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旅遊類調研報告多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81W

旅遊類調研報告多篇

旅遊類調研報告篇1

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全縣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現狀

據統計:20xx年9月底我縣旅遊總人數為9.16萬人次,其中:海外遊客8人,一日遊4.82萬人,佔總人數的52%。旅遊總收入達2138萬元。這些遊客多數是前來參加節慶、會議、商務和探親訪友,真正意義上的宗教朝拜、度假、觀光旅遊者並不多。

由於我縣基礎設施滯後、旅遊業起步晚,且發展緩慢,到目前仍未取得實質性突破,主要表現為:

(一)規劃不完善,實施缺乏恆性。雖然在20xx年制定了十年發展規劃,但是發展思路、發展重點和發展定位沒有很好地與實際結合,沒有與全局的發展有效對接,資源整合力度不夠,特色不突出,發展措施空泛,建設資金難於籌措,導致規劃難於實施。如忙海水庫、勐汞觀音洞等景區景點未制定詳細規劃,影響了深度開發。

(二)投入不足,發展乏力。由於長期以來文化旅遊投資主體單一,多依賴各級財政投入,招商引資力度不大,缺乏政策保障機制,在具體運作中土地、税收、項目審批、融資等方面難以落實,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民間資本進入文化旅遊產業領域。

(三)管理體制不順,運行機制不活。由於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尚處於起步階段,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還未實現根本性轉變。各有關部門協調配合還不夠緊密,缺乏對文化旅遊資源進行統一挖掘、整理、研究、開發的專門機構,形成文化事業、文化產業、旅遊業三張皮現象。景點開發除靠政府投資和社會投資外,自身缺乏能力進行景點改造和服務功能的完善,缺乏發展活力和競爭力。

(五)機構不健全,缺乏專業人才。目前我縣文化產業從創意、策劃,文化產品的生產、包裝和營銷各個環節都缺乏相應的人才,難以適應新形勢下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的需要。

(六)宣傳促銷經費不足,宣傳工作得不到深層次開展。由於我縣自身經濟基礎薄弱,各級給予發展旅遊業的資金不足,沒有專項資金對旅遊景區(點)投入開發,致使豐富的旅遊資源得不到深層次開發利用。為此出現旅遊收入對拉動經濟發展的作用不明顯。特別是在文化旅遊項目和產品的包裝、打造、宣傳、炒作、營銷方面,文化底藴挖掘不深,大部分只有形式而未賦予其豐富的文化內涵,缺乏吸引力和市場競爭力。娛樂性、競技性、趣味性、參與性的文化旅遊項目不多,民族建築、民族服飾、民族飲食、民族節慶在文化旅遊產品的開發中融入不深,開發利用程度不夠。在宣傳促銷方面,沒有系統的宣傳促銷計劃,缺乏足夠的宣傳促銷經費和健全、長久、高效、新穎、密集的宣傳機制,未能把全縣的文化旅遊資源和產品全方位、多角度的推介出去,使得全縣文化旅遊業整體知名度不高,輻射範圍狹窄。

二、重點開發的旅遊線路

旅遊開發的重點是以開發預期的效益為基準,根據景區資源特色與開發價值,交通區位與景區開發建設依託的城鎮綜合服務功能等要素分析而確定。從景區價值看,大雪山、aa級忙海湖景區、萬畝芒果園、仙根、觀音洞等景區(點)各有特點,可以形成優勢互補。

1、大雪山觀光、探險與科考旅遊地

開發條件:大雪山探險考古區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核心,包括周圍一些民族村寨和景色秀麗的山區水資源。大雪山距縣城德黨約170公里,距市府臨滄90公里,景區內有成片的常綠闊葉林、奼紫嫣紅的杜鵑花海、氣勢壯觀的瀑布、險峻造型的地貌景觀,冬春季銀裝素裹的冰雪景色,景象萬千、變幻莫測的氣候等,共有高科研價值的珍稀動物466種,植物1639種,其中有豚鹿、黑冠長臂猿(滇西亞種)、綠色孔雀等為代表的59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云南紅豆杉、長蕊木蘭、桫欏、千果欖仁、水青樹等為代表的13種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是觀光、探險、考察的旅遊勝地。

開放方向:在嚴格保護大自然和當地少數民族人文特色的前提下,發展以探險、科考、觀光休閒為主的旅遊。

2、永德萬畝芒果園農業生態觀光旅(含仙根景區)遊區

按生態旅遊、商貿城鎮的要求,充分發揮永康自然、地理、區位諸多優勢,在對萬畝芒果園農業生態的開發中,結合對仙根景區的開發,建設營造萬畝芒果園生態觀光旅遊地,突出亞熱帶風情。隨着景區的進一步開發,逐步將萬畝芒果園生態旅遊、仙根景區、班卡樹包塔、石洞寺等景點連接成一條旅遊專線。

4、忙海湖、勐汞觀音洞休閒度假區

以勐汞觀音洞為中心,將忙海水庫、觀音洞、温泉連成一線,形成忙海湖光、宗教朝拜、民族風情、温泉康體中心、勐汞大理石工藝精品等綜合一體發展目標的旅遊景區。

5、棠梨山森林公園。

棠梨山屬縣級自然保護區,面積7333公頃,海拔2649米。保存着大面積原始狀態的`亞熱帶中山濕性常綠闊葉林及季風常綠闊葉林等生態系統。動植物類型繁多,植被豐富,可從事科學研究、教學實習、參觀考察、旅遊團隊和馴化繁育野生動物等活動。目前,已有電視轉播塔,人行便道暢通,是旅遊、科考、居家休閒的好地方。棠梨山森林公園建設項目的提出主要是解決縣城居民日常休閒娛樂的一個場所,可結合松山公園的開發,在棠梨山鋪設遊路、建休閒亭等,適當時候引進一家二星級賓館,集住宿、娛樂、餐飲為一體,填補縣城無休閒娛樂場所的空白。

三、要採取的措施

文化旅遊產業具有關聯度高、帶動性強、增長速度快等優勢,在國家實施擴大內需、促進經濟結構調整、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快農民脱貧致富等方面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目前,省內一些地區掀起了新一輪文化旅遊發展高潮,為進一步促進我縣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我們建議採取如下措施:

(一)統一思想,堅定加快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的信心不動搖。

發展文化旅遊產業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個長期、持續的發展的過程。高度認識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發展文化旅遊產業就是把文化資源轉化為產品,旅遊市場就是推動文化產業建設的寬廣平台,抓住雲南建設民族文化大省和旅遊經濟強省戰略的實施、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從推進全縣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高度,正視差距,堅定信心,知行合一,以更新的思路、更大的力度、更有力的措施,奮力推進文化旅遊產業又快又好地發展。

(二)明確思路,協調推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

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必須正確認識文化的意識形態屬性和產業屬性,認識文化也是生產力,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要始終堅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業,一手抓經營性文化產業,公益性文化事業主要由政府來投資、管理,重點是增加投入、轉換機制、增強活力、改善服務,實現和保障廣大人民羣眾的基本文化權益,為發展文化產業提供前提和基礎;經營性文化產業要按照市場化的方式來運作,按市場規律辦事,創新體制、轉換機制、面向市場、壯大實力,滿足人民羣眾多方面、多層次、多樣性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加大投入,夯實基礎。

一方面,要繼續加大對公益文化事業的投入。公益性的文化事業單位,要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確保財政投入逐年增加。要有規劃、有重點、有步驟地改善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形成覆蓋全縣的較為完備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滿足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另一方面,對文化旅遊產業要加大政府的引導性投入。要根據文化旅遊產業項目對外招商引資和開發建設的實際情況,增加文化旅遊產業專項經費,用於規劃編制、項目包裝、宣傳促銷等。

(六)立足項目,拓寬投融資渠道。

要積極構建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羣眾參與的發展模式,做好文化旅遊產業重點項目的篩選、論證、儲備和規劃包裝,強化招商意識、健全招商機制、落實招商責任、培植招商主體,按照市場規律多輪驅動,大膽進行資本運作,放大資本乘數效應,千方百計拓寬投融資渠道。

一是深入整合現有的文化旅遊資源,盤活各文化單位和旅遊景點的土地、品牌等潛在優勢資源,做大、做活、做優、做強存量部分;

二是以改善基礎設施優化投資環境,吸引有實力、講信譽的民營企業進入文化旅遊產業領域;

三是強化政府引導作用,用好縣政府的錢,集中財力實施重點突破,逐步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融資渠道社會化、投資方式多樣化、項目建設市場化的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格局。

(七)務實創新,穩妥推進體制改革。

一是要加快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的職能轉變,理順政府和文化企事業單位的關係,實行政事分開、政企分開、事企分開、管辦分開,加強宏觀調控,強化政府的政策調節、市場監督、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職能。

二是要分類指導,推進國有文化企xx單位改革。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要積極穩妥地推進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國有經營性文化企業要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

三是要積極推進旅遊景區景點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改革,以優勢資源引資金、以優勢產權引資金、以優勢項目引資金,將景區景點的經營權依法有償出讓給國內外企業、組織或個人,按照統一規劃進行旅遊開發、建設和經營。

(八)營造環境,培養和引進一批人才。人才資源是文化旅遊資源中最活躍的核心因素,文化旅遊人才隊伍的整體質量決定着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的質量。要想方設法廣泛吸引國內外知名藝術家、經紀人、企業家來永德創業,通過培養和引進建設一支既懂文化又熟悉市場運行規律的複合型文化旅遊產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一支具有創新意識,能夠把握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藝術創作人才隊伍;建設一支基本功紮實、德藝雙馨的藝術表演人才隊伍;建設一支有一定知名度的民族民間文化人才隊伍。

(九)加大外宣,營造和諧的發展氛圍。

一是要創新文化旅遊宣傳促銷機制,找準宣傳載體。立足縣情,突出永德民族文化特點,打造文化藝術精品,如永德民歌精選、永德民間故事集、宣傳畫冊、景點專題宣傳片等,進一步物化宣傳工作。

二是創新文化旅遊節會組織方式。充分發揮節會的宣傳促銷作用,突出特色,重點舉辦好以 桑沼哩節、芒果節勐汞觀音洞廟會等為代表的文化旅遊節會,不斷創造新的熱點和亮點,聚集人氣。

四、效益分析

發展文化旅遊產業生態和社會效益兼備,經濟效益良好。

一是以農業為主的產業結構得到調整;

二是培育後續財源增長點;

三是促進各項事業的發展,起明顯的拉動作用;四是增加社會積累,把資源開發引入良性軌道;

五是為當地富餘勞力提供就業機會,增加農民收入;

六是滿足城鄉居民的旅遊慾望,豐富鄉村精神文化生活。

七是提升永德知名度和吸引力,對促進全縣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具有深遠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旅遊類調研報告篇2

