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鄉鎮農村治理調研報告多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25W

鄉鎮農村治理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關於縣農村面源污染治理調研報告範文示例

根據xx市農委關於切實抓好農村環境和農業生態建設工作的通知(遵市農發〔2022〕12號)精神,為貫徹省、市生態文明建設精神,加快全縣生態文明建設,着力推進xx縣“十三五”農業面源污染治理,依據《xx市生態文明建設實施方案》(遵府辦發〔20**〕147號)要求,xx縣農牧局進行了認真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農村面源污染是指農村生活和農業生產活動中,產生的污染物,如肥料養分、農藥、禽畜糞便、生活垃圾等,從非特定的地域,在降水和徑流沖刷作用下,通過農田地表徑流、農田排水和地下滲漏,使污染物進入自然水體、土壤或存於地表所引起的污染。

當下,xx縣農村社會、經濟水平已得到長足發展、進步。但是,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xx縣農業面源污染問已日益突顯。根據xx市農委關於切實抓好農村環境和農業生態建設工作的要求,為貫徹省、市生態文明建設精神,加快全縣生態文明建設,着力推進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對xx縣農村面源污染狀況進行了初步調查,並提出了開展治理的初步建議及“十三五”治理目標。

1 基本縣情

xx縣位於貴州省北部大婁山中段xx市東北面,國土面積2546.40平方公里。縣城距離xx市區40公里。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年均温15.6℃,年均降水量1160毫米,雨熱同期。海拔多在800—1200米之間,境內地形複雜,以山地為主,有不少壩地,萬畝大壩4個,千畝大壩5個。全縣有耕地總資源73127公頃,統計常用耕地面積27387公頃,其中田14131公頃、土13256公頃。境內河流屬長江流域烏江水系,主要河流65條,總長936.9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16.16億立方米。xx縣屬於中亞熱帶植物區,森林覆蓋率現有50.8%,境內寬闊水原始森林保護區是地球同緯度僅存的一片原始森林。xx縣是一個傳統農業縣,素有“黔北糧倉”之稱,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中國辣椒之鄉、全國蔬菜產業重點縣、中國金銀花之鄉。

xx縣下轄12個鎮、3個鄉、1個自然保護區、2個工業園區,12個社區、105個村民委員會,2385個村民小組。現有總人口54.6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9.52萬人。2022年地區生產總值73.17億元,財政總收入8.53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01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60元,糧食總產量27.1萬噸。

2 xx縣農村面源污染現狀

從產生渠道來看,xx縣農村面源污染主要來自種植業、養殖業以及農村生活源這些方面。一是農業生產過程中化肥、農藥、薄膜等投入物不合理使用造成的污染;二是畜禽飼養排泄物、污水的污染;三是水產養殖對水體的污染;四是農村生活垃圾、排污的污染。

2.1 種植業面源污染概況

xx縣以種植水稻、玉米、油菜、烤煙、蔬菜、辣椒等農作物為主,是一個傳統的農業縣,近年全縣農作物年播種面積約76934公頃。當下,xx縣農作物種植中農家肥施用量大幅度減少,而化肥、農藥、薄膜使用量大大增加,帶來了農業面源污染。

2.1.1化肥施用的污染。

肥料主要通過流失進入水域或地下水而致水體污染。據統計,近年xx縣年肥料施用量21648噸,其中:氮10694噸,佔施肥總量的49.4%,磷 5690噸,佔施肥總量的24.9%,鉀5264噸,佔施肥總量的25.7%,氮、磷比例為1:0.53。以全縣農作物年種植總面積76934公頃計算,平均施用量每公頃281.4kg。xx縣的施肥狀況,一是施用量偏高,與國際公認的化肥施用安全上限225kg/公頃相比,超了25%;二是與科學施肥要求相比,氮、磷比偏大,比廣泛推薦的化肥安全施用氮、磷比1:0.4高了0.13,造成肥料施用不平衡。這種施肥狀況導致肥料利用率低下,肥料流失量大。據統計,xx縣肥料利用率總體上約為37.2%,預示着另62.8%的施用除一部分被土壤固定外,相當一部分被流失而致污染。

