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關於我縣公共衞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12W

【概述】

關於我縣公共衞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

結合當前工作需要,本站的會員“xdd0128”為你整理了這篇範文,希望能給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正文】

關於全縣公共衞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1

為全面瞭解我縣公共衞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工作現狀,聚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暴露出來的短板和不足建言獻策,力促健全我縣公共衞生應急管理體系,確保人民羣眾生命安全,維護人民羣眾身體健康。8月18日、8月24日,縣政協副主席祝國安、柯明賢分別帶領部分政協委員先後深入到長角壩鎮集中隔離觀察點、長角壩鎮衞生院、縣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縣疾控中心、縣醫院、縣紅十字會、袁家莊街道辦袁家莊社區、老年日間照料中心、三教殿村衞生室、西岔河鎮衞生院、大河壩鎮等點位,通過實地察看、聽取介紹、座談協商等形式對我縣公共衞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現狀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情況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全縣公共衞生應急管理服務體系基本健全,服務能力全面提升、工作機制逐漸完善,保障措施不斷加強,初步形成了政府領導、多部門合作、全社會參與的疾病預防控制格局,公共衞生應急管理工作得到了長足發展。特別自2003年SARS疫情發生以來,我縣全面實施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疾病防控能力,縣、鎮兩級醫療衞生機構業務用房、設備配置、人員結構都得到一次普遍提升。截止目前,全縣共有各類醫療衞生機構64個,其中:縣疾控中心、縣醫院、監督執法大隊和婦計中心各1個、衞生院8個、村衞生室42個,個體診所10個。全縣醫療機構設置牀位185張(縣醫院110張、鄉鎮衞生院75張);縣醫院現有編制84人,實際在崗167人,衞生院編制110人,實際在崗91人,其他衞生機構編制65人,實際在崗74人;各類在職專業技術人員285人,其中執業醫師47人,執業助理醫師62人,註冊護士95人,藥師(士)20人,技師(士)19人。全縣所有鄉鎮衞生院業務用房建築面積均達到標準要求,鄉村衞生機櫃和人員“空白點”全部消除,形成了以縣級醫院為龍頭、鄉鎮衞生院為樞紐、村衞生室為補充、民營醫療機構參與的醫療救治體系,能夠滿足城鄉居民基本醫療服務需求。尤其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奮勇當先,醫務人員逆行衝鋒,社會各界守望相助,形成了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強大合力,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為推動社會發展、維護羣眾生命健康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當前存在的問題

(一)應急機制不夠健全。一是《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預案》編制於2010年,在新一輪機構改革後,部門職能職責調整,出現了原預案中組織機構不健全,職責分工不明確,處置措施不具體,資源配置不合理等問題;二是我縣衞健部門和疾控中心均沒有設置獨立的衞生應急科室,相關工作職能由其他科室承擔,很難高質量完成衞生應急和應急醫學救援日常工作,特別在發生重大傳染病爆發流行時,科室和人員配置均無法滿足工作需要;三是應急物資儲備不足,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初期,面臨消殺、防護等防疫物資儲備匱乏,無法滿足應對突發公共衞生事件防控需要;四是公共衞生應急管理體系信息化建設跟不上當前需要,公安、民政、醫保、政務等職能部門信息不能互聯互通,協同不夠,綜合應對措施聯動性不強。鎮、村衞生機構的電腦等設備陳舊,村級監測報告網絡不健全。