紹興縣縣城從2000年遷到柯橋之後,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下,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大對產業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優化的力度,在構建文化紹興、生態紹興、平安紹興思路的指引下,全縣的生態環境、交通條件、經濟發展、文化創新等各項事業建設逐步改善,使紹興的知名度不斷提高,影響力進一步增強。紹興的旅遊產業也隨着紹興經濟的發展而加速發展着。8月下旬到9月上旬,我們對我縣旅遊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

一、我縣旅遊產業的基本情況

1、紹興縣有着十分豐富的旅遊資源。紹興縣具有悠久歷史和璀璨文化,在社會發展和歷史不斷前進的長河中,紹興先民們給後人留下了許多具有地方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質遺產,成為旅遊產業發展的豐富資源。紹興縣旅遊資源豐富,文化底藴深厚,被稱為水鄉、橋鄉、酒鄉、書法之鄉和名士之鄉。紹興水網縱橫,魚米花香,是一個典型的江南水鄉城市。千百條河道上面,形態各異的各式石橋橫跨兩岸,形成一個自然的橋樑博物館。紹興縣的旅遊景區既有體現江南特色的山水景區,也有反映宗教文化的寺院景點;既有藴含悠久歷史的王陵古墓,又有體現民俗風情的古鎮古村。紹興還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有“三缸”(酒缸、醬缸、染缸)和“三烏”(烏篷船、烏氈帽、烏乾菜),有傳統戲曲越劇、紹劇、蓮花落,還有過年時的祝福等等,在紹興民間還有許許多多的歷史文化在傳承並繼續着。

2、紹興縣旅遊產業發展的成效與現狀。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發展我縣的旅遊產業,把旅遊產業發展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來實施。特別是2000年縣城遷到柯橋以來,加大了旅遊發展的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投入,以新縣城為中心的星級酒店建設、大型購物中心的落成,輕紡城的二次創業為我縣的旅遊產業發展起到了很好的輻射作用。安昌古鎮開發建設加大了投入力度。鑑湖——以柯巖旅遊渡假區為龍頭的大型現代旅遊項目有的已經建成,有的正在建設,以佛教文化為主的大香林二期建設開發,已初具形態,以南部山區生態旅遊為主休閒遊正在興起,休閒農莊、歷史文化景點、古村落保護開發等已引成加快發展的勢頭。完成和逐步實施紹興縣旅遊總體規劃,併成功創建全省旅遊強縣。到2010年底,全縣有省級旅遊度假區1個,國家4a級旅遊景區2個,3a級旅遊景區1個,2a級旅遊景區2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1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1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個。全縣有旅遊飯店18家,休閒農莊54家。2010年旅遊經濟收入為72.26億元,佔gdp的比重9.31%。全縣已經形成以鑑湖—柯巖省級旅遊度假區為龍頭,北文化、中商貿、南休閒相配套的立體發展格局。

二、影響制約我縣旅遊產業發展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我縣在旅遊產業發展上雖然做了大量的基礎性工作,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從總體上看,我縣旅遊發展投入的回報率、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還很低,要使之成為我縣經濟發展的一項優勢產業尚有較大的距離。與旅遊產業發展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管理體制的不協調和經營方式的滯後,以及有關政策和法規等不夠完善的因素,形成制約我縣旅遊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其主要表現在:

1、旅遊項目建設籌資渠道不多,景點開發建設受到資金的制約。無論是從旅遊景點數量上,還是從旅遊資源可發掘上來説,我縣旅遊景點開發建設力度不足,資源優勢還不能轉化為產業優勢。景點(區)開發建設是發展旅遊產業的重要環節,是體現旅遊景區價值的根本,也是能否吸引遊客的關鍵。而我縣的景點資源雖不少,但現成直接可用的不多,大多數都需要進一步開發建設包裝。而且景點的建設、開發和維護需要資金費用比較大,投資回報週期長,在吸引外來投資者開發建設上有一定難度。因此,我縣旅遊資源開發、整合以及旅遊基礎設施和景點(區)建設面臨着資金短缺的制約。

2、旅遊建設配套設施不夠完善,旅遊環境尚未成熟。旅遊景點的吃、住、行、遊、娛、購等要素,是相輔相成、共生共榮的。沒有這些要素的配合,就會大大降低旅遊景點對人流、資金流的吸引力,沒有人流、資金流,發展旅遊就無從談起。而且,景區周邊的相關環境設施沒有配套,作為旅遊活動項目延伸的旅遊購物、特色餐飲、休閒娛樂等配套設施的不完善,對遊客產生不了留得住的理由。

3、旅遊管理機構履行職能難度大,統籌協調的能力有限。從我縣實際情況看,要發展旅遊產業,牽涉到縣城建設、規劃佈局、文化設施、土地和建築產權交易、交通、餐飲、娛樂等諸多方面,要協調這些羣體的關係,必須有一個比較專業和權威的管理機構,來協調和操作具體事務。我縣目前設立的旅遊局,作為旅遊管理開發的職能機構,在發展我縣旅遊產業、有效協調各方面的工作存在着較大的難度和侷限。

4、宣傳促銷的力度不夠,資源優勢尚未轉化成品牌特色。對旅遊業來説,搞好宣傳促銷,形成品牌和特色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我縣雖然具有旅遊資源,但由於投入運行的旅遊景點或配套環境設施存在着較大的缺陷,沒有形成長效的旅遊接待線路,同時在宣傳和促銷等方面的力度也不夠強,造成了旅遊景點品位不突出,品牌不彰顯。

三、對我縣文化旅遊產業化發展的幾點建議

“十二五”是個大消費時代,對加快發展旅遊產業十分關鍵。這一時期為我縣發展旅遊,特別是發展文化旅遊產業帶來難得的歷史性機遇。我們應該把握機遇,充分挖掘和發揮資源優勢,把加快旅遊業發展作為重要戰略舉措,既立足當前做好相關工作,儘快見效;又着眼長遠,做好規劃,謀求長遠和可持續發展。

1、提升觀念,進一步加強加快發展旅遊產業的領導。我縣經濟較為發達,是全國經濟強縣,工業化水平較高,但同時也帶來了資源和環境問題。在目前情況下,加快發展旅遊產業是我縣必走之路。旅遊產業的發展有利於我縣的經濟轉型升級,有利於環境保護,有利於第三產業的發展,是一項一舉多得的好事。因此,我們必須要有正確的理念來對待旅遊產業的發展,共同為加快我縣旅遊產業獻計出力。“十二五”期間我縣把加快旅遊產業發展作為國民經濟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必須加強對該產業發展的領導。旅遊產業的發展涉及全縣各個鎮街和眾多部門,需要有一個建全的領導班子來統籌。進一步加強日常性工作的協調和溝通。積極探索旅遊產業發展的機制和體制,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同時又要發揮市場的主體作用,該政府投入的決不推諉,該市場運作的積極推進。要充分發揮旅遊局行政管理和行業管理的作用,統籌全縣旅遊產業規劃,實施相關工程的全程管理,把握行業發展的趨勢,提高旅遊管理人員、專業人才和導遊的隊伍素質。同時加大對有關部門和鎮街的考核力度,要同抓工業經濟發展一樣來抓旅遊產業的發展。

2、發揮資源優勢,完善旅遊產業發展規劃。規劃是旅遊產業發展的龍頭,要使潛在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經濟優勢,必須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源為基礎,制定出高起點、高品位、科學合理、可持續發展、符合我縣特色的旅遊產業發展規劃。要按照統一規劃,加大旅遊資源整合重組和深度開發力度,既要擴大景點的規模,提高景點的檔次,又要敢於創新,變無為有。對已建成、在建中和擬建設的景點,要挖掘文化內涵,進行深度開發,注重文物蒐集、資料開發、布展解説,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再現紹興古、近代歷史風雲,激活積澱的文化和凝固的建築,力求聲、色、情、景並茂。要樹立旅遊經濟的理念,營造濃厚旅遊氛圍,改善旅遊環境,發展“過夜”旅遊、綜合消費旅遊項目。

3、充分挖掘,增強我縣特色旅遊經濟的吸引力和輻射力。旅遊經濟是開放型經濟,發展我縣旅遊產業必須增強開放意識,拓展外延,增強輻射力。既要開放引進,又要開放輸出,既要立足本地資源、景點做足文章,又要跳出紹興,眼觀四路,耳聽八方。善於把我縣的旅遊資源、旅遊產業要素同周邊縣、市、區的資源和要素結合起來。要注意深層挖掘,充分發揮文化活動的聚集和吸引效應,將旅遊消費與旅遊開發建設結合起來。通過積極打造我縣特色文化旅遊,進一步完善產業結構,做好提升地方品牌的知名度的文章。

4、合理佈局,加快旅遊產業相關配套設施建設。景區建設要抓住重點,無論是什麼形式的投資開發建設,都必須以旅遊發展規劃為依據,嚴格按照規劃實施建設,確保發展目標的實現。在具體開發建設上,堅持以高標準發揮效益為核心,儘量避免遍地開花、盲目投資的現象。景區開發要按照國家a級標準建設,旅遊接待新建的賓館飯店要從星級標準起步,以防止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同時要充分利用社會資金加大對鄉村生態、農業觀光旅遊等方面的建設開發。在建設景區的同時,大力發展旅遊相關產業,要注重建設吃、住、行、遊、娛、購等設施要件,特別是要因地制宜,結合旅遊資源分佈特點,突出新、奇、特等旅遊要素特徵,把我縣地方文化、特色戲劇等融入特色文化產品開發項目。

5、拓寬思路,不斷完善發展旅遊經濟的政策措施。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研究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經濟規律,特別是現代旅遊業發展的特點、規律,充分考慮旅遊經濟投入、產出的特殊性,制定有利於旅遊業加快發展的政策,拉動旅遊資源的開發、改造和經營。加大旅遊項目的招商引資力度,對旅遊建設項目的投資,應考慮給予一定的優惠所得税率的享受。同時,政府應在旅遊要素配置上提供保障,在打造環境上優化服務,規範經營行為,保護旅遊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加強引導旅遊行為發生的策劃工作,通過定期分析研究,提高有利於開拓旅遊市場的決策水平,並經過策劃設計使之實施。加強對客源市場、消費構成、消費需求等方面的調研,適時做出預測,為經營旅遊市場和發展旅遊業的決策提供參考或指導。

