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半截蠟燭説課稿【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7.52K

半截蠟燭説課稿【精品多篇】

半截蠟燭説課稿 篇一

《半截蠟燭》這篇文章,生動地記敍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伯諾德夫人一家三口與突然闖入的德國軍官鬥智鬥勇,巧妙周旋,並最終保全了情報站的故事。全文以半支蠟燭的命運為線索,蠟燭的點 燃和熄滅在伯諾德夫人、兒子、女兒三人的藉口和手中一次一次發生逆轉,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絃,文中人物心理、行為和語言活動的描寫使文章更加生動,為文章注入了活的靈魂。這篇文章值得好好品味的地方很多,教學點也很多,例如:用蠟燭藏情報,這種方法好不好?為什麼?環境描寫、人物的心理活動、語言和行為對突出人物品質和推進故事情節有什麼作用?伯諾德夫人一家三人的表現説明了什麼?如果三個人的方法一致結果會怎樣?為什麼最終傑奎琳的藉口可以獲得成功?這麼多的教學目標要解決,怎樣統整在一起呢?

<>

上課一開始,我就介紹了伯諾德夫人一家為什麼參加傳遞情報的工作,以及選擇用蠟燭藏情報的原因

在初步瞭解整個故事的大背景之後,請同學們分別站在正反兩方面辯論一下,論證這種用蠟燭藏情報的方法好還是不好,原因是什麼。學生在辯論過程中通過舉例、類比、推理等方式從正反兩方面充分發表了自己的意見,有的認為好,因為最危險的地方最安全;有的認為不好,不怕一萬隻怕萬一,萬一敗露,那時雞飛蛋打,情報毀掉不要緊,連命都斛丟掉,風險太大。在辯論的基礎上,老師順勢指出:正因為它有利也有弊,因此這種方法曾經遭遇了一場驚心動魄的事件。辯論的過程其實就是了解故事發生的小背景的過程,為後面理解課文打下了埋伏。

<>

在學生通過辯論明白了整個故事的背景之後,讓學生讀課文,用找詞語,劃出表示蠟燭變化的句子,體會當時的緊急。在學生找出相關語句之後,讓學生連起來説一説,通過這樣的找、劃、説,對故事情節有了比較清楚地認識,但是僅僅知道故事情節還不夠,文中人物的形象還不夠明晰,對文中中心的領悟還標交膚淺,這是還需要反覆品讀句子,通過人物的語言、行為和心理活動的分析掌握人物的內心世界和品質。

<>

在這個部分,我讓學生聯繫上下文對文中的三個主人公進行評價,在評價的過程中必須要通過文中的事例、有關語句加以説明。例如,一個學生説:“我認為傑奎琳很會急中生智,在媽媽和哥哥的方法都失敗後,想到了上樓睡覺的招數,因為她是女孩子,所以故意嬌聲説話,顯得自己很膽小,怕黑,以此降低德國軍官的戒心,而且提出的要求合情合理,因此最終獲得了成功,保護了情報。”有的説,他們臨危不懼,在這種危急關頭,每個人都很沉着,沒有顯現出一絲慌亂的樣子,每個人都竭盡全力,想盡一切辦法保護情報,媽媽輕輕地吹熄,兒子從容地抱柴,女兒鎮定地上樓,在這種時候還能保持鎮靜,波瀾不驚,正是他們最後勝利的關鍵,假如有一個人失誤,後果都不堪設想啊!在議論的

過程中,是學生組織已有材料進行再加工,並且形成自己觀點和認識的一個過程,在互相交流之後,對人物品質認識得更加深入和透徹了。

<>

朗讀是情感的宣泄,也是一種表達方式。本文很多地方寫得非常精彩,比如當時緊張氣氛,燭焰搖曳,德國軍官態度惡劣,計劃一次次失敗的陰影,只有通過讀才能更好地領悟和表達。於是,我通過導語的引導和學生配合着反覆讀課文中關於人物的語言和行動的語句以及環境描寫的部分,讓學生感受情況的萬分緊急,從而進一步領會整個故事內容和人物品質。

<>

整節課我導得太多,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發揮得不夠,其實可以更多地放手讓學生提出問題和自主解決問題,而不是我全盤包辦代替。

《半截蠟燭》説課稿 篇二

學習目標:

