剛才我們也與作者一起身臨其境地去觀了一次潮,錢塘江大潮那種驚心動魄、奇異壯觀的景象,那麼壯麗,那麼雄奇(板書,壯麗、雄奇),真不愧為天下奇觀!江潮的景美,作者的文更美,為什麼作者會寫得這麼生動、形象、逼真呢?回味分析作者的寫作方法,(板書:按順序、抓特點)再次自由朗讀全文,回味一下這美、這壯、這奇!

教師的小結滲透了德育,滲透了文章的寫法,達到了情感目標的實現和教學難點的突破,同時,又引導學生由部分迴歸整體再讀全文,給人一種“課已盡,趣無窮”的感覺。

4佈置作業:我國能稱得上“天下奇觀”的景點很多,比如桂林山水,黃果樹瀑布等,請同學們課後收集圖片,互相交流,

(四)板書説明 1、觀潮

潮來之前 江面很平靜

天下奇觀 潮來之時 聲音 悶雷滾動——越來越大———山崩地裂、

形狀 一條白線——白色城牆———白色戰馬

潮過之後 恢復平靜

壯麗、雄奇 按順序 抓特點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種直觀的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中師生雙邊活動的縮影,能直觀形象地反映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本篇板書我是依照作者的思路,將文中作者的思路線、重點詞語線和感情線,三級交叉按照觀察的順序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後,設計了詞語式的板書,從而輔助於教法的實施和方法的落實,

《觀潮》説課稿 篇六

一、説教材

《觀潮》這篇文章是國家統編教材國小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一組的一篇講讀課文。作者向我們描繪了浙江省海寧鹽官鎮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課文結構清楚,作者按潮來前、潮來時和潮過後的順序和大潮聲、形由遠及近的變化介紹了錢塘江大潮氣勢磅礴的景象,使人讀後不禁發出感歎“錢塘江大潮不愧為天下奇觀”。作者還介紹了觀潮的人數之多,熱情之高,從側面表現了錢塘江大潮之奇。選編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為了讓學生通過學習課文體會大自然給我們帶來的奇妙感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二是讓學生一邊讀書一邊想象畫面,通過重點語句段體會文章表達上的特點。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四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將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制定為以下幾條: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1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4自然段。

3、邊讀書邊想象畫面,聯繫上下文體會詞語表達上的含義。瞭解本文的寫作特點。

4、通過學習本篇課文,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壯觀,受到自然美的薰陶,能把自己的閲讀感受與他人交流。

教學重點: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受到自然美的薰陶。

教學難點:體會文中一些語句,想象課文中描繪的錢塘江大潮的景象。

三、説教法

四年級的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慾日益增加,但他們的認知能力有限,對文字描寫的景象難以形成深切體會,因此我採用創設情境法進行教學。上課時播放錢塘江大潮壯觀景象,讓學生結合文中的文字描寫深刻感受。閲讀教學中,朗讀是最重要、最經常的練習,因為在朗讀的過程中可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還可以培養語感。因此,我還將採用以讀代講法進行教學,組織學生進行朗讀比賽,讀一讀,議一議,看誰能把潮來時的那種“浩浩蕩蕩、山崩地裂”的氣勢讀出來。

四、説學法

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中,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老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合作者,老師任務不僅僅是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他們在自主能動的學習過程中發現學習的快樂。因此在這堂課中我將運用自主探究式學法。“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為什麼這麼説?“奇”在哪兒?讓學生結合課前蒐集的資料説説自己對錢塘江大潮的瞭解。語文課堂應是開放而有活力的,因此我還將採用合作交流式學法,組織學生之間互相交流自己的獨特感受,議一議文中的哪些詞和句用得好。

五、説教學過程

《觀潮》這篇課文結構非常清楚,作者分別按潮來前、潮來時和潮頭過後這三個方面向我們詳細介紹了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為總寫,重點描寫了潮來時的景象。這篇課文不僅可以讓學生積累好詞佳句,還是一篇寫作的好範文。為了使本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質疑導入,激起探究興趣

導語“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觀潮》這一課。”(教師板書課題後質疑課題,什麼是觀,什麼是潮?師生交流後回到課文中。)請同學們齊讀課文第一段“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提問“讀到這兒,你有什麼要問的?”學生會質疑“為什麼説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奇在哪兒?”讓學生展示課前蒐集的資料再結合課後的資料袋説説錢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意圖: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中來,激起學習新知識的慾望,為下一步的學習做好鋪墊。}過渡語“同學們,我們知道了這兒的潮水是由於特殊的地形而形成的,那它究竟是什麼樣的呢,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感受感受。我們先把課文的障礙—生字掃除掉。”