旅遊類調研報告篇3

多年來,我們依託天柱山,緊扣撤縣建市目標,始終堅持把縣城作為城市進行規劃、建設和管理,取得了明顯成效。縣城已不僅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是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龍頭和引擎,集中展現出_風景區、開發區、度假區“三區並舉”和工業、旅遊“兩翼齊飛”的跨越發展新形象,而且正向着皖西南區域性旅遊中心城市和_次中心城市加速邁進。在當前工業化、城市化提速推進的大趨勢下,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熱潮中,在全縣開展“城市建設管理年”活動之際,如何更好、更快地推進_高標準風景旅遊城市建設,這是牽動_縣和_市乃至更大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課題。為此,我們帶着課題開展調查研究,提出了一些思考。

一、近年來我縣城市建設的現狀

近年來,我縣以縣城為核心的城鎮迅速發展,城鎮化步伐明顯加快,_年全縣城鎮化率達38%,城市規模逐漸擴張、功能日益完善,對人流、物流、資金流等各類資源的聚集能力也在穩步提升。

(一)城市規劃體系逐步完善。我縣縣城總體規劃始編於 982年, 994- 995年進行了第一輪修編,_-_年聘請上海同濟大學規劃設計研究院對天柱山風景名勝區與縣城的總體規劃進行了統一修編。城市總體規劃日趨完善,城市發展的定位更加明確:縣城作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天柱山所在地”,是“工商貿協調發展的皖西南風景旅遊城市”,這是充分考慮我縣歷史、文化和經濟發展現狀而作出的定位,切合_依託旅遊發展的特色路徑。第二輪規劃修編,充分體現了“山城一體、山城相融”的發展理念,將天柱山風景區 _年來,通過多渠道融資擴大投入,x_x_間,縣城市政建設資金投入達8 72萬元,城市建設的力度逐年加大。

一是城市規模逐步擴張,城區道路總長度達57km,形成了“五縱四橫”的城市主幹道路網絡,城市主體框架逐步拉開。_年縣城建成區面積達 6km2,城市人口 6萬。

二是城市功能得到完善,擴建5萬噸水廠、新建35km燃氣管網、新引進營運公交大巴,電力、電信等設施隨城市建設同步推進;目前全縣星級賓館飯店達 家,其中4星級 家、3星級5家,風景旅遊城市的接待功能日趨強化。

三是城市品位穩步提升,先後完成舒州大道中段、南嶽路中段、天柱山大道景觀綜合整治,建成火車站、老城區、東門大橋、山門等城市廣場2.7萬m2,清淤城區河道 6km,完成引水入城工程,整治小街小巷道路,全力陽光城、濱河御花園、幸福佳苑、水岸江南等一批住宅小區成為體現城市整體改造的新亮點。四是城市商業網絡逐步形成,建成了姚衝建材、金源菜市、旺業、財富購物等一批大市場和天柱第一城旅遊購物大市場,城市商業網絡日趨完善。

(三)城市管理水平正在提高。近年來城市管理的領域在拓寬,力度在加大,成效也非常明顯。

一是嚴格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加大了城鄉規劃法方面法律法規的宣傳,嚴格執行建設項目“一書兩證”制度,加大對違法建設的查處力度,特別是對城區房地產開發市場進行一次全面清理,有效規範了全縣房地產市場。

二是加大了城市管理體制機制的改革力度。

成立了縣投資公司,城市建設投融資渠道更寬,方式更加靈活;改革縣環衞體制,實現了環衞作業“管”、“辦”分離;城區河道由縣建設部門統一管理,避免了多頭管理的弊端;推進城市綜合執法體制改革,積極組建城市執法局,規範了城市執法,強化了管理力度;城區綜合交通整治常態化運作,有效規範了城區交通秩序,培養了城市居民的文明習慣,推動了文明創建。

同時,我們在城市建設和發展過程中也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乃至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是規劃仍然比較滯後,突出表現在城市發展的目標上。隨着開發區( .9km2)、度假區( 6km2)的開發建設,一城三區總面積將迅速達到40km2的規模,當前的城市規劃(_年規劃)提出到_年建成“雙二十”城市的目標明顯滯後於城市發展步伐。同時也還存在規劃管理相對滯後、規劃執法力度不夠問題。

二是城市建設管理體制亟待進一步理順,目前開發區、天柱山風景區、旅遊度假區均有(或將有)自身的建設管理機構,在山城一體的城市框架下,缺乏統一的城市建設協調機制,不利於城市的整體開發建設和協調發展。

三是建設品位有待進一步提高,中心商貿區整體開發仍然不夠,風景旅遊城市特色沒有得到有效而統一的彰顯。四是城市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仍然不夠均衡,供水、供電、道路仍是部分城區發展的瓶頸制約,影響了城市功能的整體發揮。五是城市道路與 05、3 8國道功能上的矛盾日益突出,中心商貿區交通擁擠現象長期以來未能得到有效改善。

二、推進風景旅遊城市建設當前需要做好的重點工作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本着針對性、操作性強的原則,我們結合實際經過深入調研後認為,推進宜商、宜業、宜居、宜遊的風景旅遊城市建設,當前要着力做好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拓展城市規模。一個城市沒有一定的規模就不能成其為城市。隨着人口和產業向城市的加速集聚,拓展城市規模是必然的要求,這也符合國家發展中心小城市的政策。我們目前的城市建成區規模距現有規劃中“雙二十”的規模尚有相當大的差距,距眼下需要達到的40km2規模相比差距更大。因此,我們必須也完全能夠擴張城市規模,拓展城市發展空間。今年起,我們要結合啟動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的修編,進一步完善並放大主城區、開發區、度假區、風景區“一城四區”的空間佈局,推進城市東擴、西進、南延、北展。一是東擴,在按現有 9km2規劃,加速建成東部開發區的基礎上,推進開發區的擴模增容,提升開發區的產業承載力。二是西進,一方面,按照新批准設立的度假區規劃,拉開西部度假區 6km2框架,加速“山城一體、山城相融”進程;另一方面,着眼長遠,結合 05、3 8兩國道改線和貫通滬蓉、東香兩高速的出口,逐步構築城市大外環線,推進城市跨潛河發展,努力建設濱河新區,進一步增強輻射帶動能力。三是南延,主要是結合開發區的擴模,推進城市向南邊毗鄰的滬蓉高速延伸,形成滬蓉高速沿線新的發展亮點。四是北展,科學利用城市北部山丘地,推進城市綜合開發。

(二)着力完善城市功能。近年來,我們不斷加大對城市建設的投入,市政基礎設施得到明顯改善,但欠賬仍然很多,城市的保障服務功能亟待提高。我們必須進一步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加快老城區道路改造和新城區主幹道建設,加強城市供水供氣、污水處理、生活垃圾處理、防洪以及停車場、廣場、公廁等公用設施建設,改善電力、電信、有線電視和文化教育、醫療衞生、購物休閒等條件,不斷配套完善城市功能。正是基於這方面的重點考慮,在今年的“城市建設管理年”活動中,縣委、縣政府提出要抓好“十大建設工程”,其中,城市垃圾處理場、污水處理廠、城市路網及公共交通場站建設、開發區和度假區基礎設施建設、城區供水管網改造等工程的大力實施,無疑會對完善城市功能起到重大作用。同時,這些工程對於拉動投資、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意義重大,體現了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的執政理念,我們要千方百計狠抓工程進度,確保工程質量,使其順利建成並早日發揮效益。

(三)着力提升城市品位。城市品位體現的是一個城市的檔次和形象,這要求我們高度重視城市景觀建設。

一要大力實施城市“增綠”、“添亮”、“活水”工程,繼續推進城市主幹道和河道景觀整治,全面實現城區道路包括背街小巷的硬化、綠化、亮化、美化,建好潛河、梅河、皖河等重點景觀帶。

二要大力建設城市精品建築和標誌性建築,注重適度開發高層建築,興建高檔小區,積極推進建築設計和建築風格的創新,全力促進城市在長大、長高、扮靚中彰顯現代氣息。

三要大力開展舊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加速推進財富廣場、嘉宜廣場、秀獅商業步行街等一批城市綜合開發項目,穩步實施原種場、農科所和桃園南路、公安局等地塊的綜合開發與改造,努力使城市面貌有大的改善,形象有大的提升。

(四)着力彰顯城市特色。特色是城市的靈魂和魅力所在。作為風景旅遊城市和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我們在彰顯特色、提高吸引力方面還大有文章可做。

一要建好“3座公園”,即皖園、雪湖公園和二喬公園。皖園主要是圍繞“皖”做文章,建成以古皖文化展示為主體的旅遊休閒區。雪湖公園主要是圍繞“三湖一寨”,恢復歷史文化遺址,供市民休閒娛樂。二喬公園主要是以三國大喬、小喬為主題,建成以胭脂井為重點的民俗遊覽區。

二要完善城市旅遊配套設施。加快城區旅遊景點的開發,加強休閒娛樂設施建設,進一步提高賓館接待能力和接待水平,確保城市能夠滿足遊客多方面的消費需求,進而留住遊客。

三要強化城市品牌創建工作。加強城市園林綠化和旅遊軟硬件建設,努力使城市的每一幢建築、每一條道路、每一個空間都能體現歷史文化名城的風貌和風景旅遊城市的特點,積極創建省級園林城市和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五)着力加強城市管理。城市發展要堅持建管並重。隨着城市建成區範圍不斷擴大,人口不斷增長,城市管理的任務越來越重,管理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迫切要求我們加強城市管理工作。一要加強規劃管理。切實吸取以往規劃管理中的教訓,在全面強調規劃的完整性、超前性、科學性的基礎上,確保規劃的權威性和嚴肅性,加大對違反規劃建築和建設行為的規劃執法力度,真正發揮規劃的龍頭引領作用。二要加強綜合交通管理。鞏固城市公共交通整治成果,加快建立以公交、出租車為主體的公共交通體系。城市公交車已經投入運營,要進一步探索建立覆蓋城鄉的大公交運營網絡體系。三要加強環衞管理。建立健全環衞管理、清掃保潔分離制度,推進環衞作業市場化。四要加強城市綜合管理。加快成立行政執法局,將市容市貌、綜合交通、環境衞生、違法建設等納入統一管理,全面提升文明縣城創建水平。五要加強建築市場和行業管理。嚴格建築市場準入清出制度,規範物業管理,促進城市建築業和房地產業健康發展。

(六)着力發展城市產業。城市是產業的載體,產業是城市的支撐。我們要把城市發展與產業壯大有機結合起來,做到推進風景旅遊城市建設與強化城市產業支撐的互促互動。

一要結合開發區的建設發展工業,做大做強機械機電製造、醫藥化工、紡織服裝、農產品及旅遊工藝品加工等產業集羣,加快工業強縣進程。

二要結合度假區的建設,高標準建成國家網球訓練基地、皖鎮等旅遊服務大項目,跟蹤推進皖園、温泉度假村和鄉村坡地運動中心等項目,放大旅遊產業效益。

三要結合主城區的改造提升,引進、建設大型商貿設施和專業市場,實現城市商業的大繁榮。四要結合城市綜合開發,引進有實力的大企業、大集團,推進城市成片開發,促進房地產業大發展。五要結合挖掘“古皖之源、禪宗之地、京劇之祖、黃梅之鄉”等文化底藴,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和休閒娛樂業,進一步打響休閒、養生、健身等品牌,提升服務業發展水平。

