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説課課件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74W

説課課件精品多篇

説課課件模板 篇一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

牛頓第一定律是人教版九年級物理第十二章第五節內容。包括牛頓第一定律和慣性兩方面的內容。本節設計有兩個課時,我説的是第一課時。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牛頓第一定律是經典力學中三大定律之一。是整個力學的基礎,因為它把最基本的勻速直線運動和物體是否受力聯繫起來,確立了力和運動之間的關係,是前面力的作用效果的延伸,又為後面學習二力平衡的知識打下了基礎,起着承前啟後的作用。因此,可以説,牛頓第一定律是本章的重點。

(三)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要求,結合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現有的認知基礎 ,我制定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實驗及主要推理過程;

2、知道牛頓第一定律,並理解其意義。

過程與方法:

1、實驗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2、常識性瞭解伽利略理想實驗的推理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驗在研究過程中成功的喜悦,學會分工與合作,提高團結協作的能力。

2、感悟科學探究的艱辛與曲折,感悟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四)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牛頓第一定律。之所以確立它是本節教學內容的重點理由在於本節課是一節物理規律教學課,通過本節課的科學探究及實驗論證的目的就是為了認識力和運動的關係,揭示力和運動之間的內在規律。

教學難點:力和運動的關係。學生在從生活經驗中獲得了一種被現象掩蓋了本質的錯誤認識。那就是物體的運動是力作用的結果,為了使學生擺脱這種觀念,轉變錯誤認識,需要教師精心設計,嚴密推理,才能幫助學生走出誤區。

教學過程 篇二

本節課將從以下幾個環節展開教學:

創設情境,引入新知→感受活動,總結觀點→合作交流,實驗探究→科學推理,得出新知→剖析定律,強化理解→應用遷移,鞏固提高→佈置作業,延伸昇華。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約5分鐘)。

高爾基説:“好奇是瞭解的開端和引向認識的途徑。”為此,我設計了兩個小實驗引入新課,讓學生從身邊的實例入手可以感受到科學就在身邊。

1、要讓靜止的書(文具盒)運動,該怎麼辦?

2、停止用力,又會如何呢?(學生實驗後上台演示) 誤導學生:物理受力就會運動,不受力就停止。 得出謬論:物體運動要靠力維持。

教師實驗演示:推一輛小車,撤去推力,小車沒有立即停下。

得出結論:物體運動不需要力維持。

觀察學生表情,出示亞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激發 學生探究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這樣的實驗學生既熟悉又好奇,帶着想知道這是為什麼的。懸念進入新課,可以調動學生的探索興趣。

第二環節:感受活動,總結觀點(約3分鐘)

讓學生用力推書,圓珠筆,鉛筆盒,小車,書包等,然後撤去推力,物體會慢慢停下來。讓學生體會物體運動不需要力維持,運動的物體停下來是由於受到阻力的緣故。本環節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通過自身感受體驗,觀察現象,並提出自己的論點,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表達能力。

第三環節:合作交流,實驗探究(約20分鐘) 本環節設計三個步驟:

第一步:用Flash課件展示實驗,用嚴格的推理方法讓學生感受伽利略觀點是正確的。通過回顧歷史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通過形象的Flash演示,使學生對伽利略理想實驗有一個初步的瞭解,為接下去的分組實驗探究做一個鋪墊。

第二步:學生分組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教師出示以下問題,讓學生結合問題學習教材,小組自選器材完成實驗。 1、我們實驗目的是什麼?實驗中觀察什麼? 2、幾種不同的物體鋪在木板上,作用是什麼? 3、實驗中怎樣保證小車開始時的速度相同? 4、實驗中,如果我們把表面換成更光滑的玻璃,小車的運動情況會有什麼變化嗎? 5、如果表面比玻璃更光滑呢? 6、如果表面絕對光滑,小車會怎樣運動? 7、如果靜止的物體不受力,會怎樣?

通過這些難度不同的問題引導,讓學生相互討論,交流,自主制定方案,完成實驗,不僅使他們印象深刻,還培養他們的實驗探究能力。同時讓學生知道觀察和實驗是學習物理的基礎,對於不確定的觀點應該通過實驗來驗證。

第三步:用Flash課件再次展示伽利略的理想實驗,對學生的實驗過程進行肯定和總結。

教師強調以下幾點:

1、亞里士多德的觀點“運動要靠力來維持”是錯誤的,伽利略的觀點“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是正確的。運動的物體之所以會漸漸停下來是受到了阻力的作用,所以説,力改變了物體運動狀態,而不是維持物體的運動狀態。

2、理想實驗是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上的合力推理,不是憑空想象。伽利略正是有敢於堅持真理,不迷信權威和對科學的執着精神,才完成了自己的理想實驗,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長達2000年的錯誤理論,為後來笛卡爾等科學家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通過演示和總結,對前面提出的觀點進行判斷,為學生確立正確的觀點。結合伽利略的實驗進行思想教育,培養學生堅持真理、勇於探究的科學精神。

第四環節:科學推理,得出新知(約5分鐘)

學生通過實驗和觀察動畫能夠得出:如果表面絕對光滑,運動物體受到的阻力為零,物體將以恆定不變的速度運動下去。

提問:運動的物體不受阻力時將永遠運動下去,那靜止的物體不受阻力時會怎樣呢?

