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語文國小語文課文《珍珠鳥》教學實錄(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91W

語文國小語文課文《珍珠鳥》教學實錄(精品多篇)

國小語文課文《珍珠鳥》課堂實錄 篇一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60

重慶外國語學校   王君

語文課,向思想更深處漫溯。

——題記

【教學自評】

馮驥才《珍珠鳥》的魅力到底在哪裏?

教參上有“和諧説”。網上流傳甚廣,影響很大的有郭初陽老師的“欣賞囚禁説”(從鳥籠切入),竇桂梅老師的“信賴説”(從信賴開掘)。經典的文本足以承載反覆的推敲,我認為,對於《珍珠鳥》,還有進一步挖掘的必要。於是我以“距離”為話題,從文本中不引人注意的“不”字入手,激發學生更加冷靜客觀地去感受和審視馮驥才的愛,透視了作者對珍珠鳥的行為,引導學生從觀察愛的表相走向體悟愛的內涵,深刻挖掘“愛”的真諦,力求對文本進行更有深度的貼切的解讀。愛是信賴,愛是理解,愛是尊重,愛是自由,愛是距離的保持,在這樣的步步挺進中,讓孩子們感悟愛的藝術和思考愛的困惑。

這是難忘的一課,孩子們在思維碰撞中的經典言論至今讓我回味不已。距離的話題、征服的話題、無形的籠子的話題、人對自然的自我想象的話題、精神淪喪的話題……這些發言無不閃爍着哲理思辨的光芒,讓我又一次享受到了語文學習的深度之美。

三年前第一次教《珍珠鳥》,有一個孩子在課堂上拒絕做我的續寫訓練,她告訴我:“林清玄説向人乞討的只是寵物,不會乞討的才叫動物,人類把動物變成寵物也不是件難事,而老馮説:這叫信賴”。 這一次教《珍珠鳥》,不僅課堂上羣情激奮,下課後孩子們還裏三層外三層地圍着我,提出了比如“如何看待動物園”等等絕不淺薄的問題,很欣慰,這一堂課,我給孩子們打開了一扇窗——深度思考人和動物以及人和自然的關係,應該成為孩子們在未來學習中自覺的探索吧。

語文課,以文本作橋,紮根在關鍵詞句上,向思想更深處漫溯。語文、語文教師、學生都會在這漫溯中獲得尊嚴吧!

下面展示的是第二課時的討論片斷。

一、距離產生的美——研讀“我對珍珠鳥”

師:昨天聽了同學們的初讀交流,很受啟發。今天我們從“不”字入手來解讀文本。請大家瀏覽課文,“我”對珍珠鳥有哪些“不”呢,請找出一些句子,可以直接含有“不”,也可以暗含着“不”。

生:我很少扒開葉蔓瞧它們。

生:我絕不掀開葉片往裏看,連添食加水時也不睜大好奇的眼睛去驚動它們。

生:我不管它。

生:我只是微微一笑,依舊寫東西。

生:我不動聲色地寫,默默享受着這小傢伙親近的情意。

生:我手中的筆不覺停了,生怕驚跑它。

師:看來,作者對珍珠鳥的原則是“不看、不管、不擾”。作者説是信賴創造了美好的境界,真是隻有信賴嗎?下面我們就通過這些“不”去深入思考作者創造美好境界的奧妙到底在哪裏?

生:從這些句子我感受到作者並沒有刻意地去關愛鳥兒。

師:“刻意”一詞有意思!請繼續説。

(第一範文 www.第一範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珍珠鳥)

此文轉載

生:我覺得作者走的是自然路線,讓鳥兒自然發展,自由生活。

生:從這三個“不”我看出來作者對鳥兒首先是尊重,大家都是自然界的一員,鳥也應該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應該受到尊重。不去刻意地管理它就是一種真正的尊重。

生:我認為這些“不”是作者給予珍珠鳥的自由,他愛護鳥兒,更尊重鳥兒,所以就讓鳥兒自由自在地生長和玩耍。

生:動物和人的關係往往有兩種,畏懼人和與人友好相處。這三個“不”消除了鳥兒的畏懼感,讓小鳥感受到了人的友好,我們都説小鳥依人,就是文中的這種境界吧。

師:人愛鳥有多種表現啊,可以撫摸它的毛、殷勤地餵它食物,和它一起玩,為它放音樂等等,作者是這樣愛珍珠鳥的嗎?

生:我覺得作者很高明,他的情緒不外露,一直很安靜,這就可以激發小鳥的好奇心,讓它自然而然接近人,最後讓它發現人這個龐然大物原來這麼温柔可親。

師:原來這是人的一種策略啊!(眾笑)這個策略好不好呢?

生:這個策略很好。因為這表明了作者對鳥兒既是刻意的,又是不刻意的。他不刻意地去關注它、看它、管理它,其實作者是刻意地這樣做的。

師:哦,大家聽懂了嗎?作者的不刻意恰好是因為他的刻意。深刻!

生:我認為這三個“不”表明作者是瞭解鳥的,因為鳥和貓狗不一樣,貓狗是渴望親近人的,但鳥怕人幾乎是天性,因為了解,所以作者才會有三個“不”的表現。

師:哦,這樣做是對鳥性的一種瞭解和尊重,説得真好!

生:對,鳥其實是不需要人類的愛慕和欣賞的,它更需要自由。作者就是讓鳥快快樂樂地生活,他尊重了它怕人的本性。

生:這是把鳥放在和人平等的地位,不把鳥當玩具寵物,不刻意干擾鳥的生活。

生:從這三個“不”中,我看出了作者很善於和動物交流。作者追求的最好的境界不是人鳥合一,不是和鳥兒融為一體,而是各自有各自的空間,各自有各自的生活。(掌聲)

師:説得太好了!人鳥合一併不是最好的狀態,那麼最好的狀態是什麼?

