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生物防治示範縣建設工作調研報告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3.13W

生物防治示範縣建設工作調研報告

生物防治示範縣建設工作調研報告

為大力推行草原蟲害生物和生態治理技術,加快草原害蟲防治理念和治理方式的轉變,牢固樹立“綠色植保”理念,凸現草原蟲害生物防治在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中的作用,2010年肅南縣草原站在省總站和縣委縣政府以及上級業務部門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根據農業部、全國畜牧總站關於提高生物防治比例的要求,按照“科學謀劃,大膽嘗試,努力創新、突破草原蟲害生物防治手段,提升草原蟲害生物治理水平”的工作思路。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圓滿完成了草原蟲害生物防治示範項目工作。現將工作情況總結匯報如下。

一、2010年草原蟲害危害情況

肅南縣是甘肅省草原蝗蟲危害嚴重區域之一。我縣地域遼闊、草原類型多、蝗蟲種羣分佈及發生期、發生量有很大的差異。長期以來,由於氣候乾旱等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的共同影響,天然草地生態環境出現不同程度的惡化趨勢,蝗蟲種羣、數量急劇增加,蟲害呈現出“五年二次災、年年有小災”的發生規律,嚴重製約着我縣草地畜牧業經濟的健康發展。每年草地蝗蟲危害面積達300-400萬畝,嚴重危害面積達250萬畝左右,蟲口密度26—240頭/m2,最高點達308頭/㎡,牧草損失率達50—80%。2010年我縣草地蝗蟲危害面積達400萬畝,嚴重危害面積達250萬畝,平均蟲口密度52.4頭/㎡。危害草原的蝗蟲以痂蝗、小車蝗、星翅蝗、雛蝗、大足蝗、棒角蝗和曲背蝗等為主,伴隨有闊脛螢葉甲。

與往年相比,2010年因倒春寒,氣候異常。我縣草原蟲害有發生危害呈現以下兩個特點:一是春季發生時間退後(平均15天左右),夏秋危害時間推遲(平均10天左右);二是危害程度有所減輕。

二、開展的主要工作

1、草原蟲害生物防治情況

根據我縣2010年草原蟲害發生的實際情況,我縣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共完成草原蟲害生物防治27.6萬畝。

一是使用生物農藥苦蔘鹼 4.98噸,在我縣的大河鄉的水關村和康樂鄉的上游村防治草原蝗蟲16萬畝,投入勞力1406人.次,施藥機械70台(套),車輛51輛.次。投入防治技術人員4人.次,培訓防治人員1410人.次。據調查,各防治區平均滅效均在85%以上,最高達90%。滅後草原平均減少牧草損失20%;以每畝草原挽回牧草損失25公斤計,共挽回牧草損失400萬公斤,直接經濟效益120萬元(每公斤鮮草0.3元)。

二是牧雞治蝗11.6萬畝。在皇城鎮開展了牧雞滅蝗試驗示範,從牧雞滅蝗技術規範、疫病防治、組織形式、後續產業開發方面進行了研究探索,積累了經驗,使牧雞滅蝗上了一個新台階。為了提高防效,嚴格按照防治合同負責把關,固定專人指導牧雞滅蝗,巡迴檢查並現場驗收滅蝗效果,不達標的進行重治。通過投放10000羽牧雞歷時52天放牧治蝗,蟲害嚴重區域流動轉場4次,蟲害控制面積達11.6萬畝。經解剖觀測,在蟲口密度65頭/㎡的草地上,每天每隻雞採食蝗蟲278頭,滅效達93%;牧雞平均成活率達77%,平均每隻雞滅蝗面積達15畝。經牧雞採食後的草場,蝗蟲的殘存量為成蟲0.4頭/㎡、蝗蝻4.2頭/㎡,這樣大大減少了蝗蟲產卵的機率,治蝗效果非常明顯。每隻牧雞平均售價以40元計算,扣除飼料成本,可獲得20元/只的純收益。同時,牧雞治蝗後,防治區域畝均減少牧草損失25公斤,12萬畝草場可減少鮮草損失300萬公斤,每公斤按0.3元計算,挽回經濟損失90萬元,節省因藥物防蝗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資金50多萬元。

2、開展藥物篩選試驗的情況

為搞好藥物輪換使用,豐富草原蟲害防治方法,創新、突破防治手段,努力提升草原蟲害治理水平。我縣在康樂鄉上游村開展了防蟲藥物防效試驗和篩選工作。參試藥物有赤峯市帥旗農藥有限公司生產的1.2%煙鹼·苦蔘鹼乳油及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研製的新型綠色環保純中藥廣譜殺蟲劑“百蟲速滅”。通過試驗,掌握了參試藥品使用技術和防治效果,為藥物輪換提供了依據。

3、開展草原蝗蟲固定監測點監測,加強預測預報工作

草原蟲害預測預報工作是防治草原蟲害的基礎工作,是制定防治措施、指導科學防治的依據,是提高防治效果、獲取綜合防效的保證。為了搞好這項工作,我們在認真執行國家有關測報技術規程的基礎上,加強了主要蟲害區測報站建設工作,按照《草原蝗蟲固定監測點監測工作實施方案》組織並開展野外調查工作。根據我縣實際,確定調查區域,確立定位調查點,進一步加強對草原害蟲的調查監測,隨時掌握蟲情,並根據我縣蟲情現狀,實行週報制,及時向上級業務部門上報相關數據。測報站設備目前正在考察採購中。