(二)初讀文章,整體感知

1、學生分四人小組朗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找出不理解的詞、句,小組成員合作解決問題。

2、小組成員討論這篇文章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來介紹錢塘江大潮的,重點寫了哪一部分?(意圖:小組之間互相討論交流,有助於帶動學生的思維,在文中找出問題,發現問題,共同解決問題,也促進了成員之間的團結。)

(三)品讀課文,深入感知。

這篇文章結構非常清楚,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很快就可以明白文章是按潮來前、潮來時和潮頭過後的順序來寫的,老師就按照這個順序來組織教學。

1、指名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説一説這一段給我們介紹了什麼?潮來前江面是什麼景象?結合課文插圖看一看人們都在幹什麼?這麼多人都來看潮水説明了什麼?他們現在是怎樣的心情?如果你也在場會是什麼心情?“這麼多人來觀看潮水,我們也來親眼看一看”。

2、播放潮來時錄像,師生之間交流感受後再回到課文。學生自由朗讀3、4自然段,想一想作者又是按什麼順序描寫潮來時的景象的,抓住了哪些特點來具體描寫的?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按由遠及近的順序和聲、形變化的特點來描寫潮水來勢洶湧的。指導朗讀3、4自然段,特別是第四自然段。指名讓學生讀,小組齊讀,比賽讀,看誰能把那種山崩地裂、萬馬奔騰的氣勢讀出來。再播放潮來時錄像,請學生當解説員,按照順序和聲形變化介紹潮來時的景象。評一評,哪位解説員解説得最好。

3、霎時,潮頭就奔騰西去,這時江面又是怎樣的景象?潮水西去後有什麼變化?人們此時又會是怎樣的心情?你要發出怎樣的感歎?(意圖:利用影像資料進行直觀教學,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是其他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第一次播放錄像讓學生有初步印象,在這個基礎上結合課文學習,使學生很快地把剛才看到的畫面在頭腦中重現一遍,從而更深地理解課文內容。第二次播放錄像,讓學生不看書,直接對照畫面做現場解説,利用孩子好勝的心理,積極調動孩子的思維,使課堂氣氛活起來。)

4、總結:錢塘江大潮為什麼被稱為天下奇觀?(學生在學完課文後很快就能回答上來。)

(四)回顧課文,加深印象。

這個環節讓學生在文中找出自己喜歡的部分朗讀,並給予時間讓學生展示自己。這樣既鞏固了學生的感受,又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五)課後練習,拓展運用。

1、把今天看到的錢塘江大潮的景象和感受講給家長聽,既鍛鍊了學生運用詞彙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2、小練筆。讓學生以《觀潮》這篇課文做範文,按照一定的順序寫一處你印象最深刻的景觀。學會了的方法,應及時運用,這樣有利於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

觀潮説課稿 篇七

一、説教材

《觀潮》這篇文章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七冊第一組的一篇講讀課文。作者向我們描繪了

浙江省海寧鹽官鎮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課文結構清楚,作者按潮來前、潮來時和潮過後的順序和大潮聲、形由遠及近的變化介紹了錢塘江大潮氣勢磅礴景象,使人讀後不禁發出感歎“錢塘江大潮不愧為天下奇觀”。作者還介紹了觀潮的人數之多,熱情之高,從側面表現了錢塘江大潮之奇。選編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為了讓學生通過學習課文體會大自然給我們帶來的奇妙感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二是讓學生一邊讀書一邊想像畫面,通過重點語句段體會文章表達上的特點。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四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將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制定為以下幾條:

1 、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4自然段。

3 、邊讀書邊想像畫面,聯繫上下文體會詞語表達上的含義。瞭解本文的寫作特點。

4、通過學習本篇課文,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壯觀,受到自然美的薰陶,能把自己的閲讀感受與他人交流。

教學重點: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受到自然美的薰陶。

教學難點:體會文中一些語句,想像課文中描繪的錢塘江大潮的景象。

二、説教法

四年級的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慾日益增加,但他們的認知能力有限,對文字描寫的景象難以形成深切體會,因此我採用創設情境法進行教學。上課時播放錢塘江大潮壯觀景象,讓學生結合文中的文字描寫深刻感受。閲讀教學中,朗讀是最重要、最經常的練習,因為在朗讀的過程中可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還可以培養語感。因此,我還將採用以讀代講法進行教學,組織學生進行朗讀比賽,讀一讀,議一議,看誰能把潮來時的那種“浩浩蕩蕩、山崩地裂”的氣勢讀出來。