三、推進風景旅遊城市建設亟須突破的瓶頸制約

調研中,我們也感到,當前推進風景旅遊城市建設,亟需突破以下五大瓶頸制約。

一是土地瓶頸制約。突出表現在開發區和度假區建設用地指標日益緊張,以致項目的落地和實施面臨困難。當務之急一要抓緊修編城市新一輪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用地調整;二要大力開展“雙掛鈎”、“雙置換”工作,積極對上申報爭取用地指標;三要大力推行集約節約用地,搞好閒置用地清理。

二是資金瓶頸制約。目前我縣城市建設負債達_多萬元,資金缺口制約十分嚴重,同時城市建設靠政府投入的“單打一”局面尚未根本改變,多元化投資的格局尚未形成。對此,我們必須強化經營城市、經營項目的理念,多渠道籌集資金,為城市建設提供保障。要有計劃地對老城區的黨政機關、學校、醫院等單位進行佈局調整,實施搬遷,帶動新區開發。要抓住國家擴大內需的重要機遇,積極爭取國家項目資金,投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要充分發揮縣投資公司等融資平台作用,通過經營城市土地、城市資產和適度舉債等多種形式籌措建設資金。

三是拆遷安置瓶頸制約。拆遷安置一直是城市建設的難點問題,隨着開發區和度假區建設的提速,迫切要求在拆遷安置上加大力度,加快進度。要切實做好拆遷安置的宣傳動員工作,使羣眾真正理解和支持拆遷安置,對極少數無理取鬧者,必須依法強制執行。要切實加強拆遷政策實施的統一管理,維護拆遷政策的統一性和嚴肅性,做到公平拆遷、陽光操作。同時要善於學習借鑑外地的先進經驗和做法,有效推進拆遷工作。

四是體制瓶頸制約。突出表現在“一城四區”之間在規劃、建設、管理上存在各行其是、各自為政的現象,協調配合不夠,致使工作出現漏洞,在環衞、路燈等管理上也由於職責不明形成了盲區。下一步我們將成立縣規劃委員會,進一步強化縣城市建設領導小組的職能作用,理順環衞、路燈等管理體制,全面加強對城市建設土地供給、資金籌措和規劃管理等工作的統籌協調。

五是人才瓶頸制約。目前我縣城市建設明顯緊缺規劃人才和經營城市人才,必須加大專門人才的外引內培力度,注重配強專門人才隊伍,為推進高標準風景旅遊城市建設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

調研的目的在於更好地推動工作。我們將以這次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契機,進一步創新工作舉措,解決突出問題,更好更快地推進風景旅遊城市建設,促進_科學發展、加速崛起。

旅遊類調研報告篇4

我縣歷史悠久,文化底藴深厚,文物古蹟和歷史傳説頗多。近年來,我縣高度重視旅遊產業開發工作,堅持把發展旅遊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來抓,深入挖掘旅遊資源,精心包裝旅遊項目,積極尋求投資合作伙伴,使旅遊產業的發展取得了一定進展。在年初召開的縣委十屆四次全會上,明確提出了要把我縣建設成為農業生態觀光和休閒旅遊基地,全力打造京津唐後花園的奮鬥目標。我縣作為環京津休閒產業帶上的重點縣,具有發展休閒度假旅遊的良好區位優勢。在傳統旅遊項目淨覺寺、麻山寺進行修繕、開發的情況下,我縣又引進了京東卧龜山和*碧花園等新興旅遊項目,為我縣發展休閒旅遊注入了新的活力。

淨覺寺景區,位於楊家套鄉蠻子營村東,佔地8540平方米。始建於唐,重修於明、清,1982年被批准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素有“京東第一寺”的美譽。20xx年以來,在國家和省市的支持下,我縣先後投資300多萬元,對淨覺寺進行了大規模修繕,恢復了原建築風格。20xx年,淨覺寺被批准為國家aa級景區。20xx年,我縣恢復了淨覺寺廟會,現已成功舉辦了六屆,並且呈現出一屆比一屆興旺的良好發展態勢。今年的淨覺寺廟會,共接待縣內外遊客30多萬人次,市場交易額達1000餘萬元,遊客接待量和市場交易額均創歷史新高。

麻山寺景區,位於郭家屯鄉麻山寺村北,在柏樹林立的半山腰曾建有麻山寺,至今還保留着明代的碑座和碑頭。麻山山頂地勢平緩,面積約300多平方米,並立有一塊刻有“古人種玉處”的石碑。相傳,這裏是春秋時期無終子國陽伯雍種石得玉的地方,也是“*”縣名的由來。為了使“種石得玉”的美好傳説廣為流傳,20xx年以來,麻山寺古文化研究開發有限公司投資800多萬元,對麻山寺進行了恢復建設,主要建築包括大雄寶殿、山門殿、天門殿、鐘樓、鼓樓等,設計為明清風格。目前,山門殿、大雄寶殿、鐘樓、鼓樓等主體工程已基本完工,並建成寮房10間,已初步具備接待條件。

*碧花園旅遊開發項目,是我縣引進的集度假觀光、療養休閒、餐飲娛樂、房地產開發等為一體的綠色生態旅遊項目。該項目由廣東中萃集團*碧花園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投資建設,位於大安鎮境內東九户村北,總投資20億元,佔地面積2100畝,重點建設度假休閒場所、五星級酒店、國際會議中心和健身活動中心。一期工程已於20xx年6月初正式開工,目前,已累計投入資金9000萬元。項目的開工建設對於豐富我縣旅遊項目、提升旅遊檔次、推動旅遊產業快速發展將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京東卧龜山綠色生態園項目,是我縣依託豐富的山地資源和便利的交通條件,圍繞打造農業生態觀光和休閒旅遊基地,主動融入京津唐大旅遊經濟圈而引進開發建設的綜合性園區。該項目位於*縣城北約五公里饅頭山南麓,由*嘉潤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投資建設,項目總投資2.1億元,佔地288畝。項目分兩期進行,一期工程於20xx年3月份開工建設,截止目前,投資1190萬元,已完成打井和道路的平整工作,綠色生態餐廳基礎工程基本結束,洗浴娛樂中心、宿舍樓基礎已開槽並進行混凝土墊層澆築。

黃家山生態農業園項目,位於郭家屯鄉黃家山村北溝,由天津美思德裝飾有限公司投資興建,總投資6490萬元,佔地615.5畝。於20xx年3月開工建設,已累計投資1790萬元。栽植果樹8000株,修通進山水泥路4500米,建生態山莊一座,總建築面積3600平方米。

二、我縣發展旅遊業的優勢劣勢分析

(一)發展旅遊業的優勢

一是地理位置優越。我縣位於京、津、唐三角腹地,西距北京120公里,西南距天津140公里,東南距*60公里,東距秦皇島150公里。距離北京、天津機場不足2小時車程。102國道、京沈高速公路、京哈和大秦鐵路貫通全境。

二是物產資源豐富。我縣“四大一小”(大白菜、大葱、大蒜、大蘿蔔和金絲小棗)久負盛名。尤其是大白菜和孤樹金絲小棗全國聞名。近年來,我縣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設施蔬菜、園林花卉和中藥材等產業也取得了長足發展。

三是文化底藴深厚。*因“種石得玉”的傳説而得名,有徐九經升官記、肖太后行宮等美麗傳説。此外,還有蠟染、葦編、草編、剪紙、影人、泥塑等民間工藝。

四是商貿物流發達。鴉鴻橋小商品市場是我國北方較大的小商品集散地,市場交易額名列全國第四。小商品種類達1000餘種,年客流量30餘萬人次,年交易額45億元,商品流通範圍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北京、天津、內蒙古以及甘肅等十多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

五是輻射客源充足。我縣地處京、津、唐、秦旅遊圈,周圍京、津、唐等地人口眾多,經濟發達,居民受教育水平高,出遊比例一直在全國名列前茅。特別是隨着環渤海地區經濟的飛速發展,為我縣發展休閒旅遊業提供了廣闊空間。

(二)發展旅遊業的劣勢

一是發展旅遊的意識不強。我縣廣大幹部職工雖然對發展旅遊業有一定的認識,但認識程度還有待提高,尤其是對依靠旅遊業帶動全縣經濟發展的認識還不夠統一。受傳統思想影響,部分幹部羣眾頭腦中還存在着“只有擁有全國知名的大景點或景區才能發展旅遊業”的思想,認為*旅遊資源少,旅遊業發展不起來。

二是自然和歷史旅遊資源不多。我縣既無名山大川,也不臨河靠海,先天的旅遊資源貧乏。目前,我縣只有淨覺寺景區有一定知名度,其他幾處有價值的景點尚未得到大規模開發。特別是周邊縣市旅遊景區較多,使我縣成了遊客的路過之地,我縣在周邊眾多知名景點包圍中發展旅遊業尤顯困難。

三、對策建議

雖然我縣在旅遊資源、服務設施等方面存在一定劣勢,但我縣獨有的區位優勢、充足的客源、發達的商貿以及極富地方特色的物產和人文環境都給發展旅遊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因此,我縣發展旅遊業的優勢明顯大於劣勢,只要準確定位,科學設計,獨闢蹊徑,揚長避短,科學利用和合理開發現有資源,我縣的旅遊業一定會實現較大發展。

一是要加強領導,狠抓管理。要加強對全縣旅遊開發工作的組織領導,成立專門的旅遊資源開發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旅遊資源開發工作。充分發揮縣旅遊局的職能作用,配齊配強工作人員,搞好全縣旅遊發展規劃的編制和實施,推進旅遊資源開發。加強旅遊行業及旅遊市場的監督和管理,進一步制定促進全縣旅遊開發的優惠政策,鼓勵和吸引縣外資金投資、開發旅遊項目。

二是要強化宣傳,提高認識。要積極宣傳當前旅遊業發展形勢、旅遊對經濟的拉到作用以及我縣發展旅遊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進一步提高全縣廣大幹部職工對旅遊開發工作的認識,切實把思想統一到加快全縣旅遊開發進程上來,努力在全縣上下形成支持旅遊開發、服務旅遊開發的良好社會氛圍。要積極組織旅遊推介會,充分利用媒體宣傳,進一步擴大我縣的旅遊知名度。在高速公路、國省幹線主要路口、路段設置廣告牌,介紹景點特色,吸引更多的外地遊客來我縣旅遊。

