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鄉村旅遊調研報告(整理6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29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6篇《鄉村旅遊調研報告》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鄉村旅遊調研報告》相關的範文。

鄉村旅遊調研報告(整理6篇)

篇1:鄉村旅遊調研報告

【鄉村旅遊調研報告範文一】

一、調研的準備

為了掌握大量的一手、二手資料,研究鄉村旅遊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關係,我們成立了有分管的副鄉長為組長的旅遊調研工作小組,為調研的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調研組建後,分頭查閲有關旅遊的文獻資料,爭取在實地調研之前對我鄉旅遊有一定的瞭解。

二、調研的行程

201X年9月17日我們調研組3人一行來在石泉等村進行為期四天的社會實踐活動。這四天我們的行走線路是:石泉上古寨、古民居------金寶塘坡田------上流飛檐台、節孝坊-----霞留小水果基地,每個村一天。

三、調研方法

在調研時我們充分運用各種調研方法,力求使不同的方法所得的資料之間相得益彰,保證我們可以點面結合的獲得一手資料,從而保證相關結論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具體運用了以下研究方法:

1、二手資料法:每到一村,我們都與該村的村幹部進行座談,瞭解該村的概況,並從村幹部那裏收集旅遊業基本情況,及該村旅遊發展情況介紹等相關的二手資料。

2、問卷調查法:在對旅遊工作進行探索性調查後,根據此次調查的目的,利用鄉政協旅遊工作調查問卷,組織部分公司、社會知名人士等30餘名人召開座談會,完成調查問卷。

四、調研範圍

此次調研範圍為馬橋鄉的鄉村旅遊發展情況。

調研的初步結論

經過一天的實地調研,我們共完成問卷30餘份。通過所收集的信息,可以獲得如下結論:

(1)通過調查我們得知發展鄉村旅遊對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巨大的作用和意義,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有效途徑:

1、有利於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過多的問題。加快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儘快降低農業就業的比重,是解決農村問題,建設農村地區全面小康社會最為重要的舉措。從此次調查來看,鄉村旅遊景區的從業人員來自於景區周邊村鎮。可見發展鄉村旅遊一方面可以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另一方面,由於鄉村旅遊業就業崗位層多面廣,所需技術相對難度不大,只需短期培訓就可上崗工作,利於農村勞動力的轉化;再者,一旦鄉村旅遊形成一定的規模,成為當地的重要產業後,可以實行當地勞動力的長期甚至永久轉化,進而加大城鎮化建設的步伐。

2、有利於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發展。馬橋鄉主要是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鄉鎮,農業結構正在調整當中,第三產業比例較小,農業經濟效益低下。而經過這幾年的產業結構的調整,帶動了鄉村旅遊的發展。同時,鄉村旅遊的發展也引起區域農業產品的特色化,如我鄉的花豆、生薑去年吸引來了上千遊人。

3、有利於解決農民增收減緩問題。馬橋鄉發展鄉村旅遊已經初見成效,特別是它將農業與旅遊業很好結合起來,實現雙業增收。在調查中我們發現, 我鄉有些村民的30%--40%的收入很多來自於將自己的農產品拿到景區銷售所得的收入。可見發展鄉村旅遊可以大大提高農民收入,解決農民增收減緩問題。

4、有利於改善農村生活環境。在問卷調查中可以看出:在調查石泉等村村民是否支持發展鄉村旅遊時80%左右的村民表示支持。鄉村旅遊不僅以農業生產方式、多種參與活動和民俗文化等吸引遊客,而且以優美的環境給遊客以美的享受。因此,植樹種草,美化環境是其必要的投入。根據馬橋鄉鄉村旅遊景區村民反映發展鄉村旅遊給他們帶來實實在在好處是路變好了,村鎮整潔了,水乾淨了,綠化好了。可見發展鄉村旅遊,切實能改善農村髒、亂、差的環境面貌。同時在客觀上起到了保護環境的作用。

5、有利於促進農村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現代化的發展是以經濟、環境和社會協調發展為標誌的經濟。環境發展是手段,社會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才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的所在,也是難點所在。發展鄉村旅遊,雖然涉及多方利益關係,但只要使用多予、少取、放活三管齊下的方法,不僅不會觸及既得羣體的利益,反而會增加各方利益,從而推動農村社會的全面發展。

(2)發展鄉村旅遊存在的問題:

1、鄉村旅遊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改革開放以來,儘管鄉村旅遊業伴隨着整個旅遊事業的發展而不斷髮展,但在農村經濟中應有的地位和作用,還沒有廣泛地為人們所認識。特別是那些農村旅遊資源豐富的地方,有的尚未開發,有的雖開發了,但缺乏強有力的領導,管理機構不健全,缺乏必要的資金投入,缺乏宏觀指導,目前還停留在低層次的發展階段,巨大潛力遠未開發出來。

2、景區宣傳力度不夠。雖然馬橋鄉旅遊資源豐富,有些質量等級也比較高如石泉古民居,但知名度並不高。

3、鄉村旅遊的基礎設施要待進一步完善。從調查看,特別是一些自駕車的遊客對入景區的道路及住宿、商店等服務設施還是不很滿意的。

4、鄉村旅遊的政策尚未配套。從調查來看,半數以上旅遊目的地居民有投資旅遊業的慾望,但很多因為缺少資金而放棄。可見在全區未形成鼓勵發展鄉村旅遊所需要一系列配套政策,如投資開發政策、信貸政策、經濟扶持政策等。

5、鄉村旅遊的管理人才缺乏。整個長清從事旅遊業的人才知識結構層次比較低,人員從業素質也不高。從導遊來看,僅僅幾人獲得國家導遊資格,同時缺乏有序的管理。

6、鄉村旅遊的商品開發不夠。缺乏商品意識。全鄉旅遊景點除花豆、生薑外幾乎沒有開發自己的旅遊紀念品,在各旅遊景區所銷售的產品大多為農户自發組織買賣,而且大多為初加工農產品,產品附值不高。

(3)發展鄉村旅遊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具體措施:

1、科學編制規劃。在充分考慮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旅遊資源特點的基礎上,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因地制宜,高標準、高起點編制保護與開發利用規劃,用規劃指導鄉村旅遊建設。要求結合當地實際,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格,張揚個性,確保鄉村旅遊原有風貌的真實性和完整性。規劃的編制要在政府的指導下,充分發揮企業的'主導作用,廣泛聽取社會和當地羣眾的意見。強化規劃的長期性和穩定性,維護規劃的法律地位和權威性,使規劃的指導作用和規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2、加強設施建設。良好的基礎設施和服務配套設施,是旅遊吸引旅遊者的重要保證。努力提高配套程度和綜合服務功能,夯實發展基礎。以滿足遊客需求為導向,以提升服務能力為目標,結合發展需要,高、中、低檔相匹配,大、中、小型相協調,加快建設餐飲、住宿、停車場等旅遊服務設施,提高遊客接待能力,為遊客提供安全、舒適、優質的服務,提升鄉村旅遊景區(點)服務質量和水平。

3、重視保護利用。鄉村旅遊特有的民族歷史文化資源,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遭到破壞,就難以恢復。繼承和保護好這些獨特的文化資源,是發展鄉村旅遊的重要內容。要按照保護為主、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思路,堅持嚴格保護與合理利用並重的原則,正確處理保護與利用、長遠利益與眼前利益、整體利益與局部利益的關係,避免過度開發對歷史文化資源及其環境造成破壞,杜絕以破壞性開發謀求經濟利益的做法。要提高認識,加強領導,統籌規劃,依法管理,建立保護與開發的良好機制。

4、積極籌集資金。發展馬橋鄉村旅遊,需要加強基礎設施及配套設施建設,這些需要大量的資金。同時,農户要想投資旅遊業也需要資金,因此要積極探索和創新發展資金籌集的方式和途徑,引入市場機制,為發展鄉村旅遊提供穩定可靠的資金來源。改變由政府包攬的做法,樹立誰投資、誰所有、誰管理、誰收益的理念,進一步創新投資體制和機制,消除發展鄉村旅遊的體制障礙,構建以政府為導向,企業為主體,廣泛吸收社會資金參與旅遊小鎮建設的多元化投融資體制,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在這方面馬橋鄉做出了有益的探索:馬橋鄉在開發金寶塘坡田生態旅遊風景區當中,引入民間資本投入整合水庫水庫出險加固工程資金,利用土地整理項目資金為景區打造良好的景區外圍環境,從而激勵投資開發商對景區進行大規模投資建設。要放寬市場準人,改善招商引資環境,吸引省內外投資者參與鄉村旅遊開發建設,以緩解鄉村旅遊開發建設資金短缺的矛盾。要大力引進經濟實力強、發展前景廣的企業到旅遊村鎮興辦產業,實現產業聚集,增強鄉村旅遊的活力。

5、加強包裝宣傳。馬橋鄉景區很多是有高質量的,但很多卻知名度不高,重要原因就是缺少包裝宣傳。因此,加強包裝宣傳十分重要。精心策劃能反映和提升鄉村旅遊景區(點)知名度的主題形象。創新旅遊宣傳促銷活動的方式和方法,積極舉辦或參加各種形式的旅遊推薦會、説明會、展覽會等活動,有重點、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好整體形象宣傳和聯合促銷,營造健康濃郁的特色旅遊氛圍,拓展省內外旅遊客源市場,吸引和招攬海內外的遊客。加強新聞媒體對鄉村旅遊開發建設的宣傳報道。鼓勵新聞媒體配合鄉村旅遊的建設進行系列宣傳,開設專題宣傳節目和欄目。

【鄉村旅遊調研報告範文二】

鄉村旅遊是以農村田園風光和農業農事活動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為目標市場,以滿足旅遊者娛樂、求知和迴歸自然等方面需求為目的的一種旅遊方式。近年來,隨着現代旅遊的發展,鄉村旅遊已成為人們親近自然、陶冶身心、感受自然野趣、體驗農村生活和進行休閒娛樂的重要方式。

旅遊業發展起步較晚,加上過去宣傳促銷不夠和受開發條件所限,使得了解和來我們旅遊的客人並不是很多,然而旅遊資源養在深閨人未識,這就充分説明發展旅遊具有巨大的潛在開發價值和潛在客源市場。由於我們缺乏知名度較高的旅遊企業,沒能夠把知名度打出去,以至於旅遊方面沒有做得很有特色。就我看來鄉村旅遊是一個市民需要、農民受益、前景無限廣闊的新興產業。當今的經濟形式也強烈的呼籲我們一定要充分利用有利條件,將縣的旅遊市場做大做強。

一、旅遊發展的優勢、現狀與差距

我認為,我縣發展旅遊業優勢突出。我們也看到,鄉村旅遊已呈現出較好的發展勢頭,但也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優勢突出,開發潛力巨大