2.1.2 農藥使用的污染。

農藥的長期大量使用,雖然保住了一定量的產量,但同時也致使大量害蟲天敵被殺滅,破壞了農田生態平衡,且害蟲抗藥性愈來愈強,以及造成土體、水體、農產品的污染。經調查,縣內主要使用的農藥為毒死蜱、吡蟲啉、阿維菌素、辛硫磷、敵敵畏、菊酯類、多菌靈、甲基託布津、代森錳鋅、三環唑、粉鏽靈、敵克鬆、草胺膦、百草枯、稻田除草劑等農藥。近年全縣農藥年施用量約28.23噸,折算年畝用量有68.7克。農藥通過作物吸收、自然降解後,流失率微乎其微,但調查發現,由於施藥器械和方法限制,大部分藥液灑落於土壤表面或飛散入空氣,農藥的利用率一般不足30%,而廢棄農藥瓶、袋一般都被置於野外,餘留藥物會隨雨水衝淋進入土體、水體。

2.1.3 秸稈亂堆亂放也帶來污染。

經統計,近年全縣秸稈年生產量89.98萬噸,其中:秸稈還田量13.01萬噸,佔14.46%;秸稈田間焚燒量3.56萬噸,佔3.96%;秸稈棄置亂堆量4.16萬噸,佔4.62%;秸稈飼料量57.64萬噸,佔64.06%;秸稈作為家庭燃料量8.18萬噸,佔9.09%;秸稈原料量3.43萬噸,佔3.81%。

統計表明,一是目前xx縣秸稈還田率較低,秸稈使用量最大的為飼料,最小的為做原料;二是棄置亂堆的秸稈造成環境污染,每遇大雨,即有大量秸稈被地表徑流衝入溝渠、河道、坑塘、水庫等水域,在水體中腐爛而污染水體。另外,隨着全縣農業結構調整的進一步發展,經濟效益較高的蔬菜、水果等農作物的種植面積將進一步擴展,而蔬菜等農作物所伴生廢料,其產量大、含水量高、腐敗時間短,不及時處理容易造成污染,局部地點廢菜葉污染問題已有表現。

2.1.4 農膜的污染。

當下,xx縣農業生產使用農膜已較為普遍,用量較大,據統計,全縣種植業年使用農膜量約為402.7噸,以全縣27387公頃的常用耕地面積計算,年畝用量約0.98公斤。所使用的農膜中,僅有約4噸為可降解農膜,僅佔總用量的不到1%,絕大多數屬於不可降解農膜。農膜使用後,均未開展回收利用,也未進行規範的回收處置,一部分殘留在田間,殘留量約為35%,即年殘留140餘噸,直接對土體造成來得的污染;一部分隨意收置在田邊地角,每遇大雨,即有廢膜集入河道、低地、坑塘、水庫、田壩,造成環境污染。

2.2 畜禽養殖業的污染

xx縣畜禽養殖以豬、牛、羊、禽為主,除傳統一家一户自養外,近年來,畜牧產業的發展受到高度重視,得到一定發展,相當數量且具有一定規模的畜禽養殖户、場逐步增加,畜牧業將成為xx縣農業經濟的重要產業之一。當下全縣已有規模養殖户261户,養殖場89個,已建養殖小區11個。主要畜禽年出欄量生豬31.84萬頭、牛1.02萬頭、羊1.83萬頭、家禽107.27萬隻。主要畜禽的糞便年產生量約23.62萬噸、尿液與養殖污水年產生量約3.96億升。

傳統一家一户養殖模式下,畜禽糞便基本上未經無害化處理,是xx縣農村人居環境主要污染源之一。後來所發展起來的規模養殖户、養殖場、養殖小區,其所散發出的臭味,所排放的污物、污水,對人居環境造成明顯污染,也對水體及土壤造成污染,已成為了xx縣農業面源污染源頭之一,對其不可輕視,治污工作需要跟上。xx縣自2022年起着手養殖場的標準化建設、改造,解決其治污等問題,但至今,據統計,還有30%左右未改造到位。

2.3 水產業污染情況。

xx縣水產養殖模式主要有池塘養殖、水庫養殖、流水養殖等。全縣有適宜水產養殖水面10140畝,其中山塘、池塘養殖面積2268畝,水庫養殖面積2600畝,河流管護養殖水面5272畝。近來,全縣水產品養殖產量約1872噸,水產業飼料總用量約2000噸,漁藥總使用量約2噸。