三、説學法

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中,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老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合作者,老師任務不僅僅是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他們在自主能動的學習過程中發現學習的快樂。因此在這堂課中我將運用自主探究式學法。“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為什麼這麼説,“奇”在哪兒。讓學生結合課前蒐集的資料説説自己對錢塘江大潮的瞭解。語文課堂應是開放而有活力的,因此我還將採用合作交流式學法,組織學生之間互相交流自己的獨特感受,議一議文中的哪些詞和句用得好。

四、説教學程序

《觀潮》這篇課文結構非常清楚,作者分別按潮來前、潮來時和潮頭過後這三個方面向我們詳細介紹了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為總寫,重點描寫了潮來時的景象。這篇課文不僅可以讓學生積累好詞佳句,還是一篇寫作的好範文。為了使本課教學達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質疑導入,激起探究興趣

導語“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觀潮》這一課。”(教師板書課題後質疑課題,什麼是觀,什麼是潮?師生交流後回到課文中。)請同學們齊讀課文第一段“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提問“讀到這兒,你有什麼要問的?”學生會質疑“為什麼説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奇在哪兒?”讓學生展示課前蒐集的資料再結合課後的資料袋説説錢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意圖: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中來,激起學習新知識的慾望,為下一步的學習做好鋪墊。}過渡語“同學們,我們知道了這兒的潮水是由於特殊的地形而形成的,那它究竟是什麼樣的呢,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感受感受。我們先把課文的障礙——生字掃除掉。”

(二)初讀文章,整體感知

1、學生分四人小組朗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找出不理解的詞、句,小組成員合作解決問題。

2、小組成員討論這篇文章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來介紹錢塘江大潮的,重點寫了哪一部分?{意圖:小組之間互相討論交流,有助於帶動學生的思維,在文中找出問題,發現問題,共同解決問題,也促進了成員之間的團結。}

(三)品讀課文,深入感知

這篇文章結構非常清楚,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很快就可以明白文章是按潮來前、潮來時和潮頭過後的順序來寫的,老師就按照這個順序來組織教學。

1、指名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説一説這一段給我們介紹了什麼?潮來前江面是什麼景象?

結合課文插圖看一看人們都在幹什麼?這麼多人都來看潮水説明了什麼?他們現在是怎樣的心情?如果你也在場會是什麼心情?

2、播放潮來時錄象,師生之間交流感受後再回到課文。學生自由朗讀3、4自然段,想一想作者又是按什麼順序描寫潮來時的景象的,抓住了哪些特點來具體描寫的?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按由遠及近的順序和聲、形變化的特點來描寫潮水來勢洶湧的。指導朗讀3、4自然段,特別是第四自然段。指名讓學生讀,小組齊讀,比賽讀,看誰能把那種山崩地裂、萬馬奔騰的氣勢讀出來。

再播放潮來時錄象,請學生當解説員,按照順序和聲形變化介紹潮來時的景象。評一評,哪位解説員解説得最好。

3、霎時,潮頭就奔騰西去,這時江面又是怎樣的景象?潮水西去後有什麼變化?人們此時又會是怎樣的心情?你要發出怎樣的感歎?{意圖:利用影像資料進行直觀教學,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是其他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第一次播放錄象讓學生有初步映像,在這個基礎上結合課文學習,使學生很快地把剛才看到的畫面在頭腦中重現一遍,從而更深地理解課文內容。第二次播放錄象,讓學生不看書,直接對照畫面做現場解説,利用孩子好勝的心裏,積極調動孩子的思維,使課堂氣氛活起來。}

4、總結:錢塘江大潮為什麼被稱為天下奇觀?(學生在學完課文後很快就能回答上來。)

(四)回顧課文,加深印象

學完全文後,我再次讓學生自由讀自己最喜歡的地方,並給予時間讓學生展示自己。這樣既鞏固了學生的感受,又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五)課後練習,拓展運用

1、把今天看到的錢塘江大潮的景象和感受講給家長聽,既鍛鍊了學生運用詞彙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2、小練筆。讓學生以《觀潮》這篇課文做範文,按照一定的順序寫一處你印象最深刻的景觀。學會了的方法,應及時運用,這樣有利於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