生:保持一定距離,給它自由空間,讓它自己去發展,它需要什麼就給它什麼,而不是我需要什麼就要求它做什麼。作者和小鳥之間因為保持了距離,所以也就有了和諧和美好的境界。

師:同學們,作者行為中的這些“不”敦促我們思考什麼是真正深刻的愛。愛的方式有很多種。這就像你們的成長,小時候你們需要和爸爸媽媽在一起,需要親密的愛撫呵護。但是現在呢,你們長成小大人了,你們渴望和大人拉開距離了,希望有自己的空間了。爸爸媽媽如果過多幹涉你們的生活那在你們的眼裏就不是愛了。所以,瞭解這一點的爸爸媽媽就會適度地保持和你們的距離,讓你們感覺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是一個完整的人。這是一種更深刻更理性更高境界的愛! 愛它,就尊重它!愛它,就信任它!愛它,就給它自由! 愛它,就要有信念遠遠地欣賞它而不干擾它。距離能夠產生美,距離也能夠昇華愛,人和人之間是如此,人和鳥之間,人和自然之間也是如此。所以,《珍珠鳥》中的美好的境界,更來自於作者對人鳥之間的距離的藝術性地不露痕跡的保持。距離的保持,反而消除了人鳥之間的距離。這其中的關於愛的奧祕真是意味深長的。

(第一範文 www.第一範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珍珠鳥)

此文轉載

二、距離產生的惑——研讀“珍珠鳥對我”

師:刻意的不刻意,零距離的遠距離使馮驥才找到了對待珍珠鳥的最好方式。但是珍珠鳥對馮驥才呢?在聽同學們的閲讀彙報的時候,有兩個同學的發言讓我覺得有進一步探討的必要。一是賈秋陽同學説珍珠鳥把我當作了一棵大樹了,二是劉佩靈同學説珍珠鳥和我親密並不僅僅是因為信任,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因為這隻小鳥涉世不深,天生牛犢不怕虎。大家議一議。

生:我認為,這篇文章根本就是人的對鳥的一種想像,或者説是人對自然的一種想像。這就好像一隻螞蟻在桌腿上爬,人自作多情地把它捉起來放到桌面上去,可是其實人家螞蟻其實是想往地上爬的。人和動物本質上是不能相通的,小鳥它也不懂信賴不信賴的道理,也許在小鳥的眼裏,馮驥才就是一棵安全的樹罷了。(眾大笑)

師:文學作品當然是充滿了人的想象,表達了人的希望的,你這樣説不是徹底否定了人和動物之間是可以有感情交流的,這合理嗎?你的思路挺好,但還需要文字佐證。

生:我也覺得是作者是一廂情願的想像。比如開頭第一段的描寫:一個簡易的籠子,一卷乾草,就是鳥兒“舒適又温暖的巢”嗎?我看未必,大鳥後來生氣地呼喚小鳥不就説明大鳥對自己生活的大環境並不是完全放心的。還有第三自然段“從中傳出來的笛兒般又細又亮的叫聲,也就格外輕鬆自在了”中的“也就”兩個字讓我感覺到了勉強,我也讀出了作者一廂情願地猜測。鳥兒們到底幸福不幸福,其實馮驥才並不知道。

生:我認為表面上看人鳥相處得非常和諧,其實深入去看,珍珠鳥和人的距離是越來越遠了!

師:和人的距離越來越遠了?請談仔細一點兒,扣緊文本。

生:這個故事我覺得很老掉牙,不外乎就是一個征服的故事——人征服動物。和一般的征服不一樣的是把動物捕殺了還不算,還要征服動物的心,但是馮驥才真的征服了珍珠鳥的心嗎?顯然沒有,剛才很多同學都談到了鳥爸爸鳥媽媽對人的態度幾乎是沒有什麼變化的,作者越來越友好,但它們戒備的態度一點兒都沒有變。這是因為什麼?是因為大鳥恐怕對人性看得太深刻了吧,它們不相信把它們關在鳥籠子裏的喂鳥人能夠真正地愛鳥。

生:我同意。作者好像已經征服了小鳥,但是,這種征服還有意義嗎?請大家看看第九自然段,“這樣久了,打開窗子,它最多隻能在窗框上站一會兒,絕不飛出去”,飛翔是鳥的天性,一步之外就是自由的天空,但它居然不飛,這還叫鳥嗎?

生:因為它的爸爸媽媽在這裏,它的家在這裏啊。

師:它可以飛出去後再飛回來呀!

生:小鳥不再飛出去,我想一來是因為它還小,缺乏飛翔的能力和勇氣,二來時因為它根本就沒有飛翔的意識了,它認為這裏就是它的生活環境,它根本就沒有天空和森林的意識了。

師:它為什麼缺乏飛翔的能力和勇氣呢?