水產養殖廢水排放量大,循環使用量小,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水資源的污染和浪費。水產養殖過程中產生的糞便在水體中分解,污染水體。一些水產養殖户,由於經濟利益的驅動和科學知識的不足,存在濫用藥物現象,造成水產品的藥物殘留和對水環境污染。

2.4 農村生活源污染情況。

據調查,xx縣農村人均日產生生活垃圾1公斤、日排放污水20公斤、日排放糞便0.8公斤計算。按xx縣現有農村人口49.3萬計算,全縣農村每年產生垃圾50餘萬公斤,生活污水1000餘萬公斤,糞便約40餘萬公斤。其中尤為嚴重的,一是各種塑料包裝物垃圾大量出現,帶來的污染更是明顯;二是生活污水中,普遍溶含各類化學洗滌用品殘餘,污染性較強。而當前xx縣農村廢棄物、廢水和糞便無害化處理基本未開展,普通存在垃圾亂放、污水亂排、糞池處於開放式等現象,嚴重影響了農業生態及農村環境衞生。

3 對xx縣“十三五”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建議

3.1 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全省生態文明建設大會和市委四屆二次、三次、四次全會精神,把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貫穿於全縣生態文明建設及農業、農村社會、經濟發展各方面,堅持源頭防控、過程控制、終端治理的原則,積極推進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加快構建農業生產過程清潔化、廢物利用資源化、產品安全優質化,促進xx縣農村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

3.2 工作目標。

完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動植物繁育和疫病防控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加強農業生產資料的監管,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循環農業、標準化養殖場建設。全面開展畜禽水產養殖整治、農田清潔、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實現全縣農村山綠、水清、田潔、村美,資源循環利用,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全面建成美麗鄉村。

3.3 主要工作任務。

3.3.1大力推行“清潔”農業。

全面實施土壤有機質提升、測土配方施肥、綠色病蟲害防控等項目,實現主要糧油作物測土、配方、施肥指導全覆蓋,提升科學施肥、用藥水平,增加有機肥用量,盡力減少化肥用量,從而顯著減少肥料養分、農藥的富餘,將肥料、農藥引起的污染控制到低微的水平。到2022年,測土配方施肥和農藥減量控害增效技術普及率分別達到95%和85%以上,使肥料施用量降到225kg/ha的安全標準以下,使肥料利用率提高10%以上。

全面開展畜禽養殖污染綜合整治,進一步開展畜禽、水產標準化養殖場建設、改造。要對養殖場進行合理佈局,劃定禁養區、控制區和養殖區。對高密度養殖區,嚴格控制養殖規模,對新建、改擴畜禽水產養殖場(户)實施環境影響評價。到2022年,實現全縣規模養殖場、區的標準化建設全覆蓋,全達標。

大力推進田園清潔工程,解決農田“白色”污染。防止低於一定厚度的農膜流入市場,並盡力減少農膜的使用,增強對廢舊農膜的回收與管理,防止在土壤中積累。建立廢舊農膜收購和加工企業,通過適當提高收購價格、政策優惠、財政補貼等措施,激勵農民回收售賣及促進企業回收廢舊農膜。

3.3.2 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

農產品質量安全是當前社會關注的熱點,更是xx縣發展現代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提高農產品參與市場競爭能力必須着力解決的關鍵問題。

一是要廣泛宣傳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營造全縣齊抓共管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社會氛圍。二是要重抓農業投入品市場監管,保障農業投入品質量安全,特別是在農藥方面,必須要100%查禁售賣、使用禁用農藥。三是要大力推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加大推進無公害、綠色和有機農產品生產、認證,農產品中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種植面積到2022年種植面積達到72.5萬畝以上,佔主要農產品種植面積115.4萬畝的62.8%以上。四是要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推行市場準入制度,打造農產品安全生產的市場環境,到2022年達到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工作的常態化。五是要繼續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監測隊伍建設,切實提高xx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

3.3.3 大力發展循環農業,全面開展沼氣工程建設。

發展循環農業,以沼氣工程和畜禽糞便收集處理中心為紐帶,以辣椒、蔬菜、精品水果、茶、優質稻米、石斛種植,烏骨雞、肉牛、肉豬、黔北麻羊等特色畜禽養殖為重點,大力發展“養殖—沼氣工程—種植”等循環農業模式。推進養殖場糞污能源化、肥料化利用,對規模養殖户(場)建有機肥加工廠、沼氣池進行補助,對分散養殖農户(場)的畜糞則建立畜糞收集處理中心進行集中處理,通過資金補助等形式建立簡易的有機肥加工點,將畜禽糞便處理和有機肥的生產、沼氣池的建立有機的結合起來。