1、優越的地理條件是發展鄉村旅遊的基礎。縣位於江西省贛州市西部,山清水秀,物產豐饒,是贛粵湘三省交界處保存完好、融山水為一體的生態功能區;人傑地靈,民風淳樸,是典型的老區、山區、庫區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享有得天獨厚的環境、資源優勢,素有水電之鄉、旅遊之鄉、茶葉之鄉的美譽。全縣通行客家話,擁有濃郁的客家文化和風情。縣面積不大,只有1543平方公里,人口只有30萬人,但有着豐富的水資源和森林資源,森林覆蓋率已經達到了79.8%,空氣質量也穩定在1級,江是長江流域保持最好的水系之一。便捷的交通將為縣鄉村旅遊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2、的自然資源非常豐富,治安指數高,百姓淳樸好客。旅遊資源得天獨厚。自然環境優美,境內山奇水秀,風光旖旎,是大京九沿線贛南西部地帶理想的旅遊休閒場所。我縣擁有國家一級景點4處,二級景點12處,三級景點31處,四級景點55處,五級景點60多處。擁有國家級森林公園兩個,即五指峯國家級森林公園、陡水湖國家森林公園。從資源看:休閒旅遊的資源非常豐富,我縣發展休閒產業已具備適合發展休閒旅遊的條件。

3、豐富的旅遊資源是發展鄉村旅遊的巨大潛力。我們除了擁有水電之鄉、旅遊之鄉、茶葉之鄉的國家級桂冠,還有聞名全國的陡水湖和後來國家又相繼在江上建成的羅邊、龍潭等發電站,形成的一線穿五珠、一江連五湖壯美景觀。與此同時,我縣廣大農村生態良好的田園風光、山清水秀的鄉野村落、風格獨具的客家農家小院,綠色環保的農副產品、風格獨特的農家飲食、熱情好客的客家朋友。這些旅遊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必將為我縣鄉村旅遊的發展帶來無限的商機。

4、深厚的文化底藴,純樸的民俗民風是打造鄉村旅遊的重要形式。眾所周知,我們贛州地區除了擁有具有紅色革命文化,還有着客家文化、宋城文化、生態文化等優質文化旅遊資源,發展文化旅遊產業得天獨厚。這些優秀的地方文化,是鄉村旅遊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

(二)起步階段,存在不少問題

1、認識不足,市場觀念不強。首先是對鄉村旅遊的產業地位認識不夠,沒有看到鄉村旅遊廣闊的市場前景。認為旅遊只是風景名勝區的事,從而忽視鄉村旅遊的發展。再就是缺乏對鄉村旅遊基本特徵的認識,出現了建築城市化、活動簡單化等趨向。

2、基礎落後,功能配套不全。目前我區廣大農村道路條件並不理想;景點建設、環境打造等總體上講還比較差,整個基礎設施的配套不全,還不能很好地滿足遊客吃、住、行、遊、購、娛等多方面的需要。

3、相對於那些成功的鄉村旅遊縣的範例,我們缺少的是市場的宣傳力度,本地缺少知名度較高的旅遊公司,我們也缺少與外地知名旅遊公司的相互合作。

二、縣鄉村旅遊發展的目標與工作業績

如前所述,我縣完全有條件依託豐富的自然和人文資源,並發展成為吸引力大、競爭力強的鄉村旅遊強區。為此,1999年,縣委、縣政府經過反覆研究,提出了旅遊興縣的戰略構想,決定把旅遊業作為支撐我縣經濟發展的中長期支柱產業來抓,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當年建設了旅遊商貿城,邀請中科院地理所編制完成了《縣旅遊發展總體規劃》。20xx年成立首家旅行社-五指峯旅行社;引進外商開發力源山莊;舉辦了秋之韻旅遊周活動;編制完成五指峯、陡水湖、仙人湖詳細控制性規劃。20xx年成立了陡水湖景區船運公司;引進新餘、千島湖的客商在陡水湖開發民俗風情苑、鬼城等旅遊項目。20xx、20xx年五指峯、陡水湖先後被批准為國家級森林公園。這期間,縣委、縣政府提出了生態立縣,旅遊興縣的發展戰略。20xx年引進深圳安遠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整體開發旅遊產業,縣委、縣政府提出:依託大項目帶動整體開發,以基礎設施建設先行帶動綜合開發,以核心景區建設帶動梯度開發。開始進行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突出重點、有帶動性的項目建設。20xx年縣首家四星級酒店建成開業;成功承辦了全國第三屆生態旅遊論壇。20xx年成功入選中國生態旅遊大縣66強,同時又喜獲中國最具魅力的生態旅遊大縣和最具發展潛力的生態旅遊大縣兩項大獎。20xx年被評為全國首箇中國石藝之鄉,成功舉辦首屆陡水湖金秋賞楓節。20xx年被評為中國最佳文化生態旅遊目的地,成功承辦贛州市第三屆生態旅遊文化節,縣首家按五星級標準建設的度假村一期項目建成並開業,陡水湖景區旅遊專線建成並通車。驕人的工作業績昭示着的旅遊事業一定會蓬勃發展!

三、鄉村旅遊發展的對策與措施

1.發展目標及定

未來將發展成贛州新區,是贛州主城文化旅遊休閒度假中心,可按照魅力鄉村,生態產業,休閒觀光的總體定位,重點發展特色鄉鎮:梅水鄉;利用我縣兩茶一苗(猶石嶂萬畝茶葉基地、合溪萬畝油茶基地)特色種植優勢,潔淨水質的水產養殖優勢,充分挖掘美食資源、民俗資源,並在沿高速出口,縣城至陡水湖旅遊公路建設開辦特色農家樂和休閒農莊。主要建設三個現代農業觀光鄉村旅遊區:梅水鄉洋田葡萄基地和農博園;梅水園村生態茶園鄉村旅遊示範點;社溪鎮沙塅桂花苗木園。將我縣建設成為贛州規模最大,特色最突出的泛鄉村旅遊區域,成為我省鄉村旅遊首選目的地之一。

2.鄉村旅遊點(村)建設措施

(一)扶持鄉村旅遊示範點建設。

對於新獲評的鄉村旅遊示範點、農家旅館、飯館,縣財政給予一次性獎勵。

(二)提倡在鄉村旅遊點進行公務接待。

積極鼓勵單位在鄉村旅遊點或農家樂進行公務接待,縣屬各單位、各鄉鎮的公務接待活動,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儘量安排在鄉村旅遊點。

(三)給予税費優惠政策。

對農家樂辦理證照等方面政策性收費要依法依規給予減免,對新開辦的農家樂2年內除上級明文規定的税費以外,地方實際所得實行先徵後返的辦法進行獎勵。凡新開辦的農家樂必須符合縣鄉村旅遊發展規劃,同時報縣鄉村旅遊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進行審核認定後,方可享受税費優惠政策。

(四)強化鄉村旅遊人才培養。

強化對鄉村旅遊管理人才的培養和鄉村旅遊從業人員的培訓。由縣財政每年安排一定資金用於旅遊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每年定期舉辦鄉村旅遊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培訓班,並組織學員外出參觀學習。

(五)健全鄉村旅遊管理基層組織。

建立健全鄉村旅遊管理基層組織,縣財政給予一定辦公經費補助。鄉村旅遊發展重點村,應建立鄉村旅遊協會,承擔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職能。協會會長,經民主選舉可以由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或有較大影響力和帶動作用的鄉村旅遊經營業主擔任。鄉村旅遊協會的設立,應報當地鄉鎮政府同意,經有關部門審核後,依法登記,並納入縣旅遊部門的行業管理。

(六)加大金融扶持力度。

對納入統一規劃的農家樂經營業主、金融機構優先安排三户聯保惠農貸款,貸款主要用於相關設施建設、房屋裝修、環境美化、果園開發等鄉村旅遊點開發。每年整合上級相關貼息資金安排50萬元,用於扶持個體業主或外來客商從事鄉村旅遊資金開發的貸款需要。

(七)強化鄉村旅遊規劃管理

縣鄉村旅遊重點區域由縣人民政府組織規劃策劃,規劃策劃經費由縣財政安排。各鄉村旅遊經營主體實施經營鄉村旅遊項目須執行規劃策劃的相關內容,縣旅遊局負責規劃策劃內容監督落實。

生態立縣、旅遊興縣、工業強縣是我縣已經確立的發展方針,可以説,這十二字方針精確地把握了未來的發展方向。政治、經濟、文化是當今社會的三個緯度。要真正實現旅遊興縣,只有將旅遊當作一個產業來打造,才能拉動其它相關產業的發展,從而真正達到旅遊興縣的目標。嶄新的一年即將開始,旅遊業定將取得更好的業績!衷心希望全縣30萬兒女齊心協力,奮發圖強,在我縣領導的帶領下,向即將到來的20xx交出一份滿意的新年答卷!

篇2:鄉村旅遊調研報告

自貢市政協外事聯誼委員會組織部分委員,在市外事僑務旅遊局、市委農工委、市農牧業局等單位的配合支持下對我市鄉村旅遊發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鄉村旅遊是指以鄉村自然和人文資源為感受對象的旅遊方式,包括在傳統農村休閒遊和農業體驗遊的基礎上拓展度假、休閒、娛樂等項目的旅遊內容。我是市發展鄉村旅遊有着較強的需求和較好的條件,自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歷經自發發展、規模發展和規範發展等階段,至今已有20多年曆史,形成了一定規模,產生了較好成效。

(一)鄉村旅遊發展條件較好

我市是老工業城市,城市居民對業餘生活質量和方式有更高的要求,加上鄉村資源良好,發展鄉村旅遊具有較好的基礎條件。

鄉村旅遊需求較大。我市是一個城區人口過百萬、主城區每平方公里居住人口超過2萬的大城市,居民業餘閒暇生活選擇出城返鄉、迴歸自然的方式已成為主流。按照旅遊部門統計測算,去年鄉村旅遊接待遊客總數已突破700萬人次,反映出城市居民對鄉村旅遊需求巨大。隨着城區人口的增加和人口老齡化的增長,鄉村旅遊市場還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發展鄉村旅遊條件較優。我市處於川南淺丘地帶,氣候温和濕潤,降水豐沛,四季分明,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生態資源豐富多樣,森林覆蓋率達30%以上,自然條件較好,便於開展鄉村旅遊。我市自然和人文資源富集,特別是獨具特色的鹽業文化、鹽幫美食風味文化和眾多的歷史人文古蹟,對遊客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鄉村旅遊發展契機良好。我市是全省統籌城鄉試點市,在統籌城鄉、加快新農村建設中,結合新村建設統籌發展鄉村旅遊,推動鄉村旅遊發展步伐,增加農民收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二)鄉村旅遊發展已成產業

