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湖生態建設調研報告多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04W

湖生態建設調研報告多篇

湖生態建設調研報告篇1

寒假期間我校開展了大學生下鄉調研活動,本次調研的主題是家鄉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科技發展。

我將調研地點選在了山東省xx縣,這裏是我的主要調研地點,回到家中,我便到村委會處詢問,近年來,縣裏的一些主要變化和重大舉措,村委會的有關領導便詳細的向我説起了,家鄉對於生態文明建設和科技發展進步方面的各項舉措。

調研實踐近一個月,一個月的時間裏,我調查走訪了很多地方,很多曾經被污染然嚴重的地區已被徹底清理整頓,基本恢復了乾淨整潔的面貌,不同地區的整頓效果雖不盡相同,但是整體有了很好的改觀。下面我就調查結果,做出了詳細的説明和總結。

我與家鄉生態文明建設進行走訪調研,從中有了感悟,有了行動。近幾年,由於政府大力提倡生態文明建設,堅持走可持續發展路線,從前,家鄉建設對於生態文明建設一直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只是在培植樹木方面比較突出,建立防護林,防風防沙,防止水土流失。在工業方面,為了大力發展經濟,對於污染現象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所以導致很多地方被污染,唯一一條流經我縣的河,也受到了嚴重的污染,造紙廠就沿河而建,向河裏排放污水,從前的河水清澈透明,而現在生活垃圾四處飄浮,邊緣彷彿是污穢的溝渠一般。很多地方都是如此,由於前幾年縣裏對於經濟建設的高漲熱情,對污染問題沒有及時處理。

近幾年,生態文明建設在社會發展中扮演着越來越重的角色,縣裏也開始抓起了生態文明建設,走起了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對於一些違規操作的企事業單位,堅決給以整頓,甚至關停。不少企業受到影響,但是縣裏對於生態文明建設落實的很堅決徹底,對於像造紙廠這樣屢教不改的單位,堅決予以關停處理,禁止一切生產活動。其他企業的情況較好,都積極配合着縣裏的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污水先處理後排放,不處理不排放,從而很好的控制了環境的繼續污染。

生態環境好了,才能吸引更多的企業投資,招商引資一直是我縣發展的一項重要渠道,近年來有大量的國內外企業來我縣實習考察,投資建設不少工廠,發展了經濟的同時,科學技術手段也在不斷進步,引進了外資的同時,也引進了先進的技術。發展生態文明建設,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又帶動了科技的進步,一舉多得。

我先秉承“建設生態文明、開發清潔能源、彰顯綠色魅力”的思想,開展生態城市建設,進一步加快造林綠化、小流域治理、風沙源治理步伐,通過建防護林、退耕還林等生態經濟型造林模式,建起了植物園,院內有很多品種的植物,農作物和果樹,退耕還林也使得大面積土地有效地防止了水土流失,加大了土地覆蓋率。

我縣嚴格落實“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政策,全民動手,全縣範圍內搞綠化,搞發展建設,大家積極參與,讓綠意充滿鄉村。本次寒假回家,我切實感受綠意滿懷的感覺,街道兩旁路色的松柏排成兩行,每隔一段會有一棵其他樹種,還有已選花花草草,在體驗生活美感、感悟生活質量提升之時,人們對於生態文明建設又多了一份支持與認可,投入更大的力量支持家鄉生態文明建設。從這些走訪中我可以看出,人們對於環保的問題,大都意識淺薄,並不以為然,似乎他們對這些問題都半信半疑,反而看我有些莫名其妙似的。靜下來想想,也是,他們一直都在為生活忙碌着,都是在以被動的接受生活,從來都沒有主動的去發現問題。他們被習慣所掩埋了他們的那份特有的好奇。如果拋開一切的問題,只讓他們考慮這些的話,我相信他們也會想我一樣的!現在人們的思維已成了定式,三言兩語是改變不了什麼的,現在能做的只有從一些小事來感化他們,讓他們親身的體會到環境的嚴重性,他們才會有所改變的。一些事情如果你沒親身體味過你是永遠都不會明白的!這就像一句真理影響着廣大人民。舉一些貼近我們生活的例子,來讓他們自己感悟!我知道這只是時間的問題,着急也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希望每週都能有一兩節課來讓他們學習這方面的知識。由不懂到了解,由瞭解到認識,由認識到理解,這一過程。

湖生態建設調研報告篇2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關於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方面提出的一系列新觀點、新要求和新舉措,努力將永靖縣建設成為省級生態循環農業示範縣,根據我縣開展生態文明工程示範縣創建工作要求,4月1日至30日,永靖縣西部大開發辦公室集中利用一個月時間,組織人員先後深入到部分鄉鎮、企事業單位和生態文明項目建設點,就永靖縣生態文明建設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縣情

