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珍珠鳥教學反思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4.71K

珍珠鳥教學反思多篇

珍珠鳥教學反思 篇一

以情為切入點,創設教學情境,在感受中學習。

在教學中,一開始首先創設情境 ,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生初讀了課文的基礎之上,創設質疑情境,誘發學生大膽質疑,生成問題。然後再圍繞學生生成的重點問題,探索珍珠鳥與作者情感變化的線索。

這充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題,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這一教學理念。

同時以讀為本,引導學生充分與文本對話,在體驗中學習。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在閲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與文本對話、師生對話、學生與學生對話的過程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

一是引導學生充分地讀文;

二是讓充分發揮想象力,與文本中的人物對話,使學生與作者進行心靈的碰撞與交流。

在這種積極主動的思維與情感活動中,學生對“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句有自己的感悟,達到了本次課的教學目標。

珍珠鳥教學反思 篇二

今天上完了《珍珠鳥》一文,現把教學反思日下:

角色變化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教學這篇課文的重點段落——小珍珠鳥和我慢慢熟悉的過程時,我通過讓學生變化角色,以體會人物不同的內心世界。

首先是充當小珍珠鳥的爸爸媽媽的角色。讓孩子們充當小珍珠鳥爸爸媽媽的角色來體會父母的膽小,害怕,感受人類曾經對鳥類的傷害,讓所有成熟的鳥兒談起人來,就不妙瞠目結舌。

其次,充當小珍珠鳥的角色。我再次讓孩子充當小珍珠鳥來談一談自己對作者馮驥才的看法,對人類的看法。孩子們通過聯繫課文,輕鬆地談到由於馮驥才先生對小珍珠鳥毫不干涉,關懷備至,所以得出了其實人類非常友善的結論。

最後充當馮驥才的角色。讓孩子説一説,如果你是馮驥才,能不能談一談,你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孩子們主要從相互尊重,互不影響,和諧共處等內容入手。

通過不同角色的互換體驗,讓孩子們明白,只有信賴,才能夠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道理

珍珠鳥教學反思 篇三

《珍珠鳥》屬於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以生動細膩、富有情趣的語言寫出了珍珠鳥由“怕”人到“信賴”人的變化過程,告訴我們:“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一、教學效果

本課教學,讓學生在讀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寫作方法,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鳥的真誠、細膩的愛,認識珍珠鳥在“我”的呵護下由“怕”人到“信賴”人的變化過程。針對課堂容量及教學流程達到的效果現總結如下:

1、相識。

初讀課文,在掃清閲讀障礙之後拋出一個問題:文章寫了幾隻鳥?珍珠鳥長啥樣?學生快速瀏覽,標畫出相關語句。接着讓學生交流,初步認識珍珠鳥,感受作者選材時佈局謀篇的功力,以及對珍珠鳥的喜愛之情。緊接着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讀出此時的感受,為下一步的悟情埋下伏筆。

2、尋境。

可是,有人説,這是一種怕人的鳥。我們之間相處得如何呢?找到最能表現這種意境的句子。學生再次走進文本,從文章中去尋找答案。“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一下子映入學生眼簾,多麼美好的畫面,多麼令人感動的瞬間!帶着自己獨特的感受品讀欣賞感人的一幕!此時順勢激起學生的生活積累:你生活中有過哪些美好感人的畫面?通過分享,讓孩子們感受生活的美好!

3、悟情。

美好需要保護,需要守望,需要寬容,需要奉獻,需要信任……那我是如何讓珍珠鳥信任的呢?學生再次走進文本,邊讀邊在空白處寫下自己的感受,字裏行間流露出孩子們的閲讀感悟。我所做的一切一步步得到了珍珠鳥的信任,小鳥居然來到我的房間,和我嬉戲,玩耍,最後竟然像個孩童般趴在我的肩頭睡着了,且睡得那樣熟!

4、懂法。

為了學生能遷移運用,聚焦文章第五自然段,抓住描寫順序的詞語去感受作者言之有序、言之有物的寫法。(先是……然後……再……)然後讓學生仿照練習寫話,描寫生活中的一個場景,要做到言之有序。語文學習的終極目標是為了更好地表達,這樣便更好地將新課標落到了實處。

二、成功之處

學生徜徉在語言文字裏,真正感受到了語言的魅力,也感受到作者遣詞造句的功力。抓住課後題引導遷移運用,讓語文的學習成為一種習慣,一種能力。

三、不足之處

學生的背誦沒有落實好;品詞析句的能力有點走過場,沒能做到最好的預設。

四、改進措施

如果再來教這篇課文,我會做更全一點的預設,會設計如何引導學生背誦積累的環節,或自由背誦,或以填空的形式背誦;會增加一個拓展的環節:蒐集與信賴相關的名言、人物或事件,引導學生去做一個講信用的人,能創造和諧幸福畫面的人!