三是要充分論證,完善規劃。我縣的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已經初步完成,並在有關會議上進行了討論。下步,應抓緊進行修改完善,本着“立足實際、着眼長遠、先易後難、重點突破”的原則,使之更加符合我縣實際和上級規劃精神,更好地促進全縣旅遊業的發展。特別是在旅遊項目開發規劃和可行性分析上,要詳細具體、科學合理,以利於下步招商引資和開發建設。

四是要依託項目,招商引資。在我縣當前財力十分緊張的情況下,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採取“借雞生蛋”的辦法發展旅遊業。在深入挖掘縣內旅遊資源的基礎上,對可開發旅遊資源進行包裝,並大力推介,通過招商引資,開發、建設旅遊項目。

五是要完善設施,優化服務。要不斷加強縣內旅行社管理,進一步提高服務水平。要加強賓館、飯店的服務管理,進一步完善設施,增強功能,提高服務水平,滿足旅遊接待的需要。要加強旅遊人才培養,選拔和培養一批旅遊開發設計、宣傳推介和導遊服務等方面的專業旅遊人才,提高我縣旅遊接待水平;要按照全縣旅遊總體規劃和景點、景區分佈,謀劃建設與之相配套的高標準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保障旅遊景點、景區道路通暢、水電齊全、通訊完善,促進全縣旅遊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旅遊類調研報告篇5

調研目的

通過對材料工藝的市場調查,加深我們對課本所學材料的理解和認識,瞭解各類材料對我們設計的重要性,讓純理論的並帶有抽象性的知識點明顯化,使之易於理解,方便掌握,能夠初步從市場及時瞭解新材料新工藝,瞭解一般產品的市場價格及客户需求,以及一些產品的基本樣式和尺寸。從而開闊我們的視野,便於以後做設計。

l調研範圍

包括地板、石材、廚具、衞具、門窗、牆紙、窗簾等

l主要調研對象

燈具

l調研地點

武漢市小東門家居大市場

l調研方式

訪談、觀察、蒐集資料

l調研內容:

主要調查材料在市場上的品種、規模、質地、價格、物理屬性,以及材料的用途和製作工藝過程等,其中以燈具為例,分析目前市場上的燈具的風格、功能及用材,以便日後做設計時作為參考。

l調研主體

引?

如果説人流湧動是現代城市的血脈,建築家居是現代城市的骨架,那麼燈光閃爍則是現代城市的精靈。隨着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的壓力不斷加大,家庭作為現代人休息、生活的場所,更是被人們所關注和重視。居室成為展現主人思想感情、文化層次、審美情趣的個性化空間。家居燈飾也不再作為簡單照明,而是成為情調生活的需要。燈具的造型、風格和色彩都越來越考究,越來越追求藝術效果。人們對家居裝飾的時尚、個性、健康要求也大大提高,無論是裝飾或燈飾,都以時尚、個性、健康的概念作為指導思想。因此,時尚、個性、節能、環保的燈飾已經成為時下家居裝飾的流行新趨勢。

一、燈具的定義

燈具是光源、燈罩及其附件的總稱。是能透光、分配和改變光源光分佈的器具,包括除光源外所有用於固定和保護光源所需的全部零部件,以及與電源連接所必需的線路附件。

二、燈具的照明方式

根據國際照明委員會cie的建議,按燈具光通量在上下空間分佈的比例分為五類:直接型燈具、半直接型燈具、漫射型燈具、半間接型燈具、間接型燈具。

1.直接型燈具

此類燈具絕大部分光通量(90-100%)直接投射下方,所以燈具的光通量的利用率最高,但照明效果不理想,如圖2.1.1所示。

圖2.1.1

2.接型燈具

這類燈具大部分光通量(60-90%)射向下半球空間,少部分射向上方,射向上方的分量將反射下來,從而減少照明環境所產生的陰影的硬度並改善其格表面的亮度比,如圖2.2.2所示。

圖2.2.2

3.漫射型燈具

燈具向上和向下的光通量幾乎相同(各佔40-60%)。最常見的是乳白玻璃球形燈罩,其他各種形狀漫射透光的封閉燈罩也有類似的配光。這種燈具將光線均勻地投向四面八方,能產生很好的照明效果,如圖2.3.1所示。

圖2.3.1

4.半間接型燈具

燈具向下光通量佔(10-40%),他的向下分量往往只用來產生與天棚相稱的亮度,此分量過多或分配不適當也會產生直接或間接眩光等一類缺陷。上面敞口的半透明罩屬於這一類。他們主要作為建築裝飾照明,由於大部分光線投向頂棚和上部牆面,增加了室內的間接光,光線更為柔和宜人,如圖2.4.1所示。

圖2.4.1

5.間接型燈具

燈具的小部分光通量佔(10%以下)。設計的好時,全部天棚成為一個照明光源,達到柔和無陰影的照明效果,由於燈具向下光通很少,只要佈置合理,直接眩光與反射眩光都很小。此類燈具的光通量利用率比前面四種都低,如圖2.5.1所示。

圖2.5.1

三、燈具的分類

1.吊燈

吊燈最普通的一種燈具安裝方式,也是運用最廣泛的一種。它主要地利用吊杆、吊鏈、吊管、吊燈線來吊裝燈具,以達到不同的效果。吊燈主要有:圓球直杆燈、碗形罩吊燈、傘形吊燈、明月罩吊燈、束腰罩吊燈、燈籠吊燈、組合水晶吊燈、三環吊燈、玉蘭罩吊燈、花籃罩吊燈、稜晶吊燈、吊燈點源燈等,如圖3.1所示。

帶有反光罩的吊燈,配光曲線比較好,照度集中,適應於頂棚較高的場所、教室、辦公室、設計室。吊線燈適用住宅、卧室、休息室、小倉庫、普通用房等。吊管、吊鏈花燈,適用於有裝飾性要求的房間,如賓館、餐廳、會議廳,大展廳等。用於居室的分單頭吊燈和多頭吊燈兩種,前者多用於卧室、餐廳;後者宜裝在客廳裏。吊燈的安裝高度,其最低點應離地面不小於2.2米。

圖3.1

2.吸頂燈

吸頂燈常用的有方罩吸頂燈、圓球吸頂燈、尖扁圓吸頂燈、半圓球吸頂燈、半扁球吸頂燈、小長方罩吸頂燈等。吸頂燈適合於客廳、卧室、廚房、衞生間等處照明。吸頂燈可直接裝在天花板上,安裝簡易,款式簡單大方,賦予空間清朗明快的感覺,如圖3.2所示。

圖3.2

3.落地燈

落地燈常用作局部照明,不講全面性,而強調移動的便利,對於角落氣氛的營造十分實用。落地燈的採光方式若是直接向下投射,適合閲讀等需要精神集中的活動,若是間接照明,可以調整整體的光線變化。多用於高級客房、賓館、帶茶几沙發的房間以及家庭的牀頭或書架旁,如圖3.3所示。

圖3.3

4.壁燈

壁燈適合於卧室、衞生間照明。常用的有雙頭玉蘭壁燈、雙頭橄欖壁燈、雙頭鼓形壁燈、雙頭花邊杯壁燈、玉柱壁燈、鏡前壁燈等。壁燈的安裝高度,其燈泡應離地面不小於1.8米,如圖3.4所示。

圖3.4

5.枱燈

枱燈按材質分陶燈、木燈、鐵藝燈、銅燈等,按功能分護眼枱燈、裝飾枱燈、工作台燈等,按光源分燈泡、插拔燈管、燈珠枱燈等,如圖3.5所示。

圖3.5

6.嵌入式燈

筒燈一般裝設在卧室、客廳、衞生間的周邊天棚上。這種嵌裝於天花板內部的隱置性燈具,所有光線都向下投射,屬於直接配光。可以用不同的反射器、鏡

片、百葉窗、燈泡,來取得不同的光線效果。筒燈不佔據空間,可增加空間的柔

和氣氛,如圖3.6所示。

圖3.6

7.地腳燈

地腳燈主要應用於醫院病房,賓館客房、公共走廊、卧室等場所。地腳燈的主要作用是照明走道,便於人員行走。它的優點是避免刺眼的光線,特別是夜間起牀開燈,不但可減少燈光對自己的影響,同時不可減少燈光對他人的影響,如圖3.7所示。

圖3.7

8.庭院燈

庭院燈燈光或燈罩多數向上安裝,燈管和燈架多數安裝在庭、院地坪上;特別適用於公園、街心花園、賓館以及工礦企業,機關學校的庭院等場所。庭院燈主要有:盆圓形庭院燈、玉壇罩庭院燈、花坪柱燈、四叉方罩庭院燈、琥珀庭院燈、花壇柱燈、六角形庭院燈、磨花圓形罩庭院燈等。庭院燈有的安裝在草坪裏,有的依公園道路、樹林曲折隨彎設置,有一定的藝術效果,如圖3.8所示。

圖3.8

9.節能燈

節能燈的亮度、壽命比一般的白熾燈泡優越,尤其是在省電上口碑極佳。節能燈有u型、螺旋型、花瓣型等,功率從3瓦到40瓦不等。不同型號、不同規格、不同產地的節能燈價格相差很大。筒燈、吊燈、吸頂燈等燈具中一般都能安裝節能燈。節能燈一般不適合在高温、高濕環境下使用,浴室和廚房應儘量避免使用節能燈,如圖3.9所示。

圖3.9

四、燈具的風格

1.現代燈具

簡約、另類、追求時尚是現代燈的最大特點。其材質一般採用具有金屬質感的鋁材、另類氣息的玻璃等,在外觀和造型上以另類的表現手法為主,色調上以白色、金屬色居多,更適合與簡約現代的裝飾風格搭配,如圖4.1所示

圖4.1

2.歐式燈具

歐式燈具與強調以華麗的裝飾、濃烈的色彩、精美的造型達到雍容華貴的裝飾效果的歐式裝修風格相近,歐式燈注重曲線造型和色澤上的富麗堂皇。有的燈還會以鐵鏽、黑漆等故意造出斑駁的效果,追求仿舊的感覺,如圖4.2所示。

圖4.2

3.中式燈具

中式燈的裝飾多以鏤空或雕刻的木材為主,寧靜古樸。其中的仿羊皮燈光線柔和,色調温馨,裝在家裏,給人温馨、寧靜的感覺。仿羊皮燈主要以圓形與方形為主。圓形的燈大多是裝飾燈,在家裏起畫龍點睛的作用;方形的仿羊皮燈多以吸頂燈為主,外圍配以各種欄柵及圖形,古樸端莊,簡潔大方,如圖4.3所示。

圖4.3

4.美式燈具

雖然美式燈似乎與歐式燈沒有太大區別,其用材一致,但是美式燈在注重古典情懷的同時,風格和造型上相對簡約,外觀簡潔大方,更注重休閒和舒適感。其用材與歐式燈一樣,多以樹脂和鐵藝為主,如圖4.4所示。

圖4.4

五、目前市場上的系列燈具1.晶瑩剔透玻璃系列

2.奢華璀璨水晶系列

3.藝燈大師精品系列

4.剛柔相濟金屬系列

5.典雅大方鋁材系列

6.夢幻童年兒童系列

7.健康環保pp系列

8.時尚個性絲線系列

9.温馨浪漫布藝系列

10.古色古香羊皮系列

11.田園風情藤藝系列

12.風情萬種亞克力系列

六、總結

在這次的調研中我不僅認識到了各種燈具的製造材質、亮度範圍以及它們各自的應用場所,還讓我懂得了以人為本的原則,以及相關的光學原理知識。更是解到燈具“簡約、時尚、個性、節能、健康、環保”的照明產品已成為燈飾消費流行趨勢,只有兼顧外觀造型雅緻,充分利用新技術新材料,達到藝術和燈光的完美結合,才能迎合我國提倡的“節能減排”的要求,點亮我們的生活!