鄉村旅遊已成為我市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大產業,同時已成為全市大旅遊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旅遊產業的重要增長點。

鄉村旅遊已初具規模。2013年從事休閒旅遊的經營主體已達600餘個,其中休閒農莊108個、特色農家樂450個(星級農家樂、鄉村酒店57家)、休閒農園48個,從業人員1.79萬人,輻射帶動4萬多農民致富。已形成市區近郊南北環路沿線集中佈局的鄉村旅遊產業帶,出現了以貢井區長土元壩、建設固勝、大安區江姐故里、自流井區尖山農團、沿灘區箭口村、榮縣雙石金台村、富順縣永年鎮等鄉村旅遊集中發展區。其中自流井區尖山一飛龍峽景區、貢井區建設鎮固勝村被評為“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

鄉村旅遊較有特色。目前主要是以農林果漁業為基礎,以農家樂和鄉村酒店為載體的觀光農業園、森林旅遊、科技農園、漁業風情等觀光休閒為內容,基本形成了農家旅遊、農村旅遊及農業旅遊三種主要類型的鄉村旅遊發展形態,具有突出的自然生態、地方人文、休閒體驗等特色。

鄉村旅遊佈局合理。鄉村旅遊形成了以環城為重點,遍及全市農村;以重點項目為支點,帶動多線多片發展的鄉村旅遊佈局。目前,基本構建起“一環五區”的空間發展格局,以“南環花卉、北環農耕、飛龍生態、古鎮風情”為重點品牌,打造了19個鄉村旅遊重點項目,開發了33條旅遊線路。

(三)鄉村旅遊發展效益可觀

我市鄉村旅遊的發展,既有較大經濟效益,又有較好的社會效益,增加了農民收入,促進了農村社會進步,還對城市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經濟效益較大。2013年,鄉村旅遊接待遊客720萬餘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41億,佔全市旅遊綜合收入160億元的25.6%。以全市三星級農家樂為例,一般正常年份經營收入能達到200 -400萬元,利潤20-50萬元,税收20-40萬元,吸納就業20-30人。辦十幾個農家樂比辦一個鄉鎮工業企業產生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財政收益更好。

社會效益明顯。鄉村旅遊發展拓寬了農村勞動力轉移渠道,形成農村一、三產業互動融合發展局面,促進了現代農業和新型小城鎮建設。通過城市居民到農村旅遊,把城市現代文化、城市文明帶到農村,有利於促進農村形成新的文明鄉風。大多數城市居民選擇市郊就近參與鄉村旅遊,感受自然山水,享受農村風光,體驗農家生活,減輕和緩解了城市過分擁擠的現象,有利於創造城鄉寬鬆和諧友好的生活和社會環境。

二、存在問題

我市在發展鄉村旅遊上積極探索、大膽嘗試,採取了一系列發展措施,發展勢頭良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總體上還處在較低的發展階段,在規劃、建設、管理和服務方面還存在許多問題。

(一)發展觀念滯後,創新動力不足

多數地方對發展鄉村旅遊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僅僅把這項事業當作一個單純的找錢的門道,很少站到城鄉統籌、建設新農村和促進城鎮化發展的高度來認識。一些地方把鄉村旅遊發展認同為搞吃喝玩樂,認為旅遊只是自然風景和名勝古蹟的“專利”,鄉村旅遊資源不被重視,對開發、發展鄉村旅遊特別是農業旅遊不屑一顧。還有些認為發展鄉村旅遊只是旅遊部門的事情,農家樂、鄉村旅遊是低檔次的旅遊產品等。

(二)缺乏統一規劃,統籌協作不夠

鄉村旅遊發展20多年來,全市規劃引導總體上沒有跟上發展需要,缺乏全市性的統一規劃引領,發展檔次、規模和佈局隨意性大。全市發展鄉村旅遊的工作,分散在幾個部門開展,各有一些開展工作的優勢,雖然互有聯繫,但工作措施仍存在統籌和協調不夠的問題。

(三)政策扶持力弱,發展助力不大

缺少有效的管理體制和政策支持。我市鄉村旅遊總體上還是自由發展狀態,旅遊行業管理部門只是通過評選旅遊示範村、星級農家樂和農業旅遊示範點來規範鄉村旅遊的發展,管理力度不大,導致我市鄉村旅遊無規劃、無序、低水平發展。因目前農家樂對財政的直接貢獻率低,相關部門對鄉村旅遊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夠,優惠政策落實不到位。一些重要項目建設受到現行土地使用政策的限制,不能有效地開發、改造和升級。鄉村旅遊開發總體上資金投入不足,大多項目都只能算是低成本開發,項目難上水平,投入不足的一大原因是融資渠道少,政府支持資金不多。

(四)總體水平較低,服務質量不高

基礎配套設施薄弱,大部分的鄉村旅遊景區點與省級、縣級公路幹線連接比較差,鄉村道路大多是隻能單車通行的村村通公路,一些鄉村道路管護不力,路況差,標識缺乏,安全隱患多,嚴重製約了鄉村旅遊發展。投入嚴重不足,多數鄉村旅遊點上旅遊住宿、餐飲、購物等接待服務設施,遊覽步道、觀賞休憩設施、旅遊廁所、垃圾收集等設施的建設不配套。服務水平參差不齊,從業人員整體素質不高,專業旅遊人才缺乏,缺導遊、缺服務規範、缺旅遊知識、缺衞生和安全常識。地域文化特色不足,全市具有鄉村文化特色的休閒接待場所很少,忽視了對農耕文化、鄉土文化、鄉村民俗等文化內涵的開發。產品結構單一,現有鄉村旅遊活動項目以棋類和牌類、垂釣娛樂為主,體驗性、參與性、文化性和創新性不夠。同質現象嚴重,開發和經營中普遍存在盲目跟隨現象,投資者及經營主體對當地資源優勢和風土人情研究不深入,市場調研不充分,規劃設計質量較低,定位不準,盲目從事休閒農業,脱離了樸素、自然、協調的基本原則,脱離了休閒農業內涵,開發配套性差,品位不高,競爭盲目,經營效益不高。

(五)項目包裝較差,宣傳推廣不夠

從目前鄉村旅遊遊客結構看,除到川南皮革城等少數幾個旅遊點外,其它鄉村旅遊項目的市外遊客還不多,説明對外宣傳推廣的工作還做得不夠。

三、發展建議

針對存在的主要問題,綜合調研中各方面提出的發展要求,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一)提高認識,加強鄉村旅遊發展工作領導

發展鄉村旅遊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義,有利於充分利用農村自然、生態和人文資源,調整和優化農村產業結構,促進農民轉移就業,增加農民收入,為新農村建設創造較好的經濟基礎;有利於促進城鄉統籌,增加城鄉之間互動,把城市的政治、經濟、文化、意識等信息輻射到農村,促進形成新的文明鄉風;有利於擴大城市生活空間,舒緩壓力,促進社會和諧。因此,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加強對鄉村旅遊發展工作的領導。

(二)完善規劃,促進城鄉旅遊有序發展

根據我市鄉村旅遊特色資源,進一步修訂完善旅遊發展規劃,使市縣(區)兩級規劃銜接、配套,與基地產業互融,協調發展,追求個性化、特色化、原生態、唯一性,彰顯地方特色,提高鄉村旅遊發展品位。

(三)優化項目,打造鄉村旅遊新亮點

依託各鄉鎮區位條件、資源特色,整合旅遊資源,積極串珠成鏈,緊貼市場,開發具有傳統和地方特色的旅遊商品。着力打造一批豐富多彩的鄉村旅遊精品,設計推出更多文化內涵豐富,趣味性、參與性強的鄉村旅遊精品線路。

(四)加強培訓,提升鄉村旅遊服務品質

加強對鄉村旅遊從業人員的崗位培訓,積極引進和培養懂市場經濟運作的高素質人才,壯大鄉村旅遊人才隊伍。重點培養管理人才、經營人才、解説人才、民族特色用品研發和加工人才,使我市鄉村旅遊有一個穩定的人才集羣,促進鄉村旅遊健康發展。政府應積極引導和推動,積極探索“農旅融合”,激活高效生態農業新路子。

(五)配套建設,打牢鄉村旅遊硬件基礎

着力改善鄉村旅遊景區(點)道路交通狀況,整治村容鎮貌,完善鄉村旅遊配套設施,改善鄉村旅遊區(點)的供電、供水、通信、消防以及教育、醫療衞生和文化條件,積極培育特色餐飲、住宿、購物、娛樂等配套服務設施,努力提高旅遊景區(點)的可進入性與旅遊活動的安全性、舒適性。

(六)加強宣傳,着力推介鄉村旅遊品牌

通過電台、電視台、報刊、網站等多種手段,開設鄉村旅遊欄目,加大鄉村旅遊的宣傳推廣力度。舉辦西南旅遊聯盟年會,邀請雲、貴、川、渝的旅遊同行來自貢共商旅遊合作,與川南五市一同開展“川南一線遊”為主題的聯合促銷,組織各類項目推介活動。進一步辦好“豆花節”、“桃花節”等節慶活動。辦好自貢旅遊網絡營銷全媒體平台,做好電子宣傳和營銷工作。

篇3:鄉村旅遊調研報告

北京市鄉村旅遊興起於上世紀90年代後期,歷經自發發展、數量擴張、規範發展和品質提升四個階段。目前,北京市鄉村旅遊呈現快速發展與品質提升並進的局面,形成了由鄉村景區、民俗旅遊村、休閒度假村、觀光農業示範園以及鄉村節事構成的鄉村旅遊產品體系。但是,北京市鄉村旅遊還存在諸多問題,突出表現為:初級觀光產品比重大、產品開發同質化嚴重、產品佈局單體化明顯、產品標準體系不完整、產品營銷方式較落後、鄉村環境破壞較嚴重、鄉村基礎設施不完善、鄉村旅遊發展資金少。為有效解決上述問題,加速推進北京市鄉村旅遊從初級觀光向高級休閒、從同質開發向差異發展、從單體經營向集羣佈局的轉變,構建鄉村旅遊的全新品牌、提升鄉村旅遊產業的規模和質量、促進鄉村旅遊產業的全面升級,北京市應積極打造鄉村旅遊新業態,並通過制定《鄉村旅遊特色業態標準及評定》系列標準規範各業態的發展。

上世紀90年代後期,隨着北京城市化的迅速發展,城市的生態環境質量不斷下降,不少蝸居都市的現代人開始將目光轉向具有清新田園風光和濃郁鄉土文化氣息的鄉村,北京的鄉村旅遊悄然興起。這一時期北京市鄉村旅遊的主要特點是:旅遊形式以郊區農村觀光、學生郊遊和農家樂為主;經營方式以農民自主經營為主;鄉村旅遊所需的基礎服務設施極不完善;尚未出現與鄉村旅遊相關的規範、標準和制度,鄉村旅遊處於自發發展狀態。