生:那個籠子啊!它的爸爸媽媽根本不可能從那個籠子裏鑽出來,沒有人教它飛翔,沒有人帶領它去練習飛翔啊。

生:從這個細節看來,小鳥雖然可以“擠”出那個籠子,但是它的心裏已經有了無形的籠子了,這個無形的籠子讓它失掉了飛翔的慾望。

生:對,這個籠子永遠不會被人打開。我們可以想象,現在小珍珠鳥還可以“擠”進“擠出”籠子,有一天,當它的身體長得和大鳥一樣大時,它的命運也就只能和自己的爸爸媽媽一樣——永遠被囚禁了。它的命運其實比它的父母還可悲得多,因為一旦籠子打開,它的父母也許還有可能飛回藍天,而小珍珠鳥呢,它可能根本就飛不起來了。

生:從小鳥兒站在窗框上都不飛出去這一個細節,我看出小鳥兒根本就沒有鳥性了,它已經不是一隻真正的鳥了,它只有鳥的軀殼,但是沒有鳥的心靈了。

生:小珍珠鳥其實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成為了人的寵物,只是人沒有意識到,小鳥自己更不可能意識到罷了。

師:對鳥兒飛不飛走這個問題,大家從馮驥才這個角度來看看呢?

生:作者既不關窗子,也不阻攔鳥兒到處飛,看來他心裏頭有底兒:鳥兒根本就飛不走。

師:大家的討論讓老師重新思考了“距離”的問題,從你們的這個思考角度上來説,人和鳥的距離是遠了還是近了呢?

生:當然是遠了。大珍珠鳥並沒有因此而信賴作者,這個距離本來就遠,小珍珠鳥失掉了鳥性,淪為人的寵物,它連鳥都不是了,我們還能討論鳥和人的關係嗎?我們現在討論的是人和寵物的關係。

師:可怕的籠子,虛偽的自由,虛偽的愛!

生:人表面上征服了鳥,但真正的鳥卻離人越來越遠了!

師:我想起一首詩:生命誠可貴——

生: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兼可拋。

生:作者其實依舊是失敗的。他征服了鳥,也改變了鳥。這就像如今的社會,人不是已經是自然的主宰了嗎?但人不也是越來越孤獨了嗎?

師:是的,征服鳥不一定換來人和鳥真正的和諧相處,征服自然最後人類換來的可能是自然的報復。剛才冉雪立同學説人和鳥的最好的關係並不是人鳥合一,這話深刻!我想,人合自然的關係也是如此,敬畏自然,探索自然但不以征服自然為目的,這才是人和動物之物以及人與自然之間的相處之道。我又想起了徐來同學剛才的精彩發言。她説“人往往會對人和動物的關係作自我陶醉般的想象”這句話值得我們深思。第一堂課,同學們交流初讀感受時,大部分同學站在作者的角度細細揣摩文本,確確實實感受到了這篇文章字裏行間表現出來的和諧之美,那麼為什麼第二堂課大家同樣是緊扣文本,但卻提出了這麼多反對意見呢?我想,這是因為我們拋棄了人的本位,而自覺站在了鳥的本位上來思考問題,所以,我們發現了平等背後的不平等,和諧之外的不和諧,發現了信賴背後的殘酷的征服,征服之中的人鳥的對峙和人與自然關係的惡化。同學們,我相信,如果馮驥才參加了大家的討論,也一定會深受啟發的,他的愛的藝術也一定會因此而提升到更高的境界的。有形和無形的鳥籠桎梏了小小的珍珠鳥的飛翔之夢,那麼,在生活中,我們的心靈是不是也被某一種籠子籠上了而不自知呢?學了《珍珠鳥》,對於同學們反省自我也應該有一定的幫助吧。

(第一範文 www.第一範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珍珠鳥)

此文轉載

竇桂梅教學實錄——《珍珠鳥》 篇二

第一課時 品味人與小鳥的“信賴”

一、引出人與鳥的話題

(學生課前朗讀蘇軾《題西林壁》,白居易《憶江南》,李白《贈汪倫》……)

師:聽到剛才白居易的《憶江南》,讓我們想起他的另一首《鳥》,我願意與同學們一起誦一誦。

生:“莫道羣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盼母歸。”

師:那嗷嗷待哺的鳥兒,呼喚人啊千萬不要打鳥,他們在等待母親趕緊回家呢。好在我們有愛心,不會再打鳥了,還經常把鳥帶回家養着。真好!(板書)恰巧前幾天,朋友就送“我”一對珍珠鳥。放在——(引讀)

生:“一個簡易的竹條編成的籠子裏,籠內還有一卷乾草,那是小鳥舒適又温暖的巢。”(教師同時板書“珍珠鳥”)

師:(解題)珍珠鳥又叫錦花鳥,應了成語“錦上添花”,這花兒就是——

生:珍珠。我想珍珠鳥一定很好看,很討人喜歡。

師;想看看嗎?(出示圖畫,學生情不自禁説:“好小啊!”)我願意聽到同學們看到之後再讀題目的感覺。

(學生讀題目《珍珠鳥》,讀得很美、很輕)

師:讓我們打開課文,看看作家馮驥才是怎麼寫珍珠鳥的。

(生開始默讀,之後在老師的鼓勵下開始舉手發言)

生:我發現了,珍珠鳥膽子小!課文説“它是一種怕人的鳥。”

師:你讀書真細心。好,你領着我們再讀這句。

生:珍珠鳥啼叫的聲音也很小,又細又亮,一定很清脆——“從中傳出笛兒般又細又亮的聲音顯得格外輕鬆自在了。”

師:謝謝你給同學們借鑑。我們提示剛才那位同學找到相關句子讀讀,你呢,不用提示,就這麼做了,真好。介紹珍珠鳥的特點,能直接用課文的句子讀給大家,不失為一種好方法。當然,你讀的聲音也像笛兒一樣好聽呢。

生:珍珠鳥長得的確很小。我發現課文寫珍珠鳥“小”的詞語很多,也找出句子讀給大家聽——“小紅嘴兒。”(師引導讀出“兒”化的“小”)