旅遊類調研報告篇6

建始縣旅遊?

如何藉助滬渝高速公路和宜萬鐵路即將建成通車、省委省政府建設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國家擴大內需等機遇,以旅遊景區和小城鎮為依託,加快發展適合我縣特色的鄉村旅遊業,促進全縣旅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為縣域經濟的發展作出積極的貢獻,根據縣委的統一安排,我局於4月8日—5月5日,組織專題調研工作專班,深入到業州、高坪、紅巖、花坪、景陽等鄉鎮實際調查走訪,併到恩施、咸豐、利川等旅遊業發展較快和鄉村旅遊業發展基礎較好的縣市學習考察,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形成了建始縣鄉村旅遊業發展專題調研報告。

一、鄉村旅遊業發展的基本概述

鄉村旅遊是以鄉村獨特的自然風光和人文特色(生產形態、生活方式、民俗風情、鄉村文化等)為對象,進行觀光、度假、娛樂或購物的一種旅遊形式。從鄉村旅遊發展上而言,其主要以農村社區為活動場所,以鄉村田園風光、森林景觀、農林生產經營活動、鄉村自然生態環境和社會文化風俗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為目標市場,以領略農村鄉野風光、體驗農事生產勞作、瞭解風土民俗和迴歸自然為旅遊目的的一種旅遊方式。對於我縣而言,在加快旅遊景區開發建設的同時,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業,可以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村就業崗位,提高農村居民收

入,有效擴大內需及拉動消費,加快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達到以旅促農、以旅帶農、以旅富農、以旅富農,實現旅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鄉村旅遊作為旅遊業發展的一種新形式,越來越受到廣大旅遊消費者的普遍青睞,成為加快旅遊產業發展的催化劑。

二、建始鄉村旅遊業發展的基本現狀

(一)鄉村旅遊資源十分豐富,開發潛力巨大

我縣自然生態文化旅遊資源豐富,交通區位條件優越,旅遊資源開發起步較快,這為鄉村旅遊提供了十分廣闊的發展空間,顯現出了美好的發展前景。

1、自然生態資源豐富。豐富的自然景觀,良好的生態植被,宜人的氣候是發展鄉村旅遊的有利條件。我縣山嶺縱橫、河谷幽深、流泉飛瀑、植被繁茂、景緻眾多。這裏有聞名全國的南方最大的落葉松基地——長嶺崗林場,有原汁原味原生態的野三河,有清江畫廊之稱的景陽河,有奧陶紀石林代陳溝,有山水風光獨特的大沙河等等。縣內最高海拔20xx米,最低海拔308米,立體氣候明顯。加之我縣屬典型的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氣候温和,既無嚴寒,又無酷暑。森林覆蓋率達70%,是最適宜人類居住地,有湖北後花園之稱,發展鄉村旅遊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2、民俗文化底藴深厚。獨特的民俗民間文化是打造鄉村旅遊的重要載體。我縣除了擁有“建始直立人”這一世界級特質旅遊文化品牌外,這裏還有蜚聲中外的民歌《黃四姐》,有收入《中國名勝辭典》中的石通洞、石柱觀等名勝古蹟,有被譽為土家交響樂的絲絃鑼鼓、鬧年歌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政要吳國楨故居、朱和中故居、五陽書院等一批歷史古蹟。同時,我縣屬於少數民族集聚地。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善良純樸、率性耿直、熱情好客的民俗民風,是鄉村旅遊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

3、交通區位條件凸顯。滬渝高速公路和宜萬鐵路即將建成通車,318國道、209國道、清江黃金水道貫通全境,全縣已構成立體型交通網絡。我縣已融入了恩施州一小時經濟圈,建始大部分的鄉村距縣城都在一小時車程內。鄉村旅遊的客户羣主要是大都市生活人羣,獨特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將為建始鄉村旅遊的發展提供充足的人氣,從而為鄉村旅遊的快速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4、地域人文環境優越。我縣廣大農村生態良好的田園風光,山清水秀的鄉野村落,風格獨具的農家小院,慢節奏的農家生活方式,綠色環保的農副產品,風格獨特的農家飲食,熱情好客的鄉村居民,這些都是極好的鄉村旅遊資源,適宜打造出高質量的旅遊產品。

(二)旅遊景區開發起步較快,發展平台初具

我縣旅遊業發展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勢頭強勁,為鄉村旅遊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目前,野三河景區由武漢志順房地產公司投資開發,規劃總投資2.2355億元。該景區地跨花坪、景陽、高坪三個鄉鎮,規劃總面積155平方公里。野三河景區現

已步入全面開發建設階段,計劃於20xx年試營業,20xx建成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被業界認為是湖北省最具成長的旅遊景區之一。雲霧靈山景區由恩施今大集團投資開發,規劃總投資1.32億元,規劃總面積100多平方公里,景區內基礎設施建設已全面啟動,計劃20xx年底試營業。該景區是恩施州最具後發優勢的城郊公園,景區所在的代陳溝村已申報為湖北省旅遊名村。長嶺崗林場則是最具開發潛力的度假旅遊聖地。旅遊景區的開發建設,必將為鄉村旅遊業的快速發展提供有效的平台。

(三)鄉村旅遊發展業已起步,發展勢頭良好

我縣通過大力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和新農村建設,農村基礎設施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人民羣眾的生產發展觀念得到了較大的轉變,一部分農户依靠自家的基礎條件,開辦起了農家樂,以農家樂為主要形式的鄉村旅遊便應運而生,成為我縣鄉村旅遊發展的基本形式。20xx年,業州鎮就與旅遊局共同發起在野韭池村辦起了農家樂試點。隨着城裏人到鄉下休閒娛樂漸成時尚,在地方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以農家樂為主的鄉村旅遊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如對應城區休閒需求的“野韭池農家樂”、紅土坪的“泳豐山莊”等,對應景區觀光遊客食宿的“黃鶴橋農莊”、對應新農村建設的高坪“八角人家”、“偏溝灣農莊”等。為引導鄉村旅遊的規範發展,高坪、花坪等鄉鎮還召集各農家樂主協商制訂服務規範,舉辦農家樂從業人員培訓等。據統計,我縣現有農家樂100多家,每年農家樂綜合接待收入近千萬元。農家樂

從一產生就顯現出了蓬勃的生機與活力。

三、建始鄉村旅遊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對鄉村旅遊業發展的認識不到位,思想解放不夠。根據調查走訪,目前在鄉村旅遊業發展上,對鄉村旅遊的產業地位認識不夠,沒有看到鄉村旅遊廣闊的市場前景。我縣現有的農家樂,基本上都是農户藉助自己家的優勢和基礎條件,自發的發展起來的,鄉鎮政府和旅遊職能部門缺乏強有力的'引導和指導,在發展上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由於對鄉村旅遊的內涵認識不足,忽視了鄉土性是鄉村旅遊的核心特徵和基本依託點,盲目引進都市化的旅遊產品形式,盲目建設現代化的接待設施,出現了建築城市化、活動簡單化等趨向,鄉土特色不明顯,致使以農家樂為主體的鄉村旅遊出現了盲目趨同發展的現象。

二是鄉村旅遊發展規劃不到位,缺乏科學指導。我縣在鄉村旅遊業發展上,主要由經營者自己謀劃、自行設計、自主建設起來的。由於缺乏科學的規劃,目前還處在散亂狀態,絕大多數農户一般是在原有基礎設施上稍加改動就開始接待遊客,出現了無序開發、重複建設、惡性競爭的現象,不利於鄉村旅遊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三是鄉村旅遊產品開發不到位,發展活力不強。近幾年來,我縣鄉村旅遊業雖然有了一定發展,但從目前鄉村旅遊業發展現狀而言,僅僅只能提供餐飲住宿、娛樂為主的短線經營服務。

旅遊類調研報告篇7

會展業與旅遊業具有較強的關聯性。會展通常都會選擇旅遊發展到一定程度、有一定基礎設施的地方舉辦,而知名的成功會展又會推動當地旅遊業的發展。當前,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城市更加重視發展會展旅遊業。今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市政協組織部分委員,會同市旅遊局、市會展辦和市政府研究室等部門,聯合開展了會展旅遊業發展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市會展旅遊業的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市會展旅遊業發展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會展經濟蓬勃發展,產業特色初步形成。從全國範圍來看,合肥會展起步偏晚,但發展較快。自以來,展會數量年均增速達40%。全市舉辦各類展覽40餘場次(其中安徽國際會展中心舉辦18場次);達69場次,較上年增長70%,參展人數增長141%,當年安徽國際會展中心舉辦大型會展25個;舉辦各類較大的展覽66場次,尤其是第__屆國際美術大會的舉辦,標誌國際性大展取得零的突破,當年參展人數總計達28萬人次。,全市舉辦各類展覽突破70場次(其中安徽國際會展中心舉辦32場次),營業收入、展覽面積、參展人次都再創歷史之最。,全市共舉辦各類展覽102場,展種涉及科技、工業裝備、文化藝術、農業、服裝服飾、人才、糧油機械等領域,其中全國性展覽有第十三屆中國藝術博覽會合肥展暨合肥文化產業博覽會、中國國際徽商大會等8場。我市舉辦各類展覽122場,其中,安徽國際會展中心舉辦各類展覽45場,同比增長10%,總展覽面積達63.9萬平方米;安徽省紅三環體育館舉辦展會25場,總展覽面積16萬平方米,參展人次達60萬。