1998年北京觀光農業工作會議之後,作為觀光農業的一種類型,以“吃農家飯、住農家院、觀自然景、賞民俗情、享田園樂”為主要內容的鄉村旅遊活動迅速發展。這一時期北京市鄉村旅遊的主要特點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鄉村旅遊產業規模迅速擴張。到2002年底,郊區已有10個區縣開展了鄉村旅遊接待活動,鄉村旅遊接待户達到1520户。二是鄉村旅遊產品逐步豐富。北京郊區已形成食宿接待型、觀光采摘型、特色餐飲型、休閒度假型和生態健身型等多種形式的鄉村旅遊產品。三是經營理念亟待轉變。鄉村旅遊經營者特別看重菜品質量、味道和價格,而對旅遊接待地吸引遊客至關重要的一些因素,如特色、環境、服務等沒有高度關注。四是經營方式趨向多元化。鄉村旅遊經營方式從農民自主經營逐漸轉變為村集體經營、農户自主經營、政府主導經營、混合經營等多種經營方式。

2003年,北京政府制定和實施了推進北京郊區農業現代化發展的“221行動計劃”,為鄉村旅遊的發展指明瞭方向,北京市鄉村旅遊進入了規範發展階段。這一時期北京市鄉村旅遊的主要特點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相關標準逐步完善。為支持鄉村旅遊發展,加快農民增收致富步伐,市農委、旅遊局會同市相關部門,先後制定了鄉村旅遊評定標準(試行)和扶持政策。2004年底,市旅遊局同市發改委、市農委聯合制定了《北京市“十一五”時期鄉村旅遊發展規劃》。2005年,市旅遊局會同市農委在《北京郊區民俗旅遊村(户)標準》(試行)的基礎上,對《鄉村民俗旅遊村(户)等級劃分與評定》進行立項,經過反覆調研、專家論證,於4月30日通過北京市和國家技術監督局的批准,6月1日正式頒佈實施。二是市場競爭逐步規範。由於相關標準的制定,這一時期的鄉村旅遊逐步走上“有序化發展”的道路。

為促進鄉村旅遊的結構優化與品質升級,北京市於2007年推出了24條鄉村旅遊精品線路,逐步帶動了全市鄉村旅遊的整體提升。這一時期北京市鄉村旅遊的主要特點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高標準規劃。2007年,北京市旅遊局完成了13條“一溝一品”的溝(帶)地域鄉村旅遊規劃。二是高視角審視。為促進北京市鄉村旅遊的升級換代,北京市旅遊局完成了多個涉及鄉村旅遊的專項調研報告,如北京環城旅遊鄉村休閒度假帶研究、北京郊區旅遊用地需求與功能配置研究等,這些調研成果已經或將對北京鄉村旅遊工作產生積極的影響。三是高質量建設。北京市規劃建設了一大批投資規模大、旅遊品質高、市場前景看好的旅遊項目,鄉村旅遊逐步走上了品牌化發展的道路。

傳統意義上“吃農家飯、住農家院、幹農家活”的鄉村旅遊已經不能滿足市民對鄉村旅遊品牌的多樣性、內容的豐富性和體驗的差異性的要求。近年來通過不斷培養,北京市已形成了由鄉村景區、民俗旅遊村、休閒度假村、觀光農業示範園以及鄉村節事構成的鄉村旅遊產品體系。

北京鄉村景區數量眾多、類型豐富。目前,北京郊區共有144處A級景區,其中5A級景區2處、4A級景區42處、3A級景區30處、2A級景區50處、1A級景區20處。

從分佈來看,鄉村景區分佈呈現北密南疏、西強東弱的特徵。重自然景源的鄉村景區近郊很少,中郊區集中,形成從北京正北方向延伸到西南方向的環形風景名勝區帶;重人文景源的鄉村景區近郊集中,以博物館、遊樂園為主,遠郊以長城、陵寢、宗教文化景區為主。

據不完全資料統計,懷柔和密雲的自然景區數量排第一位,分別佔總量的18%;延慶排第二,佔總量的14%;房山、昌平排第三位,佔總量的13%;通州的自然景區最少,佔總量的1%。北京市重自然景源的鄉村景區主要依託資源有三類:一是山脈資源。北京的山按城區的方位來説,分為北山和西山。北部為燕山山脈,層巒疊翠,自西向東直;二是水文資源;三是生物資源。

北京的人文資源的等級最高,影響最大。在郊區,有周口店北京人遺址,長城,明十三陵三處世界文化遺產。A級人文型景區在郊區的分佈情況為:房山數量最高,佔19%;昌平、密雲、延慶、門頭溝、通州、平谷、順義、大興分別佔15%、14%、13%、13%、10%,5%、5%、3%、3%。北京市重人文景源的鄉村景區主要依託資源有四類:一是長城資源;二是邊貿古道資源;三是皇家陵寢;四是革命遺蹟。

截至2007年底,北京市已有17000多個農户開展鄉村旅遊,市級民俗旅遊村達到154個,民俗户8713户。全年共接待遊客1613.5萬,同比增長27.2%,實現收入10.5億元,同比增長29.2%。北京市的民俗旅遊村大致分為八種類型:國際風情型、創意產業型、品牌餐飲型、新村建設型、景區依託型、生態示範型、古村聚落型和民族文化型。

從分佈來看,民俗旅遊村主要分佈在北京西北部和西南部遠郊區縣,以懷柔、延慶、房山、昌平為主,近郊幾乎沒有,其它區域較少。民俗旅遊村的地域分佈呈現三大特徵:一是西南郊區沿河流分佈,永定河、拒馬河、清水河沿岸都是民俗村密集區;二是西部地區沿交通幹線分佈,北京通往周邊地區的國道如108、109、110、111等國道沿線都是民俗村密集區;三是北部地區沿溝谷帶分佈,懷柔、平谷地區尤為明顯。

國際風情型民俗旅遊村是指具有濃郁的異域鄉村風情的民俗旅遊村。典型代表有懷柔區慕田峪村、海淀區管家嶺村等。國際風情型民俗旅遊村以國外特有的民俗風情等為核心吸引物,突出對異域氛圍的營造,帶給遊客對異域風情的真實體驗,能滿足大多數遊客追求新、異的心理,並易形成與其它鄉村旅遊地錯位競爭的發展格局,是對鄉村旅遊產品的重要創新與補充。

創意產業型民俗旅遊村是指依託鄉村地區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發展創意產業所形成的氛圍,開發藝術家社區等具有鮮明創意產業特色旅遊產品的一類民俗旅遊村。典型代表有通州區宋莊鎮、昌平區下苑畫家村等。創意產業型民俗旅遊村把創意產業與鄉村旅遊業有效結合起來,豐富了鄉村旅遊產品的內容,提高了鄉村旅遊地的吸引力。

品牌餐飲型民俗旅遊村是指以品牌化的特色餐飲作為吸引遊客的主要手段,從而推動鄉村旅遊發展的民俗旅遊村。典型代表有延慶縣柳溝村、懷柔區楊樹下村等。遊客對旅遊地的深層體驗,“從味蕾開始”。特色餐飲,是鄉村基於飲食傳統文化,投入最少,最易於經營的旅遊服務。該類民俗旅遊村抓住了旅遊者對特色餐飲細緻追求的心理,從旅遊者的“口”入手捕獲其“心”,帶動鄉村旅遊地聲譽的.快速擴大和旅遊者數量的迅猛增長,不僅能有效增加農民的收入,還能促進農民衞生意識和環境意識的培養,有利於村容村貌的改善。

新農村建設型民俗旅遊村是指在旅遊資源豐富的村鎮,把村鎮建設與旅遊開發有機地結合起來,把國家和地方對於農業產業化、扶貧開發、環境保護、城鎮建設等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政策運用於支持鄉村旅遊的發展、解決鄉村旅遊基礎設施薄弱和從業人員素質較低等問題,消除鄉村旅遊發展中的制約因素,從而帶動鄉村旅遊發展的民俗旅遊村。典型代表有昌平區鄭各莊村、平谷區玻璃台、將軍關、掛甲峪和南宅等。新村建設型民俗旅遊村把新農村建設與鄉村旅遊發展有效結合起來,在新農村建設中注重對旅遊功能的開發,實現了新農村建設與鄉村旅遊發展的雙贏,有利於農村環境的整體改善和農民收入的穩步增加,是農村現代化和文明化進程中的歷史性邁進。

景區依託型民俗旅遊村是指依託旅遊景區(點)開展鄉村旅遊,把附近旅遊景區(點)的部分服務功能分離出來,吸引周邊農民參與旅遊接待和服務,並融入一些鄉情活動,從而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和鄉村旅遊發展的民俗旅遊村。典型代表有海淀區車耳營村、房山區十渡鎮、房山區中英水村、懷柔區紅螺寺村、昌平區瓦窯村、延慶縣西大莊科村、密雲縣花園村等。景區依託型民俗旅遊村以鄉村旅遊地周邊景區的客源為主要客源,並依託這些景區發展旅遊服務業,在完善景區服務功能的基礎上,能實現鄉村旅遊接待户自身的致富,從而達到景區發展與自身發展雙贏的結果。

生態示範型民俗旅遊村是指以生態環境作為旅遊吸引物,開發觀光、休閒、度假旅遊產品,促進鄉村旅遊發展的民俗旅遊村。典型代表有密雲縣石塘路村、昌平區鄭各莊村、昌平區香堂村、昌平區羊台子村、延慶縣秀水灣村等。生態示範民俗旅遊村以生態環境為核心吸引物,發展鄉村旅遊業,滿足遊客對良好生態環境的需求,能夠在鄉村旅遊發展的同時實現生態環境的改善。

古村聚落型民俗旅遊村是指以濃厚的古村聚落文化和特色古村聚落建築為核心吸引物,以保護為主,因勢利導開發旅遊,促進鄉村發展的民俗旅遊村。典型代表有門頭溝區爨底下村、門頭溝靈水村、門頭溝琉璃渠村、門頭溝沿河城村、門頭溝椴木溝村、昌平區長峪城村、延慶縣岔道村、密雲縣遙橋峪古堡民俗村等。古村聚落型民俗旅遊村以古村落的特色建築與文化為核心吸引物,滿足遊客對古村歷史與文化體驗的需求,能夠在實現鄉村旅遊發展的同時,達到古村落建築與文化保護的目的。

民族文化型民俗旅遊村是指以獨特的少數民族風情為基礎,大力改善基礎設施和旅遊接待設施,引導少數民族農民參與旅遊開發,促進鄉村旅遊發展的民俗旅遊村。典型代表有懷柔區七道樑正白旗村、懷柔區項柵子正藍旗村、懷柔區老西溝鑲紅旗村、大興區巴園子村、昌平區西貫市村、密雲縣古北口河西村等。民族風情型民俗旅遊村以鄉村旅遊地特有的民族風情為核心吸引物,突出對民族特色的挖掘和展現,將民族文化與旅遊有效地結合起來,滿足遊客體驗民族文化的需求,能達到民族文化傳承與保護、農民增收致富、鄉村旅遊業發展等多重目標。

