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關於建設全省農業現代化先行區的調研報告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92W

關於建設全省農業現代化先行區的調研報告

關於建設全省農業現代化先行區的

調研報告

按照主題教育調研工作安排,我圍繞建設全省農業現代化先行區,先後深入農業企業、產業園區和村組實地調查,多次召開部門、鄉鎮領導參加的座談會,梳理和研判全區農業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在分析加快農業現代化存在的差距和機遇的基礎上,就農業現代化建設及2024年農業農村工作思路和重點提出初步意見。

一、基本情況

自我區被認定為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區以來,全區上下按照“一區兩帶三產業”區域佈局,堅持園區化、企業化、循環化和產業化的“四化”現代農業發展思路,舉全區之力謀劃建設現代農業,規劃推進“十大產業園”建設,抓項目,夯實現代農業發展基礎;建園區,打造現代農業發展的*模式;擴規模,着力提升農業生產綜合效益;促改革,持續保持農民收入高速增長;強服務,農業發展質量效益持續提升。依據*省農業現代化發展監測方案確定的五個方面32項指標,監測評分達到了 84分以上,建設農業現代化先行區具備了堅實的基礎。

(一)農業生產基礎設施持續改善為農業現代化提供了基礎支撐。近年來,通過項目支撐,農村基礎設施得到進一步加強。2023年,農業領域固定資產投資達*億元,實施土地整治項目*萬畝,農村水利工程體系日趨完善,農業節水灌溉面積達到*萬畝,農田有效灌溉率達90%以上,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建成牧草種子生產基地3個,優質牧草及草種生產基地*萬畝,建成200噸牧草種子加工生產線1條,加大農村路網建設,建成農村公路384 條*公里,實現鞏固拓展脱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二)優勢主導產業持續發展壯大為農業現代化提供了有力保障。2023年,全區建設50畝日光温室連片示範小區*個*畝,百畝鋼架拱棚小區*個*畝,300萬株以上育苗中心2個,穩定發展蔬菜*萬畝,制種面積*萬畝,建成標準化養殖小區*個,規模養殖場*個,畜禽飼養總量達到*萬頭(只),出欄達到*萬頭(只),發展李廣杏等特色林果*萬畝。今年完成十大農業產業園基礎設施投資*萬元、歷年累計投資達3億元,園區水、電、路、林等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花卉博覽園、植物園等212家企業合作社或農户入駐園區發展,以非耕產業園帶動為主,新增非耕地温室面積*畝以上,全區累計達到*萬畝,畝均效益突破*萬元,成為全國最大的非耕地日光温室基地和有機生態無土栽培示範區。農業生態建設不斷加強,新建生態林*畝,以濕地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重要濕地為主的濕地保護規劃體系初步構建,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取得顯著成效。

(三)深化農村改革激發農業活力為農業現代化提供了不竭動力。止目前,全區完成8個鄉鎮78個行政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工作,其餘4個鄉鎮的確權工作全面開展。堅持市場主導,政策引導,促進土地經營權流轉,形成了以大北農、金寶合作社為代表,流轉土地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的模式,全區累計流轉土地面積*萬畝。供銷社綜合改革有序推進,建成村級綜合服務社*個,各類經營網點*個,建成“農社對接”“農超對接”直銷點(店)*個,構建了區、鄉、村三級組織服務體系架構。支持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全區建成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家,農民專業合作社918家,培育家庭農場114户,累計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人,全區農產品加工貯藏能力達到200萬噸以上,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58%以上。十大產業園示範引領能力不斷增強,帶動創建15個農業科技示範園區,7個糧食高產萬畝區,2個省級蔬菜標準化示範基地,形成了大園區帶動主導產業,小園區培育特色產業,特色產業帶動農户增收的格局。總結推廣龍頭企業與農户實行訂單保護價、合同合作和土地流轉等聯結模式,合理利益分配,促進農業產業鏈條不斷延伸,健康發展。