1.讀讀記記解釋、負責、無奈、粉嘟嘟、小心翼翼、完好無損、不惜代價、例行檢查、若無其事、瞭如指掌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和敵人作鬥爭時的機智勇敢和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初步瞭解劇本的語言特點。

一、初讀課文知大意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文。

2. 理解生詞: 小心翼翼:原形容嚴肅虔敬的樣子,現在用來形容舉動十分謹慎,絲毫不敢疏忽。凝視:聚精會神地看。若無其事:好像沒有那麼回事似的,形容不動聲色或漠不關心。不動聲色:不説話,不流露感情,形容態度鎮靜。

3.寫出課文的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二、理解課文

1.瞭解劇本這種文學形式,説説劇本有什麼特點。

通過人物對話或唱詞來表現人物特點的。

2.你最欣賞誰的語言,為什麼?要結合課文中的語言來説説

帶同學有感情的朗讀有關的語句。

① 為了有一天能把德國佬趕出去,我們得不惜代價守住它,懂嗎?

②又把那個快要燒到金屬管的蠟燭點燃蠟燭越燃越短傑奎琳慢慢端着蠟燭走上樓去。在踏上最後一級樓梯時,蠟燭熄滅了。

3.選取片斷分角色演一演。

注意分好角色後找到自己的語言,記下來,想象人物動作、語言、神情及心理活動再演出來,注意配上動作神態進行表演。先組內試演,再全班展示。

4.討論一下劇本和一般寫人記事的文章有什麼不同。

課後反思 :

閲讀本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但長期以來,語文教學中的閲讀往往忽視學生的個性化體驗,強調統一的標準答案。《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維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在此視野觀照下,對文本的解讀方式應是開放式的、多元化的、個性化的。在閲讀教學中我們就應以保證閲讀實踐時間為前提,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為原則,以讓學生自主實踐、自主探究、自我評價為實施策略,從而使閲讀成為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在閲讀中,教師就應鼓勵學生這種源自內心體驗的理解,成為真正的讀者。

半截蠟燭説課稿 篇三

<>

本課的教學重點主要圍繞“為了保護這半截蠟燭,伯諾德夫人一家三口是怎樣做的”這個問題來展開。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從這半截蠟燭中品味伯諾德夫人一家的聰明、機智及面對敵人時的鎮定自若,領悟這半截蠟燭牽動着情報站的安危,關係到這一家三口的安危,同時感悟半截蠟燭的隨時可能引爆的危險,緊緊地繃緊了學生探究的心絃,通過這樣的理解,讓學生始終處於一種激動、緊張的氛圍中,學生在感悟的過程中,深深地被課文的情所吸引。

<>

在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更深的瞭解之後,我讓他們用表演的形式展示一家三口在危急時刻與敵人鬥智鬥勇的精神。這個劇本的表演是建立在學生喜歡的基礎之上,表演前,我讓學生自由選擇角色,然後仔細研讀文本,通過反覆品讀文中刻畫人物動作、語言、神態、心理活動的句子揣摩角色特點,最後再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表演出來。觀看錶演的同學則要結合課文的具體描寫,對台上同學的表演作出有理有據的評價,最後大家再一致評出本次表演的最佳小演員。學生通過親自體驗那驚心動魄的一幕幕,加深對課文的情感體驗,實現了與文本的對話。

整節課的思路雖然很清晰,也自然順暢地完成了教學任務,但還有許多不足之處,特別是對學生的朗讀指導不太到位。

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我要進一步落實“讀”,讀的方式要多,讀的面積要大,讀的要求要逐步提高,使學生在反覆誦讀中,讀出形——在頭腦中喚起語言文字中所描繪的形象;讀出情——讀出語言文字所藴含的情感;讀出神——讀出語言文字所包含寓言、精髓,以及言外之意。 ”

半截蠟燭説課稿 篇四

<>

<>

《半截蠟燭》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國小語文第十冊第12課。這是一篇劇本,課文生動地記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一個普通家庭的母親伯諾德夫人和兒子傑克、女兒傑奎琳為了保護藏在半截蠟燭裏的情報,在危急關頭與三個德國敵人巧妙周旋的故事,向讀者展示了一場沒有硝煙的緊張激烈的戰鬥,情節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絃。