珍珠鳥教學反思 篇四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閲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如何在教學中落實這一要求呢?現以京教版第十二冊《珍珠鳥》為例,談談我的認識。

《珍珠鳥》是根據作家馮驥才的散文改編的,描寫了“我”為一種怕人的珍珠鳥創造了安逸舒適、自由自在的生活環境,使它們與“我”越來越親近,説明“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課文寫得生動活潑,妙趣橫生,很能引起學生的閲讀興趣。在指導學生閲讀時,我從以下四點入手設計和組織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初讀課文,感受“情意”。

教師首先播放課件,讓學生認識珍珠鳥,引起興趣,引出課題。然後讓學生初讀課文,讀後談談自己的感受。

學生初讀後,有的感受到“珍珠鳥是一種可愛的小鳥,作者非常喜愛它”,有的説“珍珠鳥是一種怕人的小鳥,但它卻不怕作者”,還有的説“感受到作者和珍珠鳥有種親近的情意”。這些感受都是孩子們獨自的情感體驗,是真實而可貴的,雖然來自直覺,有些粗糙、膚淺,卻是理解主題的基礎。教師應珍視這些感受,進而引導學生深入讀書,理解作者寫作的真諦。

二、細讀課文,理解“真愛”。

通過初讀,學生感受到了作者對珍珠鳥的愛。但要理解課文的最後一句“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僅僅體會到“愛”是不夠的。這“美好的境界”是什麼呢?僅有“愛”就能創造出這美好的境界嗎?顯然,教師這時應抓住學生的初步感受,引導學生向縱深開掘:“珍珠鳥是一種怕人的小鳥,但它卻不怕作者,為什麼不怕?你是從哪兒感受到的?”進而讓學生細讀課文,體會作者對珍珠鳥“不一般”的愛:

起初,作者把珍珠鳥掛在“異常茂盛”的“生着長長垂蔓的法國吊蘭”中間,為它營造了“深幽的叢林一樣安全”的環境,鳥兒才傳出“笛兒”般的叫聲。接着,小鳥出生了,愛鳥的作者該是多麼好奇啊!可作者卻“決不掀開葉片往裏看”,連“添食加水”時也“不睜大眼睛”驚動它們。於是,鳥兒漸漸把“小腦袋從葉間探出來”。作者所做的這一切,是對鳥兒的愛,體現在對鳥兒生活習性的充分尊重。

小鳥在“屋裏飛來飛去”,“落在櫃頂上”、“書架上”、“畫框上”、“啄大文豪的名字”、“撞燈繩”,可作者卻“不管它”,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飛。這裏體現了作者的包容,是愛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即對鳥兒的充分理解和寬容。

鳥兒膽子越來越大,它“蹦到‘我’的杯子上喝茶”,“啄‘我’顫動的筆尖”,而“我”卻“不動聲色”,“默默享受這小傢伙親近的情意”,以至於“我”“撫一撫它細膩的絨毛,它也不怕”。這時,鳥兒接近“我”,“我”接近鳥兒,這濃濃的愛意,是一種勾通,是零距離的接觸,是一種互為欣賞。

直到有一天,鳥兒落在“我”的肩上睡着了,作者流出一時的感受“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種你離不開我,我離不開你的人鳥合一的感人情景,使人感悟到更深層次的愛——“信賴”。這種“美好的境界”不是每個人隨時隨處都能感受到的,那是需要付出的。有了作者對鳥兒的“不一般”的愛,才有了“信賴”,才有了享受那份美好境界的幸運。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找到以上相關的句段反覆體會、交流。從中感受到那些描寫“我”為鳥兒做了些什麼的語段是有層次的,作者對鳥兒“不一般”的愛,體現在他順乎了鳥的習性和天性,在“尊重——理解——寬容——勾通——欣賞——信賴”的層層深入的情感體味中,學生對課文最後一句“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真正有了感悟。這種感悟由淺入深,除了對本義、引伸義、深層含義的理解,也有對“不言之義”的領會。