五、説板書

板書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是教師精心設計的結晶,是課堂教學的精髓,不僅可以體現主要內容,而且能使學生抓住板書內容掌握整個課堂教學內容,起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我的板書設計正是體現了這一點,具有代表性,一目瞭然,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觀潮

潮來前平靜

聲:悶雷滾動 越來越大 山崩地裂

潮來時 形:一條白線 橫貫江面 兩丈水牆

潮頭過後平靜 漲水

六、説效果

通過充分讀,學生實現了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讀中展示;通過自己領悟,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和情感體驗;通過自由評,使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得淋漓盡致。“讀中感悟,議中深入”學生不僅讀懂得了課文,而且體會到祖國河山的壯麗,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之美。

《觀潮》説課稿 篇八

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

我是語文組一號考生,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觀潮》,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分析,教學重難點分析,教學資源與手段分析,教學過程分析,自我評價八個方面來展示我的教學思路。

一、教材分析

1、地位與內容

《觀潮》是語文出版社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二節的教學內容,本課是在學生具有了一定的字詞積累和言語理解能力的基礎上來進行學習的。本單元的課文以寫景為主,本課通過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以生動的語言向讀者展現了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

2、教學目標分析

依據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新課改對教學目標的要求,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如下三個維度:

(1)知識與技能目標:

能正確書寫"鼎、罩"等7個生字,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正確讀寫"寬闊、籠罩、若隱若現、昂首東望等詞語;

能用"逐漸"、"恢復"等詞造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以讀促悟、多種閲讀形式相結合的方式,激發學生讀書的熱情,提高學生品味詞句的能力;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讓學生在學習本科的過程中,感受大自然的壯觀,受到自然美的薰陶,從而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3、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根據教學目標和教材內容,"潮來之時"是文章的重點部分,所以我將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描寫方法確定為本課的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依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認知結構,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為抓住重點詞句,按課文的表達順序理解課文內容。

我對教學重難點的分析是基於對教學目標和學生情況的分析,那麼接下來我來説一説學情。

二、學情分析

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説,他們對字詞有了一定的積累,但對於正確書寫漢字還有待加強,學生理解一些語句深層涵義的能力還有待提高。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樂於表達,但他們的生活經驗畢竟有限,對文中描繪的錢塘江大潮的雄偉景象,僅憑想象難以深刻感受,需教師提供直觀的圖像幫助理解,這些都將成為我教學過程中的考慮因素。

三、教法分析

基於以上對教學內容、學情的分析和新課改的要求,因為本課是篇寫景記敍文,篇幅不長,但"天下奇觀"的景象極為少見,因此,我將藉助多媒體,採用"創設情境法"、"圖文結合法"等方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入境界,進角色,動真心,吐真情來體會錢塘江潮來時宏偉的氣勢,感受到大自然的偉大力量,從而達到培養能力的目的。

四、學法分析

學生將採用"情景探究法"、"討論法"及"朗讀體會法",通過對圖片影像的觀看,感受和學習課文中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

五、説教學過程

作為教師要做的是幫助學生架設生活與教材的橋樑,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並參與其中,推動學生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第一環節:激趣導入

首先我採用設問的形式問學生們,在我國,有許多奇特的自然景觀,錢塘江大潮就是其中一處,有誰聽説過或者見過錢塘江大潮嗎?

然後,放錄像讓學生們直接感受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

之後,請幾個學生分別談談觀看錢塘江大潮後的感受。

(設計意圖:因為很多同學都沒有親身感受過這一奇觀,在這裏我運用多媒體教學,學生可以直接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雄壯的氣勢,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利於學生理解重點詞句和課文。)

第二環節:新授環節

1、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整體感知

先請同學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找出不理解的字詞,採用查字典等自學方式解決。

然後我找同學來大聲朗讀課文,並採用同桌對讀的、抽讀生字卡的方式檢查學生字詞掌握情況。

(設計意圖:能借助字典和生活積累,理解字詞的意思,培養學生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新課標極力強調培養學生的自主性,為尊重學生的個性,我特別提醒學生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2、帶着問題默讀課文,理清課文的順序

我讓學生帶着課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描寫錢塘江大潮這一"天下奇觀"的?這一問題來默讀課文,提醒學生注意默讀的時候要提高默讀的速度,不要用手或筆指着讀。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養成默讀的習慣,指導學生默讀的方法。課文脈絡清楚,學生在初讀基礎上能很快理清脈絡,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後的順序組織教學。)