(二)公共衞生服務體系存在短板。一是人員編制普遍配備不足。縣、鎮、村三級醫療機構專業技術人員佔比較小,特別是拔尖的專業技術人員匱乏,多個崗位存在一崗多職現象,科室和人員配置無法滿足工作需要; 比如佛坪縣人民醫院發熱門診大夫只有2人,且要24小時值班值守;疾控中心的四個化驗室僅有2名工作人員,目前1人休病假,1人待產;二是鎮、村衞生服務從業人員普遍年齡偏大,學歷偏低,診療水平不高,流行病學調查能力和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較弱,特別對傳染病患者的隨訪檢測、現場處置能力難以勝任;同時,疾控隊伍人員總量不足,特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過程中,一些專業性較強的工作如:症狀甄別、隔離、健康教育要靠鎮村幹部兼職,防控效果無疑會受到影響;三是衞生系統內部考核獎勵機制不科學,缺乏調動一線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四是公共衞生應急隊伍演練頻次少,針對性不強,應急隊伍的實戰能力與實際要求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傳染病檢驗檢測基礎設施條件落後。一是公共衞生事業經費投入不足,工作經費缺口較大;二是在傳染病收集與報告、疫情應急處置、實驗室檢測與評價工作中,縣疾控中心檢驗、檢測儀器設備大多是2005年以前建成和配置的,陳舊老化、性能不穩定、檢驗檢測效果不佳,無法滿足當前工作需要;三是縣人民醫院的發熱門診和感染性疾病科均為2003年非典時改建和修建而成,牀位8張,對照《縣級綜合醫院感染性疾病科(傳染病區)建設指南》,室內佈局基本符合要求,但不滿足傳染病區與醫院其他醫療用房的間距不少於20米的基本要求,30萬人口以下的縣區牀位數不低於20張的具體要求。特別是我縣截至目前,沒有專門的傳染病防治機構。

(四)社會公眾預防意識較差。衞生健康知識宣傳普及不夠經常,重醫輕防觀念從根本上未得到轉變,危機意識不強。特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不能自覺的配合防控工作,一些羣眾的防範意識亟待提高。

三、幾點建議

針對我縣公共衞生應急體系建設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弱項,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整體謀劃、系統重塑、全面提升”十二字方針和以預防為主的衞生與健康工作方針,結合縣域實際,特提出以下建議:

(一)匯聚合力,進一步強化公共衞生政府主導地位。一是把公共衞生服務體系建設列入政府議事日程,科學謀劃,高位制定“十四五”規劃,把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提升納入區域和行業“十四五”建設中,將公共衞生應急防控體系的資源配置、人才培養、財政投入、建設目標納入政府工作目標管理,做到總體佈局、科學發展;二是總結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經驗,嚴格按照《國家突發事件應急管理辦法》,加快《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預案》修編工作,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協同作戰;三是充分發揮衞健部門牽頭抓總作用,完善重大疾病聯繫會議制度和聯防聯控、羣防羣治工作機制,統籌協調管理重大疾病防控工作,完善醫防協同、醫防協作機制,轉變重救治、輕預防的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理念,堅持關口前移、源頭治理、把問題解決在萌芽之時、蔓延之前;四是整合資源、利用大數據平台全面啟動智慧疾控現代化建設,完善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形成智慧疾控、資源共享、醫防結合、多元參與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實現疾控中心--縣人民醫院---社區中心數據信息實時共享,無縫對接;配備配齊基層醫療機構電腦等基礎設施,逐步建立全縣衞生系統傳染病信息直報網絡,全面提升信息化綜合利用和服務能力。

(二)鍛造隊伍,進一步加強公共衞生服務能力提升工程。一是搶抓新冠肺炎常態化防控機遇,積極爭取國家和省上支持,建立健全公共衞生服務體系經費投入長效機制,保證公共衞生機構建設於發展所需的人員、設備、運行等疾病防控工作經費;二是大力實施人才培育工程。公共衞生應急管理是專業很強的工作,不具備相應的知識和經驗者難以滿足工作需要,因此,建議將專業人才的引進納入政府的人才工程項目,按照相關規定,補足補齊公共衞生服務機構人員編制缺口,落實專業人才引進機制;同時調整優化公共衞生與人員結構,一方面嚴控人員進入關,堅決杜絕非專業人員的進入,一方面加快對在職人員的培訓和骨幹人才的培養,全面提高疾控機構和醫療機構相應人員的醫學專業能力和醫防結合能力;三是探索建立科學的薪酬機制,按照多勞多得、不勞不得的分配原則,改善一線工作人待遇,激發全員工作積極性;四是常態化開展公共衞生事件應急預案演練,掌握衞生突發事件的處理流程和防護措施,提升我縣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

