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生態文明建設調查報告【通用多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76W

生態文明建設調查報告【通用多篇】

文化體制改革不斷深化 篇一

完成了文化主體改革整合重組任務,縣市成立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局,鄉鎮成立文化廣播電視服務中心;組建西雙版納州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和大隊;完成公益性文化單位內部機制改革,公共文化資源實現免費開放。完成國有文藝院團改革工作,州民族歌舞團更名為州民族文化工作團,縣市更名為民族文化工作隊。完成西雙版納人民廣播電台、西雙版納電視台的機構改革,實現了合併後一塊牌子、一個法人、一套班子、一個統一呼號、資源共享的廣播電視一體化。

存在的`主要問題 篇二

一年來,通過民族文化名州建設,文化惠民、文化產業競爭力及文化傳播力顯著提升,農村文化生活不斷豐富,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加強。雖然民族文化名州建設已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

下一步生態文明建設主要內容 篇三

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複雜、長期的系統工程,在內容上具有全面性,時間上具有長期性,過程上具有漸進性和階段性,成果上具有多樣性。要科學規劃,分類指導,因地制宜、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推進;要動員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使生態文明建設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行動。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工作中,要注重實效,不搞形式主義;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積極推進,不搞指標攤派;要突出特色,不強求一律;要引導扶持,不包辦代替;要試點引路,不一哄而上。

高起點規劃,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試點。開展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編制,堅持高起點規劃,大手筆建設,一體化發展,不斷加快國際性商貿城市建設,有效提升區域綜合競爭力。

嚴格環境准入制度,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按照保護優先的原則,劃定並堅守生態紅線,嚴格實施生態環境功能區劃。按照義烏市生態環境功能區規劃嚴格環境准入,實施區域環境分區管理。建立重要生態功能區管理制度,推動建立地區生態安全格局。全面落實規劃環評和項目環評制度,按照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嚴格重點產業和重大項目佈局的環境監管。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控制開發強度,調整空間結構,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加快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推動各地區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定位發展,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

深化節能減排,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以節能減排為抓手,優化產業結構,既要注重末端治理,又要強調源頭預防,既不欠新帳,又要多還老賬,從根本上解決環境問題。一是健全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體系。強化結構減排促進產業佈局優化和生產效率有效提升,細化工程減排促進主要污染物有效削減,實化管理減排促進環境改善效果得到保障。二是加強產業引導力度。堅持 興商建市 的總基調不變,做強做大商貿業、服務業。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先進製造業等產業,鼓勵服務業進一步發展,優化三次產業結構比例。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支持節能低碳產業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發展。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加大重點行業落後產能淘汰力度,把落後產能淘汰作為新建項目審批的前提條件。三是推行清潔生產和發展循環經濟。針對重點行業制定更嚴格的污染物排放標準和清潔生產評價指標,推行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全面實施排污許可證制度,完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和餐廚廢棄物資源化,產業園區循環化改造等循環經濟試點。四是發展綠色有機農業和生態旅遊業。建設一批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加大生態旅遊建設,引導旅遊資源合理開發。

加強環境保護,改善生態環境。一是實施大氣污染綜合整治。全面開展清潔空氣行動,重點從能源使用結構調整、工業企業廢氣治理、城市揚塵治理、機動車尾氣污染治理等方面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並向社會發布PM2.5監測數據,切實維護公眾環境質量知情權。二是深化水環境整治。加快污水治理基礎設施建設和截污納管、雨污分流工程。開展小溪流生態修復工程。加強污水處理廠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的監管,確保發揮效用。全面排查整治區域內污染嚴重的低、小、散等環境違法企業,開展印染、電鍍行業整治提升,建設印染、電鍍專業園區,淘汰落後產能,實行集中監管,污染集中治理。三加強固體廢物處置和資源化利用。加快垃圾分類回收、工業污泥處置等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再利用,防止二次污染。四是深化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把 四邊三化 行動作為改善民生、建設 美麗義烏 的重要抓手, 以新農村建設、美麗鄉村、生態村、綠色村莊等為載體,切實加強農村環境保護。

要加強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設。一是完善考核監督機制。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健全環境責任追究制,增加生態文明建設在年度責任制考核中的比重。二是建立公眾參與機制。健全環保義務監督員制度和非法排污有獎舉報制度,建立健全環境信息公開制度,擴大公眾知情權和監督權。加強生態文明素質教育,積極開展綠色系列創建,傳播綠色低碳生活理念。三是建立生態補償機制。進一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完善循環經濟、節能減排項目、綠色創建獎勵補助機制,建立健全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機制,建立飲用水保護生態補償機制和基本農田保護補償機制。

新形勢下進一步增強環保工作能力、應對突發事故能力的體會和建議

必須堅持規劃先行。一個好的城市規劃,可以使環保工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城市規劃中和各類專項規劃中,要參照生態功能區化的範圍,要充分考慮生態承載力,要充分考慮環保因素。例如工業區和居民區要保持必要的距離,儘量避免功能區混雜的情況發生,工業區內要有比較完善的環保基礎設施等等。城市規劃的科學性、前瞻性、生態性缺一不可,要留下生態修復的空間,要為子孫後代留下發展的空間。