永靖縣位於甘肅中部西南,臨夏回族自治州以北,是國家扶貧開發和“三西”建設重點縣,也是劉家峽、鹽鍋峽、八盤峽三座水庫移民重點安置縣,1986年正式納入國家“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範圍。全縣總面積1864平方公里,轄17個鄉(鎮)、150個村(居),總人口20.45萬人,其中少數民族2.63萬人,農業人口16.07萬人。總耕地35萬畝,年平均降雨量260毫米,蒸發量在1500毫米以上。縣內地理和自然條件差異很大,存在兩個極端;全省最好的地方在永靖,以黃河、湟水河兩岸為主的川塬區6個鎮水資源豐富,景色秀麗,土地肥沃,是發展旅遊業和高效農業的理想之地;全省最差的地方也在永靖,地處東西山區的11個鄉鎮苦甲隴上,自然條件十分嚴酷,山大溝深,十年九旱,是典型的雨養農業區,羣眾生活比較困難。

二、生態文明建設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近年來,在上級部門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永靖縣在全力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積極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不斷加大林草植被的保護與建設力度,着力實施了退耕還林、水土流失治理、荒漠化防治和生態移民工作等綜合措施,有效解決了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跨越式發展。

(一)生態保護力度加大。

一是加快推進了草原保護建設工作,全面完成了20xx、20xx年草原補獎、鼠蟲害防治、草原防火、秸稈飼料化利用等重點工作任務。截止目前,全縣已落實草原承包到户面積142.89萬畝,共確定禁牧草原面積102.87萬畝,設立基本草原保護區標識牌20個。20xx年,草原補獎資金全部落實到位,共計資金649.0965萬元,極大地改善了永靖縣的草原生態狀況。

二是實施了以縣城南山綠化為主的生態造林工程,南山綠化總規劃面積3.2萬畝(一期計劃在陰山完成2.4萬畝,其中荒山造林2.1萬畝,花椒經濟林0.3萬畝;二期工程計劃陽山完成0.8萬畝),總投資2.2億元,涉及劉家峽、峴塬、三塬3個鄉鎮。截至目前,一期工程完成投資1.6億元;二期已完成整地工程和架設上水管網,高標準完成了水平台整地工程,並投資3520萬元完成造林2.4萬畝。

三是完成投資1945萬元的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投資991萬元的紅峴子、黑方台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改善灌溉面積3.8萬畝,新增節水灌溉面積3430畝,川塬區農田灌溉條件極大改善。投資1。5億元的大鹽溝生態綠化綜合開發項目,縣城周邊環境正在得到優化。投資1780萬元實施了黑方台災害治理四期工程和二房台滑坡應急治理工程,滑坡險情得到有效治理。

(二)節能減排成效顯著。

一是嚴格監管,確保污染企業達標排放。按照《環境影響評價法》和《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切實加大了新建項目的環境准入關,在審批中堅持做到了四個不審批,即:國家明令禁止的項目不予審批,高耗能高污染企業不審批,永靖縣環境容量不能承載的項目不予審批,黃河三峽濕地內除環保型建設項目和濕地保護項目以外的所有項目不予審批。嚴格落實重點污染源每週1次、一般污染源2周1次的現場檢查,並採取定期與不定期檢查相結合的辦法,進行監督檢查,嚴防排污企業超標排放污染物。二是加大投入,努力提高污染減排能力。自20xx年以來,先後投資6000萬元左右,完成了縣城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場、劉家峽水庫污染綜合治理、20家鐵合金企業除塵設備升級改造、6家畜禽養殖場污染治理等項目和工程建設,大大提高了永靖縣污染減排能力。三是加快工業轉型升級、淘汰“兩高”落後產能企業步伐。緊緊圍繞加快產業轉型升級,走新型工業化的路子,建設新型工業園區。先後淘汰關停縣城周邊和景區內污染企業5家,淘汰拆除落後產能生產線16條,爭取落實國家補貼資金1300萬元,經過以上努力,每年永靖縣的二氧化硫、cod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均控制在州上下達的指標以內。縣城周邊污染得到進一步治理。