(四)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為農業現代化提供了智力支持。圍繞提升主導產業和區域特色優勢產業,加快農業技術組裝配套,引進試驗新品種130多個,示範推廣新技術50多項,優良品種普及率達到100%,建成省級大田玉米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點、省級青貯玉米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點和市級制種玉米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點各1個,耕地農業機械化耕種收綜合率達到了76%以上,畜禽良種覆蓋率達到90%以上,全區科技貢獻率達到68%。積極探索“互聯網+”信息技術應用,鼓勵支持農業電商發展,投資9800多萬元建成*有種網和聚農網電子商務平台,設立村級電子商務服務網點80個,網上註冊商户530多家,註冊個人用户1390個,網上交易額達到4.8億元,“互聯網+農業”的產銷效益初步顯現。圍繞農業生態建設和農產品質量安全,進一步加大農業投入品監管力度,不斷強化農畜產品質量監管、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尾菜處理利用和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工作,建立省級廢舊農膜回收利用示範區2個,省級尾菜處理利用示範區2個,廢舊農膜回收利用率達到78%以上,尾菜處理利用達到30%以上。

(五)城鄉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為農業現代化積蓄了堅實後勁。以建設美麗鄉村為契機,逐步完善縣域村莊佈局規劃,統籌城鄉融合發展,加快推進“四化同步”城鄉一體化進程。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優化人居環境為核心,實施“十鎮百村千組”美麗鄉村建設工程,整合投入資金13億元,建成美麗鄉村示範村7個,農民集中居住小區10個,整體提升改造居民點55個,全區城鎮化率達到67.7%。穩步推進農村文教衞生均等化發展,建成村級文化活動中心和文化大院10個、鄉村舞台21個、組文化室103個;改擴建農村學校28所,維修改造校舍2.4萬平方米,新建校舍9600平方米;新建鄉鎮衞生院7所、村級衞生室10所,配備醫療設備106台件,農村文化教育和醫療衞生基礎條件得到大幅改善。

二、差距機遇

建設全省農業現代化先行區,率先在全國實現農業現代化,縱向分析對比全省提出的農業現代化監測指標體系,橫向與全省全市兄弟縣市農業發展程度比較,我區還存在農業競爭力不高、農民增收空間不大、農業產業鏈條不長和農業基礎建設不強等差距,需要補齊短板。一是農業經營的集約化程度不高。土地集約化、規模化經營的程度既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誌,更是農業成為體面職業的具體體現,我區和全國一樣,存在農村空心化、農業兼業化、土地細碎化的問題,50歲以上的勞動力佔到全區總勞動力的70%以上,人均佔有耕地僅2.81畝,户均家庭經營面積不足20畝,80%以上的農村家庭有外出務工人員,農業為名副其實的副業,流轉土地面積佔耕面積僅為30%左右,認定的耕種100畝以上的家庭農場僅114户,遠低於農業現代化監測指標的人均20畝耕地和規模化經營面積佔到耕地面積60%的指標。二是農民持續增收的難度較大。農民收入水平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基礎。與全省平均水平比較,全區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較高,預計在2022年7910元的基礎上,可提前3年實現翻番的目標,但同全國其它國家級農業現代化示範區、與全區城區居民比較,我區農民收入與城區居民收入的差距仍然很大,必須通過大幅度增加農民收入來縮小城鄉差距,解決農村短板。目前,全區農民增收主要依靠農產品價格和外出務工兩個方面,農村居民收入中家庭經營性收入約佔50%,工資性收入約佔30%,以現有的土地經營規模,農業投入產出率已達到極限,農民增收難度將持續增大,必須通過深化改革、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來破解難題。三是農產品產加銷融合度不高。主要表現在缺乏大型龍頭企業帶動輻射,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少且不強,農業產業鏈條不長,各環節利益分配不合理,農業品牌和農產品品牌創建不夠,農產品加工率、商品率低。目前,全區建成的170家農產品加工物流企業大部分為初級農產品加工和鮮活農產品流通企業,真正形成品牌和競爭力的精深加工企業僅有幾家,2023年,農產品加工產值與農業產值之比僅佔9%,遠低於監測指標確定的200%的標準。以奶業生產、制種玉米、洋葱產銷為主的農產品訂單農業利益聯接不緊,沒有形成良好的運行機制。四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基礎依然薄弱。突出表現在基本農田建設投入不足,工程配套率低,農業水利工程老化失修,尤其是鬥農渠配套維修更換率差;農村路網建設水平低,農田排灌系統、田間道路、低壓電網、林網等配套設施不健全,尤其是沿山灌區水源蓄水工程建設需加大投入力度;中低產田改造力度不夠,高標準農田比例低,農村道路返砂現象普遍,居民點硬化改造提升量大任務重,與農業現代化的要求還存在一定的距離。