(三)補齊短板,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嚴格按照“三區兩通道”要求,科學選址、合理佈局、高標準規劃建設,縣級醫院感染性疾病科和相對獨立的傳染病區建設,配置負壓救護車、負壓擔架的必要設施,加快我縣公共衞生疾控體系建設步伐;二是全面實施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達標建設和能力提升項目,對標《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設標準》加強實驗室設備配置,改善儀器裝備條件,力爭疾病預防機構實驗室設備裝備達標率達到100%,持續提升檢驗檢測能力;三是按照集中管理、統一調撥、平時服務、災時救急,採儲結合、節約高效的原則,健全和完善應急物資儲備和運行機制,推動應急物資供應保障網更加高效安全可控。

(四)宣傳教育,進一步提升全民健康素養水平。加大健康教育理念和疾病防控等知識的宣傳力度,建立以健康促進為核心、社區為基礎、家庭為單位,學校與企業和公共場所為重點的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廣泛開展健康教育進家庭、進學校、進社區、進農村、進機關、進企業的“六進”活動,構建全民健康教育體系,讓健康知識、健康理念、健康技能成為全民普遍具備的素質和能力。

關於全縣公共衞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2

加強公共衞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障人民羣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舉措。為進一步提升我縣公共衞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水平,完善公共衞生應急管理服務職能。近期,我們組織專班圍繞全縣公共衞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形成調研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目前,全縣共有醫療衞生機構20家,其中縣直屬醫療衞生機構3家,鄉鎮衞生院(社區衞生服務中心)13家;民營醫院4家。高級職稱醫師有120人,中級職稱醫師有106人;高級職稱護士有38人,中級職稱護士有203人,公衞醫師有112人,全縣共計有2447張牀位。2003年“非典”疫情發生後,孝昌縣衞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從無到有,構建了以疾控中心為重點,縣人民醫院為支撐,鄉鎮衞生院和村衞生室為依託的縣、鄉(鎮)、村三級傳染病監測和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管理體系。

二、具體做法

(一)完善公共衞生應急管理體系制度建設。我縣成立了公共衞生應急領導小組,負責公共衞生應急醫療衞生救援工作的組織、協調和領導。建立並完善了《孝昌縣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衞生救援應急方案》,以“一案三制”建設為重點,不斷強化疾病預防控制體系、醫療救治體系、衞生監督執法體系等公共衞生服務體系建設,提升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衞生應急工作實現了組織管理和指揮體系從無到有、管理職能從分散到集中、管理方式從經驗管理到依法科學管理、工作重點從重處置到預防與處置並重、協調機制從單一部門應對到跨部門協調聯動的重大轉變。在各類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的預防處置中,公共衞生應急管理對內負責綜合協調醫療救治、疾病防控和衞生監督等工作,對外負責與宣傳部、氣象局、公安局、、財政局、民政局等相關部門的信息溝通,建立了多渠道、多形式應急處理方式,初步建立起預防與應急並重,常態與緊急狀態相結合的衞生應急管理機制。

(二)強化公共衞生應急管理體系隊伍建設。秉承統一指揮、紀律嚴明、反應迅速、處置高效、平戰結合、佈局合理的基本原則,我縣成立了一支主要由衞生應急管理人員、醫療衞生專業人員和技術保障人員組成的縣級衞生應急隊伍,分別為醫學救援類、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控類、突發中毒事件處置類、核輻射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等四類衞生應急隊伍,第一梯隊由現從事該行業的專業人員組成常備隊伍,其它由曾從事過相關專業的業務人員組成預備隊。