師:你真會體會這兒化音。聽起來很舒服,感覺它小得好可愛。

(學生陸續找出“小腦袋”、“小紅爪子”等詞語,並在教師的指導下朗讀相關句子,讀出了小珍珠鳥的活潑可愛)

二、人是如何贏得信賴的

師:通過讀書,我們瞭解到的珍珠鳥可以用一個字形容——(生:就是“小”)瞧這一個個“小”,我們會想到好多形容小的成語——(生:小巧玲瓏)

生:還可以換一個成語叫嬌小玲瓏。而且膽子還小,那就可以説“膽小如鼠”。

師:意思一樣,但就是不美了。(學生領悟,換成“謹小慎微”)

師:你們發現沒有,課文還有一句——(課件打出)“漸漸,它膽子大了。”俗話説“本性難移”,自然也可説“鳥性難移”。從怕人,到膽大,怎麼反差這麼大呢?

(幾位學生髮言,一學生説這裏關鍵是文中的“我”努力的結果,讓這本來怕人的鳥變得膽子大了起來)

師:那好,現在就讓我們看看作者“我”是怎麼贏得小鳥的信任,使它“漸漸,膽子大了”的。讀讀課文,找出具體的語句,用自己的話來説也可以。

(學生讀書,找出:“我呢,決不掀開葉片往裏看……”、“我不動聲色地寫……”、“我不管它……”等句子,即興精彩短評)

師:感謝你們的發現,可以讓我們更進一步去體會語言裏的滋味。那我們就從你們讀到的或者談到的地方具體品味品味。比如同學們談到的這句——

生:(讀)“我便用吊蘭長長的、串生着小綠葉的垂蔓蒙蓋在鳥籠上……”

師:採訪你(指剛才讀的學生),“我”為什麼要這樣做?

生:就是讓它感覺有安全感,“我”故意用吊蘭來讓珍珠鳥感到這籠子跟以前的巢差不了多少。

師;“我”用吊蘭來打扮籠子,實際用的是那顆——

生:用吊蘭不如説是用心。所以作者要想辦法用長長的、串生着小綠葉的垂蔓蒙蓋在鳥籠上……

師:請你再讀這句,注意啊,它可是膽小的,不要嚇着它們,你該怎麼讀?

(學生朗讀,教師指導並範讀,讀得“小心翼翼”,而後學生讀,掌聲)

師:三個月後,聽!(播放珍珠鳥的叫聲)

生:這聲音,和它的爸爸媽媽叫得一樣,笛兒般又細又亮的叫聲,還更嬌嫩,真好聽。

師:(出示畫面)快看,它鑽出了籠子。你看到了嗎?看到了嗎?

生:看到了!“雛兒,更小喲,正是這個小傢伙!”(老師指導學生朗讀)

師:至此,課文稱珍珠鳥為“小傢伙”。讓我們再找出幾句讀讀。

(學生找出:“起先,這小傢伙只在籠子四周活動,隨後就在屋裏飛來飛去”、“我不動聲色的寫……”、“……這小傢伙竟趴在我的肩頭睡着了”等句子,讀得很小心)

師:把“小傢伙”換成“珍珠鳥”,再讀讀,看看有什麼不同?

生:(讀了一句)用“珍珠鳥”可沒有用“小傢伙”這樣生動,沒味道。

師:這是對人的稱呼,不是珍珠鳥嗎?為什麼稱為小傢伙?

生:一定是特喜歡的,比自己小的人,一般稱“小傢伙”,表示心裏特別喜愛。

(連續有三五個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

師:“我”不僅給它們的籠子裝扮成家的模樣,還要對這珍珠鳥“客客氣氣”的,當作家裏的小孩子、小朋友,小寶貝。真好。

師:剛才你們談到“我決不掀開葉片往裏看……”;“我不管它……”;“我不動聲色地寫……”這一個個“不”,可以用這裏的一個成語概括——

生:那就是“不動聲色”。

師:假如去掉一個個“不”,把這幾個句子連起來,變成一段話:“假如我大動聲色,掀開葉片往裏看、管它,小傢伙就會_____。”

(學生補充“受到驚嚇”、“嚇得逃跑”、“不敢從籠子裏出來了”)

師:然而,這都是“假如”。我這麼喜歡它,怎麼會這樣做呢?所以,“我決不……不……不……”(和學生又把剛才這幾句讀了讀),如果説裝扮籠子,感到作者的用心,這裏真可謂——(師生一起説出)用心良苦。

三、小鳥是如何理解信賴的

師:原來鳥怕人,人不怕鳥,現在我怕鳥害怕,怕鳥擔心,怕鳥飛走,結果呢,鳥卻不怕人了,信任人了。那小鳥對人的信任表現在哪?讓我們再次回到課文中,結合具體文字談談。

生:(讀)“起先,這小傢伙只在籠子四周活動,隨後就在屋裏飛來飛去,一會兒落在櫃頂上,一會兒神氣十足地站在書架上,啄着書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會兒把燈繩撞得來回搖動,跟着跳到畫框上去了。”(老師出示剛才學生説出的這段話,但把三個“一會兒”去掉了)

生:老師,這句話不完整了,你把“一會兒”丟了。

師:意思沒有改變啊,用與不用究竟有什麼不同呢?