(三)城鄉環境極大改善。

一是集中力量加快古城新區建設和舊城改造步伐。古城新區道路、給排水、供暖、供氣等市政設施全面完成,同時動工建設投資3。3億元的川北後山廉租住房和棚户區改造工程程,完成大莊道路改造、川南臨夏路口排水、假日花城至嘉龍小區河堤治理工程,城市品位進一步提升。二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得到極大改善。川塬區每個鄉鎮確定1—2個村實施以村社道路硬化、村容村貌整治為主的新農村建設,基本實現了“巷道水泥化、民居磚混化、村莊園林化、環境整潔化”的目標,並投資5016萬元新修改造農村道路42條、96.7公里,推廣普及農村新型能源,完成沼氣池1022座,完成“三改”612户,目前全縣37.9%的農户用上了清潔的沼氣。此外,投資1000多萬元,對鹽鍋峽、陳井、三塬、楊塔、王台、川城等集鎮、市場等進行了改擴建,農村面貌和人居環境不斷改觀。

(四)特色產業不斷壯大。

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動工建設投資9723萬元的三馬台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全縣新建高效節能日光温室368座,新增蔬菜面積2200畝,建成“高原夏菜”示範面積6500畝,2000噸蔬菜保鮮庫1座,發展核桃、紅棗、花椒、蘋果經濟林1.2萬畝。新修改造暖棚圈舍3150座,新發展規模養殖户100户,養殖場14家,新發展網箱養魚6畝、池塘養魚100畝,水產品供應量達到2200噸。東西山區大力推廣旱作農業技術和百合種植,普及推廣“六個一”循環農業發展新模式,補助資金1400多萬元,推廣全膜雙壟溝播玉米22.9萬畝、脱毒馬鈴薯16.65萬畝,新增百合3000畝,發放揉絲打捆機30台(套),農業綜合效益和農民收入大幅提高。

湖生態建設調研報告篇3

20xx年11月,市第四次黨代會作出了創建生態市的重要決策,20xx年6月市委四屆二次全會提出了具體的創建思路,同年11月,市委、市政府印發了《關於全面推進生態市建設的若干意見》,同年12月20日,召開全市生態市創建工作動員大會,標誌着我市生態市創建工作正式啟動,至今已有3年多的時間。3年多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通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生態市創建工作喜結碩果:成立了市委書記任主任,10多位市級領導任副主任,30家市直及駐張單位負責人為成員高規格的領導機構;編制完成了生態市建設規劃,並通過了國家環保總局主持的,金鑑明、牛文元等12位院士、專家組成的專家論證委員會的評審;對128個創建單位進行了表彰、授牌,其中生態村91個,綠色學校26所,綠色酒店8家,綠色小區3處。現在生態市創建工作已經到了關鍵時期,為了避免出現熱情一陣子現象,將生態創建工作持續高效地開展下去,必須力求思路創新、工作創新、措施創新。

生態市創建工作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創建目的不夠清晰《生態市建設規劃》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樹立生態強市的發展理念,以發展為第一要務,以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為出發點,大力發展生態經濟,培育生態文化,保護生態環境,營造生態社會,加快走上生產發展、生態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可以説創建目的在指導思想中已經得到十分清晰的體現。簡而言之就是文明發展,發展既是創建生態市的目的,又是創建生態市的措施和手段。但在實際創建工作中發展的目的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發展的措施沒有得到很好的實施,創建與發展存在脱節現象,就生態抓生態,沒有很好地將生態創建與經濟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因此缺乏後勁,缺乏號召力,缺乏積極性。

創建規劃存在缺陷《生態市建設規劃》是指導生態創建的綱領性文件,各創建單位的創建計劃(規劃)是創建工作的目,從目前的規劃情況來看,綱不夠舉,目沒有張。整個規劃對軟環境(自然環境)保護與建設談得比較多,對中心工作(經濟建設)規劃得比較少,比較軸象,130頁的篇幅,發展生態產業僅佔20頁,缺乏較強的指導性和可操作性,重點工程中環境整治與建設項目多,生態產業建設項目少,沒有突出文明發展,特別是針對發展規劃內容太弱。幹任何事情,離開發展都是舉不起來的。各創建單位,包括環境優美鄉鎮、生態村、綠色學校等都沒有創建規劃,創建工作缺乏規劃的指導,建成什麼樣子算什麼樣子,年終驗收時,在各創建單位中進行比較,選出相對較好的進行表彰授牌,沒有特色。

創建資源沒有整合現在大家普遍感覺到生態創建缺乏資金,之所以存在這種認識,原因就是隻把眼光盯在本級財政投入上。建設生態市完全依靠本級財政投入是遠遠不夠的。其實生態創建的資金來源是非常多的,關鍵是看怎麼整合,怎麼利用。發改部門、扶貧開發部門、水利部門、林業部門、國土部門、建設部門、能源部門、衞生部門等都有資金投入。目前,我們沒有把這些部門的投入進行有效整合,所以感覺到資金太缺乏,只要把這些部門投入資金的一部分進行整合,集中用於各試範點的創建工作,我們就不會有創建資金匱乏的感覺了。