普及“一池三改”的農村户用沼氣工程,到2022年,沼氣池使用户率達到80%以上;全面開展畜禽養殖場的沼氣工程建設,建設率達到100%,使畜禽養殖場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0%以上。大力抓秸稈資源化利用,實施秸稈還田、貯飼料生產、食用菌栽培等秸稈再利用工程。到2022年,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均達到90%以上。

3.3.4 搶抓機遇,大力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提升農村生態大環境。

積極爭取中央、省級支持,啟動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結合xx縣特色產業、積極探索林茶、林藥等模式,開展“玉米下山,生態林、經果林上山”行動,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豐收。

3.3.5 大抓農村環境整治、建設“美麗鄉村”。

以改變農村環境髒、亂、差現狀為目標,結合“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六項行動(貴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電、小康訊、小康寨”),加快建設農村安全飲水工程;有條件的可建設農村人工濕地污水處理;因地制宜建設排污管網及小型生活污水集中處理中心,處理的廢水還可用於農田灌溉;建造垃圾中轉站,配套安裝相應的垃圾處理設施,採用“户收集、村運轉、鎮處理”的系統化模式處理農村生活垃圾。並着力改變廣大農民的生活習慣,落實清掃保潔、垃圾收集、集中處理制度,形成農村衞生保潔長效機制。到2022年,完成全縣主要村落“美麗鄉村”建設目標,創造整潔、優美、文明的農村人居環境,達到房前屋後基本沒有零星垃圾、庭院沒有隨地流淌污水,村間、野外沒有散放的垃圾。

3.3.6 加強土壤污染防治。

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土壤污染防治十條措施》,嚴格環境准入,防止新建項目造成土壤污染。大力開展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實施重金屬污染防治重點工程。在已完成的土壤污染調查基礎上,對土壤污染進行全方位評價,提出控制、利用和保護對策。確定土壤污染防控重點領域、區域,開展典型污染土壤尤其是化學污染場、主要農產品產地、工礦廢棄地等區域的土壤污染監測和修復示範工作。摸清耕地土壤重金屬污染底數,建立農產品產地環境質量檔案,開展日常監測和預警。到2022年完成農產品產地污染等級劃分,實行分級管理。

4 組織保障建設

4.1 加強組織領導,建立人員隊伍。

建立農村面源污染治理領導機構,組織、協調、督查、考核全縣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工作。並建立健全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監測隊伍,配備人員、設備,成立農村面源污染治理辦公室,制訂工作計劃,分解工作責任,指導工作開展,並開展農村環境常態化監測。還建議全縣分片區設立環保部門在鄉鎮的派出機構,來開展工作。

4.2 提高認識,加強對該項工作的重視

崇尚綠色gdp績效意識,建立農村環保責任制,促政府、部門樹立“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清山”理念。各鎮鄉村對本轄區農村環保負責,把廣大農村的生態環保問題提上日程、納入工作計劃,建議各鎮鄉至少要配備一名行政編制的環保專職幹部。

4.3 爭取資金支撐。

大力爭取資金投入,一是爭取本級排污費資金的徵繳返回,每年預算專項資金投入;二是爭取國家、省、市專項資金投入,三是爭取社會資金的投入。

4.4 加強政策宣傳與科學普及,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台、報紙、網絡等媒體,結合農民培訓、科技下鄉等載體,加大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宣傳力度,多層次、多形式地普及農業生態環境知識,提高公眾的認知度、環保意識和參與意識,着力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組織編寫面向社會各界的科普讀物,建議農村環境保護、防止污染意識要“從娃娃抓起”,在中國小開展相應教育,普及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知識。擴大公民對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設立防治農業面源污染投訴中心和公眾舉報電話。

【第2篇】農村“空心化”問題治理調研報告範例

農村“空心村”的存在,浪費了國家有限的土地資源,惡化了農民的生活環境,影響了農村經濟的發展等,為此,特以近年來建設的新村聚居點空心化問題為例進行專題調研,現報告如下。