3、創設情境,體會觀潮人的感受

為了讓學生設身處地的體會到觀潮人的急切、激動的心情。我設計這麼幾個問題:如果你就是觀察人中的一員,想到就要見到大潮了,你心情如何?你會怎麼做?觀潮的人羣又是怎麼做的呢?並讓學生們帶着這些問題再觀看一遍錄像。這種情境的創設,使學生們體會到身臨其境的感覺,體會到觀潮人的感受。

4、細讀,品味感悟

文章的三、四自然段是重點部分,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這部分,我設計瞭如下三個問題來幫助學生理解。

1、潮來前,江面的景色什麼樣?(江面平靜)

2、潮來時,江面的景色什麼樣?在講潮來時這部分時,讓他們用筆畫出描寫潮來時的景象和聲音的詞語和句子,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去理解。

(設計意圖:不動筆墨不讀書,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3、大潮過後,江面的景象是什麼樣的?這些都説明了什麼?把自己的理解在小組內進行討論。

(設計意圖:學生在讀書時聯繫生活經歷,體會感悟,深入理解,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

我之所以設計如上三個問題,是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後的時間順序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第三環節:鞏固練習

學完全文後,我再次讓學生自由讀自己最喜歡的地方,並給予時間讓學生展示,這樣既鞏固了學生的感受,又進一步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

第四環節:作業設計

讓學生把自己觀賞到的錢塘江大潮的景象及感受講給家長聽,既鍛鍊學生運用詞彙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六、板書設計

根據潮來前、潮來時、潮去時的關鍵詞總結成為本課板書,讓學生清晰地認識到錢塘潮的特點。

潮來前:風平浪靜 人山人海

天下奇觀 潮來時:悶雷滾動 一條白線 浩浩蕩蕩 山崩地裂

潮去時:漫天卷地 風號浪吼

《觀潮》優秀説課稿 篇九

一、説教材

《觀潮》是四年級第七冊第三單元的一篇閲讀課文。本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是《注意積累寫作材料》,它既是第二單元《抓住課文主要資料》的繼續,又是第四單元《從資料中體會思想》的延續,同時還為完成第五單元《抓住事物的特點寫》打下堅實的基礎。

這篇講讀課文,按順序抓特點經過“我”的耳聞目睹,介紹了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文中洋溢着作者強烈的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年級是國小階段由低向高發展的關鍵的階梯,大綱明確要求:“能抓住重點詞、句、段”,深入理解課文資料:“學習課文是怎樣觀察事物,用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

根據大綱目的要求,語文教學的規律以及《觀潮》這一課的特點,應到達以下4個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資料,使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3、學會生字新詞,理解並運用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

4、給課文分段,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3、4自然段。

教學重點:

學習課文3、4自然段。

教學難點:

1、理解重點詞、句、段。

2、學習作者有順序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觀察本事,養成積累材料的習慣。

教具:

錄相帶、投影片。

二、説教法

運用電教手段,採用情境教學法。

教學是科學,也是藝術。羅丹説過:“藝術就是感情。教育離不開愛,教學情為先。我充分應用電教手段,把學生帶到一個錢塘江大潮來臨時雄偉壯美的景象中,使編者情、作者情、教師情、學生情融為一體,學生身臨其境,情寓其中。從心理學角度來分析,認識是有意識心理活動和無意識心理活動的統一,是理智活動和情感活動的統一。我抓住學生和教師感情能夠相互感染、相互影響的心理特點,採用情境教學法,不僅僅能夠培養學生的觀察本事,並且能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還能啟迪思維,發展想象,對開發學生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有獨到的作用。

三、説學法

教學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主動的學習過程,要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從過去的“講堂”變成學生的“學堂”,必須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益,把課堂這一個廣闊的舞台還給學生,提高學生素質,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學生採用:看、聽、讀、品的方法學習。

我説的是《觀潮》一課的第二課時。

四、説教程

1、複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觀潮》一文,首先請同學們回憶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

(學生答後教師板書,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從整體入手,把握文章的思路即觀潮的順序,為學習下文奠定基礎。)

2、齊讀第一段,投影出示:

a、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b、那裏是觀潮的好地方。

請大家讀後説説“觀”字各是什麼意思。

(這樣做的目的是引導學生抓住中心詞“天下奇觀”理解錢塘江大潮是雄偉壯麗而又罕見的景象,教給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重點詞語的方法,讓學生自我走上講台,當小教師,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悦,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本事。)