<>

目標句有激勵,導向功能,根據課程改革的要求以及本課的特點和五年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1)讀讀記記“解釋、負責、無奈、粉嘟嘟、小心翼翼、完好無損、不惜代價、例行檢查、若無其事、瞭如指掌”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和敵人作鬥爭時的機智勇敢和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初步瞭解劇本的語言特點。

[些教學目標是在課堂中綜合滲透完成的。]

<>

感受伯諾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鬥爭時的機敏、勇敢,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的精神。初步瞭解劇本的語言特點。

5、教學準備:課前查閲資料,瞭解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及法西斯對法國人的殘酷迫害。

<>

1、教法:“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我在教學過程中將主要採用質疑點撥法等自主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根據本課教材特點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遵循“積極指導自學、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運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創造學習、前後聯繫、讀中感悟、角色體驗,多渠道接受信息。

2、學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掌握從讀到思的學習方法。在讀中抓關鍵詞,體會人物心理,進一步思考理解,教師適時點撥,學生細細揣摩,突破難點。

<>

<>

<>

<>簡煉地概括出時間、地點、人物、事情或含結果。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一家人沉着地和德國軍官一次又一次地周旋,保護裝有絕密情報的半截蠟燭的事。)〈〈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十分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及應用。培養學生自學能力,養成讀思結合的良好習慣。因此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是這節課學生能力培養目標之一。

<>

(1)課文的開頭列出了時間、地點和人物。

(2)整篇課文以對話的形式展開故事情節。

(3)課文的中間用括號的形式提示當時的情景、人物的動作、神態等。教師根據學生的意見概括課文的特點,引導學生認 識這是一種新的文體──劇本。

4、簡單介紹第二次世界大戰: 1939-1945年,是人類歷史上至今為止規模最大、傷亡最重、破壞最大的全球性戰爭。

[我認為,任何語文教學的改革都必須遵循母語教學的規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讓學生從小了解善惡,瞭解歷史。適當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

1、劇本前半部分是故事的起因,主要通過“絕妙”、“絕密”這兩個詞圍繞課文內容造句:伯諾德夫人想了個絕妙的主意,把絕密情報封在半截蠟燭裏。通過重點句的朗讀體會伯諾德夫人一家人為了保護這裝有絕密情報的半截蠟燭不惜代價。[採用“以述促讀”的方式,引導學生深入研讀課文語言材料,在主動、積極的思維中,感知思想內容。]

2、劇本後半部分是故事的高潮。教師先提出一個思考題提綱挈領,伯諾德夫人一家人為了保護這裝有絕密情報的半截蠟燭,他們都想了哪些辦法在跟敵人周旋?讓學生用心地讀讀課文,畫一畫,説一説,也可以同桌相互交流。

<>

“萬分危急”,着急什麼?

(“萬一蠟燭燃燒到金屬管處就會自動熄滅,祕密就會暴露,情報站就會遭到破壞,同時也意味着他們一家三口生命的結束。”)

劇本後半部分是重點段落,要着重讓學生反覆朗讀,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來領悟伯諾德夫人一家人的機智和勇敢。通過指名讀,賽讀,齊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的讀來加深感受。

板書:勇敢、機智、熱愛祖國

在情況萬分危急的情況下,伯諾德夫人一家人卻一次又一次地與三個德國軍官周旋,最後終於保住了那裝有絕密情報的半截蠟燭。這三個人你最佩服誰?為什麼?請再次用心地讀讀課文,同桌相互交流。[學會合作,提高課堂實效,交流昇華]

<>

續編故事:

“正當她踏上最後一級樓梯時,蠟燭熄滅了。”下面的故事會怎樣發展呢? 如果被發現會出現什麼情景?如果沒有被發現又會出現什麼情景?[給學生自由思維的空間,説話的機會,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

<>

將續編的故事寫下來。

[寫的過程,不僅僅是訓練了孩子的寫作能力,也是孩子對文本的再次深入解讀的過程,也是孩子個性化體驗得到充分張揚的過程,當然從孩子的寫作中教師也能發現其對文本理解的程度。]

<>

萬分危急 不惜代價

三個德國軍官 絕 截 絕 伯諾德夫人 傑克 傑奎琳

點燃 重新點燃 密 蠟 妙 奪回 吹熄 端走 端上樓

燭 機敏 勇敢 熱愛祖國

學與問教案

《半截蠟燭》説課稿 篇五

一、説教材

1、教材簡析:

《23半截蠟燭》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語蘇教版第十冊第九課。課文生動地記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的一個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在危急關頭和敵人作鬥爭的事,讚揚了伯諾德夫人及其兒女的機智勇敢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課文可分為四段。描繪了一場緊張激烈而又沒有硝煙的戰鬥,人物的心理活動刻畫地相當細膩。情節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玄。

2、教學目標:

目標句有激勵,導向功能,根據課程改革的要求以及本課的特點和五年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學會本課5/8個生字,兩條綠線中的2/3個字只識不寫。理解“厄運”、“搖曳”、“鎮定”等詞語。

(3) 能聯繫課文內容,通過朗讀課文的訓練,感受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鬥爭時的機智、勇敢和鎮靜,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的精神。

(4) 通過合作的形式,續編故事,培養孩子自主合作的能力,深化對課文的理解。

[些教學目標是在課堂中綜合滲透完成的。]

3、教學重點、難點:

從不脱離教材本身和學生的接受能力考慮,圍繞課後練習題,確定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

通過對人物語言、動作、神情、心理活動等的閲讀感悟,感受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鬥爭時的機智、勇敢和鎮靜,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的精神。

4、課時安排:

計劃3課時完成

5、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二、説教法、學法

1、教法:“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我在教學過程中將主要採用質疑點撥法等自主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根據本課教材特點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遵循“積極指導自學、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運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創造學習、前後聯繫、讀中感悟、角色體驗,多渠道接受信息。

2、學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掌握從讀到思的學習方法。在讀中抓關鍵詞,體會人物心理,進一步思考理解,教師適時點撥,學生細細揣摩,突破難點。

三、説教學程序:

(一) 揭示課題

激趣直接板書課題——半截蠟燭,學生質疑,你會想到什麼?是不是會想:為什麼會是半截蠟燭?這半截蠟燭有什麼用呢?然後學生帶着問題自讀。簡煉地概括出時間、地點、人物、事情或含結果。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一家人沉着地和德國軍官一次又一次地周旋,保護裝有絕密情報的半截蠟燭的事。)

簡單介紹二次大戰: 1939-1945年,是人類歷史上至今為止規模最大、傷亡最重、破壞最大的全球性戰爭。

[我認為,任何語文教學的改革都必須遵循母語教學的規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讓學生從小了解善惡,瞭解歷史。適當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二) 自學課文,及時反饋。

[這是第一課時的重點,培養學生自學能力,讀思結合的良好習慣。〈〈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十分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及應用。]

1、檢查生字詞

2、檢查朗讀

指名學生逐段朗讀,掃除字詞障礙,幫助學生理清文章思路,中間採用學生自評和他人評價相結合的方法,鼓勵學生體會課文語言的簡練和準確。

指導學生抓住人物活動的主要情節,圍繞中心來歸納段落大意。

四、緊扣中心,重點體味。

教師先提出一個思考題提綱挈領,伯諾德夫人一家人為了保護這裝有絕密情報的半截蠟燭,他們都想了哪些辦法在跟敵人周旋?讓學生用心地讀讀課文,畫一畫,説一説,也可以同桌相互交流。

[採用“以述促讀”的方式,引導學生深入研讀課文語言材料,在主動、積極的思維中,感知思想內容。]

教師相機板書:一吹二端、外靜內急

“外靜內急”,這不僅是伯諾德夫人一家人跟三個德國軍官的鬥爭方式,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整個法國人民的一種特有的鬥爭方式。

“外靜內急”,着急什麼?

(“萬一蠟燭燃燒到金屬管處就會自動熄滅,祕密就會暴露,情報站就會遭到破壞,同時也意味着他們一家三口生命的結束。”)

文章2、3、4自然段是重點段落,要着重讓學生反覆朗讀,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來領悟伯諾德夫人一家人的機智和勇敢。例如:從哪看出伯諾德夫人的機智沉着?學生通過瀏覽、默讀找出“許多、始終放心不下、絕妙”等詞語讀出人物當時緊張卻不慌亂的心理。

大兒子傑克和小女兒與敵人的周旋以學生的學為主,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還是通過學生找出表現任務機智和勇敢的關鍵詞來體會心理活動。圈畫出動作、神情、語言的有關語句。通過指名讀,賽讀,齊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的讀來加深感受。

板書:鎮定、勇敢、機智

在情況萬分危急的情況下,伯諾德夫人一家人卻一次又一次地與三個德國軍官周旋,最後終於保住了那裝有絕密情報的半截蠟燭。這三個人你最佩服誰?為什麼?請再次用心地讀讀課文,同桌相互交流。[學會合作,提高課堂實效,交流昇華]

五、迴歸文章,課外延伸。

1、小節全文:本文僅僅是法國人民抗擊德國強盜的一個縮影,其實當時的整個法國天天都在發生着像伯諾德夫人一家人所進行的鬥爭,最終將德國強盜趕出了法國的土地。

説話練習:你最佩服誰?你們覺得這家人怎麼樣?