目前全市已形成100餘處休閒度假村,主要的依託資源有生態農業、温泉、森林、旅遊景區(點)、體育設施等。

從分佈情況來看,北京的休閒度假村主要分佈昌平、平谷、懷柔、密雲和延慶等山區、半山區區縣以及西北六環外側的平原區和淺山區。休閒度假村的地域分佈呈現兩大特徵:一是近郊平原地帶受距離影響形成一個六環附近的度假環帶,主要集中在通州和順義地區;二是中遠郊地區具有明顯的“環水”情結,在各郊區分別圍繞密雲水庫、懷柔水庫、十三陵水庫、金海湖、紅螺湖、永定河、拒馬河、清水河形成了密集的度假村分佈區,而具有一定人文景觀或山地景觀的地區分佈尤為集中。

生態農業依託型休閒度假村大都採用前村後園,以園養村,以村促園的經營模式,其中90%以上的土地用於種植、養殖業,10%的土地用於休閒、娛樂、康體、會議、餐飲等設施的建設。其典型代表是朝陽區的蟹島綠色生態度假村。

温泉依託型休閒度假村通過開發地熱温泉,建成温泉療養地、戲水池、游泳池等,使度假者通過温泉浴達到醫療、保健作用。北京郊區有豐富的地熱資源,温泉型度假村較多,如位於昌平區小湯山鎮的御林湯泉度假村。

森林依託型休閒度假村即利用森林資源,在森林內或森林公園旁修建的度假村,遊客可以在這裏呼吸到城市裏享受不到的新鮮空氣。其典型代表是順義區的北京綠色度假村。

景區依託型休閒度假村大都修建在旅遊景點周圍,遊客白天可以領略風景區的秀麗風光,夜晚可以在度假村休息、娛樂。其典型代表是懷柔的神堂峪山野度假村。

體育設施依託型休閒度假村是以大型旅遊設施如高爾夫球場、滑雪場、足球場、羽網球館等為依託,進行配套設施開發的度假村,主要滿足運動休閒的需求。其典型代表是豐台區大井體育公園休閒度假村、大興區採育陽光休閒度假村。

旅遊地產依託型休閒度假村以房地產開發為依託,大部分是具有異域風情的度假別墅羣。其典型代表是密雲的瑞海姆田園度假村。

除上述六種類型的休閒度假村外,北京市還有會議型休閒度假村,如怡生園國際會議中心;狩獵型休閒度假村,如北京天龍狩獵山莊;科普文化型休閒度假村,如地球村等。

依託特色農產品、農業高科技、牧場、水庫等資源,北京郊區已建成各類觀光農業園200餘個。

從分佈來看,各區縣情況相差不大,順義排第一位,佔14%;昌平、懷柔、密雲、門頭溝居第二位,分別佔10%;海淀、房山、大興,分別佔7%;朝陽、平谷、豐台分別佔5%。北京市觀光農業園的地域分佈呈現兩大特徵:一是市級農業觀光農業園主要集中在近郊和中郊;二是近、中、遠郊農業觀光園項目各異。近郊地區的觀光園以科研、觀光、採摘、科普、康體為主,以“新技術、新品種、高科技、現代化”為主要特色,充分體現現代農業、都市農業的發展水平。中郊地區的觀光園以採摘、娛樂為主。遠郊地區的觀光園通常依託其它景區存在,項目種類繁多。

農園觀光型觀光農業園是指以展示種植業的栽培技術或園藝、農產品及其生產過程等為主,建立的觀光農園、教育農園、農業農園、市民農園或租賃農園等。其典型代表有朝陽區的朝來農藝園,昌平區小湯山的燦爛陽光少兒農莊、海淀區的錦繡大地農業觀光園等。

農園採摘型觀光農業園利用開放成熟期的果園、菜園、瓜園、花圃等,供遊客入園觀景、賞花、摘果,從中體驗自摘、自食、自取得果(花)農生活和享受田園風光。其典型代表有懷柔區的鄉間情趣園、門頭溝區的瑞豐花果園和龍泉香杏園等。

養殖園體驗型觀光農業園通過飼養家禽、家畜、蜜蜂等,開發參與功能,滿足遊客的體驗需求。典型代表有順義區的神農卉康蜂情園等。

漁場垂釣型觀光農業園利用水庫、池塘等水體開發垂釣、駕船、划艇、食水鮮和水上娛樂等內容的水域旅遊活動。典型代表如懷柔虹鱒魚養殖、垂釣點等。

生態科技展示型觀光農業園利用生態示範區或高科技農業示範園區吸引遊客,使他們在休閒中增長知識。典型代表有昌平區小湯山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等。

鄉村濃厚的鄉村氣息為市民度過傳統節日提供了絕好的背景,鄉村因時因地打造的地方性節慶活動也是促使市民到鄉村旅遊的重要動力。目前,北京鄉村節事產品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民俗型節事活動,如湯河川滿族風情節等;另一類是創新型節事活動,如平谷國際桃花節等。目前北京市主要的鄉村節事活動已達60餘項。

民俗型鄉村節事是以傳統的鄉村民俗節日、民俗活動、民俗文化及特殊物產為依託開發的一種鄉村旅遊產品。典型代表有懷柔區“斂巧飯”民俗風情節等。

創新型鄉村節事是指依託各類鄉村旅遊資源,通過不同主題創新性開發的一類鄉村旅遊產品。典型代表有平谷國際桃花節等。

目前,北京市鄉村旅遊產品仍以初級觀光產品為主,高級休閒旅遊產品比重較小,這點在鄉村景區和觀光農業園兩類產品中表現最為明顯。從鄉村景區來看,北京鄉村景區呈現冷熱不均的發展特點,大多數冷點景區的旅遊活動形式仍是留在淺層面的走馬觀花式,未深入挖掘該景區所屬地區的“地格”,缺乏參與性、休閒性、體驗性強的旅遊產品;從觀光農業園來看,數量眾多的觀光農業園大都側重觀光產品的開發,而對遊客迫切需求的教育、休閒、體驗等旅遊產品重視不夠。

北京鄉村旅遊產品開發存在嚴重的同質化傾向,鄉村旅遊產品的特色體現不足,這點在民俗旅遊村、休閒度假村和鄉村節事三類產品中表現最為明顯。從民俗旅遊村來看,目前北京市眾多的民俗旅遊村真正具有特色的少之又少。通常在一個小景區周圍就佈局多個民俗旅遊村,各個民俗旅遊村又未有自己的特色,純屬重複建設;從休閒度假村來看,休閒度假村在建設過程中大都缺乏規劃、佈局不合理。另外,休閒度假村市場競爭重點只是放在價格及改造升級上,僅僅靠提高檔次進行競爭,未從產品特色等更高層面尋求突破,最終必將陷入惡性競爭的循環中去;從鄉村節事來看,各區縣的鄉村節事從名稱、內容、受眾等方面都缺乏差異性,真正結合各地地域特色和文化開發的成功的節事活動十分鮮見。

北京市鄉村旅遊產品仍處在單打獨鬥的層面,產品多為單體化佈局,嚴重影響了產品的體量和市場影響力。這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各鄉村旅遊接待單位沒有意識到聯手經營、共拓市場的重要性;二是政府層面缺乏相關的促進政策和聯動措施;三是受資金等方面的限制,各地不具備集羣佈局的條件。鄉村旅遊產品的單體化佈局導致各地的重複建設、同質開發,造成對鄉村旅遊資源的浪費和破壞。另外,還影響了大體量、高規格、高品質鄉村旅遊產品的開發,不利於鄉村旅遊產品的升級。

目前,北京鄉村旅遊產品存在的同質化等問題都與產品標準體系不完整有關。北京市鄉村旅遊在發展過程中比較重視鄉村旅遊產品標準體系建設,如出台了《北京郊區民俗旅遊村(户)標準》、《鄉村民俗旅遊村(户)等級劃分與評定》等。但這些標準尚不能改變目前鄉村旅遊產品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產品開發類型趨同、產品文化特色不足、產品佈局單體化等諸多問題。北京市鄉村旅遊在發展過程中仍存在經營不規範的現象,具體表現為:旅遊項目開辦審批不規範,很多項目沒有申辦報告,沒有經專家論證,沒有一定的審批手續,自發、盲目發展;旅遊項目尚未納入旅遊部門的正式管理範圍之內,其開業、停業都較隨意;價格不合理,任意定價,價格過高,甚至有蒙客、宰客現象;經營人員素質差,服務水平低,不能滿足遊客的要求;對旅遊項目沒有嚴格的考察和動態跟蹤管理,缺乏定期評估和淘汰制度等。

鄉村旅遊的發展離不開市場營銷。目前,北京市鄉村旅遊在市場營銷方面存在四個突出問題:一是由於鄉村旅遊經營者資金有限,導致營銷投入不足;二是由於政府層面缺乏合作,鄉村旅遊經營者缺乏聯合營銷意識,導致鄉村旅遊單體營銷;三是由於鄉村旅遊產品較為單一,鄉村旅遊經營者水平有限,導致鄉村旅遊營銷方式缺乏創新;四是由於鄉村旅遊市場分析不足,營銷手段單一,導致營銷效益有限。

由於各地的重複建設和不合理開發,導致北京鄉村生態環境破壞嚴重。以旅遊度假村為例,很多旅遊度假村全憑開發商個人的偏好進行設計,無論從環境保護,安全管理上,還是獨特個性上都沒有周全的考慮。而且,休閒度假村過度密集於景區周邊及旅遊道路沿線,嚴重影響了周圍環境。另外,很多鄉村旅遊地在發展中沒有認真分析本地的資源優勢和客源市場,既不做市場調查和投資分析,也不做規劃設計,導致產品低層次開發,嚴重破壞了鄉村生態環境。

較之其他鄉村旅遊地,北京鄉村的基礎設施較為完善。但從發展鄉村旅遊的角度看,北京鄉村旅遊基礎設施仍有待升級完善。這不僅表現在郊區道路、郊區停車場、郊區照明設施、郊區環衞設施、郊區醫療救助設施、郊區郵電通信設施等公共設施方面,也表現在鄉村旅遊接待單位的道路、停車場、餐飲設施、住宿設施、購物設施等旅遊服務設施方面。