學生通過討論能夠得出:靜止物體在不受力時,將保持靜止狀態。

教師講解:為解決力與運動的關係,牛頓在伽利略、笛卡爾等前輩的研究基礎上,提出牛頓第一定律: 引導學生得出:我們在科學正確的實驗基礎上,進行合理的推理,最終得出可信的結論,即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這就是牛頓第一定律。同時教給學生一種實驗+推理的研究方法。教師再通過展示圖片使學生了解任何科學的發展都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而學生通過實驗得出的觀點和探究過程與偉大科學家是一致的,從而獲得了成就感,增強了探究的自信心,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第五環節:剖析定律,強化理解(3分鐘)

如何把牛頓第一定律理解透徹,一直是很多學生學習的大難題,通過對這以下三個問題的思考,可以很好的突破本節難點。

1、牛頓第一定律的適用範圍是什麼? 2、牛頓第一定律的適用條件有哪些? 3、力和運動是什麼關係?

解釋牛頓第一定律時主要強調“一切”、“不受外力”、“總保持”的含義,並強調牛頓第一定律的理想性。這樣,使學生加深了對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並能準確的表述出牛頓第一定律。

用視頻冰球比賽展示牛頓第一定律的理想性,強調現實生活中不存在。並闡述實驗推理法的應用。 第六環節:應用遷移,鞏固提高(5分鐘)

1、迴歸課本

分析課本開頭三幅圖片,分析運動的物體為什麼會停下來?

2、情景討論

在體育上,我班同學都參加了哪些項目?現在請大家思考,假如你正在和同學賽跑時,突然,所有的力都消失了,會出現什麼情形呢?

3、牛頓第一定律告訴我們,物體不受力時都有保持靜止或勻速運動不變的性質。我們周圍的物體都受到力的作用,是否也有這種性質呢?你能舉個例子説明嗎?

本環節通過理論聯繫實際使知識得到昇華,通過練習,可以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牛頓第一定律,第3題為下一節的慣性學習做好鋪墊。

第七環節:課堂總結,佈置作業(約4分鐘)

讓學生談談本節課的收穫和困惑。用5分鐘的時間對本節課的知識點進行回顧、梳理,這樣既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可以在學生的頭腦中建立一個知識點的整體印象。

佈置作業:

1、書面作業::

(1)2008年奧運會即將在北京開幕,我國運動員將奮力拼搏,為國爭光在下列比賽項目中,有關運動和力的説法中不正確的是( )

A 頭球攻門,説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B用力拉弓,説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C用力向後划水,皮艇才能前進,説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百米賽跑時,很難停下,是因為運動員的慣性消失了。

(2)用下圖所示的實驗裝置研究運動和力的關係。

(1)每次都讓小車從同一個斜面的( )位置由靜止開始滑下 ,是為了使小車在滑到斜面底 端時具有相同的速度。

(2)比較圖中小車在不同表面滑行的最大距離,可以得出:在初速度相同的條件下《本站·》,水平面越光滑,小車受到的摩擦力越( ),小車運動的越( )。

(3)在此實驗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推理,可以得到:運動物體不受外力時,它將( )。

(4)由此,我們可以得出,力的作用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狀狀態,而是( ) 物體的運動狀態。

2、實踐作業:

(1)上網查尋亞里士多德、伽利略、牛頓的相關資料,瞭解他們在物理學方面作出的貢獻。

(2)以“假如力消失了,我們的生活會怎樣?”為題,寫一篇小論文。

本環節的設計意圖有兩個:通過書面作業,加深對所學內容的鞏固。學生通過上網查資料進一步理解牛頓第一定律的含義;小論文的寫作,需要學生深入生活,體驗生活,同時通過實踐作業的完成可以形成對知識的複習回顧。

.從文學作品和記憶中尋找美 篇三

同學讀完《春》,從中受到了美的感染和薰陶,一定能夠從文學作品或記憶中找出描寫春的優美詞句。[説明]設計此步驟的目的是將學生學語文的目光由課內導向課外,引向豐富多彩的更大空間,使課內外結合,我還準備印發一些有關“春”的名句供他們欣賞。

.教學目標 篇四

(1)知識目標

A、掌握生字詞。

B、學習用鮮明、準確、生動的語言,具體地、繪聲繪色地描繪春天的各種景色。

C、學習作者對事物的細緻觀察和抓住“春天”的特點。

(2)能力目標

A、引導學生品味作者用詩一般的抒情筆調、優美的語言描繪春天。

B、學習比喻、擬人修辭手法的運用。

C、指導學生通過朗讀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內容,把握作者情感。

(3)情感目標

深刻理解作者通過細緻生動的描繪充滿生命力的春天景象,來表現自己熱愛自然,熱愛生活,追求未來,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和為建設人類美好的春天而履歷努力的崇高理想。

[説明]確定以上的三個目標是要體現新課標提倡的知識與能力、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並重的教學理念。

1、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領司,寫好景物必須進行細緻的觀察,還要逐步學會各種寫景方法如修辭手法、表達方式的運用

教學難點:讀課文,要求讀出有感情,用聲音來塑造春天的形象,傳達內心的感受。

4、學生分析

(1)學情分析。七年級的學生已經學習過抒情散文,但具體地學習全篇都是寫景的抒情散文還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導學生懂得寫景要抓住景物特徵,還要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努力通過本課,做到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通過停頓的長短、讀音的。輕重、語速的快慢和語調的抑揚來傳達內心感受。

(2)校情分析。我校是一所鄉鎮中學,農村的孩子,學習語文較被動,語感較差,語文素質的層次明顯,難以用上多媒體。

5.教具的使用

收錄機、小黑板、朗讀帶、《春江花月夜》伴奏帶。的散文。

(2)詩文預先寫在小黑板上,並還要多寫幾則,可以輕鬆自然的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擴大教學容量。

結束語 篇五

以上是我對“牛頓第一定律”第一課時教材的認識和理解,由於本人水平有限,上面過程肯定有許多缺點和漏洞,希望各位評委和老師們多多批評指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