師要追問、生疑。引導孩子再讀。

[學生對人物的體驗超出其對人物的原有認識,更豐滿了,更深入了;孩子對整個二戰期間的法國人民的'鬥爭也有了總體的瞭解,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個性得到了張揚。當然孩子也悟到了一些體驗的方法,比如聯繫上下文,結合自己的生活,將自己放入故事的情境等。]

2、第三課時可讓學生表演課本劇,課前準備好,加深學生體會。

3、續編故事:

正當她踏上最後一級樓梯時,蠟燭熄滅了。下面的故事會怎樣發展呢? 如果被發現會出現什麼情景?如果沒有被發現又會出現什麼情景?[給學生自由思維的空間,説話的機會,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

作業:

將續編的故事寫下來。

[寫的過程,不僅僅是訓練了孩子的寫作能力,也是孩子對文本的再次深入解讀的過程,也是孩子個性化體驗得到充分張揚的過程,當然從孩子的寫作中教師也能發現其對文本理解的程度。]

板書設計:

半截蠟燭(拯救)

一吹二端 鎮定

勇敢

機智

外靜內急

半截蠟燭説課稿 篇六

十幾年的教學工作,“常規”已經深深地烙在我的腦子裏,已經不太願意去探索新的路子,固步自封似乎成為資格的一個象徵。這顯然與教學改革的思路不相符,也意味着我們已經將被時代out了。

<>

語文教育應該是最靈活多樣的,最沒有套路的,也最忌諱套路的。只是鑑於學生年齡小,字詞的教學任務重,因此,一到五年級,我基本上是按照套路來做的,就是我們常規的做法:由點到線,再到面的教學方法,即由字詞入手,到結構篇章的理解和把握。1500多天的耳濡目染,使得學生們都明白我們的套路了,似乎也有些厭倦了。

當接到要求講同課異構的任務時,尤其是針對這篇《半截蠟燭》這篇課文,要求講的第二課時的時侯。我感覺應該來點新的

<>

首先想到以課本劇的方式在課堂上呈現。反覆思考後感覺不妥:這篇課文是一個嚴肅的主題,在沒有排練的情況下倉促上場,在教室那種特有的氛圍下,如果被學生們演繹成喜劇,豈不是弄扭了?

第二個思路是:講故事的方式行不行?顯然也是不合適的。情節相對簡單,無法滿足一堂課的容量。

在第二個思路的啟發下,決定來個反套路。即由面到線,再到點,即以線為主,順帶解決字詞。這樣就解決了純粹講故事的單調和乾癟。

<>

課文的線索是比較好梳理的。如果僅僅用現成的線索掛帶必要的字詞,看上去像一串串的珠鏈,也説得過去。但是,這樣能給學生帶去什麼呢?如果不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雖有所變化,到底還是一節平淡的課。深度,應該是一個需要着力解決的問題——

於是在情感價值觀上做文章,設計了三個小亮點:

一是提出四個危急情境,即“a.母親化解危機,b.危機再一次來臨,c.情況更加急迫,d.再次化解危機”來強化課堂氛圍。

二是剝離出敵對危急狀態下一般人可能面臨的三種選擇,即“屈服,反抗,周旋”來豐富和拓展課文的容量。同時教育學生:不管我們遭遇什麼樣的險境,首先要明白自己肩上的責任,在儘可能保全生命的情況下,藉助環境,尋找轉機,不要做無畏的犧牲。

三是直擊人性的弱點,即敵人看到“這位可愛的小姑娘”,激發了對自己女兒的思念和疼愛,人性中最軟弱的那一點成為了敵人麻痺大意,我們取得成功的最佳契機。以此來滲透一些人文理念,同時也提升了課文的厚重。