(三)提升公共衞生應急處置水平。非典以後,國家加大對公共衞生的投入力度,加強疾病控制體系、醫療救治體系、衞生監督執法體系建設,傳染病防治及突發公共事件醫療救援能力得到顯著提高,最大程度地減少了突發事件對公眾健康造成的危害,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尤其是近年來我縣在應對暴雨洪澇災害、手足口病疫情、甲型H1N1流感疫情、人禽流感疫情、傷寒疫情、水質污染事件等一系列突發公共衞生事件中,我縣衞生應急工作反應迅速、有效的經受住了考驗,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做出了巨大貢獻。2016年作為孝感市第一縣市獲得“省級衞生應急示範先進縣”稱號。特別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在縣新冠肺炎指揮部統一指揮下,全縣上下共同努力,全民參與聯防聯控,取得階段性成效,得到了各方面的充分肯定。

三、存在的問題

(一)政府對公共衞生應急管理體系工作的專項經費投入不足,衞生應急工作保障水平低。一是公共衞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不健全。因經費不足,無常態化財政保障機制,應急物資儲備嚴重不足,根本無法應對突發公共衞生事件防控需要,我縣疾控中心近十年僅自購1台離子色譜儀大型儀器,有些儀器因精度不合標準,已處於停用狀態。二是業務用房面積小,佈局結構不合理,造成醫院與辦公區域混合辦公。我縣沒有一個規範的發熱門診,發熱門診應在醫療機構內獨立區域與普通門診相隔離的“三室兩通道”標準,才能有效避免交叉感染。三是各醫療衞生機構資產負債率較高,運行困難。各醫療衞生機構基本處於負債運行,特別是近半年因疫情原因,業務收入基本為零,但醫護人員工資、養老保險、醫療保險、住房公積金等硬性支出不斷增加,導致入不敷出,均出現不同程度財務困難。

(二)公共衞生應急管理專業人才缺乏。一是應急管理體系缺乏專業技術人員,影響衞生應急管理效能。如我縣疾病控制中心因受到專業技術人員的限制,近年來學科建設基本處於空白狀態。二是應急隊伍人員嚴重不足,存在一崗多職現象。如衞店鎮衞生院王平醫生,一人身兼公共衞生項目管理、村醫管理、應急管理、預防接種門診數職,工作強度大,無法專心於公共衞生應急管理工作。三是應急人員缺乏專業學習培訓,救治處置能力不足。衞生應急隊伍缺乏完善的應急處置技術培訓和演練基地,不能科學、系統、有效地開展相關培訓和演練,應急隊伍實戰能力與實際要求之間存在一定差距,影響救治處置效果。

(三)監測報告網絡系統不健全,預測預警能力不強。我縣公共衞生應急管理體系信息化建設跟不上時代步伐,尚未建立可能引發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的危險源的信息資料庫,各方面工作經驗不足,監測報告網絡系統領域建設處於空缺狀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公共衞生機構、醫療機構之間存在信息壁壘,與公安、民政、醫保、政務等有效協同不夠,區域內各領域信息不能互聯互通,社會公眾危機意識不強,普遍缺乏應對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的常識、自我防護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部分基層醫療衞生機構和專業人員的發現、報告和早期處置突發事件的意識、能力薄弱,極大影響對公共衞生事件的分析和判斷,工作處於被動應付,影響救治效果。

四、對策建議

(一)建立穩定的公共衞生事業投入機制,改善疾病預防控制基礎條件。抓住國家當前對公共衞生防疫體系建設傾斜的政策機遇,策劃一批應急與謀遠的衞生項目,加快公共衞生基礎設施建設,徹底改善縣鄉村三級醫療救治能力不足、疾病預防控制硬件設施和設備配置落後的狀況,將公共衞生應急體系建設納入本級財政預算,適度超前逐年增加,儘快使原本比較薄弱的公共衞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得到有效改善和不斷加強。補齊此次疫情所暴露出的短板,調整醫療資源投入結構,加強社區、農村等基層公共衞生應急管理防控能力建設,加大向基層轉移支付力度,切實提高基層公共衞生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