(學生説,這個詞重複用了三次,表現了小傢伙的調皮,讓人好喜歡;也有的説,這三個“一會兒”,一個比一個程度深,把小傢伙的調皮寫得活靈活現了)

生:注意這句話中有一個成語“神氣十足”。去掉這三個“一會兒”,小傢伙頂多也就“神氣”,談不上“十足”,可用上這三個“一會兒”,那可真叫“神氣十足”!(該生朗讀這段,表現了小鳥的“神氣十足”)

師:我願意和大家一起讀,女同學讀第一個“一會兒”,男同學讀第二個“一會兒”,我讀第三個“一會兒”,大家讀了以後一定要像小傢伙一樣神氣十足哦!

(師生合作讀,讀得很精彩。然後師生結合文本繼續品味小珍珠鳥的可愛以及作者細膩生動的描寫,教師不時肯定學生的精彩表現)

師:作者把珍珠鳥的調皮和淘氣寫得的的確確——(生:神氣十足),(引讀)因此,白天,它這樣淘氣地陪伴我。夜晚——

生:(讀)“天色入暮,小傢伙才在父母的再三呼喚聲中飛向籠子,扭動滾圓的身子,擠開那些綠葉鑽進去。”

師:(引讀)以至於有一天,“我伏案寫作時——

生:(讀)“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這小傢伙竟趴在我的肩頭睡着了……”

(課件打出這段話,進一步引導學生品味“趴在我的肩頭睡着了”這一人鳥和諧相處的狀態,然後配樂朗讀)

師:看,這就是小鳥趴在“我”肩頭做夢的情景,請給畫面題詞。

生:和諧。

生: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師:呵呵,你用了課文的最後一句話,讓我們把這句話劃下來,讀讀。(教師板書這句話)

生:我想用一個成語概括——小鳥依人。

師:你和我的題詞一樣啊。那這“依”就是——(生答:依靠,依賴)

師:從剛才細緻的品味中,感覺到:一個不動聲色,一個神氣十足,這兩個截然不同的表現卻換來了一個共同的境界——(生:信賴)如果説小傢伙一點一點的和人親近,正像同學們説的心裏放鬆了,行為上就——(生:就變得有些放肆了)

師:嗯?再想想,怎樣才能更準確的形容此時的小珍珠鳥,別忘了它是那麼可愛?

生:這個詞用得過了,應該是“放縱”比較合適。(掌聲)

師:真正的放鬆,還有點兒放縱,這是撒嬌的表現,呵呵。至此,才可以説是完全的——

生:放心。把那顆“怕”着的,豎着的心徹底平放在心裏了,再也不會提心吊膽了。(掌聲)

師:那就請同學們説説人獲得信賴的原因是:(句式訓練)“信賴,就給它——”。

生:信賴就給它在屋子裏撒歡的自由。

生:信賴就給它趴在人肩頭睡覺的幸福。

生:信賴就給它更多的關心,甚至是關懷。

生:信賴就給它更多的關愛,讓它感到人的温暖。

師:你們説的這些不正是因人的努力而和小鳥創造的這信賴的美好境界嗎?把課文開頭的“真好”,和結尾的一段話連起來,再朗讀。

生:真好!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朗誦中已經明顯帶着閲讀後的體驗了)

師:把黑板上這兩句再顛倒過來説——

生: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真好!

第一課時 探討人與大鳥的“信賴”

師:題目是珍珠鳥,我們上節課只研究了“我”和小鳥創造的“信賴”的境界,那大鳥呢?朋友送“我”這對關在籠中的大鳥,“我”覺得真好,大鳥也這樣覺得嗎?……找出描寫大珍珠鳥心情變化的句子讀讀。

生:小傢伙在屋子四周活動,玩得特別開心的時候,大鳥“在籠裏生氣地叫……”大鳥生氣的原因就是,自己的孩子不知道人的可怕。

生:當小傢伙貪玩,晚上忘記回到籠子裏的時候,“天色入暮,父母再三呼喚……”它們急得不得了,召喚孩子趕緊回籠子。

師:(出示圖片)看到籠中的那對大鳥了嗎?人有人言,鳥有鳥語。聽,父母在生氣地叫呢。(放鳥叫聲)

師:聽到籠中的父母會對小鳥的“再三呼喚”,想想大鳥為什麼這麼做?

(學生紛紛發言,大意是大珍珠鳥的眼裏和小珍珠鳥眼裏的世界是完全不一樣的,小珍珠鳥太天真了,大鳥們對作者是不信賴的)

生:看似自由的小鳥,也只不過在房間活動,它壓根就不知道窗外的世界有多麼寬廣多麼美妙,這種自由又是多麼的可憐。當它身體鑽不出籠子的時候,也便失去了身體的自由。由此,我們瞭解到,大鳥呼喚的就是,一句話:孩子啊,我們大鳥的今天就是你小鳥的明天。(熱烈掌聲)

師:其實,你們説的這些,不就是大鳥發自心靈的呼喚嗎?

生:其實它們呼喚的就是讓它們回到自己的家,而不是這裏的籠子。

師:讓我們先聽聽千百年來籠中鳥的呼喚吧。

(提供關在籠中鳥的話外音,出示白居易的《看嵩洛有感》、司馬光的《放鸚鵡》、歐陽修的《畫眉鳥》),學生朗讀)

師:這詩中的“籠中”,“籠樊”,“金籠”,再精緻華美、精心裝扮的籠子,也擋不住它們的呼喚。它們呼喚,離開這籠子回到哪裏?