<>

通過40分鐘的教學實踐,還是感覺到不小的差距:

1.創新的課堂實踐太少了,只有三分之一的孩子適應了這種變化,整堂課學習興趣都很高,並能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而大多數孩子好像顯得更安靜了,但我可以感覺到他們也在思考。

2.今天的課堂也讓我更深刻地認識到:我們應該用教材教,只把教材作為一個媒體或工具,以此為依託,挖掘下去,生髮開去;而不是就教材教教材,不願或不敢越雷池一步。

3.備課時,備學生很重要。瞭解學生的認知水平,生活體驗,圍繞他們在預習中發現的問題展開課堂教學,徹底改變牽着學生走這一現狀。只有學生真正參與了,課堂才是活的課堂,教學才有了靈動的氣息。

半截蠟燭説課稿 篇七

《半截蠟燭》這篇課文是蘇教版國小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中的一篇課文。這個單元的課文是圍繞"正義必勝"這個主題而安排的。

《半截蠟燭》這篇課文記敍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參與祕密情報傳遞工作的伯諾德夫人母子三人與突然闖進的德國軍高官鬥智鬥勇、巧妙周旋,並最終保全了情報站的故事。讚揚了母子三人的機智、勇敢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課文描繪了一場緊張激烈而又沒有硝煙的戰

鬥,人物的心理活動刻畫得相當細膩。在本課的教學中,應當認真指導學生朗讀。通過對伯諾德夫人一家從容鎮定的動作、語言、神態和緊張激烈的心理活動去體會伯諾德夫人一家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這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單獨閲讀理解能力。教學本篇課文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朗讀,從課文描寫的人物語言、動作、神態和心理活動中體會人物的品質。考慮到學生的水平定會參差不齊,為了讓全體學生能借助文本更好地理解語言文字以及感受從文字中流露出的思想,受到情感薰陶和熱愛祖國的思想教育,依據教材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説一説伯諾德夫人一家是怎樣拯救這場災難的。

3、體會伯諾德夫人一家人在險境中動作、神態、語言以及心理活動。感悟他們在與敵人鬥爭時的沉着、鎮定、勇敢和機智。學習伯諾德夫人一家人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教為學服務"這是當前把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的教育思想。"如何指導學生高效閲讀"使我們本學期要研究的課題。為了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揮教學民主,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所以我採用了"自主學習----合作討論-----交流探究----總結提升----拓展閲讀"的教學模式。希望能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提高閲讀能力。

對於教學過程,我設計了以下五個環節:

(一)揭示課題,激發興趣

我認為,任何語文教學的改革都必須遵循母語教學的規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讓學生從小了解善惡,瞭解歷史。適當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所以在上課伊始,我會讓學生交流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資料,讓學生了解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至今為止規模最大、傷亡最重、破壞最大的全球性戰爭。

(二)抓住主線,整體感悟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領會這半截蠟燭的特別之處,同時對課文也有了整體把握。在學生讀完課文後,我設計了"這是怎樣的半截蠟燭?"的問題。學生在回答這個問題時,能夠把握學生對課文的預習情況,從而瞭解學情。

(三)合作探究,重點分析

(1)以小組為單位,全班自由補充,説一説這一家人是怎樣拯救這場災難的。這一設計的意圖是讓每個學生課堂上都有獨立思維的空間,自主學習的能力,使每位學生都會為了問題有目的的學習。

(2)精讀課文,分析人物動作、神態、語言,體會人物的心理,感受人物品質,並在小組內説一説你最喜歡誰?這主要是本着在教學方法上積極指導自學、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鼓勵學生在預習時試着批註,畫重點詞句,討論交流體會,教師適時點撥的學習方式,多渠道接受信息。此外,學生的學習是主動的,個性化的,同時又由於個體對事物的欣賞和理解不同,所以容易引發不同見解的碰撞與融合。

我讓學生互相交流自己最佩服的人是誰?為什麼會佩服他?就是為了讓學生自己發現課文細微之處對人物形象刻畫的作用,從而跟你更好的體會伯諾德夫人一家在險境中的動作、神態、語言及心理活動,感悟他們與敵人鬥爭時的沉着、勇敢和機智。

(3)體會環境描寫在文中的作用

讓學生找找文中環境描寫的句子,通過增減詞語,讓學生體會環境描寫對烘托氣氛的作用。

(四)情感昇華,自主交流

首先小結全文,説明本文只是法國人民對抗德國侵略的一個縮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湧現了許多平凡而偉大的人物。讓他們抒發對這些人的敬仰之情。

(五)拓展閲讀

《一路花香》上的《勇氣》講的就是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發生的一個可歌可泣的故事。我設計了三個問題;文章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情?讚揚了誰的勇氣?你對他們有什麼看法?