4、開展技術研究與試驗示範工作情況

為探索草原蟲害防治由單一追求防效向防效與環保並重的“綠色植保”目標邁進的新途徑。今年同甘肅農業大學草業學院簽訂了《肅南縣草原蝗蟲綜合治理技術研究協議書》。開展肅南縣草原蝗蟲綜合治理技術研究。主要內容為蝗蟲種類的生物學特性及發生規律研究、天敵對蝗蟲的控制作用研究、季節性牧雞滅蝗技術、無公害綜合治理技術研究,總結出一套以保護自然控制能力為基礎,提出無公害防治技術操作規程,並進行應用示範和推廣。

5、開展培訓情況

為提高技術人員業務技能和農牧民防治技術水平。積極開展技術人員技術培訓和農牧民實際操作技術培訓。我縣在牧雞治蝗前期組織舉辦培訓班3場.次。培訓人員80餘人.次,在牧雞治蝗期,現場組織培訓班5場.次,培訓農牧民30多人.次;在生物藥劑滅蝗期以現場培訓為主,舉辦培訓班3場.次,培訓農牧民1410人.次。另外,採取集中培訓和現場培訓的形式對基層技術人員和農牧民進行以防治技術、新型藥物施用及預測預報技術等內容為主的培訓10場.次,培訓人員約200人.次。通過培訓大大提高了生物防治水平。

三、主要措施

肅南縣生物防治示範項目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目標,以保護草原生態環境、保障人畜安全為核心,遵循“公共植保”和“綠色植保”的理念,貫徹“統一規劃,突出重點,加強監測,集中連片,生物治理,注重效益”的原則,採取生物防治的措施,努力提升草原蟲害治理水平。

1、強化組織領導

根據2010年生物防治示範縣建設的要求,我縣草原站領導統一安排部署,組織我縣草原蟲害生物防治工作。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精心組織,周密部署,確保各項措施落到實處,生物防治工作順利開展。同時,技術人員組成技術指導小組,對防治工作進行監督檢查和技術指導。

2、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羣眾參與意識

廣大農牧民羣眾是生態環境建設的主體,也是生態環境建設的最大受益者。我站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宣傳材料等多種宣傳媒介和宣傳工具大力宣傳草原蟲害生物防治的重要性,提高廣大幹部和農牧民羣眾生物防治蟲災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營造有利於草原蟲害生物防治工作的良好社會氛圍。通過堅持不懈的宣傳教育,羣眾保護草原的意識不斷增強,草原保護的力度不斷加大。尤其是通過牧雞滅蝗項目的大力宣傳,使幹部羣眾充分認識到牧雞滅蝗工作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效應,農牧民羣眾參與牧雞滅蝗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為我縣大面積開展草原生物滅蝗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3、做好資金物資管理工作

我縣嚴格按照《會計法》和財務管理制度,進一步強化了防蝗資金的管理,規範了補助資金的開支範圍,確保專款專用。沒有發生截留、擠佔、挪用等現象。省上調配的物資實行簽收制,建立了相應的台帳和檔案,對名稱、型號、產地等信息進行準確的登記造冊,並做好管理、管護工作。同時,積極做好原有防治器械的檢測、維修和保養等工作,全年共檢修噴霧機械30台(次)。

4、嚴格值班制度和報告制度

根據全國畜牧總站《關於通報農業部啟動草原蟲災防治24小時值班的便函》精神,我站認真做好草原蟲害監測預警工作,密切監測草原蟲情發生發展動態。從6月10日至8月20日草原蟲害發生期,每週二向市草原站報送蟲災發生和防治進展情況。通過週報和24小時值班制度,確保了蟲災信息暢通,對及時掌握我縣草原蟲害動態、提前做好防治藥品和物資的調運計劃、進行蟲害防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存在的主要問題

1、基本建設滯後,難以適應防治工作需要。多年來由於經費緊張,我縣在草原蟲災防治基礎設施建設和設備配備方面滯後,難以適應防治工作需要。主要表現在:一是物資儲備條件缺乏。防蟲物資沒有專用儲備場所,同其他物資混用一室儲存,存在很大安全隱患;二是人工防治工作費時、費力,效率低,影響防治面積和效果。三是交通工具缺乏。我縣草原面積大,參與防治和調查的技術人員少,往返路途遙遠,不能及時採集相關數據,給工作造成諸多不便。

2、預測預報監測條件差。監測所需的野外採樣工具、通訊設備及數據分析設備缺乏,現有的監測設備簡陋,監測技術人員知識老化,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監測工作的正常開展,使監測數據的連續性、代表性、時效性和準確性不強;農牧民測報員因沒有經費保障,形同虛設,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3、防治任務重,防治資金缺口大,難以控制蟲害的蔓延。2010年在省總站的大力支持下,我縣對草原蟲害進行了積極防治,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但防治資金缺口較大,草原蟲害防治面積僅佔危害面積的7%,難以開展大面積的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