會展企業快速增加,辦展水平逐步提高。截止底,全市有展覽業務的企業已達60多家,其中專業展覽公司30多家,直接從事與展覽相關的廣告、裝璜、物流等關聯業務企業近200多家。以安徽國際會展中心為龍頭,形成了體育館、科技館及商務中心、公園、廣場等室內外大小適宜、分工自然的展場體系。會展企業呈現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在激烈市場競爭中適時進位、選項定位的發展趨勢。專業展覽公司的發展壯大,加速了合肥會展經濟的崛起。幾年來,我市成功舉辦了“第__屆國際美術大會”、“全國農機產品訂貨會”(連續四年)、“中國畜牧業交易會”、“第38屆全國新特藥品交易會”、“第57屆全國汽車零配件交易會”、“第48屆中國教學儀器設備展覽會”、“第十三屆中國藝術博覽會”、“首屆中國國際動漫交易會”、連續兩屆“中國堅果炒貨食品節”、“第四屆中國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等國際性、全國性大型會展40多個場次。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很多全國性大型展會,即使是上海、廣州等大城市也不是輕易能夠申辦到的,比如“全國農機產品訂貨會”在我市連續舉辦四屆的基礎上,和__已經確定繼續在合肥舉行,特別是“第四屆中國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在合肥的成功舉辦,標誌着合肥已經成為中部區域性會展主要城市之一。在區域性或地方培育起來的會展旅遊方面,成功舉辦了(或連續舉辦)“安徽國際工業裝備展覽會”、“安徽國際汽車博覽會”、“中國(合肥)徽菜美食旅遊節”、“中國合肥高新技術項目資本對接會”和“中國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會”等。

2、旅遊業整體實力不斷提升。近年來,入境遊客、國內遊客和旅遊總收入三項主要指標均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長,分別突破10萬人次、1000萬人次和100億元。更是逆勢飛揚,全年接待國內旅遊人數1340.8萬人次,同比增長29.3%;入境旅遊人數14.8萬人次,同比增長31.8%;旅遊外匯收入8229.2萬美元,同比增長30.7%;旅遊總收入132.5億元,同比增長32.1%。旅遊總收入相當於全市gdp的7.96%,邁入了厚積薄發、加速崛起的新階段。我市編制完成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召開旅遊發展大會,確立建設“安徽旅遊中心城市”、“長三角地區觀光休閒度假基地”的目標,並把旅遊產業納入“1346”行動計劃加以推進。

旅遊標準化建設不斷加強,積極推廣a級景區、星級酒店、國家農業旅遊示範點等旅遊標準,推動旅遊產品和服務升級,在國家旅遊標準的基礎上,制定了綠色飯店和鄉村旅遊等級評定標準。目前全市已經掛牌的星級飯店和具備星級接待標準的賓館飯店104家,五星級標準10家,掛牌3家,古井酒店集團進入中國旅遊飯店民族品牌20強行列;旅行社145家,安徽海外旅遊總公司、安徽省中國青年旅行社年營業收入過億元,安徽省中國青年旅行社、安徽順達旅行社躋身全國百強社。

3、旅遊業與會展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伴隨着會展經濟發展,合肥旅遊業也取得了驕人的業績。合肥共舉辦會展122餘場(次),參會客商達360萬人,佔來肥遊客總數的37%多,也就是説每3個來肥遊客中就有1個是會展客商。特別是我市成功舉辦了第四屆中博會,大大提升了合肥旅遊會展新形象,展示了合肥城市新面貌。而旅遊業的發展壯大也提升了合肥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對外地客商產生較大吸引力。此外,旅遊主體規模的擴大也使得會展接待能力不斷提升。

經濟拉動效益明顯,城市品牌穩步提升。合肥會展業旅遊業的快速發展,有力地促進了第三產業的發展,對經濟拉動作用明顯,提升了合肥城市知名度。從直接經濟效益看,,會展拉動第三產業收入增長約1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8%,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的貢獻率達26%。從間接效益看,會展旅遊業發展有力地促進了合肥的住宿、餐飲等行業發展,更為我市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促進了合肥城市基礎設施的改善。從對城市品牌提升等無形效益上看,會展旅遊業提高了合肥的知名度,在推動現代化大城市建設中起着促進作用。

二、我市會展旅遊業發展優劣勢分析

旅遊產品的硬件方面,合肥市缺乏高質量的旅遊資源。我市雖然素以“三國故地、包拯家鄉、淮軍搖籃”著稱,擁有李鴻章、劉銘傳等歷史文化名人,但在自然旅遊資源方面卻缺少自然景觀,發展傳統的觀光旅遊和休閒旅遊的條件都不充足。合肥要想提升在全國旅遊城市中的地位,還必須發展商務旅遊、會展旅遊等新型旅遊產品。會展旅遊是國民經濟的“助推器”。據專家估計,展覽業的產業帶動係數為1:9,即展覽場館收入1元,相關收入為9元,為其服務配套的服務業、通訊業等行業因此受益。因此,做大做強會展旅遊業對我市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具有重要的意義。

1、我市發展會展旅遊業優勢分析。

城市綜合實力日益增強。近年來,合肥在過去良好的基礎上,建設與發展步伐明顯加快。全市地區生產總值1664.84億元,財政收入301.21億元,主要經濟指標增速繼續位居全國省會城市前列,在極其複雜的宏觀環境下,全市經濟社會仍然保持又好又快的發展勢頭。隨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合肥市的知名度不斷提高,吸引力越來越強,為我市大力發展會展旅遊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市地理位置獨特,區位優勢明顯。目前,合肥到南京、上海、武漢的高速鐵路均已開通,京福等高速鐵路也將從合肥通過,大大拉近了彼此之間的時空距離。再加上公路、港口、航空等重大項目建設,合肥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地位日臻完善。通過強力推進基礎設施“大建設”,城市綜合承載力和輻射帶動力明顯增強,為各類企業發展帶來了更多更好的機遇。

同時,合肥市擁有較為雄厚的科技教育實力。省會合肥是我國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擁有全國聞名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一大批高等學府和科研機構,每千名職工中擁有專業技術人員的比例在全國同類城市中名列第二位,較高的勞動力素質和科學技術水平為合肥市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以合肥這座科技名城作為依託,合肥可以承辦各種國際國內學術會議,對於加強合肥市與國內外的學術、文化交流與合作,提高我市乃至整個安徽的國際地位和知名度,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旅遊產品競爭力不斷提升。目前,全市共有旅遊景點30家,其中國家4a級旅遊景區7處(包公園、徽園、野生動物園、三河古鎮、安徽省博物館、豐樂生態園、元一雙鳳湖國際旅遊度假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肥東縣瑤崗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羣暨渡江戰役紀念園、肥西縣劉銘傳故居劉老圩),國家農業旅遊示範點3處(包河區大圩鄉、長豐縣豐樂生態園、肥西縣中國中部花木城),全省優秀旅遊鄉鎮4處(上派鎮、撮鎮鎮、三河鎮、雙墩鎮)。近年來,我市堅持宣傳部門、旅遊部門和旅遊企業密切配合、聯合促銷,積極開展“聚焦包公故里”媒體採訪推介,組織旅遊大篷車促銷,舉辦中國(合肥)中東部旅遊交易會、中國徽菜美食節、合肥市鄉村旅遊節和紫蓬山國際山地自行車賽等系列節慶會展,塑造“包公故里、科教基地、濱湖新城”城市形象,提升了合肥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旅遊市場拓展成效明顯,泰國、韓國等旅遊包機,上海、太原等地旅遊專列源源不斷湧入合肥。同時,旅遊合作與開放步伐明顯加大。合、巢、六三市無縫對接,打造泛巢湖國家旅遊區;與黃山、池州、銅陵、安慶、巢湖五市共築合銅黃沿線大旅遊;推進合淮旅遊一體化,簽署了《合淮旅遊一體化合作框架協議》;與國內30多個城市簽署旅遊合作協議。整合資源,聯合周邊打造了“兩山一湖、合肥綠色之旅”、“科教之城魚米之鄉—合巢蕪之旅”,成為安徽省十佳旅遊線路。

會展旅遊業發展環境日益優化。從政策層面積極扶持會展旅遊業發展。為進一步推動旅遊業發展,去年市委辦公廳和市政府辦公廳聯合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快合肥旅遊業發展的意見》,市政府出台了《合肥市加快旅遊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近幾年,我市會展管理的相關政策措施逐步推出並進一步完善。成立了“合肥市會展經濟發展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為合肥會展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障。5月出台了《關於加快會展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成為合肥會展管理工作的指導性文件。,市會展辦、商務局和財政局共同出台了《合肥市鼓勵會展發展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試行)》,市政府扶持會展發展的力度進一步加大。,市政府又出台了《合肥市大型會展工作保障預案》,進一步加強對會展的服務保障工作。,市政府調整了合肥市會展領導小組成員,由常務副市長張曉麟擔任會展領導小組組長,並加強和充實了會展辦的領導,完善並健全了會展辦工作職能和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能。,為加強會展工作,促進會展發展,我市修訂了《合肥市會展發展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試行)》,根據《合肥市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的若干政策(試行)》,出台了《合肥市促進和鼓勵會展業發展政策的實施細則》。

會展旅遊市場秩序進一步規範。由於絕大多數展會都是按市場化運作模式進行的,以往展會“撞車”、同一檔期多次重複辦展現象時有發生。近年來,在有關部門的配合下,會展辦逐步加大了協調、引導力度,並通過會展行業協會來促進行業加強自律。現在,各專業會展企業及會展中心、體育館、博物館、科技館等場地單位,依託各自特點分工協作、密切配合,辦會辦展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會展市場秩序明顯好轉。

2、我市發展會展旅遊業劣勢分析。

旅遊資源相對貧乏。合肥地處內陸,與旅遊先進城市和旅遊資源豐富地區相比,不靠邊、不靠海,既無名川大山,也缺少像北京故宮、西安兵馬俑等著名的旅遊景點,知名度不高,加之旅遊業起步較晚,旅遊產業規模偏小等不利因素,旅遊業發展受到一定製約。歷史文化遺址雖多但可供參觀的成熟景點較少。目前我市旅遊資源普遍體量偏小,多為歷史遺產類,其中包公墓系遷葬類,李府屬重建類,其它類型數量相對較少,在全國並不佔有很大優勢。

缺乏旅遊特大項目支撐。一直以來,我市缺乏旅遊特大項目支撐,存在着品牌效應較低,品牌支撐力不足的問題,缺少有震撼力的旅遊產品,現有產品規模較小,競爭力不強,不足以吸引遊客專門到合肥來旅遊。由於前期未能抓住機遇,加之投入不足,我市曾經失去了建設像蕪湖方特那樣具有震撼力的現代化主題公園的機會,這是合肥旅遊的一個不容忽視的缺憾。