建設全省農業現代化先行區儘管存在短板,但也面臨加快發展、改變農業農村發展環境的良好的機遇。一是具有率先實現現代化的政策機遇。中央和省、市委高度重視農業現代化工作,中央連續多年下發一號文件,部署農業農村工作,加大農業農村投入力度,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加快建設農業強國。這是黨中央立足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着眼統籌“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明確了新時代新徵程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主攻方向,提出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大任務。二是具有持續推進現代化的發展平台。今年以來,我區相繼被命名為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區、全國農產品加工示範基地、國家級農業產業化示範基地、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基地、全省牛羊大縣、全省蔬菜生產大縣。近期,經過評估,市上確定由*區申報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區、農業可持續發展區、綠色畜牧業發展示範區,這些平台的搭建,將為建設全省農業現代化先行區提供良好平台支撐。三是具有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的良好基礎。橫向與各縣區比,我區農業產業發展無論從生產基礎、經營條件和政府管理服務方面,都具有較好的基礎條件,尤其是被命名為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以來,每年投入大量資金,以“一區十園”為重點,在生產基礎條件改善、農村產業培育調整、新農村建設、農業生態建設、科技支撐和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等方面發力,各項發展指標處於全市領先地位,建設全省農業現代化先行區,具有堅實的發展基礎。

三、思路重點

建設全省農業現代化先行區,促進農業農村工作大發展,創建幸福美麗新*,必須聚集現代農業建設、農民收入增加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三大任務。今後幾年,農業農村工作要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聚力打造現代農業升級版,建設全省農業現代化先行區,堅持產業發展、農民增收、提質增效、農村繁榮的工作方向,以發展多種形式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為核心,以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生產體系和產業體系為重點,培育優勢主導產業,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深化農村改革,創新農業經營模式,夯實農業生產基礎,提升科技服務水平,健全農業管理機制,促進農業生態建設,着力推動農業發展由數量增長為主向數量質量效益並重轉變,由主要依靠物質要素投入向依靠科技創新和提高勞動者素質轉變,由主要依靠拼資源拼消耗向可持續發展轉變。

2025年,實現農業基礎設施和裝備條件進一步改善,農業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持續提高,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的轉化應用進一步加快,農業產業鏈條進一步延伸,農業功能進一步拓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戈壁農業體驗觀光區、農業採摘體驗觀光區、中北部休閒漁業體驗觀光區、草原濕地觀光帶發展取得成效,農業綜合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農業綜合生產水平大幅度提高,實現穩定糧食生產、保障“菜籃子”供應,大幅度增加農民收入,全區農業增加值年均增長5.5%以上,達到34.6億元,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達到20000元以上。

2023年,全區農業農村工作要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農業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建設全省農業現代化先行區,以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增加為核心,以深化農村改革為動力,以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為重點,着力在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上做文章,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上謀新篇,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上破瓶頸,農村基礎設施改善上求突破,努力提高農業生產效益、農民收入水平和農村幸福指數。城郊鄉鎮要大力發展鄉村特色旅遊,着力推進產業融合發展;中北部鄉鎮要加快土地流轉,着力推進規模化生產;沿山鄉鎮要以糧食和花卉制種為主,着力推進標準化生產。力爭全區農業增加值增長5.5%、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10%以上。主要落實以下五個方面的重點工作任務。