一、縣農村空心化現狀及原因分析

近年來,縣認真貫徹落實省、市總體部署,大力推進幸福美麗新村建設並取得明顯成效。目前,全縣共建成農民新村聚居點30個,涉及農户1328户,其中:新建點16個714户,改建點14個614户。正在建設有的23個1227户,其中新建點16個974户,改建點7個253户。建成鎮吊腳樓村、鎮立山村新村綜合體2個123户。據調查,建成的新村聚居點中住房空置率在50%以上的聚居點3個,佔10%;空置率在30—50%的聚居點2個,佔6.6%;空置率在10—30%的聚居點2個,佔6.6%;沒有空置住房的聚居點23個,佔76.8%。造成其空心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舉家外出户增多。

當前,農民主要靠外出務工獲得收入。隨着我國改革開放步伐的不斷加快,農民進城打工、經商或謀生的人數不斷攀升,導致農村人口密度逐年遞減,直接導致了“人去房空”現象的出現。全縣大多數村外出務工人員人數高達80%以上,其中舉家外出户達30以上。縣2022年建成的鎮村聚居點共25户85人,其中:村10户38人,吊腳樓村15户47人。該聚居點外出人口66人,其中季節性外出27人,佔總人口的31.8%,常年外出39人,佔總人口的45.9%,該聚居點新建農房常年無人居住9户,佔總户數的34.6%,季節性無人居住10户,佔總户數的40%。

二是城市化進程加快。

部分外出務工經商先富起來的村民為改善居住條件,在城市站穩腳跟後,舉家遷往城鎮生活。國家大力推進“一主三化”發展,城鎮吸引力增加,各項就業、就醫、就學、文化等環境條件良好,加之中心集鎮建設步伐加快,大量村民紛紛遷到村外生活,“空心村”現象日趨加重。目前,縣鎮、鎮、鎮、鎮、鎮、鄉等6個鄉鎮都在進行場鎮開發,鄰近場鎮或有能力的農户都在集鎮購房。如,鎮騎龍寨村農民新村聚居點共30農户,就有7户在城鎮購買房屋,佔總户數的23.3%。

三是政策執行不到位。

部分羣眾對老宅一直戀戀不捨,總認為老宅基地是祖上傳下來的,保存老宅就是留住了“根”。由於歷史原因,農村一户多基、超標準佔地,佔用耕地建房,農房遷建後舊宅基地普遍閒置,致使農村長期以來“只見新房不見新村”、“建新房不拆舊房”,致使一户一宅的宅基地政策沒能很好落實,許多村民建新房而未拆除舊房,佔新基不退老基,造成一户多宅。所調查的縣鎮村、鎮騎寨村、吳家橋村三個新村聚居點,建了新房未拆除舊房將宅基地還耕的建房户達到15户,佔新建農房户數的25.4%。

四是早期規劃不合理。

一些新村建設規劃比較簡單,對村莊功能分區佈局、基礎設施配套、羣眾生產生活習慣考慮不周,不適應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再加上執行規劃的法律約束力不強,村民建房存有很大的隨意性。如縣已建成的鎮村農民新村聚居點,村組織就沒考慮到農户的耕作半徑,將150户農户集中到一起,造成農户生產不方便。

二、縣治理農村空心化的主要措施

為確保新村建設“建得起、住得下、不空置”,在新村建設中堅持“四個結合”,充分尊重農民意願,科學規劃佈局,強化產業支撐,突出鄉村特色,統籌推進全縣新村建設。

一是羣眾申建與政府指導相結合。

縣委、縣政府創新提出新村建設“申建制”,統一制定出台新村建設獎補政策,發動羣眾自願申建,對30户以上羣眾提出申建要求,經村組申請、鄉鎮審查、部門評審、縣級審批等流程審核通過的,納入全縣新村建設計劃。在實施過程中,由建房户成立業主建設管理委員會,自主選擇施工單位、負責材料採購、監督資金使用和建設質量,既賦予羣眾新村建設的監管權和話語權,又減輕了政府工作壓力,實現了政府意圖與羣眾意願的有機統一。目前,全縣在建的23個新村聚居點的1227户農户都是採用“申建制”建設的。