創建機構十分軟弱我們有規格最高的生態創建工作委員會,但具體履行指導、協調創建工作的工作機構太軟弱。市生態辦僅是市環保局下面的正科級事業單位,沒有編制,沒有正式工作人員(目前從**區環保局借調1名工作人員負責生態辦工作)。在習慣於上級指導下級的環境裏要實現下級(科級)指導上級(處級,市直各創建單位)開展工作是非常困難的。行政級別不對等,指導的效果可想而知。3年多以來,對市直各創建單位的指導工作基本上無法開展。生態創建工作點多面廣,千頭萬緒。沒有足夠的人員是不可能很好開展的,目前市生態辦只有1名臨時的工作人員,意味着其工作只能是蜻蜒點水,無法鷺鷥捕魚紮下去。

創建宣傳缺乏陣地要營造良好的創建氛圍,既要靠紮實開展工作,也要靠經常的宣傳造勢。目前生態創建宣傳工作給人的感覺是冷冷清清、無聲無息。埋頭搞創建是對的,但抬頭搞宣傳也不可忽視。生態創建工作通訊、生態創建工作簡報等都是比較好的宣傳形式和陣地。可以刊登外地創建經驗、本地創建動態、領導重要指示等,通過陣地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學習,並可形成比、學、趕、幫的態勢。

創建考核沒有落實創建工作實施3年多的時間了,只是對生態村、綠色學校、綠學酒店、綠色小區進行了表彰授牌,但對各區、縣政府、各創建成員單位創建工作績效沒有進行綜合考核評估。現在有種不好的現象,不考核,不排名就不能形成壓力,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那麼生態創建工作靠什麼去推動?輕輕鬆鬆搞創建,不搞創建

會更輕鬆。

措施及建議

明確目的,提高認識黨的xx大提出建設生態文明的目標,全市上下各級各部門要將對建設生態市的認識統一到xx大精神上來,建設生態市不是可搞可不搞,而是必須搞,是落實xx大精神的具體行動和措施。同時要進一步明確文明發展是生態市建設的最終目的,沒有發展的優良環境不是生態市建設的目的,沒有優良環境的發展也不是生態市建設的目的。

完善規劃不是要對《生態市建設規劃》進行修訂,那樣做,工作量太大,時間太長,而是各創建單位要制定創建計劃(規劃),每個創建單位針對本地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創建計劃,將創建計劃可行的單位納為創建示範單位開展創建工作,從而改變過去那種年初各區縣報一個創建單位名單,年底去檢查驗收的做法。

整合創建資源,解決創建資金不足問題將各部門用於改善農村生活環境、生產條件,扶持農村經濟發展的部分資金進行整合(先整合部分,然後逐步擴大),集中用於生態示範單位。這項工作剛起步時,會有一定困難,但可以通過部門與創建委簽訂責任狀的形式予以推動,責任狀對投入資金的數量進行明確規定,年終進行檢查考核。

加強創建機構建設組建副處級的創建工作機構(市生態辦),解決3-5名編制。提高行政級別,便於指導、協調各創建成員單位開展創建工作,增加人員編制,解決有人幹事的問題。

建設宣傳陣地辦好《生態創建通訊》或《生態創建簡報》,至少每兩月出一期,長期營造創造工作的濃厚氛圍。

完善創建考核年初對各區縣政府、市直各成員單位下達非常具體的創建任務,年終進行考核評比,對任務完成好的給予通報表揚,對任務完成差的給予通報批評。

湖生態建設調研報告篇4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xx縣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紮實開展扶貧攻堅工作,全面推進城鄉統籌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特色產業,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等一體化建設,在推進城鄉建設方面不斷解放思想,創新機制,突破難點上進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和經驗,有力促進了我縣城鄉建設的發展,城市市容市貌不斷改變,人民羣眾生活品位、生活水平和人居環境得到提高,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城鄉面貌發生了根本性改變。

二、存在的問題

1、規劃滯後,後勁不足

我縣城鄉建設發展前景看好,但從總體上還處於規劃發展階段,在建設上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有些地方處於自由建設狀態,一是缺乏整體規劃,有些規劃的編制只停留在總體規劃上,詳細的實施項目尚未進入議事日程,總體規劃是對城鄉分佈建設區域作粗線條的安排,對整體佈局、主題定位、建設目標等關鍵要素簡單規劃,只體現大體輪廓。二是規劃中沒有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三是鄉鎮缺乏規劃建設引導。在建設過程中進展緩慢,民居建設隨意性、盲目性現象比較普遍。