會展業的整體水平有待提高。國際性、全國性會展數量不足,具有特色的品牌展會不多,尚未形成象廣州廣交會、杭州西博會、廈門投洽會、深圳高交會那樣在全國有影響的品牌展會。與國內會展經濟發達城市相比,國際性會展太少,圍繞合肥及安徽特色產業和支柱產業策劃舉辦的區域性會展也較少。會展業市場主體培育滯後。我市目前從事會展的企業只有60多家,而會展經濟發達的城市會展企業都在數百家,甚至上千家。會展企業不僅數量少,實力也比較弱,普遍存在規模小、資金少、觀念落後,經驗不足等問題,具有運作全國性、專業性展會能力的公司不多。與國內外著名的會展公司相比,在管理模式、公司結構、技術手段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差距。隨着我市會展經濟的迅速發展,會展人才緊缺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別是精通展覽設計、會展組織策劃,瞭解國際慣例,富有實際操作經驗的專業人員十分缺乏。會展專業化分工協作的格局尚未形成,會展保障服務的社會化與市場化程度低,綜合服務水平不高。

會展業發展體制不順。1、會展辦在協調工作方面:大型會展尤其是全國性展會涉及政府提供具體服務的部門多、時間緊、任務重,安全責任大,客觀上需要會展辦有很強的協調力度。2、會展辦公室只是臨時性協調機構,但日常協助企業申辦展會、組織協調各類大型會展活動的事務越來越多,現有會展辦設置狀況極不適應合肥會展經濟工作的發展要求。

城市承載力有待進一步增強。會展旅遊業是一個與城市承載能力密切相關的新興產業,對展館、交通、賓館、通信及配套設施等方面要求較高,我市在展館、配套設施、保障能力等軟硬件條件上與發達城市相比都存在較大的差距,難以滿足國際性、全國性大型會展的需要。一是展館面積不足。除國際會展中心室內展覽面積為3.7萬平方米外,其餘3個展館室內展覽面積均在8000平方米以下。二是配套設施不足。國際會展中心周邊星級酒店、大型購物商場、高檔次娛樂場所等配套設施仍顯不夠,為參會客商提供高標準的綜合配套服務仍難保證,展館仍處於單體經營狀態。三是國際航班明顯不足。由於自身條件等客觀原因的侷限,目前我市駱崗機場僅開通了合肥—首爾、合肥—香港兩個國際航班。稀少的國際航班,是我市海外客源市場增長緩慢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型會展期間,道路通行不暢、公交運力不足、車輛停放難等矛盾也比較突出。

三、關於進一步促進合肥市會展旅遊業發展的建議

受金融危機的影響,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會展旅遊業發展的不確定因素增多,面臨的挑戰更加嚴峻。但是,合肥會展旅遊總體看好,未來更好,機遇大於挑戰。只要我們充分利用當前的有利條件,抓住難得的機遇,就會化被動為主動,化挑戰為機遇。為此,建議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1、進一步理順工作機制,充實市會展辦的工作力量

針對會展業和旅遊業,合肥市會展經濟工作領導小組和旅遊局分別承擔了管理責任,但均各司其職,未能充分結合。特別是會展業,我市還缺乏一定主導推動力量,尚未完善相應的立法、監督機構。若要將會展旅遊作為一產業發展,我市還缺乏一個管理部門。據瞭解,目前全國有十幾個省會城市設有獨立的會展機構(有編制)。我市組織開展過一次“會展經濟發展研究”,報告提出“完善領導工作機制,調整充實市會展辦公室力量,將市會展辦公室列為市政府直屬單位,由相關部門抽調人員集中辦公,建立一站式服務機制,提升宏觀指導和協調服務能力。”從我市會展旅遊經濟發展的實際來看,充實政府會展辦公室的力量,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現實意義,如有編制問題限制,可採取從相關部門抽調工作人員,添人不增編的方式解決,建議市委、市政府認真研究。

2、加快會展場館建設,進一步完善促進會展業發展的政策措施

加快建設和改造會展場館,以濱湖新區大型會展中心的建設為契機,切實解決制約我市會展經濟發展的“瓶頸”,為打造“中國會展名城“奠定場館基礎。進一步完善交通、通訊、餐飲、娛樂、商場等配套建設,加快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提高我市會展的綜合承載力。

進一步完善促進會展業發展的各項措施,強化激勵機制,優化會展秩序,認真研究並解決會展業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特別是及時協調處理好企業遇到的實際困難。全國大型會展的資源很多掌握在北京一些部委和行業協會手裏,在鼓勵會展公司主動對上爭取的基礎上,政府有關部門要主動參與幫助協調聯繫,以取得上級有關方面的支持,同時對一些影響大、吸引力強的展會,政府要在人力和財力上加大投入力度。強化工作網絡和聯動機制,特別是加強政府各部門、各縣區的聯動機制,形成有序、規範、快捷的籌辦和保障機制。

3、結合合肥市產業優勢和科教優勢,打造我市的會展品牌

在努力提升現有展覽規模檔次的同時,還要注意引進國際性、全國性會議及論壇的力度,在此基礎上,對照展會項目目錄,結合我省我市的產業優勢,力爭展覽門類更多,規模不斷擴大。國內外許多著名的會展旅遊城市都有自己的一兩個占主導地位的會展品牌,把有限的資金集中使用到幾個影響大、效益高的重點市場上,如漢諾威的信息展和機牀展,義烏的小商品博覽會。建議根據目標市場需求分級定位,結合我市在產業、科教資源等方面的優勢,重點打造幾個會展旅遊品牌,以此增強我市會展旅遊業的市場競爭力。和我市分別評出了諸如“家電博覽會”、“苗木花卉交易會”、“中國堅果炒貨食品節”等一批品牌展會,下一步應有重點地支持和提升這批品牌展會上規模、上檔次,爭取在全國都有影響力的主導品牌。

4、培育壯大市場主體,集聚會展經濟人才

會展專業企業和人才的匱乏問題,已經成為限制會展旅遊業務發展的重要瓶頸。比如上海就已遇到了“軟件跛足”的尷尬,但其迅速反應,將“10100工程”(三年內培養10傢俱有國際競爭力的會展公司,培養100名會展專業人才)提上議事日程,目的都是為了建起一個會展專業人才的“儲備庫”。在會展企業方面,合肥多數從業者都是半路出家的,雖然有一定的實踐經驗,但專業底子薄,對國際展會運作模式瞭解不夠。要着力引進一批在全國有影響、有實力的會展公司,培育一批在我市有基礎的會展龍頭企業,通過發揮龍頭企業帶動和推動作用,鼓勵會展龍頭企業多辦展、辦大展,多爭取國家有關部委、協會參與會展的組織和策劃,使我市的會展業能夠健康快速地發展。進一步完善會展人才的引進、培養、使用機制,造就高素質的會展人才隊伍。建議向全國公開招聘一批具有專業辦展經驗、有較強組織策劃能力的經理人才,鼓勵會展企事業單位引進和培養人才。

5、以打造旅遊目的地城市為目標,修編旅遊總體規劃

圍繞“141”發展戰略,適應現代化濱湖大城市建設的形勢,重新編制《合肥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合肥市旅遊項目建設規劃》,構建面向2020年的合肥旅遊高標準、高水平發展藍圖。建議市政府面向全國旅遊規劃編制單位公開招標,組織入圍單位進行旅遊資源調查,編制旅遊概念性規劃,評選產生中標單位,整合方案,形成比較科學、完善的旅遊總體規劃。通過規劃編制,準確判斷旅遊發展大趨勢,擺脱面臨的產品老化、市場固化、周邊競爭白熱化“三化”困境,努力解決產品更新升級、創新市場營銷手段、實現市場的突破問題。

6、建議組建合肥市旅遊集團,提升我市旅遊景區和旅遊企業的整體競爭力

建議由市旅遊局牽頭,聯合合肥的4a景區、部分賓館、旅遊車隊,幾家較大的旅行社和涉旅企業,組建合肥市旅遊集團,對合肥的旅遊資源進行整合,做強做大合肥旅遊業。旅遊集團成立後,市旅遊局代表市政府從宏觀上進行管理,市旅遊集團則按現代企業制度進行經營。同時,深化國有旅遊企業改革,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培育1-2個年收入超10億元的跨地區、跨行業的大型旅遊集團。拓寬旅遊融資渠道,深化旅遊投融資體制改革,大力推動民營資本、社會資本進入旅遊行業,開辦旅遊項目,建立以政府投資為引導、社會資本為主體的多元化投融資機制,形成穩定、持續的投入支撐體系。

7、加快旅遊大項目的建設,抓好旅遊產品的開發

實施“太陽工程”,以引進特大旅遊項目為突破口,提升合肥的旅遊形象。圍繞濱湖新區、經開區等重點區域,圍繞國家鼓勵的和我們需要的,策劃一至二個超20億元的休閒娛樂或主題公園項目,專人負責,對外招商,力爭年內有實質進展。推進《合肥市加快旅遊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中28個重大項目的建設,繼續加快現有景區景點建設,重點推動紫蓬山森林公園、大圩都市農業公園和岱山湖創建國家4a旅遊景區;四頂山風景區項目要加快工作力度;瑤崗渡江戰役紀念館要精心策劃好運作方式,更多體現旅遊內涵;推動豐樂生態園、肥西老母雞生態園二期工程建設,打造一批高星級農家樂。建議在中博會晚會“江淮和暢”的基礎上,打造一台具有“徽風皖韻”特色的大型舞台演出,定期上演類似於“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島”一類的大型實景演出節目,以宣傳合肥,量身打造合肥的旅遊品牌。

8、順應區域旅遊一體化發展趨勢,推動區域旅遊合作

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則,推動區域旅遊合作。一是加強融入長三角。抓住《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規劃》通過國家評審的機遇,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形成與長三角城市的無縫對接;加快推動合肥旅遊集散中心與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的互聯互通,爭取納入新華東旅遊線,加快建設長三角地區的觀光休閒度假基地。二是推動與中部、南部城市協作。抓住合武高鐵營運的機遇,推動與武漢等中部城市的深度合作。積極主辦“中國南方旅遊城市協作體第十一屆年會”,推動與南方10多個城市旅遊一體化建設。三是立足省會經濟圈,加強全省旅遊合作。緊緊圍繞省會經濟圈建設,充分發揮合肥“依山傍水”,周邊温泉、湖泊、森林、山崗等度假旅遊資源豐富的優勢,加快建設全省旅遊中心城市。開展環巢湖區域旅遊合作,加強與合巢六旅遊合作;貫徹合淮同城化戰略,推動合淮旅遊一體化。建議市政府協調合六巢淮四市電話區號統一工作,推動戰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