二是新村建設與產業發展相結合。

堅持產業促新村、新村帶產業,產村相融互動,積極培育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着力發展優質柑橘、綠色蔬菜、現代畜禽、道地中藥材和高效經濟林等特色優勢農業,以及鄉村生態旅遊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全縣新發展優質甜橙、油桃等優質水果3萬畝,綠色蔬菜3萬畝,薄殼核桃、九葉青花椒等高效經濟林2萬畝,道地中藥材1萬畝,建成工廠化生豬繁育基地18個,標準化生豬養殖小區88個,發展生豬適度規模養殖户5516户,發展特色家禽規模養殖户254户。初步形成了郪涪兩江流域優質蔬菜產業示範區、蓬樂路優質甜橙(檸檬)產業示範區、射大路優質乾果產業示範區、羅桂路優質生豬產業示範區等“四大”產業區和隆盛現代農業園區。

三是規劃引領與尊重民意相結合。

堅持“綠色、人文、智慧、集約”的規劃理念,統籌謀劃新村的產業佈局、生態保護及基礎設施,做到新村規劃、產業規劃、交通規劃、生態規劃、旅遊規劃等多規融合。同時,充分尊重羣眾喜好,多次召開羣眾代表大會,徵求羣眾對規劃的意見和建議,並根據民意調整規劃,着力打造具有“田園風光、鄉村情趣、農家特色、羣眾滿意”的新農村,水村幸福美麗新村規劃2022年獲得了國家住建部“美麗鄉村”稱號。

四是新村建設與新村開發相結合。

在新村建設中,縣積極引入社會資本參與新村建設,建設農民新村安置房的同時,打造開發新村旅遊商貿等產業,着力培植新村產業,繁榮鄉村經濟。如在建設藥香小鎮新村綜合體中,通過公開招標吸引永逸集團投資5億元參與新村安置房建設、場鎮開發建設,着力打造集養生、養老、旅遊為一體的“全國知名藥香小鎮”。

三、治理農村“空心化”問題的建議

治理農村“空心化”,是推進城鄉統籌和幸福美麗新村建設的重大舉措,是集約節約利用土地、破解建設用地難題的有效途徑。為此,我們必須堅持在村民自願的前提下,強化政府引導、加大政策扶持、增加農民收入、構建長效管理機制上下功夫。

(一)科學規劃,完善基礎功能。科學規劃是治理農村“空心化”的關鍵。要結合城鄉一體化和農村城鎮化發展的歷史趨勢,精心設點,合理佈局。按照集約用地、少佔耕地的原則,在新村户型設計、基礎設施建設及公共服務配套等方面確保長遠發展與農民的實際需要。建議將治理農村“空心化”與農村環境整治、幸福美麗新村建設、宅基地復墾、城鄉一體化建設及農民市民化等有機結合起來,引導農民向大中城市、中心集鎮與中心村集聚,同時統籌農村的水電、道路、通信、網絡、有線電視、生活污水排放等基礎設施建設,延伸城市公共服務,配套文體娛樂及商業設施,既村解決民生產生活上的後顧之憂,又優化農村的環境質量,提升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

【第3篇】農村“空心化”問題治理調研報告範例範文

農村“空心村”的存在,浪費了國家有限的土地資源,惡化了農民的生活環境,影響了農村經濟的發展等,為此,特以近年來建設的新村聚居點空心化問題為例進行專題調研,現報告如下。

一、縣農村空心化現狀及原因分析

近年來,縣認真貫徹落實省、市總體部署,大力推進幸福美麗新村建設並取得明顯成效。目前,全縣共建成農民新村聚居點30個,涉及農户1328户,其中:新建點16個714户,改建點14個614户。正在建設有的23個1227户,其中新建點16個974户,改建點7個253户。建成鎮吊腳樓村、鎮立山村新村綜合體2個123户。據調查,建成的新村聚居點中住房空置率在50%以上的聚居點3個,佔10%;空置率在30—50%的聚居點2個,佔6.6%;空置率在10—30%的聚居點2個,佔6.6%;沒有空置住房的聚居點23個,佔76.8%。造成其空心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舉家外出户增多。