三、產業帶動不快,資金保障不足

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必須堅持產業支撐,從當前建設的進展情況來看,由於產業帶動不足,無論是縣城還是鄉鎮出現了建設徘徊滯後,進展緩慢的現象,農村產業還未形成大規模總體帶動,農民收入不高。因而出現建設規模小,帶動能力弱,城鎮化水平低的現象。

四、管理工作有待加強

我縣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服務功能已逐日趨完善。但在管理服務上力度不夠,經驗不足,城區亂搭亂建,佔道經營,亂塗亂畫,亂潑亂倒,髒亂差的現象比較嚴重。在商業、行業門面經營上還比較凌亂參雜,沒有形成分門別類,入行就市,行業特色不明顯,城市廣告牌參差不齊,缺乏規範,城市綠化亮化美化有待加強,管理工作任務仍然艱鉅等等。

五、對策及建議

1、要高起點、大手筆落實城鄉規劃

要充分結合外面的經驗和本縣的實際,因地制宜,突出重點,體現特色,科學規劃;要用長遠的經營理念規劃縣城,充分發揮好城市規劃指導和調控城市建設的龍頭作用;要邀請專家高標準編制和修訂城市總體框架,合理確定城市發展目標,對近期建設地段以及政府儲備的土地和擬向社會供應的土地要超前編制控制性詳細規劃。確定土地的性質,建築密度,容積率,綠地率等強制性內容,形成規劃圖冊和本本,作為土地供應和建設規劃管理的依據,鄉鎮規劃方面要齊頭並進,要從規劃引導,佈局合理,突出特色,以建設完善,功能齊全,服務管理上下功夫,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標。國土部門要按照規劃要求,嚴格審批建設用地,以充分實現土地增值建設開發的新格局。

2、加強產業帶動,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

加大力度加快城市基礎設施,推行城鄉建設,基礎設施必須先行,我縣要緊緊抓住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和扶貧攻堅試點的大好時機,主動作為,大膽先試先行,搞好向上銜接,爭資上項,招商引資,引鳳築巢,按照“合法程序,互利互惠”的原則,引有實力的戰略伙伴,先墊資進行城鎮規劃內的基礎設施建設,然後,逐漸開發新區、新項目和規劃區的大建設。以此向城鄉建設輻射。

3、圍繞培育特色產業帶動城鄉發展。

沒有產業支撐的城市化是“造城,會形成城市發展的‘空心’化,這樣的發展是不可持續的發展。因而,要加強農村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生產的綜合能力,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要圍繞特色和規劃,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完善產業佈局規劃,就我縣而言,形成以柑橘、金秋梨為特色的水果業,以烤煙、茶葉、金銀花為特色的經作業,以線椒、高山蔬菜為特色的蔬菜業,以湘西黃牛、北歐瑪鱘魚、大閘蟹、乳鴿為特色的畜牧產業,要通過示範引導,項目推動,發展一方、富裕一方、建設一方。

4、加快我縣新型工業化。

抓好礦山整治整合成果的鞏固和深化,着力打造我縣百億錳產業和百億鋅產業,大力培植優勢骨幹產業,推進農產品精加工,加快工業園區建設,為城鄉農民工就業搭建新的平台。通過工業、農業產業帶動,不斷增強城市化建設的實力。

5、統籌城鄉發展,大膽先試先行。

在重點建設縣城中心區的同時,要認真抓好鄉鎮城鎮化建設,新型城鎮建設是統籌城鄉發展,率先脱貧致富的載體,鄉鎮建設搞好了,能提升城鎮承載能力,促進城鄉統籌協調發展。

6、落實城鄉規劃建設,堅持規劃先行。

強化規劃引領作用,用規劃統籌城鎮建設發展,加強環境保護,注重特色、加強土地管理,注重生態建築,人文協調,立足個性,因地制宜,高起點、高標準做好規劃,走具有特色的新型城鎮化道路。

當前,我縣要結合新一輪扶貧攻堅工作和新農村建設,要制訂好鄉村規劃,合理佈局學校、醫院、文化等公共服務設施,完善鄉鎮、重點特色村寨,特色民居保護規劃,要堅持規劃一張圖、審批一支筆,建設一盤棋,一張藍圖管到底,建到底,做到違反規劃的項目不批,不作詳規的項目不批,選址不合理的項目不批,多留特色多留亮點,多留樣板,不留遺憾。如我縣麻力場鎮立新村,是州人大的扶貧聯繫村。今年六月,總理來到該村看望羣眾,面對面交流,聽羣眾呼聲,帶來了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對儘快改變武陵山片區落後面貌,作出了重要指示。目前,在州人大的牽頭下,州縣各部門對立新村重點實施一輪扶貧開發力度。重點對村寨規劃,民居改造、五改工程等全面實施啟動,辦成一個高標準示範點,住建部門要首當其衝通過辦點作樣,推進鄉村建設的發展。

