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中部地區鄉村治理現代化調研報告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78W

中部地區鄉村治理現代化調研報告

黨的二十大報告為新時代鄉村治理創新提供了戰略方向。我國東部地區如浙江省鄉村治理成效顯著,但由於地理和歷史因素,中西部地區鄉村治理仍面臨治理效率不高、治理動能不足等問題,導致我國鄉村發展不平衡。xx縣位於華中地區河南省,其鄉村治理的成功經驗對於中部地區鄉村振興具有一定的借鑑意義。xx縣位處中原腹地,總面積646平方公里,人口53萬,是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縣、農業產業化示範基地、食品安全示範縣。xx縣在鄉村治理方面持續深化黨建引領,積極推進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在此基礎上積極推進數字鄉村建設,着力打造以黨建引領為關鍵核心、“三治融合”為基本支撐、智治支撐為重要賦能的鄉村治理體系。

一、xx縣鄉村治理的主要舉措

(一)黨建引領:加強組織建設,強化政治引領一是建強黨建隊伍,規範黨員行為。重點打造黨支部書記、黨務幹部和黨員三支隊伍,實現一崗雙責,定期開展黨務幹部業務競賽活動,提升黨務幹部的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建立優秀黨員行為準則,定期組織黨史學習,思想上淨化黨員,行動上約束黨員,鍛造高質量的基層治理隊伍。二是對黨員進行動態積分管理。黨員工作評判標準更加量化、具體化,以“亮身份、樹形象、作表率”作為縣評選先進黨員的標準,促使黨員幹部職責更加規範化、制度化,把黨的正確主張外化為黨員的自覺行動。三是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心繫羣眾需求。黨員高舉愛崗敬業和心繫百姓的大旗,求真務實,發揮黨和羣眾的橋樑紐帶作用,為新時代鄉村治理樹立標本意義。

(二)自治強基:支持自治組織,強化監督機制一是支持羣眾性自治組織積極參與鄉村治理。成立了“村風監督理事會”“急救幫扶協會”等羣眾性自治組織,積極動員村民參與制定村規民約,通過村規民約規範羣眾性自治組織的地位、作用和權利。二是加強監督機制建設,把“六議兩公開”制度作為鄉村治理的長效監督機制,定期舉行“六議”研討。在制度上約束村幹部,提高村幹部的服務與責任意識。2020年,該縣累計舉辦“六議兩公開”專題培訓20期,得到了幹部和羣眾的一致好評。

(三)法治保障:開展普法宣傳,建設調解隊伍一是開展普法宣傳,實現法律服務全覆蓋。依託公共法律服務室協助司法所、社區村(居)民委員會開展法制宣傳教育。xx縣司法局成立了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整合全縣公共法律服務資源,採用法律援助、人民調解、法律諮詢以及拓展職能的“3+x”模式,增強羣眾的法治意識。二是擴大調解隊伍,規範調解組織。xx縣目前組建縣、鄉、村、組四級調解組織560個,共有調解員2703名,在涉及教育、醫療、徵地拆遷等領域建立13個行業性、專業性的第三方調解機構,積極擴大基層調解員隊伍,堅持“調解員始終站在矛盾的第一線”,建設具有鮮明特色的鄉村調解隊伍。

(四)德治教化:弘揚縣域文化,引入新鄉賢羣體一是探尋文化命脈,弘揚縣域文化。深入挖掘文化資源,宣揚精忠報國的精神內涵和時代價值,講好“岳飛故事”和“周易經典”,讓縣域文化品牌越擦越亮、越磨越光。二是引入新鄉賢,注入新鄉賢力量。積極發揮新鄉賢的模範帶頭作用,為鄉村治理注入新力量。三是精心組織“學黨史,跟黨走”活動,開辦特色農民夜校,開展常態化宣講,讓黨的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五)智治支撐:依託現代科技,實現智能化治理一是覆蓋推行“雪亮工程”“藍天衞士”,促進智慧治理、智慧決策。及時發現並排解羣眾身邊的安全隱患、矛盾糾紛等,為羣眾提供便民服務,真正做到了快速反應、積極處置,打通了為人民服務的“最後一百米”。二是依託智慧黨建平台,進行線上“黨性體檢”。智能化教育管理平台“亮亮”APP的推廣應用為鄉村治理提供智治支撐,開發的“智慧小程序”可以進行積分動態管理,羣眾可以線上預約專家講座。

二、xx縣鄉村治理取得的成效

(一)黨建引領,實現了“攻堅克難”一是黨建隊伍日益壯大,黨員行為規範化。黨支部書記、黨務幹部和黨員三支隊伍建設實現了規範化和制度化,黨員的政治素養和業務能力不斷提高。二是鄉村治理體系日益完善、治理能力日益提高,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求真務實的作風得到了羣眾的良好評價,xx縣多次被評為黨建引領鄉村治理的典型示範縣。