生:回到密林深處,回到它們自己真正的家。

師:回到課文第一句。作者以為這籠子就是鳥兒的巢,在鳥的眼裏,籠子和巢、家一樣嗎?它們的巢應該在哪裏?(播放象形字“巢”的演變過程)

生:它們呼喚的,是要離開這些籠子回到森林,到屬於它們自己的樹上的巢。那才是它們真正的家。

師:是啊,方寸之地,何談信賴!這渴望獲得生命尊重的鳥,即便死,也不願被籠子囚禁,這籠子也許就像它們的牢籠,説不定就是自己的墳墓呢!(給“籠”字加上方框)

(師生探討大珍珠鳥和小珍珠鳥理解的信賴的不同,認為“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是作者筆尖端流瀉下“一時”而不是“一生”的感受,如果作者真正喜歡珍珠鳥就應該放飛它們,讓它們自由飛翔)

師:如果説,剛才我們理解小鳥的“信賴,就給它……”那麼,此時這個“給”應該換成什麼?

生:還!(改課件:“信賴,就還它……”)

師:這一字之差境界是多麼不同!請用這樣的句式再次呼喚出大鳥們心中的信賴。

生:信賴,就還它本來應有的尊重。

生:人和鳥都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如果説要建立信賴的關係,那麼信賴,就還它平等的權利。

生:信賴,就還它本來的鳥性。(掌聲)

生:……

師:謝謝你們發出的這樣多的感慨。一個“還”字的不同,意義就不同。也許,你們理解和感受這麼多信賴的內涵,才是大鳥眼裏的信賴。

思考人與鳥類的信賴

師:謝謝你們給大家的啟發。原來,信賴的美好境界應該是相互的,平等的。這樣才能得到兩者的真正平衡。精神心靈才會相通,相屬。彼此有一份強烈的安全感。就好比我們信賴一個朋友時,因為我們知道它是可靠的,真實的,不需要作出什麼來的一樣。

生:所以我要説,人,不能按人的意志安排自然界的一切生靈,不能以人的幸福為標準判斷一切。這樣的信賴不是真正的信賴。

師:那,我們就按照我們理解的信賴,改編改編教材。如你們所説,放飛它們,還有必要用心裝扮籠子嗎?

生:我們就把課文可以改寫成——“我不用吊蘭長長的、串生着小綠葉的垂蔓蒙蓋在鳥籠上,鳥兒們依然會把籠子當作第二個家,從中傳出的笛兒般的聲音依然輕鬆自在。”

師:更重要的是,籠子的門是開着的,想飛出籠子就飛出,想飛回籠子就飛回籠子。甚至連籠子都不用設置,整個屋子就是小鳥的家。(擦掉“籠”字)

師:真正的信賴,‘我”還有必要“決不……、不管……、不動聲色”嗎?

生:我們就可以把課文改寫成——“假如我大動聲色,掀開葉片往裏看,管它,小傢伙也不會。”學生答出“大驚小怪”、“難過”“害怕”……)

師:真正的信賴——小傢伙白天,這樣淘氣地陪伴我,大鳥還會生氣地叫嗎?夜色入暮小傢伙還在和我玩耍,大鳥還會再三呼喚嗎?(改課件)

生:我們就可以把課文改寫成——“白天,小傢伙不僅在我的肩頭睡覺,哪怕在我的手掌上翻跟頭,大鳥也不會生氣的叫了,夜晚,假使小傢伙貪玩一些,大珍珠鳥也不會再三呼喚小傢伙趕緊回去了。”

師:是啊,真正的信賴非得等把窗户關久了,才打開嗎?

生:不用。可以改寫成——“不用多久,它最多在窗框上站一會兒,就飛出去了……”

師:“小傢伙”想飛出窗外就飛出窗外,還可以再回來,依然趴在我的肩頭做夢,我們打開的不僅僅是窗户,而是心靈的窗户。下面,就請大膽想象,因信賴創造的這種美好的境界。(學生聽音樂,創作。六七分鐘後學生髮言。)

生:我打開鳥籠,讓它們出去透透氣,可是它們一去不復返,就連小傢伙也一去不復返了。鳥兒們感受大自然的呼喚,藍天是鳥兒飛翔的家,草原是鳥兒生活的家,那樹上的巢啊,是鳥兒休息的家。自由就是它們的家。

師:是啊,在人的世界中,我們倡導以人為本,在鳥的世界裏,如果我們還説“以人為本”,也就失去了信賴最基本的平等與平衡。如果你是作者你放不放?如果你是珍珠鳥,你飛不飛?

生:如果我是作者,我會放了他,因為我想給他自由。

生:我也會放。

師:老師想問你若是鳥,你飛不飛?

師:那你寧肯失去藍天,丟掉你翅膀的飛翔?

生:我不會飛,因為這裏很好,作者對我很照顧。

生:我也不飛,因為我習慣了這裏的生活。如果我們飛走了,是自由了,可是面臨的危險太多,不是又要它承受不自由嗎?要自由,代價也是無價的。晚了,一切都晚了,要是回到從前,人沒有這麼多,沒有這麼壞,也許就好了。

後面的學生都在説不會飛……

師:看來大家都習慣了這舒適的生活,忘記了自己曾經飛翔的天空!作者放還是不放?鳥走還是不走?這的確是個兩難問題。這也不是放與不放,走與不走這麼輕鬆和簡單。一句話,我們人類不只是地球的唯一,該怎樣和眾生彼此信賴,互相尊重,共同分享和經營這個世界?明白這個問題的沉重與迫切,引發同學們更多的思考,也許才是我們走出教室後的真正收穫。(下課)

板書:

珍珠鳥

真好!