7、要抓好城鎮建設的管理。

在規劃建設工作中,我縣要按照規模適度,佈局合理、功能配套、特色鮮明、產業集聚的要求,加快推進集鎮建設,打造一批工業強鎮,旅遊重鎮,文化名鎮,商貿大鎮,並加強小城鎮規劃控制、嚴厲查處亂搭亂建,佔田建房行為,全面開展查非糾違、住建、規劃、國土部門和鄉鎮村建立長效機制,深入推進縣城、鄉鎮村整髒治亂綠化行動,抓好城鄉建設規劃管理,使鄉鎮、村建設在以城市為核心的帶動下,面貌有明顯的改善,提升城鄉人民羣眾居住環境和幸福指數,實現我縣城鄉建設快速、健康、協調發展。

湖生態建設調研報告篇5

本文所述生態市指自然生態、經濟生態、社會生態三方面。自然生態包括城市綠化、環境質量、環境治理等;經濟生態包括經濟水平、經濟效益、經濟結構等;社會生態包括人口密度、人口素質、資源配置、社會保障、信息化水平等等。在世界發展競爭日趨劇烈的今天,掠奪性生產也日益嚴重。為追求發展速度,人們無度開發,致使生態失衡。在生態受到嚴重破壞的情況下,經濟的發展也受到了制約,於是人們呼喚生態經濟。生態經濟是一種人與自然和協相處能夠持續穩定發展的經濟;它具有安全無公害,節能低耗,高經濟效益的特點。生態經濟的實質是可持續發展經濟。

今春,我省提出建設生態省的發展戰略。這實際上是生態經濟發展戰略。

一、生態市建設勢在必行

1、生態現狀堪憂

我們生態現狀如何?到底離生態市還有多遠?廣州市定了一個量化標準。現與蕉城區(20xx年)相關數字,進行對照(前為蕉城區數字):

人均公共綠地5.5平方,廣州市標準為16平方;

城市污水處理率0.38,廣州市標準為100;

噪聲達標區34.3,廣州市標準為100;

環保投資佔國民生產總值(gdp)0.56,廣州市標準為>3;

人口密度267人/平方公里,廣州市標準為3500人;

人均國民生產總值9247元,廣州市標準為22萬元;

第三產業比重為48,廣州市標準為60;

城市人均住房10.46平方,廣州市標準為22平方;

——僅上面幾組數字就足以説明我們生態現狀中存在的差距。不僅如此,掠奪生產普遍存在,經濟發展很不平衡。森林過度砍伐,植被嚴重破壞,水土流失嚴重;城鎮生活污水、工業污水全都沒有處理,垃圾四處堆放;空氣污染、農藥污染相當嚴重。更嚴重的是生態意識淡薄。沒有多少人瞭解生態的真正涵義,以及生態建設的深遠意義。生態建設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廣大農村幾乎沒有生態建設規劃。

其實,生態市建設我們具有許多有利因素:

一是充裕的天然資源。土地資源充足,旅遊資源豐富,

二是便捷的交通。路網建設令人矚目,港口碼頭星羅棋佈,鐵路、機場建設即將動工。

三是環境治理,逐步深入。新綠亮潔工程全面展開,污水治理有新突破。寧德污水處理廠成立,從根本上解決了蕉城的污水污染問題,也給閩東樹立一個典範。安全優美舒適的人居環境正逐步形成。

四是防洪抗災工程連年興建,保證人民與生產的安全。

五是生態政治生態文化環境正逐步形成。首先是廉潔高效結構優化的行政區政府雛形基本搭成;其次是新區文化、企業文化正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六是改革開放正逐步深化,經濟發展較為穩定。

這些都為生態市建設奠定了很好的基礎。生態市建設勢在必行,但也確實可行。

二、生態市建設思路

寧德市是一個新興城市,新興城可以畫出最新的圖畫。生態市建設的總目標是:建立一個環境無污染,低能耗(能源高利用率),經濟穩定發展、社會協調發展的生態城市。

生態市建設的主要任務:

一是構建協調發展的生態經濟體系。主要指發展生態型產業。包括生態工業、生態農業、生態旅遊業以及綠色消費等。

二是構建良性循環的生態環境體系。(1)城鎮要建設優美舒適的人居環境;(2)農村實行環境綜合治理,發展無公害農產品,推廣清潔能源。

三是構建有力的社會安全保障體系。(1)食品安全方面,建立綠色食品檢測系統。(2)生產安全方面,建立防災減災體系。(3)資源保障方面,建立持續利用的資源保障體系。處理好開發與資源保護的關係,建立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推進資源的深加工和綜合利用。(4)社會保障方面,社會保險率達100。