無論是開發鄉村景區,還是發展鄉村民俗接待、開辦觀光農業園、開發休閒度假村、舉辦鄉村節事活動,都需要一定的投入資金,用於產品開發、宣傳、人員保障等方面。但是,目前由於農民資金量有限,投融資渠道相對較窄,招商引資難度較大,政府支持力度有限等,鄉村旅遊發展的資金還比較缺乏,這也導致鄉村旅遊產品難以實現升級發展和集羣佈局。

為加速推進北京市鄉村旅遊從初級觀光向高級休閒、從同質開發向差異發展、從單體經營向集羣佈局的轉變,構建鄉村旅遊的全新品牌、提升鄉村旅遊產業的規模和質量、促進鄉村旅遊產業的全面升級,北京市應積極打造鄉村旅遊新業態,並通過制定標準規範各業態發展。具體如下:

結合區縣旅遊資源特色,北京市可以開發八類鄉村旅遊新業態,分別是:鄉村酒店、國際驛站、採摘籬園、生態漁家、休閒農莊、山水人家、養生山吧、民族風苑。

國際驛站(International Homestead)指以家庭(户)為基本旅遊接待單位,並形成一定規模的經營主體。

採摘籬園(picking gardens)是指能提供觀賞和採摘特色蔬菜、果品或其他特色農作物等休閒活動的高新農業實驗基地或種植基地,具有觀賞、採摘、學習和科普等綜合功能。

鄉村酒店(Rural Hotel)是指具有休閒、娛樂、求知、教育功能的綜合性旅遊住宿單位。是將農業景觀、生態景觀、田園景觀與住宿、餐飲設施進行結合,能夠為遊客提供鄉村休閒體驗的經營主體。

養生山吧 (Wellness Mountain Bar)指依託山地資源,以綠色健康、修身養生為經營理念,從事頤養身心、健康休閒、舒適度假的活動場所。

休閒農莊(Leisure Farm)是指佔地100畝以上,以農業生產和鄉村生活為依託,以農耕文化為核心,利用田園景觀為遊客提供鄉村生產生活休閒體驗以及住宿、餐飲等基本服務設施的經營主體。

生態漁村(Eco Fishing Household)指依託鄉村良好的自然生態、村容風貌和漁業特色產業,以“魚、漁”和水體景觀為主題旅遊吸引物,可提供特色餐飲、觀光遊覽、休閒娛樂等服務的鄉村旅遊接待場所。

山水人家(Natural Village Household)指具有一定規模,以自然山水景觀為資源實質、以遊山玩水為代表活動,能夠為遊客提供集觀光、娛樂、住宿、餐飲、購物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山水環境度假場所。

民族風苑(Minority Nationality Cultural Village)是指以少數民族建築、服飾、風俗生活形式和宗教信仰與生產方式等為依託,集中展示少數民族風情,以提供少數民族風情體驗為特色的旅遊休閒娛樂綜合接待場所。

為避免鄉村旅遊的同質化競爭,鄉村旅遊新業態也應當錯位開發。結合各區縣的旅遊資源特色,近期:朝陽重點發展國際驛站;通州重點發展休閒農莊;房山重點打造養生山吧;大興重點打造採摘籬園;昌平重點發展鄉村酒店;密雲重點打造生態漁家;懷柔重點打造民族風苑;延慶重點發展山水人家。遠期:在各區縣打造多種業態,豐富產品形式,提升產品檔次,帶動鄉村旅遊產業升級。

結合區縣的新業態開發水平,北京應該通過打造鄉村新業態集聚區,進一步促進鄉村旅遊精品項目和典型示範區的建設。如打造“朝陽區國際驛站鄉村旅遊新業態聚集區”、“通州區休閒農莊鄉村旅遊新業態聚集區”、“房山區養生山吧鄉村旅遊新業態聚集區”、“大興區採摘籬園鄉村旅遊新業態聚集區”、“昌平區鄉村酒店鄉村旅遊新業態聚集區”、“密雲縣生態漁家鄉村旅遊新業態聚集區”、“懷柔區採民族風苑鄉村旅遊新業態聚集區”、“延慶縣採摘籬園鄉村旅遊新業態聚集區”等。另外,在遠期可以結合區縣發展實際打造多業態集聚區。

為便於京鄉村旅遊的整體品牌及其後期管理,完善鄉村旅遊基礎設施,提高鄉村旅遊服務水平,保護鄉村旅遊生態環境,建議北京市旅遊局制定《鄉村旅遊特色業態標準及評定》系列標準,推進鄉村旅遊經營管理規範化、標準化、制度化。《鄉村旅遊特色業態標準及評定》系列標準應包括由9個部分分別為《鄉村旅遊特色業態標準及評定 第1部分:通則》、《鄉村旅遊特色業態標準及評定 第2部分:國際驛站》、《鄉村旅遊特色業態標準及評定 第3部分:採摘籬園》、《鄉村旅遊特色業態標準及評定 第4部分:鄉村酒店》、《鄉村旅遊特色業態標準及評定 第5部分:養生山吧》、《鄉村旅遊特色業態標準及評定 第6部分:休閒農莊》、《鄉村旅遊特色業態標準及評定 第7部分:生態漁家》、《鄉村旅遊特色業態標準及評定 第8部分:山水人家》、《鄉村旅遊特色業態標準及評定 第9部分:民族風苑》。上述標準應從環境要求、住宿設施、餐飲設施、基礎設施、安全要求、服務要求、社會貢獻要求等方面對各業態做出具體規定。

北京市要不斷創新鄉村旅遊市場營銷方式,大力實施鄉村旅遊新業態品牌營銷,圍繞新業態品牌打造設計營銷活動,並實現營銷理念、營銷手段和營銷主體的升級。營銷理念升級要求鄉村旅遊新業態營銷以“綠色”為核心,運用綠色營銷手段,傳播綠色理念,樹立鄉村旅遊的綠色形象;營銷手段升級表現為整合多種營銷手段,打造全方位營銷網絡,通過口碑營銷、網絡營銷、事件營銷、關係營銷、媒體宣傳等各種營銷方式讓遊客瞭解鄉村旅遊新業態,並運用廣泛營銷和重點營銷相結合的方式強化營銷效果;營銷主體升級表現為新業態的營銷要實現行政和行業主管單位、鄉村旅遊企業、鄉村旅遊個體經營者等多主體的合作。

鄉村環境的保護要求鄉村旅遊產品開發必須尊重生態,其文化展現必須傳承鄉土。因此,鄉村旅遊新業態產品必須強調“生態性”,要求其對環境的損害降到最低,保護鄉村原生的自然環境、人文景觀和農耕文化,實現開發與保護的有效結合。為實現上述目標,需要做到三點:一是鄉村新業態產品的開發必須經過科學論證和合理規劃、設計,並嚴重執行新業態標準;二是新業態產品經營者在經營過程中必須嚴格執行標準,提供合格的產品和服務;三是旅遊局等行業管理部門必須做好監督,以保護鄉村環境。

加強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是增強鄉村旅遊發展後勁的根本。鄉村旅遊基礎設施的完善需要旅遊局、發改委、財政局、交通委、農委等部門的聯合,上述部門應該建立良好的工作協同機制,對鄉村旅遊地的道路、環衞設施、郵電通信設施、照明設施、污水排放系統、自來水系統、垃圾處理系統及燃氣系統等進行規劃、完善。各鄉村旅遊新業態接待單位也應按照標準進行建設,不斷完善區域內的旅遊接待設施,以保證鄉村旅遊的接待質量。

鄉村旅遊新業態的發展需要強力的資金支持,為此需要不斷拓寬鄉村旅遊新業態的投融資渠道。一方面政府要加大鄉村旅遊基礎設施、新業態產品開發、生態補償、宣傳促銷等方面的投資;另一方面也要遵循市場規律,引入社會資本,增加對鄉村旅遊新業態項目的投資。主要方式有三:一是吸引國際資本進入鄉村旅遊;二是充分運用村鎮銀行、農村資金互助社、小額貸款公司等多種金融機構的資金;三是通過寬鬆的投資環境吸引具有先進經營理念的外來投資者進入。五是政策優惠吸引大項目落地。

篇4:鄉村旅遊調研報告

我縣結合創建全域旅遊的示範區的總體實施方案,將全力實施鄉村旅遊發展作為鄉村振興戰略、脱貧攻堅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抓手及有效途徑,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發展鄉村旅遊工作的組織機構,並實行定期調動制度。大力實施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精品工程,注重利用本區域地處半山區,山、水、林、田的資源稟賦,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以“農”為主題,以“家”為歸宿,以“樂”為目的,深度整合鄉村旅遊資源,經過多年的開發與建設,我縣的鄉村旅遊取到了階段性的成效。

一、基本情況

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相關部門通力合作及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與關注下,我縣的鄉村旅遊雖然起步較晚,但收效顯著,在努力打造一村一品的經營模式的同時,抓好典型示範引領,適時推出綠色農業,遊憩休閒、康體養生、冰雪娛樂、民宿風情等旅遊系列產品,精心謀劃和打造綠色生態環保的鄉村生態產業鏈,為帶動貧困人口就業增收,建設美麗現代化新農村奠定了堅實基礎。

截至目前,以國際旅遊度假區、民俗文化風情園,鎮果蔬生態休閒農業觀光區、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休閒農莊、、、和等為代表的鄉村旅遊方興未艾,紮實推進。同時,我縣以“綠色、生態、民族”為主題的各類鄉村文化旅遊節慶活動漸成品牌,並形成規模化,常態化。鎮被評為國家級綠色旅遊景觀名鎮,鄉被確定為國家級強鎮建設單位,伊美生態園,,被評為“市十家生態採摘園”,鎮村榮獲“20xx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市十家特色鄉村”的稱號,全縣鄉村旅遊(農家樂)已達83家,典型示範村2個,示範户20家,投資規模2個億,20xx年共接待遊客40多萬人次,旅遊收入5600多萬元,同時,鄉村旅遊為農村剩餘勞動力提供就業920多人。

二、辦法舉措

一是堅持規劃先行,樹立城鄉融合,一體設計,多規合一的理念,注重以旅遊帶動鄉村振興與經濟發展,脱貧攻堅等規劃的密切銜接。

二是實施政府主導,部門聯動機制,充分發揮縣旅發委,旅遊協會,旅遊產業聯盟的統一指導,協調運營,具體操作等作用,實現鄉村旅遊振興“一業”帶“百業”的聯動效應。

三是高度重視培育鄉村旅遊振興發展實用人才。使突出抓好鄉村旅遊專業人員返鄉創業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為鄉村振興發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四是建立健全投入保障制度,拓寬投融資渠道,加快形成縣財政優先保障,經營重點傾斜,社會廣泛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格局。

五是典型引路,不斷加大培植典型,宣傳推廣典型的力度,以點帶面推動鄉村旅遊振興戰略全面突破。同時,規劃建設一批實施鄉村旅遊發展新動能培育試驗區,推動綠色發展,加快培育新產業,新業態。