3、江潮還沒有來,作者看到了什麼大家輕聲讀第二段,然後同桌互説。

(學生經過讀理解課文資料,因為每一節課教學效果的好與壞,實際上是教師導、學生演“戲”的演出效果如何的體現。課堂教學不僅僅在於教師的導,還在於學生的學。學生經過讀書,理解了潮來前江面的平靜,體會到“人山人海”觀潮的熱鬧場面和人們期盼的心境。

4、那麼,潮來時究竟是怎樣的景象呢今日讓我們隨着錄像細細觀賞一番,可是要邊看邊聽邊想: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此時此刻你又想到了什麼看完後前後桌四人小組討論。

教師巧設疑問,引導學生進入主角,學生的情感一下子沉浸在錢塘江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壯麗圖景中。學生看得如夢似醉,這就是情境教學法的作用。同時圍繞單元重點訓練這一個面,巧設三個點即三個小問題,由點到面,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強化課堂教學的語言文字訓練,注意訓練的坡度、難度。看完後,學生情緒激昂,興致勃勃展開討論,興趣就是最好的教師,學生有的説聽到潮來時的聲音從小變大;有的説先看見一條細白線,然後又看到白浪翻滾,還有的説我真想大喊一聲“太美啦”,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學生眼睛看得細、耳朵聽得真、討論得熱火朝天。播放錄相把握時機,將視覺手段和聽覺手段緊密結合起來,有助於培養學生觀察本事,發展學生的想象本事和動態形象的思維本事,學生見其形、聞其聲。這樣做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藝術水平,落實了本單元重點訓練項目,抓住了本節教學重點,為突破教學難點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5、教師趁熱打鐵,抓住機遇巧引導:

閲讀3、4自然段,思考:

a、作者觀察順序是怎樣的你是怎樣明白的

b、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點來寫

c、用“”劃出你認為最能體現潮水雄偉、壯觀的詞句。同桌能夠討論。

學生經過讀、劃、議,明白以“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白色城牆”、“千萬匹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這些詞語中,抓住潮來時的形狀特點。在觀看錄相之後,再回到文中細品評,學生陶醉在有聲有色有形的情景中,潮水越來越近,潮頭越來越高,聲勢越來越猛的景象中,領略到大自然的完美,激發了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受到了潛移默化的美的薰陶,落實了大綱要求,對學生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在課堂上給學生學習和思考的時間,落實了“三為主”的教學原則。

6、引導學生美讀3、4段。

讓學生自我在讀中學,學中讀,如“橫貫江面、山崩地裂、白色城牆、白色戰馬:浩浩蕩蕩”讀得頓挫有力,語氣由緩到急,語調由平靜到高昂,讀出了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來。經過教師導讀,學生試讀、領讀、自由朗讀、齊讀、對學生進行了讀的本事的培養,學生在學中讀,讀中品,品中悟,最終實現了“讀書百遍,其義自現。”

7、再次觀看潮來時的錄象,深化理解,加深感受,看後説一説自我的感想。

把情境教學法和看、聽、讀、品的學習方法經過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有機揉合在一齊,把課文中語言文字所描繪的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壯麗景觀和文中所表達的強烈的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有機結合在一齊,構成一種教學藝術的境界,真是“作者胸有境、入境始於親。”!

8、學習第五自然段,讀讀,想想,潮過後是怎樣的情形

學生經過自我學習,明白潮過之後江面才恢復平靜,江水漲了兩丈來高。這從水量之大講江潮的壯觀,培養了學生的自學本事。

9、師生共同總結全文。

把你這節課所學到的知識講給大家聽(從寫作、詞句、思想等方面來研究)。

學生][想好後,自告奮勇説給大家聽。在總結全文時,教師有意識從思想、知識、本事方面引導學生,變教師“一言堂”小結為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課堂小結”。這種形式獨特新穎,能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加以概括、歸納、總結,有利於提高學生閲讀理解課文的本事,提高學生布局謀篇的本事。

總之,在《觀潮》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採用了情境教學法,應用了電化教學的先進手段,發揮了課堂教學“三為主”的調控作用,圍繞“注意積累寫作材料”的重點,訓練項目,教師注重導方法、導技能,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又滲透了思想教育,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當前,教育正面臨着由“應試”轉向“素質”教育的重大改革,信息革命的浪潮正加速着教育技術化的進程。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必須加強課堂教學如何實施素質教育的研究,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為培養跨世紀的人才而努力奮鬥

我的説課資料結束,多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