四是構建高效的科學決策、科技支持體系。(1)建立高效廉潔的政府;(2)建立完善的政策支持系統。

如何建設生態市,筆者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1、創建生態中心城

生態中心城即生態示範城,東僑新區就是新城雛形,已經有很好的規劃。建設生態中心城具有特殊意義。它不僅為發展生態經濟奠定基礎並樹立典範;也為推進閩東中心城建設,成為生態市建設的龍頭獨樹一幟;更為經營城市,與國際城市發展接軌,發展城市經濟建立了楷模。

(1)生態市中心城未來設想。舊城--生態城--生態海城,三位一體便是中心城發展的未來。在起初的設想中,生態城以二十年以上時間建成,臨海生態城以五十年以上的時間建成;如今人們嫌這速度太慢,要在二十年內建成五十萬人口的都市。生態中心城建設的主要內容,建立五個生態系統:生態人居系統,市政生態系統,工業生態系統,旅遊生態系統,政治文化生態系統。

——三都澳總面積為714平方公里,使用面積430平方公里。海岸線317公里。內側有濱海平原180平方公里,可供圍海造地的平淺灘達92平方公里。章灣臨海工業區43平方公里。

—城澳港區可建造30--50萬噸級碼頭3個,20萬噸級5個,10萬噸級7個,1--5萬噸級6個。全部建成後年吞吐量可達4億噸。港口不於,浪湧小。孫中山先生曾將三都澳列為東方大港建設計劃。

——這為將來的三都澳生態城奠定了一個很好的空間;如果您覺得三都澳生態城遙遠,東湖生態城已呼之欲出了。

(2)突出旅遊特色,打造東湖品牌。東湖生態城個性定位為:旅遊生態城。城市個性指城市個性功能。城市功能包括共同功能和特殊功能。共同功能指行政、經濟、社會功能;特殊功能(即個性功能)是主導功能,是獨有的,它決定了城市的特色。

東湖山水特色突顯。因此,生態城也要立足於自身優勢。圍繞個性功能,設計城市;圍繞個性功能,經營城市。從這點出發,新城區的功能、佈局、形態都得圍繞生態旅遊而定。

從這點出發,寶塔不一定是八角形的;從這點出發,小區不一定是同一個模式。有人認為,東湖需要濃粧,也要淡抹。濃粧指建造各種個性小區:別墅小區、智能小區、太陽能小區、水上小區、果園小區、封閉式小區、開放式小區——也許稱苑更動聽。淡抹卻是建立各種自然保護區。個性不僅僅在於建築,當然首推旅遊建築,其次是旅遊文化,再而是旅遊個性。總之,要有品牌意識。

金湖靠廣告打出品牌。到過金湖的人説,金湖只是一座水庫。廣告,也是塑造品牌的手法之一。

2、建立生態示範

生態中心城是一個典範,生態市建設必須有一批各個方位的典範。要進行生態產業基地的建設,包括創建生態農業基地、生態工業園區、生態旅遊業;還要建設生態政治文化等等。

(1)創建生態小城鎮。生態城建設為生態小城鎮建設提供了一種思路。適合廣大農村的當然還是生態小城鎮。首要是規劃。

(2)創建生態農業基地。澳泰農業為生態農業樹立了楷模。要有高優農業基地,要有綠色農業基地,還要有自然保護區。

(3)創建生態工業園區。各縣都應有無污染、高效益、穩定發展的工業基地。建設生態高新工業園區,發展新經濟。東僑高新技術工業園區就是一例。東僑新工業園區主要建設電子信息園、軟件園,是新經濟的龍頭,以此帶動知識經濟的發展,以擴充經濟總量。

(3)創建生態旅遊區。發展生態旅遊,是將來的主導產業。人們將此稱為朝陽產業,不無道理。東湖生態旅遊、觀光旅遊又是一個典範。3800畝東湖,是建設旅遊城得天獨厚的優勢。湖中可蕩畫舫,可垂釣休閒;湖濱可創建優美的景觀(建設九大景區);周圍四山環繞,金蛇山是白鷺鳥的天然棲息地。這將促進商貿的繁榮。

我市旅遊資源豐富,太姥山、楊家溪、鯉魚溪都可以成為生態旅遊基地。

3、用生態法建設生態市

什麼叫生態城市?專家的定義是:生態城市是基於生態學原則建立的自然和協、社會公平和經濟高效的複合系統,更是具有自身特色的自然與人工協調、人與人和協的理想人居環境。

有的專家則這樣以為,一個城市不管貧窮或是富有,只要能高效利用資源,在系統內部及外部建立和諧的生態關係,城市擁有充沛的活力,這個城市就處於健康狀態,即生態城市。具體表現為:自然環境無污染,很好的綠化,自然資源可循環利用;實現綠色經濟穩定增長;社會倡導生態價值觀、生態倫理,提倡節約能源和能源的可持續利用;城市管理能發揮高效益的管理功能。