六是強化招商引資激勵機制,優化軟環境建設,從政策入手,突出投資的吸引力,制定出台優惠政策,創新彈性舉措,推進優質服務,並配套和完善相關具體管理辦法和細則,使鄉村旅遊戰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以此促進鄉村旅遊管理工作整體升位。

三、思路與設想

(一)實施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精品工程

要在旅遊資源較為豐富,交通區位優勢明顯,具有發展潛能的鄉鎮,建設有一定規模和檔次的鄉村旅遊(農家樂)經營單位。並在政府統籌、部門指導、社會參與下,有條件的鄉鎮、街道應依據本地資源特點,因地制宜,開發自身的旅遊產品,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户一品的特色經營模式。

到20xx年,全縣要發展有一定規模和品位的鄉村旅遊(農家樂)120户,創建5個特色鮮明的休閒農業為鄉村旅遊示範鄉(鎮),10個示範村,30家示範户,15家晉升為省級鄉村旅遊經營單位。

(二)增加農業生態產品、提升綜合服務功能

要依據本區域資源稟賦,實施強化基礎設施建設,要全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和多元化地推進鄉村旅遊發展戰略,進一步深度開發觀光農業、遊憩休閒、康體養身、冰雪娛樂、民俗風情旅遊商品等系列產品,使之成為建設活力、法制、文化和幸福“四個”的重要支撐體。

(三)以政府為主導、市場為需求、企業運營為主線

在鄉村旅遊的開發建設中嚴格遵循規劃方案,使鄉土文化、自然景觀、人文歷史和民宿風情有機滲透,相互融合,崇尚“森”呼吸,讓遊人體驗慢生活,為遊人提供宜居的住宿,民族美食走入心田,快樂體驗。

(四)努力改善鄉村生態環境,加大研發力度

採取多條腿路徑,注重突出適合本民族特色,便於攜帶的紀念品、工藝品的深度研發,真心讓青山綠水、冰天雪地變成金山銀山。

四、有關建議

為增強民族自治地區發展鄉村旅遊的經濟活力與自主發展能力,結合我縣實際,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幫助民族自治地方拓寬間接或直接投融資渠道,加大專項金融扶持力度,並按一定的比例每年有所遞增。

二是上級文旅行業管理部門對少數民族地區的鄉村旅遊給予規劃、設計及有力指導。

三是有關職能部門對民族地區的鄉村旅遊開發與建設給予必要的優惠及傾斜政策,以促進鄉村旅遊良性健康、繁榮發展。

四是將富有民族特色的鄉村旅遊納入國家和省級重點旅遊專線序列,納入相應的儲備庫。

五是加大對鄉村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力度。特別是在鄉村旅遊道路和旅遊廁所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使之城鄉聯動,一體化整合運作,快速實現鄉村旅遊步入高質量發展的運營軌道。

篇5:鄉村旅遊調研報告

今年3至4月,常委會組成了以李桂珍為組長的調研組,採取聽取彙報、召開座談會、實地察看等形式,深入我市有關部門和各縣(市、區)開展鄉村旅遊進展事情專題調研,赴我區恭城縣和浙江省桐廬縣、安吉縣學習考察有關鄉村旅遊進展的先進經驗。現將有關調研事情彙報如下。

一、梧州市鄉村旅遊進展要緊事情

近年來,梧州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視鄉村旅遊工作,分別出台了相應的財税、土地、投融資政策,扶持和推動鄉村旅遊進展,農村產業多元化逐步形成,較好地促進了農村進展和農民增收。

(一)鄉村旅遊初具規模

截止20xx年底,全市共有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1個(蒙山縣)和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1個(石表山景區);廣西生態旅遊示範景區1家(石表山景區);廣西星級鄉村旅遊區9家;廣西星級農家樂32家;廣西農業旅遊示範點5家;廣西森林人家2家。其中:有廣西五星級鄉村旅遊區2家、四星級鄉村旅遊區4家,五星級農家樂1家,四星級農家樂10家。全市鄉村旅遊年營業額6750多萬元,直接帶動就業6815人,間接帶動就業2536人,帶動農民增收效果顯著。

(二)鄉村旅遊集聚區逐步形成

梧州市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結合扶貧攻堅戰的開展,明確鄉村旅遊進展的定位,合理佈局,加大投入,分類指導,促進鄉村旅遊業與相關產業融合,科學引導鄉村旅遊向縱深進展。經過開展漂亮鄉村、生態鄉村、宜居鄉村、扶貧攻堅戰等一系列活動,加大了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力度,有效地促進了旅遊產業與鄉村相關產業的有機融合,為鄉村旅遊業的進展營造了良好氛圍和條件,逐步形成了蒙山鎮髙堆村、梨埠鎮沙地村、糯垌鎮古河村、天平鎮新馬村、倒水鎮三貴村、龍圩鎮念村等鄉村旅遊集聚區。

其中:蒙山鎮高堆村有四星級農家樂2家,二星級農家樂1家,5公里範圍內還有廣西五星級農家樂1家,四星級農家樂3家,而且鄰近永安王城國家4A級旅遊景區;蒼梧縣梨埠鎮沙地村形成了農業產業化、規模化模式,帶動經濟進展,該村的仙蹟桃花島廣西四星級鄉村旅遊區為我市鄉村旅遊區的示範點;岑溪市糯垌鎮古河村依託良好的區位條件和農業資源優勢,打造以農業休閒、鄉村度假、養生康體、休閒娛樂等為主體功能的生態鄉村旅遊區;藤縣天平鎮新馬村有明督師袁公袁崇煥故里紀念碑等, xx年北京商戰旅遊單位,把新馬村選入中國旅遊風景名勝大典長洲區倒水鎮三貴村依託碧浪灣建設鄉村旅遊項目,帶動貧困人口就業;龍圩區龍圩鎮念村依託蒼海旅遊度假區的建設,逐步實現旅遊脱貧。

(三)品牌打造初顯效應

梧州市湧現出了一批特色鮮亮、初具規模、妨礙較大的鄉村旅遊點和特色旅遊名村(鎮),如長坪水韻瑤寨鄉村旅遊區、道家村鄉村旅遊區、仙蹟桃花島鄉村旅遊區、萬聖和漁家樂等為廣闊遊客所熟知。以特色鄉村旅遊點為吸引物,以都市為依託,以旅遊大通道為紐帶,形成了生態鄉村民俗遊、漁家風情遊、長壽養生遊、古鎮古村休閒觀光遊等特色精品線路。鄉村旅遊別僅創出了特色,而且發揮了品牌的市場效應。

藤縣道家村原為貧困村,20xx年,在市、縣有關部門的引導下,石表山景區進村投資建設鄉村旅遊區,修築十多幢農家客棧,建設影視文化區,建設廉政教育基地、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挖掘孝文化、廉政文化策劃旅遊體驗項目。經過政府的扶持和石表山景區的帶動,於20xx年成功創建梧州市第一家廣西五星級鄉村旅遊區。

蒙山縣長坪鄉充分利用長坪村的獨特民俗風情資源、生態旅遊資源大力進展鄉村旅遊,建設相應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招商引資建設天鵝湖賓館,鼓舞當地大學生返鄉就業。經過兩年多的建設打造,於20xx年成功創建廣西五星級鄉村旅遊區。

蒼梧縣沙堤村仙蹟桃花島鄉村旅遊區建設運營主體為農民合作社,村民以資金或土地折算入股,統一經營治理,獲利分紅。那個經營模式有效整合鄉村土地資源,長遠規劃進展鄉村旅遊,提升村民參與積極性。20xx年春節期間,仙蹟桃花島共接待遊客5.46萬人,營業收入達35萬元。

二、梧州市鄉村旅遊進展存在的要緊諮詢題

在我市人民政府的積極推動下,我市鄉村旅遊業有了較大進展,但是,還沒有真正形成產業化經營,整體推進別力,進展效果還別夠理想,在促進農村進展、帶動農民增收方面,尚有很大進展空間。

(一)特色別鮮亮

從近兩年的鄉村旅遊等級評定工作中能夠了解到,不少鄉村旅遊企業沒有在特色方面下功夫,特色旅遊體驗項目策劃欠缺。鄉村旅遊靈魂農(農業)、俗(民俗)、情(風情)、趣(趣味)、真(自然)沒有做出來,吸引力別腳、生命力彆強。我市的貧困村也存在特色旅遊資源別腳,旅遊開闢乏力的諮詢題。

(二)進展模式滯後

我市鄉村旅遊點大部分以餐館、養殖小户自發經營為主,沒有長遠的進展目標,也沒有很好地整合周邊農民資源,導致鄉村旅遊點建設規模小、進展緩慢、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薄弱。我市各部門的扶貧資金沒有很好地融合到一起,分散幫扶、項目分散建設,沒能形成合力。

(三)基礎設施薄弱

我市鄉村旅遊交通條件差,鄉村旅遊重點村進村道路、綠化帶、停車場、廁所、垃圾污水處理等基礎服務設施薄弱。大部分鄉村旅遊點沒有公共交通到達,鄉村旅遊業損失了一大部分沒有車的消費羣體,造成周末集中出行的現象,週一至週五冷冷清清,週末停車場別夠用的尷尬現象。

(四)經營水平別高

鄉村旅遊經營者和從業人員以本地及周邊村民為主,大多數文化水平別高,整體素養偏低,經營治理水平和旅遊服務質量別高;從全市層面來看,具有現代經營治理素養的鄉村旅遊企業治理人才和優秀旅遊服務人員十分缺乏,鄉村旅遊產品開闢、營銷推廣人才嚴峻別腳。

三、推進鄉村旅遊進展的幾點建議

(一)完善規劃,推進向產業化進展進程。

我市人民政府要進一步提高對鄉村旅遊業在促進農村進展、農民增收重要性的認識,結合扶貧攻堅戰的推進,對我市鄉村旅遊資源進行排查摸底,制訂鄉村旅遊長遠進展規劃,把鄉村旅遊作為促進農村進展、農民增收的一項主導產業,整合資源,統籌推進,根除鄉村旅遊業進展各自為政、分散經營、推進別力的弊端,市、縣、鄉三級齊抓共管,形成整體合力,推進鄉村旅遊向產業化進展,確保鄉村旅遊業健康穩步進展。

(二)政府主導,形成廣泛參與進展格局。

各級政府要充分發揮在推動鄉村旅遊業健康進展的主導作用,重點挑選一些鄉村旅遊、人文、民族、民俗的優勢資源,向社會和企業推介,充分利用好社會和企業的力量,形成政府引導、企業為主、農民參與的進展格局,促進鄉村旅遊業快速進展。在這方面,浙江省桐廬縣、安吉縣的先進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桐廬縣、安吉縣政府把一些古建造、民俗的優勢鄉村旅遊資源向社會和企業推介,吸引企業資金整體購買這些古建造、民俗的優勢鄉村旅遊資源,政府明確古建造、民俗的愛護要求,確定企業開展古建造、民俗鄉村旅遊項目建設方向,企業完成項目建設後,原古建造、民俗的農民作為企業職員,參與經營,使鄉村旅遊業成為促進農村進展、農民增收的一項主導產業,有力地促進了當地經濟社會進展。曾在去年召開世界互聯大會的江南水鄉烏鎮算是這一進展模式的典範。