(二)完善規範衞生應急預案體系建設。建立預案動態更新修訂機制,認真總結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管理的經驗教訓,對已有預案進行梳理、修改和完善,做到專項預案體現專業應對、部門預案體現部門職能、單位預案體現具體處置、重大活動預案體現預防措施,逐步形成由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若干衞生應急專項預案、分事件類別的部門單項預案,處置流程、工作規範所組成的衞生應急預案和規範體系,提高預案的針對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加強不同層次、不同類型、不同部門應急預案之間的有效銜接。

(三)完善監測報告網絡系統,建立綜合應急平台。加快建設以縣、鄉應急領導機構及辦事機構為主幹,縣直有關部門應急管理工作機構為枝幹,村、社區、企事業單位為支點的全縣應急管理平台,充分發揮應急管理指揮體系在應對突發事件中的重要作用。把社會公共管理、社會治安管理、社會突發事件管理、社會安全生產管理等整合為一個綜合管理平台,統籌協調各類資源。創新醫防協同機制,建立人員通、信息通、資源通和監督監管相互制約機制,實行科學分工,分級負責。建立和完善組織管理制度,充分滿足應急值守、信息發佈、指揮協調、綜合研判和視頻會商等基本職能。

(四)健全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對預案體系,分級分類組建衞生應急隊伍。加強對全縣衞生專業技術人員的業務培訓和相關法律法規培訓,提高廣大醫衞人員的整體素質和業務技能,強化突發事件的防範意識和應急能力,加強應急救治隊伍專門培訓和定期演練,努力造就一支訓練有素能打勝仗的專業應急救治隊伍。在縣級醫療衞生單位擇優選拔相關業務的技術骨幹,組成應急處理和醫療救治隊伍,配備相應的車輛和必要的設備,並分設各個專業應急工作組,覆蓋形勢研判、流行病學調查、醫療救治、實驗室檢測、社區指導、物資調配等領域,同時在各主要業務單位組建應急工作後備梯隊,充實壯大專家團隊和志願者隊伍,進一步提高應急隊伍的突發事件應對處置能力。

(五)創新方式方法,推進愛國衞生運動,提升公共衞生水平。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給全國人民敲響了警鐘,也讓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講究衞生習慣的重要性。習近平總書記也強調,愛國衞生運動是我們黨把羣眾路線運用於衞生防病工作的成功實踐。要總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鬥爭經驗,豐富愛國衞生工作內涵,推動從環境衞生治理向全面社會健康管理轉變,解決好關係人民健康的全局性、長期性問題。要推動將健康元素融入所有政策,把全生命週期健康管理理念貫穿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全過程各環節。要全面改善人居環境,加強公共衞生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城鄉環境衞生整治,推進衞生城鎮創建。要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開展健康知識普及宣傳,樹立良好飲食風尚,推崇文明健康生活習慣,推廣分餐公筷、拒食野生動物,推動公共衞生髮展,堅決預防和嚴格控制各類傳染病的發生。

關於全縣公共衞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3

根據市委和市政府、市政協2020年重點民主協商計劃安排,8月份以來,市政協調研組圍繞“加快公共衞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赴縣市區及部分疾控醫療機構、重點企業實地調研,開展網絡議政,召開市直單位調研座談會,廣泛聽取意見建議,並赴外地學習考察。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主要成效

近年來,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和堅強領導下,我市公共衞生應急管理體系逐步完善,醫療衞生事業取得長足發展。

(一)衞生機構建設不斷加快。市人民醫院改擴建、市婦幼保健院、市公共衞生檢驗檢測中心、市衞生健康信息化平台等項目相繼啟動,投資達18.45億元。各縣市區實施重點醫院改擴建、疾控中心遷建等項目16個,總投資12.325億元。

(二)防控救治能力不斷增強。市人民醫院創成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傳染病病區初步建成。完成6個縣級綜合醫院感染科建設,建成鄉鎮中心衞生院發熱哨點診室35個。市縣建成核酸檢測實驗室16個,縣市區疾控中心核酸檢測實驗室建設基本完成。