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板書中“籠”有幾個變化:先寫出,再加框籠,然後擦掉。)

竇桂梅—主題教學的開拓者。

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生活的另一種樣式,而生活的意義與價值在於它的真實、本色。語文教學的價值就是要讓學生經歷從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從不能到能的學習過程,並在這樣的過程中獲得生命的成長。而一堂理想的語文課,不僅需要教師深厚的文化功底,更需要教師高尚的人格魅力。竇老師的課堂,洋溢,像一條奔騰向前的大河,時而蓄勢待發,時而洶湧澎湃,時而舒緩有致,在這種背後,還藴涵着巨大的理性力量,她引發了學生對人與自然,人與人等關係以及對”信賴”主題的思考。《珍珠鳥》這一課教學充分展現了一個充滿生機的語文教師的形象:深厚的語言功夫、精湛的挖掘教材、擴展教材的能力。教學伊始,竇老師以“珍珠鳥是種怕人的鳥、怎麼會變得不怕人?”這一線索,引導學生尋找文中人鳥關係的變化及原因,由此自然而然地領悟“信賴,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一文章主旨。隨後,竇老師跳出文本,引用了“雖知主恩重,何日肯重來。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誰聞籠中鳥,飛去肯飛還。”等古詩名句,通過點撥、引導,將學生建構的關於信賴的話題進行了解構,由此挖掘出文中所謂的信賴其實是狹隘的,真正的信賴是還給鳥兒自由。緊接着,竇老師又啟發學生想象:假如“我”給了珍珠鳥真正的信賴,珍珠鳥就會得到真正的自由嗎?由此,引發了學生對人與自然、人與人等關係以及對”信賴”大境界的思考。

實現了對文本的“突破,突破,再突破。”

……

此次她還帶來了自己對“主題教學”以及學校管理方面的最新的思考與感悟。她指出,“主題教學”是以“立人”為核心,以促進兒童的語言和精神共同成長為目標,以一個個母題為線索,整合各種閲讀資源、生活資源和文化資源,以“積累、感悟、體驗”為形式的一種開放而活潑的母語學習課程方式。她還指出,作為教師,要把知識轉化為智慧、把文化積澱為人格,敢於進行獨立的思考和判斷,具有問題探究意識和審視眼光,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具體表現為:

真正的“思”還源於教師在哲學層次上對課文的理解。從文本理解目的的角度分類,大致有三種不同的探索角度。一是站在作者立場,復原或重建作者的境遇與意圖。儘管絕對的復原不可能,但如能夠根據文本背景及內容,追求儘量復原或辨證復原作者的意思,則能夠剝繭抽絲、取其精華。二是站在讀者立場,這裏理解的關鍵是讀者能讀出什麼,而不是回到作者最初的意思裏,此時你就會發現“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三是站在教學目的立場,從目的出發,讀此文為何,作為語文課教學,關鍵就是學習詩意的表達,至於意義,則為目的服務。

竇桂梅教學實錄——《珍珠鳥》 篇三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珍珠鳥》這篇課文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下冊語文的第五單元。這個單元都是寫人與動物動物的佳作。閲讀這些文章,不但可以激發學生關愛動物、善待生命的情感,還可以引發他們深入思考人和動物的關係。

馮驥才寫的這篇散文,通過人與鳥相親相伴地細膩描寫和濃郁的詩意、深刻的哲理,不僅顯示出作家對自然、人生的摯愛之情,而且似乎令人感悟到大至宇宙、小至人間,一切美之所在的真諦。是學生學習的一篇佳作。

2、學習目標:

根據教材的定位特點和七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我制定了以下兩個學習目標:

(1)思考人和動物的關係

(2)品味文章的語言

將教學重點放在“品味文章語言”上,因為這一環節對指導學生運用細膩的筆觸描寫,抒發真情實感,提高寫作水平,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説教學方法:

採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學方法

三、教學設想:

(一)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2、蒐集帶有“鳥”字的成語

(二)導入新課:

藉助多媒體展示“鳥語花香”的境界,以便吸引學生的閲讀興趣

(三)出示學習目標,並鼓勵學生只要努力就能順利完成,以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

(四)學生聽配樂朗讀,多媒體展示與課文內容有關的畫面。

(五)整體感知課文

學生舉手發言談閲讀感受或受到的啟示,並找出全文的主旨句“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由此引導學生走進文章,通過精讀研討,看看人與鳥的信賴是如何營造出來的。

(六)精讀研討:

這一階段,讓學生根據老師提出的問題,或舉手搶答;或小組討論,合作探究;或發揮想象,嘗試着扮演鳥爸爸、鳥媽媽、雛鳥的角色,進行精彩的家庭對話。雛鳥活動的那一部分還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多媒體展示文字和畫面),學習細膩的描寫手法。這些教學形式,會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課堂氣氛異常活躍起來,每個人都想參與,都想表現自己,我們的課堂教學便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問題設計:

1、我初見朋友送的珍珠鳥時心情如何?從文中哪句話讀出了這種喜悦之情?

2、可是緊接着,作者為什麼單獨用一段強調“這是一種怕人的鳥”?

想象:這對怕人的鳥被送到新的主人家,心裏會想些什麼?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試着扮演鳥爸爸、鳥角色,説説他們將進行一段怎樣的家庭對話?

3、我在關愛珍珠鳥的過程中,首先為它做了什麼事?怎樣做的?我這一温存的舉動換來了什麼?你從這一叫聲中讀出了什麼?

4、我還為它做了哪些事?我的付出又換來了鳥怎樣的反應?

過渡:是誰的出現改變了這一現狀?

5、雛鳥長得怎樣?