三、賞讀課文,欣賞“境界”。

在學生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還應培養學生對課文優美形象、深刻意藴、豐富情感的欣賞能力,通過欣賞,獲得審美享受、感情陶冶、精神淨化。

在教學課文第14自然段時,我設計了一個情境,讓學生邊想象鳥兒伏眠於作者肩頭的情景,邊配樂朗讀。在“愛之羅曼斯”裊裊的樂聲裏,孩子們陶醉地讀着,情不自禁地表達出自己的感受。教師適時推波助瀾:“在作者眼裏,珍珠鳥太可愛了。小鳥是幸福的,作者也是幸福的,這是多麼美好的境界啊!這多像一幅畫啊,你能給這幅畫起個名字嗎?”學生的靈感被激發起來,有的説叫“愛”,有的説叫“親近的情意”,還有的説叫“信賴”,教師於是用“你是個有愛心的孩子”“你像個詩人”“你像個哲學家”等充滿欣賞和讚美的評價鼓勵學生的創意。

有位哲人説過:“正是兒童承襲了人類最初的詩性性格,他們的智慧既指向眼睛看到的地方,也指向心靈看到的地方。”充分調動學生的這種潛能,讓他們在欣賞中想象,在想象中感悟,在感悟中創造,那麼,這一情境的創設就不僅僅培養的是學生的欣賞能力,也融合了個性與創造的培育。

四、再讀課文,評價“信賴”。

在學生通過欣賞性閲讀獲得情感滿足的基礎上,我設計了讓學生談讀後感的評價性練習。在交流中,有的同學談到“人與動物的和諧關係要靠信賴來創造”;有的感慨“如果世界充滿愛,將會創造多少美好的境界”;更有一位同學談到了對人生的感悟:“馬上要畢業了,回首六年的國小生活,竟沒有一個可以信賴的好朋友……原來‘信賴’是要付出的。如果我們經常問問自己對別人付出了愛心嗎?有沒有尊重別人?在別人給你帶來麻煩的時候,有沒有理解或寬容?有沒有嘗試着與別人勾通?有沒有欣賞過別人?……那麼,也許就會得到很多朋友,會創造很多美好的境界……”學生的感受多麼可貴,從感性的認識已經上升到了理性的思考。其實,課文的最後一句話,已經是作家馮驥才對人生的感悟,體現了大家手筆的匠心獨運。

《珍珠鳥》一課,學生初讀後似乎沒有什麼不懂,但作品藉助語言、結構、手法等形式因素表現出來的思想內容卻是極為複雜和微妙的,不易被讀者真正把握到。閲讀,就是要了解文章由形式到內容的真諦。在閲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剝開各種表面形態看到它們的精神實質,其方法便是“感受、理解、欣賞、評價”。這幾種能力的培養,是閲讀教學的重點,教學中常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感受中有所理解,在理解中加以欣賞,在欣賞中進行評價,會使閲讀活動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珍珠鳥教學反思 篇五

郭沫若先生曾説:“大凡一個作家或詩人後要有對於言語的敏感,這東西‘如水到口,冷暖自知’,這種敏感的培養在兒童時代的教育很重要。”培養語感對於學生聽、説、讀、寫能力的形成,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它對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也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它為語文教學的改革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天地;它與真正落實語言文字的訓練,提高語言文字訓練的質量有着更直接的關係,是語言文字訓練的最高境界:它是提高語文素質的重要手段之一。

《珍珠鳥》是我國著名作家馮驥才老先生的一篇優美的散文。文章以豐富、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我”與珍珠鳥相處的和諧與温馨,揭示了“信賴,就能創造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內涵。在執教這篇充滿着“美”的文章時,我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結合課文內容,創設美的畫面,美的意境,引發學生美的感悟,美的情感,進而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

一、在朗讀中培養語感 。

“講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讀更能使人感受。”要培養學生從小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具有良好的語感,就應先從朗讀入手。

教學中,我充分讓學生讀書,感知課文的語言。在教學第6自然段時,告訴學生“一段精緻的文字,往往藴含着一片深深的情意”。用心去讀讀第6自然段,在讓你感動的詞句上做記號,並多讀幾遍。學生交流體會後,“多美、多温馨的時刻,真令人羨慕!讓我們再美美地朗讀課文,用心體會這份美好,留住這份美好!”《搖籃曲》的音樂緩緩響起,學生伴着音樂美美地讀文。這樣,通過自讀、引讀、配樂美讀,學生充分感受到了人鳥情,擷取了珍珠鳥和自己心靈碰撞出的最動人、最嚮往的美。