(三)應急處置水平不斷提升。制定市本級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總體預案1個,專項預案4個;聯合組建區域性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控隊伍3支。按照“四集中”原則,強化“四早措施”,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救治和常態化防控,取得確診病例全省最低(6例),每萬人口感染率全省最低(0.02)的顯著成效。

(四)應急救援體系不斷完善。加強急救指揮平台建設,形成了以市急救中心為樞紐,縣市區急救分站為紐帶,鄉鎮急救點為支點,基本覆蓋全市城鄉的急救體系。參與構建“長三角院前急救聯盟”等跨地區重大疫情聯防聯控機制,聯合開展公共衞生應急跨省演練,提升了我市重大傳染病應急處置水平。

二、存在問題

雖然我市公共衞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取得了積極成效,但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暴露出諸多短板。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協調機制不夠健全。市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和指揮部均為臨時設立,沒有常態化公共衞生應急指揮機構,部門應急職能不清晰,溝通協作不夠高效。衞健系統應急管理與指揮體系不完善,預測預警和應急指揮信息系統缺乏,傳染病監測預警機制不夠健全。疾控機構與醫療機構分工協作不順暢,存在“防控-治療”分離問題。應急預案缺乏動態調整、考核評估機制,推演驗證不充分,與疫情常態化防控要求不相適應。

(二)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目前,市本級無傳染病專科醫院,市縣綜合醫院都未規劃建設傳染病病區和發熱門診,多為臨時改造和搭建,基層衞生院(室)重大疫情基層首診、預檢分診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市公共衞生臨牀中心項目進展不快,利用市體育館改造升級平戰結合設施未啟動。市本級財政專項經費不足,基層公共衞生機構缺人缺設備缺技術,市縣疾控中心檢測、現場處置等專業設施普遍缺乏,檢驗檢測能力不足。

(三)專業人才不夠充足。全市疾控機構省定編制434個,實有編制423個,整體空編率15.6%;鄉鎮衞生院空編362名;村醫1167名,50歲以上佔46.3%。考核激勵機制不健全,人才“引不進、留不住”現象突出,特別是基層人才流失比較嚴重。全市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專業人才短缺,特別是高學歷、高職稱人才緊缺,現有從業人員中,高級職稱和研究生以上學歷分別僅佔2.5%和1.3%。

(四)物資保障不夠有力。應急醫療物資儲備職能部門沒有明確,尚未建立物資儲備庫。物資保障生產流通網絡和物資採購儲備、調用更新、收儲補償機制不健全,大數據平台沒有建成,分級使用、分類管理規範標準缺乏。目前,我市公共衞生機構工作經費主要以中央轉移支付和省財政經費為主,疾控中心物資儲備不足且更新不及時,醫療機構常規儲備僅能維持日常所需,難以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衞生事件。

三、對策建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國家公共衞生應急管理體系。在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下,特別面對秋冬季第二輪疫情擴散風險,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刻總結疫情防控經驗教訓,抓住“十四五”規劃編制機遇,聚焦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加快建設更加完善、更加系統、更加高效的應急預警決策指揮體系、疾病預防控制體系、重大疫情救治體系和支撐保障體系,全面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衞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切實維護人民羣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一)加強領導,健全應急協調機制

研究出台公共衞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實施意見,制定總體規劃,明確目標任務。成立市公共衞生應急管理委員會,設立公共衞生應急指揮中心。明確相關職能部門職責,統籌各級公共衞生機構,建立定期溝通會商機制。落實長三角區域公共衞生合作協議,深化長三角公共衞生聯防聯控聯席會議制度,參與建立重大傳染病疫情信息互通疫情協查、聯合培訓演練、防控物資調配機制。

依託“數字宣城”綜合平台,整合現有信息業務資源和管理系統資源,建設公共衞生應急指揮系統平台,健全應急值守、信息彙總、指揮協調、專家研判、視頻會商和現場調度等功能;加快建設覆蓋城鄉的公共衞生疾病預警監測信息系統,配套重大傳染病流調、疫苗可追溯、應急醫療物資管理和調配等子系統,構建智慧應急新模式。