1.堅持項目支撐,夯實現代農業基礎,着力提高農業發展質量效益。貫徹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確保農業產能穩定,強化農業物質裝備和技術支撐,推進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爭取財政投資,動員社會投資,吸引民間資本,實施*三鄉鎮高標準農田、銀達鎮土地整理項目、沿山鄉鎮玉米制種基地基礎工程等基本農田建設項目;實施*河等河道治理工程、*河水庫和*河灌區11萬畝高效農業節水等農田水利建設項目;實施地膜回收加工利用、農作物秸稈飼料轉化利用、畜禽污染治理工程等農業環境保護項目;實施玉鑫源牛羊肉產品加工及物流項目、牧草種子基地建設等產業化項目;建設國家濕地公園公路等交通項目,新改建農村公路100公里、改造危橋2座,全區農業領域固定資產投資達到30億元以上。發揮十大農業產業園示範引領、經營模式創新和技術組裝配套作用,支持鼓勵鄉鎮圍繞主導產業和資源優勢,佈局建設農業科技示範園區,以高效節水灌溉、設施農業技術組裝配套、農業機械化利用為重點,實施一批農業科技試驗示範推廣項目,促進糧食萬畝高產鄉、千畝高產片和蔬菜標準園創建,年內建成制種玉米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點和青貯玉米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點各1個,推廣主要農作物及特色經濟作物耕、種、收大型配套機具200台(套),推廣測土配方施肥70萬畝,發展節水農業50萬畝,開展試驗示範40項,推廣新品種60個、新技術20項,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應用率提高2%。

2.堅持市場導向,推進農村產業融合,積極促進農民收入穩步增長。充分發揮農村獨特優勢,培育壯大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推動產業融合發展,着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優產業結構,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年內新建50畝以上連片日光温室小區20個,新增面積1200畝,新建高標準百畝鋼架大棚小區30個、新增面積5000畝,規範3個百萬株育苗中心建設。規範管理與基礎建設結合,建成國家級“四化”制種基地5萬畝,制種面積穩定在30萬畝,大力推進畜禽標準化養殖場和綠色畜牧業示範縣(區)創建,新(改擴)建標準化養殖小區25個,審核命名區級以上標準化養殖示範場30個,全區畜禽養殖總量穩定在830萬頭(只)。依託農村優勢資源,採取以獎代補、先建後補、財政貼息的辦法,支持有條件的鄉村規劃引導,通過盤活農村資產資源發展休閒旅遊,扶持農民發展休閒旅遊業合作社,圍繞濕地景觀大道、魏家灣濕地公園、四壩海子景觀帶等項目建設,打造紅色*、奇石等鄉村特色旅遊品牌,在林果產業、花卉制種、濕地資源、水面漁業發展與鄉村旅遊結合方面取得新突破。以延伸農業產業鏈條為方向,推動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提高農產品加工轉化率和附加值。進一步規範農產品產業化龍頭企業認定管理,對成功註冊農產品商標、地理標識、“三品一標”農產品認證,並且帶動產業發展作用發揮明顯的企業、專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給予大力扶持,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產品,積極支持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增強區內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3.堅持綠色發展,注重生態環境建設,創建可持續農業發展示範區。圍繞生態建設,循環利用,綠色發展,制定實施《農業可持續發展示範縣(區)創建實施方案》,走好農牧結合、種養循環、節本增效、資源高效、產品安全、環境友好的生態可持續農業發展路子。建成生態防護林3500畝,經濟林4000畝,新建100畝連片經濟林示範點15個,實施高鐵南站400畝景觀工程和四壩海子綠化工程,義務植樹120萬株,封灘育林15000畝,鞏固退耕還林13.5萬畝。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守耕地紅線,全面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大力實施農村土地整治,開展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推進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嚴格落實水資源管理制度,加大農業生態環境面源污染治理,確保化肥和農藥零增長,開展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與禁燒、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專項治理活動,廢舊農膜回收利用率達80%以上,尾菜處理利用率達34%以上。着力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落實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制度和例行監測制度,推行標準化生產,確保農產品抽檢合格率達到99%以上,培育“三品一標”農產品品牌不少於3個。加大動植物疫病及自然災害的預警監測,落實防災減災、蘋果蠹蛾及畜禽疫病防控措施,確保不發生重大動植物疫情,落實《黃斑星天牛綜合治理專項行動方案》,強化防控責任,完成防治作業面積10萬畝,清理伐放蟲害木4萬株。