二、在想象中培養語感。

聯想和想象是依據言語對象的描述,由此想到彼,或構想出某種事物的形象。可以使人對言語的感受進入一個全新的境界,鮮活的形象、生動的景物、豐富的情感、深刻的哲理……

在教學中,我提出“小鳥探出了腦袋,它會説些什麼?” “小傢伙趴在我的肩上睡着了,它夢見了什麼?”讓學生馳騁想象,學生憑着對課文的理解,對作者與小珍珠鳥之間友誼的多元解讀,發言不時閃現充滿個性、智慧的語言,或莊或諧,或智或趣,一隻人見人愛的小珍珠鳥瞭然心中,一幅温馨的感人畫面浮現眼前,從而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並且,教師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一一褒獎,學生思維開闊,無拘無束地表達,享受到了課堂學習的快樂。

三、在比較中培養語感。

讀書時多做比較揣摩,有助於理解作者遣詞造句的匠心,進而感受語言。在教學第三自然段時,我引導學生找出作者對珍珠鳥的獨特稱呼“小傢伙”,再出示句子進行比較,“撥開綠蔓一看,正是這隻小珍珠鳥。”“撥開綠蔓一看,正是這個小傢伙!”通過讀、比較,學生感受到了“小傢伙”是對人的稱呼,此時作者已把珍珠鳥當作自己的小寶寶、小朋友,作者對珍珠鳥的喜愛之情不言而喻。通過比較,學生領悟語言的意藴的語感能力就得到了一次鍛鍊。在引導學生感悟“信賴,不就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嗎?”讓學生換一種説法,學生説出了“信賴,就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通過比較,學生就感受到了反問句更能表達出作者此時強烈的感情,對信賴的呼喚。這樣培養了學生對語言的情味的語感能力。

四、在體驗中培養語感。

課文是用語言文字來塑造藝術形象的,用手是摸不到的。它是要我們憑藉語言文字的描寫,通過形象,在腦海裏浮現出課文中所描寫的藝術形象來。讓學生走進馮驥才的書房,化身於那隻可愛的珍珠鳥,就更易於走進珍珠鳥的內心世界,體驗珍珠鳥信任我的漸進過程。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的一個環節:同學們現在你就是珍珠鳥,我是你的主人馮驥才,你願意和我談談心嗎?小傢伙,我正在寫字,你為什麼啄我的筆尖呀?小傢伙,你為什麼又啄兩下我的手指?“主人,你快停筆吧,我要和你交朋友。”“主人,你辛苦了,我正在為你按摩呢”學生自然地進入了情境,也更好地理解了人鳥之間深深的情誼。

五、在表達中培養語感。

學生讀書後,都有一種“讀完了就想説一説”的衝動,為此,在教學結尾,我出示了這麼幾句話,

信賴是一座橋, 讓我們心靈相通;

信賴是一首歌, 讓我們在快樂中飛揚;

信賴是一抹陽光,讓我們的生活五彩繽紛;

學生有感而發,“信賴是一盞燈,照亮了我們前進的道路”“信賴是一盞燈,點亮了我和朋友的友誼”“信賴是一本書,豐富了我的人生”“信賴是一陣雨,滌清了友誼路上的障礙”多麼精闢,多麼傳神!學生的發言中洋溢着濃濃的人文情懷,愛的力量在學生的生命活動中又一次得到了催生,相信愛心的滋潤一定能夠創造出美好的未來。

語感的培養並非一朝一夕之功,它必須經過一個系統的艱苦勞動的過程。這就是要求教師必須始終把培養學生的語感放在重要位置,真正領會葉聖陶先生所言的“至於文字語言的訓練,最要緊的是訓練語感”的含義,因為有了較強的語感,也就有了較強的語言文字基本功,從而達到“展卷而自能通講,執筆而自能合度”的最佳境界。

在比較中培養欣賞語言能力。 篇六

讀書時多做比較揣摩,有助於理解作者遣詞造句的匠心,進而感受語言。在教學第三自然段時,我引導學生對出示的兩個句子進行比較,“撥開綠蔓一看,正是這隻小珍珠鳥。”“撥開綠蔓一看,正是這個小傢伙1通過讀、比較,學生感受到了“小傢伙”是對人的稱呼,此時作者已把珍珠鳥當作自己的小寶寶、小朋友,作者對珍珠鳥的喜愛之情不言而喻。讓學生具體真切地感受到語言的魅力,進而學會賞析的