當前,農民主要靠外出務工獲得收入。隨着我國改革開放步伐的不斷加快,農民進城打工、經商或謀生的人數不斷攀升,導致農村人口密度逐年遞減,直接導致了“人去房空”現象的出現。全縣大多數村外出務工人員人數高達80%以上,其中舉家外出户達30以上。縣2011年建成的鎮村聚居點共25户85人,其中:村10户38人,吊腳樓村15户47人。該聚居點外出人口66人,其中季節性外出27人,佔總人口的31.8%,常年外出39人,佔總人口的45.9%,該聚居點新建農房常年無人居住9户,佔總户數的34.6%,季節性無人居住10户,佔總户數的40%。

二是城市化進程加快。

部分外出務工經商先富起來的村民為改善居住條件,在城市站穩腳跟後,舉家遷往城鎮生活。國家大力推進“一主三化”發展,城鎮吸引力增加,各項就業、就醫、就學、文化等環境條件良好,加之中心集鎮建設步伐加快,大量村民紛紛遷到村外生活,“空心村”現象日趨加重。目前,縣鎮、鎮、鎮、鎮、鎮、鄉等6個鄉鎮都在進行場鎮開發,鄰近場鎮或有能力的農户都在集鎮購房。如,鎮騎龍寨村農民新村聚居點共30農户,就有7户在城鎮購買房屋,佔總户數的23.3%。

三是政策執行不到位。

部分羣眾對老宅一直戀戀不捨,總認為老宅基地是祖上傳下來的,保存老宅就是留住了“根”。由於歷史原因,農村一户多基、超標準佔地,佔用耕地建房,農房遷建後舊宅基地普遍閒置,致使農村長期以來“只見新房不見新村”、“建新房不拆舊房”,致使一户一宅的宅基地政策沒能很好落實,許多村民建新房而未拆除舊房,佔新基不退老基,造成一户多宅。所調查的縣鎮村、鎮騎寨村、吳家橋村三個新村聚居點,建了新房未拆除舊房將宅基地還耕的建房户達到15户,佔新建農房户數的25.4%。

四是早期規劃不合理。

一些新村建設規劃比較簡單,對村莊功能分區佈局、基礎設施配套、羣眾生產生活習慣考慮不周,不適應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再加上執行規劃的法律約束力不強,村民建房存有很大的隨意性。如縣已建成的鎮村農民新村聚居點,村組織就沒考慮到農户的耕作半徑,將150户農户集中到一起,造成農户生產不方便。

二、縣治理農村空心化的主要措施

為確保新村建設“建得起、住得下、不空置”,在新村建設中堅持“四個結合”,充分尊重農民意願,科學規劃佈局,強化產業支撐,突出鄉村特色,統籌推進全縣新村建設。

一是羣眾申建與政府指導相結合。

縣委、縣政府創新提出新村建設“申建制”,統一制定出台新村建設獎補政策,發動羣眾自願申建,對30户以上羣眾提出申建要求,經村組申請、鄉鎮審查、部門評審、縣級審批等流程審核通過的,納入全縣新村建設計劃。在實施過程中,由建房户成立業主建設管理委員會,自主選擇施工單位、負責材料採購、監督資金使用和建設質量,既賦予羣眾新村建設的監管權和話語權,又減輕了政府工作壓力,實現了政府意圖與羣眾意願的有機統一。目前,全縣在建的23個新村聚居點的1227户農户都是採用“申建制”建設的。

二是新村建設與產業發展相結合。

堅持產業促新村、新村帶產業,產村相融互動,積極培育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着力發展優質柑橘、綠色蔬菜、現代畜禽、道地中藥材和高效經濟林等特色優勢農業,以及鄉村生態旅遊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全縣新發展優質甜橙、油桃等優質水果3萬畝,綠色蔬菜3萬畝,薄殼核桃、九葉青花椒等高效經濟林2萬畝,道地中藥材1萬畝,建成工廠化生豬繁育基地18個,標準化生豬養殖小區88個,發展生豬適度規模養殖户5516户,發展特色家禽規模養殖户254户。初步形成了郪涪兩江流域優質蔬菜產業示範區、蓬樂路優質甜橙(檸檬)產業示範區、射大路優質乾果產業示範區、羅桂路優質生豬產業示範區等“四大”產業區和隆盛現代農業園區。