(三)加大投入,逐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妨礙我市鄉村旅遊進展的一具重要因素是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如蒙山縣長坪鄉水韻瑤寨鄉村旅遊區的道路,山高路窄彎多,使一些旅客望而卻步;藤縣石表山景區道路達別到二級路的標準等,都嚴峻制約了鄉村旅遊的進展。各級政府要進一步整合資金,加大投入,逐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這方面,我區的恭城縣和浙江省的桐盧縣、安吉縣都有很好的經驗值得學習和借鑑,他們把有限的資金整合後向鄉村旅遊重點項目傾歪,以點帶面,逐步完善鄉村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道路建設方面,鄉村旅遊道路多為地點管轄,單靠我們本級財政投入,財力有限,難以取得全然改善。我市有關部門要大力爭取上級資金支持,推進鄉村旅遊基礎設施建設。自治區為了促進旅遊業進展,設立了旅遊進展基金,在開展扶貧攻堅戰中,也有一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專項資金,一定要大力爭取,與我們本級資金配套,加大投入,為推進鄉村旅遊進展夯實基礎。

(四)依託資源,打造鄉村旅遊優勢品牌。

要充分利用好我市農業基礎好、優質農副產品眾多的優勢,自然、生態、山水等鄉村旅遊資源十分豐富,要在特色上做好文章,充分體現本地鄉土特色,打造鄉村旅遊優勢品牌。各縣(市、區)能夠挑選一些具有顯著特色的景區景點,做好進展規劃,設計好鄉村旅遊線路,穩步推進,別斷完善,把優質旅遊線路串聯起來,形成鄉村旅遊精品線路,推進特色旅遊名縣、名鎮、名村建設,打造鄉村旅遊優勢品牌,使鄉村旅遊真正成為促進農民增收的一項主導產業。如蒙山縣是中國長壽之鄉、中國中老年養生基地、全國最美生態旅遊示範縣等,優勢鄉村旅遊資源豐富,2013年7月蒙山縣被列入20個創建廣西特色旅遊名縣以來,做好特色文章,逐步打造出 長壽養生、歷史文化、武俠文化、農業觀光等特色旅遊品牌,廣西特色旅遊名縣穩步推進,20xx年接待遊客約8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約8億元。

(五)強化服務,推動鄉村旅遊提檔升級。

各級政府要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充分利用好新聞媒體,加大宣傳力度,每年都投入一定的資金進行市場宣傳推廣,提高我市鄉村旅遊的市場認知度,廣泛吸引遊客。加強鄉村旅遊治理人才和從業人員的培訓,做好鄉村旅遊營銷的指導和協調工作,提升鄉村旅遊治理水平,引導遊客從食宿、觀光向休閒、度假轉變,促進鄉村旅遊提質增效。鄉村旅遊的進展,離別開政府的服務和引導。如浙江省安吉縣在推進新農村建設中,加強服務和引導,建造設計部門依照本地特點,為農民做好幾十種類型的房屋設計,每當農民建房時,都為農民提供無償設計,經過多年的引導和服務,逐步形成了地點特色鮮亮、整齊劃一的新農村村降,對遊客來説,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可以有力地促進了鄉村旅遊進展。

篇6:鄉村旅遊調研報告

鄉村旅遊是近年來湘鄉旅遊業的亮點,是吸引長株潭城市羣居民來湘鄉旅遊休閒的重要吸引物。鄉村旅遊和紅色旅遊、綠色山水旅遊、歷史文化旅遊共同構築了我市旅遊產品格局,是我市的旅遊主打產品和最具競爭力的旅遊產品,因此,打造休閒旅遊城市,必須進一步做大做強鄉村旅遊。近日,湘鄉市旅遊局牽頭,組織發改局、地税局、衞生局、農辦、水利局、工商局、電力局、公路局、交通局、規劃局、國土局、法制辦、供水管理處組成調研組,以發放問卷、座談討論的形式,對我市範圍內發展較好的鄉村旅遊區(點)、農家樂進行了全面的調研,並組織相關部門到長沙望城縣光明村學習考察,現將情況彙報如下:

一、鄉村旅遊概念及類別

概念:鄉村旅遊是以鄉村獨特的自然風光和人文特色(生產形態、生活方式、民俗風情、鄉村文化等)為對象,進行觀光、度假、娛樂或購物的一種旅遊形式。是以農村社區為活動場所,以鄉村田園風光、森林景觀、農林生產經營活動、鄉村自然生態環境和社會文化風俗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為目標市場,以領略農村田野風光、體驗農事勞作、瞭解風土民俗和迴歸自然為旅遊目的的一種旅遊方式。

類別:按照鄉村旅遊活動的主題目標至少可以分為農家樂(這是當前鄉村旅遊的主體)、農村風景觀光旅遊、農業觀光園、農業新村、歷史文化村落和農業勝景六類;而按照鄉村旅遊這個活動存在的理由來劃分,則可以分為景點依託型(這是主體,包括部分農家樂以外的旅遊類型)、客源地依託型(如大部分農家樂)和混合型(即同時具備以上兩種特徵)三類。

按主題目標分類,能從發展階段、產業特點、地區分佈、吸引勞動力特點、遊客消費模式和遊客結構等多方面細緻描述鄉村旅遊。例如農家樂是以農户家居和農、林、牧、漁及園藝等農村資源為載體的鄉村旅遊類型,是現階段鄉村旅遊的基本形式,也是現階段最有中國特色的鄉村遊。

二、湘鄉市發展鄉村旅遊的現實意義

(一)發展鄉村旅遊是我市打造休閒旅遊城市,建設“兩型社會”的戰略選擇。鄉村旅遊,是我市較具競爭力的旅遊產品,是打造休閒旅遊城市的有力支撐。鄉村旅遊的發展,開拓了新的旅遊空間和領域,減輕和緩解了城市過分擁擠的現象,能夠營造出和諧、友好的社會環境,是實實在在的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項目。

(二)發展鄉村旅遊是調整和優化農村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有效途徑。發展鄉村旅遊,轉移了部分農村剩餘勞動力,促使農民轉而利用農村現有的空間資源和綠色資源,就地發展第三產業,拓寬了勞動力轉移渠道。鄉村旅

遊是傳統農業延伸的新嘗試和農業自然資源的新利用,我市農民收入主要來源於糧食、生豬的生產以及外出打工,發展鄉村旅遊可以讓農民“離土不離鄉”地實現轉移就業,拓寬增收門路,改變現有收入的來源渠道,改變農民收入增長方式,拉動經濟的增長。

(三)發展鄉村旅遊是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建設和諧湘鄉的必然選擇。鄉村旅遊區(點)是城鄉文化的一個交匯點。鄉村旅遊的消費主體是城市工薪階層,他們是現代文化和城市精神文明的主要載體,鄉村旅遊可以加深城鄉相互的理解與認同,擴大農產品銷售市場和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我市鄉村旅遊區(點)集中在城郊和旅遊景區周邊,都是在未來城鎮發展的方向,因此,發展鄉村旅遊對加快我市城鄉一體化、建設和諧湘鄉具有特別的意義。

(四)發展鄉村旅遊是豐富旅遊內容,增強我市旅遊吸引力和競爭力的重要舉措。鄉村旅遊是現代旅遊的一種新形式,擁有其他旅遊形式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我市現有的鄉村旅遊區(點),不僅豐富了旅遊內容,還增強了旅遊的吸引力。優越的區位和交通,較好的農業產業基礎,原生態鄉村環境,鄉村旅遊將會成為我市旅遊產業一個主打產品之一,和紅色旅遊、歷史文化旅遊形成互補,成為建設休閒旅遊城市的有力支撐。

三、我市鄉村旅遊發展現狀及分析

(一)我市鄉村旅遊發展的優勢

1、外部交通和區位優勢

我市距省會長沙約100km,距株洲約80km,距湘潭城區40km,距韶山僅22km,隨着長株潭城市羣“兩型”社會建設步伐的加快,湘鄉市將成為“三市一體化”的衞星城市和區位優勢明顯的次中心城市,具有接近省內人口稠密、經濟文化最發達地區的客源市場中心的優越條件,區域內客源市場很大。同時,我市處於長株潭城市羣核心區域範疇,湘黔鐵路、洛湛鐵路、320國道、上瑞高速公路穿境而過,規劃和建設中的滬昆高鐵、寧鄉灰湯—虞唐、韶山—湘鄉、湘潭易俗河—湘鄉、209省道湘鄉段、長花灰韶高等級公路湘鄉段將構成完整便捷的現代化旅遊交通,為旅遊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可進入性。

2、地緣文化優勢

我市歷史悠久,人文底藴深厚,有難得的紅色旅遊資源、寶貴的名人資源、獨有的湘軍文化資源、少有的佛文化資源和珍貴的古城資源,而我市鄉村旅遊區(點)大都在這些人文資源或旅遊景點的周邊,使我市鄉村旅遊區(點)更具特色和吸引力。

3、農業產業和山水資源優勢

湘鄉位於湘江一級支流漣水中游,是湘潭市兩個農業大縣之一,面積2012平方公里,人口90萬,其中農業人口79萬人,轄3鄉15鎮4個辦事處,708個行政村、47個社區居委會,8102個村民小組,225493户農業户,耕地面積62萬畝,其中水田56.4萬畝,旱土5.6萬畝,有林地138萬畝,放養水面14.28萬畝。

魚米之鄉,山地和水庫形成的小氣候有利於特色農業的開發。褒忠山、韶峯山、東台山等山體資源是我市發展鄉村旅遊的天然載體。漣水河、韶山灌區、水府廟水庫等水體資源是我市發展鄉村旅遊的天然紐帶。

4、人力資源優勢

湘鄉歷史悠久,人文底藴深厚,千年湖湘文化的浸潤使湘鄉人具備了“有血性、講義氣、勤奮務實”的人文精神,湘鄉人能吃苦、霸得蠻,戰爭時期能打仗,和平年代會讀書、會做官、會經商,同樣也會發展鄉村旅遊,湘鄉作為一個縣級市有2家五星級鄉村旅遊點、3家四星級鄉村旅遊點就是最好的證明。

湘鄉歷來重視教育,東山學校、湘鄉一中、二中等優勢教育資源是優勢人力資源的源泉,高素質的人力資源是鄉村旅遊發展智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