方法,使學生養成閲讀時善於思維的好習慣,從而提高學生閲讀的質量,培養學生分析欣賞的能力。

珍珠鳥教學反思 篇七

馮驥才的《珍珠鳥課文的中心句“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教師教學時,常常抓住此句引導學生進行了層層深入的文本細讀,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感受着人與鳥的和諧相處,感受着那温馨的場景。

可是,在我執教這篇課文時,在感受着作者對小珍珠鳥的喜愛和呵護的同時,我的腦袋中竟莫名其妙地想起了人們對昔日戀人分手時説的一句話:“如果你愛他,就請你給他自由,希望他幸福!”在課文中,是否也是這樣?如果你愛鳥,就請你給他自由,讓他自由翱翔。課文中的大珍珠鳥,為什麼不會信賴人類?想來那大鳥一定不是和小珍珠鳥一樣,一出生就是被人類關在籠子裏的,它是被人類捉來的。所以,即使人類給它温暖而舒適的巢,即使讓它藏在森林般的綠蔭叢中,它也不會忘記曾經的藍天和廣闊的森林。而小珍珠鳥,因為一出生就生活在籠子裏,生活在我狹小的屋裏,它從沒有在一望無際的藍天下翱翔過,從沒有在葱葱郁郁的飛不到盡頭的森林裏棲息過,從沒有聞到過各種花兒的香味……所以,它以為,屬於它鳥類的天地就是這個小小的屋子,它的家就是這個小小的籠子,多麼可憐可悲的小珍珠鳥啊!

珍珠鳥教學反思 篇八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出示課件4)

1、學生默讀課文,掃清生字詞的障礙,正確認讀10個生字。

2、瀏覽課文,思考:從哪裏可以看出怕人的珍珠鳥後來會一點都不害怕人,而且和作者相處得非常好?這些變化是怎麼來的?從哪裏體現了“我”對珍珠鳥的喜愛之情?文章最後一句話是什麼意思?

品讀課文,嘗試回答前面3個問題。(出示課件5)

1、讀課文,説一説:珍珠鳥在“我”的照料和呵護下發生了哪些變化?珍珠鳥為什麼會發生這些變化?

2、找出文中重點句子,深入體會“我”對珍珠鳥的喜愛之情。

合作,探究。(出示課件6)

教師提出參考方向,學生們通過分組合作,討論探究某一方面,解決文中的難點、疑點。

(1)為什麼文章在起始部分用單獨一段強調珍珠鳥“是一種怕人的鳥”?

(2)珍珠鳥在“我”的照料與呵護下發生了哪些變化?

(3)為什麼寫小珍珠鳥啄那些大文豪的名字?這有何用意?

(4)珍珠鳥開始怕人後來不怕人,這是一種什麼寫法?有什麼作用?

(5)“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句話對全文有什麼作用?

珍珠鳥教學反思 篇九

今天上《珍珠鳥》這一課,是仿照昨天晚上看的何捷老師的課上的。

何老師一節課上的內容大致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作者和珍珠鳥之間的情意和信賴產生的過程;另一個是作者的寫作方法,即寫作要在真情實感的基礎上運用適當的方法,方法為情感服務。

我在上這一課時,首先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珍珠鳥的情意。也許是預習不夠,學生對課文不熟悉,這一環節進行得異常艱難。我知道,一個課時肯定上不完。

果然,一課結束,我僅帶着學生讀了第一自然段和“喲,雛兒!正是這小傢伙!”梳理了作者與珍珠鳥逐漸相互信賴的過程。

而關於寫作方法和最後兩個自然段:“我筆尖一動,流瀉下一時的感受: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只能留到下一課時去講。

但是這一課,其實只安排了一個課時。

突然覺得有些沮喪。

學生五年級了,但似乎沒有具備基本的閲讀理解能力。以前佈置預習作業,要求在文中相應的地方做批註,他們就把《字詞句篇》中的句子賞析抄在書上。

昨天我特別提醒,只需要把課文讀熟,今天來上課,很多同學書上一片空白,自然段也沒標。當我提到文中的句子,他們竟然找不到。説明回家沒有完成“把課文讀熟”這一個作業。

開始上課時,我預設他們是把課文讀熟了,要求他們勾畫出能看出作者對珍珠鳥的情意的句子,並寫上自己的理解。結果大多數學生非凡寫不出理解,竟然也找不到相應的句子。我實在有些灰心了。

可見,我的語文教學有多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