4.堅持激發活力,推動體制機制創新,全面推進農業農村改革。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係,落實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户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全面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確權登記頒證工作,依法推進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以促進土地規模經營為目標,鼓勵和引導農户自願互換承包地塊實現連片耕種,支持多種類型的新型農業服務主體開展代耕代種、聯耕聯種、土地託管等專業化規模化服務,發揮多種形式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引領作用,積極完善農村土地流轉公共服務體系,抓好15個鄉鎮土地流轉服務站和村級土地流轉服務點農村土地流轉與合同管理工作,着力提高土地流轉管理服務能力,確保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年內適度規模經營面積佔到總面積的45%。進一步加大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和發展,培育新建經營規模適度、農機農藝融合、生產標準規範的家庭農場20家,培育市級以上示範性家庭農場10家,新建農民專業合作社30家,培育市級以上示範社10家, 認真落實《農業設施產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實施方案》,盤活集體資源、資產和農民財產抵押置換,進一步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進一步完善國土資源管理體制,簡化土地審批程序和環節,強化鄉鎮對用地審查和用途管制職能,明確職責,加大對土地違法行為的責任追究。深入推進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提升為農服務能力,完善集體林權制度,引導林權規範有序流轉,鼓勵發展家庭林場、股份合作林場。突出強化農業行政執法、開展“綠劍”護農農資打假專項治理和農業打非治違專項行動,確保不發生各類坑農害農事件。

5.堅持城鄉協調,打造美麗鄉村,着力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持續推進“十鎮百村千組”美麗鄉村建設工程,建成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3個,市區級各2個,大力推進農村環境衞生整治,進一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新(改)建村級文化活動中心和文化大院5個,建成“一室一場”標準化組文化室100個,為村組和城市樓院配套文體設施設備200套,新建*3個鄉鎮衞生院和10個村級衞生室、改造提升5個鄉鎮衞生院。鞏固鞏固拓展脱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施道路建設、產業富民等八項工程,規範管理和利用好114個村級項目資金,力爭困難羣眾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000元以上。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程,開展農民技能培訓,普及農業實用技術,主抓農村普法教育,培育有文化、有技能、善經營的現代新型職業農民,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加大鄉村幹部培訓力度,不斷提高鄉村幹部隊伍服務三農和帶領羣眾致富的能力。

四、保障措施

1.優化考核指標和機制。按照“兼顧全面性、凸現個性、強化剛性量化”的原則,緊緊圍繞推進全省農業現代化先行區的目標,對2024年工作任務指標,充分徵求鄉鎮及相關部門意見建議,對具體設置的考核項目任務指標採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結合的辦法,進行充分對接,鄉鎮要利用冬季集中教育徵求羣眾意見,開展調查研究,謀劃本鄉鎮的工作重點和具體指標,及時上報銜接,區上按照省市安排,綜合統籌,分類確定各鄉鎮重點任務內容,納入目標管理責任書進行考核,進一步優化指標項目,調整分值權重,力爭考核導向明確,工作重點突出。加強督查檢查,繼續落實行之有效的工作推進機制。區上適時召開農業農村工作現場推進會和觀摩會,分季度進行現場辦公,重點工作任務到鄉鎮到部門,工作責任到個人,推動重點任務落實。

2.加大政策引導和扶持。研究制定出台《2024年農業農村重點工作扶持辦法》,對扶持項目的確定要堅持政府指導、資金引導、市場主導的原則,扶持資金使用要堅持點面結合的補助辦法,既考慮重點產業園和科技園區建設,也充分兼顧大部分農業生產者的支持。積極總結和完善2022年財政重點產業發展財政貼息辦法,繼續實行貸款貼息扶持和重點項目獎勵補助相結合的重點工作引導扶持。財政資金直接扶持主要用於設施農業發展、基礎建設補助、美麗鄉村示範村、十大農業產業園管理維護和農業科技園區建設。對財政資金補助扶持項目,採取以獎代補、績效考核的辦法,實行審批備案管理,資金使用嚴格按照《財政資金審批備案管理和績效考核辦法》執行,規範資金使用和考核。

3.創新金融投資和服務。鼓勵和支持金融機構,創新金融服務方式和金融產品,加強對農村金融和產業發展融資,探索生產設施、林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和農民房產等抵押擔保方式和區級財政貼息扶持設施農業和重點產業的工作機制,通過貼息、獎勵、風險補償等措施,引導金融機構擴大農業信貸投放。貫徹落實《*省草食畜牧業和設施蔬菜產業發展貸款貼息管理辦法》,擴大貼息貸款規模。積極推進政策性農業保險,落實好奶牛、能繁母豬、玉米等政策性農業保險,抓好新建塑料大棚小區、日光温室設施農業保險試點工作,建立保險公司與銀行信息共享機制,促進銀行貸款向農村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