三是規劃引領與尊重民意相結合。

堅持“綠色、人文、智慧、集約”的規劃理念,統籌謀劃新村的產業佈局、生態保護及基礎設施,做到新村規劃、產業規劃、交通規劃、生態規劃、旅遊規劃等多規融合。同時,充分尊重羣眾喜好,多次召開羣眾代表大會,徵求羣眾對規劃的意見和建議,並根據民意調整規劃,着力打造具有“田園風光、鄉村情趣、農家特色、羣眾滿意”的新農村,水村幸福美麗新村規劃2013年獲得了國家住建部“美麗鄉村”稱號。

四是新村建設與新村開發相結合。

在新村建設中,縣積極引入社會資本參與新村建設,建設農民新村安置房的同時,打造開發新村旅遊商貿等產業,着力培植新村產業,繁榮鄉村經濟。如在建設藥香小鎮新村綜合體中,通過公開招標吸引永逸集團投資5億元參與新村安置房建設、場鎮開發建設,着力打造集養生、養老、旅遊為一體的“全國知名藥香小鎮”。

三、治理農村“空心化”問題的建議

治理農村“空心化”,是推進城鄉統籌和幸福美麗新村建設的重大舉措,是集約節約利用土地、破解建設用地難題的有效途徑。為此,我們必須堅持在村民自願的前提下,強化政府引導、加大政策扶持、增加農民收入、構建長效管理機制上下功夫。

(一)科學規劃,完善基礎功能。科學規劃是治理農村“空心化”的關鍵。要結合城鄉一體化和農村城鎮化發展的歷史趨勢,精心設點,合理佈局。按照集約用地、少佔耕地的原則,在新村户型設計、基礎設施建設及公共服務配套等方面確保長遠發展與農民的實際需要。建議將治理農村“空心化”與農村環境整治、幸福美麗新村建設、宅基地復墾、城鄉一體化建設及農民市民化等有機結合起來,引導農民向大中城市、中心集鎮與中心村集聚,同時統籌農村的水電、道路、通信、網絡、有線電視、生活污水排放等基礎設施建設,延伸城市公共服務,配套文體娛樂及商業設施,既村解決民生產生活上的後顧之憂,又優化農村的環境質量,提升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

(二)發展產業,促進農民增收。農民有了錢,才有建新房的意願。加快幸福美麗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前提是促進農民增收。增加農民收入,關鍵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建設一批優質水果、綠色蔬菜和道地中藥材等現代農業基地和園區,構建農民持續穩定增收的產業支撐。圍繞農業主導產業和特色產品,大力發展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積極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形成小規模與大羣體相結合的產業基地和生產體系,創新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農户的利益聯接機制,實現千家萬户增收致富。同時,要鼓勵引導農民積極發展交通運輸、商貿服務、鄉村旅遊等二、三產業,拓展勞務輸出,增加農民現金收入,為推進農村“空心化”治理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三)加大投入,加快治理進程。雄厚的財力是治理農村“空心化”的根本保障。一是將農村“空心化”治理與農村環境整治、幸福美麗鄉村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整合各部門項目資金,向治理農村“空心化”傾斜。同時,加快農村產權制度改革,通過農村宅基地的整理置換和競價選位,發揮農村宅基地的一部分物權功能和價值潛能,使新農村建設產生內生動力,緩解農村基礎設施和公一事業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二是採取激勵措施,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向農村“空心化”治理提供低息貸款,以擴大資金籌集渠道。三是引入市場機制,充分利用民間資本,採用由工商資本與村民共同出資改造“空心村”,例如讓房地產開發商介入“空心村”改造,讓房地產開發商承擔部分資金,然後將新建農民公寓的部分物業用房或尾房作為其收益,實現彼此之間的互利雙贏,以解決改選資金不足的問題。發動在外成功人士資助“空心村”改造,調動在家村民參與積極性,共同建設美麗家園。

(四)強化管理,構建長效機制。要進一步加強農房規劃建設管理,堅決制止農村建房無序局面,逐步引導農民居住向新村聚居點集中,推進新村建設進程和建設水平。一是農房建設必須嚴格執行“一户一宅”制度,建新房必須拆除舊房並復墾。二是嚴格執行農村宅基地政策,控制農房建設用地標準,禁止違法佔地建設。三是農村個人建房必須申報設計方案或選用新農村標準圖集方案。四是農村個人建房不按審核通過的設計方案或標準圖集建房,則取消其享受國家一切補助資金的資格。