必須建立聯動機制。目前,環境污染治理的範疇已經從傳統的水、氣、聲、渣污染治理拓展到輻射、光等新領域,環境保護工作的內容涉及到城市規劃、基礎設施建設、企業監管等各個方面,涉及到區域之間、部門之間的各項工作,因此必須建立地方政府之間、政府與部門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的聯動機制,加強環保法律的執行力,才能有效解決區域性、結構性的環境污染問題。例如,東陽整治,必須由金華、東陽、義烏三地政府聯動,違法排污企業的關停取締、應急事故的處置需要政府與部門、部門與部門之間的聯動。

必須充分發揮環保部門的綜合職能。環保部門是保護環境的主力軍,但絕不能孤軍作戰。新形勢下,環保部門已經不是單純的專業職能部門,而是參與政府決策的核心部門、綜合性部門。地方政府要樹立政府對環境保護負第一責任的意識,不但要充分發揮環保部門在監管、監測、法律、技術等方面的專業職能,更要發揮環保部門在規劃、考核、監督、統籌協調等方面的綜合職能,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協調、羣眾參與的大環保工作格局。

必須加強環保基層力量和應急力量建設。當前我們面臨着環境污染嚴重、環境信訪糾紛不斷增加、環境突發事件增多等諸多難題。個別企業心存僥倖,存在偷排漏排等違法行為,大量污染嚴重、未經審批的低、小、散企業隱藏在廣大農村,監管十分困難,由此引起的環境信訪不斷增加;由於交通事故、安全生產事故引發的環境突發事件日益增多。面對這些問題,環保部門壓力大、責任大,必須改變環保部門的先天不足,基層力量薄弱的現狀,建立環保基層站所,建立政府、部門、企業三個層面的應急體系和專業應急隊伍,在人員、編制、經費上給予充分保障。例如,義烏市環保局機關編制僅13人,由於編制不足,混崗情況嚴重,進一步削弱了一線基層執法力量。近年來,義烏市在編制緊張的情況下,優先保障環保力量建設,20XX年給環境監察大隊增加了12個參照公務員編制,20XX年批准成立了環保所並在13個鎮街設立環保分所,增加了8名事業編制,基本實現了環保重心下移。

2021生態文明建設調研報告 篇四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的重大決策,是今後一段時期我們的中心工作。為了瞭解掌握新時期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我利用寒假的時間去我鎮實地調研了一番。

我鎮是全國重點發展的鄉鎮,近年來,隨着國家和省、市、區對三農的日益重視和農業投入力度的不斷加大,特別是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以來,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發展農業生產的積極性,農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農民生產生活條件逐步完善,科技文化教育發展加快,農村經濟與各項社會事業朝着全面協調可持續的方向發展。而且由於合銅,合安,合銅黃高速公路都橫穿我鎮,已基本形成四縱四橫的公路網絡,因此我鎮有着很好的發展機遇,而我鎮政府也趁如此好的機遇大力發展新農村建設,在實行了新農村建設以來,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別是組織實施三清、三改、三通等一系列環境整治措施以來,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變,青山綠水,沿河路綠樹成萌,環境優美,公路暢通,是個人見人讚的好地方。目前為止,我鎮已成為我縣最重要的鄉鎮了。

早在兩年前,我鎮就科學設計了新農村建設規劃藍圖,新農村建設起點在規劃,怎樣才能確保規劃科學,便於實施操作,結合實際呢?對此,我鎮有着一系列切合實際的規劃:

精心組織,統一部署,高標準制定發展規劃。我們按照新農村建設出新意、出精品的指導思想,採取外地學、當地看、比着乾的辦法,組織全鎮村幹部分別到竹山羅家坡村、平利縣龍頭村等地,學習、借鑑外地經驗,通過實地看、問、學,提高幹部對新農村建設的感性認識。同時,組織全鎮幹部系統地學習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增強鎮村幹部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理性認識。在此基礎上結合自身實際,分類制定各村新農村建設規劃。對市、縣確定的重點、試點村,採取試點先行的辦法,對照新農村建設20個字(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 ww 民主),分層制定建設規劃,力求全面推進。對鎮定試點,則依據優勢,側重於先易後難,逐步推進,對一般村則廣泛暢導創造條件、抓住機遇、分類突破、營造優勢、逐層推進。全鎮所有村已根據自身實際,全部制定出未來五年新農村建設發展規劃