(二)科學設計,完善應急預案體系

抓緊修訂完善全市突發公共衞生安全事件應急預案及技術指南,督促指導各級各部門、醫療衞生機構、社會組織編制相應應急預案。汲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經驗,對已有預案進行梳理、修改和完善,優化監測預警、應急處置、綜合保障、輿論引導等環節,調整充實相關內容。

設立“重大突發公共衞生事件防控日”,建立預案動態更新和演練制度,每年組織跨區域實戰演練或桌面推演,在實踐中推動不同層次類型、不同部門應急預案的有效銜接。探索購買社會服務參與公共衞生應急預案編制、實戰演練及效果評估、疫情信息摸排等工作。

(三)多措並舉,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全面摸排我市公共衞生防控救治能力現狀,等高對標滬蘇浙,針對性制定任務清單和建設計劃。啟動市公共衞生臨牀中心建設,過渡期內保留同翔醫院作為應急醫院,新建市立中醫醫院,推進市體育館平戰兩用改造升級,配足負壓病房和救護車,力爭在“十四五”時期補齊短板弱項。加快市縣綜合醫院發熱門診規範化改(新)建,確保年底前完成。加強鄉鎮醫療救助點建設,提升農村地區院前急救能力和水平;通過購買服務方式,增加急救機構輔助崗位投入。加快推進市級及縣市區疾控中心能力建設,配備、更新實驗室設施設備,提升新冠病毒核酸以及其它傳染病檢驗檢測能力。

優化市縣疾控中心和鄉鎮衞生院、村(社區)衞生室專業人才引進流程,盤活用足現有編制資源。學習借鑑發達地區先進管理經驗,建立健全疾控中心和基層衞生院(室)績效考核機制和政策保障體系,重視加強皖南醫藥衞生學校建設,大力培養和引進高學歷、高職稱專業人才。組建公共衞生應急專家智庫,市本級及各縣市區建設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治、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隊伍,定期組織培訓演練,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將疾病預防控制和公共衞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等納入同級財政預算,加大疾病防控基本建設、基層醫療機構大型設備購置、應急醫療物資更新等專項支持力度。

(四)平戰結合,強化應急物資保障

設立市級應急醫療物資儲備中心,各縣市區設立分中心,依託各類綜合醫院建立儲備點,明確主管部門及職能,健全“市-縣-機構”三級應急醫療物資儲備體系。完善應急醫療物資儲備目錄、標準、品類,科學評估存儲規模和佈局,出台相應採購標準,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加強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運用,實現科學調配和高效管理。

創新應急醫療物資儲備模式,實行實物儲備與協議實物化儲備、政府儲備與社會儲備、原材料儲備與生產設備儲備、本地供給與區域合作相結合,建立儲備、生產及流通網絡。完善補償機制,出台支持性政策,鼓勵醫療物資生產企業在我市布點,建立應急醫療物資供應保障基地。

(五)基層導向,夯實羣防羣治基礎

加強基層應急管理能力建設,明確鄉鎮衞生院、村(社區)衞生室在傳染病診療體系中的“基層首診”定位,建設好“哨點”診室。健全鄉鎮(街道)、村(社區)、社會團體、各級學校、企業、醫療機構等應急管理機制,配備專兼職工作人員,加強物力和財力保障。強化社區防控平台建設,完善“大數據+網格化”管理機制,提升物業管理水平,築牢社區防控防線。

高度重視突發公共衞生事件風險溝通、信息發佈、輿論引導、輿情分析工作。建立市、縣兩級應急科普隊伍,廣泛開展科普宣傳活動和羣眾性應急演練。依託各級黨校、專業機構,加強對各級黨員幹部公共衞生應急知識教育培訓,提高組織動員、應急處置能力。深入開展愛國衞生運動,普及疾病防控技能和公共衞生知識,推動健康宣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