(六)作業佈置,

我讓他們試着將課文改編成課本劇的形式,感興趣的同學還可以試着演一演。這主要是旨在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七)板書:

半截蠟燭

伯諾德夫人 沉着、機智

傑 克 鎮定、勇敢

傑 奎 琳 勇敢、機智

這一板書旨在體現伯諾德夫人一家在拯救半截蠟燭中體現出的品質。

半截蠟燭説課稿 篇八

一、説教材

1、教材簡析:

《半截蠟燭》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語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第十二冊自讀課文第三篇課文。課文生動地記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的一個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在危急關頭和敵人作鬥爭的事,讚揚了伯諾德夫人及其兒女的機智勇敢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課文可分為四段。描繪了一場緊張激烈而又沒有硝煙的戰鬥,人物的心理活動刻畫地相當細膩。情節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玄。

2、教學目標:

目標具有激勵,導向功能,根據課程改革的要求以及本課的特點和六年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厄運”、“搖曳”、“鎮定”等詞語。

(3)能聯繫課文內容,通過朗讀課文的訓練,感受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鬥爭時的機智、勇敢和鎮靜,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的精神。

(4)通過合作的形式,續編故事,培養孩子自主合作的能力,深化對課文的理解。

[些教學目標是在課堂中綜合滲透完成的。]

3。教學重點、難點:

從不脱離教材本身和學生的接受能力考慮,圍繞課後練習題,確定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

通過對人物語言、動作、神情、心理活動等的閲讀感悟,感受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鬥爭時的機智、勇敢和鎮靜,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的精神。

4。課時安排:

計劃一課時完成

二、説教法、學法

1。 教法:“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我在教學過程中將主要採用質疑點撥法等自主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根據本課教材特點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遵循“積極指導自學、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運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創造學習、前後聯繫、讀中感悟、角色體驗,多渠道接受信息。

2。 學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掌握從讀到思的學習方法。在讀中抓關鍵詞,體會人物心理,進一步思考理解,教師適時點撥,學生細細揣摩,突破難點。

三、説教學程序:

(一)揭示課題

簡單介紹二次大戰:1939—1945年,是人類歷史上至今為止規模最大、傷亡最重、破壞最大的全球性戰爭。

(二)自學課文,及時反饋。

自讀課文

留給學生充分朗讀的時間,掃除字詞障礙,幫助學生理清文章思路,中間採用學生自評和他人評價相結合的方法,鼓勵學生體會課文語言的簡練和準確。

指導學生抓住人物活動的主要情節,圍繞中心來歸納段落大意。

四、緊扣中心,重點體味。

教師先提出一個思考題提綱挈領,伯諾德夫人一家人為了保護這裝有絕密情報的半截蠟燭,他們都想了哪些辦法在跟敵人周旋?讓學生用心地讀讀課文,畫一畫,説一説,也可以同桌相互交流。

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來領悟伯諾德夫人一家人的機智和勇敢。例如:從哪看出伯諾德夫人的機智沉着?學生通過瀏覽、默讀找出“許多、始終放心不下、絕妙”等詞語讀出人物當時緊張卻不慌亂的心理。

大兒子傑克和小女兒與敵人的周旋以學生的學為主,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還是通過學生找出表現任務機智和勇敢的關鍵詞來體會心理活動。圈畫出動作、神情、語言的有關語句。通過指名讀,齊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的讀來加深感受。

在情況萬分危急的情況下,伯諾德夫人一家人卻一次又一次地與三個德國軍官周旋,最後終於保住了那裝有絕密情報的半截蠟燭。這三個人你最佩服誰?為什麼?請再次用心地讀讀課文,同桌相互交流。[學會合作,提高課堂實效,交流昇華]

五、迴歸文章,課外延伸。

小結全文:本文僅僅是法國人民抗擊德國強盜的一個縮影,其實當時的整個法國天天都在發生着像伯諾德夫人一家人所進行的鬥爭,最終將德國強盜趕出了法國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