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關於農業保險調研報告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83W

關於農業保險調研報告

關於農業保險調研報告

農業保險是防範化解各類自然災害與風險對農業生產影響,穩定農民收入、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的重要內容。根據相關數據顯示,X年,我國農業保險保費收入規模達X億元,同比增長X.X%,提供風險保障超過X萬億元。但在具體工作中還存在農民參保積極性不高、定損難、理賠慢、制度機制不健全等問題,亟需引起關注並加以解決。

一、存在問題

一是羣眾參保意願不強。從羣眾家庭收入分析,除一些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及種養大户外,大部分農民家庭經濟收入來自勞務收入,成員長年在外務工,農業收入只佔一小部分,羣眾對農業的重視和投入有所減少。以X地區為例,大部分農户自有土地X-X畝左右,地塊分散、規模較小,主要種植小麥、玉米、油菜籽等農作物,不利於集中投保,一些農户既要買小麥保險,也要買玉米保險,認為比較麻煩,購買農業保險的意願不強烈,部分羣眾認為自己種的糧食作物不多,就算受損了,對家庭經濟也沒有多大影響。從理賠情況看,部分羣眾認為,保險公司賠償額度低、定損標準複雜且跨度時間長,難以滿足個人預期,對來年參保失去信心。如蘋果在X月份開花期霜凍受災,需到X月份成熟期測產後才能予以理賠,跨度達半年之久。

二是財政投入壓力較大。目前,農業保險主要是依靠補貼的政策性農業保險,按照分攤比例,中央補貼比例X%或X%,省級補貼比例X%或X%,農户自籌為X%或X%(貧困户X%,非貧困户X%),剩下的保費比例和“一縣一品”地方險種都需要縣級財政負擔,每年約佔保費總額X%左右的補貼資金需要縣級財政配套,對於財政薄弱縣區來説,能夠用於農業保險方面的資金十分有限,導致農業保險覆蓋面不廣。以X縣的牛、果產業為例,根據《X年X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X年全縣蘋果掛果園面積X.X萬畝,當年政策性農業保險面積為XX畝,保險覆蓋率為X.X%;牛存欄X.X萬頭,參與政策性農業保險肉牛X頭,保險覆蓋率為X.X%,這與產業發展需求還不匹配,難以應對生產中可能發生的風險損失。另外,部分縣區在制定政策性農業保險計劃時過於保守,實際保險面積超過計劃目標,造成資金缺口。

三是保險產品有待優化。大多數縣區多為保成本的政策性農業保險,可選種類少、保額低,無法滿足農户多樣化需求。如某縣X年開展的X大類X個險種的政策性農業保險,X個就為成本保險,僅有X項能繁母牛為其他保險;荷斯坦奶牛市場價為每頭XX元左右,但目前奶牛保險保額僅有XX元。有的養殖險種期限較短,無形中增加了養殖户風險和保險費用壓力。如舍飼養殖的肉牛保險期限最長為X個月,若育肥週期到期後未能及時銷售又不能及時續保,便會發生脱保現象,且一年內多次投保也會增加羣眾負擔和財政補貼費用。個別責任條款約定不盡合理,農户部分權益受損,如設施蔬菜綜合收入及棚體損失保險責任免除約定,保險棚體的自然損耗不負責賠償,實際上如何準確界定自然損耗存在認知和技術困難。

四是保障機制不夠完善。當前全國範圍內的農業保險大災風險分散機制還沒有完全建立,保險公司或地方政府等單一主體缺乏單獨承擔農業大災風險的能力,一旦遇到大範圍自然災害,大災賠付壓力不僅將影響農業保險經營主體的經營穩定,而且還可能造成對投保農户的不足額賠付等問題。農業保險收繳管理還不規範,有的行政村為了完成下達的參保任務,保費由村集體墊付,保單也由村上管理,農户並不知情,即使受了災也得不到理賠,個別村由村組幹部代收保費,但在收費後未及時向保險公司繳納,錯過最佳參保時間,農户索賠時,連保單都沒有。農業保險查勘定損、理賠監督、應急處置等機制還不健全,在災情調查、勘驗、評估、確認等過程中,查勘定損組成人員單一、專業性不強,政府、農户代表參與性不強,監督不到位,一些歷年理賠不及時、不到位、賠付率過低的問題仍有發生。如玉米發生大面積倒伏、爆發瘟病,上報受災面積達萬畝以上,極短時間內僅靠保險公司人員很難做到快速調查、定損、賠償。

二、對策建議

一是加大宣傳引導,增強羣眾認識。充分藉助廣播、電視、微信、抖音等新聞媒體和網絡主流媒體平台,採取設立諮詢台、發放宣傳資料、張貼宣傳標語、製作抖音小視頻等方法,大力宣傳農業保險政策,增強農民羣眾的瞭解和認知,提高參與農業保險承保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把農業保險與農業服務相結合,通過建立短信平台、網絡平台等多種渠道,為農户提供農業政策諮詢、農業保險辦理、風險預測、市場分析、氣象預警等服務,增進溝通交流,提高保險意識,讓老百姓真正享受國家的支農惠農政策。

二是堅持多點發力,緩解財政壓力。緊盯羣眾種植面積較大的農作物,精準申報政策性農業保險計劃,爭取中央、省級財政資金傾斜,研究制定農業保險任務計劃動態調整機制,實時監測任務計劃完成進度,動態進行調整。積極引導愛心企業、愛心人士奉獻愛心,為困難羣眾捐贈參保,兜牢收入底線。鼓勵化肥、農藥、農機具等涉農企業開展“讓利於民”活動,將農資等商品銷售與農業保險相掛鈎,對購買一定數量商品的農户贈與農業保險。發揮市場作用,競標引進保費低、有保障的保險公司,同時,鼓勵其採取“買多送一”等方式,全力增加農業保險保護範圍。

三是豐富保險產品,滿足羣眾需求。結合農村實際,將一些與產業結構相符、羣眾傳統種養殖的農作物、畜禽類納入補貼範圍,優化補貼方式,合理分攤保費,科學制定保險方案,推動形成政府、保險公司、農户三贏的局面。統籌考慮農產品產值、成本、收入和農户接受程度等因素,引導保險公司合理確定保費金額,適當增加賠付比例,保障農民種養殖收益,推動現有政策性險種由保物化成本向完全成本轉變、由保成本向保收入轉變。積極鼓勵保險公司開設期貨保險、收入保險、價格指數保險等商業性農業保險及附加險,縱向發展農資銷售、農產品加工與銷售等農副業保險,探索推行氣象保險、農民短期意外傷害險以及農業保險保單質押貸款、農户信用保證保險貸款等適合農户生活、農業生產的銀保產品,更好滿足不同羣眾需求。

四是健全制度機制,提高保障水平。建立財政支持的多方參與、風險共擔、多層次分散的農業保險大災分散機制,保險公司保費收入除用於當年賠款及相關費用外,節餘部分按一定比例提取作為風險基金,省級及以上建立超賠風險基金,提前防範大災風險。建立健全再保險機制,通過增加再保險主體、選擇適當的再保險方式以及由地方政府出資設立再保險公司等多種方式,適當降低商業保險公司經營風險。完善農業保險規章制度,明確政府、保險公司、銀行等各自責任,增加專家論證、法律諮詢等保險設計環節,確保保險產品合理科學。加強保險收繳過程監管,規範收繳程序,及時有效參保,保證農户的知情權、監督權。健全完善政府、保險公司、農户三方代表共同參與的農業保險查勘定損理賠機制,建立查勘定損專家庫,優化工作流程,強化監督實施,確保應賠盡賠、能賠則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