我們可以據此歸納出出生態城特性:(1)生態城是一種動態發展的城市,科學高效地利用各種資源,具有可持續發展的特點。(2)生態城人與人、人與環境和諧相處。(3)生態城建設具有經濟的特點(因為和諧與能源高利用率)。

(1)生態法之一——就地取材

以生態之法建設生態城,生態之法指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利用率,即經濟之法。用非生態之法創建生態城,這是目前建設生態城中常見的一種現象。據説,有的城市整出一平米綠地就得花費上萬元,如此昂貴的代價,不知是可以説明人們為建設生態城所作出的努力,還是隻能説明非低耗並非生態之法。有的城市名曰生態城,但是,為了塑造這個生態城,卻不惜花重金從意大利等國家進口花卉擺放到大街上。

東僑開發區蘭溪大橋下,有一片小徑竹林這是城區不可多得的竹林。現有數十畝竹林,數十萬棵竹子,利用它可以建立小徑竹林保護區,作為人們休閒的好去處。是城區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筆者以為,利用此景建城,是生態之法;如果破壞此景,重新綠化,造價是不同的。

我市各地都有可利用的天然資源來建城。這樣就將資源的高利用率貫穿建城的全過程。

(2)生態法之二——依靠民眾建城

政府的高負債建城不是生態行為。建設就投入主體而言,我國曆史上有三種模式:一是紫禁城建設模式,純粹由皇家(可理解為中央財政)負責;二是蘇州園林模式,由富有階層承擔;三是永定土樓模式,由平民百姓聯合完成(類似眼下的聯建,但不同)。

這第三種模式,是當今建城要借鑑的。聯建可以充分利用資源,包括土地資源,資金資源,人力資源。這裏不是指單純的聯建,而是指利用社會力量來建城。將在下文經營主體中詳述。

4、創建生態政治文化

生態城建設要營造生態政治和生態文化。首先,建立高效廉潔的政府。指機構簡潔,人員優化;工作高效率,服務高質量。其次,建立生態政治。生態政治主要指政治文明,包括民主法制建設等。十六大提出豐富民主形式,為生態政治建設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大環境。

再而,營造新文化、企業文化。文化在經濟發展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有人説,決定社會發展的不是政治,不是體制,而是文化,那植根於人們心中的文化傳統。這話自然説重了。但為了強調文化在發展中的地位也是不無道理。為什麼塔山頂上新建的塔依舊是那種形態,數千年之前中國傳統的塔影?這不能不説與文化無關。

5、樹立生態新理念,精心經營生態市

經營城市,指通過多種形式重新配置、優化重組和有效運作,提升城市資源的價值,盤活城市存量資本,最大限度地實現城市資本的增值和盈利。並再投資,再循環,進而實現城市資本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最大化。實現城市的自我增值、自我積累和自我發展——這本身就是生態城建設過程。

這些事誰來做?這要解決的是經營主體問題。怎麼做?這要解決的是經營手段問題。怎麼能做好?這要解決的是經營機制問題。

(1)、經營主體社會化。誰來經營城市?長期以來,人們以為是政府。然而,經營城市的提出,本身是一種市場行為。對於市場行為,政府只負責宏觀調控。

但在實踐中,經營城市是市場行為還是政府行為,本有爭議。有人認為,經營城市是市場行為,但必須擯棄完全的市場導向。政府負責規劃、路網、重要市政設施;其他由社會相關單位與個人負責;將從政府行為轉為社會行為。因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必須發動全體市民來建城,發動全社會參與建城。使得投資主體多元化,這樣政府的負擔也就減輕了。永定土樓的建設就是一個最好的啟示。永定土樓是以平民的力量建築起來的世界文化遺產,這是生態城建設必須借鑑的。

(2)、創新經營模式,靈活經營手段。將城市資源所有權、經營權、管理權能剝離的統統剝離;使公共物品成為準公共物品。而後,進行招標、投標,轉讓經營權和管理權。我市已從污水處理入手,開始實施兩權分離,市場運作。

(3)完善經營機制,避免長官意志。由政府經營的,政府組織經營,建立起規範的管理制度;由企業(物業公司)經營的,完善管理機制;由個體經營的,創建管理新機制。總之,形成規範生態市政管理體制。

蘇州園林重走私有化道路,政府將古建築管理推向市場,這不是為創新管理又指明瞭一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