咬定目標,精心組織實施。從外地發展的經驗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通過長期抓、長期積累形成的,最根本的一點是咬定目標不放鬆,我鎮無疑也必須走這條路。我們立足從努力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入手,解放生產力,促進生產發展,農村農民生活富裕,立足通過用先進文化、致富技術、《鄉規民約》打造文明鄉風,立足通過集鎮建設、自來水工程建設、公路建設、能源沼氣建設、生態家園建設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羣眾生活環境,實現村容整潔,立足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實現管理民主,建設新農村不僅要有好的規劃,更要有一個好的推進機制,我鎮已經建立了一套推進新農村建設的聯村考核機制,即:每個副科級幹部聯包1-2個示範村,每個行政幹部聯包一個村,每個村幹部負責一個灣院,每一個黨員聯繫一個貧困户的聯包機制,對照規劃,逐項、逐年、一任接着一任幹,逐項、逐年實行量化考核。

先易後難,分步實施,整體推進。新農村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有效的辦法是辦點示範,先易後難,最後攻堅,有的村已具新農村雛形,只要注意完善、加強,就可具規模,既具代表性,又具示範性,對條件基礎稍差的村則注重從解決基礎設施入手,儘快改善條件,分步推進新農村建設。相反的村則注重從改善羣眾最基本的生產、生活條件入手,創造條件,逐步推進新農村建設,力爭通過五年的建設、發展,形成各具優勢,各具規模的新農村格局。

充分體現民意,讓羣眾參與新農村建設。新農村是人民羣眾的新農村,他們日常生活中最缺、最盼、最急的事情他們自己最清楚,建什麼樣的新農村,他們最有發言權。因此,我鎮在領導、主導新農村建設時,最重要的是充分聽取、採納他們的建議、意見,體現民意,讓羣眾的主人翁精神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迸發出來。只有這樣才不會出現急在上頭,冷在下頭的尷尬局面,才能調動全體羣眾參與新農村建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進取心,才能全鎮上下擰成一股繩,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

當然,在建設新農村的過程中,我鎮也不可避免的遇到很多難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農村生產力低下

我鎮的農業總體是還是粗放生產,產業化基本未形成,農作物種植和畜牧養殖都處於低水平發展,且多以零散種養為主,尚未形成規模效應和集約效應,農户的收入來源主要是出外打工,農村勞動力大部分外流,留守的農民大都是老、弱、婦、幼。農民受教育程度偏低,從而阻礙了接受新事物、學習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養方面,具有一技之長的人還比較少,導致種田只能粗放經營,打工則只能賣苦力打粗工,嚴重製約了農民增收。

人居環境整治力度有待加強

我鎮在人居環境整治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其他村村容村貌並未從根本上得到改變。由於各種因素,老百姓響應不積極,六改四普及難度大,農民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還不夠,有些農民在思想上存在等、靠、要的觀念,認為新農村建設是上級黨和政府的大事,個人存在不願讓利、不願籌資的思想。雖成立了村民理事會,但理事會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改水、改廁、改欄工作進展緩慢。

農村基礎設施落後

由於財力制約,農村基礎設施和農業生產條件改善投入嚴重不足,農田水利設施薄弱,鎮、村投入資金有限;

社會各項事業有待進一步加強

我鄉的醫療衞生、科技、文化、教育、社會保障等社會各項事業發展水平普遍較低,農村醫療條件差、醫療水平低,同時,農村醫務人員水平低,醫療衞生狀況令人擔擾,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人才缺、資金少、設施差的狀況沒有得到改善。農民缺乏最基本的文化活動,六合彩等賭博活動有抬頭的趨勢。農村弱勢羣體保障體系薄弱。

我堅信,在我鎮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我鎮一定會擁有一個燦爛的明天!

民族文化精品不斷湧現 篇五

積極創作文藝精品,創作完成了《西雙版納文化叢書》《濺血的王冠》《刻在樹葉上的歌》《張克扎都詩選》《我和西雙版納》等一批有影響的文學作品;出版發行傣族英雄史詩《烏莎巴羅》和《漢傣詞典》。大型傣族舞劇《水、水、水》被選送參加十八大獻禮節目,大型歌舞劇《讓我聽懂你的語言》在第十四屆滇中南民族藝術節上獲白鷳金獎,榮獲第三屆 中國(福保)鄉村文化藝術節 一等獎、二等獎各1名,在雲南新聞獎、雲南省廣播電視獎等獎項的評選工作中榮獲省級以上各類獎項的作品105件,民族文化精品不斷湧現。

因地制宜,加大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力度 篇六

結合我州文化資源、消費市場和產業發展現狀及各產業發展門類和區域發展重點,緊緊圍繞 西雙版納就是一個大景區 的特色文化旅遊資源和 西雙版納 這一最大品牌,靠前站位,打造亮點,宣傳和促銷國際知名的旅遊度假目的地這一中心,結合各地實際,努力打造 一市(縣)一品 一鄉(鎮)一品 文化精品,加大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力度,進一步彰顯民族文化、生態文化、貝葉文化、普洱茶文化等魅力,讓文化資源轉變為文化產品,讓文化產品形成文化產業,最終形成 突出特點,打造亮點,抓住賣點,形成經濟增長點 的文化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