(二)自治強基,實現了“共治共享”一是村民參與意願提高。村民參與鄉村公共事務的熱情高漲,湧現出更多的羣眾性自治組織如“紅白理事會”“婦女議事會”等,為村民參與村內事務提供了更多途徑,激發了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內生動力。二是村務工作透明度提高。村幹部不再“一言堂”,而是積極傾聽村民呼聲,有效迴應村民期盼,時刻接受村民監督,“事事都公開、大事一起議、好壞大家評”,村級事務不再遮遮掩掩,而是通過各種渠道擺上枱面。

(三)強化法治,實現了“定紛止爭”一是村民法治意識逐漸增強。xx縣定期開展普法宣傳,村民的法律維權意識增強。二是開展法律宣講。各個鄉鎮組織法治專題學習進農民夜校已成為標配,並積極開展“一村一法律顧問”、律師“送法下鄉”活動,整合農村基層法治力量,建立矛盾糾紛調解平台,為村民排憂解難。

(四)弘揚德治,實現了“春風化雨”一是堅定村民的文化自信。把“精忠報國城、嶽鄉全域紅”打造成為xx縣的地域名片。xx縣每年隆重舉辦岳飛文化節,進一步提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表現力、感染力和影響力。二是浸潤文明鄉風。通過榜樣示範,影響了更多人,成立了新時代文明鄉風工作站,在全社會凝聚道德力量,組建了志願者服務隊,培育了道德文明新風尚。三是全力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

(五)應用智治,實現了“高效便捷”一是數字鄉村建設取得新的更大進展。“雪亮工程”“藍天衞士”等全天候監控服務智慧農業、智慧交通建設。通過不斷完善“數字+”網格和基礎數據庫,維護了鄉村社會的安定,推進了農業農村現代化。二是運用現代科技保障了村民自治的權利,讓村民在決策過程中處於主動接受的位置,實現了村民、村組和政府鄉村治理的共管共治、共建共享。

三、xx縣鄉村治理的經驗啟示

(一)黨建引領是關鍵核心黨建引領是基層社會治理的最大政治優勢,在基層社會治理中起決定性、根本性作用。鄉村治理體系的建設應堅持黨建引領,無論是制度設計還是組織實施,都應堅持以黨建引領織密基層社會治理網絡,使黨的建設與基層社會治理有機銜接、良性互動,從而有效打牢基層社會治理的組織根基。一是加強黨員隊伍建設。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提升黨員隊伍的整體水平。用智治賦能智慧黨建,運用APP和信息公開平台進行黨員監督和教育,激發黨員為人民服務的內在動力。二是強化基層黨組織制度建設。健全支部制度,加強支部建設,“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裏”,結合黨史教育和黨日活動等,改進工作作風。三是優化調整基層幹部隊伍結構,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搭建人才發展平台,有效吸納專業人才。

(二)“三治融合”是基本支撐自治強基、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讓鄉村治理真正具有長遠實效。一是自治強基,定位主體角色,轉化治理結構。提高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積極推行“六議兩公開”制度,將兩元治理結構轉化為多元治理結構,實現黨的領導和村民自治有效結合。公開村務信息,轉換村民角色,逐漸由“被動者”轉為“參與者”。二是法治保障,加強鄉村法治,推進依法惠民。堅持宣傳法律法規,將村規民約和現代法律相結合,並大力推動政府公共服務平台標準化建設,積極拓寬服務渠道,擴大公共服務供給,有效惠及民生。三是德治教化,發揮新鄉賢作用,挖掘本土文化資源。積極發揮新鄉賢的模範帶頭作用,充分發揮新鄉賢在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中的關鍵作用;挖掘當地歷史文化,利用當地特色文化資源,以形式多樣、喜聞樂見的形式傳播當地歷史典故。

(三)智治支撐是重要賦能用智治賦能鄉村治理實踐,為基層社會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提高了基層社會治理的活力和效率。一是運用信息技術,推進智慧治理。推進“智慧+科學決策”,提升鄉村治理活力。加強基層社會治理事前、事中、事後的資源整合、力量融合、功能聚合、手段綜合。推進“智慧+風險防範”,深入分析研判風險跨界性增強、傳導性加快、易成綜合體等突出問題,發揮大數據“顯微鏡”“透視鏡”“望遠鏡”作用。二是擴大智能運用範圍,推動治理轉型。綜合運用智能化平台,用智治賦能“三治”,使村民和村幹部通過線上平台更快捷、全面地參與鄉村治理,擴大鄉村治理主體,發揮互聯網“最靈活變量”優勢,賦能鄉村治理“最大增量”。三是智治為徑,融入實踐。要注重通過智治激發羣眾參與熱情、提高羣眾參與度,讓羣眾從智治的“被動接受方”向“主動參與者”轉變。加快數字鄉村建設,建立大數據綜合服務平台,將數據應用於農業發展、民生事業、環境治理等各個方面,統籌推進城鄉信息資源整合共享與利用,完善民生保障信息化服務;深入推進“雪亮工程”,使“全科網格”向“全民網格”轉型,切實提升羣眾的安全感。

xx縣在黨建引領下統籌自治、法治、德治基本體系,創新智治支撐、夯實自治基礎、緊抓法治保障、選準德治模範,以黨建引領和智治賦能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鄉村治理體系,為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及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經驗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