想象:雛鳥誕生後,它的爸爸、媽媽將對它進行怎樣的教育?雛鳥會心悦誠服地接受嗎?請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展開一家三口的對話。

6、雛鳥對我有什麼反應?我又是怎樣關 愛它的呢?請一位同學朗讀雛鳥活動的段落,大家思考剛才的問題。(大屏幕出示與文字有關的畫面)

7、雛鳥的變化和我的關愛是分不開的,我在雛鳥活動的時候是如何對待它的?請同學們根據大屏幕提示的問題回答。

8、在我的關愛下,鳥不但親近我,信任我,還對我產生了一種依戀,你能從文找出雛鳥對我依戀的句子嗎?作者在表現這種依戀的情感時用了哪種寫作手法?

9、讀到這裏,你感覺作者筆下的鳥和你以往見到的有什麼不同?

10、這種表達效果和作者細膩的描寫是分不開的,你認為作者對雛鳥主要進行了什麼描寫?能找出相關詞語嗎?請帶着對鳥的喜愛之情朗讀這段文字。

過渡:我們再來看這鳥,親暱的趴在作者肩頭睡着了,還呷呷嘴,似乎在做夢。

想象:此時的鳥做了一個什麼夢?

11、作者也被鳥的這種親暱、依戀的深情所打動,靈感湧上心頭,流瀉下一時的感受: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想象:作者在這裏想對我們人類發出怎樣的呼喚?你以後會怎樣做?

(七)拓展延伸

這一環節,想讓學生通過本文的學習,喚起情感上的共鳴,走進大自然,留心觀察自己喜歡的動物,親近它,欣賞它,關愛它,並象作者一樣及時捕捉靈感,拿起筆細膩的描寫出自己喜愛的動物。

(八)課堂結束

多媒體展示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畫面,配以優美的音樂旋律,結束今天的課堂學習。

《珍珠鳥》課堂教案實錄 篇四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理清文章脈絡,能連貫地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講讀課文第一段,體會我對鳥的喜愛之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著名作家馮驥才寫的一篇散文──《珍珠鳥》。

師板書課題:

珍珠鳥

(教學需要真實,公開課同樣如此,我們應該一開始就讓學生自然地進入學習狀態,有時不必刻意地追求某種形式。)

二、檢查預習情況

1、出示珍珠鳥圖問:

這就是珍珠鳥,你們見過嗎?那麼通過預習,你對珍珠鳥有了哪些瞭解呢?

(學生交流後教師補充:珍珠鳥的家鄉在澳洲東部,這裏鳥語花香,是個人間仙境。珍珠鳥羽毛豔麗,體態嬌小玲瓏,叫聲細柔清脆;同時又有些膽小,常常躲在繁密的樹林中,悄悄地探出小腦袋,露出紅紅的小嘴。)

2、課文圍繞珍珠鳥寫了哪些內容?請大家打開課本,快速讀一讀課文,然後回答:

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我為珍珠鳥精心做巢;小珍珠鳥非常可愛;小珍珠鳥跟我越來越親密。

3、指名讀,檢查學生朗讀。

4、對學生預習進行評價。

(引導中年級學生從預習入手,初步感知課文,把課內和課外的學習溝通起來,同時緊緊圍繞課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指導分段,概括主要內容

1、根據老師的板書,你能給課文分段嗎?

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第一段(1~2節);

第二段(第3節);

第三段(4~7)節。

2、請同學按照每段大意連貫地説一説課文的主要內容:

朋友送我一對珍珠鳥,我精心為它們做了一個巢。這對珍珠鳥生了一隻可愛的雛兒。這小傢伙在跟我相處後越來越膽大,跟我越來越親密了。由此,我悟出了一個道理:信賴,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很注意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一方面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意見,另一方面還指導學生錘鍊自己的語言。如用它來替代前面講到的相似內容,這正是四年級練習1中的一個訓練點。)

四、講讀1~2節

過渡:我得到了朋友送的這對珍珠鳥,心情怎樣?你從哪看出的?

1、講讀開頭第一句話:

⑴ 媒體出示:

真好!朋友送我一對珍珠鳥。

⑵ 品讀,體會我對珍珠鳥的喜愛之情。

2、講讀後面的內容:

過渡:我對珍珠鳥是如此喜愛,接下來我又為它們做了什麼呢?

⑴ 講讀我為它們做巢:

提問:這是一個怎樣的巢?學生自由讀課文後組織學生交流。

出示填空:

這是一個( )的巢( )。

⑵ 講讀我把鳥巢掛在窗前:我為什麼把鳥巢掛在窗前?

3、小結:

我珍珠鳥的照顧真是無微不至呀。

4、有感情齊讀。

五、教學生字

過渡:在預習時,老師佈置大家自學生字新詞,大家學得怎樣?老師來檢查一下。

1、出示生字組成的詞語,讀一讀。

2、出示生字,找出難寫的字和容易寫錯的字。

(這樣的設計是從這篇課文生字的特點來考慮,像撥和拔是非常有必要講的。)

3、組織交流,指導書寫。

六、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

2、朗讀課文。

【教學反思

本着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紮紮實實求質量的宗旨,我設計執教了《珍珠鳥》的第一課時。課上完了,思緒卻久久不能平息,因為這堂課帶給我的思考真的不少。

在教學中滲透學法的指導是我這堂課的最大的收穫。中國有句古話: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以漁才能獲魚,而我們的教學更是如此。我在課堂上,用課文圍繞珍珠鳥寫了哪些內容一問,引導學生讀書歸納,然後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根據板書的不同內容給課文分段,滲透了根據不同內容給課文分段的分段方法。接着,我順勢請學生按照板書的每段大意説一説課文的主要內容。在這一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對重複羅嗦的語句進行刪減,在有跳躍的地方添加適當的詞句,很自然地滲透了用段意連接法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